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927767U - 一种背板、背光源模组及显示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背板、背光源模组及显示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927767U
CN202927767U CN 201220657761 CN201220657761U CN202927767U CN 202927767 U CN202927767 U CN 202927767U CN 201220657761 CN201220657761 CN 201220657761 CN 201220657761 U CN201220657761 U CN 201220657761U CN 202927767 U CN202927767 U CN 2029277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board
frame
base
source module
backlight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65776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文浩
杨钰婷
王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65776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9277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9277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92776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板、背光源模组及显示模组,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可减少该显示模组组装过程中贴附胶条的数量,从而缩短贴附胶条时的操作时间,进而提升产量;其中,制备该显示模组的背板包括:底座,由所述底座的部分边缘向上延伸并向所述底座的内侧弯折形成的边框,所述边框卡合背光源与显示面板。可用于制备小尺寸显示装置。

Description

一种背板、背光源模组及显示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板、背光源模组及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目前,小尺寸液晶显示器中的液晶显示模组普遍采用背光源与开放式的液晶显示器件单元胶条贴附组装的方式,其中,开放式的液晶显示器单元包括液晶显示面板、驱动集成电路(Driver IC)、柔性印制线路板(Flexible Print Circuit,FPC)、异方向性导电胶(AnisotropicConductive Film,ACF)、印制电路板(Print Wire Board,PCB)、时序控制板等,然而,采用该方式需要分段贴附胶条,这样会导致在大批量生产时人工操作的增加,且贴附胶条所用的操作时间长,这些都制约着生产线产量的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背板、背光源模组及显示模组,可减少显示模组组装过程中贴附胶条的数量,从而缩短贴附胶条时的粘性时间,进而提升产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背板,该背板包括:位于下方的底座;由所述底座的部分边缘向上延伸再向所述底座的内侧弯折而形成的边框,所述边框用于卡合背光源与显示面板。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外围为矩形,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边和第二边,以及相互平行的第三边和第四边;所述边框包括:所述第一边、第二边和第三边的边缘向上延伸并向所述底座的内侧弯折形成的第一边框、第二边框和第三边框。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边框的与所述底座平行的面上具有至少一个观察口。 
可选的,当所述背板由两部分拼合而成时,所述边框还包括:所 述底座的第四边的边缘向上延伸并向所述底座的内侧弯折形成的第四边框;其中,所述第四边框上具有开口。 
对于上述各种可能的背板,进一步可选的,在所述底座上设有镂空区域。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背光源模组,包括:背板、设置在所述背板内的反射片、导光板、以及光学膜片;所述背板为上述的任一种背板。 
优选的,所述背光源模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背板的所述底座上且在所述边框内侧的框架。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框架为具有凸出部分,其中,所述凸出部分的下方供放置所述反射片和导光板,所述凸出部分供放置所述光学膜片。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凸出部分具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支撑并定位所述光学膜片,并且所述光学膜片在对应所述凹槽处为凸耳形状。 
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包括:上述的任一种背光源模组,以及设置在所述背光源模组的光学膜片上的显示面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板、背光源模组及显示模组,通过制备包括底座,以及由所述底座的部分边缘向上延伸并向所述底座的内侧弯折形成的边框的背板,使得在显示模组组装中将背光源与显示面板一起被设置在该背板内,从而减少了组装过程中贴附胶条的数量,从而缩短贴附胶条时的操作时间,进而提升生产线的产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背板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1(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A-A向结构示意图; 
