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841077U - 表面波滤波器件 - Google Patents

表面波滤波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841077U
CN202841077U CN2012202220568U CN201220222056U CN202841077U CN 202841077 U CN202841077 U CN 202841077U CN 2012202220568 U CN2012202220568 U CN 2012202220568U CN 201220222056 U CN201220222056 U CN 201220222056U CN 202841077 U CN202841077 U CN 2028410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lector
dms
dms track
track
fil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22205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特尔格曼
G.施勒格尔
W.肖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napTrack Inc
Original Assignee
Epco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pcos AG filed Critical Epcos AG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8410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84107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70Multiple-port networks for connecting several sources or loads, working on different frequencies or frequency bands, to a common load or source
    • H03H9/72Network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225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ual- or multi-band filt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urface Acoustic Wave Elements And Circuit Networks Thereof (AREA)

Abstract

表面波滤波器件。一种表面波滤波器件(100)包括:至少一个外部输入接线端子(E、E1、E2、E3),用于将输入信号施加到表面波滤波器件上;多个外部输出接线端子(A1、A2、A3),用于从表面波滤波器件输出输出信号;和多个滤波器(1、2、3)。在至少一个外部输入接线端子(E、E1、E2、E3)与每个外部输出接线端子(A1、A2、A3)之间连接有滤波器(1、2、3)之一,该滤波器具有至少一个DMS轨道(1A、1B、2A、2B、3A、3B)。提出通过用DMS滤波器实现双工器/三工器和2合1/3合1滤波器的拓扑。

Description

表面波滤波器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滤波器特性的表面波滤波器件,该滤波器特性具有多个通过区域。 
背景技术
由于无线电信号的高密度,在接收系统中常常产生处于有效信号的传输带中的干扰信号妨碍有效信号的接收的风险。例如,用于遥控钥匙的汽车接收系统(所谓的RKE(遥控无钥匙进入)系统)以及基于无线电的车胎压力测量系统(其也称为TPMS(车胎压力监视系统))受到处于有效信号的传输带内的干扰信号的干扰或完全阻塞。 
为了提高无线电传输的可靠性,经常在现代的接收机中使用两个或者更多个频道。如果一个频率上的有效信号受到强干扰信号的阻塞,该有效信号仍然可以经由另一冗余的、其中不存在干扰方的频道来接收。对于不同应用——例如RKE系统或者TPMS——使用不同的频带同样导致使用多个频道。在实践中,大多数应用两个或者三个频道。 
为了对处于有效频带的相邻频带的频域中的干扰信号进行滤波,可以使用窄带滤波器。这种窄带滤波器可以例如通过表面波滤波器(SAW滤波器)来实现。这样的表面波滤波器包括例如由石英、钽酸锂或者铌酸锂构成的衬底,在该衬底的表面上施加有金属结构。该金属结构可以具有两个换能器,这两个换能器分别包括一对梳状啮合的电极指。在将电压施加到该换能器结构之一时,在衬底的近表面的层中激励出声波。所产生的表面波由第二换能器结构又转变成电信号。这种表面波滤波器件是带通装置,其包括具有插入衰减的通过区域(通带)和具有高插入衰减的截止区域(阻带)。 
为了实现多频道接收机,可以例如将表面波滤波器件中的多个在输入侧经由开关与天线连接并且在输出侧经由另外的开关与接收机单元连接。利用这种接收机系统,虽然可以以不同的频带来接收有效信号,但是该系统由于许多必要的分开的滤波器件而具有大的空间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期望的是,说明一种能够用来实现从不同的频道中滤出有效信号并且要求小的空间需求的表面波滤波器件。 
这种表面波滤波器件的可能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中说明。 
根据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表面波滤波器件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将输入信号施加到表面波滤波器件的外部输入接线端子;用于从表面波滤波器件输出输出信号的多个外部输出接线端子,其中可在外部输出接线端子的每一个处分别输出输出信号之一;以及多个滤波器。在至少一个外部输入接线端子与每个外部输出接线端子之间连接滤波器之一。每个滤波器由至少一个DMS轨道构成。滤波器的相应至少一个DMS轨道这样构造,即所述滤波器分别具有不同的通过区域。 
根据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表面波滤波器件包括:至少一个接合接触部,用于将输入信号施加到多个滤波器上;多个接合接触部,用于从多个滤波器输出输出信号,其中能在每个接合接触部处分别输出输出信号之一,其中在用于施加输入信号的至少一个接合接触部与用于分别输出输出信号的多个接合接触部中的每一个之间连接滤波器(1、2、3)之一;其中用于施加输入信号的至少一个接合接触部与至少一个外部输入接线端子连接,其中用于输出输出信号的每个接合接触部与多个外部输出接线端子之一连接。
根据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对于表面波滤波器件,其中滤波器的至少一个DMS轨道中的每一个包含至少一个输入换能器、至少一个输出换能器和反射器,其中至少一个输入换能器具有电极,其中所述电极布置在反射器中的第一反射器与反射器中的第二反射器之间,其中至少一个输出换能器具有电极,其中所述电极布置在反射器中的第三反射器与反射器中的第四反射器之间。
