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066327U - 新型抗震砌块砖 - Google Patents

新型抗震砌块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066327U
CN203066327U CN 201220735120 CN201220735120U CN203066327U CN 203066327 U CN203066327 U CN 203066327U CN 201220735120 CN201220735120 CN 201220735120 CN 201220735120 U CN201220735120 U CN 201220735120U CN 203066327 U CN203066327 U CN 2030663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ick
brick body
building block
groove
bui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73512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弟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122073512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0663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0663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06632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抗震砌块砖,解决了传统红砖生产成本高、抗震强度低、浪费有限资源、破换环境等问题。该新型抗震砌块砖包括砖体,该砖体左右两端相对的两个第一侧面,以及该砖体前后两端相对的两个第二侧面,在两个第一侧面上均设有贯穿砖体上下两端、用于浇筑的第一凹槽,在砖体上下两端面中的一个端面设有贯穿砖体左右两端、用于浇筑的第二凹槽,而在另一个端面则设有凹面砌块或凸面砌块,在砖体的上端面还至少开设有一个浇筑通孔。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而且抗震强度高,可有效地利用传统意义上已废弃的材料作为生产原料,节能环保。因此,适合推广运用。

Description

新型抗震砌块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建筑材料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新型抗震砌块砖。
背景技术
地震、是人类可防而不可抗的自然灾害: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和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建筑物的倒塌是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而作为人类最主要的栖息场所——建筑物,其性能是否具备足够的抗震力尤为重要.建筑物性能的优劣,是国家、地区、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人类文明延续的重要基石。
在建筑领域中,现浇是通过在现场组装模板结构,然后进行混凝土浇筑等模式构成建筑物,它承载力强,抗震性能好,但其成本过高,很难在农村边远山区、贫困地区,大范围地推广运用。目前建筑领域中一般都采用传统的红砖广泛运用。
现有技术中,尤其以粘土,页岩,矸砖等应用最为广泛。机制过程是将原材料糅合后机械压制成型,经烘干或自然风干后,在900℃左右的温度下以氧化焰烧制而成的烧结型建筑砖块。其产品(粘土砖、页岩砖和矸砖等)均存在以下缺点:
一、建筑物无法抵抗较强级的地震;
二、建筑物隔音、隔热、保暖效果差;
三、建筑物总体负载大;
四、建筑过程中产生大量建筑垃圾;
五、产品材料来源及生产过程对生态环境破坏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在不另外增加建筑成本的基础上让民众住上安全, 舒适的房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新型抗震砌块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方案如下:
新型抗震砌块砖,包括砖体,该砖体左右两端相对的两个第一侧面,以及该砖体前后两端相对的两个第二侧面,在两个第一侧面上均设有贯穿砖体上下两端、用于浇筑的第一凹槽,在砖体上下两端面中的一个端面设有贯穿砖体左右两端、用于浇筑的第二凹槽,而在另一个端面则设有凹面砌块或凸面砌块,在砖体的上端面还至少开设有一个浇筑通孔。
进一步的,在所述砖体上设有保温隔热隔音孔。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均为相同半径的半圆形。
为了有效利用废弃资源、所述转体由粉煤灰、煤矸石,河沙、海沙、山沙、石粉、炉渣、工业废料、建筑垃圾和/或农作物秸秆等制成。
为了进一步提高保温、隔热、隔音效果,所述砖体材料中还增添有保温隔音隔热材料。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保温隔音隔热材料为陶粒、中空微珠、珍珠岩和/或聚苯颗粒等保温隔音隔热材料。
为了方便施工,在所述第二凹槽内至少设有一个与之匹配的定位块。
再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块中心设有用于供钢筋摆放的定位孔,使钢筋处于第二凹槽的中心位置。
更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块上还设有与定位孔连通的V型缺口,且该V型缺口所占面积小于该定位块总面积的四分之一。
