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03596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03596U
CN203103596U CN 201320017540 CN201320017540U CN203103596U CN 203103596 U CN203103596 U CN 203103596U CN 201320017540 CN201320017540 CN 201320017540 CN 201320017540 U CN201320017540 U CN 201320017540U CN 203103596 U CN203103596 U CN 2031035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electric connector
groove
connecting portion
bas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01754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栋梁
冯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tes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tes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32001754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1035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035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0359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凸设的二限位块进入限位槽内,限位块抵持限位槽的内侧壁,后塞在左右方向的紧密度缩小,以及,纵长部上壁面与纵长部两侧壁面抵持加强块的内侧,使得第一收容槽深度延长加以收容纵长部,可更好的调整后塞上下方向的紧密度,可防止后塞装入本体后,因误差的影响造成后塞偏摆,且第一连接部不能稳固于第一收容槽,使用过程中由于插拔对接连接器出现的力量作用在电连接器上,第一连接部会出现摆动,不仅影响第一焊接部的焊接效果,也很容易出现第一连接部之间接触造成短路。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犹指一后塞固定上下排端子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今业界中,常用的电连接器特征如下:一本体具有一主体,自所述主体延伸一舌板,所述舌板上下两侧开设多个第一端子孔与多个第二端子孔,所述第一端子孔与所述第二端子孔贯穿所述主体后方;一上排端子与一下排端子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端子孔与所述第二端子,以及,所述上排端子与所述下排端子分别延伸一第一连接部和一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悬空于所述本体后方,自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延伸一第一焊接部与一第二焊接部,藉由锡膏并排焊接于电路板的金手指上。 
上述的电连接器,由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悬空于所述本体后方,在使用过程中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进行摆动,很容易造成所述上排端子与所述下排端子之间接触而短路。 
针对此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设计另一种常用的电连接器,特征如下:一本体具有一主体,自所述主体延伸一舌板,以及所述主体相对所述舌板另一端凹设有一凹槽;一上排端子与一下排端子安装于所述舌板上,所述上排端子与所述下排端子分别延伸一第一连接部和一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对应收容于所述凹槽内,以及,所述上排端子与所述下排端子分别延伸一第一焊接部与一第二焊接部;一后塞,固定于所述凹槽内并压制所述上排端子与所述下排端子稳固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一焊接部与所述第二焊接部穿置于所述电路板上的一焊接孔,藉由锡膏欲焊固定于其上。 
然而此设计有一定弊端: 
1、由于后塞与凹槽配合紧密度的关系,当达到一定误差时后塞出现晃动,由于后塞压制上下排端子配合也随着晃动而导致上下排端子的连接部晃动,进一步会影响到上下排端子连接部之间的间距,不仅不能稳固上下排端子,而且还会出现上下排端子焊接部锡裂影响电性导通。
2、由于上下排端子焊接部同排设置,上下排端子焊接部之间间距较小排布紧密,藉由锡膏欲焊于电路板上时,很容易造成短路,另外电路板上开设焊接占用电路板很大的空间,不利于电路板上线路的布局。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后塞固定上下排端子的电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未标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本体,具有一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前壁面向前延伸一舌板,后壁面凹设一凹槽,所述凹槽向前凹设至少一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并位于所述舌板左右侧的至少一侧;
