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893549U - 排灌管 - Google Patents

排灌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893549U
CN202893549U CN 201220529299 CN201220529299U CN202893549U CN 202893549 U CN202893549 U CN 202893549U CN 201220529299 CN201220529299 CN 201220529299 CN 201220529299 U CN201220529299 U CN 201220529299U CN 202893549 U CN202893549 U CN 2028935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inage
irrigation
pipeline
outer tube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52929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忠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u Die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122052929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8935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8935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89354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igid Pipes And Flexible Pi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排灌管,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排灌主管内设置有排水管道,从而通过水流体之间的压力差达成滴灌而不会引起泥沙堵塞管道出水口的排灌管。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排灌管,包括圆形的外管,所述外管的底部外壁上设有排灌孔,所述外管的管道内还设置有一条至三条排水管道,所述排水管道下端穿透外管的排灌孔,上端抵在外管的管体内壁上,所述排水管道上端与外管的内壁之间设有供水溢出或溢入所述排水管道的间隙。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会发生堵塞情形,而且管道可以用特制的高压水清洁工具,定期做保养清洁,延续排水或灌溉的功能及工作年限。

Description

排灌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滴灌系统中的排灌管。
背景技术
现有的排灌管排水方式都是由水份穿过分布在管壁的疏水孔口,或过滤布的孔隙,来进入去水管道内,再经主去水通道来排出于管道外面。这种方式不仅容易堵塞疏干孔,而且当水份穿过疏水孔口或过滤布时,会带动附着砂泥,在日积月累下,便会将穿过管壁的疏水孔口或过滤布的孔隙堵塞,不能再产生排水作用,但如将在管壁的疏水孔口直径扩大,就会引致去水管的管体抗压强度减少,导致管体破裂,而且当有大粒体积的砂泥,经由扩大后的疏水孔口,来进入管道内时,便会在管道的底部积聚,减少管道的排水面积,也会引致堵塞管道。当该排灌管用在斜坡时,现存疏水管道的出水位置有植物落地生根,会堵塞了疏水管道的出水口。这是因为在疏水管道的出水位置,有大量砂泥,被水冲积而结聚管道内的底部,植物根部便会堵塞管道的出水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排灌主管内设置有排水管道,从而通过水流体之间的压力差达成滴灌而不会引起泥沙堵塞管道出水口的排灌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排灌管,包括圆形的外管,所述外管的底部外壁上设有排灌孔,所述外管的管道内还设置有一条至三条排水管道,所述排水管道下端穿透外管的排灌孔,上端抵在外管的管体内壁上,所述排水管道上端与外管的内壁之间设有供水溢出或溢入所述排水管道的间隙。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条排水管道为圆形、椭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或梯形。
本实用新型所述两条或三条排水管道为平行分布排列。
本实用新型所述两条或三条排水管道为交叉分布排列。
本实用新型所述两条和三条排水管道交叉的中心点为外管的轴心,且两条相邻排水管道之间的夹角均为30至60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排灌孔为圆形、长方形、梯形、椭圆形或三角形。
本实用新型所述两条或三条排水管道为圆形、椭圆形、长方形或方形。
本实用新型所述间隙设置在高于排水管道1/2管体高度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外管为塑料管、玻璃管、碳化玻璃管、不锈钢管、铜管、生铁管、陶瓷管或混凝土管。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主排灌管道内的排水管道出入口是设计在底部,当包围管道的泥土充满水份后,便会发现在管道外水份的水平位置高于在管道内接近中央水平位置的一条至三条排水管道内上端的的间隙,因此便产生出由两个不同高低水平位置的落差压力,而此落差压力便会把管道外的水份,被落差压力及渗透力推进入在外管底部的排灌孔中,经过排水管道上端的间隙,再推动至主管水道里,经由主管水道而排流出管道外,从而极不容易发生堵塞的现像。同时,因为在排水过程中,只是利用砂泥的自我过滤作用,落差压力及渗透力将水份渗进入在外管内排水管道底部的排灌孔中,所以在排水运作期间,亦不会有冲水压力的产生。因此自然不会带动大量的砂泥颗粒,进入排灌孔道管内,引发堵塞情形。而且管道可以用特制的高压水清洁工具,定期做保养清洁,延续排水或灌溉的功能及工作年限。
本实用新型由于主外管道内有一条至三条排水管道,采用平行或交叉分布的支撑结构,因此外管可以比正常水管承受更多的压力。在缺水的地方用一条内置排水管道,以作灌溉之用达至省水效果。相反在水源充足的地方可以用两条至三条内置排水管道,以增加排水功能,且可按实际情况交叉互用。
附图说明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底部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剖面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底部示意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剖面示意图。
图3-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3-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底部示意图。
