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853012U - 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 - Google Patents
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853012U CN202853012U CN2012204076345U CN201220407634U CN202853012U CN 202853012 U CN202853012 U CN 202853012U CN 2012204076345 U CN2012204076345 U CN 2012204076345U CN 201220407634 U CN201220407634 U CN 201220407634U CN 202853012 U CN202853012 U CN 20285301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uid
- secondary fluid
- temperature
- heat
- pumping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5/00—Hot-ai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Exhaust gas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 F24D5/02—Hot-ai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Exhaust gas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operating with discharge of hot air into the space or area to be heated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4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in the ceiling or at the ceil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1—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in which secondary air is induced by injector action of the primary ai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26—Header boxes; End plates with static flow control means, e.g. with means for uniformly distributing heat exchange media into conduits
- F28F9/0265—Header boxes; End plates with static flow control means, e.g. with means for uniformly distributing heat exchange media into conduits by using guiding means or impingement means inside the header box
- F28F9/0268—Header boxes; End plates with static flow control means, e.g. with means for uniformly distributing heat exchange media into conduits by using guiding means or impingement means inside the header box in the form of multiple deflectors for channeling the heat exchange medium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 F24D19/008—Details related to central heating radiators
- F24D19/0087—Fan arrangements for forced convec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F28D1/00 - F28D20/00
- F28D2021/0019—Other heat exchanger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8D2021/0035—Other heat exchanger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domestic or space heating, e.g. heating radiato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50/00—Arrangements for modifying the flow of the heat exchange media, e.g. flow guiding means; Particular flow patterns
- F28F2250/08—Fluid driving means, e.g. pumps, fa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 Instantaneous Water Boilers, Portable Hot-Water Supply Apparatuses, And Control Of Portable Hot-Water Supply Apparatuses (AREA)
- Wind Motors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 Machine Tool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所述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为一种不需使用外部机械回转动能或电动机的动力,而直接通过通过具温能流体管的热交换装置中的流体以驱动一个以上的流体致动装置,经直接或经非接触式传输方式,以个别带动装设于具温能流体管的热交换装置边侧的流体泵送机组,进而驱动外部流体通过热交换装置以增加热交换装置的热交换效率,从而避免未作回流而导致温能离散的问题产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
背景技术
传统具流体管路供同过温能液流的热交换装置,通常通过外部机械回转动能或电动机以转动流体泵送机组,进而驱动气流通过热交换装置以增加热交换装置的热交换效率,其缺点为增加设置成本及增加耗用能源,而供送入开放式空间的温能气流,若未作回流则会导致温能离散为其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所述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为不需使用外部机械回转动能或电动机的动力,而通过具压力的温能流体,通过呈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的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中的流体致动装置200,而由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释放出温能,及由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中的流体致动装置200产生回转动能,而直接或经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供泵动二次流体通过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使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对二次流体作致冷或致热的释温,以及将上述装置设置于封闭式或半开放式建筑物之中,并通过具温能流体所驱动的流体致动装置200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以泵送二次流体通过设置于建筑物的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及二次流体导流片600及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再进入建筑物内由二次流体构成的温差体空间,而通过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温差体空间的含温能二次流体,其中部分具温能的二次流体被回流至建筑物的二次流体入口,经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再度泵送而构成二次流体的回流循环。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包括应用于半开放式建筑物中而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该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设置于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中接近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的位置,且该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的主要构成如下:
--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为由导热材料制成的热交换装置,具有供温能流体通过的流路,以及对同时通过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外部的二次流体释放温能的热交换结构所构成,供呈直立或倾斜设置于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中,接近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的位置;
--热交换装置温能流体入口1001:为供对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输入温能的流体;
--热交换装置温能流体出口1002:为供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输出温能的流体;
--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为由一个以上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一个以上的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所构成,而于流体致动装置200通过具压力的温能流体时,驱动流体致动装置200而由转轴201输出回转动能,供直接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或经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入轴220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
--温能流体输入口101、温能流体输出口104:为供输入驱动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的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使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产生致冷或致热的温能流体;
--流体致动装置的流体入口102、流体致动装置的流体出口103:为供输入及输出通过流体致动装置200的温能流体,以由转轴201输出回转动能;
--温能流体管路105:为依温能流体的性质及温度所选用的温能流体管路结构,供由温能流体输入口101输入来自温能流体供给源的温能流体,通往流体致动装置200及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再由温能流体输出口104流出,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流体致动装置200通过温能流体管路105作联结,两者间通过温能流体管路105作联结的温能流体流路,包括呈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
--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为由作回转泵送流体的叶片组所构成,供接受来自流体致动装置200被具压力的温能流体所驱动的转轴201直接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或由转轴201对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入轴220输入回转动能,而由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出轴221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以泵送二次流体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吸入及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泵出,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与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之间具有隔板205,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所泵送的二次流体经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二次流体导流片600、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二次流体出口750以由温能流体经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对二次流体释放出温能;
--半开放建筑物300:为具有至少一侧立面建筑物结构及一顶部建筑物结构以供设置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含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的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温能流体管路105、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二次流体导流片600、二次流体入口700以构成此项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以及形成部分二次流体的循环泵送;
--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为由半开放建筑物300内部的结构或另行设置的流体管路所构成,供引导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所泵送的二次流体,流经二次流体导流片600及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二次流体出口750,进入半开放建筑物300内部供泵入二次流体的温差体空间,而其中部分含温能流体由二次流体入口700回流至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的二次流体入口700;
--二次流体导流片600:为一片以上呈板状或片状或具引流斜面的二次流体流向引导结构所构成,供设置于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的二次流体进入侧110,或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的二次流体流出侧120的两侧或其中的一侧的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用以将二次流体作分流,以使二次流体均匀通过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进入半开放建筑物300中的温差空间;
--二次流体入口700:为设置于半开放建筑物300的温差空间与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间的建筑物结构,以供吸入外部二次流体及吸入部分具温能的二次流体回流进入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包括应用于半开放式建筑物中而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该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设置于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中接近二次流体出口750的位置,且该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的主要构成如下:
--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为由导热材料制成的热交换装置,具有供温能流体通过的流路,以及对同时通过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外部的二次流体释放温能的热交换结构所构成,供呈水平或接近水平设置于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中,接近二次流体出口750的位置;
--热交换装置温能流体入口1001:为供对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输入温能的流体;
--热交换装置温能流体出口1002:为供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输出温能的流体;
--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为由一个以上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一个以上的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所构成,而于流体致动装置200通过具压力的温能流体时,驱动流体致动装置200而由转轴201输出回转动能,供直接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或经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入轴220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
--温能流体输入口101、温能流体输出口104:为供输入驱动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的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使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产生致冷或致热的温能流体;
--流体致动装置的流体入口102、流体致动装置的流体出口103:为供输入及输出通过流体致动装置200的温能流体,以由转轴201输出回转动能;
--温能流体管路105:为依温能流体的性质及温度所选用的温能流体管路结构,供由温能流体输入口101输入来自温能流体供给源的温能流体,通往流体致动装置200及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再由温能流体输出口104流出,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流体致动装置200通过温能流体管路105作联结,两者间通过温能流体管路105作联结的温能流体流路,包括呈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
--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为由作回转泵送流体的叶片组所构成,供接受来自流体致动装置200被具压力的温能流体所驱动的转轴201直接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或由转轴201对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入轴220输入回转动能,而由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出轴221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以泵送二次流体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吸入及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泵出,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与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之间具有隔板205,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所泵送的二次流体经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二次流体导流片600、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二次流体出口750以由温能流体经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对二次流体释放出温能;
--半开放建筑物300:为具有至少一侧立面建筑物结构及一顶部建筑物结构以供设置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含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的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温能流体管路105、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二次流体导流片600、二次流体入口700以构成此项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以及形成部分二次流体的循环泵送;
--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为由半开放建筑物300内部的结构或另行设置的流体管路所构成,供引导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所泵送的二次流体,流经二次流体导流片600及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二次流体出口750,进入半开放建筑物300内部供泵入二次流体的温差体空间,而其中部分含温能流体由二次流体入口700回流至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的二次流体入口700;
--二次流体导流片600:为一片以上呈板状或片状或具引流斜面的二次流体流向引导结构所构成,供设置于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的二次流体进入侧110,或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的二次流体流出侧120的两侧或其中的一侧的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用以将二次流体作分流,以使二次流体均匀通过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进入半开放建筑物300中的温差空间;
--二次流体入口700:为设置于半开放建筑物300的温差空间与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间的建筑物结构,以供吸入外部二次流体及吸入部分具温能的二次流体回流进入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包括应用于封闭式建筑物中而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该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设置于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中接近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的位置,且该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的主要构成如下:
--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为由导热材料制成的热交换装置,具有供温能流体通过的流路,以及对同时通过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外部的二次流体释放温能的热交换结构所构成,供呈直立或倾斜设置于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中,接近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的位置;
--热交换装置温能流体入口1001:为供对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输入温能的流体;
--热交换装置温能流体出口1002:为供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输出温能的流体;
--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为由一个以上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一个以上的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所构成,而于流体致动装置200通过具压力的温能流体时,驱动流体致动装置200而由转轴201输出回转动能,供直接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或经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入轴220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
--温能流体输入口101、温能流体输出口104:为供输入驱动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的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使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产生致冷或致热的温能流体;
--流体致动装置的流体入口102、流体致动装置的流体出口103:为供输入及输出通过流体致动装置200的温能流体,以由转轴201输出回转动能;
--温能流体管路105:为依温能流体的性质及温度所选用的温能流体管路结构,供由温能流体输入口101输入来自温能流体供给源的温能流体,通往流体致动装置200及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再由温能流体输出口104流出,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流体致动装置200通过温能流体管路105作联结,两者间通过温能流体管路105作联结的温能流体流路,包括呈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
--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为由作回转泵送流体的叶片组所构成,供接受来自流体致动装置200被具压力的温能流体所驱动的转轴201直接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或由转轴201对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入轴220输入回转动能,而由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出轴221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以泵送二次流体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吸入及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泵出,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与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之间具有隔板205,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所泵送的二次流体经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二次流体导流片600、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二次流体出口750以由温能流体经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对二次流体释放出温能;
--封闭式建筑物400:为呈封闭结构,内部具有容纳二次流体的空间的筒状、或球状、或槽状、或储藏室、或舱形封闭式建筑物结构,其内部设置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含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的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温能流体管路105、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二次流体导流片600、二次流体入口700以构成此项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以及形成部分二次流体的循环泵送;
--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为由封闭式建筑物400内部的结构或另行设置的流体管路所构成,供引导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所泵送的二次流体,流经二次流体导流片600及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二次流体出口750,进入封闭式建筑物400内部供泵入二次流体的温差体空间,而其中部分含温能流体由二次流体入口700回流至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的二次流体入口700;
--二次流体导流片600:为一片以上呈板状或片状或具引流斜面的二次流体流向引导结构所构成,供设置于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的二次流体进入侧110,或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的二次流体流出侧120的两侧或其中的一侧的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用以将二次流体作分流,以使二次流体均匀通过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进入封闭式建筑物400中的温差空间;
--二次流体入口700:为设置于封闭式建筑物400的温差空间与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间的建筑物结构,以供吸入部分具温能的二次流体回流进入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包括应用于封闭式建筑物中而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该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设置于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中接近二次流体出口750的位置,且该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的主要构成如下:
--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为由导热材料制成的热交换装置,具有供温能流体通过的流路,以及对同时通过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外部的二次流体释放温能的热交换结构所构成,供呈水平或接近水平设置于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中,接近二次流体出口750的位置;
--热交换装置温能流体入口1001:为供对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输入温能的流体;
--热交换装置温能流体出口1002:为供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输出温能的流体;
