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015777U - 智能中餐烹饪装置 - Google Patents

智能中餐烹饪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015777U
CN203015777U CN2012204867892U CN201220486789U CN203015777U CN 203015777 U CN203015777 U CN 203015777U CN 2012204867892 U CN2012204867892 U CN 2012204867892U CN 201220486789 U CN201220486789 U CN 201220486789U CN 203015777 U CN203015777 U CN 2030157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control unit
temperature
cooking
intelligent chine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48678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杭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22048678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0157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0157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01577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中餐烹饪装置。本实用新型可以解决现有技术无法进行菜肴的标准化生产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智能中餐烹饪装置还包括主控制模块、容器温度检测单元、驱动温度检测单元、时钟控制单元和功率控制单元,驱动控制单元的输入端、容器温度检测单元输出端、驱动温度检测单元输出端、时钟控制单元和功率控制单元均与主控制模块电连接,驱动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加热设备的控制端电连接,功率控制单元检测端与激励线圈电连接,驱动温度检测单元的监测端与驱动控制单元抵接,容器温度检测单元监测端与容器抵接。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多种中餐工艺结合的烹饪,进行菜肴的标准化生产和商业应用,且投资小易实现。

Description

智能中餐烹饪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炊具,特别涉及一种智能中餐烹饪装置。
背景技术
中餐菜肴的制作方法一直是我们值得骄傲的地方,它使各种食材的口感味道都能得到完美的体现。但是中餐菜肴的烹饪技法是很难掌握的,即使同一道菜由于烹调技法、动态火候的差异,制作出的菜品口味会有较大差别。中国传统菜肴的烹饪方法主要包括:煎、炒、烹、炸、煮、炖、焖、煸和拌等20多种方法。其烹饪过程是根据所选用不同的烹饪食材,采用不同排列组合的烹饪方法进行烹饪来完成。完成每次烹饪过程,根据所选用不同的烹饪食材,采用不同排列组合的烹饪方法烹饪。由于放入不同的食材或者相同食材不同的量,热量传导的速度不一样,需要厨师根据经验调节火候、移动锅与炉火距离来控制加热,因此掌握动态火候控制即动态温度控制是烹饪的关键,也是中餐烹饪的难点。因此控制火候,也就是温度,是控制采用不同烹饪方法的关键。同时作为热量传递的中间介质,对于加热食物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情况下中间介质包括水、油、水油混合和水蒸汽,目前的智能炊具可以很好地完成中间介质为水、油和水蒸汽时的炸、煮、炖等单一手段的智能烹饪,但是对应水油混合时,多种烹饪手段混合的菜肴进行烹饪,目前的智能烹饪设备就无能为力了,即使是简单的煎炒步骤,目前的智能烹饪设备也只能做到类似烘烤炸等效果,无法达到真正的煎炒效果,同样无法较好实现还有蒸焖的烹饪手段,只能达到勉强的煮、炸效果,对于多烹饪手段混合的菜肴,无法实现自动标准烧制。