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19442U - 电路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路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19442U
CN203119442U CN2012206748296U CN201220674829U CN203119442U CN 203119442 U CN203119442 U CN 203119442U CN 2012206748296 U CN2012206748296 U CN 2012206748296U CN 201220674829 U CN201220674829 U CN 201220674829U CN 203119442 U CN203119442 U CN 2031194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output
energy storage
lowest point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67482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符小明
彭勇
肖海斌
张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sram GmbH
Osra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sra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sram Co Ltd filed Critical Osra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2067482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1194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194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19442U/zh
Priority to US14/650,322 priority patent/US20150318684A1/en
Priority to PCT/EP2013/075410 priority patent/WO2014086791A1/en
Priority to DE112013005870.7T priority patent/DE112013005870T5/de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7/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 H02H7/1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for converters; for rectifiers
    • H02H7/12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for converters; for rectifiers for static converters or rectifiers
    • H02H7/1213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for converters; for rectifiers for static converters or rectifiers for DC-DC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5/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05B45/5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responsive to malfunctions or undesirable behaviour of LEDs; responsive to LED life; Protective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20Responsive to malfunctions or to light source life; for protection
    • H05B47/2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vervoltag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20Responsive to malfunctions or to light source life; for protection
    • H05B47/25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vercurr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 Control Of Voltage And Current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路装置以及电子设备。该电路装置包括主电路单元、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和谷底检测单元。其中,主电路单元根据谷底检测单元的检测电压来对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进行能量传送。此外,上述电路装置还包括故障处理单元。故障处理单元用于在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发生输出故障的情况下,通过调整谷底检测单元的检测电压来阻止主电路单元对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进行能量传送。据此,能够防止由输出故障导致的对电路装置中元器件的损坏。此外,该电路装置的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电路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电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路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使用诸如供电电路、驱动电路等电路装置的过程中,由于电路内部故障、连接松动或者用户误操作等原因,可能会导致上述电路装置出现输出故障,例如,负载不正常工作(如LED灯不亮)等。
例如,在现有的一种具有谷底检测功能的电路中,在诸如输出端与负载断开连接、负载出现开路等的情况下,该电路的输出端出现输出故障。然而,现有的这种电路并不能利用谷底检测功能来解决上述输出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
在下文中给出了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这个概述并不是关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范围。其目的仅仅是以简化的形式给出某些概念,以此作为稍后论述的更详细描述的前序。
