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913968U - 双接箍管柱及双接箍管柱起下套件 - Google Patents

双接箍管柱及双接箍管柱起下套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913968U
CN202913968U CN201220550096.5U CN201220550096U CN202913968U CN 202913968 U CN202913968 U CN 202913968U CN 201220550096 U CN201220550096 U CN 201220550096U CN 202913968 U CN202913968 U CN 2029139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cupling
tubing string
elevator
pair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55009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岩
杨宝春
赵永仁
付自鹏
罗艳红
张怀昌
陈志发
胡文堂
孙立军
徐立清
杨显志
吴洪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2055009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9139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9139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91396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一种双接箍管柱及双接箍管柱起下套件,双接箍管柱放置于一井中,所述双接箍管柱包括管柱及两个接箍;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管柱的外周侧,第二接箍设置于第一接箍下方,且第一接箍与第二接箍之间的间隔距离至少大于一个吊卡的厚度;双接箍管柱起下套件包括双接箍管柱、两个吊卡、多个吊钩及吊卡固定座;所述吊钩与所述吊环连接;吊卡固定座,固定于所述井的井口上方,所述吊卡能够固定于所述吊卡固定座上,且所述吊卡的中心卡口与所述井口对应连通设置;本实用新型有效降低了管柱起下作业的难度,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了因搬移吊卡发生意外事故的风险。

Description

双接箍管柱及双接箍管柱起下套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柱,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双接箍并且在起下过程中更为简便和安全的双接箍管柱及双接箍管柱起下套件。
背景技术
对于大型管柱的井内起下作业过程,尤其是在油井作业中,一般的管柱尺寸和重量都很大,在起下过程中需要借助大型设备来完成,并且在现有的起下作业模式下,还经常需要操作人员在起下过程中的管柱进行调整和手动作业,因此,不仅因为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而导致作业效率低下,而且很容易在作业过程中导致作业人员受伤。
一般情况下,现有普通的管柱只设有一个接箍,且井下的每根管柱的长度一般都在10米左右。普通的管柱在修井起、下作业时需要2个吊卡轮流进行提放管柱和承载井内管柱的重量,当第一个吊卡卡住第一个管柱的接箍向上提起至下方管柱的接箍露出井口后,再将第二个吊卡卡住第二根管柱的接箍,然后松开第一个吊卡,卸下第一根管柱,再提升第二个吊卡,至第三根管柱接箍露出井口,再将第一个吊卡卡住第三根管柱的接箍处,循环往复。在作业过程中,每起、下一根普通杆柱都需要不停地在吊钩上摘下和挂上吊卡并手动搬动吊卡一段距离,由于吊卡重量较大,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吊卡不能牢固连接到吊钩上(普通杆柱的起、下作业需要每次摘下、挂上吊卡,因此吊卡不能完全牢固地连接在吊钩上),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接箍管柱,使管柱起下过程中无需使用两个吊卡相互替换作业,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接箍管柱起下套件,使吊卡与吊钩之间锁固,避免吊卡在作业过程中从吊钩上脱落而发生意外。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双接箍管柱,所述双接箍管柱放置于一井中,其中,所述双接箍管柱包括管柱及两个接箍;
两个所述接箍为第一接箍及第二接箍,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管柱的外周侧,所述第一接箍靠近所述管柱的顶部设置,所述第二接箍设置于所述第一接箍下方,且所述第一接箍与第二接箍之间的间隔距离至少大于一个吊卡的厚度。
一种双接箍管柱起下套件,其中,所述双接箍管柱起下套件包括:
两个吊卡,包括一承载吊卡及一起下吊卡;所述起下吊卡外周侧设有多个吊环;
多个吊钩,所述吊钩连接有线缆,所述吊钩与所述吊环连接;
双接箍管柱,放置于一井中,包括管柱及两个接箍,两个所述接箍为第一接箍及第二接箍,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管柱的外周侧,所述第一接箍靠近所述管柱的顶部设置,所述第二接箍设置于所述第一接箍下方,且所述第一接箍与第二接箍之间的间隔距离至少大于所述起下吊卡的厚度;
吊卡固定座,固定于所述井的井口上方,所述承载吊卡能够固定于所述吊卡固定座上,且所述承载吊卡的中心卡口与所述井口对应连通设置。
上述的双接箍管柱起下套件,其中,所述双接箍管柱由两根单接箍管柱首尾相连拼接而成,所述接箍均设置于所述单接箍管柱的顶部。
上述的双接箍管柱起下套件,其中,所述双接箍管柱包括一根单接箍管柱,该单接箍管柱的第一接箍下方焊接有所述第二接箍。
上述的双接箍管柱起下套件,其中,所述吊钩开口处设有闭环锁扣。
上述的双接箍管柱起下套件,其中,所述吊卡固定座设有一底座,该底座上设有与所述井口对应的中心孔,该中心孔周围对应所述承载吊卡的外周侧设有多个夹紧柱。
