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884805U - 光源模组的色温调整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源模组的色温调整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884805U CN202884805U CN2012205809381U CN201220580938U CN202884805U CN 202884805 U CN202884805 U CN 202884805U CN 2012205809381 U CN2012205809381 U CN 2012205809381U CN 201220580938 U CN201220580938 U CN 201220580938U CN 202884805 U CN202884805 U CN 20288480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source
- substrate
- color temperature
- transparent electrode
- source modu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光源模组的色温调整装置,包括至少一组光源模组及控制模组,光源模组与控制模组电连接,光源模组至少包括一光源及一电致变色元件,控制模组包括光源驱动电路与电致变色控制电路;电致变色元件设于光源的出光面侧;光源为LED或OLED其中之一;控制模组中的电致变色控制电路内建于光源驱动电路中。光源模组的色温调整装置,包括复数组控制模组与复数组光源模组及中央控制单元,每一组控制模组各与一光源模组电连接,中央控制单元与复数组控制模组电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模组的电致变色控制电路控制电致变色元件的着色或去色作用,能令光源驱动电路驱动光源发光,使光源在通过电致变色元件后,转换为暖色系光源或冷色系光源,节能,环保。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色温调整装置,特别涉及光源模组的色温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一些展览会场上,为使展览品能够清楚展示其精细做工,一般会使每个作品均至少搭配一盏投射灯,然而,由于投射灯之中含有紫外光,使得展览品在长时间以投射灯照射下,容易产生褪色的情形。
因每一展览品均为作者精心之作,或是属于绝版著作,若因展览导致展览品褪色,将影响展览品的价值与质感。
因此,一般展览会场的工作人员,会视展示品的种类,而改变投射灯投射而出的光线。目前的技术是直接在投射灯的出光面设置一塑料制的板状有色遮屏,以利用板状有色遮屏改变投射灯的色温,即有需要改变投射灯色温时,便以人工方式将板状有色遮屏嵌设固定于投射灯的出光面侧,然此施作方式却造成使用上的不便,尤其当想改变色温的投射灯数量较多时,逐一嵌设板状有色遮屏的动作将相当费时、费工。而且在展示完毕后,又必须再人工逐一卸下板状有色遮屏,人工操作繁复,工作效率低下。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200920177609.0号专利(申请日:2009.09.14,专利权人:柏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做出了改进,其技术方案为:一种色温调整装置,包括:
一温度感测单元,其具有至少用于将所感测到的不同环境温度转换为不同温度参数的温度感测组件;
一电流输出控制单元,其电性连接于该温度感测单元;以及:
一混光式发光装置,其电性连接于该电流输出控制单元。
该混光式发光装置包括:
一基板单元,其具有至少一基板本体及至少两个设置于该基板本体上表面的置晶区域;
一发光单元,其具有至少一用于产生第一种色温的第一发光模块及至少一用于产生第二种色温的第二发光模块,其中上述至少一第一发光模块具有复数颗电性地设置于该基板单元的其中一置晶区域上的第一发光二极管晶粒,并且上述至少一第二发光模块具有复数颗电性地设置于该基板单元的另外一置晶区域上的第二发光二极管晶粒;
-反光单元,其具有至少两个透过涂布的方式而环绕地成形于该基板本体上表面的环绕式反光胶体,其中上述至少两个环绕式反光胶体分别围绕上述至少一第一发光模块及上述至少一第二发光模块,以分别形成至少两个位于该基板本体上方的胶体限位空间;以及
-封装单元,其具有成形于该基板本体上表面以分别覆盖上述至少一第一发光模块及上述至少一第二发光模块的至少一第一透光封装胶体及至少一第二透光封装胶体,其中上述至少一第一透光封装胶体与上述至少一第二透光封装胶体分别被局限在上述至少两个胶体限位空间内。
该基板本体具有一电路基板、一设置于该电路基板底部的散热层、复数个设置于该电路基板上表面的导电焊垫、及一设置于该电路基板上表面并用于露出该些导电焊垫的绝缘层。
每一个第一发光二极管晶粒为一蓝色发光二极管晶粒,上述至少第一透光封装胶体为一具有第一颜色的荧光胶体,并且每一个第二发光二极管晶粒为一蓝色发光二极管晶粒,上述至少一第二透光封装胶体为一具有一第二颜色的荧光胶体。
该些第一发光二极管晶粒及该些第二发光二极管晶粒所产生的光波长界于400nm至500nm之间;上述至少一第一发光模块所产生的第一种色温小于上述至少一第二发光模块所产生的第二种色温,上述至少两个环绕式反光胶体可选择性地彼此分离或连接在一起,并且上述至少两个环绕式反光胶体彼此串联或并联;上述至少两个环绕式反光胶体皆为荧光胶体。
每一个环绕式反光胶体的上表面为一圆弧形,每一个环绕式反光胶体相对于该基板本体上表面的圆弧切线的角度介于40至50度之间,每一个环绕式反光胶体的顶面相对于该基板本体上表面的高度介于0.3至0.7mm之间,每一个环绕式反光胶体底部的宽度介于1.5至3mm之间,每一个环绕式反光胶体的触变指数介于4至6之间,并且每一个环绕式反光胶体为一混有无机添加物的白色热硬化反光胶体。
