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762803U - 一种倒角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倒角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762803U
CN202762803U CN 201220417063 CN201220417063U CN202762803U CN 202762803 U CN202762803 U CN 202762803U CN 201220417063 CN201220417063 CN 201220417063 CN 201220417063 U CN201220417063 U CN 201220417063U CN 202762803 U CN202762803 U CN 2027628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die
die sleeve
sleeve
m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41706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伟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OXING SUNNY HIGH STRENGTH FASTEN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OXING SUNNY HIGH STRENGTH FASTEN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OXING SUNNY HIGH STRENGTH FASTEN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OXING SUNNY HIGH STRENGTH FASTENER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41706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7628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7628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76280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g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倒角装置,属于冲床上金属板或管、棒或型材的协同冲压加工的专用模具装置技术领域。包括顶杆、第一模套和固定模依次安装构成的上冲模,固定模下方配合安装有下冲模,下冲模包括第二模套、第三模套和第四模套,第二模套、第三模套和第四模套为依次相互固定安装,第二模套贯穿开设有第二空腔;第三模套设置有下冲头、套芯和第三空腔,第三空腔贯穿第三模套,下冲头位于第三空腔中部,套芯套装在下冲头外围,下冲头的角度β为120°~150°,第三模套和第四模套之间设置有标记块,第二空腔、第三空腔、标记块直径均与第一空腔内径一致。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方便操作、生产精度高等有点,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倒角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倒角装置,属于冲床上金属板、螺杆件、管、棒或型材的协同冲压加工的专用模具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技术中,螺栓、螺杆、杆类、棒材类工件在进行平面倒角时,都是用仪表车加工进行的,即操作人员手工进行,这种技术对操作人员的锻造加工技术要求较高,操作时的用力情况和用力角度不同,都会引起工件受力不均,从而工件倒角的深度也存在差异;同时,操作中使用的刀具也会对倒角的效果有较大影响,刀口不锋利或刀口有缺口,都会使螺栓、螺杆、螺柱、棒材类工件的平面凹凸不平,因此工件倒角过程中,需要频繁的进行磨刀,以致生产效率大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操作、生产精度高的倒角装置。
实现本发明目的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倒角装置,包括顶杆、第一模套和固定模,顶杆、第一模套和固定模依次安装构成上冲模,第一模套内开设有中心孔,顶杆安装在中心孔内,固定模内贯穿设置有第一空腔,第一空腔下部设置有上冲头,所述的固定模下方配合安装有下冲模,下冲模包括第二模套、第三模套和第四模套,第二模套、第三模套和第四模套为依次相互固定安装,第二模套贯穿开设有第二空腔;第三模套设置第三空腔,第三空腔贯穿第三模套,第二空腔、第三空腔和第一空腔的内径一致。
为实现更好的使用效果,进一步的设置如下:
所述的第二空腔的上开口为5°×2,即向外的圆角μ为5°,深度m为2mm;第二空腔的下开口为35°×2,即向外的斜倒角δ为35°,深度n为2mm。
所述的第三空腔开口为5°×2,即角度φ为5°,深度p为2mm。
所述的第三空腔中部设置有下冲头,下冲头的角度β为90°~150°。
所述的下冲头外围设置有套芯,套芯为钨钢材料制成的。
所述的第三模套和第四模套之间设置有标记块,标记块的直径与第三空腔内径一致。
所述的第二模套、第三模套和第四模套均为中心对称结构。
