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786330U - 一种控制工件凹槽感应淬火漏磁的淬火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制工件凹槽感应淬火漏磁的淬火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786330U
CN202786330U CN2012203745493U CN201220374549U CN202786330U CN 202786330 U CN202786330 U CN 202786330U CN 2012203745493 U CN2012203745493 U CN 2012203745493U CN 201220374549 U CN201220374549 U CN 201220374549U CN 202786330 U CN202786330 U CN 2027863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quenching
leakage field
workpiece
workpiece groove
quartz gl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37454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洪芝
孙金全
李保民
李永凤
陈鑫
赫庆坤
白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22037454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7863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7863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78633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Heat Treatment Of Art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控制工件凹槽感应淬火漏磁的淬火装置,包括淬火机床卡盘、工件、淬火线圈和喷淋线圈,所述工件安装在淬火机床卡盘上,所述淬火线圈和喷淋线圈安装在淬火机床溜板箱上,还包括与工件凹槽耦合的漏磁控制器,所述漏磁控制器固定在淬火机床溜板箱上,所述漏磁控制器包括石英玻璃管和包裹在石英玻璃管外层的导磁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淬火装置包括与工件凹槽耦合的漏磁控制器,解决了丝杠凹槽处产生的漏磁、磁力线逸散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控制工件凹槽感应淬火漏磁的淬火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的表面热处理工艺,尤其是控制感应淬火时工件凹槽感应淬火漏磁的淬火装置。
背景技术
2020年,美国热处理能源消耗减少80%,工艺周期缩短50%,生产成本降低75%,热处理件实现零畸变,加热炉使用寿命增加9倍,加热炉价格降低50%,生产实现零污染。目前,美国的热处理单位能耗是400kW·h/t,而我国能耗与美国相比,高出1倍以上。因此,我国热处理节能减排任务重道远,研究低能耗、高品质的淬火热处理技术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社会意义。
淬火工艺在现代机械制造工业得到广泛的应用,汽车、飞机、火箭中应用的钢件几乎都经过淬火处理。为满足各种零件千差万别的技术要求,各种淬火工艺都得到了发展。感应淬火是利用电磁感应在工件内产生涡流而将工件进行加热的淬火工艺。与传统的淬火工艺相比,感应淬火工艺具备以下优势:(1)热源在工件表层,加热速度快,热效率高;(2)对工件进行局部加热,变形小;(3)加热时间短,表面氧化脱碳量少;(4)工件表面硬度高,缺口敏感性小,提高工件的使用寿命;(5)设备紧凑,使用方便。