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364436A,公开日2001年1月12日,公开了一种全自动智能烹调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每一款菜肴对应于一個名稱編碼稱爲菜肴編碼;根据菜肴要求,调试出稱爲专家烹调数据库的烹調程序;由输入装置读入菜肴程序编码;将该菜肴所需 配菜、配料装入投放装置;中央控制装置根据读入的菜肴编码,运行对应的烹调程序,启动并控制烹调装置等自动完成菜肴的烹调。此技术方案能够实现一定程度上的智能烹饪,但是,对于很多烹饪时存在较多干扰偏差的上的难题,依然没有给出完善的解决方法,造成同一道菜肴,多次烹饪结果都有很大的技术偏差,口感、味道和菜肴的焦嫩以及成熟度都有很大不同,基本无法实现小份额的一菜一做,无法进行适应市场需求的菜肴调整。例如:
食材烹饪时起始温度的偏差,如配制的原材料和调料由于储藏环境与烹饪环境不同,在起始烹饪时,存在一定的温度偏差。锅体温度偏差,即由于锅存放环境不同,而致使锅在烹饪起始时锅体温度也不同。季节性环境温度差异主要原因是随着季节变化室内温度也随之变化。设备启动起始温度以及散热系数、炉具和锅具等在不同季节的室温环境温度影响下,存在着温度偏差。汤料粘稠度偏差,粘稠度影响到导热系数,最终会转化为锅内温度的偏差。锅盖密封程度的偏差造成锅内含水量的变化,密封程度关系到散热系数,最终会转化为锅内温度的偏差。菜肴配置过程中产生的偏差,主要是食材投入量的偏差引起的热量需求差异,最终会转化为锅内温度的偏差。锅具本身存在加工工艺的偏差,热量产生速度及传导偏差,最终会转化为锅内温度的偏差。加热设备自身功率偏差,加热设备元器件的差异导致输出功率差异,最终会转化为锅内温度的偏差;加热设备老化也会导致的输出功率偏差。工作电压、电流的偏差反映为加热设备的功率偏差,设备输出功率差异最终会转化为锅内温度的偏差。这些诸多的偏差都会造成同一道菜肴,多次烹饪结果都有很大的技术偏差,口感、味道和菜肴的焦嫩以及成熟度都有很大不同引起使用者的不适,无法进行菜肴的标准化生产,也就无法进行商业应用的问题。同时此技术方案还存在单机造价较高,场地利用率也较差,而且根本无法进入家庭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对应水油混合时,多种烹饪手段混合的菜肴进行烹饪,目前的智能烹饪设备就无能为力了,即使是简单的煎炒步骤,目前的智能烹饪设备也只能做到类似烘烤炸等效果,无法达到真正的煎炒效果同时,同一道菜肴,多次烹饪结果都有很大的技术偏差,口感、味道和菜肴的焦嫩以及成熟度都有很大不同,容易引起就餐者的不适,无法进行菜肴的标准化生产,也无法进行商业应用的问题,提供一种工艺标准,适合实现中餐包括煎炒烹炸在内各种烹饪手段,且投资小易实现的智能中餐烹饪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中餐烹饪装置,由电源电路供电,包括带有若干组激励线圈的加热设备、驱动控制单元和与加热设备相匹配的容器,所述的激励线圈由驱动控制单元进行开关控制,所述的智能中餐烹饪装置还包括主控制模块、容器温度检测单元、驱动温度检测单元、时钟控制单元和功率控制单元,所述的驱动控制单元的输入端、容器温度检测单元输出端、驱动温度检测单元输出端、时钟控制单元和功率控制单元均与所述的主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的驱动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加热设备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的功率控制单元检测端与所述的激励线圈电连接,所述驱动温度检测单元的监测端与所述驱动控制单元抵接,所述容器温度检测单元监测端与所述的容器抵接。这样设置,主控制模块通过容器温度检测单元、驱动温度检测单元、时钟控制单元和功率控制单元检测工作时的工作参数和环境参数,通过内置的程序控制加热设备对容器内的菜肴原料进行烹饪,在此过程中,通过在工艺时间内的功率补偿,控制加热设备的功率变化所对应的温度变化及温度变化快慢.高低,达到模拟传统中餐烹制的效果。在控制过程中,温度和功率控制都是闭环控制,达到稳定控制,相同程序控制下,即使存在原料投掷、环境温度等误差因素,也可完成烹饪过程,且将菜肴主要技术指标的误差控制在3%以内,例如煲仔饭的锅底结巴的焦黄程度误差就不会大于3%,实现工艺标准化,投资小易实现。 
