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771962U - 一种绕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绕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771962U
CN202771962U CN2012204879194U CN201220487919U CN202771962U CN 202771962 U CN202771962 U CN 202771962U CN 2012204879194 U CN2012204879194 U CN 2012204879194U CN 201220487919 U CN201220487919 U CN 201220487919U CN 202771962 U CN202771962 U CN 2027719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erted sheet
thread
winder
winding
coi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48791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anhua Refrigera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anhua Refrigera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anhua Refrigera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2048791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7719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7719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77196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orage Of Web-Like 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绕线装置,包括线圈骨架、绕组和插片,所述插片安装在所述线圈骨架的插片槽内,所述插片槽设置在所述线圈骨架的后挡板上,所述绕组缠绕在所述线圈骨架的线槽内,且其内线头与内插片导通,外线头与外插片导通;所述线圈骨架具有变向结构,以便改变所述外线头的方向。由于在线圈骨架上设有变向结构,该变向结构能够改变绕组外线头的方向,从而增加外线头与内线头之间的距离,避免了外线头和内线头在高压下被击穿的隐患;且该变向结构的设计满足了线圈全自动绕线的要求,提高了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绕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绕线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控制阀用电磁线圈的绕线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一种绕线装置采用手工定位漆包线线头,只适合半自动加工。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绕线装置的轴测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绕线装置另一方向的轴测示意图。
绕线开始时,将内线头211拉入线圈骨架101的线槽中,然后固定在绕线轴上开启绕线机,绕线完成后,将内线头211引到内插片301的焊接位置,将外线头212引到外插片302的焊接位置,其中内插片301和外插片302具有矩形结构,插装在线圈骨架101的插片凹槽内。
绕组201绕制在线圈骨架101上后,需要将绕组201的内线头211与内插片301焊接,外线头212与外插片302焊接,实现线头和插片的导通。若在绕线完成时,直接将绕组201的外线头212引至外插片302的焊接位置,会形成漆包线架空的现象,在线圈包封时存在外线头302被包封层材料冲断的隐患,而且外线头212和内线头211的距离较近,在高压下容易被击穿。所以在线圈骨架101上设置有台阶102,所述台阶102靠近外插片302,当绕线完成时,将外线头212在绕组201上打一个“S”形改变外线头212的方向,并用胶带401将其固定在绕组201上,再通过台阶102将外线头212引至外插片302的焊接位置,如此,外线头212能够与线圈骨架101紧密贴合,且悬空较少压注时不易被包封层材料冲断,且外线头212和内线头211之间的距离较远,在高压下不易被击穿,外线头212也不易被碰伤。
但是,上述绕线装置在绕线时仍存在下述技术问题:
其一,线圈绕线无法采用全自动加工,需要通过手工固定绕组的内线头在绕线轴上的位置,以及手工用胶带固定外线头以达到改变外线头方向的目的,使得现有的绕线装置无法满足绕线全自动生成的要求;
其二,现有的插片结构在全自动绕线机上加工时,因其具有矩形结构,自动绕线后绕组的线头容易自动脱落或者绕不到焊接位置即矩形结构的根部位置;
其三,绕组的线头和插片焊接后,还需手动将多余的线头拉断,影响生产效率。
有鉴于此,亟待设计出一种绕线装置,该绕线装置的结构能够满足线圈全自动绕线的要求,提高生产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绕线装置,该绕线装置的结构能够满足线圈全自动绕线的要求,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绕线装置,包括线圈骨架、绕组和插片,所述插片安装在所述线圈骨架的插片槽内,所述插片槽设置在所述线圈骨架的后挡板上,所述绕组缠绕在所述线圈骨架的线槽内,且其内线头与内插片导通,外线头与外插片导通;所述线圈骨架具有变向结构,以便改变所述外线头的方向。