然而,目前在感应淬火工艺中,设计人员常常忽略了工件凹槽处产生的漏磁,以及凹槽对磁力线造成的偏聚现象(图1)。当磁力线在穿过工件凹槽处时,表层的磁力线在凹槽界面产生折射,形成漏磁和磁力线发散,一部分磁力线穿过空气再折射进工件表层中,造成穿过凹槽的磁通密度减少,从而降低了该部位的加热温度,延长了加热时间。由于空气的相对导磁率约为1,金属的相对导磁率2000~6000,所以在相同的磁场下,金属通过的磁通密度是空气通过的几千到上万倍。同时,另一部分磁力线则从凹槽底部穿过,也进一步减少了穿过凹槽的磁力线。因此,常规的感应加热技术就无法实现令人满意的热处理效果,往往越是需要强化耐磨的部位,硬化效果越不理想。其关键原因在于感应淬火时磁力线及温度场的分布完全基于集肤效应,分布形式主要取决于零部件和感应器的形状、距离、加热频率等,对磁力线和温度场的分布控性基本没有或者效果不理想。因此,控制磁力线的分布空间和磁通密度是实现温度场理想分布的关键,也是获得高的淬硬层和淬硬深度的前提。此外,由于漏磁引发的功率消耗导致淬火机床设备需求功率高,能耗高。
国内滚珠丝杠主要采用感应表面淬火工艺,普遍存在淬硬层浅、硬度分布不合理、畸变量大等问题。目前,一般滚珠丝杠采用出丝再淬火,即沿滚道外圆淬火,采用外圆加热,喷液淬火。这种工艺方法简单易行,适应性好,适合螺距≤12毫米以内的各种滚珠丝杠。但由于淬火加热时温度分布不均匀,导致丝杠淬火后的硬度分布不均匀,特别是淬硬层深度沿滚道不均匀、畸变量大,最终明显影响滚珠丝杠副的精度和可靠性。同时,对于大螺距丝杠,受材料自身淬硬性影响,难以对滚道形成有效的淬硬深度和硬度。对于螺距≥16毫米的丝杠,专利“一种滚珠丝杠沿滚道表面淬火工艺”(201110296141.9)公开了一种滚珠丝杠沿滚道表面淬火的方法,即使淬火感应圈始终沿着滚珠丝杠滚道表面进行淬火,冷却水始终均匀的喷在滚道的两侧,从而使滚道两侧获得同样的硬度。但这种淬火工艺存在两个问题:(1)不适用螺距小的丝杠;(2)必须对传统淬火机床的传动箱进行设计更改,以实现丝杠旋转运动速率与淬火感应线圈进给速度相一致。目前,导磁体或硅钢片主要安置在感应线圈上,以实现对零件局部驱磁、导流的作用。
键槽的作用是连接孔类零件和轴类零件,使两者之间能够传递扭矩,因此对键槽两侧要求具有一定的硬度,提高疲劳强度。键槽一般采用感应淬火工艺,提高其硬度。当采用圆环形淬火感应器对有键槽的轴类进行淬火处理时,由于圆环效应易出现尖角效应的问题,键槽两侧过热、过烧或产生裂纹不易控制,给配键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影响了组合机床的质量。零件上的键槽变形后,一方面难以通过机械加工来消除变形,占用了大量工时,直接影响了生产周期和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造成零件对称度差,合格率低,严重地影响了产品的质量。专利“键槽细长轴淬火感应器”(200820056879.1)针对圆环形淬火感应器对有键槽的轴类进行淬火处理时易出现尖角效应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够均匀加热的淬火感应器,有效降低尖角效应。该方法虽然可以解决键槽淬火变形、过热或过烧问题,但淬火装置复杂,不便于工业生产的实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感应淬火工艺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控制感应淬火时工件凹槽感应淬火漏磁的淬火装置,有效控制了工件凹槽处的漏磁,使得淬火硬化层硬度分布梯度趋向合理。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控制工件凹槽感应淬火漏磁的淬火装置,包括淬火机床卡盘、工件、淬火线圈和喷淋线圈,所述工件安装在淬火机床卡盘上,所述淬火线圈和喷淋线圈安装在淬火机床溜板箱上,还包括与工件凹槽耦合的漏磁控制器,所述漏磁控制器固定在淬火机床溜板箱上,所述漏磁控制器包括石英玻璃管和包裹在石英玻璃管外层的导磁装置。
优选的是,所述导磁装置为导磁体或硅钢片;所述硅钢片之间设有均匀分布的云母片,所述硅钢片和云母片的数量比为10∶1~20∶1,所述硅钢片和云母片上设有与石英玻璃管匹配的孔,通过孔和粘结剂固定在石英玻璃管上。
优选的是,所述粘结剂为导磁泥或者胶黏剂。
优选的是,所述导磁体为中频或高频导磁体,机械粉碎后的粒径为120目-1100目;所述石英玻璃管的壁厚为1.0~3.0mm;所述漏磁控制器与工件凹槽之间的间隙为0.2~0.5μm。
优选的是,所述中频导磁体按照重量分数计,包括90~95wt%的中频导磁体粉末和5~10wt%的硅酸钠;所述高频导磁体按重量份数计,包括90~94wt%的高频导磁体粉末、2~3wt%的氢氧化铝、2~6wt%的氧化铜和2~6wt%的磷酸。
