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871663U - 多方向输入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多方向输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871663U
CN202871663U CN 201220379143 CN201220379143U CN202871663U CN 202871663 U CN202871663 U CN 202871663U CN 201220379143 CN201220379143 CN 201220379143 CN 201220379143 U CN201220379143 U CN 201220379143U CN 202871663 U CN202871663 U CN 2028716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part
action bars
pair
holding member
input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37914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原启志
水津贵之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37914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8716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8716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87166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witches With Compound Operation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薄型化的多方向输入装置。第1滑动件容纳在由第2滑动件的上壁部和一对侧壁部构成的容纳部中,第1滑动件由一对侧壁部的内壁部以能够沿一个轴向移动的方式引导,设于第2滑动件的一对侧壁部的突部由保持部件的引导槽以能够沿另一轴向移动的方式引导。由此,即使在对第1滑动件施加了旋转力的情况下,对第1滑动件施加的旋转力传递到第2滑动件的侧壁部,并传递到设于侧壁部的突部,因而对第2滑动件的上壁部不施加对第1滑动件施加的旋转力。因此,第2滑动件的上壁部不需要具有强度,因而能够使厚度较薄。由此,能够使层叠了第1滑动件和第2滑动件的恢复机构薄型化。

Description

多方向输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方向输入装置,该多方向输入装置例如作为车载电动设备等的控制器来利用,输出与倾倒方向相应的电信号,尤其涉及薄型化的多方向输入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例如作为车载音响设备或车载空调的控制用,已知具备通过操作倾倒操作捏手和按钮而切换的开关以及通过操作转动把手而切换的开关的多方向输入装置。
作为这种多方向输入装置的现有技术,例如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多方向输入装置,在该现有例中,构成为,具备:倾倒检测机构,配置在外壳内;倾倒部件,可倾倒地保持在外壳上,并且具有驱动片,该驱动片以分别驱动被倾倒操作的倾倒轴及倾倒检测机构的方式,与倾倒轴连结;以及倾倒操作捏手,与倾倒轴连动;该多方向输入装置还具备倾倒用节制构件,以与倾倒部件的倾倒轴连动的方式设于倾倒轴的周围,并且对倾倒轴的倾倒操作赋予所需要的操作感触。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现有的多方向输入装置,更详细地如图8所示,由橡胶触点916和倾倒部件919构成的倾倒检测机构配置在由上盖932和下盖911构成的外壳内,倾倒部件919的轴部向上盖932的上表面侧突出,上述橡胶触点916使设于布线基板913的4个倾倒检测开关开闭,上述倾倒部件919通过倾倒操作将驱动棒918按下,使橡胶触点916与倾倒检测开关接触。在倾倒部件919的轴部穿孔的中空部中插通有倾倒轴907,在倾倒轴907的上端侧安装有倾倒操作捏手901。由此,对倾倒操作捏手901进行倾倒操作时,倾倒部件919倾倒,通过被倾倒部件919按下的驱动棒918,橡胶触点916使倾倒检测开关动作,检测到倾倒操作。
另外,倾倒部件919的轴部由倾倒用节制构件保持,倾倒用节制构件由以下部件构成:固定于下盖911的圆筒状的倾倒轴保持器920和滑动件保持器922、以及配置在形成于倾倒轴保持器920和滑动件保持器922之间的空间内的第1滑动件923和第2滑动件924、抵接于第1滑动件923的下表面的2个驱动棒925、始终将驱动棒925向第1滑动件923侧施力的2个弹簧926。第1滑动件923随着倾倒部件919的倾倒操作而向倾倒部件919的倾倒方向滑动,倾倒轴保持器920所具备的驱动棒925与弹簧926协作而赋予倾倒部件919及倾倒操作捏手901的倾倒操作所需要的操作感触。另外,第2滑动件924用于防止伴随着倾倒部件919的倾倒操作的、第1滑动件923绕着倾倒部件919的旋转。
这样,在现有示例中,在倾倒部件919的周围具备向倾倒轴907的倾倒操作赋予咔嗒感触等操作感触的倾倒用节制构件,由此,从倾倒用节制构件到倾倒操作捏手901的距离变短,几乎不受到倾倒部件919的弹性变形的影响,能够将在倾倒用节制构件发生的操作感触直接传递至倾倒操作捏手901,所以能够获得良好的倾倒操作感触。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22289号公报
然而,在现有的多方向输入装置的倾倒用节制构件中,在第1滑动件923的上表面突设有一列2个突条,在第2滑动件924的下表面及上表面分别形成有相互垂直的2个槽,在滑动件保持器922上形成有突条。形成于该第2滑动件924的下表面及上表面的相互垂直的2个槽分别与第1滑动件923的2个突条和形成于滑动件保持器922的突条相啮合,由此成为防止伴随着倾倒部件919的倾倒操作的、第1滑动件923绕着倾倒部件919的旋转的构成。
在上述这样的构成中,如果由于倾倒轴907的倾倒操作等而第1滑动件923受到绕倾倒部件919旋转那样的旋转力,则旋转力传递至与第1滑动件923的2个突条相啮合的第2滑动件924的下表面侧的槽。传递至第2滑动件924的下表面侧的槽的旋转力通过第2滑动件924的主体部而传递至与第2滑动件924的上表面侧的槽相啮合的滑动件保持器922的突条,但是由于滑动件保持器922被固定,因而第2滑动件924不旋转,由此,第1滑动件923也不旋转,防止了旋转。