优选地,所述变向结构为凸台,所述凸台位于所述后挡板的圆弧侧面。
优选地,所述变向结构为U型凹槽,所述U型凹槽设置于所述后挡板的圆弧侧面。
优选地,所述变向结构位于所述外插片一侧。
优选地,所述插片具有大小头结构,且其根部为小头。
优选地,所述插片为锥形结构或“T”型结构。
优选地,所述插片的根部设有凹槽。
优选地,所述绕组的线头与所述插片的导通位置设于所述插片的小头。
优选地,所述内线头与所述内插片、所述外线头与所述外插片均通过焊接方式导通。
优选地,所述内线头绕所述内插片、所述外线头绕所述外插片分别缠绕2~4圈。
相对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绕线装置在线圈骨架上设有变向结构,该变向结构能够改变绕组外线头的方向,从而增加外线头与内线头之间的距离,避免了外线头和内线头在高压下被击穿的隐患。由于外线头的变向是通过绕经变向结构来实现,很容易通过自动绕线机来实现,而且绕线自动实现后,在绕制过程中能够自动摘断绕组线头,在内线头与内插片、外线头与外插片导通后,没有多余的线头,从而实现全自动绕线。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内插片和外插片均设计为大小头结构,且其根部为小头结构,使得绕组的漆包线线头在绕至插片固定位置时不容易脱落,同时解决了线头绕不到插片根部的问题,进一步满足了自动绕线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绕线装置的轴测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绕线装置另一方向的轴测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绕线装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轴侧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绕线装置另一方向的轴侧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绕线装置绕线完成后的线圈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绕线装置,该绕线装置的结构能够满足线圈全自动绕线的要求,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3、图4和图5;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绕线装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轴侧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绕线装置另一方向的轴侧示意图;图5为图3所示绕线装置绕线完成后的线圈剖视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绕线装置包括线圈骨架10和插片30,插片30进一步包括内插片31和外插片32。
线圈骨架10包括前挡板11、后挡板12以及设置在前挡板11和后挡板12之间的线槽,后挡板12上设置有对称布置的第一突起部121和第二突起部122,第一突起部121具有内插片槽,内插片31插装于所述内插片槽内,第二突起部122具有外插片槽,外插片32插装于所述外插片槽内。
线圈骨架10的后挡板12上靠近第二突起部122根部的位置设有台阶124(示于图3中),其中第二突起部122的根部是指第二突起部122与后挡板12连接的位置。
线圈骨架10上还设有变向结构,所述变向结构用于改变绕组20外线头的绕接方向。具体地,所述变向结构设置于后挡板12的圆弧侧面;优选地,该变向结构位于外插片32一侧。
所述变向结构可以有多种具体形式,其中一种较为简便可靠的结构为凸台123,如图3所示。当然该变向结构也可以设置为其他形式,如可以在后挡板12的圆弧侧面固接挂钩等突起物,还可以在后挡板12的圆弧侧面设置U型凹槽,不管变向结构采取何种具体形式,只要可以改变绕组20外线头的绕接方向即可。
其中,将变向结构设置在靠近外插片32一侧,是为了绕线机在绕线时方便将绕组20的外线头绕经该变向结构改变方向。在实际使用中,也可以将该变向结构靠近内插片31一侧设置,只是在绕线过程中操作较为复杂而已。
绕线时,将内插片31插装入第一突起部121的内插片槽内,外插片32插装入第二突起部122的外插片槽内;自动绕线机的绕线针头将绕组20的内线头绕在内插片31上后拉入线圈骨架10的线槽内自动绕线;优选地,绕组20的内线头在内插片31上缠绕2~4圈;绕线完成后绕线针头先将绕组20的外线头绕经线圈骨架10的变向结构,改变绕组20外线头的绕接方向后,再将绕组20的外线头通过线圈骨架10上的台阶124拉至外插片32上绕接;优选地,绕组20的外线头在外插片32上缠绕2~4圈;绕组20的内线头、外线头均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内插片31、外插片32导通,具体地,可以通过点焊的方式,也可以通过锡焊的方式。当然,绕组20的线头和插片30也可以通过其他的固接方式导通,但焊接较为简便可靠。线头和插片30导通后,将引线40与插片30连接,其连接方式可以为铆接,其后经包封层50包封后,装上导磁体60即形成线圈(示于图5中)。
由于在线圈骨架10上设置有变向结构,绕组20在绕制时可以通过绕经该变向结构来改变绕组20的外线头方向,从而拉开绕组20外线头与内线头之间的距离,使得内线头与内插片31以及外线头与外插片32导通时,内线头和外线头不会因高压而被击穿;同时因为后挡板12上的台阶124设置,使得外线头在绕至外插片32时不会处于悬空状态,能够与线圈骨架10紧密贴合,从而在后续包封时不会被包封层材料冲断。与现有技术中外线头在绕组上通过打“S”形变向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绕线装置省去了用胶带缠绕固定绕组外线头的步骤,直接将绕组20的外线头绕过变向结构实现变向,从而使得绕线可以通过自动绕线机来实现,而且在绕制过程中,内线头和外线头是自动摘断绕组的漆包线的,所以焊接后没有多余的线头,实现了全自动绕线。