为了后期装修中,方便在墙面装贴磁砖或其它装饰材料,在所述第二侧面上还设有至少一条用于后期装饰加工的条形槽。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新型抗震砌块砖通过机制成型砌块、自然风干来生产。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结合现有技术中砌墙砖和现浇的优点,在砖体中间开设有浇筑通孔,两侧开设有第一凹槽,与此同时,在砖体的一个端面开设有第二凹槽,在此基础上,砖与砖之间的连接在砌筑时通过定位块、凹凸面结合,浇筑时则通过在第一凹槽、第二凹槽、浇筑通孔内浇筑钢筋混泥土。将地基、墙体、梁柱、楼板、屋面浇注连接成为一体,连接非常牢固。极大地提高了建筑物的坚固程度,能强有效地抵抗和承受地震、海啸、泥石流、风暴等自然灾害对建筑物的破坏,其安全性、可靠性大大提高,抗震级可达8级以上,让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了有效地保障。
(2)本实用新型在砖体的一个端面还开设有至少一个保温隔热隔音孔,在砖块的配料中添加有陶粒、中空微珠、珍珠岩、聚苯颗粒等保温隔音隔热材料,与传统的红砖相比,其隔音、隔热、保暖效果均在原红砖的二至三倍以上;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结合空心砖的结构设计,不仅减轻了建筑物总体负载,而且达到了冬暖夏凉的最佳效果。
(3)本实用新型具有多个槽孔,如:第一凹槽、第二凹槽、浇筑通孔等,在建造过程中,各种管线的铺设无需再重新在墙面或地面开槽,通过上述槽孔即可预设各种管线,不仅节约了人工成本,而且大大地缩短了工期。
(4)本实用新型中,砖体的原料选用粉煤灰,煤矸石,河沙、海沙、山沙、石粉、炉渣、工业废料、建筑垃圾和农作物秸秆等材料进行生产,在保证达到较高的性能指标的前提下,墙体的厚度均远小于传统红砖,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在同等面积上修建房屋,与传统红砖相比,增加了套内使用面积。建筑全过程中无建筑垃圾,节能环保,利国利民。
(5)本实用新型采用全自动机械化生产,大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6)本实用新型在砖体的第二侧面开设有若干宽度约3mm、深度约2mm的条形槽,该条形槽增加了砌块表面的粗糙度,墙体在人为精确施工的情况下,无需内外抹沙浆,即可进行外墙与室内的装饰;砌块面至砌块保温隔热隔音孔壁厚36 mm以上,保证了门、窗安装及装饰钻孔的牢固。
(7)本实用新型还在第二凹槽内设有中心具有通孔作用的定位块,该定位块一方面可以让横放的钢筋处在两上下砌块半园浇筑孔的中间位置,方便在钢筋混泥土浇筑时,钢筋定位;另一方面通过定位块进行砖块堆砌时,因定位块的限位作用,上下相邻砖块之间的平整度极高,无需再另外进行平整度检测,既加快了施工进度又节约了人力,大大降低了建筑成本。
(8)本实用新型设计巧妙,结构合理,不仅具备新颖性和创造性,而且与现有技术中红砖、矸砖、页岩砖等相比,其具备更大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价值,为其大范围的推广运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端面设有凹面砌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端面设有凸面砌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砖块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定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由本实用新型构成的抗震墙体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零部件名称为:1-砖体,2-第一侧面,3-第二侧面,4-第一凹槽,5-第二凹槽,6-凹面砌块,7-凸面砌块,8-定位块,9-定位孔,10-保温隔音隔热孔,11-浇筑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建筑砌块砖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且本砖的实施方式不仅仅局限于此。
实施例1
在建筑领域中,目前主流的建筑方式有两种:一是砖砌,二是现浇。其中,砖砌的应用范围较广但面对自然灾害的抵抗力较低,而现浇的建筑物虽牢固但成本又很高。随着近年来全球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为了更有效的保障国家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们迫切需要一种造价成本低但又能有效抵抗自然灾害的建筑模式——新型抗震建筑砌块砖应运而生:它综合了砖砌、现浇两种建筑模式的优势,通过把地基、墙体、梁柱、楼板和屋面用混凝土浇筑连接的建筑模式将建筑物合为一体。其各方面性能都优于传统砖砌建筑,而且具备更强的抗震能力。然而,框架结构现浇的建筑成本昂贵,很难普及全国,尤其是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发展中国家,农村或欠发达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本实施例针对现有建筑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公开了一种新型抗震砌块砖,它将砖砌成本低、现浇性能良好的优点集为一体,在砖砌的基础上,现浇钢筋混泥土,砖与砖之间的连接非常牢固,极大地降低了地震、海啸、泥石流、风暴等自然灾害对建筑物的破坏力度。该新型抗震砌块砖建造模式其安全性、可靠性大大提高,抗震级别可达8级,使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了有效地保障。