图1(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B-B向结构示意图; 
图1(d)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C-C向结构示意图; 
图1(e)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D-D向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背板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背板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背板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背板结构的侧视示意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背板结构的侧视示意图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底座的俯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底座的侧视示意图; 
图9(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提供的背光源模组的A-A向结构示意图; 
图9(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提供的背光源模组的C-C向结构示意图; 
图9(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提供的背光源模组的B-B向结构示意图; 
图9(d)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提供的背光源模组的D-D向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提供的显示模组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11(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提供的显示模组的A-A向结构示意图; 
图11(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提供的显示模组的C-C向结构示意图; 
图11(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提供的显示模组的B-B向结构示意图; 
图11(d)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提供的显示模组的D-D向结构示 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屏蔽膜的样式示意图。 
附图标记: 
01-背板,01a-第一背板,01b-第二背板;10-底座,10a-镂空区域,101-第一边,102-第二边,103-第三边,104-第四边;20-边框,201-第一边框,202-第二边框,203-第三边框,203a-观察口,204-第四边框,204a-开口;301-反射片,302-导光板,303-光学膜片,304-光源;305-硅胶挡条;40-显示面板,401-下偏光片,402-上偏光片;50-框架;60-屏蔽膜,601-弯折线;100-背光源模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板01,该背板01包括:位于下方的底座10;由所述底座的部分边缘向上延伸再向所述底座的内侧弯折而形成的边框20,所述边框20用于卡合背光源与显示面板40。 
可选的,所述背板01可以由薄不锈钢板(例如SUS304、SUS201等)制成,还可以是由热镀锌铝合金板等其他金属材料或者塑料等材料制成。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公知的背光源一般指一个背光源成品,例如,由反射片301、导光板302、光学膜片303(扩散片、上棱镜片、下棱镜片等)、光源304、以及铁框等组成的一个成品。但在本实用新型所有实施例中所指的背光源指不包含所述铁框,但可实现背光源功能的各个器件的集合。 
上述所指边框20用于卡合背光源与显示面板40,具体的,可以为:底座10的部分边缘向上延伸的高度,为背光源和显示面板40的高度以及组装为显示模组时各部分需留有的空隙的高度之和;相应的,由向上延伸的最高处向所述底座10的内侧弯折部分的宽度可根 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只需能挡住背光源和显示面板40的部分边缘而不容易使背光源和显示面板40滑出即可,在此处不做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板,包括位于下方的底座,以及由所述底座的部分边缘向上延伸再向所述底座的内侧弯折而形成的边框,在显示模组组装中可将背光源与显示面板一起设置在该背板内,从而减少了组装过程中贴附胶条的数量,从而缩短贴附胶条时的粘性时间,进而提升生产线的产量。 
可选的,如图1(a)-图8所示,所述底座10的外围为矩形,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边101和第二边102,以及相互平行的第三边103和第四边104;所述边框20包括:第一边101、第二边102和第三边103的边缘向上延伸再向所述底座10的中央弯折形成的第一边框201、第二边框202和第三边框203。 
需要说明的是,首先,所述底座10的外围为矩形,是指从俯视方向看过去,其外围的几何形状;其中,所述底座10的外围可以为特殊的矩形,例如,正方形、切角的矩形、有导角或圆角的矩形等;其次,所述矩形的任一条边都可作为第一边101,相应的,与其相对的平行边即为第二边102;另外两条平行边的任一条都可作为第三边103,相应的,与其相对的平行边即为第四边104。此外,由现有技术可知,在显示模组组装中,所述显示面板需与FPC连接,因此,在本实施新型所有实施例中,将与显示面板40连接的FPC对应的所述底座10的一边称为第四边104。 