可以对上述绕线装置作出进一步的改进。
进一步地,插片30具有大小头结构,其根部为小头结构,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指插片30的根部是指插片30靠近插片槽的一端,以下所述与此类似,不再赘述。
插片30的大小头结构可以为多种,其中一种为锥形结构,如图4所示;当然,也可以将插片30设置为“T”型结构。
与现有技术中矩形结构的插片相比,本实用新型将插片30设置为大小头结构,可以避免绕组20的线头绕接在插片30上时容易脱落的问题。
进一步地,绕组20的线头在插片30上的导通位置设于插片30的小头部位,可以保证绕组20线头与线圈骨架10的紧密贴合,防止在后续包封时,包封层材料将线头冲断;因为插片30具有大小头结构,避免了绕组20线头绕不到插片30的根部即导通位置。
进一步地,可以在插片30的根部设置凹槽,以便更好地将线头缠绕在插片30的根部,使线头与线圈骨架10更为贴合。
进一步地,绕组20的内线头在内插片31处缠绕2~4圈,外线头在外插片32处缠绕2~4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绕线装置通过在线圈骨架上设置变向结构,使得绕组可以满足全自动绕线的要求,即绕组的外线头可以通过绕经变向结构改变方向,不需要手动改变并固定绕组的外线头;通过改变插片的结构解决了绕组的线头绕接在插片上时容易脱落的问题,从而使线圈实现了全自动绕线,提高了生产效率。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中前挡板、后挡板、内插片、外插片、内插片槽以及外插片槽中的前、后、内、外等方位词只是为了描述技术方案的清楚方便所作的区分,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定本申请请求保护的内容。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绕线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绕线装置,包括线圈骨架、绕组和插片,所述插片安装在所述线圈骨架的插片槽内,所述插片槽设置在所述线圈骨架的后挡板上,所述绕组缠绕在所述线圈骨架的线槽内,且其内线头与内插片导通,外线头与外插片导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骨架具有变向结构,以便改变所述外线头的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向结构为凸台,所述凸台位于所述后挡板的圆弧侧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向结构为U型凹槽,所述U型凹槽设置于所述后挡板的圆弧侧面。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向结构位于所述外插片一侧。
5.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片具有大小头结构,且其根部为小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片为锥形结构或“T”型结构。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片的根部设有凹槽。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组的线头与所述插片的导通位置设于所述插片的小头。
9.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线头与所述内插片、所述外线头与所述外插片均通过焊接方式导通。
10.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线头绕所述内插片、所述外线头绕所述外插片分别缠绕2~4圈。
CN2012204879194U 2012-09-21 2012-09-21 一种绕线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27719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4879194U CN202771962U (zh) 2012-09-21 2012-09-21 一种绕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4879194U CN202771962U (zh) 2012-09-21 2012-09-21 一种绕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771962U true CN202771962U (zh) 2013-03-06

Family

ID=477785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487919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771962U (zh) 2012-09-21 2012-09-21 一种绕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771962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30723A (zh) * 2013-11-25 2014-03-1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适用于罗氏线圈电流传感器的罗氏线圈传感头
CN104867643A (zh) * 2015-04-24 2015-08-26 彭德华 用于电磁阀的线圈总成及其生产工艺
CN105895292A (zh) * 2015-01-23 2016-08-24 奉化市星宇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电磁阀线圈