--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为由一个以上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一个以上的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所构成,而于流体致动装置200通过具压力的温能流体时,驱动流体致动装置200而由转轴201输出回转动能,供直接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或经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入轴220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
--温能流体输入口101、温能流体输出口104:为供输入驱动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的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使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产生致冷或致热的温能流体;
--流体致动装置的流体入口102、流体致动装置的流体出口103:为供输入及输出通过流体致动装置200的温能流体,以由转轴201输出回转动能;
--温能流体管路105:为依温能流体的性质及温度所选用的温能流体管路结构,供由温能流体输入口101输入来自温能流体供给源的温能流体,通往流体致动装置200及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再由温能流体输出口104流出,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流体致动装置200通过温能流体管路105作联结,两者间通过温能流体管路105作联结的温能流体流路,包括呈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
--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为由作回转泵送流体的叶片组所构成,供接受来自流体致动装置200被具压力的温能流体所驱动的转轴201直接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或由转轴201对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入轴220输入回转动能,而由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出轴221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以泵送二次流体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吸入及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泵出,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与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之间具有隔板205,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所泵送的二次流体经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二次流体导流片600、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二次流体出口750以由温能流体经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对二次流体释放出温能;
--封闭式建筑物400:为呈封闭结构,内部具有容纳二次流体的空间的筒状、或球状、或槽状、或储藏室、或舱形封闭式建筑物结构,其内部设置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含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的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温能流体管路105、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二次流体导流片600、二次流体入口700以构成此项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以及形成部分二次流体的循环泵送;
--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为由封闭式建筑物400内部的结构或另行设置的流体管路所构成,供引导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所泵送的二次流体,流经二次流体导流片600及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二次流体出口750,进入封闭式建筑物400内部供泵入二次流体的温差体空间,而其中部分含温能流体由二次流体入口700回流至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的二次流体入口700;
--二次流体导流片600:为一片以上呈板状或片状或具引流斜面的二次流体流向引导结构所构成,供设置于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的二次流体进入侧110,或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的二次流体流出侧120的两侧或其中的一侧的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用以将二次流体作分流,以使二次流体均匀通过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进入封闭式建筑物400中的温差空间;
--二次流体入口700:为设置于封闭式建筑物400的温差空间与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间的建筑物结构,以供吸入部分具温能的二次流体回流进入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进一步为呈多组设置,同一建筑物设有两套以上的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系统所构成,包括设有两套以上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含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的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温能流体管路105、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二次流体导流片600、二次流体入口700以构成此项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以及形成部分二次流体的循环泵动。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进一步为呈多组设置,同一建筑物设有两套以上的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系统所构成,包括设有两套以上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含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的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温能流体管路105、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二次流体导流片600、二次流体入口700以构成此项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以及形成部分二次流体的循环泵动。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进一步为呈多组设置,同一建筑物设有两套以上的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系统所构成,包括设有两套以上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含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的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温能流体管路105、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二次流体导流片600、二次流体入口700以构成此项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以及形成部分二次流体的循环泵动。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进一步为呈多组设置,同一建筑物设有两套以上的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系统所构成,包括设有两套以上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含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的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温能流体管路105、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二次流体导流片600、二次流体入口700以构成此项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以及形成部分二次流体的循环泵动。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指设置于温差空间的温差体,包括气态或液态的流体,或置于前述气态或液态流体中的固体所构成。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指的温能流体,包括液态或气态的温能流体。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包括应用于筒状、或池状、或槽状建筑物、或湖泊、或河流、或海洋中的液态二次流体中,以通过输入气态或液态的温能流体,对作为温差体的二次流体传输温能而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该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设置于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中接近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的位置,且该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的主要构成如下:
--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为由导热材料制成的热交换装置,具有供温能流体通过的流路,以及对同时通过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外部的二次流体释放温能的热交换结构所构成,供呈直立或倾斜设置于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中,接近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的位置;
--热交换装置温能流体入口1001:为供对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输入温能的流体;
--热交换装置温能流体出口1002:为供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输出温能的流体;
--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为由一个以上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一个以上的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所构成,而于流体致动装置200通过具压力的温能流体时,驱动流体致动装置200而由转轴201输出回转动能,供直接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或经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入轴220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
--温能流体输入口101、温能流体输出口104:为供输入驱动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的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使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产生致冷或致热的温能流体;
--流体致动装置的流体入口102、流体致动装置的流体出口103:为供输入及输出通过流体致动装置200的温能流体,以由转轴201输出回转动能;
--温能流体管路105:为依温能流体的性质及温度所选用的温能流体管路结构,供由温能流体输入口101输入来自温能流体供给源的温能流体,通往流体致动装置200及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再由温能流体输出口104流出,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流体致动装置200通过温能流体管路105作联结,两者间通过温能流体管路105作联结的温能流体流路,包括呈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
--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为由作回转泵送流体的叶片组所构成,供接受来自流体致动装置200被具压力的温能流体所驱动的转轴201直接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或由转轴201对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入轴220输入回转动能,而由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出轴221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以泵送二次流体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吸入及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泵出,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与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之间具有隔板205,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所泵送的二次流体经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二次流体导流片600、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二次流体出口750以由温能流体经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对二次流体释放出温能;
--半开放建筑物300:为具有至少一侧立面建筑物结构及一顶部建筑物结构以供设置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含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的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温能流体管路105、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二次流体导流片600、二次流体入口700以构成此项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以及形成部分二次流体的循环泵送;
--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为由半开放建筑物300内部的结构或另行设置的流体管路所构成,供引导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所泵送的二次流体,流经二次流体导流片600及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二次流体出口750,进入半开放建筑物300内部供泵入二次流体的温差体空间,而其中部分含温能流体由二次流体入口700回流至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的二次流体入口700;
--二次流体导流片600:为一片以上呈板状或片状或具引流斜面的二次流体流向引导结构所构成,供设置于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的二次流体进入侧110,或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的二次流体流出侧120的两侧或其中的一侧的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用以将二次流体作分流,以使二次流体均匀通过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进入半开放建筑物300中的温差空间;
--二次流体入口700:为设置于半开放建筑物300的温差空间与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间的建筑物结构,以供吸入外部二次流体及吸入部分具温能的二次流体回流进入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包括应用于筒状、或球状、或槽状、或储藏室、或舱形的封闭式建筑物的液态二次流体中而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该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设置于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中接近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的位置,且该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的主要构成如下:
--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为由导热材料制成的热交换装置,具有供温能流体通过的流路,以及对同时通过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外部的二次流体释放温能的热交换结构所构成,供呈直立或倾斜设置于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中,接近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的位置;
--热交换装置温能流体入口1001:为供对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输入温能的流体;
--热交换装置温能流体出口1002:为供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输出温能的流体;
--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为由一个以上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一个以上的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所构成,而于流体致动装置200通过具压力的温能流体时,驱动流体致动装置200而由转轴201输出回转动能,供直接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或经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入轴220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
--温能流体输入口101、温能流体输出口104:为供输入驱动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的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使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产生致冷或致热的温能流体;
--流体致动装置的流体入口102、流体致动装置的流体出口103:为供输入及输出通过流体致动装置200的温能流体,以由转轴201输出回转动能;
--温能流体管路105:为依温能流体的性质及温度所选用的温能流体管路结构,供由温能流体输入口101输入来自温能流体供给源的温能流体,通往流体致动装置200及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再由温能流体输出口104流出,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流体致动装置200通过温能流体管路105作联结,两者间通过温能流体管路105作联结的温能流体流路,包括呈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
--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为由作回转泵送流体的叶片组所构成,供接受来自流体致动装置200被具压力的温能流体所驱动的转轴201直接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或由转轴201对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入轴220输入回转动能,而由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出轴221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以泵送二次流体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吸入及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泵出,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与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之间具有隔板205,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所泵送的二次流体经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二次流体导流片600、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二次流体出口750以由温能流体经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对二次流体释放出温能;
--封闭式建筑物400:为呈封闭结构,内部具有容纳二次流体的空间的筒状、或球状、或槽状、或储藏室、或舱形封闭式建筑物结构,其内部设置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含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的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温能流体管路105、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二次流体导流片600、二次流体入口700以构成此项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以及形成部分二次流体的循环泵送;
--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为由封闭式建筑物400内部的结构或另行设置的流体管路所构成,供引导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所泵送的二次流体,流经二次流体导流片600及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二次流体出口750,进入封闭式建筑物400内部供泵入二次流体的温差体空间,而其中部分含温能流体由二次流体入口700回流至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的二次流体入口700;
--二次流体导流片600:为一片以上呈板状或片状或具引流斜面的二次流体流向引导结构所构成,供设置于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的二次流体进入侧110,或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的二次流体流出侧120的两侧或其中的一侧的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用以将二次流体作分流,以使二次流体均匀通过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进入封闭式建筑物400中的温差空间;
--二次流体入口700:为设置于封闭式建筑物400的温差空间与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间的建筑物结构,以供吸入部分具温能的二次流体回流进入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包括不设置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而由流体致动装置200驱动二次流体泵送装置202对温差体空间泵送二次流体至半开放式建筑物300内部空间,且该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的主要构成如下:
--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为由一个以上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一个以上的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所构成,而于流体致动装置200通过具压力的温能流体时,驱动流体致动装置200而由转轴201输出回转动能,供直接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或经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入轴220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
--温能流体输入口101、温能流体输出口104:为供输入驱动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的流体致动装置200的温能流体;
--流体致动装置的流体入口102、流体致动装置的流体出口103:为供输入及输出通过流体致动装置200的温能流体,以由转轴201输出回转动能;
--温能流体管路105:为依温能流体的性质及温度所选用的温能流体管路结构,供由温能流体输入口101输入来自温能流体供给源的温能流体,通往流体致动装置200,再流回温能流体输出口104;
--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为由作回转泵送流体的叶片组所构成,供接受来自流体致动装置200被具压力的温能流体所驱动的转轴201直接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或由转轴201对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入轴220输入回转动能,而由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出轴221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以泵送二次流体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吸入及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泵出,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与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之间具有隔板205,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所泵送的二次流体经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二次流体导流片600再由二次流体出口750泵出;
--半开放建筑物300:为具有至少一侧立面建筑物结构及一顶部建筑物结构,以供设置由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构成的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温能流体管路105、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二次流体导流片600、二次流体入口700,以形成部分二次流体的循环泵送;
--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为由半开放建筑物300内部的结构或另行设置的流体管路所构成,供引导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所泵送的二次流体,流经二次流体导流片600及二次流体出口750,进入半开放建筑物300内部二次流体的空间,而其中部分二次流体经由二次流体入口700回流至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的二次流体入口700;
--二次流体导流片600:为一片以上呈板状或片状或具引流斜面的二次流体流向引导结构所构成,供设置于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用以将二次流体作分流,以使二次流体均匀通过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而进入半开放建筑物300中的温差空间;
--二次流体入口700:为设置于半开放建筑物300的温差空间与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间的建筑物结构,以供吸入外部二次流体及吸入部分具温能的二次流体回流进入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包括不设置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而由流体致动装置200驱动二次流体泵送装置202对温差体空间泵送二次流体至封闭式建筑物400内部空间,且该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的主要构成如下:
--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为由一个以上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一个以上的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所构成,而于流体致动装置200通过具压力的温能流体时,驱动流体致动装置200而由转轴201输出回转动能,供直接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或经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入轴220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
--温能流体输入口101、温能流体输出口104:为供输入驱动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的流体致动装置200的温能流体;
--流体致动装置的流体入口102、流体致动装置的流体出口103:为供输入及输出通过流体致动装置200的温能流体,以由转轴201输出回转动能;
--温能流体管路105:为依温能流体的性质及温度所选用的温能流体管路结构,供由温能流体输入口101输入来自温能流体供给源的温能流体,通往流体致动装置200,再流回温能流体输出口104;
--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为由作回转泵送流体的叶片组所构成,供接受来自流体致动装置200被具压力的温能流体所驱动的转轴201直接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或由转轴201对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入轴220输入回转动能,而由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出轴221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以泵送二次流体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吸入及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泵出,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与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之间具有隔板205,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所泵送的二次流体经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二次流体导流片600再由二次流体出口750泵出;