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电路装置,以至少克服现有的具有谷底检测功能的电路装置不能解决输出故障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路装置,该电路装置包括主电路单元、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和谷底检测单元。其中,主电路单元根据谷底检测单元的检测电压来对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进行能量传送。此外,上述电路装置还包括故障处理单元。故障处理单元用于在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发生输出故障的情况下,通过调整谷底检测单元的检测电压来阻止主电路单元对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能量传送。
根据一个实施例,上述故障处理单元可以用于在主电路单元停止对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进行能量传送的情况下,当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的输出端电压异常升高时,判定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发生输出故障。
根据一个实施例,上述故障处理单元可以用于在判定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发生输出故障的情况下,通过感应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的输出端电压的异常升高并使得谷底检测单元的检测电压反映输出端电压的异常升高,来阻止主电路单元对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进行能量传送。
根据一个实施例,上述电路装置中可以包括如下拓扑结构中的任意一种:反向降压式拓扑结构、低侧降压式拓扑结构、反激式拓扑结构以及升降压式拓扑结构。
根据一个实施例,故障处理单元可以包括稳压二极管、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第一电阻与稳压二极管的串联电路可以并联于供电电容的两端。稳压二极管的负极可以与供电电容的高电势端相耦接,稳压二极管的正极可以经第二电阻耦接至主电路单元与谷底检测单元的耦接节点。其中,主电路单元在耦接节点处接收来自谷底检测单元的检测电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电路装置。其中,该电路装置用于驱动电子设备的负载。
根据一个实施例,上述电子设备可以是恒流输出电源。
根据一个实施例,上述电子设备可以是LED驱动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装置以及电子设备,能够实现至少以下益处之一:当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出现输出故障时,通过调整谷底检测单元的检测电压来阻止主电路单元对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进行能量传送,从而能够解决上述输出故障;能够利用较少的元件来保护电路元器件,成本较低。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这些以及其他优点将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通过参考下文中结合附图所给出的描述而得到更好的理解,其中在所有附图中使用了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相同或者相似的部件。所述附图连同下面的详细说明一起包含在本说明书中并且形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而且用来进一步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和优点。在附图中: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电路装置的一种示例性配置的电路框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电路装置的一个应用示例的电路图。
图3是与图2所示的电路装置对应的一种现有技术电路图。
图4是示出在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接负载情况下的一个示例中的输出电压和谷底检测电压的波形图。
图5是示出在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与负载断开情况下的一个示例中的输出电压和谷底检测电压的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例进行描述。为了清楚和简明起见,在说明书中并未描述实际实施方式的所有特征。然而,应该了解,在开发任何这种实际实施例的过程中必须做出很多特定于实施方式的决定,以便实现开发人员的具体目标,例如,符合与系统及业务相关的那些限制条件,并且这些限制条件可能会随着实施方式的不同而有所改变。此外,还应该了解,虽然开发工作有可能是非常复杂和费时的,但对得益于本公开内容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这种开发工作仅仅是例行的任务。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密切相关的装置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路装置,该电路装置能够基于其自身所具有的谷底检测功能来解决其输出部分所出现的输出故障。
上述电路装置包括主电路单元、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和谷底检测单元。其中,主电路单元根据谷底检测单元的检测电压来对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进行能量传送。此外,上述电路装置还包括故障处理单元。故障处理单元用于在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发生输出故障的情况下,通过调整谷底检测单元的检测电压来阻止主电路单元对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进行能量传送。
下面结合图1来详细描述上述电路装置的一个示例性配置。
如图1所示,在一个示例中,上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装置100包括主电路单元110、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120和谷底检测单元130。
与传统的具有谷底检测功能的电路相类似,在电路装置100中,主电路单元110具有两个工作状态,即开(ON)状态和关(OFF)状态。通常,主电路单元110在这两个工作状态之间循环切换。
在开状态时,主电路单元110对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120进行能量传送。当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120存储的能量累积到一定程度时,主电路单元110切换为关状态,断开与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120之间的耦接,停止对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120进行能量传送。此外,在开状态时,若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120耦接负载900的话,主电路单元110能够通过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120对负载900供电。
其中,谷底检测单元130用于实现电路装置100的谷底检测功能。在电路装置100中,主电路单元110能够根据谷底检测单元130的检测电压来对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120进行能量传送。
