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761819U - 一种双向卡合式留置针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向卡合式留置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761819U
CN202761819U CN201220426465.XU CN201220426465U CN202761819U CN 202761819 U CN202761819 U CN 202761819U CN 201220426465 U CN201220426465 U CN 201220426465U CN 202761819 U CN202761819 U CN 2027618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b
needle
sleeve
syringe needle
flexible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42646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万智勇
万智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Shuguang Jianshi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SHUGANG JIANSHI MEDICAL DEVICE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SHUGANG JIANSHI MEDICAL DEVICE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SHUGANG JIANSHI MEDICAL DEVICE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2042646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7618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7618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76181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一种双向卡合式留置针,包括:导管组件、套筒和穿刺组件;导管组件包括导管座和隔离塞;套筒沿其轴向成型有滑动槽;穿刺组件包括针头底座、针头和手柄;套筒具有用于将针头收容于套筒内并将针头位置锁定的固定机构,固定机构为成型于滑动槽槽沿上的第一倒钩和第二倒钩。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留置针能安全可靠地将针头部分收容。

Description

一种双向卡合式留置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双向卡合式留置针。
背景技术
留置针是一种可固定在静脉中的注射针,其金属针头外部套有塑料软管,软管比针头短。使用时,针头连同软管一起刺入静脉,之后轻轻抽出软管里面的金属针头,只将塑料软管留在血管里进行药液注射。使用留置针可以不必反复穿刺血管,能够保护静脉,减轻病人痛苦,特别适合需每天输液或者上了年纪血管质量不很好的病人。
留置针的金属针头从血管中抽出后就成为需要丢弃或销毁的医用垃圾,然而由于针头尖端暴露在外,在进行清理、销毁时,很容易刺伤医务人员或是其他人,造成交叉感染。因此,现有技术的留置针上均设置有保护套,保证针头不外露,防止医务人员被针头误伤,造成交叉感染。
现有技术如中国专利CN101934103A公开了一种安全式静脉留置针,包括针管护套、导管组件、针管组件,其中:在针座体的后部底座的圆周表面至少均匀分布两个向外凸起的凸楞,两凸楞相邻边之间呈现凹槽,每个凸楞下端设有一定位齿,其中一个凸楞的凸顶上还设有一凸起的锁钮;穿刺针管安装于针座体前端的前部针座中央;所述筒体前端设有弹簧座,筒体前部内壁内凸定位楞;筒体上还设有平行的锁钮定位槽和锁钮滑动槽,它们的前端通过过渡缺口相互沟通,在锁钮滑动槽末端设有遮挡锁钮的覆盖仓;筒体末端设有端塞;组装时,弹簧的一端位于弹簧座,另一端抵于针座体的后部底座;锁钮位于锁钮定位槽或通过过渡缺口进入锁钮滑动槽中。
上述静脉留置针通过设置凸楞、凹槽、锁钮、定位齿、弹簧、内凸定位楞、两内凸定位楞之间的凹槽、锁钮滑动槽、闭口滑动槽、锁钮定位槽、过渡缺口和端塞等诸多部件和结构,实现将针管收容至筒体内,零部件较多且结构复杂,制造时工序繁多、成本较高。
