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08491U - 一种固固掺杂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固固掺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08491U
CN203108491U CN 201320070072 CN201320070072U CN203108491U CN 203108491 U CN203108491 U CN 203108491U CN 201320070072 CN201320070072 CN 201320070072 CN 201320070072 U CN201320070072 U CN 201320070072U CN 203108491 U CN203108491 U CN 2031084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xing tank
taper
doping
tank
taper m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07007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仁智
刘俊怀
刘东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duicheng Molybdenu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duicheng Molybdenu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duicheng Molybdenum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duicheng Molybdenum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32007007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1084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084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0849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ixers Of The Rotary Stirring Typ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固固掺杂装置,包括锥形掺杂罐、锥形混料罐、设置在锥形混料罐下方且用于带动锥形混料罐转动的转动机构以及设置在转动机构的左侧且用于将锥形混料罐左端向上抬起便于卸料的支撑卸料机构和设置在转动机构右侧且用于支撑锥形混料罐右端的支撑架,锥形掺杂罐罐体顶部设有掺杂剂进料口和上进气口,锥形掺杂罐底部设有下进气口,锥形掺杂罐与锥形混料罐之间设有连接管,锥形混料罐罐体上设有进出料口。本实用新型通过引入气体介质,利用气体良好的流动性和传导性将掺杂剂均匀的渗透到基体粉末中,一方面保证添加的均匀性,另一方面气体无污染,杜绝了其他杂质引入的风险,且无去除第三种介质的繁琐工序,操作简单,节能环保。

Description

一种固固掺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掺杂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固固掺杂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基体原料中添加其它微量元素的方法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在基体的固态粉末中添加其它元素的固态粉末,称为固-固掺杂;第二种通常是在基体的固体粉末中添加其它元素的溶液,称为固-液掺杂,又称调浆法;第三种是在基体元素溶液中添加其他元素的溶液后结晶出盐类的方法,称为液-液掺杂。在这三种方法中后面两种方法都引入第三种介质,因此在掺杂完试剂后需要增加去除第三种介质或添加剂的步骤使后续工序繁琐,降低生产效率的同时增加了成本也加大了其他杂质元素引入的风险,不利于节能环保。第一种没有引入第三种介质所以后续工序少,操作简单,效率高,节能环保,但是这种掺杂方法制备粉末的均匀性不能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固固掺杂装置,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方便,通过引入气体介质,利用气体良好的流动性和传导性将掺杂剂均匀的渗透到基体粉末中,一方面保证添加的均匀性,另一方面气体无污染,杜绝了其他杂质引入的风险,且无去除第三种介质的繁琐工序,操作简单,节能环保。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固固掺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锥形掺杂罐、锥形混料罐、设置在锥形混料罐下方且用于带动锥形混料罐转动的转动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转动机构的左侧且用于将锥形混料罐左端向上抬起便于卸料的支撑卸料机构和设置在所述转动机构右侧且用于支撑锥形混料罐右端的支撑架,所述锥形掺杂罐包括锥形掺杂罐罐体以及由上至下依次安装在锥形掺杂罐罐体内部的上筛网和下筛网,所述锥形掺杂罐罐体的顶部设置有掺杂剂进料口和上进气口,所述锥形掺杂罐的底部设置有下进气口,所述锥形混料罐包括锥形混料罐罐体以及水平安装在锥形混料罐罐体上的空心轴和安装在空心轴上的搅拌叶片,所述搅拌叶片位于锥形混料罐罐体的内部,所述锥形混料罐罐体与锥形掺杂罐罐体之间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左端与锥形掺杂罐罐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的右端与锥形混料罐罐体转动连接,所述锥形混料罐罐体上设置有泄压阀,所述锥形混料罐罐体的右端设置有进出料口。