--封闭式建筑物400:为呈封闭结构,内部具有容纳二次流体的空间的筒状、或球状、或槽状、或储藏室、或舱形封闭式建筑物结构,其内部设置由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构成的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温能流体管路105、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二次流体导流片600、二次流体入口700以构成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循环泵送;
--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为由封闭式建筑物400内部的结构或另行设置的流体管路所构成,供引导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所泵送的二次流体,流经二次流体导流片600及二次流体出口750,进入封闭式建筑物400内部二次流体的空间,而其中部分二次流体经由二次流体入口700回流至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的二次流体入口700;
--二次流体导流片600:为一片以上呈板状或片状或具引流斜面的二次流体流向引导结构所构成,供设置于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用以将二次流体作分流,以使二次流体均匀通过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而进入封闭式建筑物400中的温差空间;
--二次流体入口700:为设置于封闭式建筑物400的温差空间与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间的建筑物结构,以供吸入部分具温能的二次流体回流进入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为一种不需使用外部机械回转动能或电动机的动力,而通过具压力的温能流体,通过呈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的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中的流体致动装置200,而由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释放出温能,及由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中的流体致动装置200产生回转动能,而直接或经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供泵动二次流体通过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使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对二次流体作致冷或致热的释温,以及将上述装置设置于封闭式或半开放式建筑物之中,并通过具温能流体所驱动的流体致动装置200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以泵送二次流体通过设置于建筑物的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及二次流体导流片600及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再进入建筑物内由二次流体构成的温差体空间,而通过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温差体空间的含温能二次流体,其中部分具温能的二次流体被回流至建筑物的二次流体入口,经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再度泵送而构成二次流体的回流循环,从而避免未作回流而导致温能离散的问题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半开放式建筑物中,而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为设置于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中接近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位置的实施例结构示意侧视图;
图2所示为图1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半开放式建筑物中,而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为设置于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中接近二次流体出口750位置的实施例结构示意侧视图;
图4所示为图3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封闭式建筑物中,而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为设置于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中接近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位置的实施例结构示意侧视图;
图6所示为图5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封闭式建筑物中,而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为设置于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中接近二次流体出口750位置的实施例结构示意侧视图;
图8所示为图7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图1呈多组设置实施例结构示意侧视图;
图10所示为图9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图3呈多组设置实施例结构示意侧视图;
图12所示为图11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图5呈多组设置实施例结构示意侧视图;
图14所示为图13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图7呈多组设置实施例结构示意侧视图;
图16所示为图15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1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筒状、或池状、或槽状的半开放式建筑物、或湖泊、或河流、或海洋中的液态二次流体中,而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为设置于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中接近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位置的实施例结构示意侧视图;
图18所示为图17实施例的A-A主视剖示图;
图1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筒状、或球状、或槽状、或储藏室、或舱形的封闭式建筑物的液态二次流体中,而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为设置于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中接近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位置的实施例结构示意侧视图;
图20所示为图19实施例的B-B主视剖示图;
图2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图1实施例不设置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而由流体致动装置200驱动二次流体泵送装置202对温差体空间泵送二次流体至半开放式建筑物300内部空间的实施例侧视图;
图22所示为图21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图1实施例不设置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而由流体致动装置200驱动二次流体泵送装置202对温差体空间泵送二次流体至封闭式建筑物400内部空间的实施例侧视图;
图24所示为图23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输入具压力的温能流体的流体源999,进一步串接温能流体泵1201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2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输入具压力的温能流体的流体源999,进一步串接辅助温度调节装置1203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2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通过温能流体泵1201泵送温能流体,流经设置于自然温能体1101中的自然温能传导流体管路1100作致温或释温再泵出,而构成温能流体回路的构成示意图;
图28所示为已知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结构示意图。
【元件说明】
20:流体致动装置总成;
100: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
110: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的二次流体进入侧;
120;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的二次流体流出侧;
101:温能流体输入口;
104:温能流体输出口;
102:流体致动装置的流体入口;
103:流体致动装置的流体出口;
105:温能流体管路;
200:流体致动装置;
201:转轴;
202:二次流体泵送机组;
203: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
204: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
205:隔板;
210: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
211:磁性耦合体被动转部;
212:磁性耦合体主动转部;
220: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入轴;
221: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出轴;
300:半开放建筑物;
400:封闭式建筑物;
500:二次流体流路结构;
600:二次流体导流片;
700:二次流体入口;
750:二次流体出口;
800:二次流体入口护网;
900:二次流体出口护网;
999:具压力的温能流体的流体源;
1001:热交换装置温能流体入口;
1002:热交换装置温能流体出口;
1100:自然温能传导流体管路;
1101:自然温能体;
1201:温能流体泵;
1202:温能流体流量调控阀;
1203:辅助温度调节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方法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传统具流体管路供同过温能液流的热交换装置,通常通过外部机械回转动能或电动机以转动流体泵送机组,进而驱动气流通过热交换装置以增加热交换装置的热交换效率,其缺点为增加设置成本及增加耗用能源,而供送入开放式空间的温能气流,若未作回流则会导致温能离散为其缺点。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不需使用外部机械回转动能或电动机的动力,而通过具压力的温能流体,通过呈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的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中的流体致动装置200,而由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释放出温能,及由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中的流体致动装置200产生回转动能,而直接或经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供泵动二次流体通过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使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对二次流体作致冷或致热的释温,以及将上述装置设置于封闭式或半开放式建筑物之中,并通过具温能流体所驱动的流体致动装置200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以泵送二次流体通过设置于建筑物的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及二次流体导流片600及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再进入建筑物内由二次流体构成的温差体空间,而通过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温差体空间的含温能二次流体,其中部分具温能的二次流体被回流至建筑物的二次流体入口,经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再度泵送而构成二次流体的回流循环。
以下就此项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的各种应用举例说明如下: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半开放式建筑物中,而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为设置于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中接近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位置的实施例结构示意侧视图;
图2所示为图1实施例的主视图;
如图1、图2中所示,为通过具压力温能流体源的流体动能及温能,以构成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其主要构成如下:
--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为由导热材料制成的热交换装置,具有供温能流体通过的流路,以及对同时通过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外部的二次流体释放温能的热交换结构所构成,供呈直立或倾斜设置于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中,接近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的位置;
--热交换装置温能流体入口1001:为供对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输入温能的流体;
--热交换装置温能流体出口1002:为供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输出温能的流体;
--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为由一个以上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一个以上的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所构成,而在流体致动装置200通过具压力的温能流体时,驱动流体致动装置200而由转轴201输出回转动能,供直接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或经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入轴220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
--温能流体输入口101、温能流体输出口104:为供输入可驱动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的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使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产生致冷或致热的温能流体;
--流体致动装置的流体入口102、流体致动装置的流体出口103:为供输入及输出通过流体致动装置200的温能流体,以由转轴201输出回转动能;
--温能流体管路105:为依温能流体的性质及温度所选用的温能流体管路结构,供由温能流体输入口101输入来自温能流体供给源的温能流体,通往流体致动装置200及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再由温能流体输出口104流出,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流体致动装置200通过温能流体管路105作联结,两者间通过温能流体管路105作联结的温能流体流路,包括呈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
--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为由可作回转泵送流体的叶片组所构成,供接受来自流体致动装置200被具压力的温能流体所驱动的转轴201直接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或由转轴201对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入轴220输入回转动能,而由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出轴221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以泵送二次流体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吸入及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泵出,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与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之间具有隔板205,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所泵送的二次流体经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二次流体导流片600、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二次流体出口750以由温能流体经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对二次流体释放出温能;
--半开放建筑物300:为具有至少一侧立面建筑物结构及一顶部建筑物结构以供设置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含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的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温能流体管路105、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二次流体导流片600、二次流体入口700以构成此项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以及形成部分二次流体的循环泵送;
--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为由半开放建筑物300内部的结构或另行设置的流体管路所构成,供引导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所泵送的二次流体,流经二次流体导流片600及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二次流体出口750,进入半开放建筑物300内部供泵入二次流体的温差体空间,而其中部分含温能流体由二次流体入口700回流至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的二次流体入口700;
--二次流体导流片600:为一片以上呈板状或片状或具引流斜面的二次流体流向引导结构所构成,供设置于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的二次流体进入侧110,或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的二次流体流出侧120的两侧或其中的一侧的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用以将二次流体作分流,以使二次流体均匀通过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进入半开放建筑物300中的温差空间;
--二次流体入口700:为设置于半开放建筑物300的温差空间与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间的建筑物结构,以供吸入外部二次流体及吸入部分具温能的二次流体回流进入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半开放式建筑物中,而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为设置于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中接近二次流体出口750位置的实施例结构示意侧视图;
图4所示为图3实施例的主视图;
如图3、图4中所示,为通过具压力温能流体源的流体动能及温能,以构成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其主要构成如下:
--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为由导热材料制成的热交换装置,具有供温能流体通过的流路,以及对同时通过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外部的二次流体释放温能的热交换结构所构成,供呈水平或接近水平设置于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中,接近二次流体出口750的位置;
--热交换装置温能流体入口1001:为供对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输入温能的流体;
--热交换装置温能流体出口1002:为供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输出温能的流体;
--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为由一个以上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一个以上的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所构成,而于流体致动装置200通过具压力的温能流体时,驱动流体致动装置200而由转轴201输出回转动能,供直接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或经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入轴220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
--温能流体输入口101、温能流体输出口104:为供输入可驱动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的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使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产生致冷或致热的温能流体;
--流体致动装置的流体入口102、流体致动装置的流体出口103:为供输入及输出通过流体致动装置200的温能流体,以由转轴201输出回转动能;
--温能流体管路105:为依温能流体的性质及温度所选用的温能流体管路结构,供由温能流体输入口101输入来自温能流体供给源的温能流体,通往流体致动装置200及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再由温能流体输出口104流出,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流体致动装置200通过温能流体管路105作联结,两者间通过温能流体管路105作联结的温能流体流路,包括呈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
--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为由可作回转泵送流体的叶片组所构成,供接受来自流体致动装置200被具压力的温能流体所驱动的转轴201直接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或由转轴201对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入轴220输入回转动能,而由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出轴221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以泵送二次流体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吸入及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泵出,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与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之间具有隔板205,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所泵送的二次流体经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二次流体导流片600、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二次流体出口750以由温能流体经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对二次流体释放出温能;
--半开放建筑物300:为具有至少一侧立面建筑物结构及一顶部建筑物结构以供设置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含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的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温能流体管路105、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二次流体导流片600、二次流体入口700以构成此项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以及形成部分二次流体的循环泵送;
--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为由半开放建筑物300内部的结构或另行设置的流体管路所构成,供引导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所泵送的二次流体,流经二次流体导流片600及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二次流体出口750,进入半开放建筑物300内部供泵入二次流体的温差体空间,而其中部分含温能流体由二次流体入口700回流至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的二次流体入口700;
--二次流体导流片600:为一片以上呈板状或片状或具引流斜面的二次流体流向引导结构所构成,供设置于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的二次流体进入侧110,或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的二次流体流出侧120的两侧或其中的一侧的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用以将二次流体作分流,以使二次流体均匀通过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进入半开放建筑物300中的温差空间;
--二次流体入口700:为设置于半开放建筑物300的温差空间与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间的建筑物结构,以供吸入外部二次流体及吸入部分具温能的二次流体回流进入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
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封闭式建筑物中,而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为设置于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中接近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位置的实施例结构示意侧视图;
图6所示为图5实施例的主视图;
如图5、图6中所示,为通过具压力温能流体源的流体动能及温能,以构成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其主要构成如下:
--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为由导热材料制成的热交换装置,具有供温能流体通过的流路,以及对同时通过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外部的二次流体释放温能的热交换结构所构成,供呈直立或倾斜设置于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中,接近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的位置;
--热交换装置温能流体入口1001:为供对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输入温能的流体;
--热交换装置温能流体出口1002:为供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输出温能的流体;
--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为由一个以上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一个以上的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所构成,而于流体致动装置200通过具压力的温能流体时,驱动流体致动装置200而由转轴201输出回转动能,供直接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或经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入轴220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
--温能流体输入口101、温能流体输出口104:为供输入可驱动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的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使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产生致冷或致热的温能流体;
--流体致动装置的流体入口102、流体致动装置的流体出口103:为供输入及输出通过流体致动装置200的温能流体,以由转轴201输出回转动能;
--温能流体管路105:为依温能流体的性质及温度所选用的温能流体管路结构,供由温能流体输入口101输入来自温能流体供给源的温能流体,通往流体致动装置200及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再由温能流体输出口104流出,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流体致动装置200通过温能流体管路105作联结,两者间通过温能流体管路105作联结的温能流体流路,包括呈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