此时,由于施加至第1滑动件923的旋转力从第2滑动件924的下表面侧的槽通过第2滑动件924的主体部传递至第2滑动件924的上表面侧的槽,因而为了使第2滑动件924的主体部即使传递施加至第1滑动件923的旋转力也不破损,需要拥有充分的厚度。
在现有的多方向输入装置的倾倒用节制构件中,由于第1滑动件923、第2滑动件924、滑动件保持器922层叠在倾倒轴保持器920的上部,因而若使第2滑动件924的主体部具有充分的厚度,则难以将多方向输入装置薄型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薄型化的多方向输入装置。
为了解决该问题,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多方向输入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以下特征:壳体,具有开口部;操作杆,从所述开口部突出,并且能够向多个方向进行倾倒动作;保持部件,将所述操作杆可倾倒地保持;检测装置,对所述操作杆的倾倒动作进行检测;以及恢复机构,使所述操作杆恢复为初始状态;
上述恢复机构具备:一对卡合部件,被进行弹性施力;第1滑动件,在下表面设有所述一对卡合部件所卡合的一对碗状凹部,并且具有所述操作杆所插通的插通孔;以及第2滑动件,将所述第1滑动件以能够沿一个轴向滑动移动的方式保持,并且由所述保持部件以能够沿着与所述一个轴向垂直的另一个轴向滑动移动的方式保持;上述第2滑动件具有:上壁部,设有使所述操作杆突出的贯通孔;相互对置的一对侧壁部,从该上壁部的两端部向下方延伸;以及突部,从该侧壁部的外表面向外侧突出,
所述第1滑动件容纳在由所述上壁部和所述一对侧壁部构成的容纳部中,所述第1滑动件由所述一对侧壁部的内壁部以能够沿一个轴向移动的方式引导,并且设于所述一对侧壁部的所述突部由所述保持部件以能够沿另一个轴向移动的方式引导。
在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多方向输入装置中,具有以下特征:所述保持部件设有一对容纳孔,所述卡合部件及对该卡合部件进行弹性施力的弹性部件容纳在所述容纳孔中,并且所述弹性部件将所述卡合部件向所述碗状凹部侧施力。
在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多方向输入装置中,具有以下特征:在所述卡合部件及所述弹性部件容纳在所述保持部件的一对所述容纳孔中、且所述第1滑动件及所述第2滑动件层叠在所述保持部件上的状态下,所述保持部件与所述壳体卡止。
在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多方向输入装置中,具有以下特征:在所述一对碗状凹部中分别设有大致圆形的中央凹部以及在该中央凹部的周围等分地形成的多个外周凹部,在所述操作杆的倾倒操作时,所述一对卡合部件分别与所述多个外周凹部中的某个卡合,由此设定引导所述操作杆的倾倒动作的多个倾倒引导方向。
在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多方向输入装置中,具有以下特征:所述检测装置具有多个倾倒检测开关,当所述操作杆向着所述多个倾倒引导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被倾倒操作时,隔着所述一个方向而配置在所述一个方向的两侧的2个所述倾倒检测开关进行动作。
实用新型的效果:
依照技术方案1的设计,若操作杆被倾倒,则操作杆由恢复机构施力而恢复到倾倒操作前的位置。由此,若倾倒操作被解除,则操作杆恢复到倾倒操作前的位置,安装在操作杆的前端侧的倾倒操作捏手也恢复到倾倒操作前的位置。恢复机构通过一对卡合部件、第1滑动件、第2滑动件,第1滑动件根据操作杆的倾倒位置而移动,第2滑动件防止第1滑动件的旋转,所述一对卡合部件被进行弹性施力,所述第1滑动件在下表面设有该一对卡合部件所卡合的一对碗状凹部,并且具有操作杆所插通的插通孔,所述第2滑动件将该第1滑动件以能够沿一个轴向滑动移动的方式保持,并且由保持部件以能够沿着与一个轴向垂直的另一轴向滑动移动的方式保持。
第1滑动件容纳在由第2滑动件的上壁部和一对侧壁部构成的容纳部中,第1滑动件由一对侧壁部的内壁部以能够沿一个轴向移动的方式引导,设于第2滑动件的一对侧壁部的突部由保持部件以能够沿另一轴向移动的方式引导,因而在对第1滑动件施加了旋转力的情况下,旋转力从第2滑动件的侧壁部直接传递到突部,对第2滑动件的上壁部不施加旋转力。
由于对第2滑动件的上壁部不施加旋转力,因而能够使第2滑动件的上壁部较薄,由此,实现了能够使恢复机构薄型化的效果。
另外,第1滑动件的初始状态为设于第1滑动件的一对碗状凹部的位置与一对卡合部件的位置相一致的位置。
依照技术方案2的设计,将一对卡合部件容纳在设于保持部件的容纳孔中,因而能够精度良好地保持卡合部件的位置,由此,实现了能够使操作杆精度良好地恢复到正确的初始状态的效果。
另外,卡合部件以及对该卡合部件进行弹性施力的弹性部件容纳在保持部件的容纳孔中之后,卡合部件被向着碗状凹部的最底部施力。在这种状态下,如果将第1滑动件及第2滑动件层叠在保持部件上并装入壳体,则通过卡合部件受到的施力,第1滑动件及第2滑动件被按压到壳体的内底面上,第1滑动件移动到碗状凹部的最底部与卡合部件的顶部一致的位置、即初始状态的位置。
依照技术方案3的设计,在壳体上设有例如卡止孔,设于保持部件的卡止爪等插入壳体的卡止孔后,卡止爪不会从卡止孔拔出,保持部件与壳体一体化。由此,由一对卡合部件、第1滑动件、第2滑动件构成的恢复机构能够在装入壳体与保持部件之间的状态下一体化,因而实现了多方向输入装置的装配变得容易的效果,上述一对卡合部件被进行弹性施力,上述第1滑动件在下表面设有一对碗状凹部,该第2滑动件将该第1滑动件以能够沿一个轴向滑动移动的方式保持,并且由保持部件以能够沿着与一个轴向垂直的另一轴向滑动移动的方式保持。
依照技术方案4的设计,在碗状凹部中设有大致圆形的中央凹部,在中央凹部的周围设有等分地形成的多个外周凹部,因而若操作杆被倾倒操作而第1滑动件移动、卡合部件的顶部移动到碗状凹部的周围,则卡合部件的顶部与多个外周凹部中的某个抵接,与多个外周凹部中的某一个抵接卡合部件的顶部向着抵接的外周凹部移动。所以,在沿着设于中央凹部的周围的多个外周凹部的方向上,设定了容易进行倾倒操作的倾倒引导方向。
由此,能够可靠地进行向多个倾倒引导方向的倾倒操作,起到多方向输入装置的操作性提高的效果。
依照技术方案5的设计,若将多方向输入装置向倾倒引导方向进行倾倒操作,则位于倾倒引导方向的两侧的2个倾倒检测开关均成为动作状态。由此,2个倾倒检测开关通过向任意倾倒引导方向的倾倒操作而动作,因而与通过倾倒操作而仅1个倾倒检测开关进行动作的情况相比,不易产生由垃圾或切屑等引起的触点障碍,起到能够实现耐久性优异的多方向输入装置的效果。