所述的顶杆包括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分别活动安装在中心孔的上部和下部,第二顶杆为“T”字型。
所述的上冲头的角度θ为30~60°。
所述的上冲头外围设置有倒角模。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将本实用新型倒角装置的上冲模、下冲模分别对应安装到冲床上后,将待加工样如螺栓、螺杆、螺柱或棒材等放置在第二空腔内,开启冲床,第一顶杆在第一模套内向下移动,顶到第二顶杆,并使第二顶杆向下移动,同时上冲模整体向下移动,直至与第二模套上的待加工样接触,上冲模继续向下移动,待加工样如螺杆件、杆类或棒材类等进入固定模的第一空腔内,在上冲模、下冲模的共同作用下,因上冲头具有一定的角度,待加工样如螺栓、螺杆、螺柱或棒材等受力发生形变,并在上平面产生与上冲头相对应的角度,在下平面产生与下冲头想对应的角度,从而达到给待加工样如螺栓、螺杆、螺柱或棒材等加工倒角的目的,同时由于顶杆及第四模套的挤压作用,使得待加工件的平面更加平整,从而也达到加工平面的作用。
根据需要,可在第三模套与第四模套之间设置标记块,倒角的同时,对倒角后的工件进行标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 生产精度高,工序简化,成本低。采用冲床进行倒角工作,大大减少手工操作工序,倒角精确,上下端面平整,操作更便捷,避免了人为因素带来的误差,不仅加工精度得到提高,生产稳定性高,正品率得到保证;同时,简化了操作工序,倒角与标记可同步完成,大大节约了加工成本。
2. 结构方便,方便操作。本实用新型设置专用的倒角装置,并可根据需要的倒角角度,配备不同角度的上冲头或/和下冲头,即可实现不同待加工样的需求。
3. 上冲头的外围设置有倒角模,下冲头的外围设置有套芯,套芯采用强度较高的钨钢制成的,确保上冲头和下冲头可以承受较大的冲击力,因而适用范围更广,使用寿命更长。
本实用新型中涉及到的倒角,是指把工件的棱角切削成一定斜面的加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倒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上冲模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下冲模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模套的剖视图。
图中标号:A、上冲模;B、下冲模;C、顶杆;1、第一顶杆;2、第一模套;21、中心孔;3、第二顶杆;4、固定模;41、倒角模;42、第一空腔;43、上冲头;5、第二模套;51、第二空腔上开口;52、第二空腔;53、第二空腔下开口;6、第三模套;61、套芯;62、下冲头;63、第三空腔开口;64、第三空腔;7、标记块;8、第四模套。
θ-上冲头43的角度;β-下冲头62的角度;μ-第二空腔上开口51的圆角;m-第二空腔上开口52深度;δ-第二空腔下开口53斜倒角;n-第二空腔下开口53深度;φ-第三空腔开口63圆角;p-第三空腔开口63深度。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一种倒角装置,结合图1,包括上冲模A和下冲模B以及顶杆C,结合图2,上冲模A包括顶杆C、第一模套2和固定模4,第一模套2内开设有中心孔21,第一模套2的结构参考图4,顶杆C包括第一顶杆1和第二顶杆3,第一顶杆1和第二顶杆3分别活动安装在中心孔21的上部和下部,其中,第二顶杆3为“T”字型,固定模4内贯穿设置有第一空腔42,第一空腔42下部设置有上冲头43,上冲头43的角度θ为30°,上冲头43外围设置有倒角模41,顶杆C、第一模套2和固定模4依次安装构成上冲模A;固定模4下方配合安装有下冲模B,结合图3,下冲模B包括第二模套5、第三模套6和第四模套8,第二模套5贯穿设置有第二空腔52,第二空腔上开口51的参数为5°×2,第二空腔下开口52为35°×2,第三模套6贯穿开设有第三空腔64,第三空腔开口63为5°×2,在第三空腔64中部设置有下冲头62,下冲头62角度β为120°,下冲头62外围设置有套芯61,第二模套5、第三模套6和第四模套8依次相互固定安装构成下冲模B,根据需要可在第三模套6和第四模套8之间增加设置标记块7。
上述第一模套2、固定模4、第二模套5、第三模套6和第四模套8均为对称结构,第二空腔52、第三空腔64和标记块7的尺寸均与第一空腔42的内径一致。
待加工样为M24×100双头螺柱时,将双头螺柱安放在下冲模B的第二模套5处,启动冲床,第一顶杆1在第一模套2向下移动,直到第一顶杆1的下端顶到第二顶杆3,同时上冲模A开始下降,直至固定模4与第二模套5上的双头螺柱接触,上冲模A继续向下移动,双头螺柱进入固定模4的上冲头43中,在上冲模A、下冲模B的共同作用下,因上冲头43、下冲头62均具有一定的角度,双头螺柱受力并发生形变,在其上端面上产生与上冲头43相对应的角度,下端面上产生与下冲头62相对应的角度,达到为待加工样M24×100双头螺柱加工倒角的目的;同时根据需要,标记块7在双头螺柱的下端面上印上标记,添加诸如规格、生产厂家等信息。
采用本实用新型进行倒角加工,加工速率约为900件/小时,费用为0.04元/件;而采用现有技术的仪表车床倒角时,加工速率约为360件/小时,成本为0.13元/件。采用本实用新型,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工作原理和机构相同,区别在于:上冲头43的角度为60°,下冲头62的角度为150°,可对待加工样如螺栓、螺杆、螺柱或棒材等进行倒角加工。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工作原理和机构相同,区别在于:上冲头43的角度为45°,下冲头62的角度为90°,可对待加工样如螺栓、螺杆、螺柱或棒材等进行倒角加工。

