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764393U - 墨水滞纳仓及灌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墨水滞纳仓及灌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764393U
CN202764393U CN 201220314061 CN201220314061U CN202764393U CN 202764393 U CN202764393 U CN 202764393U CN 201220314061 CN201220314061 CN 201220314061 CN 201220314061 U CN201220314061 U CN 201220314061U CN 202764393 U CN202764393 U CN 2027643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opening
cavity
defaulted
storehou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31406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贵宝
李世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int Rite Unicorn Image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rint Rite Unicorn Imag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rint Rite Unicorn Image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Print Rite Unicorn Imag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31406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7643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7643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76439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king, Control Or Cleaning Of Prin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墨水滞纳仓以及一种安装了该墨水滞纳仓的灌墨装置。该墨水滞纳仓,包括由顶壁、侧壁及底壁围成的腔体,以及设置在腔体内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该第一开口是外界气体和墨水进入腔体的入口,该第二开口是外界气体经腔体流出的出口。并且,在铅垂方向上,第一开口的位置低于且远离该第二开口。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将从第一开口进入的小墨水气泡或者汽化的墨水滞纳在腔体中的墨水滞纳仓及安装该种墨水滞纳仓的灌墨装置。

Description

墨水滞纳仓及灌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墨水滞纳仓和安装有该墨水滞纳仓的灌墨装置。
背景技术
喷墨打印机工作时,利用容纳有墨水的墨盒为喷墨打印机提供墨源,墨水经由相应的墨水流动通道被输送至喷墨头中,喷墨头上设置的喷嘴在打印信号的驱动下将墨水喷射至纸张等记录介质上,从而完成字符或图形在打印介质上的记载。
按照喷墨头与墨盒的配置关系,喷墨打印机墨盒包括两种类型:一体式墨盒和分体式墨盒。一体式墨盒的喷墨头与墨水容纳腔结合成一体,且喷墨头设置在墨盒的出墨口上;分体式墨盒的喷墨头与墨水容纳腔相互分离,墨水被储存在墨水容纳腔,而喷墨头则设置在喷墨打印机的车架上。
由于一体式墨盒的喷墨头容易损坏,且喷墨头的价格较高,因此,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分体式墨盒。
现有的一种分体式墨盒包括负压腔及墨水腔,两腔之间通过一连通口相连通,在负压腔中设有用于产生毛细力以保持墨水的海绵体及与打印机供墨针相连接的出墨口,在墨盒上还安装有芯片。显然,若该分体式墨盒墨水耗尽后直接丢弃,则还能继续使用的芯片以及墨盒上大多不能自然降解的塑胶、薄膜等都将连同墨盒一同被废弃,如此,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因此,无论是从用户打印成本的节约还是环境的保护来看,都很有必要对耗尽墨水的墨盒进行重新灌墨,使其获得二次使用价值。