为了降低制造时的工序,降低成本,现有技术如中国专利CN2181300Y公开了一种蝴蝶针安全针套,其为中空圆筒状,上端开设一槽缝,该槽缝前端为V字形且略带圆弧的导入口,中段开设一细直槽缝,末端开设一细长矩形卡制槽,该卡制槽前端设二倾斜倒角。该蝴蝶针穿套于安全针套内,且蝴蝶针的翼片撑抵固定于安全针套的卡制槽内,防止已遭污染的针头脱落滑出或刺伤医护人员。
如果将上述结构用于对留置针进行限位,则会存在以下不足:上述安全针套依靠中段开设的细直槽缝对留置针的手柄进行限位,但是在针套受到较大外力发生形变时,细直槽缝的宽度会增大,此时留置针的针头便有可能再次露出针套,不能可靠地收容针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安全针套不能可靠地收容针头,而提供了一种能安全可靠地将针头部分收容的留置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向卡合式留置针,包括:
    导管组件,包括
        导管座,包括主管和成型于所述主管一侧的支管,所述主管和所述支管的内腔连通,注射液依次通过所述支管和所述主管进入患者血管;
        隔离塞,设置于所述主管的内腔,用于将所述导管座远离患者皮肤的一端与空气隔离;
        软管,适于在穿刺组件的引导下插入并留置患者体内,所述软管设置于所述导管座远离所述隔离塞的一端;
    套筒,与所述导管组件远离患者皮肤的一端插接,所述套筒沿其轴向成型有滑动槽;
    所述穿刺组件,包括:
        针头底座,设置于所述套筒内部且可沿所述套筒的轴向往复移动,所述针头底座成型有伸出所述滑动槽的手柄;
        针头,固定在所述针头底座靠近所述导管组件的一端,所述针头的外径与所述软管的内径配合,所述针头的尖端适于穿过所述隔离塞伸出所述导管座进入所述软管,并自所述软管伸出穿刺患者皮肤;
    所述套筒具有用于将所述针头的尖端收容于所述套筒内并将所述针头位置锁定的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成型于所述滑动槽槽沿上的第一倒钩和第二倒钩,所述第二倒钩与所述第一倒钩设置在所述滑动槽的不同槽沿上,所述第一倒钩的第一钩头和所述第二倒钩的第二钩头均背向于穿刺方向并适于勾住所述手柄阻止所述穿刺组件沿穿刺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倒钩和所述第二倒钩的位置适于所述手柄弹性通过。
上述留置针中,所述第二倒钩设置于所述第一倒钩靠近所述导管组件的一侧。
上述留置针中,所述第一倒钩成型于所述滑动槽远离所述导管组件的位置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留置针,包括导管组件、套筒和穿刺组件,套筒具有用于将针头收容于套筒内并将针头位置锁定的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成型于滑动槽槽沿上的第一倒钩和第二倒钩,第二倒钩与第一倒钩设置在滑动槽的不同槽沿上,第一倒钩的第一钩头和第二倒钩的第二钩头均背向于穿刺方向并适于勾住手柄阻止穿刺组件沿穿刺方向移动,第一倒钩和第二倒钩的位置适于所述手柄弹性通过。第一倒钩和第二倒钩均可以起到勾住手柄的效果,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可以安全可靠地将针头收容在套筒中,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管组件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穿刺组件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套筒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右视图;
图6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穿刺组件和套筒组合后的工作位置示意图;
图7是图6的右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穿刺组件和套筒组合后的收容位置示意图;
图9是图8的右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导管组件,11-导管座,111-主管,112-支管,12-隔离塞,13-软管,14-连接件,2-套筒,21-滑动槽,22-第一倒钩,221-第一钩头,23-第二倒钩,231-第二钩头,3-穿刺组件,31-手柄,32-针头底座,33-针头。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留置针,如图1所示,所述留置针包括:导管组件1、穿刺组件3和套筒2。