上述的双接箍管柱起下套件,其中,所述夹紧柱底部设有螺纹锁紧部,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所述螺纹锁紧部对应配合的螺纹孔。
由以上说明得知,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确实可达到如下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可以解决普通杆柱在修井起、下作业时需要两个吊卡轮流进行作业造成的费时费力、存在安全隐患问题。本实用新型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极大地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避免了吊卡脱落伤人的隐患,降低了安全风险。
1、操作人员无需对吊卡进行搬运或者拆卸作业,极大地降低了安全风险,极大地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2、使管柱的起下作业变得更为简单和方便,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3、在现有的起下作业工具的基础上,无需进行大量更换,只需作出简单的改造即可实现,而且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双接箍管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双接箍管柱起下套件提起井口管柱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双接箍管柱起下套件将管柱提升完全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吊卡固定座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1、1’:双接箍管柱      11、11’:第一接箍        12、12’:第二接箍
2:起下吊卡             3:承载吊卡               4:吊卡固定座
41:底座                42:夹紧柱                5:吊钩
6:井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接箍管柱,所述双接箍管柱放置于一井中,其中,所述双接箍管柱包括管柱及两个接箍;两个所述接箍为第一接箍及第二接箍,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管柱的外周侧,所述第一接箍靠近所述管柱的顶部设置,所述第二接箍设置于所述第一接箍下方,且所述第一接箍与第二接箍之间的间隔距离至少大于一个吊卡的厚度。双接箍管柱的设置使管柱在起下过程中,能够同时进行承载定位和提起作业,极大地降低了管柱起下作业的难度。
而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接箍管柱起下套件,包括:吊卡、吊钩、双接箍管柱及吊卡固定座;其中,两个吊卡,包括一承载吊卡及一起下吊卡;所述起下吊卡外周侧设有多个吊环;多个吊钩均连接有线缆,所述吊钩与所述吊环连接;所述双接箍管柱放置于一井中,包括管柱及两个接箍,两个所述接箍为第一接箍及第二接箍,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管柱的外周侧,所述第一接箍靠近所述管柱的顶部设置,所述第二接箍设置于所述第一接箍下方,且所述第一接箍与第二接箍之间的间隔距离至少大于所述起下吊卡的厚度;而所述吊卡固定座固定于所述井的井口上方,所述承载吊卡能够固定于所述吊卡固定座上,且所述承载吊卡的中心卡口与所述井口对应连通设置。所述起下套件不仅能够降低管柱起下作业的难度,而且大大地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操作人员受到人身伤害的风险。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双接箍管柱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双接箍管柱1放置于一井中,较佳的,所述双接箍管柱1包括管柱及两个接箍;两个所述接箍为第一接箍11及第二接箍12,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管柱的外周侧,所述第一接箍11靠近所述管柱的顶部设置,所述第二接箍12设置于所述第一接箍11下方,且所述第一接箍11与第二接箍12之间的间隔距离至少大于一个吊卡的厚度。由此,在第一接箍11及第二接箍12的下方均可以设置吊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只需将其中一个吊卡一直放置在井口6处,并卡住上升到井口6的管柱的第二个接箍下方,以起到承载这个油管重量的作用,保证油管上方进行任何作业的过程中,油管不会因其他情况而再次落入井中;并且为上方管柱的卸下作业提供了支撑保证。在提起管柱的时候,只需要将上方的吊卡卡住第一个接箍的下方提升即可。借此,作业人员只需对第一个吊卡进行提升作业,而无需进行两个吊卡的轮流切换作业,降低作业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双接箍管柱1,能够在现有单接箍管柱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改造制成,降低设备改造成本,较佳的,所述双接箍管柱1由两根单接箍管柱首尾相连拼接而成,所述接箍均设置于所述单接箍管柱的顶部。采用两根单接箍管柱进行改造,其中,上方的第一管柱顶部设有第一接箍11,下方的第二管柱顶部设有第二接箍12,而且,第一管柱的长度较短,与第二管柱连接组合后,第一接箍11到第二接箍12之间的距离只需大于一个吊卡的厚度即可,以便于吊卡能够放置至第一接箍11下方进行提升作业。而第一管柱与第二管柱之间的连接方式采用常用的两个管柱之间的连接即可。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双接箍管柱的另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双接箍管柱1包括一根单接箍管柱,同时,该单接箍管柱的第一接箍11下方固定有所述第二接箍12,通过在该单接箍管柱下方大于一个吊卡厚度的位置处另外设置另一个接箍,来实现管柱的双接箍结构;其中,第二接箍12能够经由焊接等方式固定至该管柱上。
