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007749U - 一种双枕捣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枕捣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007749U
CN203007749U CN 201220662784 CN201220662784U CN203007749U CN 203007749 U CN203007749 U CN 203007749U CN 201220662784 CN201220662784 CN 201220662784 CN 201220662784 U CN201220662784 U CN 201220662784U CN 203007749 U CN203007749 U CN 2030077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ype
arm
tamping
crossbeam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66278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翁敏红
聂志镇
李可为
夏春华
吴海涛
王磊
王树海
耿路峰
范佳
李冬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Qishuyan Institute Co Ltd
Changzhou Ruitai Engineering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Qishuyan Institute Co Ltd
Changzhou Ruitai Engineer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Qishuyan Institute Co Ltd, Changzhou Ruitai Engineeri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Qishuya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66278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0077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0077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00774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chines For Laying And Maintaining Railwa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枕捣固装置,包括箱体、振动轴、内夹持油缸、外夹持油缸、内镐臂、外镐臂、内侧捣镐、外侧捣镐、气缸、挡块、导柱、外支承臂和油箱组件以及内支承臂,所述箱体至少由中间体、横梁、端板、内支承凸台、外支承凸台、止挡板焊接而成,箱体的横梁上的外镐臂销孔的中心到箱体的中心线的距离等于600mm±20mm,外支承臂和油箱组件包括外支承臂、两个油箱和飞轮罩,内支承臂包括内支承臂体和飞轮罩,所述外夹持油缸的活塞杆前端与油缸缸盖之间设有挡块,挡块有固定挡块和可翻转挡块,可通过使用不同数量的挡块,调节外侧捣镐的下插位置及夹持行程,满足不同轨枕间距的作业要求,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既满足站线作业,又满足正线作业。

Description

一种双枕捣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铁路养路机械捣固车,特别是有关捣固装置的结构。 
背景技术
捣固装置是大型养路机械捣固车的主要工作装置。主要用于捣固钢轨两侧的枕底道碴,提高枕底道碴的密实度,并与起拨道装置相配合,消除轨道的高低不平,增强轨道的稳定性。 
目前,我国线路上大量使用的DC-32、DCL-32双枕捣固车主要用于铁路正线的捣固作业,而在铁路车站范围内的站线线路一直被人们忽视,甚至部分站线年久失修,目前已成为铁路运输发展的瓶颈。因此,开展对站线线路的维护保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站线线路和正线线路的主要区别在于轨枕类型和轨枕间距的不同,对捣固作业而言,站线线路和正线线路最大的差别主要是轨枕间距变宽且不均匀。DC-32、DCL-32捣固装置在站线线路上作业时,外镐的下插位置距离轨枕较近,夹持行程不够,对镐难度大,捣固效果较差。 