根据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表面波滤波器件包括至少一个接合接触部,用于施加参考电势,其中每个滤波器的至少一个DMS轨道的输入换能器的电极之一与用于施加输入信号的至少一个接合接触部连接,其中每个滤波器的至少一个DMS轨道的输入换能器的电极中的另一个与用于施加参考电势的至少一个接合接触部之一连接,其中每个滤波器的至少一个DMS轨道的输出换能器的电极之一与用于相应地输出输出信号之一的接合接触部之一连接,其中每个滤波器的至少一个DMS轨道的输出换能器的电极中的另一个与用于施加参考电势的至少一个接合接触部中的另一个连接。
根据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对于表面波滤波器件,其中DMS轨道包括至少一个第一DMS轨道和至少一个第二DMS轨道,其中至少一个第一DMS轨道和至少一个第二DMS轨道分别相互布置在衬底的表面上,其中用于施加输入信号的至少一个接合接触部、用于输出输出信号的多个接合接触部和用于施加参考电势的至少一个接合接触部在衬底上在第一DMS轨道与第二DMS轨道之间这样布置,即第一DMS轨道布置在接合接触部的第一侧上,并且第二DMS轨道布置在接合接触部的第二侧上,其中第一DMS轨道形成滤波器中的第一滤波器并且第二DMS轨道形成滤波器中的第二滤波器。
根据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对于表面波滤波器件,其中DMS轨道包括第三DMS轨道,其中第三DMS轨道形成滤波器中的第三滤波器,其中第三DMS轨道中的一个布置在接合接触部的第一侧上并且第三DMS轨道中的另一个布置在接合接触部的第二侧上。
根据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对于表面波滤波器件,其中每个滤波器的至少一个DMS轨道的输入换能器的电极之一与相应DMS轨道的第一反射器连接,相应DMS轨道的第一反射器与用于施加输入信号的至少一个接合接触部连接,其中每个滤波器的至少一个DMS轨道的输入换能器的电极中的另一个与相应轨道的第二反射器连接,其中相应DMS轨道的第二反射器与用于施加参考电势的至少一个接合接触部之一连接。
根据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表面波滤波器件包括至少一个接合接触部中的多个,用于施加多个输入信号,其中能在多个接合接触部的每一个处施加多个输入信号之一,其中每个滤波器的至少一个DMS轨道的输入换能器的电极之一与相应DMS轨道的第一反射器连接,其中相应DMS轨道的第一反射器与用于施加输入信号的多个接合接触部之一连接,其中每个滤波器的至少一个DMS轨道的输入换能器的电极中的另一个与相应轨道的第二反射器连接, 其中相应DMS轨道的第二反射器与用于施加参考电势的至少一个接合接触部之一连接。
根据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对于表面波滤波器件,每个换能器的至少一个DMS轨道的输出换能器的电极之一与相应DMS轨道的第三反射器连接,其中相应DMS轨道的第三反射器分别与用于输出输出信号的多个接合接触部之一连接,其中每个滤波器的至少一个DMS轨道的输出换能器的电极中的另一个与相应DMS轨道的第四反射器连接,其中相应DMS轨道的第四反射器与用于施加参考电势的至少一个接合接触部中的另一个连接。
根据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对于表面波滤波器件,其中每个滤波器的至少一个DMS轨道在第二反射器与第三和第四反射器之一之间包括屏蔽元件,尤其是第五反射器。
根据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对于表面波滤波器件,其中布置在接合接触部的第一侧上的DMS轨道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或第五反射器分别相互连接,其中布置在接合接触部的第二侧上的DMS轨道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或第五反射器分别相互连接。
根据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对于表面波滤波器件,其中滤波器之一的至少一个DMS轨道在第三和第四反射器之一与第一和第二换能器之一之间包括第六反射器。
根据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对于表面波滤波器件,其中至少一个滤波器具有两个并行的DMS轨道,其中并行的DMS轨道构造为使得每个轨道具有低频谐振和高频谐振,其中并行的DMS轨道彼此频移地构造为使得并行轨道之一的高频谐振与并行轨道中的另一个的低频谐振重叠并且高频谐振和低频谐振具有相同的相。
根据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对于表面波滤波器件,其中至少一个外部输入接线端子和多个外部输出接线端子彼此互易地构造,用于施加输入信号的至少一个接合接触部和用于输出输出信号的多个接合接触部彼此互易地构造。
借助于DMS滤波器设计技术,可以实现具有非常小的插入衰减和具有陡沿的窄带滤波器。通过在表面波滤波器件中在衬底上布置分别具有至少一个DMS轨道的多个DMS滤波器并且集成在唯一的壳体中,获得一种表面波滤波器件,其在至少一个外部输入接线端子和多个外部输出接线端子之间具有不同的滤波器特性,尤其是具有不同通过区域的滤波器传输曲线。 
所述DMS滤波器分别具有布置在衬底上的至少一个DMS轨道。具有至少一个输入接线端子和输出接线端子的DMS滤波器的连接可以经由同样布置在衬底上的接合接触部(接合垫)和经由接合线来进行,所述接合线将接合接触部与至少一个外部输入接线端子/外部输出接线端子连接。不同滤波器的至少一个DMS轨道具有输入和输出换能器,所述输入和输出换能器分别布置在至少一个DMS轨道的反射器之间。所述输入和输出换能器分别具有一个电极和另一个电极。 
滤波器的至少一个DMS轨道的输入换能器的相应电极可以与用于将输入信号施加到DMS轨道上的唯一接合接触部连接。滤波器的至少一个DMS轨道的输入换能器的电极也可以分别与用于施加不同输入信号的不同接合接触部连接。滤波器的至少一个DMS轨道的输入换能器的电极在此可以与相应DMS轨道的反射器中的第一反射器连接并且经由该第一反射器与用于施加输入信号的至少一个接合接触部或与用于施加输入信号的多个接合接触部之一连接。滤波器的至少一个DMS轨道的输入换能器的另一电极直接地或者经由反射器中的第二反射器与用于施加参考电势、例如地电势的接合接触部连接。 
每个DMS轨道的输出换能器的电极连接到用于从DMS轨道输出相应输出信号的接合接触部之一。每个DMS轨道的输出换能器的电极例如可以直接地与用于输出输出信号的接合接触部之一连接。DMS轨道的输出换能器的电极可以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与反射器中的第三反射器连接并且经由该第三反射器与用于输出输出信号的接合接触部之一连接。DMS轨道的输出换能器的另一电极可以与反射器中的第四反射器连接并且经由该第四反射器与用于施加参考电势的接合接触部连接。 
所述接合接触部可以布置在声音DMS轨道之间的接合接触部凸肩(Bondkontakt-Leiste)中。在接合垫凸肩的一侧上存在DMS轨道中的第一DMS轨道并且在接合垫凸肩的第二侧上布置DMS轨道的第二DMS轨道。DMS轨道中的第一和第二DMS轨道可以是具有不同滤波器特性的滤波器。如果通过两个DMS轨道实现滤波器,如例如在单DMS滤波器设计中用并联的相同的或者几乎相同的轨道或者在双DMS滤波器设计中用彼此频移的轨道那样,则轨道之一可以布置在接合垫凸肩的一侧上并且轨道中的另一个可以布置在接合垫凸肩的另一侧上。通过将衬底上的接合接触部这样布置在轨道之间的中部,所述表面波滤波器件的配置具有小的空间需求。 
分别布置在接合接触部一侧上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反射器分别彼此连接。每个轨道的外部反射器例如可以与输入换能器的电极之一和用于施加输入信号的至少一个接合垫或者与输出换能器的电极之一和与用于输出输出信号的接合垫连接。 