一后塞,具有一纵长部,由所述纵长部向前凸设一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收容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延伸部对应所述限位槽向前凸设一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限位槽配合限位。
进一步,所述主体部后壁面向后凸设至少一加强块,所述加强块位于所述凹槽一侧,所述加强块朝所述凹槽的侧壁面开设有一固持槽。 
进一步,所述纵长部左右侧壁面设有至少一扣合部,所述扣合部用以与所述勾部限位配合。 
进一步,所述舌板上下两侧分别设有多个第一端子孔与多个第二端子孔,所述第一端子孔与所述凹槽贯通,所述第二端子孔贯穿所述主体部后壁面,所述第二端子孔位于所述凹槽的上方。 
进一步,进一步包括,一下排端子,所述下排端子具有一第一基部,所述第一基部向后弯折延伸一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横向延伸一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一基部收容于所述第一端子孔,所述第一连接部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槽。 
进一步,进一步包括,一上排端子,所述上排端子具有一第二基部,所述第二基部向后弯折延伸一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横向延伸一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二基部收容于所述第二端子孔。 
进一步,所述纵长部向前凸设多个压制部位于所述延伸部下方,所述压制部压制所述下排端子并与所述第一收容槽配合,所述纵长部后壁面凹设多个第二收容槽,所述第二收容槽限位所述第二连接部。 
一种电连接器焊接于电路板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本体,具有一主体部,所述主体部由前壁面向前延伸一舌板,所述舌板设有多个第一端子孔,由后壁面凹设一凹槽,所述第一端子孔与所述凹槽贯通,
一下排端子,用以收容于所述第一端子孔中,所述下排端子具有一第一基部,所述第一基部向后弯折延伸一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横向延伸所述第一焊接部;
一后塞,装设于所述凹槽与之配合,所述后塞具有一压制部,用以压制所述下排端子,所述压制部正下方具有一让位空间收容所述第一焊接部。
进一步,所述主体部后壁面凹设多个第一收容槽,所述第一收容槽位于所述凹槽的下方并与所述凹槽贯通。 
进一步,所述第一基部收容于所述第一端子孔,所述第一连接部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槽。 
进一步,所述压制部与所述电路板形成所述让位空间。 
进一步,进一步包括,一上排端子,所述上排端子具有一第二基部,所述第二基部向后弯折延伸一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横向延伸一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二基部收容于所述第二端子孔。 
进一步,所述纵长部向前凸设多个压制部位于所述延伸部下方,所述压制部压制所述下排端子并与所述第一收容槽配合,所述纵长部后壁面凹设多个第二收容槽,所述第二收容槽限位所述第二连接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凸设的所述二限位块进入所述限位槽内,所述限位块抵持所述限位槽的内侧壁,所述后塞在左右方向的紧密度缩小,以及,所述纵长部上壁面与所述纵长部两侧壁面抵持所述加强块的内侧,使得所述第一收容槽深度延长加以收容所述纵长部,可更好的调整所述后塞上下方向的紧密度,可防止所述后塞装入所述本体后,因误差的影响造成所述后塞偏摆,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不能稳固于所述第一收容槽,使用过程中由于插拔对接连接器出现的力量作用在所述电连接器上,所述第一连接部会出现摆动,不仅影响所述第一焊接部的焊接效果,也很容易出现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接触造成短路。 
所述后塞充分利用所述让位空间收容所述第一焊接部,减少所述电路板的占用空间,使得所述电路板上的线路布局简单,可防止所述第一焊接部与所述第二焊接部间距过于紧密,造成所述上排端子与所述下排端子之间的信号相互干扰,严重时所述第一焊接部与所述第二焊接部接触而导致短路,造成电连接器的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焊接于电路板上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为图3的A—A的剖视图;
图4为图3的B—B的剖视图;
图5为图3的C—C的剖视图;
图6为图3的D—D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电路板 1 本体 2 主体部 21
卡合部 211 挡止部 212 凸部 213
舌板 22 第一端子孔 221 第二端子孔 222
凹槽 23 挡墙 231 限位槽 24
第一收容槽 25 加强块 26 固持孔 261
壳体 3 收容空间 31 卡合孔 32
开口 33 挡止槽 34 下排端子 4
第一基部 41 第一接触部 42 第一连接部 43
第一焊接部 44 后塞 5 纵长部 51
扣合部 511 延伸部 52 让位槽 521