作为优选,所述的智能中餐烹饪装置还包括有通讯控制模块,所述的通讯控制模块与所述的主控制模块通过数据线电连接,所述通讯控制模块也由电源电路供电。这样设置,可以由远程控制的方式传送当前的烹饪程序,保证了每道相同的菜肴烹饪程序都是完全相同并且远程可控的,保证了菜肴制作的标准化。
作为优选,所述的加热设备为电磁炉,所述的容器为平底容器。这样设置,可以直接将平底容器直接放置于餐桌上,略去了装盘步骤,更进一步保持了容器内菜肴的固有味道。
作为优选,所述的容器为容器底部为至少三层底结构的容器,所述容器的侧壁厚度小于所述容器底部的厚度。这样设置,能尽量把热量集中与菜肴的底部,使得菜肴味道鲜美。
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能真正的模拟实现煎、炒、蒸、焖、煮、炸等各种中餐常用烹饪手段的制作效果,对于同一道菜肴,采用同一烹饪方法,制作的菜肴都具有相同的口感、味道和菜肴的焦嫩以及成熟度,符合菜肴的标准化生产和商业应用的要求,且本实用新型投资小易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路方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主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检测补偿步骤的一种方法流程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自动调节步骤的一种方法流程图。
图中:1、主控制模块,3、通讯控制模块,4、驱动控制单元,5、加热设备,6、控制面板,7、启动控制系统,8、容器温度检测单元,9、驱动温度检测单元,10、功率控制单元,11、电路安全检测单元,12、电路安全报警单元,13、电源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
实施例:
一种智能中餐烹饪装置(参见附图1),由电源电路13供电,包括带有若干组激励线圈的加热设备5、驱动控制单元4和与加热设备5相匹配的容器,所述的激励线圈由驱动控制单元4进行开关控制,所述的智能中餐烹饪装置还包括主控制模块1、电路安全检测单元11、电路安全报警单元12、控制面板6、启动控制系统7、容器温度检测单元8、驱动温度检测单元9、时钟控制单元和功率控制单元10,所述的驱动控制单元4的输入端、容器温度检测单元8输出端、驱动温度检测单元9输出端、时钟控制单元和功率控制单元10均与所述的主控制模块1电连接,主控制模块1的输出端与控制面板6和启动控制系统7的数据信号输入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的驱动控制单元4的输出端与加热设备5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的功率控制单元10检测端与所述的激励线圈电连接,所述驱动温度检测单元9的监测端与所述驱动控制单元4抵接,所述容器温度检测单元8监测端与所述的容器抵接。电路安全检测单元11的输出端与主控制模块1的输入端电连接,电路安全报警单元12的报警信号输入端与主控制模块1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的智能中餐烹饪装置还包括通讯控制模块3,所述的通讯控制模块3与所述的主控制模块1通过数据线电连接。所述的容器底部为三层底,且容器底部厚度大于所述容器的侧壁厚度。本实施例中的加热设备为电磁炉。
一种智能中餐烹饪方法(参见附图2),适用与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智能中餐烹饪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烹饪步骤一S1:先对进行初始化设定,包括完成加热设备与器的放置和启动,进行投料,然后对包括容器内部温度、加热设备加热面以及工作环境在内的环境温度检测;
在所述的烹饪步骤一完成后,尚未执行烹饪步骤二之前需要先执行检测补偿步骤JB,所述的检测补偿步骤JB(参见附图3)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补偿步骤一JB1:传感器的实时温度与由人工设置的常温进行对比得出环境温差,根据设置数据划定温差范围;
检测补偿步骤二JB2:判定环境温差是否处于温差范围内,若处于设置的温差范围内则执行检测补偿步骤三,否则跳转执行烹饪步骤二;
