CN203132145U - 液体、流体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流体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32145U
CN203132145U CN 201220670542 CN201220670542U CN203132145U CN 203132145 U CN203132145 U CN 203132145U CN 201220670542 CN201220670542 CN 201220670542 CN 201220670542 U CN201220670542 U CN 201220670542U CN 203132145 U CN203132145 U CN 2031321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landria
inner chamber
flow guiding
guiding plate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67054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122067054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1321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321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3214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tantaneous Water Boilers, Portable Hot-Water Supply Apparatuses, And Control Of Portable Hot-Water Supply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流体加热装置,其包括加热体、隔热保温层、加热线圈、进液管、出液管、翅片导流板;其中,加热体为筒状,隔热保温层镶套在加热体外并紧贴加热体的外壁;加热线圈缠绕在隔热保温层上,进液管和出液管连通于加热体的内腔;翅片导流板固定连接于加热体的内腔中,以在所述加热体的内腔中形成曲折的流道。该液体、流体加热装置高效、节能、安全、环保。

Description

液体、流体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对液体、流体加热的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加热技术通常采用电发热管热,或使用燃烧装置对加热对象进行加热升温,这样的加热方式加热速度慢、效率低、不环保,而且电发热管加热还存在漏电的安全隐患。现有技术的最大的缺陷是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发热体表面会产生积垢、积碳等问题,极大影响热交换效率,增大能源消耗,电发热管一旦积垢、积碳很容易烧坏,发生漏电危险。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改进的液体、流体加热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液体、流体加热的液体、流体加热装置,其高效、节能、安全、环保。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液体、流体加热装置,其包括加热体、隔热保温层、加热线圈、进液管、出液管、翅片导流板;
所述加热体为筒状,所述隔热保温层镶套在所述加热体外并紧贴所述加热体的外壁;所述加热线圈缠绕在所述隔热保温层上,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出液管连通于所述加热体的内腔;所述翅片导流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加热体的内腔中。
优选地,所述翅片导流板为一块并纵向设置于所述加热体的内腔中,所述翅片导流板将所述加热体的内腔分隔成能彼此连通的纵向的两个分腔;所述翅片导流板的纵向的一端端部固定于所述加热体的横向内壁上,另一端悬臂在所述加热体的内腔中;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出液管连接于所述加热体与所述纵向导流板连接的横向壁上且分别连通所述两个分腔。
    优选地,所述翅片导流板为多块,并横向设置于所述加热体的内腔中;且所述翅片导流板的横向的一端端部固定于所述加热体的纵向内壁上,另一端悬臂在所述加热体的内腔中。所述翅片导流板为环向一一相间地设置。
优选地,所述翅片导流板包括与所述加热体的内壁适应的连接端以及悬臂在所述加热体的内腔中的悬臂端。
优选地,所述翅片导流板为纵向的多块,其将所述加热体的内腔分隔成能连通的多个纵向的分腔,以在所述加热体的内腔内形成U形或S形的流道;所述进液管与所述出液管连通于对应的所述分腔。
优选地,所述加热体的内腔为半圆柱体,所述翅片导流板为与所述加热体内腔适应的半圆柱体,其纵向设置在所述加热体的内腔中;所述翅片导流板的横向一端端部固定于所述加热体的横向端部,另一端悬臂在所述加热体的内腔中,从而将所述加热体的内腔分为能彼此连通的内分腔和外分腔;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出液管分别连通于所述内分腔和所述外分腔。