以上,依照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能够薄型化的多方向输入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多方向输入装置的外观图,(a)是俯视图,(b)是正视图。
图2是上述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的分解立体图,(a)是从上方观察多方向输入装置时的分解立体图,(b)是从下方观察多方向输入装置时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的初始状态的构成的图1的A-A截面图。
图4是上述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的第1滑动件的图,(a)是底面图,(b)是示出碗状凹部的形状的图4(a)的B-B截面图。
图5是表示对上述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进行倾倒操作后的状态的图1的A-A位置的截面图。
图6是说明上述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的倾倒检测开关的图,(a)是说明倾倒检测开关的配置的俯视图,(b)是说明倾倒检测开关的构成的图6的C-C截面图。
图7是表示对上述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进行按下操作时的状态的图1的A-A位置的截面图。
图8是专利文献1所示的现有例的多方向输入装置的截面图。
符号说明:
1上盖;1a中央开口部;1b安装脚;2下盖;2a中央台座;2b外周台座;2c盖安装部;2d编码器安装部;3壳体;3a开口部;3b卡止孔;3c缝隙部;3d铆接脚;4第1滑动件;4a插通孔;4b碗状凹部;4c中央凹部;4d外周凹部;4e谷底部;5第2滑动件;5a贯通孔;5b上壁部;5c侧壁部;5d突部;5e容纳部;6保持部件;6a容纳孔;6b引导槽;6c卡止爪;6d倾倒部件贯通部;6e球面状凹部;7倾倒部件;7a球面状凸部;7b筒状部;7c内径扩大部;7d壳体卡合爪;8操作杆;8a防脱部;8b小径突出部;9LED保持器;10卡合部件;10a顶部;10b弹性部件保持部;11弹性部件;12导向部件;12a台形突出部;12b导向孔;12c间隔件容纳部;12d脚部;13橡胶板;13a中央弹性体;13b小弹性体;13c触点按压部;14基板;14a倾倒检测触点;14b中央触点;14c输出连接器;15间隔件;16LED基板;21中空编码器;21a编码器部;21b旋转操作环;21c固定中空轴;21d信号端子部;21e固定脚;51恢复机构;52检测装置;53倾倒检测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图1及图2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此外,虽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主要是用于车载电动设备等的多方向输入装置,但是本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的适用对象不限于此,也能够应用于在计算机或家用电动设备中使用的多方向输入装置。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的外观图,(a)是俯视图,(b)是正视图。图2是表示多方向输入装置的构成的分解立体图,(a)是从上方观察多方向输入装置时的分解立体图,(b)是从下方观察多方向输入装置时的分解立体图。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如图1所示,将上盖1和下盖2组合,中空编码器21的旋转操作环21b从上盖1的上表面突出,壳体3的前端部分从中空编码器21的中空部分突出。另外,操作杆8从壳体3的中央突出,LED保持器9被固定于操作杆8的前端。
通常,在中空编码器21的旋转操作环21b上组装有旋转操作捏手,在LED保持器9的前端部组装有倾倒操作捏手。
接着,参照图2(a)和(b)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多方向输入装置的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多方向输入装置由旋转操作检测部和倾倒操作检测部构成,该旋转操作检测部由中空编码器21形成,对旋转操作进行检测,该倾倒操作检测部被装入中空编码器21的中空部分,对倾倒操作和推送操作进行检测,旋转操作检测部和倾倒操作检测部均安装于基板14上,并装入下盖2中。
倾倒操作检测部包括:被进行倾倒操作的操作杆8、倾倒自如地保持操作杆8的倾倒部件7及保持部件6、使倾倒的操作杆8恢复至直立位置的恢复机构51、及保持上述部件的壳体3、电气地检测倾倒操作及推送操作的检测装置52等。此外,在操作杆8的前端部,安装有组装了倾倒操作捏手的LED保持器9,在LED保持器9中配置有照亮倾倒操作捏手的LED基板16。另外,在操作杆8的下端侧,设有对操作杆8的动作进行导向的导向部件12,在导向部件12的下方,配置有与操作杆8的下端侧前端抵接的间隔件15。
上盖1由成形材料等形成,具有大致圆形的中央开口部1a,中央开口部1a的周围以圆筒状向上方突出。另外,在中央开口部1a的周围,具有向下方突出的4个大致圆柱状的安装脚1b。
下盖2由成形材料等形成,具有上方开口且具有底板部的主体部,在主体部的侧壁的上端侧,设有向侧方突出的4个腕部。本实用新型的多方向输入装置通过该腕部安装到所使用的车载电动设备上。
在下盖2的底板部的大致中央,具有圆柱状的中央台座2a,在中央台座2a的周围,具有8个外周台座2b。另外,在底板部的外周付近,突出设置有安装中空编码器21的多个编码器安装部2d和安装上盖1的多个盖安装部2c。
操作杆8将铝等金属材料或成形材料形成为大致圆柱状,在下端侧设置比圆柱状的主体部直径更小的小径突出部8b,在主体部和小径突出部8b之间,具有将扩大了直径的圆柱形状的侧面的一部分形成为平面状的防脱部8a。另外,在主体部的上端侧设有防转部,该防转部限制组装于操作杆8上的LED保持器9的旋转。
壳体3由成形材料等形成为具有顶板部且下方开口的大致圆筒状,在顶板部的大致中央具有开口部3a,在圆筒状的侧壁的顶板部附近具有开口成大致矩形的4个卡止孔3b,在侧壁的下端侧具有切割成大致矩形的4个缝隙部3c。另外,在圆筒状的侧壁的下端面,设有向下方突出的4个铆接脚3d。
倾倒部件7由成形材料等形成,在大致圆板状的主体部的上表面设有大致半球状的球面状凸部7a,在球面状凸部7a的顶部设有大致圆筒状的筒状部7b。筒状部7b的内孔向下方延长而贯通,在下端侧付近设有与操作杆8的防脱部8a卡合的内径扩大部7c,此外,其下端侧成为直径进一步扩大的退出部。另外,在大致圆板状的主体部的外侧面,具有向直径扩大方向突出的4个壳体卡合爪7d。
