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759103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759103U CN202759103U CN 201220314597 CN201220314597U CN202759103U CN 202759103 U CN202759103 U CN 202759103U CN 201220314597 CN201220314597 CN 201220314597 CN 201220314597 U CN201220314597 U CN 201220314597U CN 202759103 U CN202759103 U CN 20275910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electric connector
- insulating body
- connection part
- connecting por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包括接地端子、差分信号端子对;所述第一端子包括第一端子接触部、第一端子焊接部以及第一端子连接部;所述第二端子包括第二端子接触部、第二端子焊接部以及第二端子连接部,所述差分信号端子的第一端子连接部和与之相邻的第二端子连接部的间距大于或等于所述差分信号端子的第一端子连接部宽度,且所述第一端子连接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端子连接部宽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有效地降低了所述第一端子、第二端子之间的串扰,进而提高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信号传输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USB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USB 3.0(通用串行总线)是当前较为普遍的传输高频信号的接口技术。该等接口技术具有高达4.8Gpbs的数据传输速度,同时可以向下兼容USB2.0版本。现有电连接器用于高频信号传输时,相邻导电端子之间极易产生串扰,进而破坏信号的完整性。随着使用高频信号的电脑通信变得更加普遍,该信号串扰的减小日益成为电连接器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鉴于上述问题,有必要对熟知的电连接器作进一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能够改善高频信号传输质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第一端子和与所述第一端子间隔设置的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包括接地端子以及位于所述接地端子两侧的差分信号端子对;所述第一端子包括第一端子接触部、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第一端子焊接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端子接触部和第一端子焊接部的第一端子连接部;所述第二端子包括第二端子接触部、延伸所述绝缘本体的第二端子焊接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二端子接触部和所述第二端子焊接部的第二端子连接部,所述差分信号端子的第一端子连接部和与之相邻的第二端子的第二端子连接部的间距大于或等于所述差分信号端子的第一端子连接部宽度,且所述第一端子连接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端子的第二端子连接部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端子接触部具有与对接连接器对接的弹性突起。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端子连接部与所述第二端子的第二端子连接部共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端子焊接部与所述第二端子的第二端子焊接部共面。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主体部以及自主体部向前延伸的舌板。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部隔设置有用来收容所述第一端子连接部的第一固持槽和用来收容所述第二端子连接部的第二固持槽,所述第一固持槽、第二固持槽贯穿所述绝缘本体。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部与所述舌板连接处开设有用来收容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端子接触部的间隔槽。
进一步地,所述间隔槽由上而下贯穿所述绝缘本体,并与所述第一固持槽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部及舌板上分别设置有用来加强散热效果的第一散热孔、第二散热孔。
进一步地,所述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遮罩于所述绝缘本体外侧的金属壳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相较于现有技术,由于所述差分信号端子的第一端子连接部和与之相邻的第二端子的第二端子连接部的间距大于或等于所述差分信号端子的第一端子连接部宽度,且第一端子连接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端子的第二端子连接部宽度,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所述第一端子、第二端子之间的串扰,进而提高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信号传输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可安装在外部电路板上(未图示),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0、收容在所述绝缘本体10内的导电端子20以及包覆在所述绝缘本体10外侧的金属壳体30。
请参阅图4并结合图5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0具有主体部11以及自所述主体部11向前延伸的舌板12。所述主体部11的顶部向上凸伸有第一限位块111,其底部向下凸伸有第二限位块112,所述第二限位块112向内凹陷有扣持槽114。所述第一限位块111、第二限位块112大致成长方体状。所述主体部11靠近所述舌板12处设置有用以增强散热效果的第一散热孔113,所述散热孔113的截面形状呈圆形。所述主体部11还间隔设置有自前部向后部贯穿所述绝缘本体11的第一固持槽115和第二固持槽116。所述舌板12大致呈平板状,其上设置有若干用以增强散热效果的第二散热孔121以及若干贯穿所述舌板12的端部收容槽122,所述端部收容槽122与所述第二固持槽116相互对应。所述主体部11与所述舌板12交界处还设置有若干间隔槽13,所述间隔槽13自上而下贯穿所述主体部11,并和所述第一固持槽115相连通。
请参阅图6以及图7所示,所述导电端子20包括第一端子21以及与所述第一端子21间隔设置的第二端子22。所述第一端子21包括接地端子214以及位于所述接地端子214两侧的差分信号端子对216。所述第一端子21包括:收容在所述间隔槽13内的第一端子接触部211、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10的第一端子焊接部213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端子接触部211和所述第一端子焊接部213的第一端子连接部212,所述第一端子接触部211具有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对接的弹性突起215,所述第一端子连接部212收容在所述第一固持槽115内。所述第二端子22包括:第二端子接触部221、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10的第二端子焊接部223、连接所述第二端子接触部221和所述第二端子焊接部223的第二端子连接部222以及自所述第二端子接触部221向前弯折延伸的端部224,所述第二端子连接部222收容在所述第二固持槽116内,所述端部224收容在所述端部收容槽122内。所述第一端子21的第一端子连接部212与所述第二端子22的第二端子连接部222共面;所述第一端子21的第一端子焊接部213与所述第二端子22的第二端子焊接部223共面。所述差分信号端子216的第一端子连接部212和与的相邻的第二端子22的第二端子连接部222的间距大于或等于所述差分信号端子216的第一端子连接部212宽度,且第一端子连接部212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端子22的第二端子连接部222宽度。请参图7所示,若用a表示第一端子连接部212的宽度,用b表示差分信号端子216的第一端子连接部212和与之相邻的第二端子22的第二端子连接部222的间距,用c表示第二端子22的第二端子连接部222宽度,则b大于或等于a,a大于c,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所述第一端子、第二端子之间的串扰,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的信号传输质量。