在主电路单元110处于关状态的情况下,若谷底检测单元130检测到的电压小于或等于一个预设的“谷底值”时,主电路单元110将被上述小于或等于“谷底值”的检测电压所触发而从关状态切换到开状态,否则将维持关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谷底检测单元130可以利用现有的谷底检测技术来实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这是能够结合公知常识和/或公开资料所获知的,故这里不再详述。
正常工作时,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120的输出端耦接负载900,如图1所示,即P1和P’1耦接,P2和P’2耦接。这样,在主电路单元110停止对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120进行能量传送的情况下,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120仍旧能够对负载900供电,以使负载900正常工作。负载900例如可以是LED组件、电阻等各种负载。在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120对负载900供电的过程中,随着供电的进行,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120上所剩余的能量会越来越少。当供电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剩余能量将不足以带动负载900运转,这时需要对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120再次进行能量传送,也即,需要将主电路单元110的工作状态从关状态切换为开状态。如上,当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120上所剩余的能量不足以带动负载900运转时,谷底检测单元130将会检测到一个小于或等于预设“谷底值”的电压,从而可以使主电路单元110从关状态切换为开状态,以对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120再次进行能量传送。
然而,如上文所述,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很多情况可能会使得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120在电路装置100的运行过程中发生输出故障。在一个例子中,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120的输出故障例如可以是输出端电压的异常升高。
在实际情况中,导致输出端电压异常升高的原因可能有多种,例如,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120的输出端与负载之间由于连接松动或者用户误操作等原因使得输出端与负载之间的耦接断开,或者负载内部出现开路。
在下文中将要描述的各个实施例中,将以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120的输出端与负载之间的耦接断开作为输出故障的示例来进行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各个实施例并不只适用于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120的输出端与负载之间的耦接断开这一种情况,也同样适用于负载开路、电路装置100内部故障等其他原因所引起的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120的输出端电压异常升高等其他输出故障结果。
如图1所示,在一个例子中,当P1和P’1之间以及P2和P’2之间的耦接中的至少一个断开时,出现输出故障,使得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120的输出端电压异常升高。在这种异常情况下,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120将不再能够对负载900供电。
在一些具有谷底检测功能的现有电路中,当发生上述异常情况时,有可能会破坏输出部分的内部器件,甚至可能危害用户的人身安全。此外,在上述现有电路中,当发生上述异常情况时,一段时间后,谷底检测部分(相当于电路装置100中的谷底检测单元130)还会由于检测到“谷底值”而触发主电路部分(相当于电路装置100中的主电路单元110)再次对输出部分进行能量传送,由此,会导致输出部分产生高于其中元器件的额定电压的“过压”,这会对电路元器件产生破坏性损害。
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装置100中还设有故障处理单元140。如图1所示,在主电路单元110处于关状态的情况下,当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120发生输出故障时,故障处理单元140可以通过对谷底检测单元130的检测电压进行调整来阻止主电路单元110对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120进行能量传送,以解决上述输出故障。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装置的一个实现方式中,故障处理单元140可以在主电路单元110停止对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120进行能量传送且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120发生输出故障的情况下,当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120的输出端电压异常升高时,通过感应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120的输出端电压的异常升高并使得谷底检测单元130的检测电压反映输出端电压的异常升高,来阻止主电路单元110对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120进行能量传送。
在一个例子中,可以将故障处理单元140设置成在主电路单元110停止对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120进行能量传送的情况下,当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120的输出端电压异常升高时,通过调整谷底检测单元130的检测电压使其高于上述预定谷底值,以阻止主电路单元110从关状态切换为开状态,进而阻止主电路单元110对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120进行能量传送。
通过以上描述可知,上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如图1所示电路装置100能够在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120出现输出故障的情况下,基于谷底检测单元130的谷底检测功能,通过调整谷底检测单元130的检测电压来阻止主电路单元110对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120进行能量传送。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装置100能够避免施加在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120中的元器件上的电压高于其额定电压,也即,能够对电路中的元器件起到过压保护作用。