倾倒部件7的内径扩大部7c具有与设于操作杆8的防脱部8a的平面对置的平面部,且将操作杆8以能够沿着轴向滑动的方式保持,并且内径扩大部7c的顶面与防脱部8a的上方侧端面抵接,由此限制操作杆8在倾倒部件7的上方顶出。由此,成为以下构成:操作杆8与倾倒部件7一体地倾倒,操作杆8能够沿轴向滑动,并且不在上方侧顶出。
保持部件6由成形材料等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在侧面设有与壳体3的卡止孔3b卡合的卡止爪6c,在上表面设有后述的第2滑动件5的突部5d所滑动的直线状的引导槽6b,此外,有底的穴状容纳孔6a隔着中心轴对称地设置2个。另外,大致圆筒形状的中央的孔为操作杆8及倾倒部件7的筒状部7b所插通的倾倒部件贯通部6d,在倾倒部件贯通部6d的下表面侧设有保持倾倒部件7的球面状凸部7a的球面状凹部6e。
恢复机构51由第1滑动件4、第2滑动件5、卡合部件10以及弹性部件11构成。
第2滑动件5由成形材料等形成为大致矩形状,具有在大致中央具有操作杆8所插通的贯通孔5a的上壁部5b和向下方突出地设置于上壁部5b的长边侧的2边的侧壁部5c,在分别设于2个侧壁部5c的外侧面的大致中央的突出部的下表面侧,分别设有与保持部件6的引导槽6b卡合的突部5d。
第1滑动件4由成形材料等形成为大致矩形的板状,在大致中央具有插通孔4a,该插通孔4a以能够倾倒且能够沿操作杆8的轴向移动的方式保持操作杆8,该第1滑动件4的上表面与第2滑动件5的上壁部5b的下表面抵接,大致矩形状的宽部可滑动地保持在第2滑动件5的侧壁部5c的内壁中。另外,在下表面侧,2个碗状凹部4b隔着插通孔4a而设于对称的位置。
卡合部件10由成形材料等形成为顶部10a为大致半球状的圆柱状,下端侧成为比前端部直径更小的弹性部件保持部10b。
弹性部件11是将弹簧用不锈钢等弹簧材料形成为卷绕状的压缩弹簧,装入卡合部件10的弹性部件保持部10b上,与卡合部件10一起容纳在保持部件6的容纳孔6a中,弹性部件11的上表面侧与卡合部件10的主体部分的下表面抵接,弹性部件11的下表面侧与保持部件6的容纳孔6a的底面抵接,由此,弹性部件11将卡合部件10向着对第1滑动件4按压的方向施力。
检测装置52由橡胶板13及基板14构成。
基板14由环氧树脂玻璃板等基板材料形成,在大致中央部设有中央触点14b,在中央触点14b的周围以等角度间隔设有8个倾倒检测触点14a。
中央触点14b和8个倾倒检测触点14a由分别电独立的2个触点片构成,中央触点14b和8个倾倒检测触点14a的触点片以成为所需要的电连接的方式与输出连接器14c布线。
另外,在基板14上,设有将导向部件12的脚部12d的前端部、壳体3的铆接脚3d的前端部、以及将上盖1固定的螺钉等所插通的多个孔部等。
橡胶板13的中央的中央弹性体13a和在中央弹性体13a的周围以等角度间隔设置的8个小弹性体13b由橡胶等具有弹性的材料一体地形成。
中央弹性体13a与8个小弹性体13b相比,形状较大,按压时的弹性力较大,成为通过按压操作而反转动作并产生咔嗒感的形状。
8个小弹性体13b与中央弹性体13a相比,形状较小,按压时的反弹力较弱,另外,按压时不进行反转动作,不产生咔嗒感。
中央弹性体13a和小弹性体13b的顶部的下表面侧成为与基板14的中央触点14b或倾倒检测触点14a抵接的触点按压部13c(参考图3、图6),接合有具有导电性的材料,成为触点按压部13c。若按压中央弹性体13a和小弹性体13b,则中央弹性体13a和小弹性体13b的触点按压部13c与基板14的中央触点14b或倾倒检测触点14a抵接。
导向部件12由成形材料等形成,在大致圆板状的主体部的上表面侧的大致中央具有圆锥台形状的台形突出部12a,在下表面侧具有多个圆柱状的脚部12d。另外,在主体部的外缘部和台形突出部12a之间的区域,具有橡胶板13的8个小弹性体13b所分别插通的8个孔部。
在台形突出部12a的顶面的中央设有导向孔12b,该导向孔12b将操作杆8的小径突出部8b以上下移动自如且旋转自如的方式保持,导向孔12b的下方成为与导向孔12b相比直径扩大了的筒状的间隔件容纳部12c。
间隔件15由聚醛树脂或尼龙等耐摩耗性优异的成形材料或者不锈钢等金属板形成为大致圆板状,载置于中央弹性体13a的顶面,容纳在导向部件12的间隔件容纳部12c中。
作为旋转操作检测部的中空编码器21具有大致圆环状的编码器部21a和固设于编码器部21a上的筒状的固定中空轴21c,并且具有能够在固定中空轴21c的周围进行旋转操作的筒状的旋转操作环21b。另外,在编码器部21a的下表面侧具有3个固定脚21e,并且具有与基板14电连接的信号端子部21d。
中空编码器21可以是机械、光学、磁性等任何检测方式的编码器,只要是能够在中央的中空部装入壳体3等、旋转操作环21b能够插通上盖1的中央开口部1a、且能够容纳于上盖1和下盖2之间的大小的编码器,可以应用任何大小的的编码器。
<装配构造>
接着,参考图2和图3,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的装配构造。图3是表示没有对本实用新型的多方向输入装置进行操作时的初始状态的构成的、图1的A-A截面图。
在设于保持部件6的一对容纳孔6a中分别容纳卡合部件10和弹性部件11,在保持部件6的上表面设置第1滑动件4和第2滑动件5,在这种状态下,若将保持部件6插入壳体3,则保持部件6的侧面的卡止爪6c卡止在壳体3的侧面的卡止孔3b上。
将设于保持部件6的卡止爪6c插入壳体3的卡止孔3b后,卡止爪6c不会从卡止孔3b拔出,保持部件6和壳体3一体化,成为壳体中间装配件。
在壳体中间装配件中,保持部件6被保持在壳体3中,在壳体3的顶板部的下表面和保持部件6之间依次配设第2滑动件5和第1滑动件4,分别容纳在一对容纳孔6a中的2个卡合部件10由弹性部件11施力,同时卡合部件10的顶部10a分别与2个碗状凹部4b抵接,该2个碗状凹部4b在第1滑动件4的下表面侧隔着插通孔4a设于对称的位置。
在这种状态下,卡合部件10通过从弹性部件11受到的施力,将第1滑动件4及第2滑动件5按压到壳体3的顶板部的下表面,第1滑动件4移动至碗状凹部4b的最底部与卡合部件10的顶部10a一致的位置、即保持部件6的中心轴与第1滑动件4的插通孔4a一致的位置,即初始状态的位置。
在基板14的上表面侧,依次载置橡胶板13和间隔件15,以导向部件12的圆柱状的脚部12d的前端部插入基板14的孔部的方式,从上方安装导向部件12,通过热铆接等方法使脚部12d的前端部在基板14的下表面侧变形,将导向部件12固定在基板14上。由此,完成了在基板14上安装有橡胶板13、间隔件15以及导向部件12的、基板中间装配件的装配。
将操作杆8装入倾倒部件7,在该状态下,将操作杆8的小径突出部8b插入基板中间装配件的导向部件12的导向孔12b,然后以倾倒部件7的壳体卡合爪7d进入壳体3的缝隙部3c的方式,将壳体中间装配件安装在倾倒部件7的上方。然后,将壳体3的铆接脚3d的前端部插入基板14的孔部,通过热铆接等方法使铆接脚3d的前端部在基板14的下表面侧变形,将壳体3固定在基板中间装配件上。
