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947256U - 换气扇 - Google Patents

换气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947256U
CN202947256U CN 201220613172 CN201220613172U CN202947256U CN 202947256 U CN202947256 U CN 202947256U CN 201220613172 CN201220613172 CN 201220613172 CN 201220613172 U CN201220613172 U CN 201220613172U CN 202947256 U CN202947256 U CN 2029472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curtain
wind
curtain
hook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61317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斌
张小飞
容光耀
陈国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Ecology Systems Guangd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Ecology Systems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Ecology Systems Guangd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Ecology Systems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61317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9472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9472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94725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urtains And Furnishings For Windows Or Doors (AREA)

Abstract

一种换气扇,包括面板部、法兰部和风洞部,所述风洞部内部还设有打开或关闭所述风路的向室外膨出的弧形的开关帘,所述开关帘通过设置于风洞部上半部的、相同高度的两个卡合结构安装于所述风洞部内部;所述的两个卡合结构形成所述开关帘的转轴;所述开关帘的内侧设有位置比所述卡合结构高的第一挂钩,所述马达底座的背面、比所述卡合结构低的位置设有第二挂钩;所述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之间设有弹簧;当开关帘关闭时,弹簧位于转轴轴线的外侧和下侧;当开关帘完全打开时,弹簧位于转轴轴线的内侧和上侧。通过弹簧的力来限制开关帘的转动,使开关帘在开闭位置上更稳定,抑制外风引起的开关帘的颤动。