专利号为US 6585007 B2的美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灌墨装置,该灌墨装置包括容纳有墨水的墨水容器、圆筒及可在圆筒中往复运动的活塞。在墨水容器的一个顶壁上设置有一个供墨口、一个大气开口和一个抽气口,一个管道通过插进墨水容器的供墨口中以将墨水容器中的墨水与需要灌墨的墨盒的注墨口相连通,大气开口的开启或关闭可以通过操作阀门来控制。抽气口直接与圆筒相连通,活塞上下运动所产生的抽吸力通过抽气口来对墨水容器和墨盒中的空气进行抽吸,从而在墨盒中形成负压。为了对墨水容器泄压,以产生将墨水容器中的墨水灌注到墨盒中的压差,需要通过操作阀门来开启大气开口,使得大气开口直接向外界敞开。
该灌墨装置有以下缺陷,当采用该灌墨装置对墨盒灌墨时,在往复运动的活塞所产生的负压作用下,墨水容器中的墨水产生一定的小墨水气泡或者汽化的墨水,该小墨水气泡或者汽化的墨水会经过抽气口直接进入圆筒内,从而对活塞的驱动源造成损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对穿过的气体中附带的墨水加以滞留的墨水滞纳仓。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安装有上述墨水滞纳仓的灌墨装置。
为实现上述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墨水滞纳仓具有由顶壁、侧壁及底壁围成的腔体。在腔体内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该第一开口是外界气体和墨水进入腔体的入口,该第二开口是外界气体经腔体流出的出口。并且,在铅垂方向上,第一开口的位置要低于第二开口位置,并且,两者之间相互远离。
由以上方案可见,由于在铅垂方向上第一开口低于第二开口的位置,两者之间具有高度差,因此,当夹杂着小墨水气泡的外界气体经过墨水滞纳仓的第一开口进入腔体后,该高度差使得小墨水气泡或者汽化的墨水无法在克服自身重力的情况下,运动到第二开口,因此,墨水气泡或者汽化的墨水将被滞纳在腔体内。
进一步的方案是在一个侧壁或底壁壁上固定一个第一导管,第一开口是第一导管的固定端所在的壁上的开口。因此,当滞纳在腔体内的墨水气泡或者汽化的墨水达到一定容量,使得腔体中墨水的液面高于第一开口的最低水平面时,随着外界大气由第二开口进入腔体,对于液面高于第一开口的最低水平面的那部分墨水,将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从第一开口流入墨水容器中,从而,可以减少墨水滞纳仓所滞纳的墨水总量,延长墨水滞纳仓的使用寿命。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墨水滞纳仓具有一个第二导管,该第二导管的中部固定在顶壁、侧壁及底壁中的一个上,第二导管的两端分别位于腔体内和腔体外,并且,该第二开口是第二导管位于腔体内的开口。由此可见,该第二开口被设置在腔体内,在铅垂方向上,第二开口被设置成远离第一开口,并且该第二开口接近顶壁、侧壁及底壁中的另一个的内表面,从而在第二开口与内表面之间形成一个狭窄的空间,存在于狭窄空间中的空气阻力可以进一步增加小墨水气泡或汽化的墨水运动到第二开口之中的难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墨水滞纳仓将小墨水气泡或汽化的墨水滞纳于其中的能力。
为实现上述主要目的,还提供了另一种墨水滞纳仓,该墨水滞纳仓具有由顶壁、侧壁及底壁围成的腔体,腔体被具有引导口的隔板分隔成相互连通的空腔和其中布置有液体吸附部件的滞纳腔。在腔体内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其中,第一开口位于滞纳腔中,并且第一开口为外界气体和墨水进入腔体的入口。在空腔中设有第二开口,该第二开口为外界气体经腔体流出的出口。
由以上方案可见,当小墨水气泡或者汽化的墨水进入滞纳腔后,滞纳腔中所布置的液体吸附部件能够吸附住小墨水气泡或者汽化的墨水,因此,该墨水滞纳仓能够很好地滞纳住小墨水气泡或者汽化的墨水。 
进一步的方案是墨水滞纳仓具有一个第二导管,该第二导管的中部固定在顶壁、侧壁及底壁中的一个上,第二导管的两端分别位于腔体内和腔体外,并且,该第二开口是第二导管位于腔体内的开口。由此可见,该第二开口被设置在腔体内,在铅垂方向上,第二开口被设置成远离第一开口,并且该第二开口接近顶壁、侧壁及底壁中的另一个的内表面,从而在第二开口与内表面之间形成一个狭窄的空间,存在于狭窄空间中的空气阻力可以进一步增加小墨水气泡或汽化的墨水运动到第二开口之中的难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墨水滞纳仓将小墨水气泡或汽化的墨水滞纳于其中的能力。
为实现上述另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灌墨装置,该灌墨装置包括真空泵、墨水容器和墨水滞纳仓,该墨水滞纳仓具有由顶壁、侧壁及底壁围成的腔体;在腔体内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该第一开口是外界气体和墨水进入腔体的入口,该第二开口是外界气体经腔体流出的出口。并且,在铅垂方向上,第一开口的位置要低于第二开口位置,并且,两者之间相互远离。