优选地,所述加热体的内腔为半圆柱体,所述翅片导流板为板状的一块,其纵向设置在所述加热体的内腔中;所述翅片导流板的横向一端端部固定于所述加热体的横向端部,另一端悬臂在所述加热体的内腔中,从而将所述加热体的内腔分为能彼此连通的两个分腔;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出液管分别连通于所述两个分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液体、流体加热装置中,加热采用感应加热方式,利用磁场感应涡流原理,环形感应加热线圈有交变电流通过时,产生无数封闭磁场,当磁场磁力线通过加热体(罐)管壁时,即在加热体(罐)管壁中产生无数小涡流,使加热体自行快速发热。再者,加热体(罐)内部由导流板引导被加热的液体或流体形成“S”型或“U”型或沿着加热体(罐)内壁形成回旋的流道,这种流道使加热对象在流入加热体(罐)内时有更加充分热交换的时间。另外,导流板直接焊接在加热体(罐)的内壁上,增大热交换的有效面积,更加有效吸收热能。加热体(罐)外部用保温材料包裹,对加热体(罐)进行保温,减少热量损失。加热线圈缠绕在加热体(罐)保温层外,由于线圈与加热体(罐)中间有保温层隔开,所以加热体(罐)与加热感应线圈没有电气上的连接,所以不存在漏电的危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液体、流体加热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2为图1所示液体、流体加热装置的端面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液体、流体加热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4为图3所示液体、流体加热装置端面视图。
图5为本显示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的液体、流体加热装置中的翅片导流板设置的纵剖示意图。
图6为本显示实用新型的第四个实施例的液体、流体加热装置中的翅片导流板设置的纵剖示意图。
图7为本显示实用新型的第五个实施例的液体、流体加热装置中的翅片导流板设置的纵剖示意图。
图8a—图8c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的液体、流体加热装置中的翅片导流板三个实施方式的端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该实施例的液体、流体加热装置包括加热体10、隔热保温层20、加热线圈30、进液管40、出液管50、翅片导流板60。
其中,加热体10为筒状,在本实施例中其为圆柱筒状。当然,在本实用新型其他的实施例中,加热体10也可以为横截面为椭圆形、多边形等形状的筒状。在该实施例中,加热体10为铁质材料的圆管,可用焊管制作;若直径较大,则可用平板卷制。
    隔热保温层20镶套在加热体10外并紧贴加热体10的外壁,对加热体(罐)进行保温,减少热量损失。加热线圈30缠绕在隔热保温层20上,加热线圈可以选自铜管、铜条、电线、高温线中的一种;在本实施例中,加热线圈优选地为铜条并且螺旋绕制在隔热保温层20上。由于线圈与加热体(罐)中间有保温层隔开,所以加热体(罐)与加热感应线圈没有电气上的连接,所以不存在漏电的危险。
进液管40和出液管50均连通于加热体的内腔;翅片导流板60固定连接于加热体10的内腔中。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优选地,翅片导流板60为一块,并且纵向设置于加热体10的内腔中,翅片导流板60的纵向的一端端部(如图1中的右端)固定于加热体10的横向内壁上,另一端(如图1中的左端)悬臂在加热体10的内腔中。翅片导流板60将加热体10的内腔分隔成能彼此连通的纵向的两个分腔(如图1中的上、下两个分腔)。进液管40和出液管50连接于加热体10与翅片导流板60连接的横向壁上(即如图1中的右端)且分别连通两个分腔,这样,在加热体10的内腔中形成U形的流道(如图1中虚线箭头所示,从A进,从B出)。
在本实施例中,翅片导流板60可以由铁片或者不锈钢材料制成且直接焊接在加热体10上,厚度在1-6mm为佳。当然,在本实用新型其他的实施例中,翅片导流板也可以用现有技术中的合适材料或者任何合适的新材料制成。
此外,该实施例的液体、流体加热装置的加热体100的一端端部还设置有联接法兰,以用于连接相应的其他装置。
     图3、图4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如图3、图4所示,该实施例的液体、流体加热装置与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相似,包括加热体100、隔热保温层200、加热线圈300、翅片导流板600、800以及连接于加热体100端部的联接法兰。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翅片导流板600、800为多块,可以分为上下两排,上面一排翅片导流板600的径向长度较短,下面一排翅片导流板800的径向长度较长。
     这些翅片导流板600、800均横向设置于加热体100的内腔中;且翅片导流板的横向的一端端部固定于加热体10的纵向内壁上另一端悬臂在加热体的内腔中。比如图3所示,翅片导流板600的下端固定在加热体10的纵向内壁上,翅片导流板600的上端悬臂在加热体10的内腔中。这样,翅片导流板600包括与加热体10的内壁适应的连接端(如图4所示,翅片导流板600的下侧的圆弧部)以及悬臂在加热体10的内腔中的悬臂端。翅片导流板800的设置与翅片导流板600的设置相似,在此不累述。
    而且,如图3所示,这些翅片导流板600、800为环向一一相间地设置。这样,待加热的流体或液体C通过加热体10的一端(如图3所示的右端)进入加热体10的内腔,然后经过呈连续S形的流道被加热,最终成为加热流体或液体D从加热体10的另一端流出。
图5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的液体、流体加热装置的翅片导流板设置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变化了的还是翅片导流板的设置。在该实施例中,加热体10的壁用图示标记1标示,在加热体10的内腔中翅片导流板为4块,将加热体10的内腔分隔成能连通的4个分腔41、42、51、52。其中,进液管4连通于分腔41,分腔42连通分腔42,分腔42连通分腔52,分腔52再连通分腔51,分腔51再连通于出液管5。这样,如图5所示,待加热的液体或流体沿路径a1àa2àa3àa4àa5,经历连续多个S形的流道被加热并流出。