如图2所示,所述导管组件1包括导管座11、隔离塞12、软管13和连接件14。
所述导管座11包括主管111和成型于所述主管111一侧的支管112,所述主管111和所述支管112的内腔连通,注射液依次通过所述支管112和所述主管111进入患者血管。
所述隔离塞12设置于所述主管111的内腔,用于将所述导管座11远离患者皮肤的一端与空气隔离,且所述隔离塞12的设置位置让开所述支管112与所述主管111的连通口,所述隔离塞12在受到穿刺力作用后可张开形成通路,而在穿刺力消失后又能自动关闭通路,隔离空气。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隔离塞12为圆柱形,且由弹性体高分子医用材料制成。
所述软管13设置于所述导管座11靠近患者皮肤的一端。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软管13为透明软管,医务人员在穿刺过程中可方便地观察回血情况。
所述连接件14用于将所述导管座11和所述软管13密封连接,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连接件14为金属材料。
如图3所示,所述穿刺组件3包括针头底座32和针头33。
所述针头底座32设置于所述套筒2内部且可沿所述套筒2的轴向往复移动。所述针头底座32成型有手柄31,所述手柄31伸出所述套筒2之外,便于医务人员操作。
所述针头33固定在所述针头底座32靠近所述导管组件1的一端,所述针头33的外径与所述软管13的内径配合,所述针头33的尖端适于穿过所述隔离塞12伸出所述导管座11进入所述软管13,并自所述软管13伸出穿刺患者皮肤。
如图4-5所示,所述套筒2与所述导管组件1远离患者皮肤的一端插接,所述套筒2沿其轴向成型有滑动槽21,所述手柄31穿过所述滑动槽21伸出所述套管2。所述套筒2具有用于将所述针头33的尖端收容于所述套筒2内并将所述针头33位置锁定的固定机构。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成型于所述滑动槽21槽沿上的第一倒钩22和第二倒钩23,所述第二倒钩23与所述第一倒钩22设置在所述滑动槽21的不同槽沿上,所述第一倒钩22的第一钩头221和所述第二倒钩23的第二钩头231均背向于穿刺方向并适于勾住所述手柄31阻止所述穿刺组件3沿穿刺方向移动,并且,所述第一倒钩22和所述第二倒钩23的位置适于所述手柄31弹性通过。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倒钩23设置于所述第一倒钩22靠近所述导管组件1的一侧;所述第一倒钩22成型于所述滑动槽21远离所述导管组件1的位置处。
如图6-9所示,当穿刺完成退出所述针头33后,医务人员将所述穿刺组件3与所述套筒2一起拔出,再通过操作所述手柄31使所述穿刺组件3背向穿刺方向沿所述滑动槽21滑动并触及所述倒钩22的所述钩头221背面时,所述穿刺组件3对所述钩头221背面继续施加外力,所述倒钩22在受到该挤压力时产生弹性形变,张开形成通路,使所述穿刺组件3可以顺利通过所述钩头221;当所述穿刺组件3通过所述倒钩22后,挤压力消失,所述倒钩22恢复原形状,关闭通路,所述倒钩22将所述手柄31限制在所述滑动槽21的设计区域,此时所述针头33被收容在所述套筒2中。由于所述钩头221设计朝向是背向于穿刺方向的,能够挡住向穿刺方向移动的通路,阻止所述穿刺组件3再朝穿刺方向移动,即使误操作所述针头33的尖端也不会再伸出所述套筒2,从而防止被针头尖端误扎伤。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隔离塞12可以为球形或其他形状,且所述隔离塞12的材料也可以用其他弹性高分子材料构成,只要当所述针头33离开所述隔离塞12时,所述隔离塞可以依靠自身弹性保证所述导管座11远离患者皮肤的一端的密封效果,即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软管13可以为非透明软管,虽然医务人员在穿刺的过程中无法通过观察软管检验回血,但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14还可以是高分子材料,同样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倒钩23还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一倒钩22远离所述导管组件1的一侧。
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之用,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实质精神的指导下,还可做出相应的变形和变型,故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