一种控制工件凹槽感应淬火漏磁的感应淬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①将漏磁控制器填充在工件凹槽处,石英玻璃管通冷却循环水,进行感应加热;②移走工件凹槽中的漏磁控制器;③喷淋工件凹槽处,使其均匀冷却。
优选的是,所述淬火步骤通过淬火线圈进行,所述喷淋步骤通过喷淋线圈进行;所述漏磁控制器、淬火线圈和喷淋线圈安装在淬火机床溜板箱上,所述工件安装在淬火机床卡盘上。
优选的是,所述工件为滚珠丝杠、齿轮或尾套,所述工件凹槽槽宽≥8.0mm。
优选的是,所述工件为滚珠丝杠时,所述漏磁控制器呈螺旋状结构,所述螺旋状结构的螺距与丝杠相同。
优选的是,所述漏磁控制器内部的石英玻璃管中通冷却水。
优选的是,所述工件为滚珠丝杠时,所述漏磁控制器呈与丝杠螺距相同的螺旋状结构。
优选的是,所述漏磁控制器内部的石英玻璃管中通冷却水。
一种控制工件凹槽漏磁的漏磁控制器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根据工件凹槽的尺寸选择合适的石英玻璃管,将石英玻璃管耦合在工件凹槽中;
(2)将导磁体进行机械粉碎,得到导磁体粉末并将其制成泥状;
(3)将泥状导磁体涂抹于石英玻璃管上,晾干,得到与工件凹槽耦合的漏磁控制器。
优选的是,所述导磁体为中频或高频导磁体,机械粉碎后的粒径为120~1100目。
优选的是,所述步骤(1)中泥状中频导磁体的配制方法如下:①将一定量的硅酸钠倒入60~70℃的水中,搅拌至硅酸钠不再溶解,得到饱和的硅酸钠水溶液;②将饱和的硅酸钠水溶液倒入适量的中频导磁体粉末中,混合均匀,得到泥状的中频导磁体。
优选的是,所述步骤(1)中泥状高频导磁体的配制方法如下:①按照比例称取高频导磁体(90~94wt%)、氢氧化铝(2~3wt%)、氧化铜(2~6wt%)、磷酸(2~6wt%);②将上述组分混合均匀,加适量水搅拌得到泥状的高频导磁体。
优选的是,所述步骤(3)中,泥状导磁体晾至半凝固时,用锉刀或砂纸修理其表面的毛刺;所述漏磁控制器与工件凹槽之间的间隙为0.2~0.5μm。
优选的是,所述石英玻璃管的匝数为淬火线圈匝数的1~2倍,漏磁控制器与工件凹槽的间隙≤0.5mm;所述石英玻璃螺旋管的壁厚1~3mm,其直径根据工件凹槽的尺寸进行选择;
优选的是,所述淬火线圈为单匝时,石英螺旋管采用2匝;所述淬火线圈为双匝时,石英螺旋管采用3匝。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所述的淬火装置包括与工件凹槽耦合的漏磁控制器,解决了丝杠凹槽处产生的漏磁、磁力线逸散的问题;
(2)提高了工件凹槽界面的磁通密度、淬硬层的深度和硬度,延长工件的精度保持性和使用寿命;
(3)提升了感应加热效率,同时也减少了畸变和淬火开裂现象;
(4)采用漏磁控制器,显著提高了功率因数和淬火效率,改善了电源系统的使用工况,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感应磁力线在丝杠滚道处产生漏磁与磁力线偏聚的示意图;
图2是与漏磁控制器耦合的丝杠滚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采用与丝杠滚道耦合的漏磁控制器后,磁力线均匀通过丝杠滚道的示意图;
图4是控制感应淬火时工件凹槽感应淬火漏磁的淬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控制工件凹槽感应淬火漏磁的淬火装置,包括淬火机床卡盘1、滚珠丝杠7、淬火线圈3和喷淋线圈5,所述滚珠丝杠7安装在淬火机床卡盘1上,所述淬火线圈3和喷淋线圈5安装在淬火机床溜板箱4上;所述淬火装置还包括与工件凹槽6耦合的漏磁控制器2,所述漏磁控制器2固定在淬火机床溜板箱4上,所述漏磁控制器2包括石英玻璃管9和包裹在石英玻璃管外层的高频导磁体8。所述漏磁控制器2与工件凹槽6的间隙为0.2μm;所述工件凹槽6的槽宽为8.0mm,所述石英玻璃管9的壁厚为1.0mm。所述高频导磁体按重量份数计,包括90wt%的高频导磁体粉末、3wt%的氢氧化铝、5wt%的氧化铜和2wt%的磷酸。
实施例2:
一种控制工件凹槽感应淬火漏磁的淬火装置,包括淬火机床卡盘1、滚珠丝杠7、淬火线圈3和喷淋线圈5,所述滚珠丝杠7安装在淬火机床卡盘1上,所述淬火线圈3和喷淋线圈5安装在淬火机床溜板箱4上;所述淬火装置还包括与滚珠丝杠凹槽6耦合的漏磁控制器2,所述漏磁控制器2固定在淬火机床溜板箱4上,所述漏磁控制器2包括石英玻璃管9和包裹在石英玻璃管外层的中频导磁体8。所述漏磁控制器2与工件凹槽6的间隙为0.5μm;所述工件凹槽6的槽宽为16.0mm,所述石英玻璃管9的壁厚为3.0mm。所述中频导磁体按照重量分数计,包括90wt%的中频导磁体粉末和10wt%的硅酸钠。
实施例3:
一种控制工件凹槽感应淬火漏磁的淬火装置,包括淬火机床卡盘1、尾套7、淬火线圈3和喷淋线圈5,所述尾套7安装在淬火机床卡盘1上,所述淬火线圈3和喷淋线圈5安装在淬火机床溜板箱4上;所述淬火装置还包括与尾套键槽6耦合的漏磁控制器2,所述漏磁控制器2固定在淬火机床溜板箱4上;所述漏磁控制器2包括石英玻璃管9和穿在石英玻璃管上的硅钢片和云母片,所述硅钢片和云母片的数量比为10∶1,二者均通过泥状的中频导磁体粉末固定在石英玻璃管9上。所述漏磁控制器2与工件凹槽6的间隙为0.3μm;所述工件凹槽6的槽宽为24.0mm,所述石英玻璃管9的壁厚为2.0mm。所述中频导磁体按照重量分数计,包括95wt%的中频导磁体粉末和5wt%的硅酸钠。
实施例4:
一种控制工件凹槽感应淬火漏磁的淬火装置,包括淬火机床卡盘1、尾套7、淬火线圈3和喷淋线圈5,所述尾套7安装在淬火机床卡盘1上,所述淬火线圈3和喷淋线圈5安装在淬火机床溜板箱4上;所述淬火装置还包括与尾套键槽6耦合的漏磁控制器2,所述漏磁控制器2固定在淬火机床溜板箱4上;所述漏磁控制器2包括石英玻璃管9和穿在石英玻璃管上的硅钢片和云母片,所述硅钢片和云母片的数量比为20∶1,二者均通过泥状的高频导磁体粉末固定在石英玻璃管9上。所述漏磁控制器2与工件凹槽6的间隙为0.4μm;所述工件凹槽6的槽宽为32.0mm,所述石英玻璃管9的壁厚为3.0mm。所述高频导磁体按重量份数计,包括94wt%的高频导磁体粉末、2wt%的氢氧化铝、2wt%的氧化铜和2wt%的磷酸。
实施例5:
一种控制工件凹槽感应淬火漏磁的淬火装置,包括淬火机床卡盘1、滚珠丝杠7、淬火线圈3和喷淋线圈5,所述滚珠丝杠7安装在淬火机床卡盘1上,所述淬火线圈3和喷淋线圈5安装在淬火机床溜板箱4上;所述淬火装置还包括与丝杠凹槽6耦合的漏磁控制器2,所述漏磁控制器2固定在淬火机床溜板箱4上;所述漏磁控制器2包括石英玻璃管9和穿在石英玻璃管上的硅钢片和云母片,所述硅钢片和云母片的数量比为15∶1,二者均通过胶黏剂固定在石英玻璃管9上。

Claims (5)

1.一种控制工件凹槽感应淬火漏磁的淬火装置,包括淬火机床卡盘(1)、工件(7)、淬火线圈(3)和喷淋线圈(5),所述工件(7)安装在淬火机床卡盘(1)上,所述淬火线圈(3)和喷淋线圈(5)安装在淬火机床溜板箱(4)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工件凹槽(6)耦合的漏磁控制器(2),所述漏磁控制器(2)固定在淬火机床溜板箱(4)上,所述漏磁控制器(2)包括石英玻璃管(9)和包裹在石英玻璃管(9)外层的导磁装置(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工件凹槽感应淬火漏磁的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装置为导磁体或硅钢片;所述硅钢片之间设有均匀分布的云母片,所述硅钢片和云母片的数量比为10∶1~20∶1;所述硅钢片和云母片上设有与石英玻璃管匹配的孔,通过孔和粘结剂固定在石英玻璃管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控制工件凹槽感应淬火漏磁的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剂为导磁泥或者胶黏剂。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控制工件凹槽感应淬火漏磁的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体为中频或高频导磁体,机械粉碎后的粒径为120目~1100目;所述石英玻璃管的壁厚为1.0~3.0mm;所述漏磁控制器与工件凹槽之间的间隙为0.2~0.5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工件凹槽感应淬火漏磁的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为滚珠丝杠、齿轮或尾套,所述工件凹槽槽宽≥8.0mm。 
CN2012203745493U 2012-08-01 2012-08-01 一种控制工件凹槽感应淬火漏磁的淬火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7863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3745493U CN202786330U (zh) 2012-08-01 2012-08-01 一种控制工件凹槽感应淬火漏磁的淬火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3745493U CN202786330U (zh) 2012-08-01 2012-08-01 一种控制工件凹槽感应淬火漏磁的淬火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786330U true CN202786330U (zh) 2013-03-13