中国专利号为201020561132.9公开了一种双枕捣固装置,该装置能实现捣镐的垂直下插,使双枕捣固装置更好地满足Ⅲ型轨枕线路的作业要求。但该捣固装置不能同时适用其它各种轨枕间距线路的捣固作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具有足够的夹持行程,既满足站线作业,又满足正线作业的双枕捣固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枕捣固装置,包括箱体、振动轴、内夹持油缸、外夹持油缸、内镐臂、外镐臂、内侧捣镐、外侧捣镐、气缸、导柱、外支承臂和油箱组件以及内支承臂,所述箱体至少由中间体、横梁、端板、内支承凸台、外支承凸台、止挡板焊接而成,箱体的内支承凸台上有用于固定内支承臂的螺栓孔,外支承凸台上有用于固定外支承臂和油箱组件的螺栓孔,中间体中心部位有用于安装振动轴的振动轴孔,振动轴孔内有隔板,中间体顶部中间部位有提升油缸孔,中间体的左、右侧有导柱孔,中间体顶面有止挡板和筋板,端板下部表面有支撑板,所述外支承臂和油箱组件包括外支承臂、两个油箱和飞轮罩,两个油箱与外支承臂通过螺栓联接或焊接成一体,飞轮罩为焊接在两个油箱和外支承臂背面的一圈罩板,外支承臂为弯形结构,拐弯处焊有加强筋板,外支承臂下部有连接螺栓孔,外支承臂通过螺栓安装在箱体的外支承凸台上,外支承臂的外平面低于两个油箱的外平面,所述内支承臂包括内支承臂体和飞轮罩,内支承臂体与圆形飞轮罩焊接成为一体,内支承臂体下部有螺栓孔,内支承臂体通过螺栓安装在箱体的内支承凸台上,内支承臂体的上部有用于安装液压马达的螺纹孔,所述箱体的横梁上的外镐臂销孔的中心到箱体的中心线的距离等于600 mm±20 mm,所述外夹持油缸的活塞杆前端与油缸缸盖之间设有挡块。 
所述端板与横梁的配合共有三种技术方案:第一种技术方案是:所述端板为一型端板,所述横梁为一型横梁,一型端板与一型横梁配合使用,一型端板下部的宽度L等于两根一型横梁之间的内侧距离,一型端板下部两端有两个直角,直角的两个面分别与一型横梁的两个面接触,一型端板两端跨在两个一型横梁上,一型端板从上而下为斜面,上部较陡,下部较平坦,一型横梁两端外镐臂销孔部位外轮廓为圆形,一型横梁外镐臂销孔部位高于内镐臂销孔部位的上部外平面,在箱体上且位于一型横梁的超出一型端板的悬臂部分和一型端板之间设有加强筋板。 
第二种技术方案是:所述端板为二型端板,所述横梁为一型横梁,二型端板与一型横梁配合使用,二型端板下部的宽度L等于两根一型横梁之间的内侧距离,二型端板下部两端有两个直角,直角的两个面分别与一型横梁的两个面接触,二型端板两端跨在一型横梁上,二型端板靠近一型横梁的位置设有两条竖直侧面,一型横梁两端外镐臂销孔部位外轮廓为圆形,一型横梁外镐臂销孔部位高于内镐臂销孔部位的上部外平面,在箱体上且位于一型横梁的超出二型端板的悬臂部分和二型端板之间设有加强筋板。 
第三种技术方案是:所述端板为三型端板,所述横梁为二型横梁,三型端板与二型横梁配合使用,三型端板下部的宽度L等于两根二型横梁之间的内侧距离,三型端板靠近二型横梁的位置也设有两条竖直侧面,上部为斜面,下部为竖直面,宽度L等于两根二型横梁的内侧间距,下部端面直接与二型横梁焊接,二型横梁两端外镐臂销孔部位外轮廓上部为凸起平面,两凸台内侧面与三型端板的内平面平齐。 
所述外夹持油缸的油缸体与内夹持油缸铰接,外夹持油缸的活塞杆与外镐臂铰接,所述挡块包括可翻转挡块,油缸体上部前后两端各有两个耳朵,可翻转挡块的大耳孔通过销与油缸体前端的两个耳朵铰接,可翻转挡块的小耳孔通过销与气缸的活塞杆铰接,气缸的缸体与油缸体后端的两个耳朵铰接,气缸的活塞杆伸缩时能将可翻转挡块翻转至贴紧油缸缸盖,以调节外侧捣镐的下插位置和夹持行程,气缸的活塞杆(21-1)的缩回,能使可翻转挡块离开油缸缸盖。 
所述挡块还包括固定挡块,固定挡块安装在外夹持油缸的活塞杆上。 
所述挡块为1~3个固定挡块,固定挡块安装在外夹持油缸的活塞杆上。 
所述固定挡块的厚度与可翻转挡块的厚度相同。 
所述油箱包括油箱体、过滤器、端盖、接头和通气塞,过滤器和端盖通过螺钉固定在油箱体上,油箱的靠近外支承臂外平面的侧壁上安装有油标。 
所述外侧捣镐的镐身和内侧捣镐的镐身平直。 
所述外镐臂的下臂的轴线到箱体的中心线的距离等于600 mm±20 mm;所述外侧捣镐的轴线到箱体的中心线的距离等于590 mm±20 mm。 
所述内镐臂有两种结构,其中一种内镐臂的捣镐连接部相对内镐臂中心线对称布置,另一种内镐臂的捣镐连接部相对内镐臂中心线非对称布置,两种内镐臂的捣镐连接部交叉布置,内镐臂底部的捣镐孔的孔中心呈横向一直线排列,在内镐臂的捣镐孔内安装内侧捣镐后,所有内侧捣镐在内镐臂底部呈一直线排列。 
所述外镐臂有两种结构,其中一种外镐臂的夹紧槽的槽壁平行于外镐臂铰接孔的轴线方向,另外一种外镐臂的夹紧槽的槽壁垂直于外镐臂铰接孔的轴线方向。 
所述振动轴孔内的隔板底部有小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 
1、箱体的横梁上的外镐臂销孔的中心到箱体的中心线的距离等于600 mm±20 mm,外镐臂的下臂的轴线到箱体的中心线的距离等于600 mm±20 mm;外侧捣镐的轴线到箱体的中心线的距离等于590 mm±20 mm。
(1)、捣固装置在对正线Ⅲ型轨枕线路作业时(轨枕间距为600mm),外侧捣镐的下插位置基本处于两根轨枕的中间,外侧捣镐的下插角度佳,对镐方便,捣固装置下插时道碴阻力小,捣镐夹持行程合理,满足作业要求; 
(2)、捣固装置在对站线作业时(轨枕间距为658mm和695mm),外侧捣镐的下插角度小于6°,捣镐下插角度合理,下插位置离轨枕远,下插时道碴阻力小,对镐方便,不易发生撞枕和移枕情况;夹持行程大于130mm,行程足够;