通过将接合接触部布置在轨道之间的中部以及使用相应轨道的内部和外部反射器来接触换能器,可以实现,所述表面波滤波器件的各个子滤波器在作为双工器或三工器的配置中至少在一个接线端子、例如输出端处获得单独的电接触,或者在作为2合1/3合1滤波器的配置中在输入端以及输出端处获得单独的电接触。此外,可以在接合垫凸肩的接合接触部处实现所有换能器的无交叉的连接。 
为了避免子滤波器之间的串扰,可以在换能器之一与反射器之一、尤其是外部反射器之一之间布置附加的反射器作为屏蔽条。该附加的反射器可以在没有附加的接合接触部的情况下被置于参考电势。此外,可以可选地在每个DMS轨道的第二与第四反射器之间布置例如可以构造为反射器的屏蔽元件。 
如果所述表面波滤波器件具有一个外部输入接线端子和多个外部输出接线端子并且在该一个输入接线端子与每一个输出接线端子之间连接有DMS子滤波器,则表面波滤波器件例如可以实现为双工器或三工器。如果所述表面波滤波器件具有多个外部输入接线端子和多个外部输出接线端子并且在每一个输入接线端子和输出接线端子之一之间连接有DMS子滤波器,则表面波滤波器件例如可以被实现为2合1滤波器或者3合1滤波器。不同的实施还可以在输入端和输出端处彼此组合,以便尤其是在抑制电串扰方面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 
各个子滤波器可以具有不同的带宽,以便根据各个频道中的应用来考虑所需的传输带宽。DMS子滤波器可以构造为所谓的单DMS滤波器或者双DMS滤波器。在单DMS滤波器中,所述滤波器仅仅具有一个轨道或者两个或更多个相同的或几乎相同的并联轨道,以便降低滤波器阻抗和实现稳定的匹配。通带在得出的两个谐振模式之间张紧。在双DMS设计中可以实施子滤波器,以便提高有效带宽和改善阻带抑制。为此,在频率上彼此轻微失谐的两条声音DMS轨道并联。轨道的失谐这样进行,即一个轨道的高频谐振频率与另一轨道的低频谐振频率一致并且具有相同的相。 
对于所述表面波滤波器件的各个子滤波器可以分别使用不同的设计技术。因此可以例如在三工器的情况下将两个子滤波器实施为双DMS并且将一个子滤波器实施为单DMS,以便针对给出的应用实现最好的配置。 
附图说明
在下面根据图来详细阐述表面波滤波器件的实施例。 
图1A示出具有两个频道的接收机/发送机系统, 
图1B示出具有三个频道的接收机/发送机系统,
图2A示出以单DMS设计的DMS滤波器的声音轨道的实施方式,
图2B示出以单DMS设计的非匹配状态下的DMS滤波器的声音轨道的传输函数,
图3A示出以双DMS设计的DMS滤波器的声音轨道的实施方式,
图3B示出以双DMS设计的非匹配状态下的DMS滤波器的声音轨道的传输函数,
图4A示出具有作为双工器的表面波滤波器件的实施方式的接收机/发送机系统,
图4B示出具有作为三工器的表面波滤波器件的实施方式的接收机/发送机系统,
图5A示出具有作为二合一滤波器的表面波滤波器件的实施方式的接收机/发送机系统,
图5B示出具有作为三合一滤波器的表面波滤波器件的实施方式的接收机/发送机系统,
图6A示出作为双工器的表面波滤波器件的拓扑的实施方式,
图6B示出作为三工器的表面波滤波器件的拓扑的另一实施方式,
图7示出434MHz频域中的双工器的传输函数,
图8A示出作为三工器的表面波滤波器件的拓扑的实施方式,
图8B示出作为三工器的表面波滤波器件的拓扑的另一实施方式,
图8C示出作为三工器的表面波滤波器件的拓扑的另一实施方式,
图9示出314Mhz频域中的三工器的传输函数,
图10A示出作为二合一滤波器的表面波滤波器件的拓扑的实施方式,
图10B示出作为二合一滤波器的表面波滤波器件的拓扑的另一实施方式,
图11示出作为三合一滤波器的表面波滤波器件的拓扑的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示出具有两个频道的接收机/发送机系统。在天线200与接收机/发送机单元300之间布置有第一信号路径,该第一信号路径包括滤波器件100a。在布置在天线200与接收机/发送机单元300之间的第二信号路径中布置有滤波器件100b。在接收机/发送机单元300与各个信号路径之间可以设置开关400,通过该开关400将接收机/发送机单元300与滤波器件之一连接。同样,在天线200与滤波器件之间设置开关500。通过该开关500可以将天线200与滤波器件之一连接。 
图1B示出具有三个频道的接收机/发送机系统。与图1A所示的实施方式不同,在天线200与接收机/发送机单元300之间附加地连接具有滤波器件100c的第三信号路径。 
在图1A和1B所示的两种实施方式中,滤波器件作为单独的器件布置在相应的信号路径中。滤波器件100a、100b及100c可以构造为表面波滤波器件。表面波滤波器件可以尤其是构造为双模滤波器(DMS滤波器)。 
图2A示出以所谓的单DMS设计的DMS滤波器的声音轨道A的构造,该构造尤其是使用在石英衬底上。声音DMS轨道A包括两个串联的叉指换能器T1和T2,它们为了降低声音损失在其末端处各通过一个反射器R1和R3封闭。在这两个换能器T1和T2之间可以可选地放置另外的元件R2、R4和R5,这些另外的元件可以例如实施为反射器。所述换能器和反射器布置在压电衬底4的表面上。 
换能器之一T1可以实施为输入换能器,所通过的方式为,电极之一ET11与用于施加输入信号的接线端子IN连接。输入换能器T1的另一电极ET12可以与参考电势GND连接。换能器T2可以实施为输出换能器,所通过的方式为,其电极之一ET21与用于截取输出信号的接线端子OUT连接并且其另一电极ET22与用于施加参考电势的接线端子GND连接。布置在反射器R2与R4之间的反射器R5用作为屏蔽元件以减小电串扰。反射器R1、R2、R3、R4和R5可以例如同样与用于施加参考电势的接线端子连接。该参考电势例如可以是地电势。 
在不匹配的状态下,声音DMS轨道A具有图2B所示的传输特性。滤波器的通过区域在两个谐振模式之间、即一个低频的主谐振AR1与一个高频的主谐振AR2之间张紧。除了在图2A中所示的具有仅仅一个DMS轨道的设计以外,还可以并联多个同样的或者几乎同样的DMS轨道,以便降低滤波器阻抗并且实现更稳定的匹配。 
与根据图2A和2B所阐述的单DMS技术不同,在图3A和3B中示出以所谓的双DMS设计技术形式的DMS滤波器。该滤波器包括两个声音DMS轨道A和B,这两个声音DMS轨道A和B如图2A所示的单DMS轨道那样分别包括输入换能器T1和输出换能器T2,其中输入换能器和输出换能器布置在反射器R1与R3之间。在输入换能器T1与输出换能器T2之间可以在使用仅仅两个轨道的情况下为了设计而可选地布置另外的元件,例如反射器R2、R4和R5。在使用另外的轨道、例如四个或更多轨道的情况下,只有反射器R5的设置是可选的,而反射器R2和R4被需要用于电接触。所述换能器和反射器布置在压电衬底的表面上。在输入换能器的情况下,电极ET11连接到用于施加输入信号的输入接线端子IN上并且电极ET12与参考电势连接。在输出换能器的情况下,电极ET21与输出接线端子OUT接线并且电极ET22连接到参考电势上。在双DMS滤波器设计中,在图3A中示出的两个DMS轨道A和B并行接线并且在频率上彼此微弱地失谐。图3B示出两个DMS轨道A和B在非匹配状态下的传输函数。较低频DMS轨道A具有低频谐振AR1和高频谐振AR2。较高频DMS轨道B具有低频谐振频率BR1和高频谐振频率BR2。两个DMS轨道A和B这样彼此频移,即较低频的DMS轨道A的高频谐振AR2与高频DMS轨道B的较低频的谐振频率BR1相同,并且两个谐振频率具有相同的相。因此产生结果得到的具有谐振尖峰H1、H2和H3的传输函数,在这些谐振尖峰之间,双DMS滤波器的通过区域(通带)被张紧。 
在图1A和1B中所示的每个滤波器件100a、100b和100c可以包含单DMS设计技术或者双DMS设计技术形式的表面波滤波器。每个滤波器集成在单独的壳体中,使得每个滤波器件100a、100b和100c实施为单独的分立的器件。 