压制部 53 限位块 54 第二收容槽 55
上排端子 6 第二基部 61 第二接触部 62
第二连接部 63 第二焊接部 64 让位空间 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照图1和图2,一种电连接器(未标号)欲焊于电路板1上,包括:一本体2收容于一壳体3内,一下排端子4装设于所述本体2中,一后塞5装设于所述本体2的后方,一上排端子6装设于所述本体2且位于所述后塞5后方。
所述本体2具有一主体部21,所述主体部21上壁面开设二卡合部211,下壁面凸设有一挡止部212,左右侧壁面分别开设一凸部213。所述主体部21前壁面凸设一舌板22,所述主体部21后壁面凹设一凹槽23,所述凹槽23具有一挡墙231与所述主体部21前壁面平行,所述凹槽23左右两端自所述挡墙231向前凹设有至少一限位槽24(本实施例中限位槽24数量为二),所述限位槽24位于所述舌板22左右侧的至少一侧,所述凹槽23位于所述舌板22的后方偏下,所述舌板22下壁面开设多个第一端子孔221,所述第一端子孔221贯穿所述挡墙231并与所述凹槽23连通,所述舌板22上壁面开设有一第二端子孔222贯穿所述主体部21后壁面并位于所述凹槽23上方。所述主体部21后壁面开设多个第一收容槽25,所述第一收容槽25贯穿所述凹槽23,所述主体部21后壁面向后凸设有至少一加强块26(本实施例中加强块26数量为二),所述加强块26位于所述凹槽23的一侧,所述加强块26朝所述凹槽23侧壁面开设有一固持孔261,所述固持孔261与所述凹槽23连通。 
所述壳体3开设有一收容空间31收容所述本体2,所述壳体3上壁面对应所述二卡合部211开设二卡合孔32,所述壳体3下壁面开设有一挡止槽34用以挡止所述挡止部212,以防止所述本体2过度配合,所述壳体3左右壁面分别开设一开口33用以与所述凸部213配合固定。 
所述下排端子4具有一第一基部41,所述第一基部41收容于所述第一端子孔221,自所述第一基部41向前延伸一第一接触部42,所述第一基部41向后弯折延伸一第一连接部43,所述第一连接部43横向延伸一第一焊接部44。 
所述后塞5具有一纵长部51,所述纵长部51前壁面向前凸设一延伸部52以及至少一压制部53(本实施例中压制部53数量为多个),所述延伸部52前壁面向后凹设一让位槽521,所述压制部53位于所述延伸部52的下方,且所述压制部53间隔设置,所述延伸部52前壁面对应所述限位槽24向前凸设一限位块54(本实施例中限位块54数量为二),所述纵长部51左右侧壁面设有至少一扣合部511,所述扣合部511与所述固持孔261限位配合(本实施例中扣合部511数量为二),所述纵长部51后壁面凹设多个第二收容槽55。 
所述上排端子6具有一第二基部61,所述第二基部61收容于所述第二端子孔222,自所述第二基部61向前延伸一第二接触部62,所述第二基部61向后弯折延伸一第二连接部63,所述第二连接部63横向延伸一第二焊接部64。 
组装时,请参照图3和图4、图5,先将所述本体2从所述收容空间31装设于所述壳体3内,使得所述二卡合部211与所述二卡合孔32卡持配合,所述二凸部213与所述二开口33固定配合,以及所述挡止部212收容于所述挡止槽34内,避免所述本体2过度装入所述壳体3。 
接着,将所述下排端子4装入所述第一端子孔221中,使得所述第一基部41固持于所述第一端子孔221中,所述第一接触部42位于所述第一端子孔221,所述第一接触部42位于所述舌板22的前端以及显露下壁面,所述第一连接部43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槽25,限制所述第一连接部43左右晃动。 
将所述后塞5装入所述凹槽23内,使得所述纵长部51前壁面抵持所述挡墙231,所述后塞5两侧壁的所述扣合部511与所述固持孔261卡持稳固于所述本体2后端,为了进一步稳固所述后塞5,本实用新型凸设的所述二限位块54进入所述二限位槽24内,所述限位块54抵持所述限位槽24的内侧壁,所述后塞5在左右方向的紧密度缩小,以及,所述纵长部51的上壁面与两侧壁面抵持所述加强块26的内侧,使得所述第一收容槽25深度延长加以收容所述纵长部51,可更好的调整所述后塞5上下方向的紧密度,在对所述后塞5上下左右方向的限制后,可防止所述后塞5装入所述本体2后,因误差的影响造成所述后塞5偏摆,使得所述第一连接部43不能稳固于所述第一收容槽25,使用过程中由于作用力作用在所述电连接器(未标号)上,所述第一连接部43会出现摆动,从而影响所述第一焊接部44的焊接效果,也很容易出现所述第一连接部43之间接触造成短路。所述让位槽521让位于连接所述第一基部41与所述第一连接部43的弯折区域(未标号),所述压制部53压制所述第一连接部43并进入所述第一收容槽25抵持配合,所述第一焊接部44位于所述压制部53正下方。 
最后,参照图1和图5、图6,将所述上排端子6装设于所述第二端子孔222中,使得所述第二基部61固持于所述第二端子孔222中,所述第二接触部62位于所述第二端子孔222,所述第二接触部62位于所述舌板22的前端以及显露于所述舌板22的上壁面,所述第二连接部63与所述第二收容槽55限位配合。 
由于所述后塞5前壁面具有所述压制部53将所第一连接部43稳固于所述第一收容槽25,所述后塞5后壁面具有所述第二收容槽55卡持所述第二连接部63,以及,所述压制部53与所述电路板1之间形成一让位空间7用以容置所述第一焊接部44,使得所述后塞5可将所述第一焊接部44与所述第二焊接部64前后错开设置,并欲焊于所述电路板1上。充分利用所述让位空间7收容所述第一焊接部44,减少所述电路板1的占用空间,使得所述电路板1上的线路布局简单,可防止所述第一焊接部44与所述第二焊接部64过于紧密,而造成所述上排端子6与所述下排端子4之间的信号相互干扰,严重时所述第一焊接部44与所述第二焊接部64会因过于紧密欲焊而短路,造成所述电连接器(未标号)的损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具有下列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凸设的所述二限位块进入所述限位槽内,所述限位块抵持所述限位槽的内侧壁,所述后塞在左右方向的紧密度缩小,以及,所述纵长部上壁面与所述纵长部两侧壁面抵持所述加强块的内侧,使得所述第一收容槽深度延长加以收容所述纵长部,可更好的调整所述后塞上下方向的紧密度,可防止所述后塞装入所述本体后,因误差的影响造成所述后塞偏摆,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不能稳固于所述第一收容槽,使用过程中由于插拔对接连接器出现的力量作用在所述电连接器上,所述第一连接部会出现摆动,不仅影响所述第一焊接部的焊接效果,也很容易出现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接触造成短路。
