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972937U - 扩散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扩散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972937U
CN202972937U CN 201220721322 CN201220721322U CN202972937U CN 202972937 U CN202972937 U CN 202972937U CN 201220721322 CN201220721322 CN 201220721322 CN 201220721322 U CN201220721322 U CN 201220721322U CN 202972937 U CN202972937 U CN 2029729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source
incidence surface
exiting surface
diff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72132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骋
郑其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OE Opt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Suzhou BOE Chatan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Suzhou BOE Chatan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72132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9729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9729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97293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扩散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其中扩散板包括多个散光结构和多个聚光结构,多个散光结构和多个聚光结构一一间隔设置,每一个所述散光结构和每一个所述聚光结构均包括靠近光源的入光面和远离光源的出光面。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具有散光作用的第一结构位于光源的正上方,使得光源向正上方发出的光线分散,具有聚光作用的第二结构位于相邻光源之间的上方,将相邻光源之间的光线汇聚,有效的解决光源上方亮,相邻光源之间暗的问题。

Description

扩散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扩散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常会出现光线不均匀的情况,主要表现在灯条的上方比较亮,灯条之间比较暗,目前对液晶显示器功耗要求越来越严格,在发光二极管(LED)数量或冷阴极平面荧光灯管(CCFL)数量减少的情况下,扩大了灯条之间的距离,明暗不均的现象更加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扩散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解决直下式背光模组在光源比较少的情况下,光线不均的现象。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扩散板,包括多个散光结构和多个聚光结构,多个散光结构和多个聚光结构一一间隔设置,每一个所述散光结构和每一个所述聚光结构均包括靠近光源的入光面和远离光源的出光面。
进一步的,所述散光结构的入光面和所述聚光结构的入光面平滑连接,所述散光结构的出光面和所述聚光结构的出光面平滑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散光结构的入光面和所述聚光结构的入光面的截面轮廓呈连续的类弦波形状。
进一步的,所述散光结构的出光面和所述聚光结构的出光面的截面轮廓呈连续的类弦波形状,所述散光结构的入光面与出光面同为凹面,所述聚光结构的入光面与出光面同为凸面。
进一步的,所述散光结构的出光面和所述聚光结构的出光面的截面轮廓呈连续的类弦波形状。
进一步的,所述每一个散光结构和每一个聚光结构的入光面和/或出光面的截面轮廓呈类弦波形、弧形、抛物线形、双曲线形、梯形或多边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光源,以及上述的扩散板,所述光源与所述散光结构的中心相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光源到所述散光结构的入光面中心的连线与所述光源到所述聚光结构的入光面中心的连线之间的角度等于所述光源的出射角的角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光源向正上方发出的光线分散,将相邻光源之间的光线汇聚,有效的解决光源上方亮,相邻光源之间暗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扩散板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扩散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扩散板结构示意图;
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扩散板结构示意图;
图5表示本实用新型扩散板与光源位置示意图;
图6表示本实用新型扩散板与光源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结构和原理进行详细说明,所举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扩散板,包括多个散光结构1和多个聚光结构2,多个散光结构1和多个聚光结构2一一间隔设置,每一个所述散光结构1和每一个所述聚光结构2均包括靠近光源的入光面和远离光源的出光面。
散光结构位于光源的正上方,将光源向正上方发出的光线分散,具有光汇聚作用的聚光结构位于相邻光源之间的上方,将相邻光源之间的光线汇聚,有效的解决光源上方亮,相邻光源之间暗的问题。
为了防止所述散光结构1与所述聚光结构2的连接处产生亮线,所述散光结构1的入光面和所述聚光结构2的入光面平滑连接,所述散光结构1的出光面和所述聚光结构2的出光面平滑连接。
所述散光结构1和所述聚光结构2的入光面、出光面均可以采用多种结构形式,例如,所述每一个散光结构1和每一个聚光结构2的入光面和/或出光面的截面轮廓呈类弦波形(类似正弦波形的曲线形状,也可以为正弦波形)、弧形、抛物线形、双曲线形、梯形或多边形,当然并不限于这几种结构形式,只要可以实现散光结构的散光作用,聚光结构的聚光作用即可,相应的包括多个散光结构1和多个聚光结构2的扩散板的结构形式有多种,以下具体介绍扩散板的结构形式。
方式一: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散光结构1的入光面和所述聚光结构2的入光面的截面轮廓呈连续的类弦波形状。
所述散光结构1的出光面和所述聚光结构2的出光面均为平面结构。
