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808464U - 一种mbr膜组器脉冲曝气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mbr膜组器脉冲曝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808464U
CN202808464U CN 201220408231 CN201220408231U CN202808464U CN 202808464 U CN202808464 U CN 202808464U CN 201220408231 CN201220408231 CN 201220408231 CN 201220408231 U CN201220408231 U CN 201220408231U CN 202808464 U CN202808464 U CN 2028084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erating apparatus
air bag
pulse
outer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40823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亦力
刘德祥
于东江
文剑平
刘明轩
邱小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Originwater Membran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Originwater Membra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Originwater Membran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Originwater Membra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40823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8084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8084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80846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eration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Activated Polluted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MBR膜组器脉冲曝气装置,包括若干依次排列的气囊,气囊的底部设有进气口支架,进气口支架的下方一侧设有进气槽,气囊的内部设有同心排气管,同心排气管的顶部设有布气槽,气囊的顶部通过卡箍固定在同心排气管的顶部外壁上,气囊的底端通过卡箍固定在进气口支架上。本实用新型的MBR膜组器脉冲曝气装置将原来的曝气管改造为囊式曝气装置,克服原来阀门开关式脉冲曝气器故障多的缺点,脉冲气流形成前,空气不断经过进气槽的出气圆孔进入气囊内,将气囊内与外管内的水面向下压,外管内的水面一至降到内管进气口的上缘,开始溢流,由内管顶部的排气口排出,进入MBR膜组器,脉冲曝气强度大,可以极大的减少MBR膜生物反应器的曝气量。

Description

一种MBR膜组器脉冲曝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MBR膜组器脉冲曝气装置。
背景技术
MBR膜生物反应器是一种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它是利用中空纤维膜丝表面分布的微小孔眼对污水进行过滤。具有出水水质好,占地面积小等特点。为保证MBR膜生物反应器正常运行,需要对中空纤维膜丝进行曝气,气流呈气泡状上升,带动水流向上流动。由曝气产生的气、液两相流对膜丝进行连续冲洗,从而清除膜丝表面吸附的污泥。减小水流渗透阻力,即减小膜丝的跨膜压差,增大过膜通量。所以曝气对保证MBR膜生物反应器正常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保证膜丝表面清洁,需要高强度气流水流冲刷,但是连续高强度曝气的耗能很高。极大的增加了运行费用。传统MBR膜组器产生脉冲曝气的方式为利用进气阀门的开启、关闭来实现。这种方式的缺点是阀门频繁开关,阀门易磨损,故障多,维修量大。一旦阀门损坏,脉冲曝气不正常,容易造成膜丝表面积泥,跨膜压差升高,过膜通量减小,影响MBR膜生物反应器的正常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MBR膜组器脉冲曝气装置,可以极大的减少MBR膜生物反应器的曝气量,减少能耗。
本实用新型的MBR膜组器脉冲曝气装置,包括若干依次排列的气囊,气囊的底部设有进气口支架,进气口支架的下方一侧设有进气槽,气囊的内部设有同心排气管,同心排气管的顶部设有布气槽,气囊的顶部通过卡箍固定在同心排气管的顶部外壁上,气囊的底端通过卡箍固定在进气口支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MBR膜组器脉冲曝气装置,所述进气槽为长方形盒结构,进气槽的底端面开口,进气槽的长侧壁上由左到右均匀分布有若干出气圆孔,进气槽的左端面或右端面上靠近顶端处设有进气口。