(2)所述后塞充分利用所述让位空间收容所述第一焊接部,减少所述电路板的占用空间,使得所述电路板上的线路布局简单,可防止所述第一焊接部与所述第二焊接部过于紧密,造成所述上排端子与所述下排端子之间的信号相互干扰,严重时所述第一焊接部与第二焊接部会因过于紧密欲焊而短路,造成电连接器的损坏。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专利范围。 

Claims (13)

1.一种电连接器,焊接于电路板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本体,具有一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前壁面向前延伸一舌板,后壁面凹设一凹槽,所述凹槽向前凹设至少一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并位于所述舌板左右侧的至少一侧;
一后塞,具有一纵长部,由所述纵长部向前凸设一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收容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延伸部对应所述限位槽向前凸设一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限位槽配合限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后壁面向后凸设至少一加强块,所述加强块位于所述凹槽一侧,所述加强块朝所述凹槽的侧壁面开设有一固持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纵长部左右侧壁面设有至少一扣合部,所述扣合部与所述勾部限位配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舌板上下两侧分别设有多个第一端子孔与多个第二端子孔,所述第一端子孔与所述凹槽贯通,所述第二端子孔贯穿所述主体部后壁面,所述第二端子孔位于所述凹槽的上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下排端子,所述下排端子具有一第一基部,所述第一基部向后弯折延伸一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横向延伸一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一基部收容于所述第一端子孔,所述第一连接部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槽。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上排端子,所述上排端子具有一第二基部,所述第二基部向后弯折延伸一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横向延伸一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二基部收容于所述第二端子孔。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纵长部向前凸设多个压制部位于所述延伸部下方,所述压制部压制所述下排端子并与所述第一收容槽配合,所述纵长部后壁面凹设多个第二收容槽,所述第二收容槽限位所述第二连接部。
8.一种电连接器,焊接于电路板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本体,具有一主体部,所述主体部由前壁面向前延伸一舌板,所述舌板设有多个第一端子孔,由后壁面凹设一凹槽,所述第一端子孔与所述凹槽贯通,
一下排端子,收容于所述第一端子孔中,所述下排端子具有一第一基部,所述第一基部向后弯折延伸一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横向延伸所述第一焊接部;
一后塞,装设于所述凹槽与之配合,所述后塞具有至少一压制部,所述压制部压制所述下排端子,所述压制部正下方具有一让位空间收容所述第一焊接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后壁面凹设多个第一收容槽,所述第一收容槽位于所述凹槽的下方并与所述凹槽贯通。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部收容于所述第一端子孔,所述第一连接部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槽。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制部与所述电路板形成所述让位空间。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上排端子,所述上排端子具有一第二基部,所述第二基部向后弯折延伸一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横向延伸一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二基部收容于所述第二端子孔。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纵长部向前凸设多个压制部位于所述延伸部下方,所述压制部压制所述下排端子并与所述第一收容槽配合,所述纵长部后壁面凹设多个第二收容槽,所述第二收容槽限位所述第二连接部。