上述的一种固固掺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混料罐罐体的左侧壁上固定有连接卡套,所述空心轴的左端穿出锥形混料罐罐体且位于连接卡套内,所述空心轴通过螺栓与连接卡套固定连接,位于所述锥形混料罐罐体内部的空心轴上开有出气孔,所述连接管的左端位于连接卡套内且通过轴承与连接卡套转动连接,所述连接管的中心线和空心轴的中心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连接管和空心轴相连通。
上述的一种固固掺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包括支撑座、设置在支撑座底部的电机以及转动安装在支撑座上部的第一转辊和第二转辊,所述支撑座设置在锥形混料罐罐体的下方,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三皮带轮,所述第一转辊和第二转辊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转辊的右端固定安装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二转辊的右端固定安装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通过第一皮带与第三皮带轮连接,所述第三皮带轮还通过第二皮带与第二皮带轮连接。
上述的一种固固掺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卸料机构包括轨道底座、第一支腿、第二支腿、液压缸和左半圆形支撑板,所述轨道底座设置在支撑座的左侧,所述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相铰接形成X形支腿,所述第一支腿的下端铰接在轨道底座上,所述第一支腿的上端与左半圆形支撑板的下端铰接且能够沿着开在左半圆形支撑板上的滑槽滑动,所述左半圆形支撑板与固定在锥形混料罐左端底部的左半圆形卡环相配合,所述第二支腿的上端与左半圆形支撑板的下端铰接,所述第二支腿的下端与轨道底座铰接且能够沿着轨道底座滑动,所述液压缸的底座端与轨道底座铰接,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端与第二支腿连接且带动所述X形支腿升降。
上述的一种固固掺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由设置在支撑座右侧的底架和固定在底架上的右半圆形支撑板组成,所述右半圆形支撑板与固定在锥形混料罐右端底部的右半圆形卡环相配合。
上述的一种固固掺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的左端固定有第二法兰盘,所述锥形掺杂罐罐体的右侧壁上固定有第一法兰盘,所述第二法兰盘和第一法兰盘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上述的一种固固掺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出气孔均匀设置。
上述的一种固固掺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上且位于轴承的右侧设置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方便。
2、本实用新型通过引入气体介质,利用气体良好的流动性和传导性将掺杂剂均匀的渗透到基体粉末中,一方面保证掺杂剂的均匀性,另一方面气体无污染,杜绝了其他杂质引入的风险,且无去除第三种介质的繁琐工序,操作简单,节能环保。
3、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卸料机构的升降作用将锥形混料罐的一端抬起,便于锥形混料罐卸料。
4、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法兰盘和第二法兰盘将连接管的左端与锥形掺杂罐连接,不仅便于清理锥形掺杂罐和锥形混料罐,且方便锥形混料罐卸料。
5、本实用新型制造方便,制造成本低,适于推广使用。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去除锥形掺杂罐后的左视图。
图3为图1去除锥形掺杂罐后的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锥形混料罐去除连接卡套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锥形掺杂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转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A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掺杂剂进料口;      2—上进气口;          3—锥形掺杂罐;
3-1—锥形掺杂罐罐体; 4—下进气口;          5—第一法兰盘;
6—第二法兰盘;       7—连接管;            8—连接卡套;
9—底架;             10—锥形混料罐;       10-1—锥形混料罐罐体;
10-2—空心轴;        10-11—出气孔;        11—泄压阀;
12—进出料口;        13-1—第一转辊;       13-2—第二转辊;
14-1—支撑座;        15—第一支腿;         16—搅拌叶片;
17—上筛网;          18—下筛网;           19-1—第一皮带轮;
19-2—第二皮带轮;    20—电机;             21—第三皮带轮;