检测补偿步骤三JB3:对所烹饪的菜肴进行工艺时间的比例补偿或定值补偿,当传感器的实时温度于设定温度偏差X度,则加热设备自动补偿菜肴第一段工艺时间的(X/10)%或加X/10秒后跳转执行烹饪步骤二。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比例补偿,即加热设备自动补偿菜肴第一段工艺时间的(X/10)% 后跳转执行烹饪步骤二,本实施例也可以通过调整认为设定,实现定值补偿,加热设备自动补偿菜肴第一段工艺时间的X/10秒后跳转执行烹饪步骤二。
烹饪步骤二S2:根据使用者的选择,智能中餐烹饪装置获取包括一段或若干段烹饪加工工艺构成的工艺总流程,确定每段烹饪加工工艺的时间、目标温度和初始工作功率; 
烹饪步骤三S3:智能中餐烹饪装置通过依次执行每段烹饪加工工艺模拟传统中餐烹饪手段;所述的烹饪加工工艺包括以下加工工艺中的任意一种:
加工工艺一:烹饪方式为煮和炖,容器内介质为水,容器内温度被控制在摄氏温度99-105度范围内; 以水中覆盖食材进行加温99-105度来实现煮和炖工艺。
加工工艺二:烹饪方式为炸,容器内介质为油,容器内温度被控制在摄氏温度170-250度范围内;以水中覆盖食材进行加温170-250度来实现炸这道工艺。
加工工艺三:烹饪方式为煎、炒、烹、煸和拌,容器内介质为水油混合,容器内温度被控制在摄氏温度130-170度范围内;所述的加工工艺三中,根据设定的投料质量和容器中介质的质量,设定加热设备的第一加热温度、第二加热温度、第一加热时间和第二加热时间,第一加热温度、第二加热温度、第一加热时间和第二加热时间均由实验得出,其中,第一加热温度和第一加热时间的数值选取方法为以第一加热温度持续第一加热时间加热容器确保容器中介质内水分80%以上被烹干,首先以第一加热温度加热容器烹制菜肴,经过第一加热时间后容器中介质内水分80%以上被烹干,此时以第二加热温度加热容器,容器底部介质内油的温度开始上升,油粒子被加速汽化的水滴带动,在第二加热时间内容器中产生的剧烈的油粒子与水的混合物飞溅的状态,完成加工工艺三。达到完美模拟传统工艺的效果。
加工工艺四:烹饪方式为焖和蒸,容器内介质为水蒸汽,容器内温度被控制在摄氏温度100-110度范围内。所述的加工工艺四中,根据设定的投料质量和容器中介质的质量,设定加热设备的第三加热温度和第三加热时间,第三加热温度和第三加热时间均由实验得出,以第三加热温度加热容器烹制菜肴并保持第三加热时间,在加热过程中,容器中介质内水分开始蒸发,形成蒸汽上升,由于菜肴本身温度低于水蒸汽温度,水蒸汽上升附着与菜肴上,进行冷凝,恢复液态回流至锅底,形成水循环,使得锅内温度保持在稳定的温度状态,达到菜肴蒸焖状态的稳定保持,完成加工工艺四。
烹饪步骤四S4:智能中餐烹饪装置在执行每段烹饪加工工艺模拟传统中餐烹饪手段时,实时监测容器以及驱动控制单元温度,如果实测容器温度大于或小于加工工艺设定温度时,进入自动调节步骤ZT,当驱动控制单元温度过高则执行冷却步骤LQ;所述的冷却步骤为直接停机、报警或低功率保温工作三种工作方式中任意工作方式的组合。本实施例中的冷却步骤为直接停机和报警这两种工作方式的组合,其中报警由电路安全报警单元实现。烹饪步骤五:智能中餐烹饪装置判断工艺总流程是否完成,如果工艺总流程完成了则结束智能中餐烹饪装置工作,否则重新执行烹饪步骤三。
所述的自动调节步骤ZT包括以下步骤:
自动调节步骤一ZT1:首先判断实测容器温度是否超过硬件设定最高温度,如果实测容器温度超过硬件设定最高温度,则进入自动调节步骤五;
自动调节步骤二ZT2:根据设定自动调节当前加热设备的工作功率;所述的自动调节步骤二中的设定为:U=P-k(t-T),其中P当前工作功率,初次运算时为使用者设置的初始功率,T为目标温度,t为实际容器温度,U为实际执行功率,k为人为设定的比例系数。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比例系数为100。
自动调节步骤三ZT3:延时后重新判断当前容器温度是否小于设定温度,如果当前容器温度已经小于设定温度则按当前工作功率执行烹饪步骤三,如果当前容器温度仍大于设定温度则执行自动调节步骤四;
自动调节步骤四ZT4:判断当前加热设备工作功率是否已为最低工作功率,如果,当前加热设备工作功率不是最低工作功率则跳转执行自动调节步骤二,如果,加热设备工作功率是最低工作功率且容器温度仍不断上升达到硬件设定最高温度,则跳转执行自动调节步骤五;
自动调节步骤五ZT5:当前加热设备停止工作;
自动调节步骤六ZT6:延时后当当前容器温度是否小于硬件设定最高温度时,重新启动加热设备。
具体烧制以红烧肉为例:
按照传统方法制作,需要大厨根据自己积累的经验,预估出不同烹饪阶段需要多大的火候,什么样的锅具来完成烹饪过程。传统的红烧肉制作需要大厨根据经验来选料配料和放入佐料,选用不同的锅来完成每个阶段的烹饪。如果收汁过程,由于水放略微多,则大厨需要按照自己的经验处理汤水过多的问题。一般烹饪红烧肉需要至少45分钟的时间,需要调节火候从大火调节到小火再到大火,工序繁琐,需人工控制,且不能在同一个锅内一次性实现以上所有烹饪方式,要分锅、倒锅人工实现不同的工序。本实施例使用时,根据如表1所述的红烧肉传统制作表,通过实现和试制,结合各种工艺方法,模拟烹饪的手段,制成如表2所述的红烧肉制作工艺表。并将表2输入智能中餐烹饪装置,自动生成红烧肉制作的工艺总流程。
工序 工序名称 时间节点所需温度
1 过油 145度 
2 上色 120度 
3 拌料
4 煮沸 105度
5 慢炖 110度
6 收汁 130度
表1红烧肉传统制作表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2
表2红烧肉制作工艺表
本实施例首次烧制红烧肉时,先对进行初始化设定,进行投料,然后执行环境温度检测,得出环境温差,由于是首次烧制,环境温差必然处于温差范围外,此时,可以读取工艺总流程,红烧肉制作的工艺总流程分为四个加工工艺段分别为第一加工工艺段,采用加工工艺一模拟煮的烹饪手段;第二加工工艺段,采用加工工艺一模拟炖的烹饪手段;第三加工工艺段,采用暂停加热的方式,由人工实现拌料工艺;和第四加工工艺段,采用加工工艺三模拟煎的烹饪手段,具体分为18段工序,每段工序中包含三个变量:设定时间、设定功率和目标温度。第1-3段工序模拟了煮的烹饪方式,煮沸加工工艺段中的目标温度设定从168度至99度再上升到105度,而设定168度的首段工序的目标温度是因为,这样可以防止,首段目标工艺温度过低,而前一份菜肴烧制好之后,温度传感器得到的温度大于首段目标温度,使得加热设备在无法正常启动工作;第4-10段模拟了炖和上色的烹饪方式,控制加热设备的功率变化,使得目标温度能够加热并且长时间位于117度实现模拟炖的效果,并且在结束处将温度控制在115度进行上色,整段工艺达到模拟炖和上色的效果;第11段暂停是肉和料拌匀,此时停止加热操作,由人工手动完成肉和料的拌匀;第12-14段模拟了煎制的烹饪方法,其中,执行第12段工序时,目标温度130度,并保存130度的加热温度持续60秒加热容器达到容器中介质内水分80%以上被烹干,此时,目标温度140度,迅速提高功率,瞬间加大温度提升速率,将容器内温度保持在140度,容器底部介质内油的温度开始上升,油粒子被加速汽化的水滴带动,在第13段工序的60秒内容器中产生的剧烈的油粒子与水的混合物飞溅的状态,完美的实现了模拟收汁的工艺,收汁完成后,以第14端工序继续加温到145度,达到红烧肉过油的效果,实现了收汁和过油的目的;最后一段设置为保温。烹饪时总共需要13.5分钟和一个不锈钢锅。
在执行各个加工工艺时,温度变化完全取决于温度传感器对锅体温度的探测,将温度值传输给下位机中控制模型,从而计算出所需要的功率。当实际测得温度超出或低于目标温度,根据超温或降温速度,功率自行调节从设置功率1900W下降至更低的加热功率档或上升至设置功率,形成一个调节可控的“自动调节步骤”克服环境,不同设备、锅具发热、原材料投放等因素造成的误差,最终在工艺中一系列的“误差消化平台”作用下,在菜品烹饪结束时,实现菜肴出品标准化和一致性。例如,以第三工序为例,实际容器内温度为106度,那么根据公式,U=P-k(t-T),P为1900W,k为100,t为106度,T为105度,那么。U=1900-100(106-105)=1800W,也就是说,加热设备自动将实际执行功率降为1800W,来实现目标温度的达成。
从以上步骤可以看出,本实施例完成了一份由多种烹饪手段结合制成的菜肴,其中本实施例模拟了煮、炖、煎等各种手段,具体细分,还有过油、收汁等细节工艺,而一般加热设备和炊具,是无法智能完成如此众多的工序的,即使,由人工参与,那对于菜肴的标准化制作也是有极大的影响,每道菜的口感、菜品都会有较大差异,不适合进行标准化的操作。
本实施例除了上述红烧肉的烧制,还可以完成其他菜肴,例如以蒸鱼为例。烧完红烧肉立即烧制蒸鱼,此时,先对进行初始化设定,进行投料,然后执行环境温度检测,得出环境温差,由于是首次烧制的红烧肉,导致环境温差必然处于温差范围内,执行检测补偿步骤三,检测补偿步骤三:对所烹饪的菜肴进行工艺时间的比例补偿,当传感器的实时温度高出设定温度X度,则加热设备自动补偿菜肴第一段工艺时间的(X/10)%或后跳转执行烹饪步骤二。烹饪步骤二:根据使用者的选择,智能中餐烹饪装置获取包括工艺总流程,确定每段烹饪加工工艺的时间、目标温度和初始工作功率;烹饪步骤三:智能中餐烹饪装置通过依次执行每段烹饪加工工艺模拟传统中餐烹饪手段;烹饪步骤四:智能中餐烹饪装置在执行每段烹饪加工工艺模拟传统中餐烹饪手段时,实时监测容器以及驱动控制单元温度,如果实测容器温度大于加工工艺设定温度时,进入自动调节步骤,当驱动控制单元温度过高则执行冷却步骤;烹饪步骤五:智能中餐烹饪装置判断工艺总流程是否完成,如果工艺总流程完成了则结束智能中餐烹饪装置工作,否则重新执行烹饪步骤三。