(3)、捣固装置在对正线Ⅱ型轨枕线路作业时(轨枕间距为568mm和540mm),外侧捣镐的下插角度小于2°,角度较佳,下插阻力小;下插时捣镐离两边轨枕距离合适,不易发生撞枕和移枕情况;夹持行程大于110mm,满足使用要求;
(4)、满足DC-32C捣固车的整车使用要求。由于捣固车安装捣固装置的框架已设定,留给捣固装置的安装空间有限,在不影响捣固装置的总成更换及零部件维修的前提下,该结构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安装空间。
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箱体结构,一型端板、二型端板与一型横梁配合使用,端板两端跨在两横梁上,焊缝长、强度高,在一型横梁的超出一型端板、二型端板的悬臂部分和一型端板、二型之间设有加强筋板,提高悬臂部分的强度,其中:一型端板从上而下为斜面,强度高;二型端板靠近横梁的位置设有两条竖直侧面,便于捣固装置的现场维修,特别是内油缸活塞杆总成的装拆。 
三型端板与二型横梁配合使用的结构,三型端板下部均为竖直侧面,二型横梁两端外镐臂销孔部位外轮廓上部为凸起平面,端板结构简单,焊缝少,可在保证箱体的整体强度前提下,有利于捣固装置的现场维修,特别是内油缸活塞杆总成的装拆。 
箱体内外侧的凸台,用于安装支承臂,通过连接螺栓和定位螺栓把支承臂固定在箱体上;箱体中心部位振动轴孔内的隔板,其作用是减少振动轴高速旋转时的搅油损失;隔板底部开有小孔,主要为防止在特定情况下,因油位过低,挡板一侧可能出现的缺油情况;箱体顶面的止挡板,在捣固装置向上提起时起限位作用:箱体端板下部的支撑板,一方面起加强筋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在捣固装置不作业时,框架上的锁定机构通过端板下部的支撑板,撑住捣固装置。 
3、上述技术方案的外油缸的活塞杆上安装有固定挡块,用于针对不同的轨枕间距,调节外侧捣镐的插入位置及夹持行程。可使用1个,也可2~3个同时使用。 
油缸体上部安装的气缸和可翻转挡块,与固定挡块一样,起调节外侧捣镐的插入位置及夹持行程作用。所不同的是,可翻转挡块无需通过人工操作,通过气动系统对气缸的作用使挡块翻转到活塞杆上,满足较窄轨枕间距的作业要求。 
4、所述外支承臂和油箱组件包括外支承臂、两个油箱和飞轮罩,两个油箱与外支承臂通过螺栓联接成为一体,飞轮罩为焊接在两个油箱和外支承臂背面的一圈罩板,外支承臂为弯形结构,拐弯处焊有加强筋板,提高箱体强度,外支承臂下部有连接螺栓孔,外支承臂通过螺栓安装在箱体的外支承凸台上,外支承臂的外平面低于两个油箱的外平面,油标安装在油箱靠近外支承臂的侧面,油标不易损坏;内支承臂包括内支承臂体和飞轮罩,内支承臂体与圆形飞轮罩焊接成为一体,内支承臂体下部有螺栓孔,内支承臂体通过螺栓安装在箱体的内支承凸台上,内支承臂体的上部的螺纹孔,用于安装液压马达,飞轮罩在飞轮旋转时起防护作用 。 
5、上述技术方案的油箱,联接牢固,端盖不宜脱落,使用寿命长,密封性能好,保证了润滑油的清洁度。 
6、上述技术方案的内镐臂,左、右内镐臂下部交叉布置,内镐臂底面上的孔中心呈横向一直线排列,这种结构使安装在孔内的捣镐,横向一直线排列而不相碰,该捣镐为直形镐,强度高,受力状况好。 
7、专利号为:ZL201120091828.4的外镐臂,该结构可以有效改善捣镐孔处的受力状况,避免加强筋处产生裂纹,从而提高镐臂的使用寿命;另外,沿捣镐孔轴线方向布置的夹紧块结构,还能够减轻捣镐孔处产生的加工变形。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可针对各种不同轨枕间距,对固定挡块及可翻转挡块任意组合,满足捣固装置的对各种线路的作业要求。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DCL-32捣固装置与站线的关系图(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双枕捣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右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左视图;
图6、7、8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的三种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10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的两种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11、12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的两种内镐臂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13是内镐臂底部安装了内侧捣镐的仰视立体图;
