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039383U - 背夹充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夹充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039383U
CN203039383U CN 201220684051 CN201220684051U CN203039383U CN 203039383 U CN203039383 U CN 203039383U CN 201220684051 CN201220684051 CN 201220684051 CN 201220684051 U CN201220684051 U CN 201220684051U CN 203039383 U CN203039383 U CN 2030393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 splint
interface
cradle
charging device
char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68405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墨靖
朱国华
王文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Dongguan Yulong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Dongguan Yulong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Dongguan Yulong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68405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0393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0393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03938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夹充电装置,用于为移动终端的背夹充电,包括:充电座和第一接口,其中,所述第一接口设置于所述充电座,所述充电座接收来自外部的电能并将所述电能传送至所述第一接口,在所述背夹扣合在所述充电座上时,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背夹连接,形成供电回路,为所述背夹中的电池供电。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将背夹扣合在充电座上,并通过外置电源适配器提供外部电源,为背夹充电,从而使背夹不用再与手机扣合在一起充电,而进行单独充电,不影响手机的正常使用。

Description

背夹充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背夹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例如图1所示的手机扩展功能背夹,在其内置电池正常情况下只能通过与手机扣紧后,用外置充电器充电,如图2所示。
由于背夹内置电池只能通过与手机扣合后用外置充电器充电,会造成用户使用时的一些不便,当用户单独使用手机时,背夹中的内置电池就无法进行充电。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背夹充电方案,使背夹不用再与手机扣合在一起充电,而可以单独充电,从而不影响手机的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考虑到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夹充电装置,使背夹不用再与手机扣合在一起充电,而可以单独充电,从而不影响手机的正常使用。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夹充电装置,用于为移动终端的背夹充电,包括:充电座和第一接口,其中,所述第一接口设置于所述充电座,所述充电座接收来自外部的电能并将所述电能传送至所述第一接口,在所述背夹扣合在所述充电座上时,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背夹连接,形成供电回路,为所述背夹中的电池供电。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接口将充电座和内置于背夹的电池连接起来,利用充电座为背夹电池充电,而不再需要将背夹电池扣合在手机上进行充电,从而不会影响手机的正常使用,方便用户的使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充电座包括:底壳、面壳和充电线路板,其中,所述底壳覆盖在所述充电线路板的一面上,所述面壳覆盖在所述充电线路板的另一面上,以保护所述充电线路板;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充电线路板的电能输出端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二接口,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充电线路板的电能输入端连接,将来自所述外部的电能输入所述充电线路板。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二接口将外部电能输入到充电线路板,再由第一接口输出,为内置于背夹中的电池充电。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二接口包括微型USB插座或标准USB插座。因此第二接口可以采用微型USB插座,也可以是标准USB插座或其他类型插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接口为弹片、探针或触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接口为USB插座或USB插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可以包括:指示器,连接至所述充电线路板,在所述电池充满时进行指示。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指示器对电池的电量进行提示,指示器可以是指示灯,通过指示灯颜色的不同来表示其电池的电量情况,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显示出电量情况。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充电座的形状与所述背夹的形状相匹配。
在该技术方案中,采用与背夹形状相匹配的充电座,使背夹和充电座可以扣合在一起。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所述充电座上还设置有固定部件,使所述背夹固定在所述充电座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固定部件包括卡扣、卡槽和突起。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通过卡扣、卡槽和突起等固定部件,将背夹固定在充电座上,保证背夹和充电座连接良好。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将背夹扣合在充电座上,并通过外置电源适配器提供外部电源,为背夹充电,从而使背夹不用再与手机扣合在一起充电,而可以单独充电,不影响手机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相关技术中背夹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相关技术中背夹与主机扣合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背夹充电装置中充电座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背夹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背夹充电装置中充电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背夹充电装置中充电座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一接口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三接口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充电座和背夹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首先结合图3和图4来详细说明根据实用新型的背夹充电装置。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夹充电装置,用于为移动终端的背夹充电,包括:充电座300和第一接口302,
其中,第一接口302设置于充电座300,充电座300接收来自外部的电能并将电能传送至第一接口302,在背夹扣合在充电座300上时,第一接口302与背夹连接,形成供电回路,为背夹中的电池供电。该背夹可以是例如图4所示的背夹400,在背夹扣合在充电座300上时,背夹充电装置中的第一接口302正好可与背夹400中的第三接口402连接。
因此,通过第一接口302将充电座300和内置于背夹400的电池连接起来,利用充电座300为背夹400电池充电,而不再需要将背夹电池扣合在手机上进行充电,从而不会影响手机的正常使用,方便用户的使用。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背夹充电装置中充电座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在一种优选示例中,充电座300包括:底壳502、面壳504和充电线路板506,其中,底壳502覆盖在充电线路板506的一面上,面壳504覆盖在充电线路板506的另一面上,以保护充电线路板506;第一接口302与充电线路板506的电能输出端连接。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背夹充电装置中充电座的示意图。
如图6所示,在一种优选示例中,充电座300还包括第二接口602,第二接口602与充电线路板506的电能输入端连接,将来自外部的电能输入充电线路板506。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二接口602将外部电能输入到充电线路板506,再由第一接口302输出,为内置于背夹400的电池充电。
优选地,第二接口602可以包括微型USB插座或标准USB插座或可连接至电源适配器的其他类型接口。
第一接口302和第三接口402可以插合到一起,构成一个弹性连接器,从而将充电座和内置于背夹的电池连接起来。
在第一接口302为探针702(如图7所示)时,第三接口402为触孔802(如图8所示)。同样,在第一接口302为触孔802或触点时,第三接口402为探针702。
第一接口302和第三接口402还可以为弹片结构,在第一接口302为弹片时,第三接口402可以为弹片或触点。当背夹400扣合至充电座300上时,弹片正好可以与触点压合,并且由于弹片具有弹性,可以保持第一接口302与第三接口402紧密连接。
此外,在第一接口为USB插座或USB插头时,第三接口为USB插头或USB插座。
优选地,该背夹充电装置还可以包括:指示器,连接至所述充电线路板,在所述电池充满时进行指示。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背夹充电装置能够通过指示器对电池的电量进行提示,指示器可以是指示灯,通过指示灯颜色的不同来表示其电池的电量情况,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例如显示屏显示充电情况。
充电座300的形状可以与背夹400的形状相匹配,使背夹400和充电座300可以扣合在一起,如图2所示,所述充电座300的形状与手机本体的形状相同,使背夹400可以像安装在手机一样安装在充电座上,从而使背夹400在充电时可以牢固地附着在充电座上,不会因为碰撞、震动等情况而轻易松开,导致充电中断。当然,其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只要能够保证第一接口与背夹中的第三接口能够稳定连接即可。
优选地,充电座300上还设置有固定部件,使背夹固定在所述充电座上。
其中,该固定部件可以包括卡扣、卡槽和突起。通过卡扣、卡槽和突起等固定部件,将背夹400固定在充电座300上,保证背夹400和充电座300连接良好。
如图9所示,在充电座300的四周可设置卡槽,背夹的相应位置上设置有相匹配的突起,在将背夹400扣合在充电座300上时,背夹400上的突起正好卡入充电座300的卡槽中,以固定背夹400。背夹也可以利用自身的扣位与充电座配合扣紧。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背夹充电装置也可以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接口,这样便可以同时为两个或两个以上背夹充电。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将背夹扣合在充电座上,并通过外置电源适配器提供外部电源,为背夹充电,从而使背夹不用再与手机扣合在一起充电,而可以单独充电,不影响手机的正常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背夹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为移动终端的背夹充电,包括:充电座和第一接口,其中,
所述第一接口设置于所述充电座,所述充电座接收来自外部的电能并将所述电能传送至所述第一接口,在所述背夹扣合在所述充电座上时,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背夹连接,形成供电回路,为所述背夹中的电池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夹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座包括:底壳、面壳和充电线路板,其中,
所述底壳覆盖在所述充电线路板的一面上,所述面壳覆盖在所述充电线路板的另一面上,以保护所述充电线路板;
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充电线路板的电能输出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夹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接口,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充电线路板的电能输入端连接,将来自所述外部的电能输入所述充电线路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夹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口包括微型USB插座或标准USB插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夹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为弹片、探针或触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夹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为USB插座或USB插头。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夹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指示器,连接至所述充电线路板,在所述电池充满时进行指示。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夹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座的形状与所述背夹的形状相匹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夹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充电座上还设置有固定部件,使所述背夹固定在所述充电座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夹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包括卡扣、卡槽和突起。
CN 201220684051 2012-12-11 2012-12-11 背夹充电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30393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684051 CN203039383U (zh) 2012-12-11 2012-12-11 背夹充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684051 CN203039383U (zh) 2012-12-11 2012-12-11 背夹充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039383U true CN203039383U (zh) 2013-07-03