由以上方案可见,在灌墨装置中,墨水滞纳仓被设置在墨水容器和真空泵之间,并且,在铅垂方向上,墨水滞纳仓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之间具有高度差,因此,当墨水容器中的墨水在负压作用下所产生的小墨水气泡或者汽化的墨水从墨水容器经过墨水滞纳仓的第一开口进入腔体后,该高度差使得在真空泵的抽吸力作用下而产生运动的小墨水气泡或者汽化的墨水,无法在克服自身重力的情况下,运动到第二开口直至被吸进真空泵,因此,小墨水气泡或者汽化的墨水被滞纳在腔体内,使灌墨装置的真空泵避免遭受损害。
为实现上述另一目的,还提供了另一种灌墨装置,该灌墨装置包括真空泵、墨水容器和墨水滞纳仓,该墨水滞纳仓具有由顶壁、侧壁及底壁围成的腔体,腔体被具有引导口的隔板分隔成相互连通的空腔和其中布置有液体吸附部件的滞纳腔。在腔体内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其中,第一开口位于滞纳腔中,并且第一开口为外界气体和墨水进入腔体的入口。在空腔中设有第二开口,该第二开口为外界气体经腔体流出的出口。
由以上方案可见,当墨水滞纳仓分别通过滞纳腔和空腔与墨水容器和真空泵相连通时,在墨水容器中的墨水在负压作用下所产生的小墨水气泡或者汽化的墨水进入滞纳腔后,一方面,在滞纳腔中所布置的液体吸附部件能够吸附住小墨水气泡或者汽化的墨水,另一方面,由于真空泵需要经过空腔才对滞纳腔吸气,可以避免真空泵直接对液体吸附部件所吸附的墨水进行抽吸,因此,该墨水滞纳仓能够很好地阻止小墨水气泡或者汽化的墨水进入真空泵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灌墨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灌墨装置的上盖和下盖开启后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灌墨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灌墨装置中墨水容器的剖视图。
图5、图6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灌墨装置中墨水容器装配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实施例二的墨水滞纳仓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灌墨装置的墨水容器座的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灌墨装置的墨水容器座的主视图。
图9是图7中A-A剖视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灌墨装置的灌墨管道连接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灌墨装置的灌墨原理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及以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墨盒均指待灌墨的墨盒。
灌墨装置实施例一
[灌墨装置整体结构]
参见图1,灌墨装置1100具有壳体,壳体由上壳1140、下壳1150、可启闭的上盖1160以及可启闭的下盖1170构成,壳体围成了一个密闭的空间,灌墨装置1100的装置主体位于该密闭的空间内。在上壳1140顶部布置有一个启动按钮1911以及多个能显示灌墨装置1100运行状况的一个绿色LED灯1921以及六个红绿双色LED灯1922,在灌墨装置不同的工作状下,LED灯1921、1922可以是闪烁发光或长亮。
参见图2,装置主体1101中安装了多个分别配置有墨水滞纳仓1400的墨水容器1500,在压盖1200处于扣合状态下,墨盒在压盖1200作用下被固定在灌墨装置1100内。
参见图3,装置主体1101有一个装置底座1102,装置底座1102包括墨盒座1120和墨水容器座1600。在墨盒座1120上设有多个底槽1130及对应设置的压盖1200。在每一个底槽1130上有一个作为第一密封件的硅胶垫1131,在每一个压盖1200内侧有一个作为第二密封件的橡胶垫1204。压盖1200可以相对于墨盒座1120的一个支承轴1122转动,以便压盖1200与墨盒座1120上的扣位1121相扣合或者脱离。扣合的压盖1200可将墨盒1110L定位在底槽1130上。
[墨盒]