图14、15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的两种外镐臂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内支承臂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17是图18中的外支承臂与箱体的外支承凸台的连接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的外支承臂和油箱组件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19是图18中的油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夹持油缸与气缸、挡块的连接关系图; 
图21、22、23、24、25分别是本实用新型使用不同挡块组合对不同轨枕间距的线路作业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DCL-32捣固装置包括箱体1、振动轴2、内夹持油缸3、外夹持油缸4、内镐臂5、外镐臂6、内侧捣镐7、外侧捣镐8、气缸9、挡块10、导柱11、支承臂和油箱12。液压马达驱动振动轴2旋转时,其偏心部分产生偏心运动,通过内夹持油缸3、外夹持油缸4、内镐臂5、外镐臂6、传递给内侧捣镐7、外侧捣镐8,使内侧捣镐7、外侧捣镐8的镐掌产生强迫微幅振动。夹持力由液压系统对内夹持油缸3、外夹持油缸4的作用而产生,夹持力和运动通过内夹持油缸3和外夹持油缸4的活塞杆、内镐臂5、外镐臂6、内侧捣镐7、外侧捣镐8进行传递,最终到达镐掌上,产生对道碴的夹持运动和夹持力。 
如图1所示,站线的轨枕间距为658mm和695mm,捣固装置下插时,外侧捣镐1的插入点偏向内侧轨枕较多,夹持行程短,捣固装置夹持行程不能满足基本要求,容易发生撞枕和移枕现象,因此DCL-32捣固装置不能满足站线的捣固作业。 
如图2~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枕捣固装置,包括箱体13、振动轴14、内夹持油缸15、外夹持油缸16、内镐臂17、外镐臂18、内侧捣镐19、外侧捣镐20、气缸21、导柱23、外支承臂和油箱组件24以及内支承臂28,所述箱体13至少由中间体13-1、横梁13-2、端板13-3、内支承凸台13-4、外支承凸台13-5、止挡板13-6焊接而成,箱体13的内支承凸台13-4上有用于固定内支承臂28的螺栓孔13-4-1,外支承凸台13-5上有用于固定外支承臂和油箱组件24的螺栓孔13-5-1,中间体13-1中心部位有用于安装振动轴26的振动轴孔13-1-1,振动轴孔13-1-1内有隔板13-1-2,中间体13-1顶部中间部位有提升油缸孔13-1-3,中间体13-1的左、右侧有导柱孔13-1-4,中间体13-1顶面有止挡板13-6和筋板13-6-1,端板13-3下部表面有支撑板13-3-2,所述箱体13的横梁13-2上的外镐臂销孔13-2-1的中心到箱体13的中心线25的距离等于600 mm±20 mm,所述外夹持油缸16的活塞杆16-2前端与油缸缸盖16-3之间设有挡块。 
如图2所示,所述外镐臂18的下臂18-2的轴线到箱体13的中心线25的距离等于600 mm±20 mm;所述外侧捣镐20的轴线20-1到箱体13的中心线25的距离等于590 mm±20 mm。所述外侧捣镐20的镐身20-2和内侧捣镐19的镐身19-1平直。 
如图5所示,所述端板13-3的下部焊接固定有连接板13-8,连接板13-8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横梁13-2焊接固定。该连接板13-8主要起加强筋的作用。如图4所示,所述振动轴孔13-1-1内的隔板13-1-2底部有小孔13-1-2-1。 
如图6、7、8所示,端板13-3可以采用三种结构的端板13-3a、13-3b、13-3c;如图9、10所示,横梁13-2可以采用两种结构的横梁13-2a、13-2b。端板与横梁的配合共有三种方案:端板13-3a与横梁13-2a配合使用;端板13-3b与横梁13-2a配合使用;端板13-3c与横梁13-2b配合使用。如图6、7、8所示,端板13-3a、13-3b、13-3c下部的宽度L等于两横梁之间的内侧距离,图6、图7中,端板13-3a、13-3b下部两端均有两个直角13-3a-2、13-3b-2,直角的两个面分别与横梁13-2a的两个面接触,端板两端跨在两横梁上,其中图6中的端板13-3a从上而下为斜面,上部较陡,下部13-3a-1较平坦;图7中的端板13-3b靠近横梁的位置设有两条竖直侧面13-3b-1,上部和下部结构与图6相同;图8中端板靠近横梁的位置也设有两条竖直侧面,上部为斜面,与图6相同,但下部13-3c-1也为竖直面,宽度L等于两根横梁的内侧间距,下部端面13-3c-2直接与横梁焊接。 
如图9所示,横梁13-2a两端外镐臂销孔部位外轮廓13-2a-1为圆形,该横梁外镐臂销孔部位13-2a-1高于内镐臂销孔部位的上部外平面13-2a-2;如图10所示,横梁13-2b两端外镐臂销孔部位外轮廓上部为凸起平面13-2b-1,两凸台内侧面13-2b-2与图8中的端板13-3c的内平面13-3c-2平齐。 
端板13-3a、13-3b与横梁13-2a配合使用的箱体,在横梁13-2a的超出端板13-3a、13-3b的悬臂部分和端板13-3a、13-3b之间设有加强筋板13-7(见图4)。 