22—第一皮带;        23—第二皮带;         24-1—左半圆形支撑板;
24-11—滑槽;         24-2—右半圆形支撑板; 25-1—左半圆形卡环;
25-2—右半圆形卡环;  26—螺栓;             27—轴承;
28—密封圈;          29—轨道底座;         30—第二支腿;
31—液压缸。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锥形掺杂罐3、锥形混料罐10、设置在锥形混料罐10下方且用于带动锥形混料罐10转动的转动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转动机构的左侧且用于将锥形混料罐10左端向上抬起便于卸料的支撑卸料机构和设置在所述转动机构右侧且用于支撑锥形混料罐10右端的支撑架,所述锥形掺杂罐3包括锥形掺杂罐罐体3-1以及由上至下依次安装在锥形掺杂罐罐体3-1内部的上筛网17和下筛网18,所述锥形掺杂罐罐体3-1的顶部设置有掺杂剂进料口1和上进气口2,所述锥形掺杂罐3的底部设置有下进气口4,所述锥形混料罐10包括锥形混料罐罐体10-1以及水平安装在锥形混料罐罐体10-1上的空心轴10-2和安装在空心轴10-2上的搅拌叶片16,所述搅拌叶片16位于锥形混料罐罐体10-1的内部,所述锥形混料罐罐体10-1与锥形掺杂罐罐体3-1之间设置有连接管7,所述连接管7的左端与锥形掺杂罐罐体3-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7的右端与锥形混料罐罐体10-1转动连接,所述锥形混料罐罐体10-1上设置有泄压阀11,所述锥形混料罐罐体10-1的右端设置有进出料口12。
如图1、图2和图7所示,所述锥形混料罐罐体10-1的左侧壁上固定有连接卡套8,所述空心轴10-2的左端穿出锥形混料罐罐体10-1且位于连接卡套8内,所述空心轴10-2通过螺栓26与连接卡套8固定连接,位于所述锥形混料罐罐体10-1内部的空心轴10-2上开有出气孔10-11,所述连接管7的左端位于连接卡套8内且通过轴承27与连接卡套8转动连接,所述连接管7的中心线和空心轴10-2的中心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连接管7和空心轴10-2相连通。
如图1和图6所示,所述转动机构包括支撑座14-1、设置在支撑座14-1底部的电机20以及转动安装在支撑座14-1上部的第一转辊13-1和第二转辊13-2,所述支撑座14-1设置在锥形混料罐罐体10-1的下方,所述电机20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三皮带轮21,所述第一转辊13-1和第二转辊13-2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转辊13-1的右端固定安装有第一皮带轮19-1,所述第二转辊13-2的右端固定安装有第二皮带轮19-2,所述第一皮带轮19-1通过第一皮带22与第三皮带轮21连接,所述第三皮带轮21还通过第二皮带23与第二皮带轮19-2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支撑卸料机构包括轨道底座29、第一支腿15、第二支腿30、液压缸31和左半圆形支撑板24-1,所述轨道底座29设置在支撑座14-1的左侧,所述第一支腿15和第二支腿30相铰接形成X形支腿,所述第一支腿15的下端铰接在轨道底座29上,所述第一支腿15的上端与左半圆形支撑板24-1的下端铰接且能够沿着开在左半圆形支撑板24-1上的滑槽24-11滑动,所述左半圆形支撑板24-1与固定在锥形混料罐10左端底部的左半圆形卡环25-1相配合,所述第二支腿30的上端与左半圆形支撑板24-1的下端铰接,所述第二支腿30的下端与轨道底座29铰接且能够沿着轨道底座29滑动,所述液压缸31的底座端与轨道底座29铰接,所述液压缸31的活塞杆端与第二支腿30连接且带动所述X形支腿升降。
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支撑架由设置在支撑座14-1右侧的底架9和固定在底架9上的右半圆形支撑板24-2组成,所述右半圆形支撑板24-2与固定在锥形混料罐10右端底部的右半圆形卡环25-2相配合。
如图1所示,所述连接管7的左端固定有第二法兰盘6,所述锥形掺杂罐罐体3-1的右侧壁上固定有第一法兰盘5,所述第二法兰盘6和第一法兰盘5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这种连接方式便于将连接管7从锥形掺杂罐3上卸下来,不仅便于清理锥形掺杂罐3和锥形混料罐10,且方便锥形混料罐10卸料。
如图4所示,所述出气孔10-1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出气孔10-11均匀设置,使气体均匀喷散在锥形混料罐10内,进而保证掺杂均匀性。
如图7所示,所述连接管7上且位于轴承27的右侧设置有密封圈28,实现对连接管7动密封。
结合图1,采用本实用新型进行固固掺杂的过程为:1)根据掺杂剂含量计算掺杂剂粉末总量、基体粉末总量,根据均匀性要求将基体粉末和掺杂剂粉末分成对应的若干份,份数不低于3份;2)打开锥形混料罐10上的进出料口12,将一份基体粉末倒入锥形混料罐10,关闭进出料口12;3)启动电机20,则电机20带动安装在其输出轴上的第三皮带轮21,通过第一皮带22和第二皮带23的传动作用分别带动第一皮带轮19-1和第二皮带轮19-2转动,第一皮带轮19-1和第二皮带轮19-2分别带动第一转辊13-1和第二转辊13-2转动,通过第一转辊13-1和第二转辊13-2带动锥形混料罐10旋转,通过对电机20的控制使得锥形混料罐10的转速为50转/分钟以下,混料开始;4)打开掺杂剂进料口1,将一份掺杂剂倒入锥形掺杂罐3后关闭掺杂剂进料口1;5)将上进气口2打开并通入2~10公斤压缩空气,通气时间为1~5分钟,关闭上进气口2,打开下进气口4并通入2~10公斤压缩空气,通气时间为1~5分钟,关闭下进气口4,混料时间不低于0.5小时,停止混料,打开泄压阀11,卸压完毕关闭泄压阀11,第一份掺杂结束,从进出料口12放入长柄取样器随机取样检测均匀性,如果检测掺杂剂含量大于预期值,将掺杂份数增加,反之,重复步骤5);6)检测值达到预定值±5%范围内,重复1~5步骤,进行余下份数的掺杂,所有份数掺杂完毕后,将所有上述掺杂好的混料进行整体混料,混料时间不低于1小时;7)最后取样检测最终掺杂剂含量并判定掺杂均匀性,如果掺杂剂含量偏低或偏高超出±5%的范围则延长混料时间,转速调至50~100转/分钟,否则可出料。