当替代于图1A的两个单滤波器100a、100b或图1B的三个单滤波器100a、100b和100c而在单个构件壳体中集成具有不同带通特性的多个滤波器时,则得出节省空间和成本有利的解决方案。 
图4A示出具有两个频道的接收机/发送机系统。在天线200与接收机/发送机单元300之间布置唯一的表面波滤波器件100。该表面波滤波器件100实施为SAW双工器10。该SAW双工器10具有与天线200连接的输入接线端子E和输出接线端子A1以及输出接线端子A2。在输入接线端子E与输出接线端子A1之间连接有具有至少一个DMS轨道的DMS滤波器。同样,在输入接线端子E与输出接线端子A2之间布置有具有至少一个DMS轨道的DMS滤波器。输出接线端子A1和A2经由开关400与接收机/发送机单元300连接。 
图4B示出与图4A相比修改过的具有三个频道的接收机/发送机系统。与图4A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不同,替代于表面波滤波器双工器10使用了SAW三工器构型的表面波滤波器件100。该SAW三工器20具有与天线200连接的输入接线端子E和输出接线端子A1、A2和A3。输出接线端子A1、A2和A3经由开关400与接收机/发送机单元300连接。 
表面波滤波器件20在其壳体的内部具有三个DMS滤波器,这些DMS滤波器包括至少一个DMS轨道。第一滤波器连接在输入接线端子E与输出接线端子A1之间。第二滤波器连接在输入接线端子E与输出接线端子A2之间并且第三滤波器布置在输入接线端子E与输出接线端子A3之间。三个滤波器分别具有不同的通过区域(通带),这些通过区域具有不同的中间频率。 
图5A示出具有两个频道的接收机/发送机系统的另一实施方式。在天线200与接收机/发送机单元300之间连接有表面波滤波器件100。该表面波滤波器件100构造为2合1滤波器30。该2合1滤波器30包括经由开关500与天线200连接的输入接线端子E1和输入接线端子E2。此外,该2合1滤波器30具有经由开关400与接收机/发送机单元300连接的输入接线端子A1和输出接线端子A2。该表面波滤波器件30具有第一DMS滤波器,该第一DMS滤波器包括至少一个DMS轨道。第一滤波器连接在表面波滤波器件的输出接线端子E1与输出接线端子A1之间。具有至少一个DMS轨道的第二DMS滤波器布置在输入接线端子E2与输出接线端子A2之间。 
图5B示出具有三个频道的接收机/发送机系统的另一实施方式。与图5A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不同,在开关400与开关500之间布置表面波滤波器件100,该表面波滤波器件100构造为3合1滤波器40。该3合1表面波滤波器件包括三个输入接线端子E1、E2和E3以及三个输出接线端子A1、A2和A3。输入接线端子E1、E2和E3分别经由开关500与天线200连接。输出接线端子A1、A2和A3经由开关400与接收机/发送机单元300耦合。表面波滤波器件40在其壳体内部具有三个DMS滤波器,其分别包括至少一个DMS轨道。第一滤波器连接在输入接线端子E1与输出接线端子A1之间。第二滤波器布置在输入接线端子E2与输出接线端子A2之间。输入接线端子E3和输出接线端子A3经由第三滤波器彼此连接。 
在图4A、4B、5A和5B中所示的表面波滤波器件100的实施方式中,在器件的壳体内实现了具有不同的滤波器传输函数的多个DMS滤波器,所述滤波器传输函数具有不同的通过区域,这些通过区域具有不同的中间频率。表面波滤波器件可以构造为双工器10、三工器20或者构造为2合1滤波器30或者3合1滤波器40。在作为双工器/三工器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在接收机/发送机系统中取消开关500,该开关500将进入的信号分成针对不同频带的两个或三个输出信号。集成到各个表面波滤波器件中的滤波器构造为具有至少一个DMS轨道的DMS滤波器。集成到表面波滤波器件中的滤波器可以例如具有单DMS设计或者双DMS设计。 
在实现具有DMS滤波器的双工器/三工器表面波滤波器件以及2合1/3合1表面波滤波器件时,必须将声音轨道在布局中无交叉地布置和接线为使得在小空间上保证功能性和所要求的电规范。尤其是必须针对各个滤波器的DMS轨道选择一个拓扑,该拓扑允许在双工器/三工器的情况下至少在一个接线端子端口处并且在2合1/3合1滤波器的情况下在输入端以及输出端处单独地接触各个子滤波器的声音轨道。 
在图6A和6B中示出实施为双工器的具有DMS滤波器的表面波滤波器件的拓扑的两个实施。图8A、8B和8C示出具有DMS滤波器的接线为三工器的表面波滤波器件的拓扑的实施方式。在图10A和10B中示出具有DMS滤波器作为2合1滤波器的表面波滤波器件的拓扑的两个实施。图11示出作为3合1滤波器具有三个不同的DMS滤波器的表面波滤波器件的拓扑。 
在图6A、6B、8A、8B、8C、10A、10B和11中所示的表面波滤波器件的全部实施方式在压电衬底4上布置有多个DMS滤波器。该衬底例如可以包含由石英、钽酸锂或者铌酸锂构成的材料。每个DMS滤波器具有至少一个带有输入换能器T1和输出换能器T2的DMS轨道。这两个换能器在相应的轨道内串联。每个轨道在两个末端处分别通过反射器封闭,所述反射器用于降低声音损失以及必要时用于电接触换能器。在两个换能器之间可选地布置有另外的元件,这些元件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构造为反射器,并且要么用作为用于减少电串扰的屏蔽元件要么用于电接触换能器。出于更清楚的原因,在大多数图中在拓扑中仅仅分别为DMS轨道之一配备附图标记。这些附图标记也适用于相同拓扑的其余轨道。 
在图6A中所示的、作为双工器具有DMS滤波器1和2的表面波滤波器件的拓扑的实施方式中,每个滤波器包括两个并行布置的DMS轨道1A和1B或2A和2B,这些DMS轨道布置在衬底4上。轨道1A、1B、2A或2B之一具有布置在反射器R1与R3之间的输入换能器T1和输出换能器T2。在这些换能器之间可选地布置有反射器R2、R4和R5。 
各个轨道的输入换能器T1包含电极ET11,该电极ET11与用于将输入信号施加给相应的DMS滤波器1、2的接合接触部IN连接。电极ET11在此经由反射器R1与接合垫IN连接。每个DMS轨道的输入换能器T1的电极ET12与用于施加参考电势的接合垫GND1连接。DMS轨道1A和1B的输出换能器T2具有电极ET21,该电极ET21与用于输出输出信号的多个接合垫OUT1之一连接。DMS轨道1A和1B的相应输出换能器T2的另一电极ET22与用于施加参考电势的接合垫GND2连接。电极ET21和ET22分别经由反射器R3或R4与相应的接合垫OUT1或GND2连接。DMS滤波器2的两个DMS轨道2A和2B类似于两个DMS轨道1A和1B地接线,但是输出换能器T2的换能器ET21经由DMS轨道2A和2B的相应反射器R3与用于输出另一输出信号的另一接合垫OUT2连接。DMS轨道的屏蔽元件R5与用于施加参考电势的接合接触部GND3连接。 
反射器R1和R3用于降低声音损失以及用于电接触输入换能器T1的电极ET11和输出换能器T2的电极ET21。反射器R2和R4设置用于电接触换能器的电极ET12和ET22。 
图6B示出表面波滤波器件的拓扑的另一实施方式,该表面波滤波器件构造为双工器并且包含DMS滤波器1和2。该DMS滤波器1和2具有彼此并联的DMS轨道1A、1B和2A、2B。与图6A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不同,在DMS轨道的输出换能器T2中交换地布置电极ET21和ET22。 
在图6A和6B所示的、作为双工器具有DMS滤波器的表面波滤波器件的拓扑中,接合接触部IN、OUT1、OUT2、GND1和GND2布置在轨道1A、1B和2A、2B之间的唯一的接合接触部凸肩5中。具有轨道1A、1B的DMS滤波器1因此布置在接合接触部凸肩的侧S1上并且具有轨道2A、2B的DMS滤波器2布置在接合接触部凸肩5的侧S2上。DMS轨道1A和1B以及DMS轨道2A和2B分别实现了具有不同中间频率时的不同通过区域的滤波器。 
