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049474U - 一种道路风雪流治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道路风雪流治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049474U
CN203049474U CN 201220675833 CN201220675833U CN203049474U CN 203049474 U CN203049474 U CN 203049474U CN 201220675833 CN201220675833 CN 201220675833 CN 201220675833 U CN201220675833 U CN 201220675833U CN 203049474 U CN203049474 U CN 2030494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now
resistance
snowbreak
pickets
air part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67583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孟新利
刘宗福
刘成文
王相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XI SHANGF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XI SHANGF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XI SHANGF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XI SHANGF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67583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0494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0494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04947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道路风雪流治理装置,设置在道路一侧或两侧,其特征是它由风障、阻雪桩和雪障三个独立部件通过至少两个独立部件组合在一起构成,所述的风障由风障支撑架、支撑架基础和安装在支撑架上的若干风障叶片组成,风障叶片上设置的导风孔的开孔率为10%—80%;所述的雪障包括雪障支撑架、支撑架基础和安装在支撑架上的阻雪叶片、导风叶片、导流板,阻雪叶片为不透风结构,导风叶片上的导风孔的开孔率为10%—80%;所述阻雪桩的横截面为弧形。本实用新型是利用前端防风,中端沉雪,末端阻雪、导流的综合治理方案。

Description

一种道路风雪流治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道路交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对道路风雪流的治理装置。
背景技术
据有关资料统计,风吹雪雪害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北美、格陵兰及南极冰盖等地区,而且频繁出现。在我国分布约占全国总面积的55.2%,我国风吹雪多发区主要分布在高纬度、高海拔和地形起伏变化较大的稳定积雪区内。风吹雪对道路交通的影响十分严重,特别是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四周边缘山区,新疆阿尔泰和天山西部及北部,东北和内蒙古高原以及冰川发育的山区等区域,由于所处地理位置为大风严寒区域,暴风雪多发,严重阻塞交通。
目前国内防治公路风吹雪危害的技术措施,根据其特点可归纳为“导”、“阻”、“改”、“除”四种基本类型。即,“导”(各种型式和规格的导雪设施,如下导风栅等)、“改”(提高路基、修善边坡、开挖储雪场等)、“阻”(不同规格和结构的阻雪栅和防雪林等)、“除”(机械除雪与物理化学融雪)等或几种治理方式结合起来的综合治理措施。对于道路雪害的研究也多局限在上述传统辅助的工程方法,并未从风吹雪产生的根源——风入手,因为风才是产生风吹雪的根源,也是对积雪再分配的最根本因素, 只有对产生风吹雪的根源——大风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研发先进的新技术和产品,才能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经济实用、治理风雪流造成积雪埋路、阻塞交通的装置,最大限度地改善风雪流对道路交通的影响。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解决方案:在道路一侧或两侧设置与道路具有一定距离的风障,当风雪流通过时,降低风雪流的风速,使其携雪能力、携雪量和对积雪的再分配能力大幅度下降,在风障后形成雪的沉积区,在雪沉积区设置阻雪桩,使积雪易于沉积。在临近道路一侧或两侧设立雪障,通过雪障的阻雪导流功能改变风吹雪的弥散轨迹和沉积区域,利于风雪流的通过,防止积雪埋道,确保交通畅通。形成前端防风,中间沉雪,末端阻雪导流的综合治理方案。