实施例一,如图1(a)所示,为所述背板01的俯视图,在本实施例中,将所述底座10外围的竖直方向的两条平行边,即左边一条边称为第一边101,右边的一条边称为第二边102;另外两条平行边,即下面一条边称为第三边103,上面一条边称为第四边104;相应的,所述第一边101、第二边102、第三边103的边缘向上延伸再向所述底座10的中央弯折形成边框20。 
其中,所述第一边101处的边框的A-A向剖视图的形状可以为如图1(b)所示的形状,所述第二边102处的边框的B-B向剖视图的形状可以为如图1(c)所示的形状,所述第三边103处的边框的C-C向剖视图的形状可以为如图1(d)所示的形状,所述第四边104的D-D向 剖视图的形状可以为如图1(e)所示的形状。 
如图2所示,为所述背板01的侧视图,在本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一边101处的边框称为第一边框201,将所述第二边102处的边框称为第二边框202,将所述第三边103处的边框称为第三边框203。 
参考图1(a),图2所示,由于所述边框20只包括第一边框201、第二边框202和第三边框203,也就是说,所述第四边104处无边框,这样,当组装所述背光源和显示面板40时,可从第四边处依次放入,方便组装。 
所述第一边101和第二边102的长度可以根据组装时背光源和显示面板40的对应边的长度自行设定。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与显示面板40连接的FPC置于所述背板01外侧,即所述FPC位于所述第四边104的外侧。 
可选的,所述第三边框203的与所述底座10平行的面上具有至少一个观察口203a。 
进一步的,可以设置两个对称的观察口203a,且所述观察口203a的宽度不大于所述观察口203a所在的面的宽度的一半。 
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可以在第三边框203的与所述底座10平行的面上设置两个对称的正方形的观察口203a,正方形的边长不大于该正方形所在的面的宽度的一半,这样,在不影响所述背板01与未开观察口的背板01相比所起的作用的情况下,可方便观察卡合情况,避免卡合时损坏器件,而且也可以提高组装速度。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观察口203a的形状及尺寸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在此不做限定。 
对于上述的背板01,可选的,所述背板01为一体成型,或者,所述背板01为拼合而成。 
当所述背板01为拼合而成时,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背板01由左右两部分拼合而成。 
此处所指的左右可以为,将该背板01沿底座10的任意两条平行对边的垂直的方向切下去,从该垂线角度看过去形成的左右两部分,被分成的两部分即可称为左右两半。 
所述背板01为一体成型,具体可以为,参考图2所示,在制作所述背板01时,使用具有上述背板结构的模具,这样制备的背板01为一个整体,无需经过拼合或其他方式组装。 
所述背板01为拼合而成,即构成该背板01的每一部分都是独立的结构,示例的可以为,参考图4所示,将制备的第一背板01a和第二背板01b拼合组装得到图2所示的背板01。 
需要说明的是,构成所述背板01的第一背板01a和第二背板01b的结构在此处不做限定,以能使显示模组组装方便为准。 
实施例三,以与所述显示面板40连接的FPC位于所述显示面板40的边缘的中心为例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第一背板01a包括底座10、第一边框201、以及第三边框203;第二背板01b包括底座10、第二边框202、以及第三边框203;这样,当所述第一背板01a和第二背板01b拼合后,可形成具有底座10,第一边框201,第二边框202,第三边框203的上述结构的背板01。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背板01a和第二背板01b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成对称结构,也可不对称,在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可选的,当所述背板01由两部分拼合而成时,所述边框20还包括:所述底座10的第四边104的边缘向上延伸并向所述底座10的内侧弯折形成的第四边框204;其中,所述第四边框204上具有开口204a。 
实施例四,以与所述显示面板40连接的FPC位于所述显示面板40的边缘的中心为例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背板01a包括底座10、第一边框201、第三边框203、以及第四边框204,其中,在第四边框的拼合一侧的垂直底座10的侧面上形成凹槽;所述第二背板01b可制作成与第一背板01a对称的结构,即,所述第二背板01b包括底座10、第二边框202、第三边框203、以及第四边框204,其中,在第四边框的拼合一侧的垂直底座10的侧面上形成凹槽;这样,当所述第一背板01a和第二背板01b拼合后,如图6所示,可形成具有底座10、第一边框201、第二边框202、第三边框203、及具有开口204a的第四边框204的结构的所述背板01。 
这样,在显示模组组装中,可先将所述背光源与显示面板40组 装好,之后,所述第一背板01a和第二背板01b便可分别从相应的组装好的所述背光源与显示面板40的两侧套合。由于第四边框204上留有开口204a,可将与所述显示面板40连接的FPC置于拼合后的所述背板01外侧。 
需要说明的是,开口204a的位置需根据所述FPC的位置进行设计。 
对于上述各种情况的背板01,进一步地,在所述底座10上设有镂空区域10a。 
考虑到所述背板01的重量,可以在不影响其支撑保护等作用的情况下,将所述底座10的部分区域做成镂空。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镂空区域10a位于所述底座10的中心处。 
进一步地,所述镂空区域10a为对称结构。 
这样,既可以减轻的底座10的重量,又可以保证底座10在所述背板01中所起的作用。 
实施例五,参考图7所示,从俯视方向看过去,可将底座10上的镂空区域10a做成跑道形,即包括两个完全相对且等长的平行边,及与两个平行边连接的两条弧线;由于跑道形的镂空区域10a位于底座的中心且对称,这样,在保证底座10在所述背板01中所起的作用的同时,可以使镂空区域10a最大化,从而尽可能多的减轻背板01的重量。 