然后,将壳体中间装配件等所固定的基板中间装配件载置于下盖2的底板部上,然后将中空编码器21载置于基板14的上表面侧,通过未图示的螺钉将中空编码器21的固定脚21e(参考图2)固定在下盖2的编码器安装部2d上。这样,旋转操作检测部和倾倒操作检测部被安装在下盖2上。
接着,将装入了LED基板16的LED保持器9安装到操作杆8的前端侧,将上盖1的安装脚1b用未图示的螺钉固定在下盖2的盖安装部2c上,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的装配结束。
此外,LED保持器9和上盖1的安装順序也可以相反。
另外,在装配的中途,虽然需要基板14和LED基板16的配线连接以及基板14向输出连接器14c的配线连接,但省略了这些配线连接的记载。
通过以上操作,在本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中,卡合部件10及弹性部件11分别容纳在设于保持部件6的一对容纳孔6a中,卡合部件10通过弹性部件11向碗状凹部4b侧施力。
第1滑动件4的恢复位置是设于第1滑动件4的一对碗状凹部4b的位置与一对卡合部件10的位置一致的位置。因此,如果一对卡合部件10的位置存在误差,则第1滑动件4的恢复位置产生误差,操作杆8未返回到正确的恢复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将一对卡合部件10容纳在设于保持部件6的容纳孔6a中,因而能够精度良好地确保卡合部件10的位置,由此,能够使操作杆8精度良好地恢复到正确的恢复位置。
另外,在卡合部件10及弹性部件11容纳在保持部件6的一对容纳孔6a中、且第1滑动件4及第2滑动件5层叠在保持部件6上的状态下,保持部件6与上述壳体3卡止而成为壳体中间装配件。
卡合部件10及弹性部件11容纳在保持部件6的容纳孔6a中之后,卡合部件10以朝向碗状凹部4b侧的方式被施力。在这种状态下,将第1滑动件4及第2滑动件5层叠在保持部件6上并装入壳体3后,通过卡合部件10受到的施力,第1滑动件4及第2滑动件5被按压在壳体3的内底面上,第1滑动件4移动至碗状凹部4b的中央的最深的顶部与卡合部件10的顶部10a一致的位置,即初始状态的位置。在壳体3设有卡止孔3b,设于保持部件6的卡止爪6c被插入壳体3的卡止孔3b后,卡止爪6c不会从卡止孔3b拔出,保持部件6与壳体3一体化。
由此,由一对卡合部件10、第1滑动件4、及第2滑动件5构成的恢复机构51能够以装入壳体3和保持部件6之间的状态一体化,所以多方向输入装置的装配变得容易,上述一对卡合部件10被弹性施力,上述第1滑动件4在下表面设有一对碗状凹部4b,上述第2滑动件5将该第1滑动件4以能够沿着一个轴向滑动移动的方式保持,并且被保持部件6以能够沿着与一个轴向垂直的另一个轴向滑动移动的方式保持。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中,在基板14上除了8个倾倒检测触点14a之外,装入对按下操作进行检测的中央触点14b及对旋转操作进行检测的中空编码器21,在基板中间装配件上装入对多方向输入装置的倾倒操作、按下操作及旋转操作进行检测的全部检测元件。
由此,由于对按下操作及旋转操作进行检测的全部检测元件设置在基板14上,因而能够减少装配布线工时。另外,由于能够构成装入了全部检测元件的基板中间装配件,因而检测元件的动作检査变得容易,能够廉价地提供品质稳定的多方向输入装置。
<检测动作>
接着,说明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进行倾倒操作、按下操作以及旋转操作时的构成零件的动作和各个操作的检测机构。
在倾倒操作的说明之前,参考图3至图5,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的初始状态。
图4是说明第1滑动件4的图,(a)是从下表面侧观察第1滑动件4时的底面图,(b)是表示第1滑动件4的碗状凹部4b的形状的图4(a)的B-B截面图。
图5是表示对本实用新型的多方向输入装置进行倾倒操作后的状态的图1的A-A位置的截面图。
本实用新型的多方向输入装置如图3所示,在初始状态下,操作杆8经由间隔件15,被橡胶板13的中央弹性体13a向上方施力,操作杆8在倾倒部件7的筒状部7b中,在防脱的状态下以能够沿着轴向移动的方式被保持,所以倾倒部件7的球面状凸部7a可倾倒地保持在保持部件6的球面状凹部6e上。
另外,卡合部件10与第1滑动件4的下表面侧的碗状凹部4b卡合,卡合部件10被弹性部件11向上方施力,因而第1滑动件4被保持在卡合部件10的顶部10a与第1滑动件4的碗状凹部4b的中央部一致的位置。
在第1滑动件4的下表面侧,如图4(a)所示,隔着中央的插通孔4a在对称位置设有2个碗状凹部4b。另外,在碗状凹部4b的中央的最深的顶部具有大致圆形的中央凹部4c,在中央凹部4c的周边,8个外周凹部4d以中央凹部4c为中心,以等角度间隔放射状地设置(参考图4(a)(b))。
虽然卡合部件10使第1滑动件4向碗状凹部4b的中央的最深的顶部与卡合部件10的顶部10a一致的方向移动,但是在碗状凹部4b中设有大致圆形的中央凹部4c,因而在初始状态下,在卡合部件10的顶部10a与中央凹部4c卡合的状态下,第1滑动件4停止。
由于第1滑动件4的2个碗状凹部4b隔着中央部的贯通孔5a而设于对称位置,因而若卡合部件10的顶部10a与中央凹部4c卡合而第1滑动件4停止,则第1滑动件4的插通孔4a位于中心。
由于操作杆8被第1滑动件4保持,在初始状态下第1滑动件4的插通孔4a位于中心,因而操作杆8也被保持在中心,操作杆8位于壳体3的开口部3a的中央。
另外,如果操作杆8在倾倒操作之后被解放,则卡合部件10使第1滑动件4向顶部10a与碗状凹部4b的中央凹部4c一致的方向移动,顶部10a与中央凹部4c卡合后,第1滑动件4停止,操作杆8恢复至初始状态的位置。
接着,参考图5,说明对操作杆8进行倾倒操作时的构成零件的动作。
若对安装于操作杆8的LED保持器9进行倾倒操作而操作杆8倾倒,则保持操作杆8的倾倒部件7也倾倒。此时,操作杆8经由间隔件15被中央弹性体13a向上方施力,因而倾倒部件7也向上方被施力。由于倾倒部件7的球面状凸部7a与保持部件6的球面状凹部6e卡合,因而倾倒部件7和操作杆8能够以形成球面状凸部7a的假想球的中心作为倾倒中心而倾倒。
由于操作杆8可倾倒地保持在第1滑动件4的插通孔4a中,因而如果操作杆8倾倒,则第1滑动件4也伴随着操作杆8的倾倒动作而滑动。
第2滑动件5被突部5d(参考图2)以能够沿着另一个轴滑动的方式保持在保持部件6的引导槽6b(参考图2)中,第1滑动件4以能够沿着与第2滑动件5的滑动方向垂直的一个轴向滑动的方式被容纳于第2滑动件5的容纳部5e中(参考图2)。
例如,如图5所记载的那样,在倾倒操作的方向与第1滑动件4的滑动方向相同的情况下,第2滑动件5不滑动,仅第1滑动件4在第2滑动件5的容纳部5e中滑动。