图3-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剖面示意图。
图4-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4-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底部示意图。
图4-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剖面示意图。
图5-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5-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底部示意图。
图5-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剖面示意图。
图6-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
图6-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的底部示意图。
图6-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的剖面示意图。
图7-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的结构示意图。
图7-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的底部示意图。
图7-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的剖面示意图。
图8-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八的结构示意图。
图8-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八的底部示意图。
图8-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八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1、1-2、5-1、5-3、8-1、8-3所示,本实用新型排灌管,包括圆形的外管1,外管1的底部外壁上设有若干的排灌孔2,外管1的管道内还设置有一条至三条排水管道3,外管内的排水管道3排列间隔可按实际情况分布,排水管道3上端与外管1的内壁之间设有供水溢出或溢入排水管道的间隙,通常间隙设置在高于排水管道1/2管体高度的位置。排水管道3下端穿透外管1的排灌孔2,上端抵在外管1的管体内壁上。其中,两条或三条排水管道为平行分布排列或交叉分布排列,交叉排列时交叉的中心点为外管的轴心,且两条相邻排水管道之间的夹角均为30至60度。此外,排灌孔2为圆形、长方形、梯形、椭圆形或三角形;当排水管道3有一条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或梯形,且可以无限延伸,当排水管道3有两条或三条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长方形或方形,且可以无限延伸;外管1为塑料管、玻璃管、碳化玻璃管、不锈钢管、铜管、生铁管、陶瓷管或混凝土管,体积可按实际要求扩大或缩小。
本实用新型由于将排灌管埋在土地里,当在砂泥中的水份,经过由水压的高低落差作用后,水份便由外管外的高水平位置,经由位于底部的排灌孔,渗透入排水管道,再经排水管道细小的间隙引入主管中,而在渗透的过程中,水份是经过包围在管道外的土壤及砂泥,才能够渗透入外在排灌孔内,情形就如经过砂泥的自我过滤作用,能够将比较大体积或粒状的土壤砂泥,自我隔滤在底部的外在排灌孔之外。且以上的渗透作用,亦令到包围在管道外的土壤砂泥,不会直接被水份带动,而冲进入外在排灌孔内,引起管道堵塞。而在实验中发现,当水份渗透入排灌孔的孔道时,会发现水份有两段式的较明显分隔,即是水份如夹杂土壤成份较为多的部份,是会停留在排灌孔的孔道内的下游部份,而夹杂土壤成份较为少量的水份,因为受到体积的质量所影响,便会首先进入主引水道内,亦即所有经过内在排灌孔,再流入排水管道上的间隙引入主水管道中,只会夹杂极细小的土壤份子,不会有附带的大型土壤或砂泥来堵塞管道,而能令排水顺畅。当在管道外的土壤及砂石,经过砂泥的自我过滤作用后,便只有极细微的土壤成份,才能混杂在水份中,而随之一起带进入主水管道中。而带动的强大水流会将细微的土壤冲刷出管道外,因此排灌管道亦具有自我清洁功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用的时候,当灌溉水份引进入主管内的排水管道时,灌溉水份的水平位置亦会升高至在管道内,接近排水管道上的间隙,当管道内水份的水平位置高于排水管道间隙的时候,便产生出由两个不同高低水平位置的落差压力,而此落差压力,便会将管道内的灌溉水份,推进入在外管内排水管道上端的间隙内,灌溉水份再利用渗透压力,由主水道经过内在的排水管道的间隙,引流出排水管道管道底部所开设的外在排灌孔的泥土里,直接让泥土吸收所需要的水份及养分,不必被阳光蒸发及风化灌溉水份,达到节水及定时与定量的环保灌溉目标。而该安置在农田里的溉灌管,还有另一种用途,便是当有大降雨量时,就会令农田被水淹没,这时候,便可将灌溉管变动为排水系统,帮助排出农田里的大量积水。
图1-1、1-2、1-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内置的排水管道为圆形。
图2-1、2-2、2-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不同之处在于:内置的排水管道为正方形。
图3-1、3-2、3-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不同之处在于:内置的排水管道为梯形。
图4-1、4-2、4-3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不同之处在于:内置的排水管道为椭圆形。
图5-1、5-2、4-3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不同之处在于:有两条圆形排水管道平行设置于外管管道内。
图6-1、6-2、6-3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不同之处在于:有两条正方形排水管道平行设置于外管管道内。
图7-1、7-2、7-3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不同之处在于:有两条椭圆形排水管道平行设置于外管管道内。
图8-1、8-2、8-3为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不同之处在于:内置有三条圆形排水管道交叉分布于外管管道内。
通过上述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除可以应用在灌溉领域内,还可以应用在挡土墙及草地面斜坡排水;或者机场跑道、公路及行车天桥的路面排水;也可以是草地场所排水,如足球场,网球场,高尔夫球场;也可以在建筑物的内在渗漏监察方面起作用;也可以放置在垃圾堆填区及填海堆填区或作为土石坝主体排水;安装在混凝土大坝底部和用于农地高效能节水渗灌系统以及箱型灌溉系统等方面。