灌墨装置1100中安装的墨盒的类型按容纳的墨水颜色分为黑色墨盒和彩色墨盒,每一种颜色的墨盒按墨水容量又分为大容量墨盒和小容量墨盒。在每一个底槽1130中可以分别安装一个具有大容量或小容量的墨盒。本实施例中,在所有底槽1130中对应安装有一个大容量的黑色墨盒和五个小容量的彩色墨盒。其中五个小容量的彩色墨盒的墨水颜色分别是照片黑、红、黄、蓝和灰。在每一个底槽1130上贴有对应于各种墨水颜色的标签,以便各色墨盒被安装到相应的底槽1130中。各种类型墨盒的构造基本相同,主要区别是形状的大小不同。小容量的墨盒1110L的高度比大容量的墨盒的高度要小,因此,大容量的墨盒可以直接被安装在底槽中和压盖之间,当墨盒1110L被安装到底槽中时,需要在压盖1200和墨盒1110L之间安装一个适配器,即,压盖1200通过适配器1300压紧墨盒1110L,从而将墨盒1110L固定在底槽之中。适配器1300具有中空的矩形盖形状,适配器1300的内表面可被紧密套接在墨盒1110L的顶壁及周壁上,在适配器1300面向墨盒1110L的一侧上设置有一个橡胶垫1310。当装配了适配器1300的墨盒1110L安装在底槽1130和压盖1200之间时,适配器1300在压盖1200的压力下,其橡胶垫1310紧压着墨盒1110L的顶壁1113并密封大气口1112。墨盒1110L具有由一个分隔壁1118分隔出的一个布置了海绵1117的海绵腔1117A和一个墨水腔1117B,海绵腔1117A和墨水腔1117B通过分隔壁1118上开设的导通口1119相连通。
[压盖]
参见图2,压盖1200与墨盒座扣合以将墨盒安装在底槽中。压盖1200与底槽的个数一一对应,因此每个墨盒的装卸互不干扰。
参见图3,压盖1200的一端通过一个铰接孔铰接在墨盒座1120的支承轴1122上。压盖1200的另一端为具有弹性的手柄1210,手柄1210上有扣合部和便于操作的钩部1212。墨盒座1120上与支承轴1122相对的另一侧设置有扣位1121。推动钩部1212时,扣合部1211脱离扣位1121,压盖1200在推力作用下绕着支承轴1122被开启;反向转动压盖1200时,手柄1210受到扣位1121的压迫而向远离扣位1121方向移动,当扣合部1211越过扣位1121时,扣合部1211在手柄1210自身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向扣位1121靠近,并与扣位1121扣合。压盖1200面向墨盒1110L的一侧上设置有一个作为第二密封件的橡胶垫1204。当大容量的墨盒安装就位后,橡胶垫1204密封大容量的墨盒的大气口。
[墨水容器]
参见图2。灌墨装置1100内安装有七个可以被更换的墨水容器1500,其中最左侧的两个墨水容器1500都用于容纳黑色墨水,这是考虑到墨水容器1500制造模具的通用性,以同时对黑色大容量的墨盒供墨。当然,也可以采用一个单独的、能容纳更多墨水的大的黑色墨水容器来对黑色大容量墨盒供墨,这时墨水容器1500制造模具就必须有两种,其通用性不佳;其它五个墨水容器1500分别容纳一种彩色墨水,彩色墨水容器1500中的墨水被灌注到颜色相对应的墨盒中。
一方面,灌墨装置1100可以实现对多个不同颜色、不同容量的墨盒同时灌墨,灌墨效率非常高;另一方面,采用独立工作的墨水容器1500,可以允许用户方便地更换墨水容器1500,从而能够灵活地满足灌墨需求。
参见图4,墨水容器1500具有由底壁1511、侧壁1512及顶壁1513围成的容器主体1510。在面积最大的两个侧壁1512之间设有一个薄板状的加强部1514,因此,在真空泵对墨水容器1500抽负压的过程中,加强部1514可以避免墨水容器1500在抽吸力作用下发生变形。
容器主体1510具有墨水容纳部分1501和气体容纳部分1502,气体容纳部分1502位于墨水储存部分1501的上方。一对相对的侧壁1512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凹槽1550,底壁1511上设置有一个与墨水容纳部分1501连通的供墨口1520,顶壁1513上设置有一个供气体通过的气孔1530。供墨口1520内安装有一个自闭密封件1560以及位于供墨口1520底端的封口膜1561。在气孔1530内安装有一个自闭密封件1540和位于气孔1530顶端的封口膜1541。
参见图3,当墨水容器1500被安装在灌墨装置1100中时,供墨口1520通过供墨管道与墨盒1110L的出墨口相连通,气孔1530与一个墨水滞纳仓1400(以下将做进一步说明)的第一导管密封连接,墨水滞纳仓1400可以吸附墨水容器1500中的墨水在负压的作用下所产生的小墨水气泡或汽化的墨水,墨水滞纳仓1400的第二导气口还分别与真空泵和泄压阀相连通,因此,气体容纳部分经过气孔1530和墨水滞纳仓1400,可以与灌墨装置的真空泵和泄压阀相连通。
墨水容器1500是被倾斜地安装在灌墨装置1100中的,在重力方向上,供墨口1520大致位于墨水容器1500的最低位置处,从而可以降低墨水容器1500中的墨水残余量;同时,气孔1530大致位于墨水容器1500的最高位置处,因此,有利于真空泵和泄压阀分别对墨水容器1500以及与其相连通的墨盒1110L的抽负压以及泄压。
[墨水滞纳仓]
实施例一
参见图5,墨水滞纳仓1400具有一个中空长方体腔体1402,该腔体1402由一个顶壁、一个底壁,和包括壁1401、1401'在内的四个侧壁所围成。若墨水滞纳仓被设置成具有一个中空圆柱体腔体,那么,该中空圆柱体腔体由一个顶壁、一个底壁,和一个圆周面所围成。