与此相对,在倾倒方向与第2滑动件5的滑动方向为相同方向,也就是与第1滑动件4的滑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情况下,第1滑动件4保持容纳在第2滑动件5的容纳部5e中的状态而不滑动,第2滑动件5以容纳第1滑动件4的状态滑动。
另外,在倾倒方向为第1滑动件4的滑动方向与第2滑动件5的滑动方向的中间的情况下,第1滑动件4与第2滑动件5同时滑动。
在任一倾倒方向的情况下,第1滑动件4和第2滑动件5在各自的滑动方向上滑动但不旋转。所以,伴随着操作杆8的倾倒操作,第1滑动件4根据操作杆8的倾倒量而平行地移动,设于第1滑动件4的2个碗状凹部4b也移动。
如果操作杆8稍微被进行倾倒操作而第1滑动件4和第2滑动件5稍微移动,则第1滑动件4的碗状凹部4b也稍微移动,在初始状态下与碗状凹部4b的中央凹部4c卡合(参考图4(a))的卡合部件10沿着逆施力方向、即远离第1滑动件4的方向移动。但是,由于卡合部件10由弹性部件11施力,因而卡合部件10将第1滑动件4拉回到碗状凹部4b的中央凹部4c与卡合部件10的顶部10a一致的位置、即初始状态的位置,可倾斜地保持在第1滑动件4的插通孔4a中的操作杆8也被施力而返回初始状态的位置。由此,若使用者对操作杆8进行倾倒操作,则使用者能够感受到操作杆8被拉回初始状态的位置的方向的手感,能过进行操作性良好的倾倒操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多方向输入装置的恢复机构51中,以第1滑动件4不旋转的方式,第2滑动件5沿着一个轴向引导第1滑动件4,第2滑动件5由保持部件6沿着与一个轴向垂直的另一个轴向引导。由此,由于第1滑动件4不旋转而平行移动,因而获得稳定的恢复力。
但是,例如在以操作杆8的前端回旋的方式被进行倾倒操作的情况下,在插通孔4a中保持操作杆8的第1滑动件4受到使其旋转的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多方向输入装置中,采用了以下构造:第1滑动件4容纳在由第2滑动件5的上壁部5b和一对侧壁部5c构成的容纳部5e中,第1滑动件4由一对侧壁部5c的内壁部以能够沿着一个轴向移动的方式引导,设于第2滑动件5的一对侧壁部5c的突部5d(参考图2)由保持部件6的引导槽6b(参考图2)以能够沿另一个轴向移动的方式引导。
通过上述构造,即使在对第1滑动件4施加了旋转力的情况下,施加于第1滑动件4的旋转力传递至第2滑动件5的侧壁部5c,从第2滑动件5的侧壁部5c传递至设于侧壁部5c的突部5d,但是由于突部5d由保持部件6的引导槽6b以不旋转的方式引导,因而第2滑动件5不旋转,第1滑动件4也不旋转。此时,由于对第2滑动件5的上壁部5b不施加对第1滑动件4施加的旋转力,因而第2滑动件5的上壁部5b不需要具有强度,能够使上壁部5b的厚度较薄。由此,能够使层叠了第1滑动件4和第2滑动件5的恢复机构51薄型化。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具备由以下部件构成的恢复机构51:一对卡合部件10,被进行弹性施力;第1滑动件4,在下表面设有该卡合部件10所卡合的一对碗状凹部4b,并且具有操作杆8所插通的插通孔4a;第2滑动件5,将该第1滑动件4以能够沿着一个轴向滑动移动的方式保持,并且由保持部件6以能够沿着与一个轴向垂直的另一个轴向滑动移动的方式保持。
在该恢复机构51中,第2滑动件5具有:上壁部5b,设有使操作杆8突出的贯通孔5a;相互对置的一对侧壁部5c,从上壁部5b的两端部向下方延伸;以及突部5d,从侧壁部5c的外表面向外侧突出;第1滑动件4容纳在由第2滑动件5的上壁部5b和一对侧壁部5c构成的容纳部5e中(参考图2)。
第1滑动件4由第2滑动件5的一对侧壁部5c的内壁部以能够沿着一个轴向移动的方式引导,并且设于第2滑动件5的一对侧壁部5c的突部5d由保持部件6以能够沿着另一个轴向移动的方式引导,因而第1滑动件4能够平行移动。
另外,采用了以下构造:第1滑动件4容纳在由第2滑动件5的上壁部5b和一对侧壁部5c构成的容纳部5e中,第1滑动件4由一对侧壁部5c的内壁部以能够沿着一个轴向移动的方式引导,设于第2滑动件5的一对侧壁部5c的突部5d(参考图2)由保持部件6以能够沿另一个轴向移动的方式引导。
由此,对第2滑动件5进行引导的突部5d设置在对第1滑动件4进行引导的第2滑动件5的侧壁部5c上,因而对第1滑动件4施加了旋转力的情况下,旋转力从第2滑动件5的侧壁部5c直接传递到突部5d,第2滑动件5的上壁部5b不被施加旋转力。因此,第2滑动件5的上壁部5b不需要强度,所以能够使上壁部5b较薄,由此,能够使恢复机构51薄型化。
如果进一步对操作杆8进行倾倒操作,则第1滑动件4进一步移动,卡合部件10的顶部10a从碗状凹部4b的中央凹部4c(参考图4(a))拔出,移动到以等角度间隔设于中央凹部4c的周边的外周凹部4d中(参考图4(a))。
设于碗状凹部4b的8个外周凹部4d以大致圆形的中央凹部4c为中心,以等角度间隔设于8个方向(参考图4(a)),成为外周凹部4d与中央凹部4c的交差部最深、越靠近外缘则越浅的形状(参考图4(b)),各自的外周凹部4d的宽度方向的中央成为谷底部4e。
移动至碗状凹部4b的外周凹部4d的卡合部件10的顶部10a通过弹性部件11的施力而被按压到外周凹部4d的谷底部4e。因此,当操作杆8被进一步倾倒操作而卡合部件10的顶部10a移动到外周凹部4d时,若顶部10a未与外周凹部4d的谷底部4e抵接,则卡合部件10通过弹性部件11的施力而使第1滑动件4向卡合部件10的顶部10a与外周凹部4d的谷底部4e抵接的方向移动。若卡合部件10与任一外周凹部4d的谷底部4e卡合,则卡合部件10容易被引导并移动到卡合的外周凹部4d的谷底部4e,由于外周凹部4d以等角度间隔设于8个方向,因而操作杆8向8个方向被引导。
由此,当使用者对本实用新型的多方向输入装置进行倾倒操作时,即使向着大概的方向对操作杆8进行倾倒操作,操作杆8也向着规定的8个方向中的任一方向被引导,因而能够实现操作性良好的多方向输入装置。
如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中,在一对碗状凹部4b中分别设有大致圆形的中央凹部4c和在中央凹部4c的周围等分地形成的多个外周凹部4d,若在倾倒操作时一对卡合部件10的顶部10a分别与多个外周凹部4d中的任一个谷底部4e卡合、并且卡合部件10与外周凹部4d的谷底部4e卡合,则卡合部件10的顶部10a容易被引导并移动到外周凹部4d的谷底部4e,形成在倾倒操作时容易进行倾倒操作的多个倾倒引导方向。
通过形成倾倒引导方向,即使使用者向着大概的方向对操作杆8进行倾倒操作,由于操作杆8向着任一倾倒引导方向被引导,因而能够使多方向输入装置的操作性变得更加良好。
接着,参考图5及图6,说明被倾倒操作时的倾倒检测机构。
图6是说明倾倒检测开关53的构成的图,(a)是说明倾倒操作方向和构成倾倒检测开关53的小弹性体13b的配置的俯视图,(b)是说明倾倒检测开关53的构造的图6(a)的C-C截面图。此外,在图6(a)中,为了明示小弹性体13b的配置,省略了LED基板16和LED保持器等位于小弹性体13b的上方的若干零件的记载。