下面结合图2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电路装置的一个具体应用示例。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应用示例仅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举例和说明,而不作为对其的限制。
如图2所示,电路装置200包括主电路单元210、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220、谷底检测单元230以及故障处理单元240,其分别可以具有与图1中所示的主电路单元110、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120、谷底检测单元130以及故障处理单元140相同的功能和处理,这里不再赘述。其中,故障处理单元240包括稳压二极管D4、第一电阻R13和第二电阻R16。
如图2所示,电路装置200中的供电电容C7用于给电源管理IC U1(例如可以采用IC SSL2101型号的芯片)供电,第一电阻R13与稳压二极管D4的串联电路可以并联于供电电容C7的两端。其中,稳压二极管D4的负极与供电电容C7的高电势端相耦接。稳压二极管D4的正极经过第二电阻R16而耦接到主电路单元210与谷底检测单元230的耦接节点A上。其中,主电路单元210在耦接节点A处接收来自谷底检测单元230的检测电压。
需要说明的是,图2仅示出了电路装置200的部分。在实际应用中,电路装置200中还可能布置有其他电路组成部分,图2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的该示例直接相关的部分。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电路装置并不局限于图2所示的具体电路类型和配置,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改变部分电路配置。
为了方便理解和说明,图3给出了现有技术中与图2相对应的一个电路方案的示例。如图3所示,现有技术电路300包括的电路组成部分310、320和330可以分别对应于图2中的电路组成部分210、220和230。与图2不同的是,图3所示的现有技术电路300未包含能够实现故障处理单元240功能的电路组成部分。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对图3中关于电路结构的描述同样适用于图2中具有相同或类似附图标记的元件,下文中将不重复该描述。
如图3所示,主电路单元310采用电源管理IC U1(例如可以采用ICSSL2101型号的芯片)及其附属电路来实现。其中,电源管理IC U1的11管脚为电源管理IC U1的谷底检测管脚,其用于接收谷底检测单元330的检测电压。此外,电源管理IC U1的16管脚为主开关管脚,其用于控制对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320进行能量传送。在开状态,电源管理IC U1的16管脚与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320耦接,使其能够对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320进行能量传送,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320存储能量。在关状态,电源管理IC U1的16管脚与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320之间的耦接断开,使得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320开始释放其存储的能量。
如图3所示,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320包括Buck电感T1-A、二极管D2、输出电容C4以及电阻R14,其中,1P+和1P-是用于耦接负载的输出端子。Buck电感T1-A耦接至电源管理IC U1的16管脚。谷底检测单元330包括辅助绕组T1-B和电阻R8。
一般地,电源管理IC U1可以利用其谷底检测管脚(如图3中的11管脚)来检测辅助绕组T1-B的功率是否被释放。在图3所述的例子中,Buck电感T1-A和辅助绕组T1-B组成Buck变压器(降压变压器),因此辅助绕组T1-B功率被释放到一定程度(例如其两端电压小于等于一个预定电压阈值等)就意味着Buck电感T1-A的能量释放到一定程度并且需要电源管理IC U1回到开状态来对Buck电感T1-A进行能量传送。因此,如果检测到辅助绕组T1-B的功率被释放到一定程度,则与电源管理IC U1的16管脚相关的主开关(图3中未示出)会打开来开启新的循环;否则,其将保持关状态。
在现有技术电路300中,在与电源管理IC U1的16管脚相关的主开关处于开状态时(对应于主电路单元310的开状态),电源管理IC U1对Buck电感T1-A进行能量传送,能量以磁能的形式存储于Buck电感T1-A中。当Buck电感T1-A中的存储的能量累积到一定程度时,与电源管理IC U1的16管脚相关的主开关切换到关状态(对应于主电路单元310的关状态),电源管理IC U1停止对Buck电感T1-A进行能量传送,Buck电感T1-A开始释放能量。若此时输出端子1P+和1P-与负载正常耦接,则Buck电感T1-A将对接于1P+和1P-之间的负载供电;若此时输出端子1P+和1P-与负载之间的耦接断开了,则Buck电感T1-A将对输出滤波电容C4充电。这样,在图3所示的现有技术电路300中,输出滤波电容C4的电压将升高。当Buck电感T1-A内的能量释放到一定程度时,电源管理IC U1的11管脚检测到的电压将低于或等于一个预设的“谷底值”,从而使得电源管理IC U1再次回到开状态来对Buck电感T1-A进行能量传送。类似地,当与电源管理IC U1的16管脚相关的主开关切换到关状态后,Buck电感T1-A开始对输出滤波电容C4进行充电,使得输出滤波电容C4的电压进一步升高。如此反复,最终会使得输出滤波电容C4被充到某个高于其自身的额定电压的电压,从而损坏,甚至可能发生爆炸。在研发人员在实验室中调整电路时,工人组装产品时,以及用户在使用作为负载的灯管而发生误操作时,都有可能发生上述情况,从而使得实验失败、生产效率降低以及使得用户受到惊吓或伤害。
与图3所示的现有技术电路300相比较,图2所示的电路装置200则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如图2所示,电路装置200基于现有技术电路300已有的供电电容C7等元件,增加了稳压二极管D4以及第一电阻R13和第二电阻R16,使得如图2所示的虚线框240所框的部分能够实现对输出滤波电容C4的过压保护。
在电路装置200中,当与电源管理IC U1的16管脚相关的主开关切换到关状态后,Buck电感T1-A开始释放能量。若此时输出电路220与负载之间的耦接被断开,则Buck电感T1-A开始对输出滤波电容C4进行充电,使得输出滤波电容C4的电压升高。在输出滤波电容C4、二极管D2和Buck电感T1-A所组成的回路中,随着输出滤波电容C4两端电压的升高,由于二极管D2两端的电压几乎不变,所以Buck电感T1-A两端的电压也随着升高。
如图2所示,辅助绕组T1-B被设计成与Buck电感T1-A之间具有特定的匝数比。例如在图2所示的示例中,1P+和1P-之间的额定输出为30V(即输出滤波电容C4的额定电压)。Buck电感T1-A的匝数为94,辅助绕组T1-B的匝数为48,其中,Buck电感T1-A与辅助绕组T1-B之间的电压比正比于二者之间的匝数比。稳压二极管D4的反向导通电压为18V。R13为100千欧,R16为330欧,其中,R16用于限制流入电源管理IC U1的11管脚的电流过大。
由此,随着Buck电感T1-A两端电压的升高,辅助绕组T1-B两端的电压也会升高,进而使得用于给电源管理IC U1供电的供电电容C7的电压也将升高(供电电容C7与电源管理ICU1的3管脚相耦接,图中未示出)。当供电电容C7的电压高于18V(稳压二极管D4的反向导通电压)时,稳压二极管D4被反方向击穿,电流从供电电容C7的高电势端经过稳压二极管D4和第一电阻R13而流至地,第一电阻R13两端将产生压降。