在腔体1402的内部设有一个具有引导口1403的隔板1404,该隔板1404将腔体1402分隔成一个空腔1402A和一个海绵体腔1402B,在海绵体腔1402B中布置有一个海绵体1405。在腔体1402的一个壁1401上设置有第一导管1410和第二导管1420,第一导管1410和第二导管1420之中各具有一个气体通路。在第一导管1410由壁1401向腔体1402的外部延伸出的末端具有一个可与墨水容器1500的气体容纳部分1502连通的第一导气口1411,第一导管1410的另一末端固定在壁1401上,并具有一个与海绵体腔1402B连通的第一开口1412。第二导管1420由壁1401分别向腔体1402的内部和外部延伸,在第二导管1420位于空腔1402A内部的末端设有一个第二开口1421,该第二开口1421面向与壁1401相对的另一个壁1401'的内表面,并且,第二开口1421接近壁1401'的内表面,从而在第二开口1421与壁1401'的内表面之间形成一个狭窄的空间,在狭窄空间中形成的空气阻力进一步增加了小墨水气泡或汽化的墨水运动到第二开口1421之中的难度。在第二导管1420位于腔体1402外部的末端设有一个第二导气口1422。
为了将墨水滞纳仓1400安装在墨水容器1500和墨水容器座1600之间,一方面,墨水滞纳仓1400的第一导管1410被插入到墨水容器1500的气孔1530中,将气孔1530中的自闭密封件开启,并且第一导管1410和气孔1530中的自闭密封件密封连接,从而将墨水容器1500的气体容纳部分1502和第一导气口1411导通,另一方面,墨水滞纳仓1400的第二导管1420被插入到墨水容器座1600的通气部1630之中,将通气部1630之中的自闭密封件开启,并且第二导管1420和通气部1630之中的自闭密封件密封连接,从而通过第一第二导气口1422及包括第一管道1711的负压管道,将墨水滞纳仓1400与真空泵1720相连通。
当利用灌墨装置的真空泵1720对墨水容器1500抽气时,墨水容器1500中的墨水在负压的作用下,会产生一定的小墨水气泡或汽化的墨水,小墨水气泡或汽化的墨水随同气体容纳部分1502中的空气一起在经过墨水滞纳仓1400的第一导气口1411后,从第一开口1412进入海绵体腔1402B中。海绵体腔1402B中的海绵体1405会吸附住几乎全部的小墨水气泡或汽化的墨水,若有极少量的墨水能够克服海绵体1405的吸附力而运动到空腔1402A中,也很难进一步克服存在于第二开口1421与壁1401'的内表面之间的狭窄空间中的空气阻力而被吸入到第二开口1421之中,因此,避免了小墨水气泡或汽化的墨水通过与第二导气口1422连通的包括了第一管道1711的负压管道进入真空泵1720中。并且,由于真空泵1720需要经过空腔1402A才对滞纳腔1402B吸气,也避免了真空泵1720直接对海绵体1405所吸附的墨水进行抽吸。因此,墨水滞纳仓1400保证了真空泵1720免受小墨水气泡或汽化的墨水的损害。当墨水滞纳仓1400中的海绵体1405吸附满足够多的墨水后,可以更换新的墨水滞纳仓1400,以维持后续对小墨水气泡或汽化的墨水的吸附能力。
[墨水容器座]
参见图7和图8。墨水容器座1600为一个一体注塑成型的支架,其内设多个呈长方体状的墨水容器座槽1610。墨水容器座1600设置有7个墨水容器座槽1610。参见图3,墨水容器座1600的槽1610被整体地倾斜设置在灌墨装置1100中,因此,墨水容器1500也被倾斜地安装在墨水容器座1600中,从而可以降低墨水容器中的墨水残余量。墨水容器座1600顶部设置有与墨水容器座槽一一对应的通气部1630,通气部1630具有与墨水滞纳仓相连通的端部。
参见图9。墨水容器座槽1610由底壁1611、上壁1612、下壁1613及一对侧壁1614围成,其中相邻的墨水容器座槽1610共用一个侧壁1614。每个墨水容器座槽1610在重力方向上的底部设置有转接头1620。转接头1620为一体成型在底壁1611上的管体,其第一端1621可与墨水容器的供墨口密封连接,第二端1622与供墨管道的一端密封连接。一对相对的上壁1612和下壁1613上各设置有一个凸起1615和凸起1616,凸起1615和凸起1616分别与墨水容器上的一个凹槽卡合以固定墨水容器。通气部1630的第一端1631通过负压管道和泄压管道分别与真空泵和泄压阀相连通;通气部1630的第二端1632与墨水滞纳仓的第二导管密封连接,而且墨水滞纳仓的第一导管与墨水容器的气孔密封连接,因此,在墨水容器和真空泵之间形成的流体通道需要经过墨水滞纳仓。
[墨盒座]
参见图3。墨盒座1120具有用于安装墨盒1110L的底槽1130,当墨盒1110L被安装在底槽1130中后,扣合的压盖1200将墨盒1110L固定,墨盒1110L的出墨口和底槽1130的连通口1123对接,橡胶垫1131围绕两者接合的周边以防止墨水的泄漏。
参见图11。连通口1123通过供墨管道1713与相应的墨水容器1500相连通。
[真空泵和泄压装置]
参见图10,在灌墨装置1100中安装了一个黑色的墨盒1110B和五个彩色的墨盒1110C,并且,在灌墨装置1100中设置了一个作为负压发生装置的真空泵1720,该真空泵1720通过负压管道与墨水容器1500相连通,该负压管道包括第一管道1711和第三管道1714。具体来说,真空泵1720与第三管道1714的一端相连,第三管道1714的另一端通过一个八通管1715与六个第一管道1711的一端相通,其中的五个第一管道1711的另一端一一对应地与连接到彩色墨水容器1500上的五个墨水滞纳仓1400相连通。另外一个第一管道1711的另一端经过一个三通管与连接到黑色墨水容器1500上的两个墨水滞纳仓1400分别连通。因此,真空泵1720通过墨水滞纳仓1400与墨水容器1500相连通。在真空泵1720、第三管道1714、第一管道1711、墨水滞纳仓1400、墨水容器1500、供墨管道1713、底槽的连通口和墨盒1110B、1110C的出墨口之间形成了一个流体通道。