如图18、17所示,所述外支承臂和油箱组件24包括外支承臂24-1、两个油箱24-2和飞轮罩24-3,两个油箱24-2与外支承臂24-1通过螺栓24-4联接成为一体,飞轮罩24-3为焊接在两个油箱24-2和外支承臂24-1背面的一圈罩板,外支承臂24-1为弯形结构,拐弯处焊有加强筋板24-1-1,外支承臂24-1下部有连接螺栓孔,外支承臂24-1通过螺栓安装在箱体13的外支承凸台13-5上,外支承臂24-1的外平面低于两个油箱24-2的外平面。 
如图16所示,所述内支承臂28包括内支承臂体28-1和飞轮罩28-2,内支承臂体28-1与圆形飞轮罩28-2焊接成为一体,内支承臂体28-1下部有螺栓孔28-1-1,内支撑臂体28-1通过螺栓安装在箱体13的内支承凸台13-4上,内支承臂体28-1的上部有用于安装液压马达的螺纹孔28-1-2。 
如图20、21所示,所述外夹持油缸16的油缸体16-1与内夹持油缸15铰接,外夹持油缸16的活塞杆16-2与外镐臂18铰接,所述挡块包括可翻转挡块22,油缸体16-1上部前后两端各有两个耳朵16-1-1,可翻转挡块22大耳孔22-1通过销22-3与油缸体16-1前端的两个耳朵16-1-1铰接,可翻转挡块22的小耳孔22-2通过销22-4与气缸21的活塞杆21-1铰接,气缸21的缸体通过销21-2与油缸体16-1后端的两个耳朵16-1-1铰接,气缸21的活塞杆21-1伸缩时能将可翻转挡块22翻转至贴紧油缸缸盖16-3,以调节外侧捣镐20的下插位置和夹持行程,气缸21的活塞杆21-1的缩回,能使可翻转挡块22离开油缸缸盖16-3。该结构无需人工装拆,使用方便。 
如图19、18所示,所述油箱24-2包括油箱体24-2-1、过滤器24-2-2、端盖24-2-3、接头24-2-4和通气塞24-2-5,过滤器24-2-2和端盖24-2-3通过螺钉固定在油箱体24-2-1上,油箱24-2的靠近外支承臂24-1外平面的侧壁上安装有油标24-2-6。 
如图11、12、13所示,所述内镐臂17有两种结构,其中一种内镐臂17的捣镐连接部相对内镐臂17中心线对称布置,另一种内镐臂17的捣镐连接部相对内镐臂17中心线非对称布置,两种内镐臂17的捣镐连接部交叉布置,内镐臂17底部的捣镐孔17-1的孔中心呈横向一直线排列,内侧捣镐19形状基本为直线型,在内镐臂17的捣镐孔17-1内安装内侧捣镐19后,所有内侧捣镐19在内镐臂17底部呈一直线排列。 
如图14、15所示,所述外镐臂18有两种结构,其中一种外镐臂18的夹紧槽的槽壁平行于外镐臂18铰接孔的轴线方向(见图14),另外一种外镐臂18的夹紧槽的槽壁垂直于外镐臂18铰接孔的轴线方向(见图15)。 
如图20、21所示,箱体13的横梁13-2上的外镐臂销孔13-2-1的中心到箱体13的中心线25的距离b设定为600 mm,所述固定挡块26的厚度设定为25mm,可翻转挡块22在外夹持油缸16的活塞杆16-2上的厚度也为25mm,捣固装置在Ⅱ型轨枕(轨枕间距为658mm)的站线上作业时,外夹持油缸16的活塞杆16-2上固定有1个固定挡块26,外侧捣镐20的下插角度为5.6°,此时镐尖距轨枕的距离约为160mm,外侧捣镐20的下插位置基本处于两轨枕中间,下插位置和角度合适,满足捣固装置的使用要求。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拆去固定挡块26,直接使用可翻转挡块22,可翻转挡块22与固定挡块26可以进行互换。 
如图22、20所示,设定a=600 mm,本实用新型的捣固装置在Ⅱ型轨枕、轨枕间距为695mm的站线上作业时,外夹持油缸16的活塞杆16-2上固定有1个固定挡块26,外侧捣镐20的下插位置偏向内侧,下插角度为5.6°,此时镐尖距轨枕的距离约为140mm,夹持行程足够,虽然下插位置靠近内侧,但仍在合理范围之内,可以满足捣固装置的作业要求。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同样可拆去固定挡块26,直接使用可翻转挡块22。 
如图23、20所示,a=600 mm,捣固装置在Ⅲ型轨枕、轨枕间距为600mm的正线上作业时,外夹持油缸16的活塞杆16-2上有2个固定挡块26,外侧捣镐20基本垂直下插,下插位置基本在两根轨枕中间,镐尖距轨枕的距离约为130mm,外侧捣镐20的作业位置佳,捣固装置作业效果好。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使用1个固定挡块26、1个可翻转挡块22,也可使用2个固定挡块26。 
如图24、20所示,a=600 mm,捣固装置在Ⅱ型轨枕、轨枕间距为568mm的正线上作业时,使用一个固定挡块26和一个可翻转挡块22 (也可同时使用2个固定挡块26),外侧捣镐20基本垂直下插,镐尖距轨枕的距离约为150mm,下插位置虽然靠近外侧,但外侧捣镐20与外侧轨枕的距离仍在合理范围之内,不会发生撞枕现象,可以满足捣固装置的作业要求。 
如图25、20所示,a=600 mm,捣固装置在Ⅱ型轨枕、轨枕间距为540mm的正线上作业时,使用2个固定挡块26和1个可翻转挡块22,外侧捣镐20的下插角度约为-2°,镐尖距轨枕的距离约为110mm,下插角度为负角,但角度小;下插位置虽稍靠近内侧,但与外侧轨枕的距离仍在合理范围之内,不会发生撞枕现象,因此可以满足捣固装置的作业要求。 