图7示出作为双工器构造的具有DMS子滤波器1和2的表面波滤波器件的传输函数,其中每个子滤波器实现了具有不同通过区域的滤波曲线K1和K2之一。所绘出的是关于频率f的插入损耗IL。 
图8A示出作为三工器构造的具有DMS滤波器1、2和3的表面波滤波器件的拓扑。滤波器1具有并行的DMS轨道1A、1B,滤波器2具有并行的DMS轨道2A、2B,并且滤波器3具有并行的DMS轨道3A、3B。子滤波器1的DMS轨道1A和1B和子滤波器3的DMS轨道之一3A布置在接合垫凸肩5的侧S1上,并且DMS轨道2A和2B以及子滤波器3的DMS轨道中的另一个3B布置在接合垫凸肩5的侧S2上。 
类似于在图6A和6B中所示的、构造为双工器的表面波滤波器件的拓扑,在构造为三工器的表面波滤波器中,DMS轨道的输入换能器T1的相应电极ET11也与用于将输入信号IN施加到滤波器上的接合接触部IN连接。输入换能器ET11例如可以在每一侧S1上与外部反射器R1连接并且经由该反射器R1与接合垫IN连接。DMS轨道的输入换能器T1的另外的电极ET21与用于施加参考电势的接合垫GND1连接。该连接在此经由与电极ET12和接合垫GND1连接的内部反射器R2进行。 
DMS轨道1A和1B的输出换能器T2的电极ET21与用于将输出信号从滤波器1输出的接合接触部OUT1连接。该连接经由既与电极ET21又与接合垫OUT1连接的外部反射器R3进行。DMS轨道1A和1B的电极ET22与用于施加参考电势的接合接触部GND2连接。该连接经由DMS轨道1A和1B的、与电极ET22以及与接合接触部GND2连接的反射器R4进行。 
在DMS轨道2A和2B中,输出换能器T2的电极ET21与用于从滤波器2输出输出信号的接合接触部OUT2连接。电极ET21与外部反射器R3连接并且经由该反射器R3连接到接合接触部OUT2。DMS轨道2A和2B的电极ET22与用于施加参考电势的接合接触部GND2连接。该连接经由DMS轨道2A和2B的反射器R4进行,该反射器R4与电极ET22以及与接合接触部GND2连接。 
DMS轨道3A和3B的输出换能器T2的电极ET21直接与用于从子滤波器3输出输出信号的接合接触部OUT3连接。DMS轨道3A、3B的输出换能器T2的电极ET22与接合接触部GND2连接。该连接在此经由反射器R4进行,该反射器R4构成在接合接触部GND2与电极ET22之间并且将该接合接触部GND2和电极ET22彼此连接。 
DMS轨道3A的反射器用作为执行反射器以使DMS轨道1A和1B的输入和输出换能器的电极与接合垫凸肩5的所属接合垫接触。同样地,DMS轨道3B的反射器构造为执行反射器,经由该执行反射器,DMS轨道2A和2B的输入和输出换能器的电极与接合垫凸肩5的对应接合接触部连接。 
图8B示出构造为三工器的表面波滤波器件的另一拓扑。与图8A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不同,接合垫OUT1和OUT2没有布置在接合垫凸肩5的边缘处,而是居中地布置在接合垫凸肩中在接合接触部GND3和接合接触部OUT3旁边。DMS轨道1A和1B的电极ET21与相应的反射器R3连接并且经由该反射器R3和DMS轨道3A的反射器R3连接到接合垫OUT1。与图8A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不同,DMS轨道1A和1B的反射器R3布置在DMS轨道1A和1B内部在屏蔽元件R5旁边。DMS轨道1A和1B的输出换能器T2的电极ET22与反射器R4连接并且经由该反射器R4和DMS轨道3A的反射器R4连接到用于施加参考电势的接合垫GND2上。与图8A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不同,反射器R4布置在相应DMS轨道1A、1B和3A的外部边缘处。 
类似地,DMS轨道2A和2B的电极ET21也与相应DMS轨道的内部反射器R3连接并且经由该反射器R3和轨道3B的用作为执行反射器的反射器R3连接到接合垫OUT2上。反射器R3布置在相应DMS轨道的内侧。DMS轨道2A和2B的输出换能器T2的电极ET22与相应轨道的外部反射器R4连接并且经由该反射器R4和轨道3B的用作为执行反射器的反射器R4连接到用于施加参考电势的接合垫GND2上。与在图8A中示出的实施方式不同,反射器R4作为外部反射器布置在相应DMS轨道2A、2B和3C的外侧。 
图8C示出构造为三工器的表面波滤波器件的DMS轨道的另一拓扑。与在图8A中示出的实施方式不同,在DMS轨道3A和3B中在输出换能器T2与反射器R3之间布置有屏蔽元件或屏蔽条R6。该屏蔽元件R6可以构造为相应轨道内的附加反射器,其与输出换能器T2的电极ET22连接。屏蔽元件R6因此经由电极ET22和连接到该电极ET22的反射器R4与用于施加参考电势的接合垫GND2连接。屏蔽元件R6阻止了由于在子滤波器1和2的外部执行反射器R3与子滤波器3的电极ET22的换能器叉指之间的小间距而出现子滤波器之间的电串扰,所述电传绕可能会显著恶化阻带抑制。 
图9示出在314MHz频率范围中具有DMS子滤波器1、2和3的、构造为三工器的表面波滤波器件的传输函数K1、K2和K3。所示出的是插入衰减IL关于频率f的变化曲线。每个子滤波器具有不同的通过区域。 
图10A示出构造为2合1滤波器的表面波滤波器件的DMS轨道的拓扑。该表面波滤波器件包括具有DMS轨道1A和1B的子滤波器1以及具有DMS轨道2A和2B的子滤波器2,所述DMS轨道1A和1B布置在接合接触部凸肩5的侧S1上,所述DMS轨道2A和2B布置在接合接触部凸肩的侧S2上。输入换能器T1布置在外部反射器R1与内部反射器R2之间。输出换能器T2布置在外部反射器R3与内部反射器R4之间。 
与作为双工器/三工器的配置不同,每个子滤波器与单独的用于将输入信号施加到相应的子滤波器上的接合垫IN1、IN2接触。在子滤波器1的DMS轨道1A和1B中,输入换能器T1的电极ET11与相应轨道1A和1B的反射器R1连接并且将有该反射器R1连接到用于将输入信号施加到子滤波器1上的接合接触部IN1。电极ET12与反射器R2连接并且经由该反射器R2连接到用于施加参考电势的接合接触部GND1。子滤波器1的DMS轨道1A和1B的输出换能器T2的电极ET21与所属DMS轨道的相应反射器R3连接并且经由该反射器R3与用于从子滤波器1输出输出信号的接合接触部OUT1连接。DMS轨道1A和1B的输出换能器T2的电极ET22与内部反射器R4连接并且经由该反射器R4连接到用于施加参考电势的接合接触部GND2。 
类似于DMS轨道1A和1B,子滤波器2的DMS轨道2A和2B也连接到用于将输入信号施加到子滤波器2的接合垫IN2并且与用于从子滤波器2输出输出信号的接合垫OUT2连接。DMS轨道2A和2B的输入换能器T1的电极ET11经由轨道的外部反射器R1与接合接触部IN2连接。输入换能器T1的电极ET12经由内部反射器R2与接合接触部GND1连接。输出换能器的电极ET21与相应DMS轨道2A和2B的外部反射器R3连接并且经由该反射器R3与接合接触部OUT2连接。DMS轨道2A和2B的输出换能器T2的电极ET22与相应DMS轨道的内部反射器R4连接并且经由该反射器R4连接到用于施加参考电势的接合接触部GND2。 
在反射器R2与R4之间可以可选地、如在图10A和10B中所示那样布置例如构造为反射器的屏蔽元件R5以减小电串扰。DMS轨道1A、1B的反射器R5以及DMS轨道2A和2B的反射器R5彼此连接并且连接到用于施加参考电势的接合接触部GND3。 
构造为2合1滤波器的表面波滤波器件的拓扑的图10B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与图10A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不同,输入换能器T1的电极ET11和ET12交换地布置在其相应的DMS轨道内或镜像地布置在DMS轨道的纵向上。同样,输出换能器T2的电极ET21和ET22在相应的DMS轨道中与实施方式10A类似此镜像地布置在DMS轨道的纵向上。 