Description

换气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换气扇,特别是关于一种安装于窗户上的窗用换气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安装于窗户上的窗用换气扇,为了防止室外异物进入换气扇内,并防止室外的风倒流到室内,需要设置打开或关闭换气扇风路的开关帘。如图1所示,日本专利特开平7-318139所公开的换气扇,该换气扇的开关帘3通过相同高度的卡合结构1水平设置于接头2或导风结构的内部。
由于窗用换气扇直接安装于连接室内和室外的窗户上,在窗用换气扇处于停止工作状态下,室外的风使开关帘3的室外侧静压减小,由于室内外存在一定的静压差,容易轻微地吹开开关帘3,当开关帘3被打开一定角度后,室外的风可以直接吹在开关帘3的内表面上,使开关帘3被打开更大的角度。
由于风压被打开的开关帘,由换气扇的风量决定其开度。
另一方面,窗用换气扇的风量受室外风和开关帘的开度的影响。
也就是说,为了确保窗用换气扇的风量,保持稳定的开关帘开度十分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特提供一种可以降低外风的影响,减少外风进入,增加换气风量的换气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换气扇,包括面板部、法兰部和内装有马达底座、与所述法兰部一体形成并连通室内外的作为风路的风洞部,所述马达底座一体形成于所述风洞部的中心,所述风洞部内部还设有打开或关闭所述风路的向室外膨出的弧形的开关帘,所述开关帘通过设置于风洞部上半部的、相同高度的两个卡合结构安装于所述风洞部内部;所述的两个卡合结构形成所述开关帘的转轴;所述开关帘的内侧设有位置比所述卡合结构高的第一挂钩,所述马达底座的背面、比所述卡合结构低的位置设有第二挂钩;所述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之间设有连接所述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限制所述开关帘转动的弹簧;当开关帘关闭时,弹簧位于转轴轴线的外侧和下侧;当开关帘完全打开时,弹簧位于转轴轴线的内侧和上侧。
与开关帘完全打开的一侧相比,所述弹簧的临界变化点设置在更靠近开关帘完全关闭的一侧。
当开关帘打开25-35度时,转轴轴线与所述的弹簧相交。
所述开关帘下端垂直延设翻边。
所述卡合结构包括设置于风洞部内壁上的卡位和设置于所述开关帘上的、对应所述卡位的开口,所述卡位包括垂直于转轴方向的第一截面的直径大于所述开口直径的固定部,从固定部末端延设的、垂直于转轴方向的第二截面的直径小于所述开口直径的连接部和从连接部前端延设的、垂直于转轴方向的第三截面的直径大于所述开口直径的突出部,从所述连接部的中部到所述突出部末端沿转轴方向形成切开中心部的切口。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作用于第一挂钩与第二挂钩之间的弹簧的力来限制开关帘的转动,使开关帘在开闭位置上更稳定,抑制外风引起的开关帘的颤动。也就是说,换气扇运行时,抑制开关帘在打开位置的颤动,且即使在换气扇停止时,受到外风的影响下也可以抑制开关帘的颤动。从而可以降低外风的影响,减少外风进入,增加换气风量。并且通过弹簧的连接,可防止开关帘掉落,提高产品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公知技术的示意图;
图2A和图2B为本实用新型假象去掉开关帘后的不同角度的总示意图;
图3A和图3B为本实用新型的开关帘的不同角度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换气扇处于停止工作状态下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弹簧作用力处于变化临界点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换气扇处于运转工作状态下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设置于风洞部内壁上的卡位的立体示意图;
图8A、图8B、图8C为本实用新型的卡位的各个部分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2A和图2B为本实用新型假象去掉开关帘后的不同角度的总示意图;图3A和图3B为本实用新型的开关帘的不同角度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换气扇100,包括面板部101、法兰部102和内装有马达底座104、与所述法兰部102一体形成并连通室内外的作为风路的风洞部103,所述马达底座104一体形成于所述风洞部103的中心,所述风洞部103内部还设有打开或关闭所述风路的向室外膨出的弧形的开关帘110。开关帘110通过设置于风洞部103上半部的、相同高度的两个卡合结构111安装于所述风洞部103内部,所述的两个卡合结构111形成所述开关帘110的转轴200,所述开关帘110的内侧设有位置比所述卡合结构111高的第一挂钩121,所述马达底座104的背面、比所述卡合结构111低的位置设有第二挂钩122,所述第一挂钩121和第二挂钩122之间设有连接所述第一挂钩121和第二挂钩122、限制所述开关帘110转动的弹簧130;当开关帘110关闭时,弹簧130位于转轴轴线的外侧和下侧;当开关帘110完全打开时,弹簧130位于转轴轴线的内侧和上侧。
所述弧形的开关帘110通过位于风洞部103上半部的两个卡合结构111安装于所述风洞部103内部,因此,开关帘110打开或关闭时的转轴200位于连接所述两个相同高度的卡合结构111之间的直线上,本实用新型定义该卡合结构111之间的直线为转轴轴线,该转轴轴线位于风洞部103的上半部。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换气扇处于停止工作状态下剖视图。如图2B和图4所示,所述开关帘110的内侧的第一挂钩121高度高于所述卡合结构111,即高于开关帘110的转轴200,弹簧130位于转轴轴线的外侧和下侧。由于开关帘110为弧形,所以在换气扇100处于停止工作状态下,第一挂钩121的位置,即弹簧130对开关帘110的作用力的作用点在转轴200的右上侧。连接所述第一挂钩121和第二挂钩122的弹簧130被拉伸,在其自身的弹性势能的作用下,第一挂钩121受到的弹簧拉力F拉力1分解为朝转轴200方向的力F拉力1-A和与所述F拉力1-A垂直的F拉力1-B。如图4所示,当所述F拉力1-A作用于拉力F拉力1的左侧时,所述F拉力1-B使开关帘110朝顺时针方向转动。也就是说,所述F拉力1-B使开关帘110向关闭方向转动。