参考图8所示,当所述背板01由两半拼合而成时,所述第一背板01a和第二背板01b的底座10的拼合侧具有对称的镂空区域10a,将制备的第一背板01a和第二背板01b拼合组装得到图7所示的背板01。 
当然,所述镂空区域10a也可以做成其他形状,例如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等,且其数量也不限于一个,而是可以为多个,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在此处不进行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仅以图7所示形状的背板01进行示意性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包括任意结构的背板01,其底座10都可以包括镂空区域10a。此外,图7与图8是仅为了说明底座10而绘示的,对 于涉及的其他图案不做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板,通过一次成型或拼合方式制备成包括底座,以及由所述底座的部分或全部边缘向上延伸并向所述底座的内侧弯折形成的边框的背板,可在显示模组组装中将背光源与显示面板一起被设置在该背板内,从而减少了组装过程中贴附胶条的数量,从而缩短贴附胶条时的操作时间,进而提升生产线的产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源模组100,包括:背板01、设置在所述背板内的反射片301、导光板302、以及光学膜片303;其中,所述背板为上述的背板01。 
优选的,所述背光源模组100,还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背板01的所述底座10上且在所述边框20内侧的框架50。 
其中,所述框架50可以由聚碳酸酯制成。 
在进行背光源模组100组装时,通过框架50与背板01的配合,将反射片301、导光板302、光学膜片303等器件卡合固定。由于框架比较容易做成各种形状的结构,当某些器件与器件不能直接接触时,便可通过框架50的配合,将之支撑起来,并能其到卡合固定的作用而不易滑动;此外,所述框架位于边框20内侧,能起到对反射片301、导光板302、光学膜片303等器件的保护作用,避免与背板01直接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框架50为具有凸出部分,其中,所述凸出部分的下方供放置所述反射片301和导光板302,所述凸出部分供放置所述光学膜片303和/或显示面板。 
进一步地,所述凸出部分具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支撑并定位所述光学膜片303,并且所述光学膜片303在对应所述凹槽处为凸耳形状。优选地,凹槽上方有橡胶条封口,用以防止膜片向上脱出凹槽而在框架中滑动。 
实施例六,以如图1(a)和图2所示的背板01为例,图9(a)为包含所述背板01的所述背光源模组100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9(a)为所述背光源模组100的A-A向剖视图、9(c)为所述背光源模组100的B-B向剖视图、9(b)为所述背光源模组100的C-C向剖视图、9(d)为所述 背光源模组100的D-D向剖视,将所述框架50面向所述反射片301、导光板302、光学膜片303等器件的一面做成凸出部分,其中凸出部分的下表面与底座便可形成凹进部分,反射片301、导光板302的边缘部分便可卡合在该凹进区域,使得所述反射片301、导光板302被固定;此外,在所述框架50的凸出部分设计凹槽(图中未标出),并将所述光学膜片303在对应所述凹槽处设计为凸耳形状,即与所述凹槽相匹配的边缘凸出形状,这样,所述光学膜片303便可通过该凹槽进行定位,从而得到固定,其中,所述凸出部分的厚度及凹槽的尺寸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在此不再赘述。 
当光源304需设置在底座10的第四边104处时,例如图9(d)所示,可将所述光源304设置在框架50的凸出部分下方的凹进部分,并通过双面胶将与该光源304的FPC固定到底座10上,从而也固定了光源304,其中,此处该光源304以灯和FPC构成为例。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对于光源304仅为示意描述,在实际使用中,也可以是其他种类光源,在此不做限定。 
当在组装中某些器件不能完全固定时,也可采用贴附双面胶的方式,例如,在本示例中,由于导光板302在第一边框201到第二边框202的方向上,如图9(a)和图9(b)所示,可被卡在框架50的凹进部分并与框架50接触,因此在这个方向上是固定的,但,在背板01的第四边104处由于有光源304,如图9(d)所示,因此导光板302不能完全与第四边104处的框架50接触,从而使得在第三边框203到第四边的方向上,导光板302不能完全固定,因此,如图9(c)所示,在反射片301与框架50之间留有缝隙,在此缝隙处可使用双面胶来粘贴导光板302和底座10,以使得导光板302能被完全固定而不会滑动。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仅根据组成背光源模组的反射片301、导光板302、光学膜片303进行说明所述框架50的结构,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实际使用中可根据组成背光源模组的其他器件进行相应的所述框架50的设计;此外,上面提到的光源304及其在附图9(d)中的位置和贴附双面胶的位置,仅为了更清楚的说明该背光源模组的结构及其中器件被固定卡合而进行的示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源模组,通过上述的背板与设置在所述背板的所述底座上且所述边框内侧的具有凸出部分的框架的配合,可将构成背光源模组的反射片、导光板、光学膜片等器件进行固定卡合,此外,由于构成所述背光源模组的背板为上述的背板,其同时可卡合显示面板,从而减少了显示模组组装过程中贴附胶条的数量,从而缩短贴附胶条时的操作时间,进而提升生产线的产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包括:上述的背光源模组100,以及设置在所述背光源模组100的光学膜片303上的显示面板40。 
其中,所述显示面板40包括上基板、下基板、设置两基板间的液晶层、以及设置在下基板下表面的第一偏光片401和上基板上表面的第二偏光片402。 