灌墨装置1100中还设置了一个进行泄压的泄压阀1730,该泄压阀1730通过泄压管道与墨水容器1500相连通,该泄压管道包括第一管道1711和第二管道1712。具体来说,泄压阀1730与第二管道1712的一端相连通,第二管道1712的另一端连接到八通管上,进而利用与八通管连通的六条第一管道1711分别与七个墨水滞纳仓1400连通,因此,泄压阀1730经过第二管道1712、第一管道1711、墨水滞纳仓1400与墨水容器1500连通。在泄压阀1730、第二管道1712、第一管道1711、墨水滞纳仓1400、墨水容器1500、供墨管道1713、底槽的连通口和墨盒1110B、1110C的出墨口之间也形成了一个流体通道。
[灌墨装置的灌墨操作]
参见图1,绿色LED灯1921常亮以显示灌墨装置1100已接通电源,绿色LED灯闪烁以显示灌墨装置1100正对墨盒进行灌墨操作。6个红绿双色LED灯1922分别用于显示一个墨盒及为其提供墨水的墨水容器的灌墨状态,当常亮绿灯时则表示对相应墨盒的灌墨操作正在进行中,当闪烁红灯时则表示相应墨水容器中的墨量已偏低,当常亮红灯时则表示相应墨水容器墨水已经耗尽。
灌墨装置利用单片机对LED灯的工作以及真空泵和泄压阀的运行进行控制,在单片机中存储有分别用于控制真空泵和泄压阀运行的抽负压时长和泄压时长。
抽负压时长和泄压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得。在本实施例中,墨盒经过抽负压后所需达到的压力值设定为36KPA。为了设定出具有足够时长的泄压时长,假定在所有底槽中都安装其所能容纳的最大容量的墨盒,从而,当泄压阀开始工作,各个墨盒内部的压力值将由压力值36KPA逐步上升到与对应的墨水容器的气体容纳部分中的气压互相达到平衡时的外界标准大气压值:101KPA,因此,通过计算墨盒内部的压力值由36KPA达到101KPA过程中的泄压阀持续开启的时间,即可计算出泄压阀泄压的泄压时长。
为了设定出具有足够时长的抽负压时长,假定在所有底槽中都安装其所能容纳的最大容量的墨盒,并且各个最大容量墨盒及其对应的墨水容器是全空的,即它们的内部全是空气,因此,可以计算出包括一个全空的黑色大容量墨盒、六个全空的彩色大容量墨盒、相应第一管道、第三管道和供墨管道的空间中的空气体积总和V,为了使该空间中的气压值达到36KPA,真空泵需要抽吸出空间中空气体积的65%,即V×65%(ml),由于真空泵的抽气速率为S(ml/s),因此,真空泵抽吸时长=空气体积数÷抽气速率= V×65%÷S(s)。所以,单片机中存储的抽负压时长可以根据公式:V×65%÷S计算出。
参见图11,图11表示了灌墨装置对对墨盒1110H进行灌墨的灌墨原理图。当单片机1940向真空泵1720发出启动信号时,真空泵1720开始抽气,墨盒1110H中的空气依次经过出墨口1111、供墨管道1713、墨水容器1500、墨水滞纳仓1400、第一管道和第三管道1714被真空泵1720抽出,从而在墨盒1110H的内部形成负压,并且,墨水容器1500中的墨水在负压的作用下所产生的一定量的小墨水气泡或汽化的墨水被滞纳在墨水滞纳仓1400中。自发出启动信号达到抽负压时长时,单片机1940向真空泵1720发出停止信号,真空泵1720停止工作。真空泵1720工作的时长即可使所有墨盒达到预定压力值36KPA。接着,单片机1940向泄压阀1730发出启动信号,泄压阀1730开启,将墨水容器1500的气体容纳部分1502与大气连通,从而将大气引入气体容纳部分1502,随着大气进入气体容纳部分1502后,气体容纳部分1502与处于负压状态的墨盒1110H内部存在压差,因此,墨水容器1500中的墨水在压力的作用下被灌注到墨盒1110H内部;自发出启动信号达到泄压时长时,单片机1940向泄压阀1730发出停止信号,此时,墨盒1110H内部与墨水容器1500的气体容纳部分1502中的气压达到平衡,墨盒1110H中已被灌注好足够的墨水。至此,通过单片机1940控制泄压阀1730工作的时长即可完成对所有墨盒泄压,完成灌墨装置对墨盒灌注墨水的操作。
灌墨装置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的灌墨装置采用了抽吸力较小的真空泵,并且实施例二的灌墨装置与实施例一的灌墨装置的区别在于其采用了不同的墨水滞纳仓,以下仅对墨水滞纳仓做详细描述,实施例二的灌墨装置的其它部分不再赘述。
[墨水滞纳仓]
实施例二