上述结构的色温调整装置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实现了非手工操作控制色温变化,但其工艺复杂、部件繁多,成本高,能耗大,误差率高,故障率高,故仍未能达到客户的理想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光源模组的色温调整装置,该色温调整装置视光源模组适用的场合,选用暖色系或冷色系的电致变色元件,使光源在通过暖色系或冷色系的电致变色元件后,转换成暖色系或冷色系光源,达到提供一种通过远端的控制便能改变一个或多个光源之色温的装置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光源模组的色温调整装置,所述色温调整装置包括至少一组光源模组及控制模组,所述光源模组与控制模组电连接,光源模组至少包括一光源及一电致变色元件,控制模组包括光源驱动电路及电致变色控制电路。
所述电致变色元件设于光源的出光面侧,所述光源为LED或OLED其中之一。
所述控制模组中的电致变色控制电路内建于光源驱动电路中。
所述电致变色元件,包括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以及电解质层和第一电致变色层:
所述第一模组,包括第一基板以及设于第一基板上的第一透明电极层;
所述第二模组,包括第二基板以及设于第二基板上的第二透明电极层,第二透明电极层设于第一透明电极层的相对面;
所述电解质层设于第一透明电极层与第二透明电极层之间,电解质层用于提供阳离子参与电化学反应,所述阳离子为IA族金属离子;
所述第一电致变色层设于电解质层与第一透明电极层之间。
所述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的材质为塑料透光基板或玻璃基板其中之一;
所述塑料透光基板为聚碳酸酯(PC)基板、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基板、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基板、聚偏二氟乙烯(polyvinylidene difluoride,PVDF)基板、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基板以及聚氧化乙烯(polyethylene oxide,PEO)基板所构成的群组中其中之一。
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与第二透明电极层的材质为氧化铟锡(ITO)、掺氟氧化锡(FTO)、铝/氧化锌(AZO)、镓/氧化锌(GZO)、纳米碳材料、导电高分子,以及导电金属所构成的群组中其中之一。
所述电致变色元件的电解质层与第二透明电极层之间增设第二电致变色层。
所述第一电致变色层的材质为过渡金属氧化物、价间嵌入化合物以及有机化合物所构成的群组中其中之一。
所述过渡金属氧化物为氧化钨(WO3)、氧化镍(NiOX)、氧化钒(V2O5)和氧化铜(CuOX)所构成的群组中其中之一;
所述价间嵌入化合物为亚铁氰化铁(Fe4[Fe(CN)6]3);
所述有机化合物为聚苯胺(Poly(aniline))或紫菁(viologen)其中之一。
光源模组的色温调整装置,所述色温调整装置包括复数组控制模组与复数组光源模组及中央控制单元,每一组控制模组各与一光源模组电连接,所述中央控制单元与复数组控制模组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可达到如下有益效果:
1、设计科学、合理。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设计科学、合理;造型新颖、独特;符合现代社会时尚、简约、实用的要求。
2、产品性能好。本实用新型较现有技术性能指数更佳:产品照射效果更佳,可保持被照射品的原始性,不会产生展品变色或老化的现象。
3、节能、环保。本实用新型应用于适用环境时,由于可根据适用场合需要投射出冷色调或暧色调,故可大幅度节约能源,可节约能耗60%左右,更有效减轻大气污染。
4、持久耐用。本实用新型由于可以随机设置调整色温,故对适用产品的使用寿命影响小,可长久保持其原有观感,延长了适用产品的使用寿命。
5、适用范围广。本实用新型不受适用环境条件制约,可广泛应用于展会、酒店、学校、企事业、机关和社会团体等任何有需要的场所。
6、市场经济效益广阔。本实用新型由于其自身具有环保、节能、安全等优越的条件,能够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市场经济效益广阔,预计利润比现有技术增加95%左右,市场经济效益广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电致变色元件一个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电致变色元件第二个实施例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模组 11、第一基板 12、第一透明电极层
2、第二模组 21、第二基板 22、第二透明电极层
3、电致变色元件 4、电解质层 5、第一电致变色层
6、第二电致变色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图。在图1中,光源模组的色温调整装置,包括至少一组光源模组及一组控制模组,所述光源模组至少包括一光源及一电致变色元件3,该电致变色元件3可设于光源的出光面侧;电致变色元件3可呈冷色系的蓝色系或暖色系的黄褐色系。
所述控制模组与光源模组电连接,控制模组内包括光源驱动电路与电致变色控制电路,光源驱动电路驱动光源,而电致变色控制电路控制电致变色元件3着色或去色。
据此,即能藉由控制模组的电致变色控制电路控制冷色系或暖色系的电致变色元件3的着色或去色作用,而当光源驱动电路在驱动光源发光时,光源在通过着色或去色的电致变色元件3后,转换为冷色系光源或暖色系光源。
参见图2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图。图2中,光源模组的色温调整装置,包括至少一组光源模组及至少一组控制模组,所述色温调整装置还增设一中央控制单元,该中央控制单元与控制模组电连接;因此,便通过中央控制单元经控制模组控制光源及电致变色元件3的发光与着色、去色时机,进行远端控制光源转换成冷色系光源或暖色系光源的操作。
参见图3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图。在图3中,光源模组的色温整装置,包括复数组控制模组与复数光源模组,及与复数组控制模组电连接的中央控制单元,每一组控制模组各与一光源模组电连接,所述中央控制单元可同时控制复数光源转换成冷色系光源或暖色系光源。