Family

ID=478136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374549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786330U (zh) 2012-08-01 2012-08-01 一种控制工件凹槽感应淬火漏磁的淬火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78633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96856A (zh) * 2012-08-01 2012-11-28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控制工件凹槽感应淬火漏磁的淬火装置及淬火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96856A (zh) * 2012-08-01 2012-11-28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控制工件凹槽感应淬火漏磁的淬火装置及淬火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64294B (zh) 一种薄壁管状零件局部热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03305678B (zh) 一种钢管内壁硬化淬火设备及淬火方法
CN205949478U (zh) 一种高速钢复合轧辊
CN104611538A (zh) 应用于车用中空变截面轴头的新型淬火工艺及其使用设备
CN202786330U (zh) 一种控制工件凹槽感应淬火漏磁的淬火装置
CN203360512U (zh) 一种钢管内壁硬化淬火设备
CN201006887Y (zh) 台阶轴类零件单匝半环式中频感应器
CN102925655A (zh) 凸轮轴的热处理方法
CN108467923A (zh) 一种不锈钢自动热处理系统的工作方法
CN202786331U (zh) 用于控制工件凹槽感应淬火漏磁的漏磁控制器
CN101008044A (zh) 一种冷轧辊整体感应加热深层淬火用盾牌形感应装置
CN102787219B (zh) 一种通过涂覆导磁体控制工件凹槽漏磁的感应淬火方法
CN102796856A (zh) 一种控制工件凹槽感应淬火漏磁的淬火装置及淬火方法
CN205774697U (zh) 一种用于大模数齿轮感应加热的辅助定位装置
CN102787218B (zh) 用于控制工件凹槽感应淬火漏磁的漏磁控制器及制备工艺
CN202337800U (zh) 铸造产品用双频感应加热淬火机床
CN203229554U (zh) 一种超大型轧辊感应差温淬火机
CN201970311U (zh) 多叉式三轴联动机械手
CN104975148B (zh) 一种钢球或钢锻的双液淬火的方法
CN102409142B (zh) 商用车变速箱三速齿轮感应淬火工艺
CN202861325U (zh) 通用于铁型覆砂铸造生产线的感应加热装置
CN202116607U (zh) 阶梯轴类淬火感应圈
CN201753362U (zh) 隧道式电磁感应钢坯加热炉
CN203048985U (zh) 一种工字型槽轮淬火感应器
CN102864293B (zh) 一种大口径钢管在线整体热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Shandong Univ. of Science & Technology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to Pay the Fees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13

Termination date: 2015080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