如图6所示,通过以等角度间隔设于操作杆8的周围的、分别由小弹性体13b和倾倒检测触点14a构成的8个倾倒检测开关53来检测倾倒操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多方向输入装置的倾倒操作中,在图6(a)中以D1至D8表示的等间隔的8个方向成为倾倒引导方向,8个倾倒检测开关53配置为,各个倾倒检测开关53成为8个方向的倾倒引导方向的中间角度方向。
若操作杆8被向着例如图6(a)的D5方向进行倾倒操作,则如图6(b)所示,保持操作杆8的倾倒部件7也进行倾倒动作,倾倒部件7的主体部的下表面将在被进行了倾倒操作的D5方向上相邻的2个小弹性体13b按下,小弹性体13b的触点按压部13c与倾倒检测触点14a接触。触点按压部13c能够通电,因而构成倾倒检测触点14a的2个触点片成为通电状态,在倾倒操作方向上相邻的2个倾倒检测开关53动作,检测到倾倒动作。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的倾倒检测机构具有多个倾倒检测开关53,该倾倒检测开关53具备倾倒检测触点14a,当操作杆8向着多个引导方向的一个方向被进行倾倒操作时,隔着被倾倒操作的一个方向而配置在一个方向的两侧的2个倾倒检测开关53动作。
由此,与通过倾倒操作而仅1个倾倒检测开关53动作的情况相比,不易产生由垃圾或切屑等引起的触点障碍,能够实现耐久性优异的多方向输入装置。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中,由于使将操作杆8向上方施力的中央弹性体13a的按压时的反弹力比小弹性体13b的反弹力更强,因而在操作杆8的倾倒操作时能够避免错误地按下操作杆8,能够进行稳定的倾倒操作。
另外,倾倒检测开关53的小弹性体13b采用了在按压时不产生咔嗒感的形状,因而即使在与倾倒操作方向相邻的2个倾倒检测开关53的动作时刻存在差,也不产生2次咔嗒那样的操作感,能够进行感触良好的倾倒操作。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中,倾倒检测机构由在操作杆8的周围以等角度间隔设置的多个倾倒检测开关53构成,伴随着操作杆8的倾倒操作,保持操作杆8的倾倒部件7按压小弹性体13b,由此倾倒检测触点14a通电,由倾倒检测开关53检测到倾倒操作。
由此,能够以简单的构造构成能够检测多方向的倾倒操作的倾倒检测机构。
另外,操作杆8能够容易地进行倾倒操作的倾倒引导方向是等角度间隔的8个方向,并且,倒检测开关53采用如下构成:位于倾倒引导方向之间而设置8个,在向着倾倒引导方向中的任意一个方向对操作杆8进行倾倒操作时,隔着被倾倒操作的一个方向而相邻的2个倾倒检测开关53检测倾倒动作。
由此,操作杆8的倾倒操作方向为等角度间隔的8个方向,除了上下左右的4个方向之外,对其中间方向也能够容易地操作,因而能够提供操作性良好的多方向输入装置。另外,由于通过2个倾倒检测开关53的输出来检测操作杆8的倾倒方向,因而即使操作方向多达8个方向,也能够防止误检测。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中,采用了如下构造:将载置有橡胶板13的基板14安装到下盖2上之后,设在基板14上的8个倾倒检测触点14a分别位于设在下盖2上的底板部的8个外周台座2b的上方,橡胶板13的8个小弹性体13b分别位于倾倒检测触点14a的上方。由此,即使在使用者以较强的力对操作杆8进行倾倒操作、而倾倒部件7将小弹性体13b较强地按压在基板14上的情况下,由于外周台座2b在被按压的小弹性体13b的正下方支撑基板14,因而基板14不会破损,能够进行操作性良好的倾倒操作。
接着,参考图7,说明操作杆8被进行按下操作时的动作。图7是表示对本实用新型的多方向输入装置进行按下操作时的状态的图1的A-A位置的截面图。
按下操作通过由设于橡胶板13的中央的中央弹性体13a和设于基板14的中央的中央触点14b构成的按下检测开关来检测。
虽然容纳在导向部件12的间隔件容纳部12c中的间隔件15被中央弹性体13a按压在间隔件容纳部12c的顶面上,但是如果操作杆8的小径突出部8b被插入导向部件12的导向孔12b,则小径突出部8b的下端面将间隔件15稍微按下,操作杆8经由间隔件15由中央弹性体13a向上方施力。
操作杆8在被防脱的状态下,以能够沿着操作杆8的突出方向的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保持在倾倒部件7的筒状部7b中,由中央弹性体13a向上方施力。
若操作杆8被进行按下操作,则如图7所示,操作杆8在倾倒部件7的筒状部7b中向下方移动,经由间隔件15将中央弹性体13a按下。中央弹性体13a发生咔嗒感的同时进行反转动作,触点按压部13c与中央触点14b抵接。由于触点按压部13c能够通电,因而构成中央触点14b的2个触点片成为通电状态,由此,按下检测开关动作而检测到按下操作。
如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中,设置了通过对操作杆8进行按下操作而动作的按下检测开关,因而多方向输入装置的操作性提高。另外,采用了通过构成按下检测开关的圆顶状的中央弹性体13a的弹性力,经由倾倒部件7将操作杆8可倾倒地保持在保持部件6中的构造,因而不另外需要保持操作杆8的其他弹性部件,能够实现构造简单且操作性优异的多方向输入装置。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中,采用了如下构造,将载置有橡胶板13的基板14安装到下盖2上之后,设于基板14的中央触点14b位于设于下盖2的底板部的中央台座2a的上方,橡胶板13的中央弹性体13a位于中央触点14b的上方。由此,即使在使用者以较强的力对操作杆8进行按下操作、而中央弹性体13a较强地压着基板14的情况下,由于中央台座2a在被按压的中央弹性体13a的正下方支撑基板14,因而基板14不会破损,能够进行操作性良好的按下操作。
此外,在以上的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中,虽然倾倒操作检测方向和引导方向为8个方向,但是检测方向和引导方向并不限于8个方向,而是可以比8个方向更少或更多。
另外,将橡胶板13的中央弹性体13a及小弹性体13b与具有通电性的材料接合,而成为能够通电的触点按压部13c,但是也可以用导电性的材料形成橡胶板13整体。

Claims (5)

1.一种多方向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壳体,具有开口部;
操作杆,从所述开口部突出,并且能够向多个方向进行倾倒动作;
保持部件,将所述操作杆可倾倒地保持;
检测装置,对所述操作杆的倾倒动作进行检测;以及
恢复机构,使所述操作杆恢复为初始状态;
所述恢复机构具备:
一对卡合部件,被进行弹性施力;
第1滑动件,在下表面设有所述一对卡合部件所卡合的一对碗状凹部,并且具有所述操作杆所插通的插通孔;以及