与上述第三个实施例相似,本实用新型的液体、流体加热装置中的翅片导流板三个实施方式的端面视图如图8a、8b、8c所示。如图8a所示,四块翅片导流板将加热体的内腔均分成4个分腔,流道路径为:由分腔48进入,流到分腔58,再流到分腔49,再流到分腔59,然后流出。如图8b所示,六块翅片导流板将加热体的内腔均分为6个分腔,流道路径为:由分腔480进入,流到分腔590,再流到分腔470,再流到分腔580,再流到分腔490,再流到分腔570并流出。如图8c所示,三块翅片导流板将加热体的内腔均分为3个分腔,流道路径为:从分腔4800进入,流到分腔5800,再流到分腔4900并流出。这些实施例中,在加热体的内腔均形成S形或连续S形的流道,使得加热更加充分。
图6为本显示实用新型的第四个实施例的液体、流体加热装置中的翅片导流板设置的纵剖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加热体为半圆柱体形,翅片导流板为一块平板,其将加热体的内腔分成两个分腔401、501。液体或流体经进液管400进入,经历b1àb2àb3的路径,从出液管500流出,形成U形的流道。
图6为本显示实用新型的第四个实施例的液体、流体加热装置中的翅片导流板设置的纵剖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加热体为半圆柱体形,翅片导流板也为适应的半圆柱形,其将加热体的内腔分成内分腔4001、外分腔5001,内分腔4001的横截面为半圆形,外分腔5001的横截面为扇形。液体或流体经进液管4000进入,经历c1à分支为c2、c3àc4的路径,从出液管5000流出,形成双U形的流道。
本实用新型的液体、流体加热装置能对用于对液体(例如:水、油、化工液剂等);流体(例如:流浆、混合浆料等)的加热;其加热采用感应加热方式,利用磁场感应涡流原理,环形感应加热线圈有交变电流通过时,产生无数封闭磁场,当磁场磁力线通过加热体(罐)管壁时,即在加热体(罐)管壁中产生无数小涡流,使加热体自行快速发热。再者,加热体(罐)内部由导流板引导被加热的液体或流体形成“S”型或“U”型或沿着加热体(罐)内壁形成回旋的流道,这种流道使加热对象在流入加热体(罐)内时有更加充分热交换的时间。此外,导流板最好直接焊接在加热体(罐)的内壁上,增大热交换的有效面积,更加有效吸收热能。
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例中,加热体(罐)内部的导流板可以以未在上述多个实施例中提及的其他多种合适的形式制作,其目的是引导被加热的液体或流体形成“S”型或“U”型或沿着加热体(罐)内壁形成回旋的流道,以使加热对象在流入加热体(罐)内时有更加充分热交换的时间。
以上描述的仅仅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任何对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等同变换和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液体、流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体、隔热保温层、加热线圈、进液管、出液管、翅片导流板; 
所述加热体为筒状,所述隔热保温层镶套在所述加热体外并紧贴所述加热体的外壁;所述加热线圈缠绕在所述隔热保温层上,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出液管连通于所述加热体的内腔;所述翅片导流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加热体的内腔中,以在所述加热体的内腔中形成曲折的流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流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导流板为一块并纵向设置于所述加热体的内腔中,所述翅片导流板将所述加热体的内腔分隔成能彼此连通的纵向的两个分腔;所述翅片导流板的纵向的一端端部固定于所述加热体的横向内壁上,另一端悬臂在所述加热体的内腔中;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出液管连接于所述加热体与所述纵向导流板连接的横向壁上且分别连通所述两个分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流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导流板为多块,并横向设置于所述加热体的内腔中;且所述翅片导流板的横向的一端端部固定于所述加热体的纵向内壁上,另一端悬臂在所述加热体的内腔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流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导流板为环向一一相间地设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流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导流板包括与所述加热体的内壁适应的连接端以及悬臂在所述加热体的内腔中的悬臂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流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导流板为纵向的多块,其将所述加热体的内腔分隔成能连通的多个纵向的分腔,以在所述加热体的内腔内形成U形或S形或连续S形的流道;所述进液管与所述出