一种治理道路风雪流的装置,设置在道路一侧或两侧,它由风障、阻雪桩和雪障三个独立部件通过至少两个独立部件组合在一起构成,即它由风障和阻雪桩组成或由阻雪桩和雪障组成或由雪障和风障组成或由风障、阻雪桩和雪障组成;设置在道路一侧或两侧。
所述风障包括风障支撑架、风障基础和安装在风障支撑架上的风障叶片组成。其特征在于:风障叶片上均布有导风孔。风障叶片上的导风孔的开孔率为10%—85%;
所述阻雪桩由阻雪桩基础及阻雪桩组成。其特征在于阻雪桩横截面为弧形,向道路一侧外拱,并呈一定规律交错分布。
所述雪障由雪障支撑架、雪障基础和安装在雪障支撑架上的阻雪叶片、导风叶片和导流板组成。其特征在于:下部阻雪叶片为不透风结构,中部导风叶片为透风结构,上部导流板由导流直板和导流曲板组成;导流直板和导流曲板之间平滑过渡。
导流曲板15为弧形板,弧形板的弧长是1000-3000 cm,弦长是600-2500cm, 圆弧部分到弦的最长垂直距离是80- 350 cm。
本发明的导流曲板的弯曲凹面与导流直板之间的夹角是96度~180度。
所述风障和阻雪桩之间的距离是2-200米;所述阻雪桩和雪障之间的距离是2-200米;所述雪障和风障之间的距离是5-200米;
所述风障、阻雪桩和雪障组合时,阻雪桩设置在风障和雪障之间,风障与雪障之间的距离为2米-200米。
所述风障、雪障的高度均为1米—30米。
所述导风孔的孔型为圆孔、方孔、长圆孔、长方孔、三角孔、菱形孔及其组合,根据不同高度不同风况特征设置不同孔型、不同孔径的通风孔,通风孔的透风率为10%—85%。
上述参数和所在地风速、风向角、输雪量、雪粒的物理特性、路面宽度、道路周边环境、需要治理的区域大小等因素相关。
本发明治理风雪流积雪埋路的原理是:在道路一侧或两侧设置与道路具有一定距离的风障,当风雪流通过时,降低风雪流的风速,使其携雪能力、携雪量和对积雪的再分配能力大幅度下降,在风障后形成雪沉积区,在雪沉积区设置阻雪桩,使积雪易于沉积,减少形成二次飞扬。在临近道路一侧或两侧设立雪障,通过雪障的阻雪、导流功能改变风吹雪的弥散轨迹和下游沉积区域,利于风雪流的通过,防止积雪埋道,确保交通畅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是利用前端防风,中端沉雪,末端阻雪、导流的综合治理方案。前段通过降低风雪流的风速,在风障后形成雪沉积区,中端设置阻雪桩,形成易于积雪沉积环境,减少二次飞扬。末端通过雪障的阻雪、导流功能改变风吹雪的弥散轨迹和下游沉积区域,利于风雪流的通过,防止积雪埋道,确保交通畅通,技术先进,安装便捷,经济实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使用状态布置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风障的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雪障的结构图。
图中,1、风障,2、阻雪桩,3、雪障,4、道路,5、风障基础,6、风障支撑架,7、风障叶片,8、长圆形孔,9、圆形孔,10、雪障基础,11、阻雪叶片,12、雪障支撑架,13、导风叶片,14、导流直板,15、导流弧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图1、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为风障1、若干阻雪桩2和雪障3组合的实施例,若干阻雪桩2设置在风障1和雪障3之间,若干阻雪桩2排成3列(若干阻雪桩2也可以任意错位设置),相邻两列之间的阻雪桩错位设置,风障与雪障之间的距离为100米。
图2所示,风障1包括风障支撑架6、风障基础5和安装在风障支撑架6上的风障叶片7组成。风障叶片7上均布有导风孔,导风孔由长圆形孔8和圆形孔9交错设置在风障叶片7上。风障叶片上的导风孔的开孔率为80%;
所述阻雪桩由阻雪桩基础及阻雪柱组成。其特征在于阻雪柱横截面为弧形,阻雪柱的凸面朝向道路。
图3所示,雪障由雪障支撑架12、雪障基础10和安装在雪障支撑架12上的阻雪叶片11、导风叶片13和导流板组成。
导流板由导流直板14和导流曲板15组成;导流直板14和导流曲板15之间平滑过渡。
导流曲板15为弧形板,弧形板的弧长是1000-3000 cm,弦长是600-2500cm, 圆弧部分到弦的最长垂直距离是80- 350 cm。
由下向上,雪障基础10的上方由阻雪叶片11、导风叶片13、导流直板14和导流曲板15构成阻雪障面。
阻雪叶片11为不透风结构,导风叶片13为透风结构,导流板的凹面朝向道路内侧。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为风障1、阻雪桩2组合的实施例,风障与阻雪桩2之间的距离为100米。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为风障1和雪障3组合的实施例,风障与雪障之间的距离为100米。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为阻雪桩2和雪障3组合的实施例,阻雪桩2与雪障之间的距离为100米。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