采用固定挡块26和可翻转挡块22块厚度相同的方案,可方便用户自由选择,一般采用1~3个固定挡块26,固定挡块26不易损坏,可靠性高,但需要装拆;可翻转挡块22直接安装在外夹持油缸16上,无需装拆,但成本高,对操作人员的要求高,需要使用可翻转挡块22时,必须使油缸活塞杆16-2全部伸出才能使可翻转挡块22落下,否则可能造成可翻转挡块22碰撞活塞杆16-2而损坏,另外,气缸21和可翻转挡块22在高频振动过程中也容易损坏,维护成本高。 

Claims (14)

1.一种双枕捣固装置,包括箱体(13)、振动轴(14)、内夹持油缸(15)、外夹持油缸(16)、内镐臂(17)、外镐臂(18)、内侧捣镐(19)、外侧捣镐(20)、气缸(21)、导柱(23)、外支承臂和油箱组件(24)以及内支承臂(28),其特征在于:
a、所述箱体(13)至少由中间体(13-1)、横梁(13-2)、端板(13-3)、内支承凸台(13-4)、外支承凸台(13-5)、止挡板(13-6)焊接而成,箱体(13)的内支承凸台(13-4)上有用于固定内支承臂(28)的螺栓孔(13-4-1),外支承凸台(13-5)上有用于固定外支承臂和油箱组件(24)的螺栓孔(13-5-1),中间体(13-1)中心部位有用于安装振动轴(26)的振动轴孔(13-1-1),振动轴孔(13-1-1)内有隔板(13-1-2),中间体(13-1)顶部中间部位有提升油缸孔(13-1-3),中间体(13-1)的左、右侧有导柱孔(13-1-4),中间体(13-1)顶面有止挡板(13-6)和筋板(13-6-1),端板(13-3)下部表面有支撑板(13-3-2),
b、所述外支承臂和油箱组件(24)包括外支承臂(24-1)、两个油箱(24-2)和飞轮罩(24-3),两个油箱(24-2)与外支承臂(24-1)通过螺栓(24-4)联接或焊接成一体,飞轮罩(24-3)为焊接在两个油箱(24-2)和外支承臂(24-1)背面的一圈罩板,外支承臂(24-1)为弯形结构,拐弯处焊有加强筋板(24-1-1),外支承臂(24-1)下部有连接螺栓孔,外支承臂(24-1)通过螺栓安装在箱体(13)的外支承凸台(13-5)上,外支承臂(24-1)的外平面低于两个油箱(24-2)的外平面, 
c、所述内支承臂(28)包括内支承臂体(28-1)和飞轮罩(28-2),内支承臂体(28-1)与圆形飞轮罩(28-2)焊接成为一体,内支承臂体(28-1)下部有螺栓孔(28-1-1),内支承臂体(28-1)通过螺栓安装在箱体(13)的内支承凸台(13-4)上,内支承臂体(28-1)的上部有用于安装液压马达的螺纹孔(28-1-2),
d、所述箱体(13)的横梁(13-2)上的外镐臂销孔(13-2-1)的中心到箱体(13)的中心线(25)的距离等于600 mm±20 mm,
e、所述外夹持油缸(16)的活塞杆(16-2)前端与油缸缸盖(16-3)之间设有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枕捣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13-3)为一型端板(13-3a),所述横梁(13-2)为一型横梁(13-2a),一型端板(13-3a)与一型横梁(13-2a)配合使用,一型端板(13-3a)下部的宽度L等于两根一型横梁(13-2a)之间的内侧距离,一型端板(13-3a)下部两端有两个直角(13-3a-2),直角(13-3a-2)的两个面分别与一型横梁(13-2a)的两个面接触,一型端板(13-3a)两端跨在两个一型横梁(13-2a)上,一型端板(13-3a)从上而下为斜面,上部较陡,下部(13-3a-1)较平坦,一型横梁(13-2a)两端外镐臂销孔部位外轮廓(13-2a-1)为圆形,一型横梁外镐臂销孔部位(13-2a-1)高于内镐臂销孔部位的上部外平面(13-2a-2),在箱体(13)上且位于一型横梁(13-2a)的超出一型端板(13-3a)的悬臂部分和一型端板(13-3a)之间设有加强筋板(13-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枕捣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13-3)为二型端板(13-3b),所述横梁(13-2)为一型横梁(13-2a),二型端板(13-3b)与一型横梁(13-2a)配合使用,二型端板(13-3b)下部的宽度L等于两根一型横梁(13-2a)之间的内侧距离,二型端板(13-3b)下部两端有两个直角(13-3b-2),直角的两个面分别与一型横梁(13-2a)的两个面接触,二型端板(13-3b)两端跨在一型横梁(13-2a)上,二型端板(13-3b)靠近一型横梁(13-2a)的位置设有两条竖直侧面(13-3b-1),一型横梁(13-2a)两端外镐臂销孔部位外轮廓(13-2a-1)为圆形,一型横梁外镐臂销孔部位(13-2a-1)高于内镐臂销孔部位的上部外平面(13-2a-2),在箱体(13)上且位于一型横梁(13-2a)的超出二型端板(13-3b)的悬臂部分和二型端板(13-3b)之间设有加强筋板(13-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枕捣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13-3)为三型端板(13-3c),所述横梁(13-