因此,换气扇100处于停止工作状态下,弹簧拉力F拉力1和重力G共同产生将开关帘关闭的力矩M,即:M=M拉力1+M重力1,因此开关帘110不易由于静压差的影响而被打开。
当换气扇100开始运行的瞬间,扇叶转动产生的风力产生将开关帘110打开的力矩M,因为M>M,所以开关帘110可以打开。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弹簧作用力处于变化临界点的剖视图。为清楚示意起见,图5中没有将弹簧130挂在第一挂钩121上,但在实际的使用时,弹簧130是挂在第一挂钩121上的。如图所示,当开关帘110被打开一定角度&时,如25度或35度时,转轴轴线与所述的弹簧130恰好相交。此时,弹簧130虽然仍处于拉伸状态,但是所述F拉力1和所述F拉力1-A重叠,所以不会产生F拉力1-B。也就是说,由于与转轴轴线的力矩为0,因此弹簧130对开关帘110的旋转没有任何作用。
此时,扇叶转动产生的风力可以进一步将开关帘110打开。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换气扇处于运转工作状态下剖视图。如图所示,第一挂钩121的位置,即弹簧130对开关帘110的作用力的作用点从转轴200的右上侧转移到转轴200的左上侧。弹簧130被拉伸,在其自身的弹性势能的作用下,第一挂钩121受到的弹簧拉力F拉力2分解为朝转轴200方向的力F拉力2-A和与所述F拉力2-A垂直的F拉力2-B。如图6所示,当所述F拉力 2-A作用于拉力F拉力2的左侧时,所述F拉力2-B使开关帘110朝逆时针方向转动。也就是说,所述F拉力2-B使开关帘110向打开方向转动。此时,只有重力G为使开关帘110向关闭方向转动的力,所述F拉力2-B和风力都成为将开关帘110打开的力。
所以,在换气扇100处于运转工作状态下,弹簧拉力F拉力2和风力都产生将开关帘110打开的力矩M开,即M=M拉力2+M
换气扇100运转时,使开关帘110打开的力矩M大于重力G产生的力矩,即M>M重力2,所以开关帘110可以维持打开的状态。
而且,即使受到静压差的影响风力减少,开关帘110也可以通过弹簧拉力F拉力2被拉往打开方向,所以可以抑制开关帘110的颤动。
这样使开关帘110打开的开度更大、状态更稳定,从而确保换气扇不会因为开关帘的阻挡而产生乱流,降低噪音、确保风量。
而当换气扇100变为停止工作状态时,风力消失,M<M重力2,所以开关帘110关闭。
再参见图3、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的在所述开关帘110的转动范围内,关闭开关帘110时和打开开关帘110时,都有一个弹簧拉力作用性质的变化点,本实用新型定义连接第一挂钩121和第二挂钩122的直线与转轴轴线相交的时候作为弹簧拉力的临界变化点。
在该变化点的前后,所述弹簧拉力作用的对开关帘110的效果发生了改变。
虽然弹簧拉力一直作用于第一挂钩121和第二挂钩122之间,但在开关帘110在关闭状态下,连接第一挂钩121和第二挂钩122的直线位于转轴200的下侧,弹簧拉力的作用使开关帘110的下侧拉向室内,另一方面,开关帘110在打开状态下,连接第一挂钩121和第二挂钩122的直线位于转轴200的上侧,弹簧拉力的作用使开关帘110的上侧拉向室内。
所述弹簧130的作用在关闭开关帘110的方向和打开开关帘110的方向之间转换,与开关帘110完全打开的一侧相比,所述的临界变化点设置在更靠近开关帘110完全关闭的一侧。因为临界变化点位于靠近开关帘110完全关闭的一侧上,所以在开关帘110关闭的时候,弹簧力作用于开关帘110关闭的方向上,通过风压使开关帘110开始打开的话,很快就到达临界变化点,弹簧130的力变为作用于打开开关帘110的方向上。
所以通过弹簧130的力,限制开关帘110的转动,可以使开关帘110在开闭位置上更稳定,抑制外风引起的开关帘110的颤动。也就是说,换气扇100运行时,开关帘110在打开的位置上时,开关帘110打开方向上的限制开关帘110转动的力的作用抑制外风引起的开关帘110的颤动。而且,在换气扇100停止时,即使受到外风的影响也可以通过开关帘110关闭方向上的限制开关帘110转动的力的作用抑制开关帘110的颤动。
再如图3所示,所述开关帘110下端垂直延设翻边115。换气扇100开始运行时,开关帘110在风力的作用下打开,受力面积随着开关帘110打开的开度增加而减少。因为换气扇100的扇叶转动产生的压强几乎是不变的,所以通过在所述开关帘110下端垂直延设翻边115,增加开关帘110打开时的受力面积,可以增加风对开关帘110施加的作用力(F=PS),使开关帘110打开的开度更大、状态更稳定,从而确保换气扇100不会因为开关帘110的开度不良而产生乱流,降低噪音、确保风量。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设置于风洞部内壁上的卡位的立体示意图;图8A、图8B、图8C为本实用新型的卡位的各个部分截面示意图。如图3A、图3B、图7和图8A、图8B、图8C所示,所述卡合结构111包括设置于风洞部103内壁上的卡位140和设置于所述开关帘110上的、对应所述卡位140的开口150。
所述卡位140包括垂直于转轴200方向的第一截面142的直径大于所述开口150直径的固定部141;从固定部141末端延设的、垂直于转轴200方向的第二截面144的直径小于所述开口150直径的连接部143;和从连接部143前端延设的、垂直于转轴200方向的第三截面145的直径大于所述开口150直径的突出部146;从所述连接部143的中部149到所述突出部146末端沿转轴200方向形成切开中心部157的切口148。所谓连接部143的中部149,是指在固定部141末端与突出部146前端之间的连接部143上的任意位置,因为从所述连接部143的中部149到所述突出部146末端通过切口148形成沿转轴200方向切开的状态,所以可以较容易地保持弹性。
安装开关帘110到风洞部103上时,先把所述突出部146切开的两侧向中心部挤压,使突出部146发生形变,面积变小,从而可以穿过开关帘110上的开口150卡合在连接部143上。所述开口150卡合在连接部143后,放开所述突出部146,突出部146回复原来的形状。由于固定部141、突出部146的纵向横截面积都大于所述开口150,所以开口150卡合在固定部141和突出部146之间的连接部143上时,被固定部141和突出部146卡住,不能从突出部146脱出,从而可以防止开关帘110掉落。
且可以增加所述开关帘110的开口150的壁的厚度,增加H的长度,这样即使所述风洞部103上的卡位140的突出部146损坏脱落,所述开口150的壁仍然可以挂在所述连接部143上,从而使开关帘110不易掉落。另外,即使用于把开关帘110安装在风洞部103上的卡合结构111都损坏,由于弹簧130连接第一挂钩121和第二挂钩122,也可以防止开关帘110掉落。