--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为由可作回转泵送流体的叶片组所构成,供接受来自流体致动装置200被具压力的温能流体所驱动的转轴201直接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或由转轴201对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入轴220输入回转动能,而由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出轴221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以泵送二次流体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吸入及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泵出,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与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之间具有隔板205,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所泵送的二次流体经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二次流体导流片600、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二次流体出口750以由温能流体经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对二次流体释放出温能;
--封闭式建筑物400:为呈封闭结构,内部具有容纳二次流体的空间的筒状、或球状、或槽状、或储藏室、或舱形封闭式建筑物结构,其内部设置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含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的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温能流体管路105、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二次流体导流片600、二次流体入口700以构成此项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以及形成部分二次流体的循环泵送;
--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为由封闭式建筑物400内部的结构或另行设置的流体管路所构成,供引导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所泵送的二次流体,流经二次流体导流片600及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二次流体出口750,进入封闭式建筑物400内部供泵入二次流体的温差体空间,而其中部分含温能流体由二次流体入口700回流至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的二次流体入口700;
--二次流体导流片600:为一片以上呈板状或片状或具引流斜面的二次流体流向引导结构所构成,供设置于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的二次流体进入侧110,或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的二次流体流出侧120的两侧或其中的一侧的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用以将二次流体作分流,以使二次流体均匀通过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进入封闭式建筑物400中的温差空间;
--二次流体入口700:为设置于封闭式建筑物400的温差空间与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间的建筑物结构,以供吸入部分具温能的二次流体回流进入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
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封闭式建筑物中,而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为设置于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中接近二次流体出口750位置的实施例结构示意侧视图;
图8所示为图7实施例的主视图;
如图7、图8中所示,为通过具压力温能流体源的流体动能及温能,以构成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其主要构成如下:
--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为由导热材料制成的热交换装置,具有供温能流体通过的流路,以及对同时通过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外部的二次流体释放温能的热交换结构所构成,供呈水平或接近水平设置于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中,接近二次流体出口750的位置;
--热交换装置温能流体入口1001:为供对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输入温能的流体;
--热交换装置温能流体出口1002:为供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输出温能的流体;
--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为由一个以上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一个以上的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所构成,而于流体致动装置200通过具压力的温能流体时,驱动流体致动装置200而由转轴201输出回转动能,供直接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或经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入轴220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
--温能流体输入口101、温能流体输出口104:为供输入可驱动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的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使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产生致冷或致热的温能流体;
--流体致动装置的流体入口102、流体致动装置的流体出口103:为供输入及输出通过流体致动装置200的温能流体,以由转轴201输出回转动能;
--温能流体管路105:为依温能流体的性质及温度所选用的温能流体管路结构,供由温能流体输入口101输入来自温能流体供给源的温能流体,通往流体致动装置200及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再由温能流体输出口104流出,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流体致动装置200通过温能流体管路105作联结,两者间通过温能流体管路105作联结的温能流体流路,包括呈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
--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为由可作回转泵送流体的叶片组所构成,供接受来自流体致动装置200被具压力的温能流体所驱动的转轴201直接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或由转轴201对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入轴220输入回转动能,而由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出轴221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以泵送二次流体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吸入及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泵出,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与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之间具有隔板205,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所泵送的二次流体经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二次流体导流片600、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二次流体出口750以由温能流体经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对二次流体释放出温能;
--封闭式建筑物400:为呈封闭结构,内部具有容纳二次流体的空间的筒状、或球状、或槽状、或储藏室、或舱形封闭式建筑物结构,其内部设置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含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的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温能流体管路105、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二次流体导流片600、二次流体入口700以构成此项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以及形成部分二次流体的循环泵送;
--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为由封闭式建筑物400内部的结构或另行设置的流体管路所构成,供引导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所泵送的二次流体,流经二次流体导流片600及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二次流体出口750,进入封闭式建筑物400内部供泵入二次流体的温差体空间,而其中部分含温能流体由二次流体入口700回流至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的二次流体入口700;
--二次流体导流片600:为一片以上呈板状或片状或具引流斜面的二次流体流向引导结构所构成,供设置于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的二次流体进入侧110,或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的二次流体流出侧120的两侧或其中的一侧的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用以将二次流体作分流,以使二次流体均匀通过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进入封闭式建筑物400中的温差空间;
--二次流体入口700:为设置于封闭式建筑物400的温差空间与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间的建筑物结构,以供吸入部分具温能的二次流体回流进入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
此项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其二次流体为由液态流体所构成,而温能流体为气态或液态温能流体,并设置于槽状、或池状、或密闭空间;
此项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其二次流体入口700及二次流体出口750两者或其中之一可进一步设置二次流体入口护网800、二次流体出口护网900;
此项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其来自温能流体源的温能流体进一步可串设可增加流体压力功能的温能流体泵1201;
此项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进一步可在温能流体管路105串设温能流体流量调控阀1202以调节温能流体的流量;
前述图1~图8进一步可为同一建筑物设有两套以上的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系统所构成,包括设有两套以上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含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的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温能流体管路105、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二次流体导流片600、二次流体入口700以构成此项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以及形成部分二次流体的循环泵动;
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图1呈多组设置实施例结构示意侧视图;
图10所示为图9实施例的主视图;
如图9、图10中所示,为通过具压力温能流体源的流体动能及温能,以构成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其主要构成如下:
--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为由导热材料制成的热交换装置,具有供温能流体通过的流路,以及对同时通过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外部的二次流体释放温能的热交换结构所构成,供呈直立或倾斜设置于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中,接近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的位置;
--热交换装置温能流体入口1001:为供对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输入温能的流体;
--热交换装置温能流体出口1002:为供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输出温能的流体;
--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为由一个以上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一个以上的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所构成,而于流体致动装置200通过具压力的温能流体时,驱动流体致动装置200而由转轴201输出回转动能,供直接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或经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入轴220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
--温能流体输入口101、温能流体输出口104:为供输入可驱动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的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使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产生致冷或致热的温能流体;
--流体致动装置的流体入口102、流体致动装置的流体出口103:为供输入及输出通过流体致动装置200的温能流体,以由转轴201输出回转动能;
--温能流体管路105:为依温能流体的性质及温度所选用的温能流体管路结构,供由温能流体输入口101输入来自温能流体供给源的温能流体,通往流体致动装置200及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再由温能流体输出口104流出,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流体致动装置200通过温能流体管路105作联结,两者间通过温能流体管路105作联结的温能流体流路,包括呈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
--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为由可作回转泵送流体的叶片组所构成,供接受来自流体致动装置200被具压力的温能流体所驱动的转轴201直接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或由转轴201对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入轴220输入回转动能,而由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出轴221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以泵送二次流体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吸入及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泵出,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与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之间具有隔板205,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所泵送的二次流体经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二次流体导流片600、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二次流体出口750以由温能流体经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对二次流体释放出温能;
--半开放建筑物300:为具有至少一侧立面建筑物结构及一顶部建筑物结构以供设置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含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的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温能流体管路105、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二次流体导流片600、二次流体入口700以构成此项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以及形成部分二次流体的循环泵送;
--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为由半开放建筑物300内部的结构或另行设置的流体管路所构成,供引导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所泵送的二次流体,流经二次流体导流片600及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二次流体出口750,进入半开放建筑物300内部供泵入二次流体的温差体空间,而其中部分含温能流体由二次流体入口700回流至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的二次流体入口700;
--二次流体导流片600:为一片以上呈板状或片状或具引流斜面的二次流体流向引导结构所构成,供设置于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的二次流体进入侧110,或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的二次流体流出侧120的两侧或其中的一侧的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用以将二次流体作分流,以使二次流体均匀通过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进入半开放建筑物300中的温差空间;
--二次流体入口700:为设置于半开放建筑物300的温差空间与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间的建筑物结构,以供吸入外部二次流体及吸入部分具温能的二次流体回流进入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
同一建筑物设有两套以上的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系统所构成,包括设有两套以上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含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的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温能流体管路105、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二次流体导流片600、二次流体入口700以构成此项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以及形成部分二次流体的循环泵动;
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图3呈多组设置实施例结构示意侧视图;
图12所示为图11实施例的主视图;
如图11、图12中所示,为通过具压力温能流体源的流体动能及温能,以构成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其主要构成如下:
--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为由导热材料制成的热交换装置,具有供温能流体通过的流路,以及对同时通过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外部的二次流体释放温能的热交换结构所构成,供呈水平或接近水平设置于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中,接近二次流体出口750的位置;
--热交换装置温能流体入口1001:为供对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输入温能的流体;
--热交换装置温能流体出口1002:为供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输出温能的流体;
--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为由一个以上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一个以上的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所构成,而于流体致动装置200通过具压力的温能流体时,驱动流体致动装置200而由转轴201输出回转动能,供直接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或经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入轴220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
--温能流体输入口101、温能流体输出口104:为供输入可驱动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的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使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产生致冷或致热的温能流体;
--流体致动装置的流体入口102、流体致动装置的流体出口103:为供输入及输出通过流体致动装置200的温能流体,以由转轴201输出回转动能;
--温能流体管路105:为依温能流体的性质及温度所选用的温能流体管路结构,供由温能流体输入口101输入来自温能流体供给源的温能流体,通往流体致动装置200及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再由温能流体输出口104流出,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流体致动装置200通过温能流体管路105作联结,两者间通过温能流体管路105作联结的温能流体流路,包括呈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
--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为由可作回转泵送流体的叶片组所构成,供接受来自流体致动装置200被具压力的温能流体所驱动的转轴201直接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或由转轴201对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入轴220输入回转动能,而由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出轴221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以泵送二次流体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吸入及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泵出,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与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之间具有隔板205,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所泵送的二次流体经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二次流体导流片600、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二次流体出口750以由温能流体经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对二次流体释放出温能;
--半开放建筑物300:为具有至少一侧立面建筑物结构及一顶部建筑物结构以供设置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含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的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温能流体管路105、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二次流体导流片600、二次流体入口700以构成此项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以及形成部分二次流体的循环泵送;
--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为由半开放建筑物300内部的结构或另行设置的流体管路所构成,供引导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所泵送的二次流体,流经二次流体导流片600及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二次流体出口750,进入半开放建筑物300内部供泵入二次流体的温差体空间,而其中部分含温能流体由二次流体入口700回流至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的二次流体入口700;
--二次流体导流片600:为一片以上呈板状或片状或具引流斜面的二次流体流向引导结构所构成,供设置于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的二次流体进入侧110,或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的二次流体流出侧120的两侧或其中的一侧的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用以将二次流体作分流,以使二次流体均匀通过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进入半开放建筑物300中的温差空间;
--二次流体入口700:为设置于半开放建筑物300的温差空间与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间的建筑物结构,以供吸入外部二次流体及吸入部分具温能的二次流体回流进入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
同一建筑物设有两套以上的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系统所构成,包括设有两套以上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含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的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温能流体管路105、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二次流体导流片600、二次流体入口700以构成此项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以及形成部分二次流体的循环泵动;
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图5呈多组设置实施例结构示意侧视图;
图14所示为图13实施例的主视图;
如图13、图14中所示,为通过具压力温能流体源的流体动能及温能,以构成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其主要构成如下:
--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为由导热材料制成的热交换装置,具有供温能流体通过的流路,以及对同时通过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外部的二次流体释放温能的热交换结构所构成,供呈直立或倾斜设置于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中,接近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的位置;
--热交换装置温能流体入口1001:为供对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输入温能的流体;
--热交换装置温能流体出口1002:为供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输出温能的流体;
--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为由一个以上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一个以上的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所构成,而于流体致动装置200通过具压力的温能流体时,驱动流体致动装置200而由转轴201输出回转动能,供直接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或经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入轴220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
--温能流体输入口101、温能流体输出口104:为供输入可驱动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的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使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产生致冷或致热的温能流体;
--流体致动装置的流体入口102、流体致动装置的流体出口103:为供输入及输出通过流体致动装置200的温能流体,以由转轴201输出回转动能;
--温能流体管路105:为依温能流体的性质及温度所选用的温能流体管路结构,供由温能流体输入口101输入来自温能流体供给源的温能流体,通往流体致动装置200及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再由温能流体输出口104流出,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流体致动装置200通过温能流体管路105作联结,两者间通过温能流体管路105作联结的温能流体流路,包括呈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