2)为二型横梁(13-2b),三型端板(13-3c)与二型横梁(13-2b)配合使用,三型端板(13-3c)下部的宽度L等于两根二型横梁(13-2b)之间的内侧距离,三型端板(13-3c)靠近二型横梁(13-2b)的位置也设有两条竖直侧面,上部为斜面,下部(13-3c-1)为竖直面,宽度L等于两根二型横梁(13-2b)的内侧间距,下部端面(13-3c-2)直接与二型横梁(13-2b)焊接,二型横梁(13-2b)两端外镐臂销孔部位外轮廓上部为凸起平面(13-2b-1),两凸台内侧面(13-2b-2)与三型端板(13-3c)的内平面(13-3c-2)平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枕捣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夹持油缸(16)的油缸体(16-1)与内夹持油缸(15)铰接,外夹持油缸(16)的活塞杆(16-2)与外镐臂(18)铰接,所述挡块包括可翻转挡块(22),油缸体(16-1)上部前后两端各有两个耳朵(16-1-1),可翻转挡块(22)大耳孔(22-1)通过销(22-3)与油缸体(16-1)前端的两个耳朵(16-1-1)铰接,可翻转挡块(22)的小耳孔(22-2)通过销(22-4)与气缸(21)的活塞杆(21-1)铰接,气缸(21)的缸体通过销(21-2)与油缸体(16-1)后端的两个耳朵(16-1-1)铰接,气缸(21)的活塞杆(21-1)伸缩时能将可翻转挡块(22)翻转至贴紧油缸缸盖(16-3),以调节外侧捣镐(20)的下插位置和夹持行程,气缸(21)的活塞杆(21-1)的缩回,能使可翻转挡块(22)离开油缸缸盖(16-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枕捣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还包括固定挡块(26),固定挡块(26)安装在外夹持油缸(16)的活塞杆(16-2)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枕捣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24-2)包括油箱体(24-2-1)、过滤器(24-2-2)、端盖(24-2-3)、接头(24-2-4)和通气塞(24-2-5),过滤器(24-2-2)和端盖(24-2-3)通过螺钉固定在油箱体(24-2-1)上,油箱(24-2)的靠近外支承臂(24-1)外平面的侧壁上安装有油标(24-2-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枕捣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捣镐(20)的镐身(20-2)和内侧捣镐(19)的镐身(19-1)平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枕捣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镐臂(18)的下臂(18-2)的轴线到箱体(13)的中心线(25)的距离等于600 mm±20 mm;所述外侧捣镐(20)的轴线(20-1)到箱体(13)的中心线(25)的距离等于590 mm±20 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枕捣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镐臂(17)有两种结构,其中一种内镐臂(17)的捣镐连接部相对内镐臂(17)中心线对称布置,另一种内镐臂(17)的捣镐连接部相对内镐臂(17)中心线非对称布置,两种内镐臂(17)的捣镐连接部交叉布置,内镐臂(17)底部的捣镐孔(17-1)的孔中心呈横向一直线排列,在内镐臂(17)的捣镐孔(17-1)内安装内侧捣镐(19)后,所有内侧捣镐(19)在内镐臂(17)底部呈一直线排列。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枕捣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镐臂(18)有两种结构,其中一种外镐臂(18)的夹紧槽的槽壁平行于外镐臂(18)铰接孔的轴线方向,另外一种外镐臂(18)的夹紧槽的槽壁垂直于外镐臂(18)铰接孔的轴线方向。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枕捣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轴孔(13-1-1)内的隔板(13-1-2)底部有小孔(13-1-2-1)。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枕捣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为1~3个固定挡块(26),固定挡块(26)安装在外夹持油缸(16)的活塞杆(16-2)上。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枕捣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挡块(26)的厚度与可翻转挡块(22)的厚度相同。