此外,该显示模组还包括构成显示模组必不可少的IC、FPC、PCB等,此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七,下面通过示例说明一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如图10、图11(a)所示,其中,图11(a)为所述显示模组的A-A向剖视图、11(c)为所述显示模组的B-B向剖视图、11(b)为所述显示模组的C-C向剖视图、9(d)为所述显示模组的D-D向剖视,在上述的背光源模组100的基础上,将显示面板40的两端置于框架50的凸出部分的上表面,如图11(a)、11(b)、11(c)、11(d)所示,根据所述框架50的凸出部分的长度,其上表面只与该显示面板40的下基板接触,同时,根据所述框架50的凸出部分的高度以及光学膜片303位于凸出部分的位置,可保证第一偏光片401在组装时不被光学膜片303或框架50刮到,这样可避免第一偏光片401不被刮伤。此外,根据所述边框20的高度,当显示面板40装入后,其第二偏光片402与边框20的弯折面的下表面有一定的空间,这样,可保证第二偏光片402不与边框接触,从而也可避免第二偏光片402不被刮伤,但由于显示面板40与弯折面不接触使得显示面板40会滑动,此时,如图11(a)所示,可使用双面胶粘贴方式适当将硅胶挡条305填充在空隙部位,使显示面板40能被卡合固定在该背板01内。由于本示例所用的背板01的结构为D侧无边框,因此,例如图11(d)所示,当显示面板40 装入后或装入前,为防止显示面板40从该侧滑出,可用使用双面胶粘贴方式,在第四边104处的框架边缘粘贴硅胶挡条305,以进行阻挡并起到固定显示面板40的作用。 
其中,进一步地,在与显示面板40的上基板或/和下基板处相应位置的框架50的对边上也可具有凹槽,这样可更进一步的防止组装时刮伤第一偏光片402。 
此外,当如图10或图11(a)所示的显示模组都组装好后,可以在底座10的第四边104处,即与显示面板40连接的FPC侧,使用屏蔽膜60沿显示面板40的边缘,并根据弯折线601弯折向底座10的背侧贴附,其弯折时包压住硅胶挡条305和与显示面板40连接的FPC后绕至底座背面,通过贴附屏蔽膜的方式,可以起到屏蔽固定作用;其中,所述屏蔽膜的样式可以为如图12所示的样式,但,并不限于此。 
另外,背板01和框架50可以使用螺丝固定,或也可采用其他方式固定,在此处不进行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仅根据图1(a),图2结构的背板01进行示意性说明所述显示模组的结构,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限于此,可以包括任意上述的背板01。此外,附图10和图11(a)仅为示意性的画出俯视面和各侧面处的显示模组的结构,在实际组装过程中,构成所述显示模组的各器件及框架50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模组,包括上述的背光源模组和显示面板,由于构成所述背光源模组的背板为上述的背板,而且其同时用于卡合显示面板,从而减少了显示模组组装过程中贴附胶条的数量,从而缩短贴附胶条时的操作时间,进而提升生产线的产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背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位于下方的底座;
由所述底座的部分边缘向上延伸再向所述底座的内侧弯折而形成的边框,所述边框用于卡合背光源与显示面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外围为矩形,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边和第二边,以及相互平行的第三边和第四边;
所述边框包括:所述第一边、第二边和第三边的边缘向上延伸再向所述底座的中央弯折形成的第一边框、第二边框和第三边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边框的与所述底座平行的面上具有至少一个观察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板,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背板由两部分拼合而成时,所述边框还包括:所述底座的第四边的边缘向上延伸并向所述底座的内侧弯折形成的第四边框;其中,所述第四边框上具有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背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上设有镂空区域。
6.一种背光源模组,包括:背板、设置在所述背板内的反射片、导光板、以及光学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为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背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背板的所述底座上且在所述边框内侧的框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具有凸出部分,其中,所述凸出部分的下方供放置所述反射片和导光板,所述凸出部分供放置所述光学膜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分具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支撑并定位所述光学膜片,并且所述光学膜片在对应所述凹槽处为凸耳形状。
10.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6至9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源模组,以及设置在所述背光源模组的光学膜片上的显示面板。