如图2及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双接箍管柱起下套件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双接箍管柱起下套件提起井口管柱时的示意图及双接箍管柱起下套件将管柱提升完全时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双接箍管柱起下套件,在双接箍管柱1的起下作业中简化了双接箍管柱1的作业程序,降低了发生事故的风险。
所述双接箍管柱起下套件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双接箍管柱起下套件包括:吊卡、吊钩5、双接箍管柱1及吊卡固定座4。其中,该双接箍管柱起下套件设有两个吊卡,包括一承载吊卡3及一起下吊卡2;所述起下吊卡2外周侧设有多个吊环;多个所述吊钩5连接有线缆,所述吊钩5与所述吊环对应连接,线缆拉拽吊钩5,从而对吊卡进行提升和下方作业;所述双接箍管柱1放置于一井中,包括管柱及两个接箍,两个所述接箍为第一接箍11及第二接箍12,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管柱的外周侧,所述第一接箍11靠近所述管柱的顶部设置,所述第二接箍12设置于所述第一接箍11下方,且所述第一接箍11与第二接箍12之间的间隔距离至少大于所述起下吊卡2的厚度;所述吊卡固定座4固定于所述井的井口6上方,所述承载吊卡3能够固定于所述吊卡固定座4上,且所述承载吊卡3的中心卡口与所述井口6对应连通设置。所述承载吊卡3设置于井口6处,并且固定至吊卡固定座4上,该承载吊卡3用以对应卡住上升至井口6的管柱的第二接箍12下方,起到承载上方所有管柱重量的作用,便于上方管柱的安装拆卸作业。而所述起下吊卡2则用以卡住第一接箍11的下方,在起下吊卡2承载第二接箍12的时候,起下吊卡2能够非常方便地卡住第一接箍11下方,从而进行后续的提升作业;当下方的第二根双接箍管柱12’被提升至井口6时,承载吊卡3便承载于第二根管柱的第二接箍12’下方,卸下第一根管柱后,使起下吊卡2放下并卡住第二根管柱的第一接箍11’的下方,循环作业,而无需作业人员搬运沉重的吊卡,避免意外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双接箍管柱起下套件,较佳的,所述双接箍管柱1由两根单接箍管柱首尾相连拼接而成,所述接箍均设置于所述单接箍管柱的顶部。本实用新型的双接箍管柱1能够在现有单接箍管柱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改造制成,设备改造成本底。
另外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双接箍管柱起下套件,其双接箍管柱1包括一根单接箍管柱,该单接箍管柱的第一接箍11下方焊接有所述第二接箍12。通过在该单接箍管柱下方大于一个吊卡厚度的位置处另外设置另一个接箍,来实现管柱的双接箍结构;其中,第二接箍12能够经由焊接等方式固定至该管柱上。
为了进一步加强起下吊卡2在起下过程中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的双接箍管柱起下套件,较佳的,所述吊钩5开口处设有闭环锁扣。在管柱起下作业的过程中,只要起下吊卡2与吊钩5连接在一起后,在正常作业过程中,起下吊卡2与吊钩5不会相互脱离,有效保证了起下吊卡2在起下过程中不会因滑脱而掉落而发生事故的的情况出现。较佳的,所述闭环锁扣可以是经由弹性件锁闭的设置于吊钩5开口处的枢转挡板,或者是与吊钩5开口一端端枢转连接及另一端卡合锁定的挡板结构。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闭环锁扣的实施方式只需要能够限制起下吊卡2的吊环不会从吊钩5上脱落即可,并不以上述结构为限。
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双接箍管柱起下套件较佳实施例的吊卡固定座4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吊卡固定座4设有一底座41,该底座41上设有与所述井口6对应的中心孔,该中心孔周围对应所述承载吊卡3的外周侧设有多个夹紧柱42。该吊卡固定座4可以通过螺栓等连接方式固定至井口6上方,而承载吊卡3则先放置于上述底座41上方,再将夹紧柱42固定至底座41上,从而将承载吊卡3卡紧,防止吊卡由于管柱晃动而发生位移。
本实用新型的双接箍管柱起下套件,较佳的,所述夹紧柱42底部设有螺纹锁紧部,所述底座41上设有与所述螺纹锁紧部对应配合的螺纹孔。在放置好承载吊卡3后,只需将夹紧柱42旋紧至底座41上即可。该底座41上设置有夹紧柱42的方式和结构可以多样化,也可以使夹紧柱42直接枢接至底座41上,并且设置轨道,使夹紧柱42可以根据不同大小的吊卡直径进行变径作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双接箍管柱,所述双接箍管柱放置于一井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接箍管柱包括管柱及两个接箍;
两个所述接箍为第一接箍及第二接箍,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管柱的外周侧,所述第一接箍靠近所述管柱的顶部设置,所述第二接箍设置于所述第一接箍下方,且所述第一接箍与第二接箍之间的间隔距离至少大于一个吊卡的厚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接箍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接箍管柱由两根单接箍管柱首尾相连拼接而成,所述接箍均设置于所述单接箍管柱的顶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接箍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接箍管柱包括一根单接箍管柱,该单接箍管柱的第一接箍下方固定有所述第二接箍。
4.一种双接箍管柱起下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接箍管柱起下套件包括:
两个吊卡,包括一承载吊卡及一起下吊卡;所述起下吊卡外周侧设有多个吊环;
多个吊钩,所述吊钩连接有线缆,所述吊钩与所述吊环连接;