Claims (9)

1.一种道路风雪流治理装置,设置在道路一侧或两侧,其特征是它由风障、阻雪桩和雪障三个独立部件通过至少两个独立部件组合在一起构成,即由风障和阻雪桩组成或由阻雪桩和雪障组成或由雪障和风障组成或由风障、阻雪桩和雪障组成;所述的风障由风障支撑架、支撑架基础和安装在支撑架上的若干风障叶片组成,风障叶片上设置的导风孔的开孔率为10%—80% ;所述的雪障包括雪障支撑架、支撑架基础和安装在支撑架上的阻雪叶片、导风叶片、导流板,阻雪叶片为不透风结构,导风叶片上的导风孔的开孔率为10%—80%,导流板由导流直板和导流曲板组成;导流直板和导流曲板之间平滑过渡;所述阻雪桩的横截面为弧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风雪流治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导风孔的孔型为圆孔、长圆孔、方孔、长方孔、三角孔、菱形孔及其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风雪流治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风障和阻雪桩之间相距2-200米,阻雪桩的凹面朝向于风障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风雪流治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阻雪桩和雪障之间相距2-200米,阻雪桩的凹面朝向于风障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风雪流治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雪障和风障之间相距5-200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风雪流治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风障与雪障之间设置若干列阻雪桩,风障和雪障之间的距离是2~200米,其中阻雪桩的凸面朝向于雪障的一侧,阻雪桩的凹面朝向于风障的一侧,雪障临近道路设置,第n列阻雪桩与第n+1列阻雪桩错位,n为≥1的自然数。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道路风雪流治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风障的高度为1米—30,所述雪障的高度为1米—30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风雪流治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导流曲板15为弧形板,弧形板的弧长是1000-3000 cm,弦长是600-2500cm, 圆弧部分到弦的最长垂直距离是80- 350 c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风雪流治理装置,其特征是导流曲板的弯曲凹面与导流直板之间的夹角是96度~180度。
CN 201220675833 2012-12-10 2012-12-10 一种道路风雪流治理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30494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675833 CN203049474U (zh) 2012-12-10 2012-12-10 一种道路风雪流治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675833 CN203049474U (zh) 2012-12-10 2012-12-10 一种道路风雪流治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049474U true CN203049474U (zh) 2013-07-10

Family

ID=487324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675833 Expired - Lifetime CN203049474U (zh) 2012-12-10 2012-12-10 一种道路风雪流治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04947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15337A (zh) * 2012-12-10 2013-04-03 山西尚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道路风雪流治理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15337A (zh) * 2012-12-10 2013-04-03 山西尚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道路风雪流治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459616U (zh) 道路沙障
CN203222773U (zh) 带种植槽直立式挡墙
US20210332546A1 (en) Triangular modular ecological seawall
CN201343732Y (zh) 边坡生态防护构造
CN203049474U (zh) 一种道路风雪流治理装置
CN201459615U (zh) 高速公路风障
CN103015337A (zh) 一种道路风雪流治理装置
CN106013227B (zh) 涵洞结构、风沙防护装置及路基系统
CN201762690U (zh) 连锁式护坡砌块
CN205088648U (zh) 高速水流泄洪用防空蚀泄洪洞
CN102002916B (zh) 防风抛沙墙
CN204753488U (zh) 一种城市河道生态友好型丁坝
CN209788056U (zh) 有轨电车正线绿化草坪铺装结构
CN209508921U (zh) 一种三角模块化生态型海堤
CN208039275U (zh) 一种公路路基边坡防滑装置
CN111254882A (zh) 一种对冲消能式泥石流分流系统
CN201778291U (zh) 道路雪障
CN204000745U (zh) 一种防护堤
CN203559425U (zh) 一种垂直式挡土护坡混凝土构件
CN111837724A (zh) 一种重力沙瓶及沙漠治理方法
CN205454734U (zh) 一种重力坝下游坝面的绿化结构
CN214940262U (zh) 一种用于边坡生态治理的边坡支护装置
CN212223648U (zh) 一种自适应防风阻沙装置
CN209429044U (zh) 一种带有挡浪功能的护坡装置
CN113914284B (zh) 一种单向导沙的治沙装置及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