参见图6,墨水滞纳仓2400与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墨水滞纳仓的区别在于,在墨水滞纳仓2400的腔体2402中没有布置海绵体,而是设置了一个整体的空腔2413。当墨水滞纳仓2400安装在墨水容器1500和墨水容器座1600之间时,在铅垂方向上,第一开口2412布置在壁2401上并且位于腔体2402的底部,第二开口2421设置在腔体2402的顶部。当灌墨装置1100利用真空泵1720对墨水容器1500抽吸空气时,墨水容器1500中的墨水在负压的作用下所产生的一定量的小墨水气泡或汽化的墨水由第一开口2412进入墨水滞纳仓2400仓中。由于在铅垂方向上,第一开口2412和第二开口2421之间具有足够的高度差,使得若小墨水气泡或汽化的墨水从第一开口2412运动到第二开口2421,真空泵1720的抽吸力对小墨水气泡或汽化的墨水在高度差上所做的功将小于小墨水气泡或汽化的墨水在高度差上所增加的势能,因此,小墨水气泡或汽化的墨水无法克服自身的重力,在真空泵1720的抽吸力作用下由第一开口2412运动到第二开口2421,因此,小墨水气泡或汽化的墨水被滞纳在墨水滞纳仓2400中,无法进入真空泵1720中,从而真空泵1720得到了保护。
随着灌墨装置完成多次对墨盒的灌墨,在铅垂方向上,被滞纳在腔体2402中的墨水的液面达到第一开口2412的最低水平面L。当灌墨装置为再一次对墨盒灌墨而完成了对墨水容器的抽负压之后,墨水容器中所产生小墨水气泡或汽化的墨水被滞纳在腔体2402中,使得被滞纳在腔体2402中的墨水的液面高于了最低水平面L,因此,当灌墨装置在抽负压之后进一步进行泄压时,随着大气被引入墨水滞纳仓2400之中,在铅垂方向上,腔体2402中位于最低水平面L之上的那部分墨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将从第一开口2412经过第一导管2410流入墨水容器1500之中,因此,减少了墨水滞纳仓2400所滞纳墨水的总量,有利于延长墨水滞纳仓2400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得到许多不同的具体方案,如在墨水滞纳仓的腔体的至少一部分中,还可以布置连通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迷宫型气体通道,从而能够进一步增加小墨水气泡或汽化的墨水从第一开口运动到第二开口的阻力等等,此等微小改变以及等效变换均应包含在权利要求所述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墨水滞纳仓,包括
腔体,由顶壁、侧壁及底壁围成; 
其特征在于:
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位于所述腔体内,在铅垂方向上,所述第一开口的位置低于且远离所述第二开口;
所述第一开口为外界气体和墨水进入所述腔体的入口;
所述第二开口为所述外界气体经所述腔体流出的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水滞纳仓,其特征在于:
第一导管,固定在所述侧壁或底壁上,并向所述腔体外延伸,所述第一开口为所述第一导管固定端处的所述壁上的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墨水滞纳仓,其特征在于:
第二导管,所述第二导管的中部固定在所述顶壁、所述侧壁及所述底壁中的一个上,两端分别位于所述腔体内和所述腔体外,所述第二开口为所述第二导管位于所述腔体内的开口。
4.墨水滞纳仓,包括
腔体,由顶壁、侧壁及底壁围成,所述腔体由具有引导口的隔板分隔成相互连通的空腔和滞纳腔;
其特征在于:
第一开口,位于所述滞纳腔中,所述第一开口为外界气体和墨水进入所述腔体的入口;
第二开口,位于所述空腔中,所述第二开口为所述外界气体经所述腔体流出的出口;
液体吸附部件,布置在所述滞纳腔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墨水滞纳仓,其特征在于:
第二导管,所述第二导管的中部固定在所述顶壁、所述侧壁及所述底壁中的一个上,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空腔内和所述腔体外,所述第二开口为所述第二导管位于所述空腔内的开口。
6.灌墨装置,包括
墨水容器;
真空泵;
其特征在于:
墨水滞纳仓,所述墨水滞纳仓包括
腔体,由顶壁、侧壁及底壁围成;
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位于所述腔体内,在铅垂方向上,所述第一开口的位置低于且远离所述第二开口;
所述第一开口为外界气体和墨水进入所述腔体的入口;
所述第二开口为所述外界气体经所述腔体流出的出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灌墨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一导管,固定在所述侧壁或底壁上,并向所述腔体外延伸,所述第一开口为所述第一导管固定端处所述壁上的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灌墨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二导管,所述第二导管的中部固定在所述顶壁、所述侧壁及所述底壁中的一个上,两端分别位于所述腔体内和所述腔体外,所述第二开口为所述第二导管位于所述腔体内的开口。
9.灌墨装置,包括
墨水容器;
真空泵;
其特征在于:
墨水滞纳仓,所述墨水滞纳仓包括