CN106448999A (zh) * 2016-09-29 2017-02-22 湖北大二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位置偏差的新型罗氏线圈
CN107863232A (zh) * 2017-11-17 2018-03-30 宁波中策亿特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防雷击插针骨架
CN110581005A (zh) * 2018-06-11 2019-12-17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电磁线圈
CN110729125A (zh) * 2018-07-17 2020-01-24 航天科工惯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线圈绕制装置及绕制方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30723A (zh) * 2013-11-25 2014-03-1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适用于罗氏线圈电流传感器的罗氏线圈传感头
CN105895292A (zh) * 2015-01-23 2016-08-24 奉化市星宇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电磁阀线圈
CN105895292B (zh) * 2015-01-23 2017-11-07 星宇电子(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阀线圈
CN104867643A (zh) * 2015-04-24 2015-08-26 彭德华 用于电磁阀的线圈总成及其生产工艺
CN106448999A (zh) * 2016-09-29 2017-02-22 湖北大二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位置偏差的新型罗氏线圈
CN107863232A (zh) * 2017-11-17 2018-03-30 宁波中策亿特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防雷击插针骨架
CN110581005A (zh) * 2018-06-11 2019-12-17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电磁线圈
CN110729125A (zh) * 2018-07-17 2020-01-24 航天科工惯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线圈绕制装置及绕制方法
CN110729125B (zh) * 2018-07-17 2021-04-27 航天科工惯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线圈绕制装置及绕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771962U (zh) 一种绕线装置
CN204103680U (zh) 爪极式永磁同步电机线圈的引线结构
CN206461445U (zh) 一种定子单体
CN106816265A (zh) 线圈部件
CN203415377U (zh) 一种变压器骨架
CN208691028U (zh) 一种无刷电机定子结构
CN201294436Y (zh) 大中型电机转子线圈端部绑扎结构
CN211265241U (zh) 一种灌封互感器
CN202231506U (zh) 免接线定子结构
CN202749181U (zh) 一种有出线凹槽的电磁制动、离合器线圈骨架
CN208797182U (zh) 一种改进输出线引出方式的故障指示器配套取电线圈
CN202153500U (zh) 一种电磁继电器的线圈架
CN205017123U (zh) 电机、定子铁芯及其定子冲片
CN210029621U (zh) 一种高压接地线收放线装置
CN202840577U (zh) 新型充电器
CN202839258U (zh) 一种开关电源用变压器
CN203850049U (zh) 一体式的线缆缠绕机
CN209118899U (zh) 一种双层层式线圈换位结构
CN207339592U (zh) 一种七轴无刷电机定子内绕机导针翻转机构
CN105084130B (zh) 一种用于收放电缆的电缆盘
CN201430060Y (zh) 一种电感器
CN202799237U (zh) 一种叠层间涂胶绝缘疏绕线盘
CN203481009U (zh) 线圈绕组和变压器
CN205051456U (zh) 一种适合自动化绕线生产的半圆定子
CN205005290U (zh) 一种新型出线的电磁加热线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224

Address after: 312500 Zhejiang city of Shaoxing province Xinchang County Mei Zhu Zhen three flower Mei Zhu Industrial Park Administration Building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Ltd.

Address before: 312500 Xinchang, Zhejiang province Qixing street under the village of Liquan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SANHUA CLIMATE AND APPLIANCE CONTROLS GROUP Co.,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