--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为由可作回转泵送流体的叶片组所构成,供接受来自流体致动装置200被具压力的温能流体所驱动的转轴201直接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或由转轴201对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入轴220输入回转动能,而由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出轴221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以泵送二次流体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吸入及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泵出,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与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之间具有隔板205,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所泵送的二次流体经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二次流体导流片600、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二次流体出口750以由温能流体经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对二次流体释放出温能;
--封闭式建筑物400:为呈封闭结构,内部具有容纳二次流体的空间的筒状、或球状、或槽状、或储藏室、或舱形封闭式建筑物结构,其内部设置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含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的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温能流体管路105、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二次流体导流片600、二次流体入口700以构成此项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以及形成部分二次流体的循环泵送;
--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为由封闭式建筑物400内部的结构或另行设置的流体管路所构成,供引导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所泵送的二次流体,流经二次流体导流片600及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二次流体出口750,进入封闭式建筑物400内部供泵入二次流体的温差体空间,而其中部分含温能流体由二次流体入口700回流至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的二次流体入口700;
--二次流体导流片600:为一片以上呈板状或片状或具引流斜面的二次流体流向引导结构所构成,供设置于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的二次流体进入侧110,或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的二次流体流出侧120的两侧或其中的一侧的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用以将二次流体作分流,以使二次流体均匀通过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进入封闭式建筑物400中的温差空间;
--二次流体入口700:为设置于封闭式建筑物400的温差空间与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间的建筑物结构,以供吸入部分具温能的二次流体回流进入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
同一建筑物设有两套以上的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系统所构成,包括设有两套以上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含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的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温能流体管路105、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二次流体导流片600、二次流体入口700以构成此项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以及形成部分二次流体的循环泵动;
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图7呈多组设置实施例结构示意侧视图;
图16所示为图15实施例的主视图;
如图15、图16中所示,为通过具压力温能流体源的流体动能及温能,以构成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其主要构成如下:
--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为由导热材料制成的热交换装置,具有供温能流体通过的流路,以及对同时通过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外部的二次流体释放温能的热交换结构所构成,供呈水平或接近水平设置于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中,接近二次流体出口750的位置;
--热交换装置温能流体入口1001:为供对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输入温能的流体;
--热交换装置温能流体出口1002:为供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输出温能的流体;
--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为由一个以上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一个以上的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所构成,而于流体致动装置200通过具压力的温能流体时,驱动流体致动装置200而由转轴201输出回转动能,供直接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或经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入轴220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
--温能流体输入口101、温能流体输出口104:为供输入可驱动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的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使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产生致冷或致热的温能流体;
--流体致动装置的流体入口102、流体致动装置的流体出口103:为供输入及输出通过流体致动装置200的温能流体,以由转轴201输出回转动能;
--温能流体管路105:为依温能流体的性质及温度所选用的温能流体管路结构,供由温能流体输入口101输入来自温能流体供给源的温能流体,通往流体致动装置200及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再由温能流体输出口104流出,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流体致动装置200通过温能流体管路105作联结,两者间通过温能流体管路105作联结的温能流体流路,包括呈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
--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为由可作回转泵送流体的叶片组所构成,供接受来自流体致动装置200被具压力的温能流体所驱动的转轴201直接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或由转轴201对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入轴220输入回转动能,而由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出轴221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以泵送二次流体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吸入及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泵出,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与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之间具有隔板205,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所泵送的二次流体经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二次流体导流片600、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二次流体出口750以由温能流体经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对二次流体释放出温能;
--封闭式建筑物400:为呈封闭结构,内部具有容纳二次流体的空间的筒状、或球状、或槽状、或储藏室、或舱形封闭式建筑物结构,其内部设置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含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的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温能流体管路105、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二次流体导流片600、二次流体入口700以构成此项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以及形成部分二次流体的循环泵送;
--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为由封闭式建筑物400内部的结构或另行设置的流体管路所构成,供引导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所泵送的二次流体,流经二次流体导流片600及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二次流体出口750,进入封闭式建筑物400内部供泵入二次流体的温差体空间,而其中部分含温能流体由二次流体入口700回流至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的二次流体入口700;
--二次流体导流片600:为一片以上呈板状或片状或具引流斜面的二次流体流向引导结构所构成,供设置于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的二次流体进入侧110,或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的二次流体流出侧120的两侧或其中的一侧的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用以将二次流体作分流,以使二次流体均匀通过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进入封闭式建筑物400中的温差空间;
--二次流体入口700:为设置于封闭式建筑物400的温差空间与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间的建筑物结构,以供吸入部分具温能的二次流体回流进入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
同一建筑物设有两套以上的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系统所构成,包括设有两套以上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含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的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温能流体管路105、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二次流体导流片600、二次流体入口700以构成此项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以及形成部分二次流体的循环泵动;
此项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其中所指设置于温差空间的温差体,包括气态或液态的流体,或置于前述气态或液态流体中的固体所构成;
此项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其中所指的温能流体,包括液态或气态的温能流体;
此项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包括应用于筒状、或池状、或槽状建筑物、或湖泊、或河流、或海洋中的液态二次流体中,以通过输入气态或液态的温能流体,对作为温差体的二次流体传输温能;
图1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筒状、或池状、或槽状的半开放式建筑物、或湖泊、或河流、或海洋中的液态二次流体中,而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为设置于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中接近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位置的实施例结构示意侧视图。
图18所示为图17实施例的A-A主视剖示图。
如图17、图18中所示,为通过具压力温能流体源的流体动能及温能,以构成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其主要构成如下:
--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为由导热材料制成的热交换装置,具有供温能流体通过的流路,以及对同时通过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外部的二次流体释放温能的热交换结构所构成,供呈直立或倾斜设置于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中,接近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的位置;
--热交换装置温能流体入口1001:为供对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输入温能的流体;
--热交换装置温能流体出口1002:为供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输出温能的流体;
--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为由一个以上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一个以上的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所构成,而于流体致动装置200通过具压力的温能流体时,驱动流体致动装置200而由转轴201输出回转动能,供直接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或经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入轴220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
--温能流体输入口101、温能流体输出口104:为供输入可驱动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的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使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产生致冷或致热的温能流体;
--流体致动装置的流体入口102、流体致动装置的流体出口103:为供输入及输出通过流体致动装置200的温能流体,以由转轴201输出回转动能;
--温能流体管路105:为依温能流体的性质及温度所选用的温能流体管路结构,供由温能流体输入口101输入来自温能流体供给源的温能流体,通往流体致动装置200及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再由温能流体输出口104流出,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流体致动装置200通过温能流体管路105作联结,两者间通过温能流体管路105作联结的温能流体流路,包括呈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
--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为由可作回转泵送流体的叶片组所构成,供接受来自流体致动装置200被具压力的温能流体所驱动的转轴201直接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或由转轴201对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入轴220输入回转动能,而由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出轴221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以泵送二次流体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吸入及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泵出,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与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之间具有隔板205,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所泵送的二次流体经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二次流体导流片600、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二次流体出口750以由温能流体经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对二次流体释放出温能;
--半开放建筑物300:为具有至少一侧立面建筑物结构及一顶部建筑物结构以供设置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含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的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温能流体管路105、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二次流体导流片600、二次流体入口700以构成此项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以及形成部分二次流体的循环泵送;
--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为由半开放建筑物300内部的结构或另行设置的流体管路所构成,供引导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所泵送的二次流体,流经二次流体导流片600及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二次流体出口750,进入半开放建筑物300内部供泵入二次流体的温差体空间,而其中部分含温能流体由二次流体入口700回流至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的二次流体入口700;
--二次流体导流片600:为一片以上呈板状或片状或具引流斜面的二次流体流向引导结构所构成,供设置于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的二次流体进入侧110,或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的二次流体流出侧120的两侧或其中的一侧的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用以将二次流体作分流,以使二次流体均匀通过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进入半开放建筑物300中的温差空间;
--二次流体入口700:为设置于半开放建筑物300的温差空间与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间的建筑物结构,以供吸入外部二次流体及吸入部分具温能的二次流体回流进入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
图1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筒状、或球状、或槽状、或储藏室、或舱形的封闭式建筑物的液态二次流体中,而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为设置于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中接近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位置的实施例结构示意侧视图。
图20所示为图19实施例的B-B主视剖示图。
如图19、图20中所示,为通过具压力温能流体源的流体动能及温能,以构成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其主要构成如下:
--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为由导热材料制成的热交换装置,具有供温能流体通过的流路,以及对同时通过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外部的二次流体释放温能的热交换结构所构成,供呈直立或倾斜设置于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中,接近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的位置;
--热交换装置温能流体入口1001:为供对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输入温能的流体;
--热交换装置温能流体出口1002:为供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输出温能的流体;
--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为由一个以上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一个以上的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所构成,而于流体致动装置200通过具压力的温能流体时,驱动流体致动装置200而由转轴201输出回转动能,供直接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或经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入轴220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
--温能流体输入口101、温能流体输出口104:为供输入可驱动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的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使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产生致冷或致热的温能流体;
--流体致动装置的流体入口102、流体致动装置的流体出口103:为供输入及输出通过流体致动装置200的温能流体,以由转轴201输出回转动能;
--温能流体管路105:为依温能流体的性质及温度所选用的温能流体管路结构,供由温能流体输入口101输入来自温能流体供给源的温能流体,通往流体致动装置200及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再由温能流体输出口104流出,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流体致动装置200通过温能流体管路105作联结,两者间通过温能流体管路105作联结的温能流体流路,包括呈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
--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为由可作回转泵送流体的叶片组所构成,供接受来自流体致动装置200被具压力的温能流体所驱动的转轴201直接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或由转轴201对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入轴220输入回转动能,而由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出轴221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以泵送二次流体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吸入及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泵出,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与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之间具有隔板205,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所泵送的二次流体经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二次流体导流片600、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二次流体出口750以由温能流体经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对二次流体释放出温能;
--封闭式建筑物400:为呈封闭结构,内部具有容纳二次流体的空间的筒状、或球状、或槽状、或储藏室、或舱形封闭式建筑物结构,其内部设置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含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的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温能流体管路105、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二次流体导流片600、二次流体入口700以构成此项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以及形成部分二次流体的循环泵送;
--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为由封闭式建筑物400内部的结构或另行设置的流体管路所构成,供引导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所泵送的二次流体,流经二次流体导流片600及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二次流体出口750,进入封闭式建筑物400内部供泵入二次流体的温差体空间,而其中部分含温能流体由二次流体入口700回流至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的二次流体入口700;
--二次流体导流片600:为一片以上呈板状或片状或具引流斜面的二次流体流向引导结构所构成,供设置于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的二次流体进入侧110,或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的二次流体流出侧120的两侧或其中的一侧的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用以将二次流体作分流,以使二次流体均匀通过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进入封闭式建筑物400中的温差空间;
--二次流体入口700:为设置于封闭式建筑物400的温差空间与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间的建筑物结构,以供吸入部分具温能的二次流体回流进入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
此项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其所设置通过温能流体所驱动的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流体致动装置200,可视需要选择设置以下方式其中之一;包括:
(1)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与流体致动装置200皆设置;(如前述各实施例)或
(2)设置流体致动装置200;
图2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图1实施例不设置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而由流体致动装置200驱动二次流体泵送装置202对温差体空间泵送二次流体至半开放式建筑物300内部空间的实施例侧视图。
图22所示为图21实施例的主视图。
如图21、图22中所示,其主要构成如下:
--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为由一个以上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一个以上的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所构成,而于流体致动装置200通过具压力的温能流体时,驱动流体致动装置200而由转轴201输出回转动能,供直接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或经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入轴220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
--温能流体输入口101、温能流体输出口104:为供输入可驱动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的流体致动装置200的温能流体;
--流体致动装置的流体入口102、流体致动装置的流体出口103:为供输入及输出通过流体致动装置200的温能流体,以由转轴201输出回转动能;
--温能流体管路105:为依温能流体的性质及温度所选用的温能流体管路结构,供由温能流体输入口101输入来自温能流体供给源的温能流体,通往流体致动装置200,再流回温能流体输出口104;
--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为由可作回转泵送流体的叶片组所构成,供接受来自流体致动装置200被具压力的温能流体所驱动的转轴201直接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或由转轴201对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入轴220输入回转动能,而由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出轴221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以泵送二次流体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吸入及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泵出,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与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之间具有隔板205,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所泵送的二次流体经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二次流体导流片600再由二次流体出口750泵出;
--半开放建筑物300:为具有至少一侧立面建筑物结构及一顶部建筑物结构,以供设置由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构成的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温能流体管路105、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二次流体导流片600、二次流体入口700,以形成部分二次流体的循环泵送;
--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为由半开放建筑物300内部的结构或另行设置的流体管路所构成,供引导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所泵送的二次流体,流经二次流体导流片600及二次流体出口750,进入半开放建筑物300内部二次流体的空间,而其中部分二次流体经由二次流体入口700回流至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的二次流体入口700;