本实用新型的MBR膜组器脉冲曝气装置,所述出气圆孔的直径为2-3毫米,出气圆孔与进气槽顶端面之间的距离为20-30毫米。
本实用新型的MBR膜组器脉冲曝气装置,所述同心排气管包括外管,外管的底部设有直径小于外管直径的排污管,外管的内部设有内管,内管的底部与外管的底部之间形成有内管进气口。
本实用新型的MBR膜组器脉冲曝气装置,所述气囊的顶部和底部分别通过卡箍固定在内管和排污管上。
本实用新型的MBR膜组器脉冲曝气装置,所述外管的底部比气囊的底部高出2-3厘米。
本实用新型的MBR膜组器脉冲曝气装置,所述外管的长度为10-20厘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MBR膜组器脉冲曝气装置将原来的曝气管改造为囊式曝气装置,克服原来阀门开关式脉冲曝气器故障多的缺点,脉冲气流形成前,空气不断经过进气槽的出气圆孔进入气囊内,气泡上升,将气囊内与外管内的水面向下压,外管内的水面一至降到内管进气口的上缘,开始溢流,由内管顶部的排气口排出,进入MBR膜组器,脉冲曝气强度大,可以极大的减少MBR膜生物反应器的曝气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MBR膜组器脉冲曝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MBR膜组器脉冲曝气装置中进气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MBR膜组器脉冲曝气装置中进气槽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MBR膜组器脉冲曝气装置中同心排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气囊;2、进气口支架;3、进气槽;4、同心排气管;5、布气槽;6、出气圆孔;7、进气口;8、外管;9、排污管;10、内管;11、内管进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4所示,一种MBR膜组器脉冲曝气装置,包括若干依次排列的气囊1,气囊1的底部设有进气口支架2,进气口支架2的下方一侧设有进气槽3,气囊1的内部设有同心排气管4,同心排气管4的顶部设有布气槽5,气囊1的顶部通过卡箍固定在同心排气管4的顶部外壁上,气囊1的底端通过卡箍固定在进气口支架2上。
本实用新型的MBR膜组器脉冲曝气装置,所述进气槽3为长方形盒结构,进气槽3的底端面开口,进气槽3的长侧壁上由左到右均匀分布有若干出气圆孔6,进气槽3的左端面或右端面上靠近顶端处设有进气口7。
本实用新型的MBR膜组器脉冲曝气装置,所述出气圆孔6的直径为2-3毫米,出气圆孔6与进气槽3顶端面之间的距离为20-30毫米,其上部留出的空间为气流通路。这样可以使在进气槽2长度方向上的第一个出气圆孔6与最后的一个出气圆孔6的过孔压力相同,从而保证第一个出气圆孔6的出气量与最后一个出气圆孔6的出气量一致。
本实用新型的MBR膜组器脉冲曝气装置,所述同心排气管4包括外管8,外管8的底部设有直径小于外管8直径的排污管9,外管8的内部设有内管10,内管10的底部与外管8的底部之间形成有内管进气口11。
本实用新型的MBR膜组器脉冲曝气装置,所述气囊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通过卡箍固定在内管10和排污管9上。
本实用新型的MBR膜组器脉冲曝气装置,所述外管8的底部比气囊1的底部高出2-3厘米;作为保护超高。其目的是防止气体下压时向外溢流,浪费气量。外管8的长度决定了气囊1的有效容积。气体有效容积为气囊1的平均截面积,乘以外管8的高度。由于水平平面面积限制气囊1的截面积增大。所以外管8的长度决定每一次脉冲的出气量,即脉冲强度。外管8加长,可以增大脉冲强度,但是外管8加长,要求进气槽下移,增大进气压力,即增加进气能耗。
本实用新型的MBR膜组器脉冲曝气装置,所述外管8的长度为10-20厘米,根据外管长度与气囊1的平均直径可得每一次脉冲的气量为:2-3-3-3立方米左右,即2-3升。
本实用新型的MBR膜组器脉冲曝气装置中,气囊为薄壁橡胶囊,其下部开口为长方形,长边的长度是短边的2-3倍。这样可以与进气口支架配合,使得多个气囊排成一列,构成一个脉冲曝气器。气囊顶部开口为圆形,以便固定到内管的上部。气囊中部尺寸大于两端开口。气囊充气时中部肚皮鼓起来。这样可以增加气囊的储气量。排气时气囊中部收缩,水平投影面积减小,可以加大两个气囊之间的水流上升通路,减少水流上升阻力。与固定的刚性气箱比较,柔性气囊具有储气量大,方便灵活的特点。气囊上口为圆形,套在内管的顶部,用不锈钢卡箍固定,以防止漏气。气囊进气后,在空气浮力的作用下,对气囊有一个向上的推力,不锈钢卡箍必须固定牢固,防止气囊上口向上移动。气囊的下口为长方形,安装时套在进气口支架上,用不锈钢卡箍固定。气囊的外形为上小、下大的锥形。安装固定好后形状为上圆下方。上小是为减少气囊顶部的无效空间,下大是增加气囊的有效容积。