本次工艺中流程中的重点为模拟蒸的烹饪手段,根据设定的投料质量和容器中介质的质量,设定加热设备的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均由实验得出,以设定的加热温度加热容器烹制蒸鱼并保持设定的加热时间,在加热过程中,容器中介质内水分开始蒸发,形成蒸汽上升,由于蒸鱼的原理本身温度是低于水蒸汽温度的,水蒸汽上升附着与蒸鱼的原料上,进行冷凝,进行了热交换后的水蒸汽恢复液态回流至锅底,形成水循环,使得锅内温度保持在稳定的温度状态,达到菜肴蒸焖状态的稳定保持,完成蒸状态的模拟。在烧制蒸鱼时,加热温度被稳定控制在了105度,保证了容器内的温度的稳定,达到了热平衡,保证了容器内水循环的顺畅,因为在一般的传统工艺中,使用者采用的是人工控制火候的方法,一旦加热温度过高,容器内的水循环就会被打破,液态水会一直减少,很快就会变成了干蒸的局面,需要使用者被迫加入水或者是调节火候,而现有的很多加热设备,也习惯性的继承了这一点,只会进行单纯的加热,导致容器内的水分大量流失,使用者不得不进行手工操作,需要使用者付出较多的关注,不能达到智能烧制的效果,而且,也会使得菜肴本身质量不统一,无法进行商业化的运作。而本实施例,显然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达到了完美烹饪蒸鱼以及其他蒸、焖菜肴的效果。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Claims (4)

1.一种智能中餐烹饪装置,由电源电路供电,包括带有若干组激励线圈的加热设备、驱动控制单元和与加热设备相匹配的容器,所述的激励线圈由驱动控制单元进行开关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智能中餐烹饪装置还包括主控制模块、容器温度检测单元、驱动温度检测单元、时钟控制单元和功率控制单元,所述的驱动控制单元的输入端、容器温度检测单元输出端、驱动温度检测单元输出端、时钟控制单元和功率控制单元均与所述的主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的驱动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加热设备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的功率控制单元检测端与所述的激励线圈电连接,所述驱动温度检测单元的监测端与所述驱动控制单元抵接,所述容器温度检测单元监测端与所述的容器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中餐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智能中餐烹饪装置还包括有通讯控制模块,所述的通讯控制模块与所述的主控制模块通过数据线电连接,所述通讯控制模块也由电源电路供电。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中餐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设备为电磁炉及,所述的容器为平底容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中餐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器为容器底部为至少三层底结构的容器,所述容器的侧壁厚度小于所述容器底部的厚度。
CN2012204867892U 2012-09-24 2012-09-24 智能中餐烹饪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0157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4867892U CN203015777U (zh) 2012-09-24 2012-09-24 智能中餐烹饪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4867892U CN203015777U (zh) 2012-09-24 2012-09-24 智能中餐烹饪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015777U true CN203015777U (zh) 2013-06-26