Claims (3)

1.一种双向卡合式留置针,包括:
    导管组件(1),包括
        导管座(11),包括主管(111)和成型于所述主管(111)一侧的支管(112),所述主管(111)和所述支管(112)的内腔连通,注射液依次通过所述支管(112)和所述主管(111)进入患者血管;
        隔离塞(12),设置于所述主管(111)的内腔,用于将所述导管座(11)远离患者皮肤的一端与空气隔离;
        软管(13),适于在穿刺组件(3)的引导下插入并留置患者体内,所述软管(13)设置于所述导管座(11)远离所述隔离塞(12)的一端;
    套筒(2),与所述导管组件(1)远离患者皮肤的一端插接,所述套筒(2)沿其轴向成型有滑动槽(21);
    所述穿刺组件(3),包括:
        针头底座(32),设置于所述套筒(2)内部且可沿所述套筒(2)的轴向往复移动,所述针头底座(32)成型有伸出所述滑动槽(21)的手柄(31);
        针头(33),固定在所述针头底座(32)靠近所述导管组件(1)的一端,所述针头(33)的外径与所述软管(13)的内径配合,所述针头(33)的尖端适于穿过所述隔离塞(12)伸出所述导管座(11)进入所述软管(13),并自所述软管(13)伸出穿刺患者皮肤;
    其特征在于,
    所述套筒(2)具有用于将所述针头(33)的尖端收容于所述套筒(2)内并将所述针头(33)位置锁定的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成型于所述滑动槽(21)槽沿上的第一倒钩(22)和第二倒钩(23),所述第二倒钩(23)与所述第一倒钩(22)设置在所述滑动槽(21)的不同槽沿上,所述第一倒钩(22)的第一钩头(221)和所述第二倒钩(23)的第二钩头(231)均背向于穿刺方向并适于勾住所述手柄(31)阻止所述穿刺组件(3)沿穿刺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倒钩(22)和所述第二倒钩(23)的位置适于所述手柄(31)弹性通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倒钩(23)设置于所述第一倒钩(22)靠近所述导管组件(1)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倒钩(22)成型于所述滑动槽(21)远离所述导管组件(1)的位置处。
CN201220426465.XU 2012-08-27 2012-08-27 一种双向卡合式留置针 Expired - Lifetime CN2027618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426465.XU CN202761819U (zh) 2012-08-27 2012-08-27 一种双向卡合式留置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426465.XU CN202761819U (zh) 2012-08-27 2012-08-27 一种双向卡合式留置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761819U true CN202761819U (zh) 2013-03-06

Family

ID=47768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426465.X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761819U (zh) 2012-08-27 2012-08-27 一种双向卡合式留置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7618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23854B2 (ja) 充填済み薬剤バイアル用シリンジガード
JP6069481B2 (ja) 回転する注射針マガジン
US20060129064A1 (en) Blood collection set with an expanded internal volume
CN104159630B (zh) 针收回设备
CN105363098B (zh) 一种防针刺静脉留置针
CN103370096A (zh) 安全导管
US20070250011A1 (en) Winged venous catheter
CN112999465B (zh) 一种密闭式针头结构
CN103071204A (zh) 一次性使用安全型留置针
CN104220118A (zh) 针组件移除装置和处理装置
CN104645447B (zh) 双槽缝保护套的留置针
CN104906662B (zh) 一种注射器
WO2017042825A2 (en) Intravenous catheter with a secured mechanism to avoid reverse flow of the blood
CN202761819U (zh) 一种双向卡合式留置针
CN204840494U (zh) 槽缝式保护套的开放式留置针
CN205683345U (zh) 针管回缩式抗高压静脉留置针
CN205683343U (zh) 针管回缩式静脉留置针
CN209916919U (zh) 留置针
CN204446820U (zh) 一种伸缩式防针刺伤注射器
CN203577061U (zh) 一种防针刺伤的静脉输液针
CN202724363U (zh) 一种留置针
CN205307510U (zh) 一种防针刺静脉留置针
AU2010310866B2 (en) Blood flash needle
CN109481783B (zh) 安全型静脉留置针
CN202437850U (zh) 一种留置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205

Address after: Luohe City, Henan province 462331 Yuanhui District Riverside Metro Xiangjiang Road

Patentee after: Henan Shuguang Jianshi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Luohe City, Henan province 462331 Yuanhui District Riverside Metro Xiangjiang Road

Patentee before: HENAN SHUGUANG JIANSHI MEDICAL EQUIPMENT GROUP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06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