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10315U - 吸塑成型模具 - Google Patents

吸塑成型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10315U
CN203110315U CN 201320040168 CN201320040168U CN203110315U CN 203110315 U CN203110315 U CN 203110315U CN 201320040168 CN201320040168 CN 201320040168 CN 201320040168 U CN201320040168 U CN 201320040168U CN 203110315 U CN203110315 U CN 2031103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ck
plastics
sucking moulding
groove
plastics su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04016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杭生
洪文杰
朱国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HONGYUAN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HONGYUAN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HONGYUAN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HONGYUAN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32004016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1103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103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1031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塑成型模具,尤其是一种用于加工仪表外罩、电子托盘等侧壁具有支撑部的塑料件的真空吸塑成型模具。一种吸塑成型模具,该模具形成的塑料件自下而上完成脱模,所述模具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侧壁上形成有凹槽,该凹槽用于形成塑料件的支撑部;挡块,该挡块可相对本体转动,所述挡块位于凹槽的上方;在脱模过程中,塑料件带动挡块向上转动后脱离模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吸塑成型模具,其脱模容易且加工出的塑料件不易变形、强度较高,可最大程度地增大同向支撑面积,达到强力正向堆叠。

Description

吸塑成型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塑成型模具,尤其是一种用于加工仪表外罩等侧壁具有支撑部的塑料件的真空吸塑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真空吸塑成型技术因其模具简单和操作方便广泛应用于塑料件成型。现有技术中,仪表外罩、电子托盘等一般是通过吸塑成型模具加工而成。传统工艺中,为了防止塑料件不能从模具中脱离,在模具上一般设置有一个带有倾角的斜面,在脱模过程中,塑料件顺着斜面脱离。而对于仪表外罩、电子托盘等,如果其侧边仅由一个平面的塑料片材构成,虽然其加工成型较为方便,但其侧边容易受到外力作用而产生变形,因而造成仪表外罩强度低且易变形。此外,该类电子托盘在同向堆叠时会压坏电子元件。而若使电子托盘隔层180度旋转交错堆叠,虽然可以避免上述问题,但增加了操作的复杂度。
另一种结构是在电子托盘的侧壁上设置倒扣,以达到支撑效果。但瓶颈是要想支撐效果好倒扣就必須要大,但倒扣大就不容易脱模,进而产生不良品;倒扣小支撑面就小,又起不到支撑效果,同样会损坏存放电子托盘中电子元件。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吸塑成型模具,其脱模容易且加工出的塑料件不易变形、强度较高,可最大程度地增大同向支撑面积,达到强力正向堆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吸塑成型模具,该模具形成的塑料件自下而上完成脱模,所述吸塑成型模具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的侧壁上形成有凹槽,该凹槽用于形成塑料件的支撑部;