图11示出构造为3合1滤波器的表面波滤波器件的DMS轨道的拓扑的实施方式。该表面波滤波器件具有带有DMS轨道1A和1B的DMS滤波器1、带有DMS轨道2A和2B的DMS滤波器2以及带有DMS轨道3A和3B的DMS滤波器3。全部接合垫IN1、IN2、IN3、OUT1、OUT2、OUT3、GND1、GND2、GND3这样布置在DMS轨道之间的接合垫凸肩5中,即DMS轨道1A、1B和3A位于接合垫凸肩5的侧S1上并且DMS轨道2A、2B和3B位于接合垫凸肩的侧S2上。 
DMS轨道1A和1B或DMS轨道2A和2B的输入换能器T1的电极ET11经由外部反射器R1与用于将相应的输入信号施加到滤波器1和2上的接合垫IN1或IN2连接。DMS滤波器1和2的电极ET12经由相应轨道1A、1B或2A、2B的内部反射器R2连接到用于施加参考电势的接合垫GND1。DMS轨道1A和1B或2A和2B的输出换能器T2的电极ET21与相应轨道的外部反射器R3连接并且经由该反射器R3分别连接到用于从滤波器1和2输出输出信号的接合垫OUT1或OUT2。DMS轨道1A和1B或2A和2B的输出换能器T2的电极ET22经由其相应的内部反射器R4与用于施加参考电势的接合垫GND2连接。 
在DMS轨道3A和3B中,输入换能器T1的电极ET11直接与用于将输入信号施加到滤波器3上的接合垫IN3连接。DMS轨道3A和3B的输入换能器T1的电极ET12与内部反射器R2连接并且经由该反射器R2连接到用于施加参考电势的接合接触部GND1。DMS轨道3A和3B的输出换能器T2的电极ET21直接连接到用于从子滤波器3输出输出信号的接合接触部OUT3。DMS轨道3A和3B的输出换能器T2的电极ET22分别与其轨道的内部反射器R4连接并且经由该反射器R4连接到用于施加参考电势的接合垫GND2。 
DMS轨道3A的反射器R1、R2、R4和R4与DMS轨道1A和1B的所属反射器R1、R2、R3和R4连接并且用作为执行反射器以使DMS轨道1A和1B的输入换能器和输出换能器的电极与接合垫凸肩中的对应接合垫接触。同样,DMS轨道3B的反射器R1、R2、R3和R4与DMS轨道2A和2B的所属反射器R1、R2、R3和R4连接并且用作为执行反射器以使DMS轨道2A和2B的输入换能器和输出换能器的电极与接合垫凸肩5中的对应接合垫接触。 
在滤波器1、2和3的DMS轨道的反射器R2与R4之间可以可选地、如在图11中所示的实施方式那样布置可以构造为反射器的屏蔽元件R5。DMS轨道的屏蔽元件R5在每一侧S1和S2上彼此连接并且连接到接合接触部GND3以施加参考电势。 
在DMS滤波器的在图7A至9中所示的拓扑中,DMS轨道彼此布置在衬底的表面上。全部接合垫布置在衬底上的唯一接合垫凸肩上,并且为了与表面波滤波器件的外部的输入和输出接线端子接触而与所述输入和输出接线端子经由接合线连接。用于将输入信号施加到各个子滤波器的接合垫以及用于从各个子滤波器输出输出信号的接合垫和用于施加参考电势(例如地电势)的接合垫布置在DMS轨道的第一部分与DMS轨道的第二部分之间。因此,第一DMS轨道位于接合垫凸肩5的第一侧S1上并且第二DMS轨道位于接合垫凸肩的第二侧S2上。接合垫凸肩的一侧上的DMS轨道可以如在图6A、6B或10A和10B的实施方式中那样分别属于一个子滤波器,而另一侧S2上的DMS轨道属于另一子滤波器。DMS轨道还可以这样布置,即——如在图8A、8B、8C和11中所示的实施方式那样——子滤波器之一的DMS轨道3A布置在接合垫凸肩的侧S1上并且同一子滤波器的另一DMS轨道3B布置在接合垫凸肩的侧S2上。 
相互布置的反射器R1、R2、R3、R4和R5在每一侧S1和S2上彼此连接。因此,在构造为三工器或者3合1滤波器的表面波滤波器件中,DMS轨道1A和1B的输入和输出换能器的电极可以经由相应DMS轨道1A和1B的反射器R1、R2、R3和R4和经由DMS轨道3A的用作为执行反射器的对应反射器分别与接合垫凸肩中的接合垫连接。同样,DMS轨道2A和2B的输入和输出换能器经由反射器R1、R2、R3和R4和DMS轨道3B的对应反射器分别与接合垫凸肩5的接合垫连接。通过这种方式,不直接位于接合垫凸肩的接合垫旁边的DMS轨道可以与接合接触部连接。因此,可以通过选择地将接合垫布置在轨道之间的中部以及使用内部和外部反射器来接触换能器来实现各个子滤波器的轨道可以无交叉地布置。此外,由此实现了,各个子滤波器在输出端以及在2合1滤波器或3合1滤波器配置的情况下也在输入端获得单独的电接触。 
表面波滤波器件的DMS子滤波器可以具有不同的带宽,以便根据在各个频道中的应用而考虑到所需的传输带宽。这些滤波器可以以单DMS涉及技术或者双DMS设计技术来实施。在单DMS设计技术中,子滤波器替代于在实施方式中所示的每子滤波器两个轨道还可以仅仅具有一个轨道。此外,对于各个子滤波器可以分别使用不同的设计技术。因此,例如可以将一个子滤波器以双DMS设计技术实施并且另一子滤波器作为单DMS滤波器来实施,以便为给出的应用实现最好的配置。还可以有组合,其中一些子滤波器具有两个轨道并且其他子滤波器只具有一个轨道。 
DMS轨道的所提出的拓扑使得能够在使用DMS子滤波器时将表面波滤波器件构造为双工器或三工器或者2合1或3合1滤波器。通过将唯一的接合垫凸肩中的接合垫布置在DMS轨道之间的中部,表面波滤波器件具有极为节省空间的设计。 
附图标记列表 
1、2、3      DMS子滤波器
1A、…、3B   DMS轨道
4            衬底
5            接合接触部凸肩
10           双工器
20           三工器
30           2合1滤波器
40           3合1滤波器
100          表面波滤波器件
200          天线
300          接收机/发送机单元
400、500     开关
T1           输入换能器
T2           输出换能器
R            反射器
ET           电极

Claims (15)

1.一种表面波滤波器件,包括:
- 至少一个外部输入接线端子(E、E1、E2、E3),用于将输入信号施加到表面波滤波器件上,
- 多个外部输出接线端子(A1、A2、A3),用于从表面波滤波器件输出输出信号,其中能在每个外部输出端子处分别输出输出信号之一,
- 多个滤波器(1、2、3),
- 其中在至少一个外部输入接线端子(E、E1、E2、E3)与每个外部输出接线端子(A1、A2、A3)之间连接有滤波器(1、2、3)之一,
- 其中每个滤波器通过至少一个DMS轨道(1A、1B、2A、2B、3A、3B)形成,
- 其中滤波器(1、2、3)的相应至少一个DMS轨道被构造为使得滤波器分别具有不同的通过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表面波滤波器件,包括:
- 至少一个接合接触部(IN、IN1、IN2、IN3),用于将输入信号施加到多个滤波器(1、2、3)上,
- 多个接合接触部(OUT1、OUT2、OUT3),用于从多个滤波器(1、2、3)输出输出信号,其中能在每个接合接触部(OUT1、OUT2、OUT3)处分别输出输出信号之一,
- 其中在用于施加输入信号的至少一个接合接触部(IN、IN1、IN2、IN3)与用于分别输出输出信号的多个接合接触部(OUT1、OUT2、OUT3)中的每一个之间连接滤波器(1、2、3)之一,
- 其中用于施加输入信号的至少一个接合接触部(IN、IN1、IN2、IN3)与至少一个外部输入接线端子(E、E1、E2、E3)连接,
- 其中用于输出输出信号的每个接合接触部(OUT1、OUT2、OUT3)与多个外部输出接线端子(A1、A2、A3)之一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的表面波滤波器件,
- 其中滤波器的至少一个DMS轨道(1A、…、3B)中的每一个包含至少一个输入换能器(T1)、至少一个输出换能器(T2)和反射器(R1、R2、R3、R4、R5),
- 其中至少一个输入换能器(T1)具有电极(ET11、ET12),其中所述电极(ET11、ET12)布置在反射器中的第一反射器(R1)与反射器中的第二反射器(R2)之间,