CN 201320017540 2013-01-14 2013-01-14 电连接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31035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17540 CN203103596U (zh) 2013-01-14 2013-01-14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17540 CN203103596U (zh) 2013-01-14 2013-01-14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03596U true CN203103596U (zh) 2013-07-31

Family

ID=488549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017540 Expired - Lifetime CN203103596U (zh) 2013-01-14 2013-01-14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103596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16950A (zh) * 2014-03-12 2015-09-16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5720414A (zh) * 2016-03-11 2016-06-29 富加宜连接器(东莞)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完整性优化设计的改进成型结构的高速连接器
CN112310699A (zh) * 2019-07-29 2021-02-02 泰连公司 插头连接器
CN112310699B (zh) * 2019-07-29 2024-06-04 泰连公司 插头连接器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16950A (zh) * 2014-03-12 2015-09-16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4916950B (zh) * 2014-03-12 2018-03-06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5720414A (zh) * 2016-03-11 2016-06-29 富加宜连接器(东莞)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完整性优化设计的改进成型结构的高速连接器
CN105720414B (zh) * 2016-03-11 2018-09-07 富加宜连接器(东莞)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连接器
CN112310699A (zh) * 2019-07-29 2021-02-02 泰连公司 插头连接器
CN112310699B (zh) * 2019-07-29 2024-06-04 泰连公司 插头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308404U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CN103427236B (zh) 电连接器
CN201117878Y (zh) 电连接器
CN203103596U (zh) 电连接器
CN201041869Y (zh) 电连接器
CN201142392Y (zh) 电连接器
CN104241908A (zh) 电连接器
CN104901047A (zh) 电连接器
CN104022390A (zh) 插座连接器
CN201708312U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09461694U (zh) 用于高速连接器的模块结构及高速连接器
CN206639996U (zh) C型插头连接器
CN204668587U (zh) 可增强插拔力的改良型插座连接器
CN203967437U (zh) 插座连接器
CN203967335U (zh) 插座连接器
CN203967379U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205029096U (zh) 连接器组合
CN103545638B (zh) 电连接器
CN201285954Y (zh) 电连接器
CN101562948B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装至电路板的方法
CN202474375U (zh) 电连接器
CN216698789U (zh) 防插脚高低pin的pin针倒扣挂壁式汽车连接器
CN201210547Y (zh) 电连接器
CN219779235U (zh) 一种连接器定位结构
CN203466328U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731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