当Buck电感T1-A上的电流降为零之后,辅助绕组T1-B停止对供电电容C7充电,但是供电电容C7的电压降持续在一段时间内高于18V。同时,第一电阻R13(其经过第二电阻R16连接至电源管理IC U1的11管脚)两端的电压将持续高于0.1V(作为预定谷底值的示例)。因此,在电源管理IC U1的11管脚检测到的电压高于0.1V的情况下,与电源管理IC U1的16管脚相关的主开关将保持很长时间的关状态。
如图4所示,在正常工作下(即输出部分与负载之间相耦接的情况下),电路装置200的输出电压波形如Sa所示,电源管理IC U1的11管脚所检测到的电压波形如Sb所示。观察以上波形可以发现,波形Sb中的固定时间间隔会出现一个凹陷,这便是上述“谷底值”。
如图5所示,在异常情况下(即输出部分与负载之间的耦接断开的情况下),电路装置200的输出电压波形如S’a所示,电源管理IC U1的11管脚所检测到的电压波形如S’b所示。观察以上波形可以发现,波形S’b中没有出现类似波形Sb中的凹陷,也就是说,利用如上所述的电路装置200能够使得电源管理IC U1的11管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检测不到谷底值。
此外,当供电电容C7两端的电压下降至低于18V时,稳压二极管D4截止,将没有电流流过第一电阻R13,此时电源管理IC U1的11管脚所检测到的电压低于0.1V。同时,输出滤波电容C4的输出电压被电阻R14放电至较低的值,电源管理IC U1的11管脚的主开关将再次打开,使得电源管理IC U1再次对Buck电感T1-A进行能量传送。当Buck电感T1-A存储的能量累积到一定程度时,Buck电感T1-A再对输出滤波电容C4充电,输出滤波电容C4两端的电压又会从一个较低的值升高,由此使得输出电压(即输出滤波电容C4两端的电压)反复循环升高到高电压以及被R14放电,能够保持输出电压不会高于预设值。这样,通过改变稳压二极管D4的反向导通电压能够容易地设置输出电压峰值。在图2中,输出的峰值电压是41V,功率输入约为0.47W(在故障处理单元240工作的情况下)。利用这个功能,当重新连接负载时,该电路装置200能够自动地重新工作。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清楚和简明起见,图5中未在示出当供电电容C7两端的电压下降至低于18V时的情况。
在上述应用示例中,故障处理单元240的实现仅需较少的元件即可有效保护电路元器件,成本较低。而且,虽然在图2的示例中故障处理单元240由增稳压二极管D4、第一电阻R13以及第二电阻R16构成,然而,能够实现故障处理单元240的具体电路结构并限于此,根据本公开的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各种其他的具体电路配置来实现这种故障处理单元240,只要这种电路配置能够感应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220的输出端电压的异常升高并使得这种异常升高能够被反映在谷底检测单元230的检测电压中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应用示例中所给出的各个元件仅作为示例,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要应用场景而包含其他的元件。
此外,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电路装置的具体实现方式中,该电路装置可以适用于如反向降压式(reverse buck)、低侧降压式(low-sidebuck)、反激式(fly-back)以及升降压式(boost-buck)等多种拓扑结构中的任一种,而并不局限于图2所示的拓扑结构。
此外,上述各个元件的参数不限于以上所给出的取值,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结合公知常识所得到的其他取值也应当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需要指出,上面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电路装置的功能单元都可以进行符合实用新型目的任意组合。为了简明起见,在此对各种组合形成的电路装置的具体细节不逐一详述。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电路装置,该电路装置用于驱动电子设备的负载,如一个或多个LED。由此,该电子设备能够具有上述电路装置的所有有益效果,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在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具体实现方式中,该电子设备可以是恒流电源,例如,LED驱动器。
在上面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描述中,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尽管上面已经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披露,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设计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修改、改进或者等同物。这些修改、改进或者等同物也应当被认为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左”和“右”、“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或“包含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Claims (8)

1.一种电路装置(100,200),包括主电路单元(110,210)、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120,220)和谷底检测单元(130,230),所述主电路单元(110,210)根据所述谷底检测单元(130,230)的检测电压来对所述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120,220)进行能量传送,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装置(100,200)还包括故障处理单元(140,240),所述故障处理单元(140,240)被配置成在所述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120,220)发生输出故障的情况下,通过调整所述谷底检测单元(130,230)的检测电压来阻止所述主电路单元(110,210)对所述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120,220)进行能量传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装置(100,200),其特征在于,所述故障处理单元(140,240)被配置成:
在所述主电路单元(110,210)停止对所述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120,220)进行能量传送的情况下,当所述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120,220)的输出端电压异常升高时,判定所述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120,220)发生输出故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装置(100,200),其特征在于,所述故障处理单元(140,240)被配置成:
在判定所述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120,220)发生输出故障的情况下,通过感应所述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120,220)的输出端电压的异常升高并使得所述谷底检测单元(130,230)的检测电压反映所述输出端电压的异常升高,来阻止所述主电路单元(110,210)对所述能量存储与输出单元(120,220)进行能量传送。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路装置(100,2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装置(100,200)中包括如下拓扑结构中的任意一种:
反向降压式拓扑结构、低侧降压式拓扑结构、反激式拓扑结构以及升降压式拓扑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路装置(200),其特征在于:
所述故障处理单元(240)包括稳压二极管(D4)、第一电阻(R13)和第二电阻(R16),所述第一电阻(R13)与所述稳压二极管(D4)的串联电路并联于用于向所述主电路单元(210)供电的供电电容(C7)的两端,所述稳压二极管(D4)的负极与所述供电电容(C7)的高电势端相耦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4)的正极经所述第二电阻(R16)耦接至所述主电路单元(210)与所述谷底检测单元(230)的耦接节点(A),其中,所述主电路单元(210)在所述耦接节点(A)处接收来自所述谷底检测单元(230)的检测电压。
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路装置(100,200),用于驱动所述电子设备的负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是恒流输出电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是LED驱动器。
CN2012206748296U 2012-12-07 2012-12-07 电路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194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6748296U CN203119442U (zh) 2012-12-07 2012-12-07 电路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US14/650,322 US20150318684A1 (en) 2012-12-07 2013-12-03 Circuit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PCT/EP2013/075410 WO2014086791A1 (en) 2012-12-07 2013-12-03 Circuit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DE112013005870.7T DE112013005870T5 (de) 2012-12-07 2013-12-03 Schaltungsvorrichtung und elektronischer Apparat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6748296U CN203119442U (zh) 2012-12-07 2012-12-07 电路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19442U true CN203119442U (zh) 2013-08-07

Family

ID=488997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674829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19442U (zh) 2012-12-07 2012-12-07 电路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318684A1 (zh)
CN (1) CN203119442U (zh)
DE (1) DE112013005870T5 (zh)
WO (1) WO201408679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46274A (zh) * 2017-03-03 2017-08-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过压保护电路及终端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41750B2 (en) * 2007-05-28 2009-06-02 Leadtrend Technology Corp. DC to DC converter with load open detection and related method thereof
JP5340639B2 (ja) * 2008-05-22 2013-11-13 ローム株式会社 キャパシタ充電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回路、制御方法、ならびにそれらを用いた発光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2457049B (zh) * 2010-10-29 2014-07-02 登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转换控制器及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318684A1 (en) 2015-11-05
WO2014086791A1 (en) 2014-06-12
DE112013005870T5 (de) 2015-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42492B (zh) 一种电容降压式led驱动器及其电容降压式led驱动方法
CN108650764A (zh) 开关检测电路及灯具
CN103326325A (zh) 开关电源输出短路和欠压保护电路
CN108777573B (zh) 一种交流固态继电器
CN201724975U (zh) 电表系统的掉电检测电路
TWM455291U (zh) 具有旁路控制之無線充電裝置
CN101257757B (zh) 定功率限制器及照明灯具
CN107733010A (zh) 充电电路
CN202059229U (zh) 用超级电容作储能器的直流不间断供电装置
CN202256549U (zh) 一种用于高压传输线路的断线检测电路
CN203119442U (zh) 电路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202206620U (zh) 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
TW201336214A (zh) 電源裝置
CN104079047B (zh) 无线充电器
CN201876515U (zh) 一种ct回路异常检测电路
CN201868333U (zh) 一种具有电流检测功能的继电器控制电路
CN203014464U (zh) 具有旁路控制的无线充电装置
CN102752926B (zh) 一种可抗交流电压冲击的led恒流驱动电源
CN101702850A (zh) 可控硅关断负载的电路及方法
CN205160837U (zh) 驱动芯片及led恒流驱动控制电路
CN201260064Y (zh) 一种输入过欠电压保护装置
CN204967607U (zh) 基于功率管的供电电路及led照明设备
CN201298743Y (zh) 一种助动车充电器节能装置
CN103763818B (zh) 利用零地压差供电的led照明电路
CN210865095U (zh) 一种道路交通信号灯驱动与检测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07

Termination date: 20141207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