出料时,将连接管7的左端从锥形掺杂罐3上卸下来,通过控制液压缸31顶升X形支腿使得X形支腿上升,进而将锥形混料罐10的左端抬起,便于将掺杂好的料从进出料口12处卸下来,卸料完后,通过控制液压缸31使锥形混料罐10处于水平状态。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换,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固固掺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锥形掺杂罐(3)、锥形混料罐(10)、设置在锥形混料罐(10)下方且用于带动锥形混料罐(10)转动的转动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转动机构的左侧且用于将锥形混料罐(10)左端向上抬起便于卸料的支撑卸料机构和设置在所述转动机构右侧且用于支撑锥形混料罐(10)右端的支撑架,所述锥形掺杂罐(3)包括锥形掺杂罐罐体(3-1)以及由上至下依次安装在锥形掺杂罐罐体(3-1)内部的上筛网(17)和下筛网(18),所述锥形掺杂罐罐体(3-1)的顶部设置有掺杂剂进料口(1)和上进气口(2),所述锥形掺杂罐(3)的底部设置有下进气口(4),所述锥形混料罐(10)包括锥形混料罐罐体(10-1)以及水平安装在锥形混料罐罐体(10-1)上的空心轴(10-2)和安装在空心轴(10-2)上的搅拌叶片(16),所述搅拌叶片(16)位于锥形混料罐罐体(10-1)的内部,所述锥形混料罐罐体(10-1)与锥形掺杂罐罐体(3-1)之间设置有连接管(7),所述连接管(7)的左端与锥形掺杂罐罐体(3-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7)的右端与锥形混料罐罐体(10-1)转动连接,所述锥形混料罐罐体(10-1)上设置有泄压阀(11),所述锥形混料罐罐体(10-1)的右端设置有进出料口(12)。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固掺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混料罐罐体(10-1)的左侧壁上固定有连接卡套(8),所述空心轴(10-2)的左端穿出锥形混料罐罐体(10-1)且位于连接卡套(8)内,所述空心轴(10-2)通过螺栓(26)与连接卡套(8)固定连接,位于所述锥形混料罐罐体(10-1)内部的空心轴(10-2)上开有出气孔(10-11),所述连接管(7)的左端位于连接卡套(8)内且通过轴承(27)与连接卡套(8)转动连接,所述连接管(7)的中心线和空心轴(10-2)的中心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连接管(7)和空心轴(10-2)相连通。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固固掺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包括支撑座(14-1)、设置在支撑座(14-1)底部的电机(20)以及转动安装在支撑座(14-1)上部的第一转辊(13-1)和第二转辊(13-2),所述支撑座(14-1)设置在锥形混料罐罐体(10-1)的下方,所述电机(20)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三皮带轮(21),所述第一转辊(13-1)和第二转辊(13-2)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转辊(13-1)的右端固定安装有第一皮带轮(19-1),所述第二转辊(13-2)的右端固定安装有第二皮带轮(19-2),所述第一皮带轮(19-1)通过第一皮带(22)与第三皮带轮(21)连接,所述第三皮带轮(21)还通过第二皮带(23)与第二皮带轮(19-2)连接。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固固掺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卸料机构包括轨道底座(29)、第一支腿(15)、第二支腿(30)、液压缸(31)和左半圆形支撑板(24-1),所述轨道底座(29)设置在支撑座(14-1)的左侧,所述第一支腿(15)和第二支腿(30)相铰接形成X形支腿,所述第一支腿(15)的下端铰接在轨道底座(29)上,所述第一支腿(15)的上端与左半圆形支撑板(24-1)的下端铰接且能够沿着开在左半圆形支撑板(24-1)上的滑槽(24-11)滑动,所述左半圆形支撑板(24-1)与固定在锥形混料罐(10)左端底部的左半圆形卡环(25-1)相配合,所述第二支腿(30)的上端与左半圆形支撑板(24-1)的下端铰接,所述第二支腿(30)的下端与轨道底座(29)铰接且能够沿着轨道底座(29)滑动,所述液压缸(31)的底座端与轨道底座(29)铰接,所述液压缸(31)的活塞杆端与第二支腿(30)连接且带动所述X形支腿升降。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固固掺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由设置在支撑座(14-1)右侧的底架(9)和固定在底架(9)上的右半圆形支撑板(24-2)组成,所述右半圆形支撑板(24-2)与固定在锥形混料罐(10)右端底部的右半圆形卡环(25-2)相配合。