--二次流体导流片600:为一片以上呈板状或片状或具引流斜面的二次流体流向引导结构所构成,供设置于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用以将二次流体作分流,以使二次流体均匀通过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而进入半开放建筑物300中的温差空间;
--二次流体入口700:为设置于半开放建筑物300的温差空间与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间的建筑物结构,以供吸入外部二次流体及吸入部分具温能的二次流体回流进入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
图2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图1实施例不设置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而由流体致动装置200驱动二次流体泵送装置202对温差体空间泵送二次流体至封闭式建筑物400内部空间的实施例侧视图。
图24所示为图23实施例的主视图。
如图23、图24中所示,其主要构成如下:
--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为由一个以上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一个以上的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所构成,而于流体致动装置200通过具压力的温能流体时,驱动流体致动装置200而由转轴201输出回转动能,供直接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或经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入轴220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
--温能流体输入口101、温能流体输出口104:为供输入可驱动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的流体致动装置200的温能流体;
--流体致动装置的流体入口102、流体致动装置的流体出口103:为供输入及输出通过流体致动装置200的温能流体,以由转轴201输出回转动能;
--温能流体管路105:为依温能流体的性质及温度所选用的温能流体管路结构,供由温能流体输入口101输入来自温能流体供给源的温能流体,通往流体致动装置200,再流回温能流体输出口104;
--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为由可作回转泵送流体的叶片组所构成,供接受来自流体致动装置200被具压力的温能流体所驱动的转轴201直接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或由转轴201对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入轴220输入回转动能,而由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出轴221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以泵送二次流体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吸入及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泵出,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与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之间具有隔板205,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所泵送的二次流体经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二次流体导流片600再由二次流体出口750泵出;
--封闭式建筑物400:为呈封闭结构,内部具有容纳二次流体的空间的筒状、或球状、或槽状、或储藏室、或舱形封闭式建筑物结构,其内部设置由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构成的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温能流体管路105、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二次流体导流片600、二次流体入口700以构成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循环泵送;
--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为由封闭式建筑物400内部的结构或另行设置的流体管路所构成,供引导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所泵送的二次流体,流经二次流体导流片600及二次流体出口750,进入封闭式建筑物400内部二次流体的空间,而其中部分二次流体经由二次流体入口700回流至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的二次流体入口700;
--二次流体导流片600:为一片以上呈板状或片状或具引流斜面的二次流体流向引导结构所构成,供设置于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用以将二次流体作分流,以使二次流体均匀通过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而进入封闭式建筑物400中的温差空间;
--二次流体入口700:为设置于封闭式建筑物400的温差空间与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间的建筑物结构,以供吸入部分具温能的二次流体回流进入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
此项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中,其具压力的温能流体的来源端,为由以下一种以上所构成;包括:
(1) 来自具温能及位能的水源所供给的压力流体源;
(2) 来自具温能及位能的自来水的水源所供给的压力流体源;
(3) (1)或(2)项供进一步串接温能流体泵1201以对具压力的温能流体的流体源999的流体加压;
图2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输入具压力的温能流体的流体源999,进一步串接温能流体泵1201的实施例示意图;
(4) (1)或(2)或(3)项进一步串接辅助温度调节装置1203以对来自具压力的温能流体的流体源999的流体作加温或致冷再泵出;
图2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输入具压力的温能流体的流体源999,进一步串接辅助温度调节装置1203的实施例示意图。
(5) 以埋入于地层或湖、河、池等自然温能体1101中的自然温能传导流体管路1100与自然温能体1101作均温热传,并经串接的温能流体泵1201作增压泵动以产生具压力温能流体,供通过流体致温装置200与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而构成温能流体回路;
图2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通过温能流体泵1201泵送温能流体,流经设置于自然温能体1101中的自然温能传导流体管路1100作致温或释温再泵出,而构成温能流体回路的构成示意图;
此项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所述的流体致温装置200对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驱动方式中,由转轴201对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入轴220输入回转动能,而由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出轴221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其中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具有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入轴220供驱动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耦合体被动转部211,再经不导磁的隔离层驱动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耦合体主动转部212,而由具永磁式磁铁的被动侧驱动磁性耦合体被动转部211以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
图28所示为已知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结构示意图;
此项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其温能流体与二次流体的应用匹配包括以下一种以上的方式:
(1)输入气态温能流体供驱动流体致动装置200产生回转动能,及对气态二次流体传输致冷或致热的温能;
(2)输入液态温能流体供驱动流体致动装置200产生回转动能,及对气态二次流体传输致冷或致热的温能;
(3)输入气态温能流体供驱动流体致动装置200产生回转动能,及对液态二次流体传输致冷或致热的温能;
(4)输入液态温能流体供驱动流体致动装置200产生回转动能,及对液态二次流体传输致冷或致热的温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为不需使用外部机械回转动能或电动机的动力,而通过具压力的温能流体,通过呈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的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中的流体致动装置(200),而由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释放出温能,及由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中的流体致动装置(200)产生回转动能,而直接或经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供泵动二次流体通过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使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对二次流体作致冷或致热的释温,以及将上述装置设置于封闭式或半开放式建筑物之中,并通过具温能流体所驱动的流体致动装置(200)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以泵送二次流体通过设置于建筑物的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及二次流体导流片(600)及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再进入建筑物内由二次流体构成的温差体空间,而通过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温差体空间的含温能二次流体,其中部分具温能的二次流体被回流至建筑物的二次流体入口,经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再度泵送而构成二次流体的回流循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包括应用于半开放式建筑物中而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该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设置于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中接近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的位置,且该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的主要构成如下:
--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为由导热材料制成的热交换装置,具有供温能流体通过的流路,以及对同时通过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外部的二次流体释放温能的热交换结构所构成,供呈直立或倾斜设置于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中,接近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的位置;
--热交换装置温能流体入口(1001):为供对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输入温能的流体;
--热交换装置温能流体出口(1002):为供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输出温能的流体;
--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为由一个以上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一个以上的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所构成,而于流体致动装置(200)通过具压力的温能流体时,驱动流体致动装置(200)而由转轴(201)输出回转动能,供直接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或经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入轴(220)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
--温能流体输入口(101)、温能流体输出口(104):为供输入驱动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的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使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产生致冷或致热的温能流体;
--流体致动装置的流体入口(102)、流体致动装置的流体出口(103):为供输入及输出通过流体致动装置(200)的温能流体,以由转轴(201)输出回转动能;
--温能流体管路(105):为依温能流体的性质及温度所选用的温能流体管路结构,供由温能流体输入口(101)输入来自温能流体供给源的温能流体,通往流体致动装置(200)及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再由温能流体输出口(104)流出,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流体致动装置(200)通过温能流体管路(105)作联结,两者间通过温能流体管路(105)作联结的温能流体流路,包括呈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
--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为由作回转泵送流体的叶片组所构成,供接受来自流体致动装置(200)被具压力的温能流体所驱动的转轴(201)直接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或由转轴(201)对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入轴(220)输入回转动能,而由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出轴(221)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以泵送二次流体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吸入及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泵出,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与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之间具有隔板(205),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所泵送的二次流体经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二次流体导流片(600)、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二次流体出口(750)以由温能流体经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对二次流体释放出温能;
--半开放建筑物(300):为具有至少一侧立面建筑物结构及一顶部建筑物结构以供设置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含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的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温能流体管路(105)、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二次流体导流片(600)、二次流体入口(700)以构成此项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以及形成部分二次流体的循环泵送;
--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为由半开放建筑物(300)内部的结构或另行设置的流体管路所构成,供引导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所泵送的二次流体,流经二次流体导流片(600)及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二次流体出口(750),进入半开放建筑物(300)内部供泵入二次流体的温差体空间,而其中部分含温能流体由二次流体入口(700)回流至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的二次流体入口(700);
--二次流体导流片(600):为一片以上呈板状或片状或具引流斜面的二次流体流向引导结构所构成,供设置于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的二次流体进入侧(110),或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的二次流体流出侧(120)的两侧或其中的一侧的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用以将二次流体作分流,以使二次流体均匀通过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进入半开放建筑物(300)中的温差空间;
--二次流体入口(700):为设置于半开放建筑物(300)的温差空间与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间的建筑物结构,以供吸入外部二次流体及吸入部分具温能的二次流体回流进入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包括应用于半开放式建筑物中而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该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设置于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中接近二次流体出口(750)的位置,且该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的主要构成如下:
--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为由导热材料制成的热交换装置,具有供温能流体通过的流路,以及对同时通过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外部的二次流体释放温能的热交换结构所构成,供呈水平或接近水平设置于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中,接近二次流体出口(750)的位置;
--热交换装置温能流体入口(1001):为供对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输入温能的流体;
--热交换装置温能流体出口(1002):为供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输出温能的流体;
--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为由一个以上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一个以上的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所构成,而于流体致动装置(200)通过具压力的温能流体时,驱动流体致动装置(200)而由转轴(201)输出回转动能,供直接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或经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入轴(220)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
--温能流体输入口(101)、温能流体输出口(104):为供输入驱动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的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使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产生致冷或致热的温能流体;
--流体致动装置的流体入口(102)、流体致动装置的流体出口(103):为供输入及输出通过流体致动装置(200)的温能流体,以由转轴(201)输出回转动能;
--温能流体管路(105):为依温能流体的性质及温度所选用的温能流体管路结构,供由温能流体输入口(101)输入来自温能流体供给源的温能流体,通往流体致动装置(200)及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再由温能流体输出口(104)流出,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流体致动装置(200)通过温能流体管路(105)作联结,两者间通过温能流体管路(105)作联结的温能流体流路,包括呈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
--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为由作回转泵送流体的叶片组所构成,供接受来自流体致动装置(200)被具压力的温能流体所驱动的转轴(201)直接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或由转轴(201)对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入轴(220)输入回转动能,而由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出轴(221)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以泵送二次流体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吸入及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泵出,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与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之间具有隔板(205),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所泵送的二次流体经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二次流体导流片(600)、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二次流体出口(750)以由温能流体经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对二次流体释放出温能;
--半开放建筑物(300):为具有至少一侧立面建筑物结构及一顶部建筑物结构以供设置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含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的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温能流体管路(105)、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二次流体导流片(600)、二次流体入口(700)以构成此项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以及形成部分二次流体的循环泵送;
--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为由半开放建筑物(300)内部的结构或另行设置的流体管路所构成,供引导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所泵送的二次流体,流经二次流体导流片(600)及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二次流体出口(750),进入半开放建筑物(300)内部供泵入二次流体的温差体空间,而其中部分含温能流体由二次流体入口(700)回流至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的二次流体入口(700);
--二次流体导流片(600):为一片以上呈板状或片状或具引流斜面的二次流体流向引导结构所构成,供设置于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的二次流体进入侧(110),或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的二次流体流出侧(120)的两侧或其中的一侧的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用以将二次流体作分流,以使二次流体均匀通过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进入半开放建筑物(300)中的温差空间;
--二次流体入口(700):为设置于半开放建筑物(300)的温差空间与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间的建筑物结构,以供吸入外部二次流体及吸入部分具温能的二次流体回流进入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包括应用于封闭式建筑物中而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该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设置于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中接近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的位置,且该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的主要构成如下:
--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为由导热材料制成的热交换装置,具有供温能流体通过的流路,以及对同时通过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外部的二次流体释放温能的热交换结构所构成,供呈直立或倾斜设置于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中,接近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的位置;
--热交换装置温能流体入口(1001):为供对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输入温能的流体;
--热交换装置温能流体出口(1002):为供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输出温能的流体;
--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为由一个以上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一个以上的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所构成,而于流体致动装置(200)通过具压力的温能流体时,驱动流体致动装置(200)而由转轴(201)输出回转动能,供直接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或经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入轴(220)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
--温能流体输入口(101)、温能流体输出口(104):为供输入驱动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的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使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产生致冷或致热的温能流体;
--流体致动装置的流体入口(102)、流体致动装置的流体出口(103):为供输入及输出通过流体致动装置(200)的温能流体,以由转轴(201)输出回转动能;
--温能流体管路(105):为依温能流体的性质及温度所选用的温能流体管路结构,供由温能流体输入口(101)输入来自温能流体供给源的温能流体,通往流体致动装置(200)及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再由温能流体输出口(104)流出,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流体致动装置(200)通过温能流体管路(105)作联结,两者间通过温能流体管路(105)作联结的温能流体流路,包括呈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
--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为由作回转泵送流体的叶片组所构成,供接受来自流体致动装置(200)被具压力的温能流体所驱动的转轴(201)直接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或由转轴(201)对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入轴(220)输入回转动能,而由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出轴(221)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以泵送二次流体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吸入及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泵出,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与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之间具有隔板(205),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所泵送的二次流体经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二次流体导流片(600)、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二次流体出口(750)以由温能流体经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对二次流体释放出温能;
--封闭式建筑物(400):为呈封闭结构,内部具有容纳二次流体的空间的筒状、或球状、或槽状、或储藏室、或舱形封闭式建筑物结构,其内部设置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含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的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温能流体管路(105)、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二次流体导流片(600)、二次流体入口(700)以构成此项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以及形成部分二次流体的循环泵送;