CN 201220662784 2012-12-06 2012-12-06 一种双枕捣固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0077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662784 CN203007749U (zh) 2012-12-06 2012-12-06 一种双枕捣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662784 CN203007749U (zh) 2012-12-06 2012-12-06 一种双枕捣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007749U true CN203007749U (zh) 2013-06-19

Family

ID=48599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662784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007749U (zh) 2012-12-06 2012-12-06 一种双枕捣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00774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50158A (zh) * 2012-12-06 2014-06-11 常州市瑞泰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双枕捣固装置
CN106414849A (zh) * 2014-12-22 2017-02-15 Hp3真实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轨道捣固机的捣固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50158A (zh) * 2012-12-06 2014-06-11 常州市瑞泰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双枕捣固装置
CN103850158B (zh) * 2012-12-06 2015-10-28 常州市瑞泰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双枕捣固装置
CN106414849A (zh) * 2014-12-22 2017-02-15 Hp3真实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轨道捣固机的捣固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922176U (zh) 便携式马鞍形接管双焊枪焊接装置
CN202162519U (zh) 一种铁路货车底架模块化组装夹具
CN205520220U (zh) 客车桥壳与板簧垫板焊接用工装夹具
CN203007749U (zh) 一种双枕捣固装置
CN103273242A (zh) 中小型轮式装载机后车架一体化焊模机构
CN202144427U (zh) 液压吊车
CN103850158B (zh) 一种双枕捣固装置
CN103850157B (zh) 双枕捣固装置
CN203007747U (zh) 双枕捣固装置
CN201881063U (zh) 便携式马鞍形接管单焊枪焊接装置
CN102000931A (zh) 便携式马鞍形接管双焊枪焊接装置
CN201881075U (zh) 焊接双十字连接架
CN103850155B (zh) 米轨线路的双枕捣固装置
CN209223637U (zh) 一种cnc精密雕刻刀模治具
CN203007748U (zh) 一种米轨线路的双枕捣固装置
CN101570306B (zh) 机车燃油箱安装升降台
KR20110045364A (ko) 제관타입 카운터웨이트
CN214816153U (zh) 一种便于固定的不锈钢板焊接工装
CN201040340Y (zh) 挖掘机斗杆组焊用工装
CN201604643U (zh) 动车组牵引辅助供电一体式变流器吊挂装置
CN214775362U (zh) 一种用于共振破碎机的水箱
CN210236887U (zh) 一种起重机电动葫芦固定结构
CN201192720Y (zh) 一种无轴锻造操作机
CN211438993U (zh) 一种汽车零件加工用旋转治具
CN210914311U (zh) 一种加气混凝土单模夹具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1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1028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