为了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有更加清晰的了解和认识,如图1、2所示,即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该新型抗震砌块砖包括砖体1,砖体1为长方体结构,共有六个面,为了方便描述,本实施例中将砖体1左右两端相对的两个面定义为第一侧面2,砖体1前后两端相对的两个面定义为第二侧面,为了实现浇筑的目的,在砖体上需要开设提供浇筑钢筋混泥土的槽孔,因此,本实施例在两个第一侧面2上均设有贯穿砖体1上下两端、用于浇筑的第一凹槽4,在砌墙过程中,两块处于同一水平面,左右相邻的砖体1相互紧贴,与此同时,分别位于两块砖体1上的第一凹槽4组合构成一个贯穿砖体1上下两端的槽孔,钢筋混泥土则浇筑在该槽孔内;进一步的,在砖体1的上端面还至少开设有一个浇筑通孔11,该浇筑通孔11位于砖体1的中间,其用于连接竖直方向上的砖体,同时,在砖体1上与浇筑通孔11位于同一端面上还设有用于衔接竖直方向上的砖体的凹面砌块6或凸面砌块7,且凹面砌块6和凸面砌块7相互匹配,在与之相对的一面开设有同样用于连接竖直方向上的砖体的第二凹槽5,该第二凹槽5贯穿砖体1左右两端。作为一种优选方式,第一凹槽4、第二凹槽5均为相匹配的同半径的半圆形。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为了方便竖直方向上的砖块的连接方式的描述,本实施例中取三块新型抗震砌块砖进行说明,在此,将这三块新型抗震砌块砖分别命名为A、B、C。如图3所示,上面的三块砖即A、B、C,其中,A和B处于同一水平面且相邻,A的第一凹槽4和B的第一凹槽4组合构成一个同时贯穿两个砖体1上下两端的槽孔,C位于A和B的上方,C的浇筑通孔11与A和B组合构成的槽孔连通,建造时,钢筋混泥土则同时浇筑在C的浇筑通孔11和A与B组合构成的槽孔内,实现竖直方向上砖块第一步连接;第二步连接为位于上方砖块的下端面与位于下方砖块的下端面连接,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方式如下:在位于上方的砖块,即C的下端面设有第二凹槽5,而位于下方的砖块,即A和B的上端面均设有第二凹槽5, A与B的第二凹槽5相互连通后与C的第二凹槽5组合构成槽孔,钢筋混泥土则浇筑在该槽孔内,实现竖直方向上砖块的第二步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竖直方向上砖块的第一步连接和第二步连接可相互调换,也可同时进行,文中取名为第一步连接和第二步连接是为了方便描述。
空心砖因其良好的隔音、隔热、保暖等性能,在现代建筑中应用非常广泛,本实施例结合空心砖的优点,在砖体1的上/下端面还设有保温隔热隔音孔10,在实际建筑时,即可保留保温隔热隔音孔10,又可在保温隔热隔音孔10内填充隔音隔热材料。与传统的红砖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隔音、隔热、保暖效果均在原红砖的二至三倍以上;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结合空心砖的结构设计,不仅减轻了建筑物总体负载,而且达到了冬暖夏凉的最佳效果。为了进一步提高砖块的性能,本实施例在砖体1中还添加有陶粒、中空微珠、珍珠岩、聚苯颗粒等隔音隔热保暖材料。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更加节能环保,本实施例中砖块1使用粉煤灰,煤矸石,河沙、海沙、山沙、石粉、炉渣、工业废料、建筑垃圾和农作物秸秆等制成。在保证达到较高的性能指标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的砖体厚度远小于传统红砖,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在同等面积上修建房屋,与传统红砖相比,增加了套内使用面积;从环保角度出发,选用工业废料、建筑垃圾等废弃材料进行生产,有效地利用了上述废料,建筑全过程无建筑垃圾,不仅避免了废料堆积破坏环境,而且降低了废料、废渣等处理费用;另一方面,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或不用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节能环保,符合世界倡导的可持续发展观,利国利民。
砖块堆砌的平整度是建筑各项性能指标的直接影响因素之一,传统建造时,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检测砖块堆砌的平整度,不仅加大了生产成本,而且延缓了工期。本实施例在前述的竖直方向砖块的连接方式的基础上,在第二凹槽5内至少设有一个与之匹配的定位块8,如图4所示,该定位块8呈圆饼状。在定位块8的中心设有用于供钢筋摆放的定位孔9,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便于施工,定位块8上还设有与定位孔9连通的V型缺口,且缺口所占面积小于该定位块8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因定位块的限位作用,上下相邻砖块之间的平整度极高,从而无需再另外进行平整度检测,节约了人力、物力,降低了施工成本以及减少了工期。
本实施例中,在第二侧面3上还设有至少一条便于后期装修牢固的条形槽。该条形槽宽度约3mm、深度约2mm,其增加了砖块表面的粗糙度。墙体在精确施工情况下,无需另行在内外抹沙浆,便可进行外墙与室内的装饰。即节约材料, 又节约了人工。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生产效率,压缩生产成本,本实用新型采用全自动化机械加工生产,加工成型后的产品规格误差小, 强度高,符合设计要求。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竖直方向上砖块的第二步连接方式不同,在此,同样以A、B、C为例,如图3所示,下面的三块砖即A、B、C,其中,A和B处于同一水平面且相邻,在二者的上端面均设有凹面砌块6,与此同时,位于二者上方的C的下端面则设有与该凹面砌块6匹配的凸面砌块7,C下端面凸面砌块7的凸起部分与A和B上端面凹面砌块6的凹陷部分相互衔接,即完成第二步的连接。需要说明的是,A和B的上端面若设置为凸面砌块7,则C的下端面设置为与其匹配的凹面砌块6,而在实际的建造过程中,在保证建筑性能的前提下,为了降低建筑成本,实施例1和本实施例中的两种连接方式可交替使用,即如图5所示,其为由本实用新型构成的一种抗震墙体。