其中,所述控制模组中的电致变色控制电路可内建于光源驱动电路中,也可独立于光源驱动电路之外,且该光源可采用发光二极体(LED)或有机发光二极体(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OLED)其中之一。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模组的电致变色控制电路控制电致变色元件3的着色或去色作用,当光源驱动电路驱动光源发光,而令光源通过电致变色元件3后,转换为暖色系光源或冷色系光源。
参见图4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电致变色元件一个实施例的剖面图。在图4中,电致变色元件3包括第一模组1和第二模组2,以及电解质层4和第一电致变色层5。
所述第一模组1包括第一基板11,以及设于第一基板11上的第一透明电极层12。
所述第二模组2包括第二基板2,以及设于第二基板21上的第二透明电极层22,第二透明电极层22设于第一透明电极层12的相对面;其中,第一基板11与第二基板21可采用塑料透光基板(例如:聚碳酸酯(PC)基板、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基板、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基板、聚偏二氟乙烯(polyvinylidene difluoride,PVDF)基板、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基板,以及聚氧化乙烯(polyethyleneoxide,PEO)基板等)及玻璃基板其中之一者;而第一透明电极层12与第二透明电极层22的材质可采用氧化铟锡(ITO)、渗氟氧化锡(FTO)、铝/氧化梓(AZO)、镓/氧化梓(GZO)、纳米碳材料、导电高分子以及其他导电金属。
电解质层4设于第一透明电极层12与第二透明电极层22之间,电解质层4用于提供阳离子参与电化学反应;其中阳离子可采用IA族金属离子(例如:H+、Li+、Na+、K+等);
第一电致变色层5设于电解质层4与第一透明电极层12之间;其中,第一电致变色层5的材质可采用过渡金属氧化物(例如:氧化钨(WO3)、氧化镍(NiOX)、氧化钒(V2O5)或氧化铜(CuOX)等)、价间嵌入化合物(例如:亚铁氰化铁(Fe4[Fe(CN)6]3)),以及有机化合物(聚苯胺(Poly(aniline))或紫菁(viologen)等)所构成的群组中其中之一。
当第一电致变色层5的材质可采用氧化钨(WO3),而电解质层4用于提供Li+阳离子参与电化学反应;接着,于第一透明电极层12和第二透明电极层22之间提供一外界电压,此时,Li+阳离子和电子e同时进入第一电致变色层5,使第一电致变色层5的氧化钨发生还原反应而形成深蓝色的还原态LiXWIV(1-X)WVXO3,此即为着色反应,其化学反应式如下:
WO3+X(Li++e-)→LiXWIV(1-X)WVXO3。
而当移除外界电压或当外界电压极性转换时,Li+阳离子和电子e-同时离开第一电致变色层5,使第一电致变色层5的LiXWIV(1-X)WVXO3发生氧化反应而形成透明的氧化钨氧化态,此即为去色反应,其化学反应式如下:
LiXWIV(1-X)WVXO3→WO3+X(Li++e-)。
参见图5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电致变色元件第二个实施例的剖面图。在图5中,电致变色元件3包括第一模组1和第二模组2,电解质层4和第一电致变色层5,第一模组1包括第一基板11和第一透明电极层12,第二模组2包括第二基板21和第二透明电极层22。
电解质层4与第二透明电极层22之间增设第二电致变色层6,其中,第二电致变色层6的材质可采用过渡金属氧化物(例如:氧化钨、氧化镍、氧化钒、氧化铜等)、价间嵌入化合物(例如;亚铁氰化铁)以及有机化合物(例如:聚苯胺、紫菁等)所构成的群组中其中之一。
由于增设第二电致变色层6,使得电致变色元件3可从透明与第一色系间的转换,变成第一色系与第二色系间的转换,以配合使用上的需求。
经由以上的说明,可知通过改变电致变色元件3的第一电致变色层5及第二电致变色层6选用的材质,能使电致变色元件3在着色或去色时呈透明色或冷色系或暖色系。
例如:在电致变色元件3仅具第一电致变色层5,且第一电致变色层5的材质是选用普鲁士蓝或氧化钨时,则该电致变色元件3在着色时的呈深蓝色的冷色系,当暖色系光源通过处在着色状态的电致变色元件后,便可得冷色系光源;若第一电致变色层5材质选用氧化镍时,则该电致变色元件3在着色时是呈黄褐色的暖色系,当冷色系光源通过处在着色状态的电致变色元件3后,便可得暖色系光源。
若电致变色元件3具有第一电致变色层5及第二电致变色层6,且第一电致变色层5与第二电致变色层6的材质分别是选用氧化钨或普鲁士蓝,而第二电致变色层6的材质选用氧化镍时,则该电致变色元件3在着色时是呈深蓝色的冷色系,当光源通过处在着色状态的电致变色元件3后,便可得冷色系光源;若该电致变色元件3在去色时是呈黄褐色的暖色系,因此当光源通过处在去色状态的电致变色元件3后,便可得暖色系光源。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工艺可采用现有技术。
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已经阐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做出的进一步拓展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光源模组的色温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色温调整装置包括至少一组光源模组及控制模组,所述光源模组与控制模组电连接,光源模组至少包括一光源及一电致变色元件,控制模组包括光源驱动电路及电致变色控制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组的色温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元件设于光源的出光面侧,所述光源为LED或OLED其中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组的色温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组中的电致变色控制电路内建于光源驱动电路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组的色温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1)所述电致变色元件,包括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以及电解质层和第一电致变色层:
(2)第一模组,包括第一基板以及设于该第一基板上的第一透明电极层;
(3)第二模组,包括第二基板以及设于第二基板上的第二透明电极层,第二透明电极层设于第一透明电极层的相对面;
(4)电解质层设于第一透明电极层与第二透明电极层之间,电解质层用于提供阳离子参与电化学反应,所述阳离子为IA族金属离子;
(5)第一电致变色层设于电解质层与第一透明电极层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源模组的色温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1)所述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的材质为塑料透光基板或玻璃基板其中之一;
(2)塑料透光基板为聚碳酸酯基板、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基板、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基板、聚偏二氟乙烯基板、聚氯乙烯基板以及聚氧化乙烯基板所构成的群组中其中之一。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源模组的色温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与第二透明电极层的材质为氧化铟锡、掺氟氧化锡、铝/氧化锌、镓/氧化锌、纳米碳材料、导电高分子,以及导电金属所构成的群组中其中之一。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源模组的色温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元件的电解质层与第二透明电极层之间增设第二电致变色层。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源模组的色温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致变色层的材质为过渡金属氧化物、价间嵌入化合物以及有机化合物所构成的群组中其中之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源模组的色温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1)所述过渡金属氧化物为氧化钨、氧化镍、氧化钒和氧化铜所构成的群组中其中之一;
(2)所述价间嵌入化合物为亚铁氰化铁;
(3)所述有机化合物为聚苯胺或紫菁其中之一。
10.光源模组的色温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色温调整装置包括复数组控制模组与复数组光源模组及中央控制单元,每一组控制模组各与一光源模组电连接,所述中央控制单元与复数组控制模组电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205809381U CN202884805U (zh) | 2012-11-07 | 2012-11-07 | 光源模组的色温调整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205809381U CN202884805U (zh) | 2012-11-07 | 2012-11-07 | 光源模组的色温调整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884805U true CN202884805U (zh) | 2013-04-17 |
Family
ID=480762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20580938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884805U (zh) | 2012-11-07 | 2012-11-07 | 光源模组的色温调整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884805U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231743A (zh) * | 2016-07-18 | 2016-12-14 | 柳州三木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家居照明控制系统 |
CN109237419A (zh) * | 2017-06-06 | 2019-01-18 | 法雷奥照明湖北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变色照明装置以及具有该照明装置的机动车辆 |
CN109253404A (zh) * | 2018-10-12 | 2019-01-22 | 北京夏禾科技有限公司 | 颜色可调的oled照明装置 |
CN109545995A (zh) * | 2018-11-26 | 2019-03-29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发光模组及发光设备 |
CN110307490A (zh) * | 2019-06-20 | 2019-10-08 | 中节能晶和照明有限公司 | 一种色温可调的led隧道灯 |
CN111609381A (zh) * | 2019-02-25 | 2020-09-01 | 南昌光谷光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电致变色材料在照明灯具中的使用方法 |