Claims (5)

1.一种换气扇,包括面板部、法兰部和内装有马达底座、与所述法兰部一体形成并连通室内外的作为风路的风洞部,所述马达底座一体形成于所述风洞部的中心,所述风洞部内部还设有打开或关闭所述风路的向室外膨出的弧形的开关帘,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帘过设置于风洞部上半部的、相同高度的两个卡合结构安装于所述风洞部内部;
所述的两个卡合结构形成所述开关帘的转轴;
所述开关帘的内侧设有位置比所述卡合结构高的第一挂钩,所述马达底座的背面、比所述卡合结构低的位置设有第二挂钩;
所述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之间设有连接所述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限制所述开关帘转动的弹簧;当开关帘关闭时,弹簧位于转轴轴线的外侧和下侧;当开关帘完全打开时,弹簧位于转轴轴线的内侧和上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扇,其特征在于:与开关帘完全打开的一侧相比,所述弹簧的临界变化点设置在更靠近开关帘完全关闭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扇,其特征在于:当开关帘打开25-35度时,转轴轴线与所述的弹簧相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帘下端垂直延设翻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结构包括设置于风洞部内壁上的卡位和设置于所述开关帘上的、对应所述卡位的开口;
所述卡位包括垂直于转轴方向的第一截面的直径大于所述开口直径的固定部,从固定部末端延设的、垂直于转轴方向的第二截面的直径小于所述开口直径的连接部和从连接部前端延设的、垂直于转轴方向的第三截面的直径大于所述开口直径的突出部,从所述连接部的中部到所述突出部末端沿转轴方向形成切开中心部的切口。
CN 201220613172 2012-11-19 2012-11-19 换气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9472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613172 CN202947256U (zh) 2012-11-19 2012-11-19 换气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613172 CN202947256U (zh) 2012-11-19 2012-11-19 换气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947256U true CN202947256U (zh) 2013-05-22

Family

ID=484229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61317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947256U (zh) 2012-11-19 2012-11-19 换气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94725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32816A (zh) * 2015-04-27 2018-01-0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换气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32816A (zh) * 2015-04-27 2018-01-0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换气扇
CN107532816B (zh) * 2015-04-27 2019-08-2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换气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06816A (zh) 一种可自动关闭的通风百叶窗
JPWO2014188557A1 (ja) 制御箱
CN202947256U (zh) 换气扇
CN102927601B (zh) 一种用于油烟机的出风装置
CN203052773U (zh) 一种油烟机的出风罩
CN105526695A (zh) 一种导风板开合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
CN202194524U (zh) 一种具有自动防火功能的百叶窗
US10684028B2 (en) Pipe shield of ventilating apparatus
WO2017036116A1 (zh) 一种降噪门
CN102086751A (zh) 安全门
CN202350268U (zh) 空调器
CN107956727A (zh) 进风口可自动关闭的换气扇
CN208936478U (zh) 出风设备
CN102927600A (zh) 一种油烟机的出风罩
CN204098265U (zh) 一种墙体抗风减压装置
CN207974992U (zh) 进风口可自动关闭的换气扇
CN208238021U (zh) 空调器
CN206860993U (zh) 一种防火阀的叶片紧固装置
CN202832049U (zh) 隐藏式大气流大视野窗户
CN202627880U (zh) 百叶窗
CN204782554U (zh) 一种带有内平开纱窗的窗户
CN205316631U (zh) 一种臭味物消除器的出风通道
CN206131364U (zh) 空调器进出风结构及空调器
CN203822718U (zh) 一种排风机防尘罩及防尘排风机
CN103244449A (zh) 换气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522

Termination date: 202011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