双接箍管柱,放置于一井中,包括管柱及两个接箍,两个所述接箍为第一接箍及第二接箍,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管柱的外周侧,所述第一接箍靠近所述管柱的顶部设置,所述第二接箍设置于所述第一接箍下方,且所述第一接箍与第二接箍之间的间隔距离至少大于所述起下吊卡的厚度;
吊卡固定座,固定于所述井的井口上方,所述承载吊卡能够固定于所述吊卡固定座上,且所述承载吊卡的中心卡口与所述井口对应连通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接箍管柱起下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接箍管柱由两根单接箍管柱首尾相连拼接而成,所述接箍均设置于所述单接箍管柱的顶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接箍管柱起下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接箍管柱包括一根单接箍管柱,该单接箍管柱的第一接箍下方焊接有所述第二接箍。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接箍管柱起下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吊钩开口处设有闭环锁扣。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接箍管柱起下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卡固定座设有一底座,该底座上设有与所述井口对应的中心孔,该中心孔周围对应所述承载吊卡的外周侧设有多个夹紧柱。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接箍管柱起下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柱底部设有螺纹锁紧部,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所述螺纹锁紧部对应配合的螺纹孔。
CN201220550096.5U 2012-10-24 2012-10-24 双接箍管柱及双接箍管柱起下套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9139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550096.5U CN202913968U (zh) 2012-10-24 2012-10-24 双接箍管柱及双接箍管柱起下套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550096.5U CN202913968U (zh) 2012-10-24 2012-10-24 双接箍管柱及双接箍管柱起下套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913968U true CN202913968U (zh) 2013-05-01

Family

ID=481622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550096.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913968U (zh) 2012-10-24 2012-10-24 双接箍管柱及双接箍管柱起下套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91396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67104A (zh) * 2018-10-30 2021-07-23 瓦卢瑞克石油天然气法国有限公司 吊装管塞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67104A (zh) * 2018-10-30 2021-07-23 瓦卢瑞克石油天然气法国有限公司 吊装管塞
CN113167104B (zh) * 2018-10-30 2023-10-31 瓦卢瑞克石油天然气法国有限公司 吊装管塞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41645B (zh) 自锁式复导线起重吊钩
CN104638589B (zh) 管型母线吊装专用工具
CN202913968U (zh) 双接箍管柱及双接箍管柱起下套件
CN203295036U (zh) 自锁式复导线起重吊钩
CN202913971U (zh) 双接箍杆柱及双接箍杆柱起下套件
CN105270987B (zh) 一种行星轮吊装装置及行星轮安装方法
CN203674618U (zh) 220kv/66kv进出导线专用爬梯
CN204162273U (zh) 圆筒形零件的起吊装置
CN204079261U (zh) 一种新型可拆卸式法兰盖吊耳
CN205422583U (zh) 吊钩、悬挂总成及悬挂起吊装置
CN203655335U (zh) 悬移支架操作阀组闭锁装置
CN207748738U (zh) 旋风系统整体组对工装
CN202499643U (zh) 特殊吊头
CN103171980B (zh) 塔式起重机及其引进横梁和引进系统
CN207581022U (zh) 一种电力敷设支架
CN207634046U (zh) 一种悬挂式封井器防护伞及其钻井液出水管
CN203959677U (zh) 一种快速装卸爬梯的连接结构
CN204311980U (zh) 一种用于石油钻机井架安全拆装用的防护装置
CN212050145U (zh) 一种飞机平尾旋转吊挂
CN203740867U (zh) 一种方便吊装大型气化器
CN103640964A (zh) 一种风电法兰撑胀式吊具
CN218879166U (zh) 一种管道吊装辅助装置
CN202381070U (zh) 随钻测井仪器安全保护装置
CN204150990U (zh) 一种防断裂的环链电动葫芦
CN202769069U (zh) 悬空架设管道用移动卡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501

Termination date: 202110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