方式二:如图4所示,部分所述散光结构1的入光面和所述聚光结构2的入光面的截面轮廓呈连续的类弦波形状,相应的,所述散光结构1的出光面和所述聚光结构2的出光面均为平面结构;部分所述散光结构1的出光面和所述聚光结构2的出光面的截面轮廓呈连续的类弦波形状,相应的,所述散光结构1的入光面和所述聚光结构2的入光面均为平面结构。
方式三:如图3所示,所述散光结构1的入光面和所述聚光结构2的入光面的截面轮廓呈连续的类弦波形状,所述散光结构1的出光面和所述聚光结构2的出光面的截面轮廓呈连续的类弦波形,且所述散光结构1的入光面与出光面同为凹面,所述聚光结构2的入光面与出光面同为凸面。
方式一和方式二中的扩散板的结构中,所述散光结构1的入光面、出光面中的一面具有散光作用,相应的,所述聚光结构2的入光面、出光面中的一面具有聚光作用,使得相邻的所述散光结构1的入光面和所述聚光结构2的入光面的截面轮廓呈连续的类弦波形,或者,相邻的所述散光结构1的出光面和所述聚光结构2的出光面的截面轮廓呈连续的类弦波形。
而方式三中,所述散光结构1的入光面、出光面均具有散光作用,所述聚光结构2的入光面、出光面均具有聚光作用,更有效的分散光源正上方的光线,同时有效的汇聚相邻光源之间的光线,有效的解决亮暗不均的现象。
实际操作中,光源与所述散光结构1、所述聚光结构2的位置关系,以及光线在所述散光结构1、所述聚光结构2中的走向可参照图5,所述光源与所述散光结构的中心相对应。光源正上方的光线进入所述散光结构1的入光面被第一次分散,然后光线从所述散光结构1的出光面射出再一次被分散;而相邻光源之间的光线进入所述聚光结构2的入光面被第一次汇聚,然后光线从所述聚光结构2的出光面射出再一次被汇聚,从而有效的解决光源正上方较亮,而相邻光源之间的光线较暗的问题。
应当指出,以上几种所述散光结构1、所述聚光结构2的结构形式为本实用新型扩散板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光源,以及上述的扩散板,所述光源与所述散光结构的中心相对应。
如图5所示,光源3正上方的光线进入所述散光结构1的入光面被第一次分散,然后光线从所述散光结构1的出光面射出再一次被分散;而相邻光源3之间的光线进入所述聚光结构2的入光面被第一次汇聚,然后光线从所述聚光结构2的出光面射出再一次被汇聚,从而有效的解决光源3正上方较亮,而相邻光源3之间的光线较暗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光源3到所述散光结构1的入光面中心的连线与所述光源3到所述聚光结构2的入光面中心的连线之间的角度Q等于所述光源3的出射角的角度。
如图6所示,所述光源3到所述散光结构1的入光面中心的连线的长度的数值d等于该散光结构1的入光面的中心点到相邻的聚光结构2的入光面的中心点的垂直方向的距离a与第一数值的和,所述第一数值为相邻两个光源3之间的距离值的一半T/2(即散光结构1的入光面的中心点到相邻的聚光结构2的入光面的中心点的水平方向的距离)与角Q的正切值的比值,即d=a+T/2tanQ,所述角Q为光源3到该散光结构1的中心的连线与光源3到该聚光结构2的中心的连线之间的锐角。
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射膜、扩散膜、增量膜等结构,这些均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优选的,所述光源为LED或CCFL灯管。
采用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可以减少LED的颗数或者减少CCFL灯管条数,降低整个背光模组的成本;而且,使用这种扩散板可以在使用同样的LED颗数或CCFL灯管条数的情况下,使出射光更均匀,并且通过减少混光距离,降低整体背光模组的厚度,从而解决直下式背光源模组厚度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显示装置可以为:液晶面板、电子纸、液晶电视、液晶显示器、数码相框、手机、平板电脑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扩散板还可以应用在其他领域,比如LED照明灯具。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扩散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散光结构和多个聚光结构,多个散光结构和多个聚光结构一一间隔设置,每一个所述散光结构和每一个所述聚光结构均包括靠近光源的入光面和远离光源的出光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散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光结构的入光面和所述聚光结构的入光面平滑连接,所述散光结构的出光面和所述聚光结构的出光面平滑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扩散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光结构的入光面和所述聚光结构的入光面的截面轮廓呈连续的类弦波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扩散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光结构的出光面和所述聚光结构的出光面的截面轮廓呈连续的类弦波形状,所述散光结构的入光面与出光面同为凹面,所述聚光结构的入光面与出光面同为凸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扩散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光结构的出光面和所述聚光结构的出光面的截面轮廓呈连续的类弦波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散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个散光结构和每一个聚光结构的入光面和/或出光面的截面轮廓呈类弦波形、弧形、抛物线形、双曲线形、梯形或多边形。
7.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以及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扩散板,所述光源与所述散光结构的中心相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到所述散光结构的入光面中心的连线与所述光源到所述聚光结构的入光面中心的连线之间的角度等于所述光源的出射角的角度。
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背光模组。
CN 201220721322 2012-12-24 2012-12-24 扩散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29729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721322 CN202972937U (zh) 2012-12-24 2012-12-24 扩散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721322 CN202972937U (zh) 2012-12-24 2012-12-24 扩散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972937U true CN202972937U (zh) 2013-06-05