按照上述实施例,即可很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值得说明的是,基于上述设计原理的前提下,为解决同样的技术问题,即使在本实用新型上做出的一些无实质性的改动或润色,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的实质仍然与本实用新型一样,故其也应当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新型抗震砌块砖,包括砖体(1),该砖体(1)左右两端相对的两个第一侧面(2),以及该砖体(1)前后两端相对的两个第二侧面(3),其特征在于:在两个第一侧面(2)上均设有贯穿砖体(1)上下两端、用于浇筑的第一凹槽(4),在砖体(1)的一个端面设有贯穿砖体(1)左右两端、用于浇筑的第二凹槽(5),而在另一个端面则设有凹面砌块(6)或凸面砌块(7),在砖体(1)的上端面还设有一个浇筑通孔(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抗震砌块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砖体(1)上还设有保温隔热隔音孔(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抗震砌块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4)、第二凹槽(5)均为相匹配的同半径的半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新型抗震砌块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凹槽(5)内至少设有一个与之匹配的定位块(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抗震砌块砖,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8)中心设有用于供钢筋橫向放置的定位孔(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抗震砌块砖,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8)上还设有与定位孔(9)连通的V型缺口,且该V型缺口所占面积小于该定位块总面积的四分之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抗震砌块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侧面(3)上还设有至少一条便于后期装修、装饰工程的条形槽。
CN 201220735120 2012-12-28 2012-12-28 新型抗震砌块砖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0663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735120 CN203066327U (zh) 2012-12-28 2012-12-28 新型抗震砌块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735120 CN203066327U (zh) 2012-12-28 2012-12-28 新型抗震砌块砖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066327U true CN203066327U (zh) 2013-07-17

Family

ID=487651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735120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066327U (zh) 2012-12-28 2012-12-28 新型抗震砌块砖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06632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35459A (zh) * 2017-12-14 2018-05-15 大连高马艺术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手工拼装式保温墙体
CN109881816A (zh) * 2019-04-12 2019-06-14 陈菱森 一种新型抗震砖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35459A (zh) * 2017-12-14 2018-05-15 大连高马艺术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手工拼装式保温墙体
CN109881816A (zh) * 2019-04-12 2019-06-14 陈菱森 一种新型抗震砖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03216Y (zh) 系列节能保温防渗剪力墙连锁砼空心砌块
CN104727481B (zh) 工厂化生产节能建筑墙体及制作方法
CN203066327U (zh) 新型抗震砌块砖
CN1888344B (zh) 一种复合保温隔热混凝土承重墙
CN203654591U (zh) 一种发泡水泥充填式混凝土复合保温砌块
CN202248492U (zh) 混凝土自保温模卡砌块
CN201155161Y (zh) 轻质陶粒混泥土夹心砌块
CN103850439A (zh) 一种模块化房屋施工方法
CN203174854U (zh) 一种可承重抗震防水抗渗抗冻抗裂横孔隔音自保温空心砖
CN2869183Y (zh) 一种异形无直缝砼保温外墙砌块
CN201092692Y (zh) 一种混凝土多孔砖
CN212453320U (zh) 一种新型建筑结构墙板
CN2394980Y (zh) 自保温隔热混凝土空心砌块
CN211229151U (zh) 一种混凝土砌筑模块
CN210013380U (zh) 一种拼接缝新型蒸压加气混凝土板
CN201190371Y (zh) 一种建筑用预构件
CN204151945U (zh) 新型现浇墙体自保温体系
CN204151939U (zh) 现浇双排组合型墙体自保温体系
CN204151977U (zh) 现浇双排组合墙体自保温体系
CN2097240U (zh) 积木式干法作业砖
CN201526110U (zh) 免烧抗渗积木型砖
CN103556769A (zh) 一种连锁互卡抗震砌块
CN204151943U (zh) 新型现浇墙体与保温砌块相结合的墙体自保温体系
CN204151942U (zh) 现浇墙体与保温砌块相结合的墙体自保温体系
CN204151959U (zh) 现浇组合型墙体自保温体系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717

Termination date: 20151228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