请参阅图1至图2所示,所述金属壳体30包覆在所述绝缘本体10外侧,包括顶壁31、与所述顶壁31相对的底壁33以及位于所述顶壁31与所述底壁33之间的侧壁32,所述顶壁31、侧壁32以及底壁33围设而成收容空间34,用以收容所述绝缘本体10。所述顶壁31、底壁33开设有配合槽35,用以与对接连接器相配合,以使所述电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能够紧密、牢固地对接。所述顶壁31后缘自后向前凹陷有凹槽311,用以与所述第一限位块111相配合,以防所述绝缘本体10在所述金属壳体30内过插。所述侧壁32后缘靠近所述底壁33处弯折延伸有扣持臂321,用以与所述扣持槽114相配合以防所述绝缘本体10从所述金属壳体30内滑脱。所述底壁33与所述第二限位块112相配合,以防所述绝缘本体10在所述金属壳体30内过插。
相较于先前技术,由于所述差分信号端子216的第一端子连接部212和与之相邻的第二端子22的第二端子连接部222的间距大于或等于所述差分信号端子216的第一端子连接部212宽度,且第一端子连接部212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端子22的第二端子连接部222宽度,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所述第一端子21、第二端子22之间的串扰,进而提高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的信号传输质量。
特别需要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艺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所作的针对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变化,仍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主张的范围中。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第一端子和与所述第一端子间隔设置的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包括接地端子以及位于所述接地端子两侧的差分信号端子对;所述第一端子包括第一端子接触部、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第一端子焊接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端子接触部和第一端子焊接部的第一端子连接部;所述第二端子包括第二端子接触部、延伸所述绝缘本体的第二端子焊接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二端子接触部和所述第二端子焊接部的第二端子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分信号端子的第一端子连接部和与之相邻的第二端子的第二端子连接部的间距大于或等于所述差分信号端子的第一端子连接部宽度,且所述第一端子连接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端子的第二端子连接部宽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端子接触部具有与对接连接器对接的弹性突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端子连接部与所述第二端子的第二端子连接部共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端子焊接部与所述第二端子的第二端子焊接部共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主体部以及自主体部向前延伸的舌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隔设置有用来收容所述第一端子连接部的第一固持槽和用来收容所述第二端子连接部的第二固持槽,所述第一固持槽、第二固持槽贯穿所述绝缘本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与所述舌板连接处开设有用来收容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端子接触部的间隔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槽由上而下贯穿所述绝缘本体,并与所述第一固持槽相连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及舌板上分别设置有用来加强散热效果的第一散热孔、第二散热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遮罩于所述绝缘本体外侧的金属壳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314597 CN202759103U (zh) | 2012-07-02 | 2012-07-02 | 电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314597 CN202759103U (zh) | 2012-07-02 | 2012-07-02 | 电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759103U true CN202759103U (zh) | 2013-02-27 |
Family
ID=47738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220314597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759103U (zh) | 2012-07-02 | 2012-07-02 | 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759103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531965A (zh) * | 2012-07-02 | 2014-01-22 |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04393442A (zh) * | 2014-11-18 | 2015-03-04 | 实盈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 一种电连接器及其制作方法 |
-
2012
- 2012-07-02 CN CN 201220314597 patent/CN20275910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531965A (zh) * | 2012-07-02 | 2014-01-22 |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04393442A (zh) * | 2014-11-18 | 2015-03-04 | 实盈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 一种电连接器及其制作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531965A (zh) | 电连接器 | |
CN2932689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178210Y (zh) | 线缆连接器 | |
CN204391368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4633040U (zh) |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 |
CN204538364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498634U (zh) | 线缆连接器 | |
CN101677168A (zh) | 电连接器组件及其插座电连接器与插头电连接器 | |
CN103368010A (zh) | 电连接器 | |
CN104241940A (zh) | 电连接器组合 | |
CN204947159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4347972A (zh) | 电连接器 | |
CN205452597U (zh) | 插座连接器及连接器组合 | |
CN207250764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3326171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2759103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3466375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3826598U (zh) | 网络插座连接器 | |
CN203351889U (zh) | 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 | |
CN203942101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3515761A (zh) |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 |
CN203445319U (zh) | 插座连接器 | |
CN202585947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3457063A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105375177A (zh) | Usb3.1插头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227 Termination date: 20150702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