内管与外管形成一个U形流道,气流脉冲释放时,气流由外管顶部进入U形流道,向下流动至内管进气口,进入内管内部,气体继续向上流动,由内管顶部的排气口排出,进入MBR膜组器。内管的直径在DN20-DN32范围内。气囊平均直径的截面积与内管截面积比为30-40比较合适。外管的直径通过以下原则计算:外管的内径截面积,减去内管外径截面积,等于内管内径截面积。即保证外管的气流通道截面积,与内管气流通道截面积相等。外管上部为外管进气口,外管进气口的大小决定了气体的流动局部阻力。外管进气口的面积由气囊顶部与外管的距离决定。为了减少局部阻力,进气口截面积应该大,即气囊离外管管口距离大。但气囊太高又增加了无效空间。平衡二者的关系,取气囊顶距外管的间距为1.5倍外管至内管的距离为宜。
内管进气口对脉冲曝气的形成和影响十分重要。即内管进气口要有足够大的面积,减小过流阻力,使气体能瞬间流过。脉冲气流形成前,空气不断经过进气槽的出气圆孔进入气囊内,气泡上升,将气囊内与外管内的水面向下压。外管内的水面一至降到内管进气口的上缘,开始溢流。内管进气口上缘相当一个空气溢流堰,溢流堰长度越长,过流能力越大。要保证气囊中的空气瞬间排出,溢流堰长度必须足够长。溢流堰越长,气囊中的气体排出速度越快。也可以采用锥形放大进气口的方式增加空气溢流堰。
内管上部为排气口,排气口的高度决定气流流动的压力水头大小。推动气囊中空气向上流动的动力为空气所受的水压差,即气囊底部所受的水压压强减内管排气口处的水压压强。所以内管排气口越高,空气所受的压力越大,气流流动速度越快。
脉冲曝气与常规曝气比较:常规曝气的气流是均匀释放的,即曝气强度为一个恒定值。而脉冲曝气的曝气强度是变化的。即一段时间曝气强度很低,甚至为零。而另一段时间曝气强度很高。常规曝气强度一般为:130m/h=0.036m/s。设脉冲曝气周期为10秒,如果10秒钟内的气体在2秒钟内释放,那么脉冲曝气的强度为:0.036×10/2=0.036×5=0.18m/s.脉冲曝气强度为常规曝气强度的5倍。如果脉冲气流在1秒钟释放,脉冲曝气强度为常规曝气强度的10倍。同样的气量,曝气强度相差很大。膜丝表面污染,吸附了很多污泥。通过曝气产生的气流、水流将膜丝表面的污泥吹脱。高强度曝气产生的气泡大,大气泡在水中的所受的浮力大,气泡上升流速高,带动周边水流上升流速高。即流过膜丝表面的气流、水流速度比低强度曝气时高,相应的水流对膜表面的剪切力就大,对污泥的去除率就高。根据水力学原理,水流对膜表面的剪切力大小与膜表面水流速度v2成正比。如膜表面流速为v=2m/s时受到的剪切力,为膜表面流速为:v=1m/s时的剪切力的22=4倍。
单位时间内膜丝表面污染的去除力与水流速度v2成正比,同时水流作用时间t成正比。即污染物去除力f=v2t.例如常规曝气时,v=0.036m/s;t=10秒,污染物去除力为:f1=0.0362×10=0.013.当采用脉冲曝气时:周期为10秒,气流排放历时为2秒,污染物去除力f2=v2t=0.182×2=0.0648,f2/f1=5.即在同样曝气气量的条件下,脉冲曝气的膜表面污染物去除力f是常规曝气量的5倍。当气流排放历时为1秒时,膜表面污染物的去除力为常规曝气的10倍。
根据公式f=v2t,当常规曝气v=0.036m/s;t=10秒,f1=0.0362×10=0.013。每平方米10秒钟耗气量为:Q1=0.036×10=0.36m3。采用脉冲曝气,气流释放历时为2秒。当膜表面污染物去除力同样为f=0.013时,曝气量减少。根据膜表面去除力f=v2t;f=0.013=v2×2;求得:v=0.0806m/s。10秒钟耗气量为Q2=vt=0.0806×2=0.16m3.常规曝气耗气量与脉冲曝气耗气量比:Q1/Q2=0.36/0.16=2.25.脉冲曝气可以节约曝气量为:η=(0.36-0.16)/0.36=55%。即脉冲曝气比常规曝气节能为50%左右。当脉冲曝气器的气流释放时间更短时,耗气量还会降低。如气流释放时间为1秒时,可以节约68%的曝气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MBR膜组器脉冲曝气装置,包括若干依次排列的气囊(1),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1)的底部设有进气口支架(2),进气口支架(2)的下方一侧设有进气槽(3),气囊(1)的内部设有同心排气管(4),同心排气管(4)的顶部设有布气槽(5),气囊(1)的顶部通过卡箍固定在同心排气管(4)的顶部外壁上,气囊(1)的底端通过卡箍固定在进气口支架(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BR膜组器脉冲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槽(3)为长方形盒结构,进气槽(3)的底端面开口,进气槽(3)的长侧壁上由左到右均匀分布有若干出气圆孔(6),进气槽(3)的左端面或右端面上靠近顶端处设有进气口(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MBR膜组器脉冲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圆孔(6)的直径为2-3毫米,出气圆孔(6)与进气槽(3)顶端面之间的距离为20-30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BR膜组器脉冲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心排气管(4)包括外管(8),外管(8)的底部设有直径小于外管(8)直径的排污管(9),外管(8)的内部设有内管(10),内管(10)的底部与外管(8)的底部之间形成有内管进气口(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MBR膜组器脉冲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通过卡箍固定在内管(10)和排污管(9)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MBR膜组器脉冲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8)的底部比气囊(1)的底部高出2-3厘米。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MBR膜组器脉冲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8)的长度为10-20厘米。 