- 其中至少一个输出换能器(T2)具有电极(ET21、ET22),其中所述电极(ET21、ET22)布置在反射器中的第三反射器(R3)与反射器中的第四反射器(R4)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之一的表面波滤波器件,包括:
- 至少一个接合接触部(GND1、GND2、GND3),用于施加参考电势,
- 其中每个滤波器(1、2、3)的至少一个DMS轨道(1A、…、3B)的输入换能器(T1)的电极之一(ET11)与用于施加输入信号的至少一个接合接触部(IN、IN1、IN2、IN3)连接,
- 其中每个滤波器(1、2、3)的至少一个DMS轨道(1A、…、3B)的输入换能器的电极中的另一个(ET12)与用于施加参考电势的至少一个接合接触部之一(GND1)连接,
- 其中每个滤波器(1、2、3)的至少一个DMS轨道的输出换能器的电极之一(ET21)与用于相应地输出输出信号之一的接合接触部之一(OUT1、OUT2、OUT3)连接,
- 其中每个滤波器(1、2、3)的至少一个DMS轨道的输出换能器的电极中的另一个(ET22)与用于施加参考电势的至少一个接合接触部中的另一个(GND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之一的表面波滤波器件,
- 其中DMS轨道(1A、1B、2A、2B)包括至少一个第一DMS轨道(1A、1B)和至少一个第二DMS轨道(2A、2B),
- 其中至少一个第一DMS轨道(1A、1B)和至少一个第二DMS轨道(2A、2B)分别相互布置在衬底(4)的表面上,
- 其中用于施加输入信号的至少一个接合接触部(IN、IN1、IN2、IN3)、用于输出输出信号的多个接合接触部(OUT1、OUT2、OUT3)和用于施加参考电势的至少一个接合接触部(GND1、GND2、GND3)在衬底上在第一DMS轨道(1A、1B)与第二DMS轨道(2A、2B)之间这样布置,即第一DMS轨道(1A、1B)布置在接合接触部(IN、IN1、IN2、IN3、OUT1、OUT2、OUT3、GND1、GND2、GND3)的第一侧(S1)上,并且第二DMS轨道(2A、2B)布置在接合接触部(IN、IN1、IN2、IN3、OUT1、OUT2、OUT3、GND1、GND2、GND3)的第二侧(S2)上,
- 其中第一DMS轨道(1A、1B)形成滤波器中的第一滤波器(1)并且第二DMS轨道(2A、2B)形成滤波器中的第二滤波器(2)。
6.根据权利要求5的表面波滤波器件,
- 其中DMS轨道包括第三DMS轨道(3A、3B),其中第三DMS轨道形成滤波器中的第三滤波器(3),
- 其中第三DMS轨道中的一个(3A)布置在接合接触部(IN、IN1、IN2、IN3、OUT1、OUT2、OUT3、GND1、GND2、GND3)的第一侧(S1)上并且第三DMS轨道中的另一个(3B)布置在接合接触部的第二侧(S2)上。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之一的表面波滤波器件,
- 其中每个滤波器的至少一个DMS轨道的输入换能器(T1)的电极(ET11)之一与相应DMS轨道的第一反射器(R1)连接,
- 相应DMS轨道的第一反射器与用于施加输入信号的至少一个接合接触部(IN、IN1、IN2、IN3)连接,
- 其中每个滤波器的至少一个DMS轨道的输入换能器(T1)的电极中的另一个(ET12)与相应轨道的第二反射器(R2)连接,
- 其中相应DMS轨道的第二反射器(R2)与用于施加参考电势的至少一个接合接触部之一(GND1)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至6之一的表面波滤波器件,包括:
- 至少一个接合接触部(IN1、IN2、IN3)中的多个,用于施加多个输入信号,其中能在多个接合接触部(IN1、IN2、IN3)的每一个处施加多个输入信号之一,
- 其中每个滤波器的至少一个DMS轨道的输入换能器(T1)的电极之一(ET11)与相应DMS轨道的第一反射器(R1)连接,
- 其中相应DMS轨道的第一反射器(R1)与用于施加输入信号的多个接合接触部(IN1、IN2、IN3)之一连接,
- 其中每个滤波器的至少一个DMS轨道的输入换能器(T1)的电极中的另一个(ET12)与相应轨道的第二反射器(R2)连接,
- 其中相应DMS轨道的第二反射器(R2)与用于施加参考电势的至少一个接合接触部之一(GND1)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3至8之一的表面波滤波器件,
- 每个换能器的至少一个DMS轨道的输出换能器(T2)的电极之一(ET21)与相应DMS轨道的第三反射器(R3)连接,
- 其中相应DMS轨道的第三反射器(R3)分别与用于输出输出信号的多个接合接触部(OUT1、OUT2、OUT3)之一连接,
- 其中每个滤波器的至少一个DMS轨道的输出换能器的电极中的另一个(ET22)与相应DMS轨道的第四反射器(R4)连接,
- 其中相应DMS轨道的第四反射器(R4)与用于施加参考电势的至少一个接合接触部中的另一个(GND2)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3至9之一的表面波滤波器件,
其中每个滤波器(1、2、3)的至少一个DMS轨道(1A、1B、2A、2B、3A、3B)在第二反射器(R2)与第三和第四反射器之一(R3、R4)之间包括屏蔽元件(R5),尤其是第五反射器。
11.根据权利要求5至10之一的表面波滤波器件,
- 其中布置在接合接触部的第一侧(S1)上的DMS轨道(1A、1B、3A)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或第五反射器(R1、R2、R3、R4、R5)分别相互连接,
- 其中布置在接合接触部的第二侧(S2)上的DMS轨道(2A、2B、3B)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或第五反射器(R1、R2、R3、R4、R5)分别相互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3至11之一的表面波滤波器件,
其中滤波器之一(3)的至少一个DMS轨道(3A、3B)在第三和第四反射器之一(R3、R4)与第一和第二换能器之一(T1、T2)之间包括第六反射器(R6)。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之一的表面波滤波器件,
- 其中至少一个滤波器(1、2、3)具有两个并行的DMS轨道(1A、1B、2A、2B、3A、3B),
- 其中并行的DMS轨道构造为使得每个轨道具有低频谐振(AR1、BR1)和高频谐振(AR2、BR2),
- 其中并行的DMS轨道彼此频移地构造为使得并行轨道之一(1A)的高频谐振(AR2)与并行轨道中的另一个(1B)的低频谐振(BR1)重叠并且高频谐振(AR2)和低频谐振(BR1)具有相同的相。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之一的表面波滤波器件,
- 其中至少一个外部输入接线端子(E、E1、E2、E3)和多个外部输出接线端子(A1、A2、A3)彼此互易地构造,
- 用于施加输入信号的至少一个接合接触部(IN、IN1、IN2、IN3)和用于输出输出信号的多个接合接触部(OUT1、OUT2、OUT3)彼此互易地构造。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之一的表面波滤波器件,
其中所述表面波滤波器件(100)构造为双工器(10)、三工器(20)、2合1滤波器(30)或者3合1滤波器(40)。