挡块,该挡块可相对本体转动,所述挡块位于凹槽的上方;
在脱模过程中,塑料件带动挡块向上转动后脱离模具。
优选地,在塑料件脱离模具后,所述挡块借由其自身重力复位。
优选地,它还包括一用于将所述挡块复位的复位件。
更优选地,所述复位件为弹性件。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为压簧,所述挡块具有可向上转动的第一端和可向下转动的第二端,所述压簧设置在所述本体与所述挡块的第二端之间。在塑料件脱离模具时,挡块的第一端受塑料件的支撑部带动向上转动,挡块的第二端向下转动压缩压簧;塑料件脱离模具后,弹簧的复位力推动挡块的第二端向上转动从而使挡块复位。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为拉簧,所述挡块具有可向上转动的第一端和可向下转动的第二端,所述拉簧设置在所述本体与所述挡块的第一端之间。在塑料件脱离模具时,挡块的第一端受塑料件的支撑部带动向上转动,拉簧被拉伸;塑料件脱离模具后,弹簧的复位力拉动挡块的第一端向下转动从而使挡块复位。
更优选地,所述复位件为磁铁件,所述挡块具有可向上转动的第一端和可向下转动的第二端,所述挡块的第一端由铁或铁合金制成。在塑料件脱离模具时,挡块的第一端受塑料件的支撑部带动向上转动;塑料件脱离模具后,磁铁件的吸力带动挡块的第一端向下转动从而使挡块复位。
优选地,在吸塑成型前,所述挡块与所述本体之间的距离小于塑料片材的厚度,以防止在吸塑过程中塑料片材被吸入挡块与本体的缝隙之间。
优选地,它还包括一拆卸设置于本体上的拆卸部,所述拆卸部的侧壁上设置有凹槽,所述挡块可转动的设置于拆卸部上。所述拆卸部通过螺钉与本体可拆卸连接,也可与本体卡接设置。当某个凹槽、挡块磨损或因其他因素产生损伤而不能使用时,可将相应的拆卸部从本体上拆除,更换新的拆卸部。而当模具本体产生损伤时,可将本体拆除,其拆卸部依然可以重复使用。
优选地,所述本体的侧壁上形成有多个凹槽,每个凹槽的上方都设置有与其相对应的挡块。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结构,具有如下优点:挡块设置在凹槽的上方且相对模具本体沿脱模方向可转动设置,在脱模时,塑料件带动挡块向上转动后脱离模具,使得吸塑成型模具的脱模容易,同時擋塊自動復位;加工出的塑料件侧面具有若干凹陷进去的支撑部,支撑面的面积增大,增强了塑料件的强度、不易变形、同向堆叠强度,从而保护内装的电子元件不被损坏;凹槽设置在与本体可拆卸连接的拆卸部上,方便更换,不会因其中一个凹槽或挡块磨损而报废整个吸塑成型模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吸塑成型模具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吸塑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吸塑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吸塑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吸塑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吸塑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本体;2、拆卸部;3、凹槽;4、挡块;41、第一端;42、第二端;5、压簧;6、拉簧;7、磁铁件;8、弹簧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作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实施例1
参照附图1、附图2所示,一种吸塑成型模具,该模具形成的塑料件自下而上完成脱模,所述吸塑成型模具包括:
本体1,所述本体1上可拆卸设置有拆卸部2,所述拆卸部2的侧壁上形成有凹槽3,该凹槽3用于形成塑料件的支撑部;
挡块4,所述挡块4可转动的设置于拆卸部2上,所述挡块4位于凹槽3的上方。
在脱模过程中,塑料件带动挡块4向上转动后脱离模具。
在塑料件脱离模具后,所述挡块4借由其自身重力复位。
所述拆卸部2通过螺钉与本体1可拆卸连接,也可与本体1卡接设置。当某个凹槽3磨损或因其他因素产生损伤而不能使用时,可将相应的拆卸部从本体上拆除,更换新的拆卸部,不会因其中一个凹槽磨损而报废整个吸塑成型模具。
在吸塑成型前,所述挡块4与所述本体1之间的距离小于塑料片材的厚度,以防止在吸塑过程中塑料片材被吸入挡块4与本体1的缝隙之间。
所述本体1上可拆卸设置有多个拆卸部2,每个拆卸部2的凹槽3的上方都设置有与其相对应的挡块4。挡块4是比较容易发生磨损的,当挡块4出现磨损并影响加工质量时,可将拆卸部2从本体1中拆除并将新的拆卸部安装到本体上,采用这种方式,当挡块4出现故障时,不必更换整个模具,只需要更换拆卸部2就能继续进行加工。
实施例2
参照附图3所示,一种吸塑成型模具,该模具形成的塑料件自下而上完成脱模,所述吸塑成型模具包括:
本体1,所述本体1的侧壁上形成有凹槽3,该凹槽3用于形成塑料件的支撑部;
挡块4,该挡块4可相对本体1转动,所述挡块4位于凹槽3的上方
所述吸塑成型模具还包括一用于将所述挡块4复位的压簧5,所述挡块4具有可向上转动的第一端41和可向下转动的第二端42,所述压簧5设置在所述本体1与所述挡块4的第二端42之间。在塑料件脱离模具时,挡块4的第一端41受塑料件的支撑部带动向上转动,挡块4的第二端42向下转动压缩压簧5;塑料件脱离模具后,压簧5的复位力推动挡块4的第二端42向上转动从而使挡块4复位。
在吸塑成型前,所述挡块4与所述本体1之间的距离小于塑料片材的厚度,以防止在吸塑过程中塑料片材被吸入挡块4与本体1的缝隙之间。
所述本体1的侧壁上形成有多个凹槽3,每个凹槽3的上方都设置有与其相对应的挡块4。
实施例3
参照附图4所示,一种吸塑成型模具,该模具形成的塑料件自下而上完成脱模,所述吸塑成型模具包括:
本体1,所述本体1的侧壁上形成有凹槽3,该凹槽3用于形成塑料件的支撑部;
挡块4,该挡块4可相对本体1转动,所述挡块4位于凹槽3的上方
所述吸塑成型模具还包括一用于将所述挡块4复位的拉簧6,所述挡块4具有可向上转动的第一端41和可向下转动的第二端42,所述拉簧6设置在所述本体1与所述挡块4的第一端41之间。在塑料件脱离模具时,挡块4的第一端41受塑料件的支撑部带动向上转动,拉簧6被拉伸;塑料件脱离模具后,拉簧6的复位力拉动挡块4的第一端41向下转动从而使挡块4复位。
在吸塑成型前,所述挡块4与所述本体1之间的距离小于塑料片材的厚度,以防止在吸塑过程中塑料片材被吸入挡块4与本体1的缝隙之间。
所述本体1的侧壁上形成有多个凹槽3,每个凹槽3的上方都设置有与其相对应的挡块4。
实施例4
参照附图5所示,一种吸塑成型模具,该模具形成的塑料件自下而上完成脱模,所述吸塑成型模具包括:
本体1,所述本体1的侧壁上形成有凹槽3,该凹槽3用于形成塑料件的支撑部;
挡块4,该挡块4可相对本体1转动,所述挡块4位于凹槽3的上方
所述吸塑成型模具还包括一用于将所述挡块4复位的磁铁件7,所述挡块4具有可向上转动的第一端41和可向下转动的第二端42。所述挡块4的第一端41由铁或铁合金制成,所述磁铁件7设置在所述本体1与所述挡块4的第一端41之间。塑料件脱离模具后,磁铁件7的吸力带动挡块4的第一端41向下转动从而使挡块4复位。
在吸塑成型前,所述挡块4与所述本体1之间的距离小于塑料片材的厚度,以防止在吸塑过程中塑料片材被吸入挡块4与本体1的缝隙之间。
所述本体1的侧壁上形成有多个凹槽3,每个凹槽3的上方都设置有与其相对应的挡块4。
实施例5
参照附图6所示,一种吸塑成型模具,该模具形成的塑料件自下而上完成脱模,所述吸塑成型模具包括:
本体1,所述本体1的侧壁上形成有凹槽3,该凹槽3用于形成塑料件的支撑部;
挡块4,该挡块4可相对本体1转动,所述挡块4位于凹槽3的上方
所述吸塑成型模具还包括一用于将所述挡块4复位的弹簧丝8,所述挡块4具有可向上转动的第一端41和可向下转动的第二端42,所述弹簧丝8设置在所述本体1与所述挡块4的第一端41之间。在塑料件脱离模具时,挡块4的第一端受塑料件的支撑部带动向上转动,弹簧丝8被拉伸;塑料件脱离模具后,弹簧丝8的复位力拉动挡块4的第一端向下转动从而使挡块4复位。
在吸塑成型前,所述挡块4与所述本体1之间的距离小于塑料片材的厚度,以防止在吸塑过程中塑料片材被吸入挡块4与本体1的缝隙之间。
所述本体1的侧壁上形成有多个凹槽3,每个凹槽3的上方都设置有与其相对应的挡块4。
本实施例中,适用的弹性件为弹簧丝,其他弹性件诸如弹簧垫片同样可以达到相应的效果,也应纳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上述实施例的吸塑成型模具,其脱模容易且加工出的塑料件不易变形、强度较高,可最大程度的增大同向支撑面积,能达到以往吸塑件无法达到的强力正向堆叠。以此种设计方式,近乎接近注塑件的品质状况。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吸塑成型模具,该模具形成的塑料件自下而上完成脱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塑成型模具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的侧壁上形成有凹槽,该凹槽用于形成塑料件的支撑部;
挡块,该挡块可相对本体转动,所述挡块位于凹槽的上方;