Family

ID=486914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684051 Expired - Lifetime CN203039383U (zh) 2012-12-11 2012-12-11 背夹充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0393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93688U (zh) 一种手机
CN207802280U (zh) 一种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无线耳机充电装置
KR20140089972A (ko) 축전지가 구비된 휴대용 충전기
CN204732929U (zh) 一种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移动电源
CN205321355U (zh) 便携式移动电源智能鞋
CN204538756U (zh) 一种具有充电功能的嵌入式手机壳
CN203039383U (zh) 背夹充电装置
CN202712891U (zh) 手电筒式移动充电器
CN104935050A (zh) 一种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移动电源
CN201887499U (zh) 双充电接口的充电装置
CN201797005U (zh) 苹果手机背夹式外挂电池
WO2015078369A1 (zh) 一种多功能移动电源
CN207370230U (zh) 一种可对tws耳机充电的运动手环
CN210838977U (zh) 一种应急电源
CN202737537U (zh) 一种带音响功能的移动电子设备充电装置
CN201846099U (zh) 带有太阳能蓄电功能的充电器
CN201804978U (zh) 智能手机的外置电池
CN201247801Y (zh) 具警示功能的usb充电器
CN206894263U (zh) 车载蓝牙耳机充电装置
CN203193851U (zh) 一种可充电蓝牙耳机
CN204190471U (zh) 电动自行车电源转换器以及电动自行车充电器
CN205453817U (zh) 一种蓝牙耳机充电手机保护装置
CN219642375U (zh) 久坐提示装置
CN221353973U (zh) 一种方便互换充电器
CN207820125U (zh) 一种遥控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