Claims (10)

1.一种倒角装置,包括顶杆、第一模套和固定模,固定模内贯穿设置有第一空腔,第一空腔下部设置有上冲头,顶杆、第一模套和固定模依次安装构成上冲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模下方配合安装有下冲模,下冲模包括第二模套、第三模套和第四模套,第二模套、第三模套和第四模套为依次相互固定安装,第二模套贯穿开设有第二空腔;第三模套贯穿开设有第三空腔,第二空腔、第三空腔和第一空腔的内径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倒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空腔上开口为5°×2,第二空腔下开口为35°×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倒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空腔开口为5°×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倒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空腔中部设置有下冲头,下冲头的角度β为90°~15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倒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冲头外围设置有套芯,套芯为钨钢材料制成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倒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模套和第四模套之间设置有标记块,标记块直径与第三空腔内径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倒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模套、第三模套和第四模套均为中心对称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倒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杆包括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分别活动安装在中心孔的上部和下部,第二顶杆为“T”字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倒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冲头的角度θ为30~6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倒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冲头外围设置有倒角模。
CN 201220417063 2012-08-22 2012-08-22 一种倒角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7628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417063 CN202762803U (zh) 2012-08-22 2012-08-22 一种倒角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417063 CN202762803U (zh) 2012-08-22 2012-08-22 一种倒角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762803U true CN202762803U (zh) 2013-03-06

Family

ID=47769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417063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762803U (zh) 2012-08-22 2012-08-22 一种倒角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76280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66699A (zh) * 2015-08-20 2017-03-01 塩川正兴 锻造加工用原材料的制造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66699A (zh) * 2015-08-20 2017-03-01 塩川正兴 锻造加工用原材料的制造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6466699B (zh) * 2015-08-20 2021-09-07 塩川正兴 锻造加工用原材料的制造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906772U (zh) 可在矩形管上冲双孔的模具结构
CN201432035Y (zh) 一种电机冲片复式冲模
CN202655425U (zh) 一种用侧刃定距的导柱导向落料模具
CN202683751U (zh) 双孔对冲孔模
CN202701125U (zh) 一种精密冲压成形模具
CN204171158U (zh) 一种多功能冲孔模具
CN202762803U (zh) 一种倒角装置
CN204365808U (zh) 一种悬臂冲孔模具
CN204262167U (zh) 一种五金零件冲压模具
CN203592042U (zh) 圆管弧形端口冲裁模具
CN203356514U (zh) 一字槽或十字槽扁尾螺钉二工位镦压的模具结构
CN203955838U (zh) 一种可快速拆装的冲床模具
CN206046789U (zh) 一种新型冲切模具
CN204602976U (zh) 一种自动化五金冲压模具
CN204700146U (zh) 可进行模面处理的汽车车身冷冲压模具
CN201792142U (zh) 焊接工装夹具
CN204074991U (zh) 一种组合顶杆
CN204308125U (zh) 一种汽车拨叉冷校正模
CN104275406A (zh) 一种冲孔和落料连续模具
CN204523940U (zh) 船标阀件铭牌冲裁模具
CN204602974U (zh) 一种自动化模具
CN203610510U (zh) 一种t铁打头浮动模
CN203843010U (zh) 一种半翻转模具
CN202655432U (zh) 一种自动卸料齿轮轴成型模具
CN204093967U (zh) 一种冲孔和落料连续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06

Termination date: 202008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