Family

ID=486398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486789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015777U (zh) 2012-09-24 2012-09-24 智能中餐烹饪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015777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49084A (zh) * 2012-09-24 2013-03-06 杭州红泥小厨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智能中餐烹饪装置及其烹饪方法
CN104106973A (zh) * 2013-09-18 2014-10-22 珠海优特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菜谱
CN108428198A (zh) * 2018-02-09 2018-08-21 成都清水荷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标准化烹饪厨房系统及其快捷高效式烹饪菜肴的方法
CN113126507A (zh) * 2019-12-31 2021-07-16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49084A (zh) * 2012-09-24 2013-03-06 杭州红泥小厨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智能中餐烹饪装置及其烹饪方法
CN104106973A (zh) * 2013-09-18 2014-10-22 珠海优特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菜谱
CN108428198A (zh) * 2018-02-09 2018-08-21 成都清水荷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标准化烹饪厨房系统及其快捷高效式烹饪菜肴的方法
CN113126507A (zh) * 2019-12-31 2021-07-16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42147B (zh) 煎烤专用智能中餐烹饪方法
CN102949084B (zh) 智能中餐烹饪装置及其烹饪方法
CN101415999B (zh) 用于组合烤箱的烹饪方法
CN101936549B (zh) 一种具有称重功能的燃气灶及其称重控制方法
CN101317635B (zh) 自动收汁和炒菜的烹饪方法及装置
CN111820711B (zh) 多锅联动的智能炒菜装置及其方法
CN101086340A (zh) 蒸汽微波炉的控制方法
CN1364436A (zh) 全自动智能烹调方法及系统
CN203015777U (zh) 智能中餐烹饪装置
CN106691165A (zh) 电蒸汽炊具
CN203168917U (zh) 煎烤专用智能中餐烹饪装置
CN103637029A (zh) 免搅拌电加热自动烹饪装置及其炒菜方法
CN104873096A (zh) 可移动旋转式蒸煎锅装置
CN106909103A (zh) 一种基于传感数据进行电脑智能烹饪控制的方法
CN202820887U (zh) 采用智能化温控实现标准化烹饪的系统
CN104523136A (zh) 一种定时自动下料蒸煮的早餐机
CN106618168A (zh) 一种电蒸箱
CN110403459A (zh) 柜式卤煮机
CN202018067U (zh) 灶具
CN205433312U (zh) 蒸汽发生装置
CN204743732U (zh) 可移动旋转式蒸煎锅装置
CN201263606Y (zh) 一种用蒸汽加热的烹调设备
CN209203040U (zh) 一种家用全自动食品加工机
CN206836768U (zh) 一种嵌入式电蒸箱
CN202086275U (zh) 一种早餐料理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26

Termination date: 20150924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