--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为由封闭式建筑物(400)内部的结构或另行设置的流体管路所构成,供引导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所泵送的二次流体,流经二次流体导流片(600)及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二次流体出口(750),进入封闭式建筑物(400)内部供泵入二次流体的温差体空间,而其中部分含温能流体由二次流体入口(700)回流至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的二次流体入口(700);
--二次流体导流片(600):为一片以上呈板状或片状或具引流斜面的二次流体流向引导结构所构成,供设置于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的二次流体进入侧(110),或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的二次流体流出侧(120)的两侧或其中的一侧的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用以将二次流体作分流,以使二次流体均匀通过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进入封闭式建筑物(400)中的温差空间;
--二次流体入口(700):为设置于封闭式建筑物(400)的温差空间与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间的建筑物结构,以供吸入部分具温能的二次流体回流进入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包括应用于封闭式建筑物中而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该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设置于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中接近二次流体出口(750)的位置,且该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的主要构成如下:
--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为由导热材料制成的热交换装置,具有供温能流体通过的流路,以及对同时通过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外部的二次流体释放温能的热交换结构所构成,供呈水平或接近水平设置于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中,接近二次流体出口(750)的位置;
--热交换装置温能流体入口(1001):为供对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输入温能的流体;
--热交换装置温能流体出口(1002):为供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输出温能的流体;
--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为由一个以上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一个以上的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所构成,而于流体致动装置(200)通过具压力的温能流体时,驱动流体致动装置(200)而由转轴(201)输出回转动能,供直接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或经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入轴(220)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
--温能流体输入口(101)、温能流体输出口(104):为供输入驱动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的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使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产生致冷或致热的温能流体;
--流体致动装置的流体入口(102)、流体致动装置的流体出口(103):为供输入及输出通过流体致动装置(200)的温能流体,以由转轴(201)输出回转动能;
--温能流体管路(105):为依温能流体的性质及温度所选用的温能流体管路结构,供由温能流体输入口(101)输入来自温能流体供给源的温能流体,通往流体致动装置(200)及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再由温能流体输出口(104)流出,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流体致动装置(200)通过温能流体管路(105)作联结,两者间通过温能流体管路(105)作联结的温能流体流路,包括呈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
--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为由作回转泵送流体的叶片组所构成,供接受来自流体致动装置(200)被具压力的温能流体所驱动的转轴(201)直接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或由转轴(201)对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入轴(220)输入回转动能,而由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出轴(221)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以泵送二次流体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吸入及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泵出,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与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之间具有隔板(205),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所泵送的二次流体经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二次流体导流片(600)、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二次流体出口(750)以由温能流体经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对二次流体释放出温能;
--封闭式建筑物(400):为呈封闭结构,内部具有容纳二次流体的空间的筒状、或球状、或槽状、或储藏室、或舱形封闭式建筑物结构,其内部设置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含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的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温能流体管路(105)、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二次流体导流片(600)、二次流体入口(700)以构成此项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以及形成部分二次流体的循环泵送;
--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为由封闭式建筑物(400)内部的结构或另行设置的流体管路所构成,供引导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所泵送的二次流体,流经二次流体导流片(600)及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二次流体出口(750),进入封闭式建筑物(400)内部供泵入二次流体的温差体空间,而其中部分含温能流体由二次流体入口(700)回流至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的二次流体入口(700);
--二次流体导流片(600):为一片以上呈板状或片状或具引流斜面的二次流体流向引导结构所构成,供设置于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的二次流体进入侧(110),或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的二次流体流出侧(120)的两侧或其中的一侧的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用以将二次流体作分流,以使二次流体均匀通过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进入封闭式建筑物(400)中的温差空间;
--二次流体入口(700):为设置于封闭式建筑物(400)的温差空间与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间的建筑物结构,以供吸入部分具温能的二次流体回流进入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进一步为呈多组设置,同一建筑物设有两套以上的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系统所构成,包括设有两套以上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含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的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温能流体管路(105)、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二次流体导流片(600)、二次流体入口(700)以构成此项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以及形成部分二次流体的循环泵动。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进一步为呈多组设置,同一建筑物设有两套以上的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系统所构成,包括设有两套以上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含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的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温能流体管路(105)、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二次流体导流片(600)、二次流体入口(700)以构成此项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以及形成部分二次流体的循环泵动。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进一步为呈多组设置,同一建筑物设有两套以上的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系统所构成,包括设有两套以上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含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的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温能流体管路(105)、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二次流体导流片(600)、二次流体入口(700)以构成此项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以及形成部分二次流体的循环泵动。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进一步为呈多组设置,同一建筑物设有两套以上的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系统所构成,包括设有两套以上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含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的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温能流体管路(105)、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二次流体导流片(600)、二次流体入口(700)以构成此项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以及形成部分二次流体的循环泵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其特征在于,其中所指设置于温差空间的温差体,包括气态或液态的流体,或置于前述气态或液态流体中的固体所构成。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其特征在于,其中所指的温能流体,包括液态或气态的温能流体。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包括应用于筒状、或池状、或槽状建筑物、或湖泊、或河流、或海洋中的液态二次流体中,以通过输入气态或液态的温能流体对作为温差体的二次流体传输温能而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该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设置于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中接近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的位置,且该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的主要构成如下:
--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为由导热材料制成的热交换装置,具有供温能流体通过的流路,以及对同时通过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外部的二次流体释放温能的热交换结构所构成,供呈直立或倾斜设置于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中,接近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的位置;
--热交换装置温能流体入口(1001):为供对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输入温能的流体;
--热交换装置温能流体出口(1002):为供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输出温能的流体;
--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为由一个以上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一个以上的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所构成,而于流体致动装置(200)通过具压力的温能流体时,驱动流体致动装置(200)而由转轴(201)输出回转动能,供直接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或经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入轴(220)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
--温能流体输入口(101)、温能流体输出口(104):为供输入驱动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的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使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产生致冷或致热的温能流体;
--流体致动装置的流体入口(102)、流体致动装置的流体出口(103):为供输入及输出通过流体致动装置(200)的温能流体,以由转轴(201)输出回转动能;
--温能流体管路(105):为依温能流体的性质及温度所选用的温能流体管路结构,供由温能流体输入口(101)输入来自温能流体供给源的温能流体,通往流体致动装置(200)及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再由温能流体输出口(104)流出,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流体致动装置(200)通过温能流体管路(105)作联结,两者间通过温能流体管路(105)作联结的温能流体流路,包括呈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
--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为由作回转泵送流体的叶片组所构成,供接受来自流体致动装置(200)被具压力的温能流体所驱动的转轴(201)直接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或由转轴(201)对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入轴(220)输入回转动能,而由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出轴(221)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以泵送二次流体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吸入及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泵出,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与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之间具有隔板(205),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所泵送的二次流体经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二次流体导流片(600)、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二次流体出口(750)以由温能流体经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对二次流体释放出温能;
--半开放建筑物(300):为具有至少一侧立面建筑物结构及一顶部建筑物结构以供设置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含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的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温能流体管路(105)、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二次流体导流片(600)、二次流体入口(700)以构成此项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以及形成部分二次流体的循环泵送;
--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为由半开放建筑物(300)内部的结构或另行设置的流体管路所构成,供引导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所泵送的二次流体,流经二次流体导流片(600)及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二次流体出口(750),进入半开放建筑物(300)内部供泵入二次流体的温差体空间,而其中部分含温能流体由二次流体入口(700)回流至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的二次流体入口(700);
--二次流体导流片(600):为一片以上呈板状或片状或具引流斜面的二次流体流向引导结构所构成,供设置于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的二次流体进入侧(110),或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的二次流体流出侧(120)的两侧或其中的一侧的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用以将二次流体作分流,以使二次流体均匀通过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进入半开放建筑物(300)中的温差空间;
--二次流体入口(700):为设置于半开放建筑物(300)的温差空间与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间的建筑物结构,以供吸入外部二次流体及吸入部分具温能的二次流体回流进入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包括应用于筒状、或球状、或槽状、或储藏室、或舱形的封闭式建筑物的液态二次流体中而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该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设置于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中接近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的位置,且该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的主要构成如下:
--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为由导热材料制成的热交换装置,具有供温能流体通过的流路,以及对同时通过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外部的二次流体释放温能的热交换结构所构成,供呈直立或倾斜设置于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中,接近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的位置;
--热交换装置温能流体入口(1001):为供对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输入温能的流体;
--热交换装置温能流体出口(1002):为供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输出温能的流体;
--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为由一个以上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一个以上的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所构成,而于流体致动装置(200)通过具压力的温能流体时,驱动流体致动装置(200)而由转轴(201)输出回转动能,供直接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或经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入轴(220)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
--温能流体输入口(101)、温能流体输出口(104):为供输入驱动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的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使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产生致冷或致热的温能流体;
--流体致动装置的流体入口(102)、流体致动装置的流体出口(103):为供输入及输出通过流体致动装置(200)的温能流体,以由转轴(201)输出回转动能;
--温能流体管路(105):为依温能流体的性质及温度所选用的温能流体管路结构,供由温能流体输入口(101)输入来自温能流体供给源的温能流体,通往流体致动装置(200)及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再由温能流体输出口(104)流出,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流体致动装置(200)通过温能流体管路(105)作联结,两者间通过温能流体管路(105)作联结的温能流体流路,包括呈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
--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为由作回转泵送流体的叶片组所构成,供接受来自流体致动装置(200)被具压力的温能流体所驱动的转轴(201)直接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或由转轴(201)对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入轴(220)输入回转动能,而由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出轴(221)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以泵送二次流体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吸入及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泵出,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与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之间具有隔板(205),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所泵送的二次流体经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二次流体导流片(600)、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二次流体出口(750)以由温能流体经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对二次流体释放出温能;
--封闭式建筑物(400):为呈封闭结构,内部具有容纳二次流体的空间的筒状、或球状、或槽状、或储藏室、或舱形封闭式建筑物结构,其内部设置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含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的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温能流体管路(105)、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二次流体导流片(600)、二次流体入口(700)以构成此项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以及形成部分二次流体的循环泵送;
--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为由封闭式建筑物(400)内部的结构或另行设置的流体管路所构成,供引导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所泵送的二次流体,流经二次流体导流片(600)及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二次流体出口(750),进入封闭式建筑物(400)内部供泵入二次流体的温差体空间,而其中部分含温能流体由二次流体入口(700)回流至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的二次流体入口(700);
--二次流体导流片(600):为一片以上呈板状或片状或具引流斜面的二次流体流向引导结构所构成,供设置于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的二次流体进入侧(110),或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的二次流体流出侧(120)的两侧或其中的一侧的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用以将二次流体作分流,以使二次流体均匀通过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进入封闭式建筑物(400)中的温差空间;
--二次流体入口(700):为设置于封闭式建筑物(400)的温差空间与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间的建筑物结构,以供吸入部分具温能的二次流体回流进入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包括不设置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而由流体致动装置(200)驱动二次流体泵送装置(202)对温差体空间泵送二次流体至半开放式建筑物(300)内部空间,且该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的主要构成如下:
--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为由一个以上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一个以上的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所构成,而于流体致动装置(200)通过具压力的温能流体时,驱动流体致动装置(200)而由转轴(201)输出回转动能,供直接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或经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入轴(220)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
--温能流体输入口(101)、温能流体输出口(104):为供输入驱动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的流体致动装置(200)的温能流体;
--流体致动装置的流体入口(102)、流体致动装置的流体出口(103):为供输入及输出通过流体致动装置(200)的温能流体,以由转轴(201)输出回转动能;
--温能流体管路(105):为依温能流体的性质及温度所选用的温能流体管路结构,供由温能流体输入口(101)输入来自温能流体供给源的温能流体,通往流体致动装置(200),再流回温能流体输出口(104);
--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为由作回转泵送流体的叶片组所构成,供接受来自流体致动装置(200)被具压力的温能流体所驱动的转轴(201)直接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或由转轴(201)对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入轴(220)输入回转动能,而由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出轴(221)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以泵送二次流体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吸入及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泵出,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与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之间具有隔板(205),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所泵送的二次流体经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二次流体导流片(600)再由二次流体出口(750)泵出;
--半开放建筑物(300):为具有至少一侧立面建筑物结构及一顶部建筑物结构,以供设置由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构成的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温能流体管路(105)、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二次流体导流片(600)、二次流体入口(700),以形成部分二次流体的循环泵送;