CN112987389A (zh) * | 2021-05-06 | 2021-06-18 | 深圳市高展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可自行滤光的lcd显示屏 |
CN113075834A (zh) * | 2020-01-06 | 2021-07-06 |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 闪光灯、闪光灯控制方法及移动设备 |
-
2012
- 2012-11-07 CN CN2012205809381U patent/CN20288480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231743A (zh) * | 2016-07-18 | 2016-12-14 | 柳州三木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家居照明控制系统 |
CN109237419A (zh) * | 2017-06-06 | 2019-01-18 | 法雷奥照明湖北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变色照明装置以及具有该照明装置的机动车辆 |
CN109253404A (zh) * | 2018-10-12 | 2019-01-22 | 北京夏禾科技有限公司 | 颜色可调的oled照明装置 |
CN109545995A (zh) * | 2018-11-26 | 2019-03-29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发光模组及发光设备 |
CN109545995B (zh) * | 2018-11-26 | 2021-04-27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发光模组及发光设备 |
CN111609381A (zh) * | 2019-02-25 | 2020-09-01 | 南昌光谷光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电致变色材料在照明灯具中的使用方法 |
CN110307490A (zh) * | 2019-06-20 | 2019-10-08 | 中节能晶和照明有限公司 | 一种色温可调的led隧道灯 |
CN113075834A (zh) * | 2020-01-06 | 2021-07-06 |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 闪光灯、闪光灯控制方法及移动设备 |
WO2021139566A1 (zh) * | 2020-01-06 | 2021-07-15 |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 闪光灯、闪光灯控制方法及移动设备 |
CN113075834B (zh) * | 2020-01-06 | 2022-02-01 |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 闪光灯、闪光灯控制方法及移动设备 |
CN112987389A (zh) * | 2021-05-06 | 2021-06-18 | 深圳市高展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可自行滤光的lcd显示屏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884805U (zh) | 光源模组的色温调整装置 | |
US10267507B2 (en) | Organic lighting device and lighting equipment | |
WO2005104241A1 (ja) | 光源一体型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発電発光ユニット | |
CN106527010A (zh) | 一种电致变色智能显示幕墙及显示系统 | |
US8801220B2 (en) | Color temperature adjusting device of light source module | |
CN203217213U (zh) | 一种带光源的电子纸显示装置 | |
CN103207496A (zh) | 一种带光源的电子纸显示装置 | |
CN201326928Y (zh) | 节能超薄led平面显示灯 | |
CN202140812U (zh) | 面光源作为光源的led平板灯 | |
CN201269492Y (zh) | Led光嵌艺术玻璃 | |
CN201434370Y (zh) | 设置有发光二极管的激光内雕装置 | |
CN204178653U (zh) | 具有简易显示功能的oled照明屏 | |
CN214983814U (zh) | 一种自供电的可调光、可发光玻璃 | |
CN111200032A (zh) |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及bipv幕墙 | |
CN101840101A (zh) | 具有阵列式发光元件的显示装置 | |
WO2012032751A1 (ja) | 太陽電池パネル、表示装置、及び太陽電池パネルの制御方法 | |
CN204650104U (zh) | 一种电致变色玻璃的驱动结构 | |
CN203386443U (zh) | 画面适应led灯箱 | |
CN202040772U (zh) | 多色led光电玻璃 | |
CN206819698U (zh) | 太阳能led平面显示灯 | |
CN201081191Y (zh) | 建筑装饰照明用led面光源 | |
CN207587314U (zh) | 一种可变色标识牌 | |
CN206388702U (zh) | 可提高亮度使用效率的百叶窗led显示屏 | |
CN202455580U (zh) | 交流驱动有机发光元件 | |
CN203642105U (zh) | Led多功能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