液管连通于对应的所述分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流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体的内腔为半圆柱体,所述翅片导流板为与所述加热体内腔适应的半圆柱体,其纵向设置在所述加热体的内腔中;所述翅片导流板的横向一端端部固定于所述加热体的横向端部,另一端悬臂在所述加热体的内腔中,从而将所述加热体的内腔分为能彼此连通的内分腔和外分腔;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出液管分别连通于所述内分腔和所述外分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流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体的内腔为半圆柱体,所述翅片导流板为板状的一块,其纵向设置在所述加热体的内腔中;所述翅片导流板的横向一端端部固定于所述加热体的横向端部,另一端悬臂在所述加热体的内腔中,从而将所述加热体的内腔分为能彼此连通的两个分腔;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出液管分别连通于所述两个分腔。 
CN 201220670542 2012-12-07 2012-12-07 液体、流体加热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31321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670542 CN203132145U (zh) 2012-12-07 2012-12-07 液体、流体加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670542 CN203132145U (zh) 2012-12-07 2012-12-07 液体、流体加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32145U true CN203132145U (zh) 2013-08-14

Family

ID=48940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670542 Expired - Lifetime CN203132145U (zh) 2012-12-07 2012-12-07 液体、流体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13214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35665A (zh) * 2015-09-16 2015-12-09 成都正升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发热元件拆装的液体加热器
CN105980789A (zh) * 2013-12-10 2016-09-28 法雷奥热系统公司 流体分配器、用于热调节用于机动车辆的流体的装置和相应的供暖和/或空调设备
CN110332699A (zh) * 2019-08-09 2019-10-15 丁慧慧 加热体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80789A (zh) * 2013-12-10 2016-09-28 法雷奥热系统公司 流体分配器、用于热调节用于机动车辆的流体的装置和相应的供暖和/或空调设备
CN105980789B (zh) * 2013-12-10 2019-06-25 法雷奥热系统公司 流体分配器、用于热调节用于机动车辆的流体的装置和相应的供暖和/或空调设备
CN105135665A (zh) * 2015-09-16 2015-12-09 成都正升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发热元件拆装的液体加热器
CN110332699A (zh) * 2019-08-09 2019-10-15 丁慧慧 加热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32145U (zh) 液体、流体加热装置
CN203024400U (zh) 电磁感应高温热风装置
CN203190850U (zh) 一种双螺旋式热交换器
CN201772781U (zh) 一种纵流换热器
CN204853982U (zh) 一种用于热水器上的可拆卸清洗的电磁加热发热体装置
CN102937329A (zh) 高效率取暖设备
CN203024401U (zh) 气流加热装置
CN206803313U (zh) 一种电磁采暖炉
CN204027407U (zh) 一种螺旋盘管架
CN202068604U (zh) 流体加热装置
CN203053001U (zh) 热水器
CN204206513U (zh) 一种新型加热体
CN209213977U (zh) 变频电磁锅炉
CN204718124U (zh) 装有水冷壁管火筒的加热炉
CN201637303U (zh) 高效热交换器
CN203731653U (zh) 一种防触电式电热水器
CN201764663U (zh) 沸水器改良结构
CN201680641U (zh) 一种新型太阳能热水器水箱电磁辅助加热器
CN203489751U (zh) 高效换热器
CN205425398U (zh) 一种高效换热管道
RU138284U1 (ru) Индукционный нагреватель жидких сред
CN205606908U (zh) 一种高效直饮水机升温管及其直饮水机
CN202153053U (zh) 一种低耗能高频加热器
CN206422940U (zh) 一种石墨化炉的感应线圈
CN206861897U (zh) 一种节能型加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