--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为由半开放建筑物(300)内部的结构或另行设置的流体管路所构成,供引导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所泵送的二次流体,流经二次流体导流片(600)及二次流体出口(750),进入半开放建筑物(300)内部二次流体的空间,而其中部分二次流体经由二次流体入口(700)回流至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的二次流体入口(700);
--二次流体导流片(600):为一片以上呈板状或片状或具引流斜面的二次流体流向引导结构所构成,供设置于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用以将二次流体作分流,以使二次流体均匀通过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而进入半开放建筑物(300)中的温差空间;
--二次流体入口(700):为设置于半开放建筑物(300)的温差空间与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间的建筑物结构,以供吸入外部二次流体及吸入部分具温能的二次流体回流进入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包括不设置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而由流体致动装置(200)驱动二次流体泵送装置(202)对温差体空间泵送二次流体至封闭式建筑物(400)内部空间,且该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的主要构成如下:
--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为由一个以上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一个以上的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所构成,而于流体致动装置(200)通过具压力的温能流体时,驱动流体致动装置(200)而由转轴(201)输出回转动能,供直接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或经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入轴(220)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
--温能流体输入口(101)、温能流体输出口(104):为供输入驱动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的流体致动装置(200)的温能流体;
--流体致动装置的流体入口(102)、流体致动装置的流体出口(103):为供输入及输出通过流体致动装置(200)的温能流体,以由转轴(201)输出回转动能;
--温能流体管路(105):为依温能流体的性质及温度所选用的温能流体管路结构,供由温能流体输入口(101)输入来自温能流体供给源的温能流体,通往流体致动装置(200),再流回温能流体输出口(104);
--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为由作回转泵送流体的叶片组所构成,供接受来自流体致动装置(200)被具压力的温能流体所驱动的转轴(201)直接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或由转轴(201)对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入轴(220)输入回转动能,而由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出轴(221)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以泵送二次流体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吸入及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泵出,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与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之间具有隔板(205),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出口(204)所泵送的二次流体经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二次流体导流片(600)再由二次流体出口(750)泵出;
--封闭式建筑物(400):为呈封闭结构,内部具有容纳二次流体的空间的筒状、或球状、或槽状、或储藏室、或舱形封闭式建筑物结构,其内部设置由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构成的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温能流体管路(105)、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二次流体导流片(600)、二次流体入口(700)以构成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循环泵送;
--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为由封闭式建筑物(400)内部的结构或另行设置的流体管路所构成,供引导由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所泵送的二次流体,流经二次流体导流片(600)及二次流体出口(750),进入封闭式建筑物(400)内部二次流体的空间,而其中部分二次流体经由二次流体入口(700)回流至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的二次流体入口(700);
--二次流体导流片(600):为一片以上呈板状或片状或具引流斜面的二次流体流向引导结构所构成,供设置于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用以将二次流体作分流,以使二次流体均匀通过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而进入封闭式建筑物(400)中的温差空间;
--二次流体入口(700):为设置于封闭式建筑物(400)的温差空间与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间的建筑物结构,以供吸入部分具温能的二次流体回流进入二次流体泵送机组的二次流体入口(203)。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113213209A | 2011-08-19 | 2011-08-19 | |
US13/213,209 | 2011-08-19 | ||
US13/215,266 | 2011-08-23 | ||
US13/215,266 US9109806B2 (en) | 2011-08-19 | 2011-08-23 | Heating/cooling system that utilizes secondary fluid pumped through a heat exchanger by the pressure of a thermal exchange fluid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853012U true CN202853012U (zh) | 2013-04-03 |
Family
ID=4672425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292711.1A Active CN102954544B (zh) | 2011-08-19 | 2012-08-16 | 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 |
CN201220407634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853012U (zh) | 2011-08-19 | 2012-08-16 | 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292711.1A Active CN102954544B (zh) | 2011-08-19 | 2012-08-16 | 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109806B2 (zh) |
EP (1) | EP2559950B1 (zh) |
JP (1) | JP6210660B2 (zh) |
CN (2) | CN102954544B (zh) |
AU (1) | AU2012216289B2 (zh) |
TW (2) | TWM46328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954544A (zh) * | 2011-08-19 | 2013-03-06 | 杨泰和 | 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525876A (en) * | 2014-05-06 | 2015-11-11 | Francis Gateley | Fan Radiator G M |
WO2021070227A1 (ja) * | 2019-10-07 | 2021-04-15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の制御装置、空気調和機、空気調和機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CN115127135B (zh) * | 2022-06-20 | 2023-08-08 | 上海巴拿拿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厂房余热风冷除尘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95761A (en) * | 1901-02-25 | 1905-07-25 | Fulton Co | Atmospheric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motor. |
US1826950A (en) * | 1928-01-18 | 1931-10-13 | John Wood Mfg Co | Heat exchange apparatus |
US2649082A (en) * | 1950-06-03 | 1953-08-18 | Engineering Controls Inc | Engine cooling system utilizing waste heat |
JPS4919813Y1 (zh) * | 1968-12-28 | 1974-05-27 | ||
US3736744A (en) * | 1970-10-13 | 1973-06-05 | W Bailey | Propellants from earth{40 s heats |
ES402013A1 (es) * | 1971-04-24 | 1975-03-01 | Zanussi A Spa Industrie | Aparato para el acondicionamiento de aire en habitaciones. |
GB1423350A (en) * | 1972-05-12 | 1976-02-04 | Cooling Dev Ltd | Gas-moving devices |
US3822554A (en) * | 1972-06-26 | 1974-07-09 | F Kelly | Heat engine |
US3846987A (en) * | 1973-10-16 | 1974-11-12 | G Baldwin | Rotary fluid motor |
US3972195A (en) * | 1973-12-14 | 1976-08-03 | Biphase Engines, Inc. | Two-phase engine |
US3908381A (en) * | 1974-11-20 | 1975-09-30 | Sperry Rand Corp | Geothermal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 for maximum energy extraction |
US3953971A (en) * | 1975-01-02 | 1976-05-04 | Parker Sidney A | Power generation arrangement |
US3952723A (en) * | 1975-02-14 | 1976-04-27 | Browning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 Windmills |
US3989189A (en) * | 1975-04-16 | 1976-11-02 | Shimadzu Seisakusho Ltd. | Heating system |
NZ181445A (en) * | 1975-07-25 | 1978-11-13 | G Blake | Plant groving containers mounted on water powered rotable support |
US4112687A (en) * | 1975-09-16 | 1978-09-12 | William Paul Dixon | Power source for subsea oil wells |
US4036017A (en) * | 1976-01-19 | 1977-07-19 | Israel Siegel | Low pressure engine |
US4041705A (en) * | 1976-04-07 | 1977-08-16 | Israel Siegel | Low temperature engine |
US4135366A (en) * | 1976-08-02 | 1979-01-23 | Israel Siegel | Valveless differential temperature engine |
US4059959A (en) * | 1976-11-05 | 1977-11-29 | Sperry Rand Corporation | Geothermal energy processing system with improved heat rejection |
US4077220A (en) * | 1976-11-09 | 1978-03-07 | Sperry Rand Corporation | Gravity head geothermal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 |
US4122675A (en) * | 1977-03-17 | 1978-10-31 | Jack Polyak | Solar heat supplemented convection air stack with turbine blades |
US4209982A (en) * | 1977-04-07 | 1980-07-01 | Arthur W. Fisher, III | Low temperature fluid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 |
US4095429A (en) * | 1977-05-05 | 1978-06-20 | Morey Robert E | Solar gravity engine |
US4114809A (en) * | 1977-06-09 | 1978-09-19 | Sampson Arthur R | Wind powered hydraulic heating system |
US4117696A (en) * | 1977-07-05 | 1978-10-03 | Battelle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 Heat pump |
US4197715A (en) * | 1977-07-05 | 1980-04-15 | Battelle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 Heat pump |
US4324983A (en) * | 1977-09-15 | 1982-04-13 | Humiston Gerald F | Binary vapor cycle method of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
US4143522A (en) * | 1977-09-30 | 1979-03-13 | World Energy Systems | Windmill operated system |
US4142367A (en) * | 1977-10-17 | 1979-03-06 | Eleanor A. Guisti Dondero | Domestic water pressure-flow powered generator system |
US4307573A (en) * | 1978-01-11 | 1981-12-29 | King William L | Thermal-cycle engine |
US4187686A (en) * | 1978-01-16 | 1980-02-12 | Pommier Lorenzo A | Power generator utilizing elevation-temperature differential |
US4181468A (en) * | 1978-03-09 | 1980-01-01 | Sperry Rand Corporation | Geothermal energy pump monitor and telemetric system |
US4201060A (en) * | 1978-08-24 | 1980-05-06 | Union Oil Company Of California | Geothermal power plant |
US4260902A (en) * | 1978-11-28 | 1981-04-07 | Crider William A | Fluid-driven rotary engine |
US4220003A (en) * | 1979-03-30 | 1980-09-02 | Kiyoshi Doi |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rotational power |
US4254626A (en) * | 1979-08-14 | 1981-03-10 | Sea Solar Power | Deaerating system for sea thermal power plants |
US4299198A (en) * | 1979-09-17 | 1981-11-10 | Woodhull William M | Wind power conversion and control system |
US4370859A (en) * | 1979-11-26 | 1983-02-01 | Lucien Y. Bronicki | Method of and means for lifting water and generating power therefrom |
US4342196A (en) * | 1980-07-22 | 1982-08-03 | Yeh Hsu Chieh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power and irrigating plants with solar energy and earth heat |
US4423599A (en) * | 1980-08-01 | 1984-01-03 | Veale Charles C | Solar energy utiliz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
US4328673A (en) * | 1980-08-25 | 1982-05-11 | Sperry Corporation | Geothermal pump dual cycle system |
US4448237A (en) * | 1980-11-17 | 1984-05-15 | William Riley | System for efficiently exchanging heat with ground water in an aquifer |
US4637209A (en) * | 1981-05-26 | 1987-01-20 | Clark Garry E | Fluid driven power plant |
US4455834A (en) * | 1981-09-25 | 1984-06-26 | Earle John L | Windmill power apparatus and method |
US4742682A (en) * | 1982-02-18 | 1988-05-10 | Geophysical Engineering Co. | Energy-saving, direct-contact, parallel-flow heat exchanger |
JPS6144153U (ja) * | 1984-08-24 | 1986-03-24 | 住友軽金属工業株式会社 | 温泉熱利用熱交換装置 |
US4588424A (en) * | 1984-10-16 | 1986-05-13 | Heath Rodney T | Fluid pumping system |
US4607169A (en) * | 1985-01-03 | 1986-08-19 | Donnelly Jr Joseph R | Artesian well generated power system |
JPS61145217U (zh) * | 1985-02-28 | 1986-09-08 | ||
JPH0439971Y2 (zh) * | 1986-06-16 | 1992-09-18 | ||
US5117635A (en) * | 1990-08-06 | 1992-06-02 |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 High power density propulsion/power system for underwater applications |
US5226593A (en) * | 1992-01-10 | 1993-07-13 | Beryozkin Vladimir L | Method and means of heating space areas and objects |
CN2114112U (zh) * | 1992-02-12 | 1992-08-26 | 开鲁县粮食局 | 双向空气对流机 |
US5488828A (en) * | 1993-05-14 | 1996-02-06 | Brossard; Pierre | Energy generating apparatus |
US5685147A (en) * | 1995-06-12 | 1997-11-11 | Brassea; Angel | Buoyancy and thermal differentials energy generator |
DE19525945C2 (de) * | 1995-07-18 | 2000-08-17 | Joachim Griepentrog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Erzeugung behaglicher Raumluftzustände |
US5709201A (en) * | 1995-10-03 | 1998-01-20 | Anser Thermal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eating a liquid medium |
US6594997B2 (en) * | 2001-10-09 | 2003-07-22 | Pat Romanelli | Vapor engines utilizing closed loop fluorocarbon circuit for power generation |
JP2004085108A (ja) * | 2002-08-28 | 2004-03-18 | Keisuke Kasahara | 熱媒の熱伝導促進方法とその熱媒製品 |
TWI303305B (en) * | 2003-04-15 | 2008-11-21 | Tai Her Yang | Natural thermo-carrier heat release sytem |
JP2006017339A (ja) * | 2004-06-30 | 2006-01-19 | Denso Corp | 冷凍サイクル |
US7340899B1 (en) * | 2004-10-26 | 2008-03-11 | Solar Energy Production Corporation | Solar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
US7084521B1 (en) * | 2005-02-17 | 2006-08-01 | Martin Gerald G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hydro-electric power |
JP2007255763A (ja) * | 2006-03-22 | 2007-10-04 | Dai-Dan Co Ltd | 送風ユニット |
JP2007262298A (ja) * | 2006-03-29 | 2007-10-11 | Fujitsu General Ltd | 潤滑油、冷媒回路装置および過冷却度の改善方法 |
US7870735B2 (en) * | 2007-03-07 | 2011-01-18 | Romanelli Energy Systems, L.L.C. | Closed loop expandable gas circuit for power generation |
DE102007014274A1 (de) * | 2007-03-16 | 2008-09-25 | Ltg Aktiengesellschaft | Verfahren zum Temperieren von Luft in einem Raum sowie Wandelement zur Raumtemperierung |
US7877999B2 (en) * | 2007-04-13 | 2011-02-01 | Cool Energy, Inc. | Power generation and space conditioning using a thermodynamic engine driven through environmental heating and cooling |
CN100430661C (zh) * | 2007-06-22 | 2008-11-05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利用自然风能的热量回收新风换气装置 |
US7958731B2 (en) * | 2009-01-20 | 2011-06-14 | Sustainx,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mbined thermal and compressed gas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s |
US20100018672A1 (en) * | 2008-07-22 | 2010-01-28 | Tai-Her Yang | Conducting type inter-piping fluid thermal energy transfer device |
US20100018679A1 (en) * | 2008-07-22 | 2010-01-28 | Tai-Her Yang | Isothermal method and device using periodic direction-change utility water flow |
US8215104B2 (en) * | 2008-09-29 | 2012-07-10 | William Riley | Energy from subterranean reservoir fluid |
CN101965456B (zh) * | 2009-04-15 | 2014-10-29 | 观音能量株式会社 | 太阳能热发电装置 |
US9163512B2 (en) * | 2009-09-16 | 2015-10-20 | Solar Logic Incorporated | Bladeless turbine |
US8449726B2 (en) * | 2010-06-30 | 2013-05-28 | Fahad Alawadi | Solar thermal system for the partial desalination of seawater and electrical energy |
US8459248B2 (en) * | 2010-12-06 | 2013-06-11 | Solarlogic, Llc | Solar fluid heating and cooling system |
US9109806B2 (en) * | 2011-08-19 | 2015-08-18 | Tai-Her Yang | Heating/cooling system that utilizes secondary fluid pumped through a heat exchanger by the pressure of a thermal exchange fluid |
-
2011
- 2011-08-23 US US13/215,266 patent/US9109806B2/en active Active
-
2012
- 2012-08-15 TW TW101215695U patent/TWM463289U/zh unknown
- 2012-08-15 TW TW101129497A patent/TWI618902B/zh active
- 2012-08-16 CN CN201210292711.1A patent/CN102954544B/zh active Active
- 2012-08-16 CN CN2012204076345U patent/CN20285301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12-08-17 AU AU2012216289A patent/AU2012216289B2/en active Active
- 2012-08-17 EP EP12180890.1A patent/EP2559950B1/en active Active
- 2012-08-20 JP JP2012181498A patent/JP6210660B2/ja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954544A (zh) * | 2011-08-19 | 2013-03-06 | 杨泰和 | 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 |
CN102954544B (zh) * | 2011-08-19 | 2017-03-01 | 杨泰和 | 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9109806B2 (en) | 2015-08-18 |
JP6210660B2 (ja) | 2017-10-11 |
AU2012216289B2 (en) | 2016-12-22 |
EP2559950A3 (en) | 2018-04-04 |
EP2559950A2 (en) | 2013-02-20 |
US20130043011A1 (en) | 2013-02-21 |
AU2012216289A1 (en) | 2013-03-07 |
TWI618902B (zh) | 2018-03-21 |
TW201319484A (zh) | 2013-05-16 |
TWM463289U (zh) | 2013-10-11 |
CN102954544A (zh) | 2013-03-06 |
EP2559950B1 (en) | 2022-12-21 |
JP2013044521A (ja) | 2013-03-04 |
CN102954544B (zh) | 2017-03-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853012U (zh) | 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 | |
CN104047912B (zh) | 自带动力源的数字泵控差动液压缸 | |
CN101922756B (zh) | 热水管网系统 | |
CN107990575B (zh) | 地下循环式单井采热系统和群井互补的采热系统 | |
CN206398983U (zh) | 一种澡堂高效热水装置 | |
WO2018006853A1 (zh) | 微型流体发电装置 | |
CN207556021U (zh) | 中深层地热源热泵系统 | |
CN205937324U (zh) | 液压站余热利用系统 | |
CN101749981B (zh) | 周期正逆向泵送的热泵或热交换装置 | |
CN101634534B (zh) | 周期正逆向泵送的单流路热交换装置 | |
CN204176824U (zh) | 水冷空调系统 | |
CN201106897Y (zh) | 热压力液体循环供热装置 | |
CN203550755U (zh) | 一种流量可调式板式换热机组 | |
CN101634536B (zh) | 周期正逆向泵送的单流路吸释热装置 | |
CN208419045U (zh) | 一种自密封单井储能中央空调换热系统 | |
CN201193896Y (zh) | 一种基于热泵机组的双储能缓冲装置 | |
CN201628503U (zh) | 周期正逆向泵送的单流路热交换装置 | |
CN206787033U (zh) | 新型高效的超薄型热交换器 | |
CN205669882U (zh) | 热水器 | |
CN104633950B (zh) | 一种太阳空气能真空热水器 | |
CN208296637U (zh) | 一种水动能式冷却塔 | |
CN201402077Y (zh) | 具有热交换辅助装置的水箱 | |
CN201935603U (zh) | 置于自然温能体的立式流体热交换器 | |
CN206207856U (zh) | 一种冰水机切换装置 | |
CN204880856U (zh) | 分体式风源水系三联供机组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0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1114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0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1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