CN 201220408231 2012-08-16 2012-08-16 一种mbr膜组器脉冲曝气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28084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408231 CN202808464U (zh) 2012-08-16 2012-08-16 一种mbr膜组器脉冲曝气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408231 CN202808464U (zh) 2012-08-16 2012-08-16 一种mbr膜组器脉冲曝气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808464U true CN202808464U (zh) 2013-03-20

Family

ID=478673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408231 Expired - Lifetime CN202808464U (zh) 2012-08-16 2012-08-16 一种mbr膜组器脉冲曝气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80846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93686A (zh) * 2015-11-25 2016-02-03 苏州苏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mbr膜系统的防堵塞曝气装置
CN114394663A (zh) * 2022-03-01 2022-04-26 浙江长兴求是膜技术有限公司 布气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93686A (zh) * 2015-11-25 2016-02-03 苏州苏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mbr膜系统的防堵塞曝气装置
CN114394663A (zh) * 2022-03-01 2022-04-26 浙江长兴求是膜技术有限公司 布气装置
CN114394663B (zh) * 2022-03-01 2024-04-19 浙江长兴求是膜技术有限公司 布气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152290U (zh) 一种加压溶气气浮系统
CN202808464U (zh) 一种mbr膜组器脉冲曝气装置
CN202643409U (zh) Mbr膜生物反应器的新型曝气结构
CN201147676Y (zh) 爆气外压垂柳式中空纤维膜或毛细管膜过滤器
CN214680237U (zh) 一种消力栅及具有所述消力栅的生物过滤设备
CN213738768U (zh) 一种一体式同步脉冲曝气装置
CN203794724U (zh) 一种外循环式加压溶气气浮-膜分离水处理装置
CN106684408B (zh) 燃料电池用气水分离器
CN212102176U (zh) 一种曝气池泡沫收集器
CN210620371U (zh) 势能生物污水净化器
CN208802864U (zh) 油、泥、水分离罐
CN201505512U (zh) 一种用于浸入式中空纤维膜组件的气水混合清洗装置
CN205856102U (zh) 一种势能复氧污水处理用水位调节装置
CN205917074U (zh) 一种曝气器
CN210620372U (zh) 改性势能复氧生物转盘
CN204727658U (zh) 一种mbr双叠平板膜
CN203474525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曝气装置
CN201890806U (zh) 用于污水处理的膜生物反应器
CN209161558U (zh) 一种真空降压式紧凑型加气浮选装置
CN208856982U (zh) 一种节能mbr组件
KR20120044594A (ko) 분리형 산기 프레임과 공기 챔버를 구비하는 산기 장치
CN114477485B (zh) 一种污水河道清淤装置
CN102641669B (zh) 可提升的活动曝气装置
CN205258034U (zh) 泡沫分离装置
CN206886786U (zh) 一种用于势能复氧污水处理系统的上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