Claims (9)

1.一种排灌管,包括圆形的外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的底部外壁上设有排灌孔,所述外管的管道内还设置有一条至三条排水管道,所述排水管道下端穿透外管的排灌孔,上端抵在外管的管体内壁上,所述排水管道上端与外管的内壁之间设有供水溢出或溢入所述排水管道的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灌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条排水管道为圆形、椭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或梯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灌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条或三条排水管道为平行分布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灌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条或三条排水管道为交叉分布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灌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条和三条排水管道交叉的中心点为外管的轴心,且两条相邻排水管道之间的夹角均为30至60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灌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灌孔为圆形、长方形、梯形、椭圆形或三角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灌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条或三条排水管道为圆形、椭圆形、长方形或方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灌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设置在高于排水管道1/2管体高度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灌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为塑料管、玻璃管、碳化玻璃管、不锈钢管、铜管、生铁管、陶瓷管或混凝土管。
CN 201220529299 2012-10-16 2012-10-16 排灌管 Expired - Lifetime CN2028935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529299 CN202893549U (zh) 2012-10-16 2012-10-16 排灌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529299 CN202893549U (zh) 2012-10-16 2012-10-16 排灌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893549U true CN202893549U (zh) 2013-04-24

Family

ID=481142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529299 Expired - Lifetime CN202893549U (zh) 2012-10-16 2012-10-16 排灌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8935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91448B (zh) 排灌管
CN209941698U (zh) 可循环使用的边坡排水结构
CN205623581U (zh) 一种高效全方位的园林灌溉装置
CN105143567A (zh) 多重过滤自动排灌水管及种植装置
CN108193758B (zh) 海绵城市道路收蓄排水结构
CN206256524U (zh)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植草沟降洪系统
CN110670604A (zh) 一种硬质边坡生态绿化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210580202U (zh) 一种绿化带结构
CN102210252A (zh) 灌排两用地下节水灌溉系统灌、排水控制阀
CN206993961U (zh) 农业灌溉节水系统
CN203235587U (zh) 排灌水管
CN102493411B (zh) 排灌管
CN202430693U (zh) 排灌管
CN207794243U (zh) 一种海绵城市中下沉式绿地反渗层自动冲洗装置
CN202893549U (zh) 排灌管
CN206346091U (zh) 透水人行道
CN206128021U (zh) 一种现代农田的排灌系统
CN202893550U (zh) 排灌管
CN214126357U (zh) 一种城市道路绿化灌溉装置
CN205922310U (zh) 一种雨水收储利用系统
CN203924016U (zh) 一种农田排水系统
CN104631279A (zh) 一种空间利用路面的单元
CN212200250U (zh) 一种防止水土流失的生态挡墙
CN103120989A (zh) 排灌水管
CN107926617A (zh) 一种排水灌溉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04

Address after: Nanshan District Shahe road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000 Hui Nga Court 1 building 103

Patentee after: Liu Die

Address before: 537423, Beiliu Town, th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six Jing Town, the village of Pai Pai Group No. 27

Patentee before: Liang Zhongche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24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