Family

ID=485140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721322 Expired - Lifetime CN202972937U (zh) 2012-12-24 2012-12-24 扩散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97293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60591A (zh) * 2019-03-31 2019-07-26 湖南凯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灯箱的光扩散模块
CN111175868A (zh) * 2020-01-22 2020-05-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扩散板、液晶显示屏及拼接墙显示屏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60591A (zh) * 2019-03-31 2019-07-26 湖南凯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灯箱的光扩散模块
CN111175868A (zh) * 2020-01-22 2020-05-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扩散板、液晶显示屏及拼接墙显示屏
CN111175868B (zh) * 2020-01-22 2022-09-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扩散板、液晶显示屏及拼接墙显示屏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49626B (zh) 导光板、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2128398A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3784831U (zh) 一种新型反射式透镜
CN203731289U (zh) 一种led灯条、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TWM466278U (zh) 薄型化直下式led背光模組
CN101832517B (zh) 背光模组
CN203037888U (zh) 一种导光板及背光模组
CN104989994B (zh) 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6209146U (zh)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2972937U (zh) 扩散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3048727B (zh) 导光板、背光源、液晶显示装置
CN201652057U (zh)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器
CN103925522A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1441354A (zh) Led线光源模组及其背光源装置
CN204945419U (zh) 光学元件、导光板、棱镜、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2980101A (zh) 背光模组及使用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CN102865511A (zh) 直下式背光模组
CN202629831U (zh) 背光模组
CN205809491U (zh) 一种超薄型led背光模组
CN206460238U (zh) 一种侧入式灯条背光结构
CN102182968A (zh) 新型led背光源模组
CN201373337Y (zh) 背光模块的光源装置
CN203025376U (zh) 一种导光板及背光模组
CN203431600U (zh) 面状光源装置及具有面状光源装置的显示单元、电子装置
CN203442607U (zh) 侧入式背光结构和液晶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015 Jiuxianqiao Road, Beijing, No. 10, No.

Patentee after: BOE TECHNOLOGY GROUP Co.,Ltd.

Patentee after: BOE OPT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15 Jiuxianqiao Road, Beijing, No. 10, No.

Patentee befor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Ltd.

Patentee before: Suzhou BOE CHATANI Electronics Co.,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