CN2012202220568U 2011-05-17 2012-05-17 表面波滤波器件 Expired - Lifetime CN20284107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1101756.2 2011-05-17
DE102011101756.2A DE102011101756B4 (de) 2011-05-17 2011-05-17 Oberflächenwellenfilterbauelement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841077U true CN202841077U (zh) 2013-03-27

Family

ID=47088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222056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841077U (zh) 2011-05-17 2012-05-17 表面波滤波器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3177250U (zh)
CN (1) CN202841077U (zh)
DE (1) DE102011101756B4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40251A (zh) * 2023-11-16 2023-12-15 成都频岢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模组中滤波器的小型化布局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4113052B4 (de) * 2014-09-10 2016-03-17 Epcos Ag HF-Filtermodul mit verbesserter Erweiterbarkeit und Verwendung
US9961631B2 (en) * 2015-02-12 2018-05-01 Harris Corporation Power saving transceiver switch configur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638455A1 (de) 1996-09-19 1998-04-02 Siemens Matsushita Components Twin-Dualmode-Filter
JP2003289234A (ja) 2002-01-28 2003-10-10 Murata Mfg Co Ltd 弾性表面波装置、通信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40251A (zh) * 2023-11-16 2023-12-15 成都频岢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模组中滤波器的小型化布局结构
CN117240251B (zh) * 2023-11-16 2024-01-30 成都频岢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模组中滤波器的小型化布局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177250U (ja) 2012-07-26
DE102011101756A1 (de) 2012-11-22
DE102011101756B4 (de) 2018-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71113B2 (en) Multiplexer,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reception device
CN1812260B (zh) 双工器
US8531252B2 (en) Antenna duplexer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same
CN103283152B (zh) 高频模块
CN107689803B (zh) 高频电路以及通信装置
JP5322087B2 (ja) 周波数分岐回路
US9985607B2 (en) Multiplexer having fewer intermodulation products
CN102801401A (zh) 通信模块
JP2003517239A (ja) 改善された送信帯域/受信帯域分離を有するデュプレクサ
US9083314B2 (en) Elastic wave filter device and antenna duplexer using same
CN102957447B (zh) 通信模块
JP2012501563A (ja) アンテナ整合回路
WO2017176593A1 (en) Radio frequency filter, high selectivity triplexer,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US8823469B2 (en) Saw filter and a receiver for remote keyless entry and tire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s using same
CN110268774A (zh) 使用多频带传输阻塞滤波器的通信接收机
US8432236B2 (en) Compact highly integrated electrical module with interconnection of BAW filter and balun circuit and production method
CN202841077U (zh) 表面波滤波器件
JP2009508417A (ja) 電気的なモジュール
US10873319B2 (en) Compensation structures for radio frequency filtering devices
WO2006040927A1 (ja) 分波器
WO2017044440A1 (en) All-acoustic using directional couplers
WO2020187827A1 (en) 11-idt dms filter, electroacoustic filter and multiplexer
US20220109423A1 (en) Transversely-excited film bulk acoustic resonator matrix filters with input and output impedances matched to radio frequency front end elements
JP2012244551A (ja) デュプレクサの受信側フィルタ及びデュプレクサ
CN108352825A (zh) 弹性波滤波器、双工器以及弹性波滤波器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911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after: Snaptrack, Inc.

Address before: Munich,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Epcos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7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