在脱模过程中,塑料件带动挡块向上转动后脱离模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在塑料件脱离模具后,所述挡块借由其自身重力复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用于将所述挡块复位的复位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件为弹性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压簧,所述挡块具有可向上转动的第一端和可向下转动的第二端,所述压簧设置在所述本体与所述挡块的第二端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拉簧,所述挡块具有可向上转动的第一端和可向下转动的第二端,所述拉簧设置在所述本体与所述挡块的第一端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件为磁铁件,所述挡块具有可向上转动的第一端和可向下转动的第二端,所述挡块的第一端由铁或铁合金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在吸塑成型前,所述挡块与所述本体之间的距离小于塑料片材的厚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拆卸设置于本体上的拆卸部,所述拆卸部的侧壁上设置有凹槽,所述挡块可转动的设置于拆卸部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侧壁上形成有多个凹槽,每个凹槽的上方都设置有与其相对应的挡块。
CN 201320040168 2013-01-25 2013-01-25 吸塑成型模具 Expired - Lifetime CN2031103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40168 CN203110315U (zh) 2013-01-25 2013-01-25 吸塑成型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40168 CN203110315U (zh) 2013-01-25 2013-01-25 吸塑成型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10315U true CN203110315U (zh) 2013-08-07

Family

ID=488906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040168 Expired - Lifetime CN203110315U (zh) 2013-01-25 2013-01-25 吸塑成型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11031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72259A (zh) * 2013-01-25 2013-05-01 苏州宏远电子有限公司 吸塑成型模具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72259A (zh) * 2013-01-25 2013-05-01 苏州宏远电子有限公司 吸塑成型模具
WO2014114073A1 (zh) * 2013-01-25 2014-07-31 苏州宏远电子有限公司 吸塑成型模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72259A (zh) 吸塑成型模具
CN203110315U (zh) 吸塑成型模具
CN104999652A (zh) 一种吸塑模具的正叠加脱模装置
CN207309669U (zh) 一种用于模具加工的自动无尘抛光设备
CN107344413A (zh) 一种新型载座模具
CN203739175U (zh) 一种风冷定型的注塑成型机
CN201815633U (zh) 双模造型机
CN202986077U (zh) 新型吸塑模具
CN206343720U (zh) 一种多工位复合集成电极加工装置
CN204035551U (zh) 能隔噪音的精铸件清沙机
CN210911305U (zh) 一种模具用新型冷却机构
CN104056964A (zh) 一种冲压级进模摆块旋转包圆负角防回弹成形结构
CN103770298B (zh) 一种风冷定型的注塑成型机
CN204035537U (zh) 辊压型除砂振动台
CN204320957U (zh) 用于钣金件成型的弧形工件加工模具
CN203580022U (zh) 双色齿轮式旋转注塑模具
CN203712966U (zh) 带有顶杆的堆叠模具
CN202639096U (zh) 具有可旋转模仁的模具
CN203370881U (zh) 一种正多边形卷形机
CN214773609U (zh) 一种汽车零件注塑模具
CN202278090U (zh) 一种箱体模具出料结构
CN206317289U (zh) 一种硅胶模具自动脱模结构
CN207547611U (zh) 一种抽芯模具
CN202011088U (zh) 设置有防尘板的模具结构
CN211517652U (zh) 一种用于模具生产打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07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