6.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固固掺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7)的左端固定有第二法兰盘(6),所述锥形掺杂罐罐体(3-1)的右侧壁上固定有第一法兰盘(5),所述第二法兰盘(6)和第一法兰盘(5)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7.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固固掺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孔(10-1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出气孔(10-11)均匀设置。
8.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固固掺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7)上且位于轴承(27)的右侧设置有密封圈(28)。
CN 201320070072 2013-02-06 2013-02-06 一种固固掺杂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31084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70072 CN203108491U (zh) 2013-02-06 2013-02-06 一种固固掺杂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70072 CN203108491U (zh) 2013-02-06 2013-02-06 一种固固掺杂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08491U true CN203108491U (zh) 2013-08-07

Family

ID=488888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070072 Expired - Lifetime CN203108491U (zh) 2013-02-06 2013-02-06 一种固固掺杂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108491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43312A (zh) * 2016-05-15 2018-05-18 孙立民 一种可拆卸大型混料搅拌机构
CN108751472A (zh) * 2018-06-26 2018-11-06 山东瀚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叶绿素废液再提取装置
CN108751473A (zh) * 2018-06-26 2018-11-06 山东瀚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叶绿素废液再利用装置
CN108751505A (zh) * 2018-06-26 2018-11-06 山东瀚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废液中提取叶绿素的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43312A (zh) * 2016-05-15 2018-05-18 孙立民 一种可拆卸大型混料搅拌机构
CN108751472A (zh) * 2018-06-26 2018-11-06 山东瀚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叶绿素废液再提取装置
CN108751473A (zh) * 2018-06-26 2018-11-06 山东瀚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叶绿素废液再利用装置
CN108751505A (zh) * 2018-06-26 2018-11-06 山东瀚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废液中提取叶绿素的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08491U (zh) 一种固固掺杂装置
CN202742519U (zh) 改进的干粉砂浆混合装置
CN203952259U (zh) 立式三浆和面机
CN206484730U (zh) 一种变径变距螺旋立式行星搅拌机
CN208512345U (zh) 一种粉末颗粒调速搅拌混合装置
CN202751980U (zh) 一种转筒式药品混合装置
CN203540366U (zh) 搅拌机
CN105833759A (zh) 一种自动化料机
CN110694514B (zh) 一种设有外加剂滤网机构的化工颜料制备处理设备
CN202590654U (zh) 用于药粉混合的简易混合器
CN207137817U (zh) 肥料混合升降搅拌装置
CN205517348U (zh) 一种可翻转的香精香料混合装置
CN208406991U (zh) 生物制药用混合反应装置
CN203417626U (zh) 一种果冻配料用高效混料装置
CN206661074U (zh) 一种可移动提升式混合机
CN209378818U (zh) 一种自动上料的高效搅拌机
CN203525636U (zh) 一种自动入料出料的混料系统
CN207667534U (zh) 干粉涂料高效混合装置
CN206025017U (zh) 一种新型和面机
CN219404782U (zh) 一种砂浆搅拌机的搅拌仓结构
CN201701883U (zh) 筛板式多种矿粉均混机
CN203075875U (zh) 立式搅拌机
CN218795435U (zh) 一种保温材料原料混合机
CN204529842U (zh) 一种有机物料腐熟剂生产设备
CN204147780U (zh) 一种多向搅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07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