第2滑动件,将所述第1滑动件以能够沿一个轴向滑动移动的方式保持,并且由所述保持部件以能够沿着与所述一个轴向垂直的另一个轴向滑动移动的方式保持;
所述第2滑动件具有:
上壁部,设有使所述操作杆突出的贯通孔;
相互对置的一对侧壁部,从该上壁部的两端部向下方延伸;以及
突部,从该侧壁部的外表面向外侧突出;
所述第1滑动件容纳在由所述上壁部和所述一对侧壁部构成的容纳部中,
所述第1滑动件由所述一对侧壁部的内壁部以能够沿一个轴向移动的方式引导,并且
设于所述一对侧壁部的所述突部由所述保持部件以能够沿另一个轴向移动的方式引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方向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件设有一对容纳孔,所述卡合部件及对该卡合部件进行弹性施力的弹性部件容纳在所述容纳孔中,并且所述弹性部件将所述卡合部件向所述碗状凹部侧施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方向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卡合部件及所述弹性部件容纳在所述保持部件的一对所述容纳孔中、且所述第1滑动件及所述第2滑动件层叠在所述保持部件上的状态下,所述保持部件与所述壳体卡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方向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一对碗状凹部中分别设有大致圆形的中央凹部以及在该中央凹部的周围等分地形成的多个外周凹部,在所述操作杆的倾倒操作时,所述一对卡合部件分别与所述多个外周凹部中的某个卡合,由此设定引导所述操作杆的倾倒动作的多个倾倒引导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方向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装置具有多个倾倒检测开关,当所述操作杆向着所述多个倾倒引导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被倾倒操作时,隔着所述一个方向而配置在所述一个方向的两侧的2个所述倾倒检测开关进行动作。
CN 201220379143 2012-08-01 2012-08-01 多方向输入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28716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379143 CN202871663U (zh) 2012-08-01 2012-08-01 多方向输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379143 CN202871663U (zh) 2012-08-01 2012-08-01 多方向输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871663U true CN202871663U (zh) 2013-04-10

Family

ID=48038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379143 Expired - Lifetime CN202871663U (zh) 2012-08-01 2012-08-01 多方向输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87166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90322A (zh) * 2015-12-25 2016-03-09 广东升威电子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装置操控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90322A (zh) * 2015-12-25 2016-03-09 广东升威电子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装置操控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888046U (zh) 多方向输入装置
KR101425949B1 (ko) 밀기방식 신호입력장치
CN101390178B (zh) 开关
CN101494132B (zh) 多方向开关
US20110254788A1 (en) Movable touch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20100328234A1 (en) Touchpad
CN103094018A (zh) 多方向开关装置
CN102299021B (zh) 多功能开关组装体的枢轴开关工作结构
JP7096313B2 (ja) 多方向入力装置とゲーム機器
TWM416801U (en) Keyswitch assembly
CN206098242U (zh) 按键开关及采用所述按键开关的键盘
CN110323094A (zh) 键盘
CN202871663U (zh) 多方向输入装置
JP4624306B2 (ja) 多方向入力装置
CN101009169A (zh) 多向输入装置
CN101312102A (zh) 键盘组件及装设有该键盘组件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US7649151B2 (en) Gear-type key switches of keyboard device
CN201097344Y (zh) 计算机输入装置及其移动轨迹感知器
CN202678177U (zh) 组合式双动作安全推钮
CN1490835A (zh) 按压开关和多方向输入装置
CN101978609A (zh) 用于便携式终端的多向滑动输入装置
US8143544B2 (en) Switch
CN101740249B (zh) 按钮开关
CN206098241U (zh) 按键开关及采用所述按键开关的键盘
CN103777808A (zh) 操作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ALPS ELECTRIC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Alps Electric Co.,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