CN 201220657761 2012-12-03 2012-12-03 一种背板、背光源模组及显示模组 Expired - Lifetime CN2029277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657761 CN202927767U (zh) 2012-12-03 2012-12-03 一种背板、背光源模组及显示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657761 CN202927767U (zh) 2012-12-03 2012-12-03 一种背板、背光源模组及显示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927767U true CN202927767U (zh) 2013-05-08

Family

ID=482177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657761 Expired - Lifetime CN202927767U (zh) 2012-12-03 2012-12-03 一种背板、背光源模组及显示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927767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27941A (zh) * 2013-12-23 2014-07-16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6444126A (zh) * 2016-11-24 2017-02-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胶框、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7193156A (zh) * 2017-05-11 2017-09-22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
CN108594523A (zh) * 2018-03-28 2018-09-28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9477933A (zh) * 2017-05-03 2019-03-15 瑞仪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27941A (zh) * 2013-12-23 2014-07-16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6444126A (zh) * 2016-11-24 2017-02-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胶框、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9477933A (zh) * 2017-05-03 2019-03-15 瑞仪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
CN107193156A (zh) * 2017-05-11 2017-09-22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
CN108594523A (zh) * 2018-03-28 2018-09-28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927767U (zh) 一种背板、背光源模组及显示模组
CN201636705U (zh)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模组
CN101183195B (zh) 背光组件和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装置
CN204650103U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2508369A (zh) 用于液晶面板的软板上芯片构造
CN101876412A (zh) 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CN206353230U (zh) 背板、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CN202182991U (zh) 一种液晶显示器
CN103076649A (zh) 导光板与背光源
CN106773284A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US10036920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back plate and display device
CN202203802U (zh) 一种背光源
CN204459960U (zh) 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模组
CN103629589B (zh) 反射片定位结构、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CN105158968A (zh) 液晶显示模块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202351567U (zh) 一种液晶显示器
CN103698947B (zh) 一种tn型液晶面板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4049390B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06162009U (zh)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
CN102629014A (zh) 制备胆甾型液晶面板的方法及液晶面板
CN104375304A (zh) 显示器
CN113337225B (zh) 一种铜箔复合组件结构及其贴附在fpc的方法
CN202675169U (zh) 一种光学膜片固定装置、背光源及液晶显示器
CN202469729U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4965332A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508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