腔体,由顶壁、侧壁及底壁围成,所述腔体由具有引导口的隔板分隔成相互连通的空腔和滞纳腔;
第一开口,位于所述滞纳腔中,所述第一开口为外界气体和墨水进入所述腔体的入口;
第二开口,位于所述空腔中,所述第二开口为所述外界气体经所述腔体流出的出口;
液体吸附部件,布置在所述滞纳腔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灌墨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二导管,所述第二导管的中部固定在所述顶壁、所述侧壁及所述底壁中的一个上,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空腔内和所述腔体外,所述第二开口为所述第二导管位于所述空腔内的开口。
CN 201220314061 2012-06-29 2012-06-29 墨水滞纳仓及灌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7643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314061 CN202764393U (zh) 2012-06-29 2012-06-29 墨水滞纳仓及灌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314061 CN202764393U (zh) 2012-06-29 2012-06-29 墨水滞纳仓及灌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764393U true CN202764393U (zh) 2013-03-06

Family

ID=47770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314061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764393U (zh) 2012-06-29 2012-06-29 墨水滞纳仓及灌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76439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71532A (zh) * 2020-08-31 2020-12-11 国雄电气(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输电线路玻璃绝缘子下料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71532A (zh) * 2020-08-31 2020-12-11 国雄电气(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输电线路玻璃绝缘子下料系统
CN112071532B (zh) * 2020-08-31 2023-08-22 浙江金利华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输电线路玻璃绝缘子下料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17601B (zh) 灌墨装置及灌墨方法
CN102529386A (zh) 一种墨盒填充装置、墨盒填充系统及相应的墨盒填充方法
CN102371767B (zh) 一种负压式墨盒填充装置、系统及填充方法
CN102717599A (zh) 墨水容器及灌墨装置
CN201784252U (zh) 一种负压式墨盒填充装置
CN201922646U (zh) 墨盒填充装置和墨盒填充组件
CN202764393U (zh) 墨水滞纳仓及灌墨装置
CN201784253U (zh) 一种负压式墨盒填充装置
CN102717602B (zh) 灌墨装置及灌墨方法
CN102785481B (zh) 墨盒填充装置及其向墨盒填充墨水的方法
CN201052699Y (zh) 喷墨打印机用墨水输运装置
CN102717603B (zh) 灌墨装置
CN101157304B (zh) 墨盒和供墨系统
CN102717604A (zh) 灌墨装置
CN202965516U (zh) 墨盒
CN202071510U (zh) 打印机墨盒
CN202764395U (zh) 灌墨辅助装置及灌墨装置
CN2666669Y (zh) 墨盒
CN117067778A (zh) 墨盒
CN102717600A (zh) 灌墨装置及灌墨控制方法
CN202046001U (zh) 墨盒填充装置
CN2553998Y (zh) 打印机墨盒
CN208204050U (zh) 一种净水机新型自动封水机头
CN201052700Y (zh) 喷墨打印机
CN2741774Y (zh) 恒压墨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06

Termination date: 202106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