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738121U - 无线接入装置和具有该无线接入装置的通信基站 - Google Patents

无线接入装置和具有该无线接入装置的通信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738121U
CN202738121U CN 201220310778 CN201220310778U CN202738121U CN 202738121 U CN202738121 U CN 202738121U CN 201220310778 CN201220310778 CN 201220310778 CN 201220310778 U CN201220310778 U CN 201220310778U CN 202738121 U CN202738121 U CN 2027381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ess device
wireless access
chassis
antenna
outer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31077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若鹏
赵治亚
周添
邓雨眠
吕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ang Chi Innovative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ang Chi Innovativ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ang Chi Innovative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Kuang Chi Innovativ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31077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7381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7381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73812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线接入装置,包括可固定于预定安装位置的底盘、安装于所述底盘上的无线接入器和天线以及罩置于所述底盘上而与所述底盘一起形成用于容置这些器件的空间的外罩,所述无线接入器与所述天线电性相连,所述无线接入器并可电性连接于有线通信网络,利用内置天线设计美化了环境,且让用户避免了很多繁琐,可随时随地获得互联网,提供了全新网上冲浪体验。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该无线接入装置的通信基站。

Description

无线接入装置和具有该无线接入装置的通信基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通信设备,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随时随地连接互联网的无线接入装置和具有该无线接入装置的通信基站。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基础通信设备的建设亦遍地铺开。但是,作为无线通信设备的必备部件的天线由于裸露于外不仅影响环境景观,而且由于人们对电磁波危害的日益关注,也极易引起大众的抵触心理,因此,急需开发新型的无线通信设备来解决这些问题。另外,基于建网成本的考虑,业界提出了在既有通信设备的站点设置无线通信设备的设想,希望籍此减少布点的烦琐,并可实现资源重复利用,以保持竞争优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解决上述问题的新型无线接入装置和具有该无线接入装置的通信基站。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线接入装置,包括可固定于预定安装位置的底盘、安装于所述底盘上的无线接入器和天线以及罩置于所述底盘上而与所述底盘一起形成用于容置这些器件的空间的外罩,所述无线接入器与所述天线电性相连,所述无线接入器并可电性连接于有线通信网络。
优选地,利用内置搭扣将所述外罩和所述底盘锁扣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底盘上设有多个锁固件,所述外罩于所述开口边缘凸设多个具有锁固孔的凸块,所述多个锁固件分别锁固于所述多个锁固孔而将所述外罩固定于所述底盘。
优选地,所述底盘于中间位置凸设多个支撑柱,所述无线接入器固定于所述多个支撑柱。
优选地,所述底盘于所述多个支撑柱所围合形成的区域内开设有用于引线和散热的散热孔。
优选地,所述底盘于所述多个支撑柱所围合形成的区域之外安装有两枢转机构,所述无线接入装置包括两分别固定所述两枢转机构而可作360度旋转的天线。
优选地,所述底盘对应所述两枢转机构开设两枢转孔,每一枢转机构包括有枢转件和穿设于所述枢转件及相应的枢转孔而将所述枢转件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底盘的螺丝螺母组件。
优选地,每一枢转件开设有插接相应天线的插槽,利用锁固螺丝将所述天线固定。
优选地,所述无线接入装置还包括电性连接于所述无线接入器的功率分配器,所述两天线是MIMO天线,每一功率分配器均电性连接于所述两天线。
优选地,每一枢转机构包括多个呈圆形排布的卡块,每一卡块开设有卡槽,其中正对的两卡块形成一对,所述两天线分别卡设于所述两枢转机构的任一对卡块的卡槽内而可在360度的范围内作多角度的旋转。
一种通信基站,其包括基站主体和无线接入装置,所述基站主体包括箱体和连接于其内的有线通信网络,所述无线接入装置包括固定于所述箱体的底盘、安装于所述底盘上的无线接入器和天线以及罩置于所述底盘上而与所述底盘一起形成用于容置这些器件的空间的外罩,所述无线接入器电性连接于所述箱体内的有线通信网络。
优选地,所述底盘开设有多个固定孔,所述箱体开设有多个分别与相应的固定孔对齐的配合孔,用螺丝穿入所述多个固定孔和对应的配合孔并用螺母锁固,而将所述底盘固定于所述箱体。
本实用新型无线接入装置和具有该无线接入装置的通信基站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所述天线内置于所述外罩内,美化了环境,可缓减人们的抵触情绪,而且所述外罩将所述天线保护起来,避免了外界对所述天线的腐蚀甚至损坏,可延长其使用寿命。另外,所述无线接入装置可安装于既有基站主体上,不仅实现了资源重复利用,而且作为有线通信网络的有益补充,让有线通信网络无处不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无线接入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2是图1中II所示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底盘的放大图;
图4是图1中的外罩的另一方向的放大图;
图5是图1的立体组装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无线接入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通信基站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8是图7的立体组装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接入装置10,其包括底盘20、安装于所述底盘20上的无线接入器(即Wireless Access Point,简称AP)30、两功率分配器40和两天线50以及罩置于所述底盘20上而与所述底盘20一起形成用于容置这些器件的防护空间的外罩60。
请同时参考图2和图3,所述底盘20包括大致呈方形的底板22和自所述底板22的边缘弯折形成的接合边24。所述底板22于中间位置凸设多个用于定位所述无线接入器30的支撑柱221、于所述多个支撑柱221所围合形成的区域内开设有可便于所述无线接入器30接线和散热的散热孔222、于所述多个支撑柱221所围合形成的区域之外凸设两分别用于安装所述两功率分配器40的安装销223和两分别将所述两天线50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底板22的枢转机构226。所述多个支撑柱221均具有定位槽,所述无线接入器30的各个角定位于所述多个支撑柱221的定位槽内,并利用胶水将所述无线接入器30固定于所述多个支撑柱221上,而所述多个支撑柱221离开所述底板22一定距离,从而抬高所述无线接入器30,即可减少外界的震动对所述无线接入器30的影响。所述两安装销223均开设有用于插接相应的功率分配器40的插槽224,并通过锁固螺丝225将所述功率分配器40固定。所述底板22对应所述两枢转机构226开设两枢转孔26;所述两枢转机构226均包括有枢转件227和穿设于所述枢转件227及相应的枢转孔26内而将所述枢转件227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底板22的螺丝螺母组件228,每一枢转件227开设有用于插接相应的天线50的插槽229,并通过锁固螺丝230将所述天线50固定,以让所述天线50可根据需要作360度旋转而转向任意方向发射电磁波。所述底板22于靠近所述两天线50的位置开设多个通风孔232、于靠近所述接合边24的位置开设有多个固定孔234。所述底板22上及其与所述接合边24的连接处设有多个加强结构236。
所述接合边24于内侧靠近所述通风孔232的位置固定多个搭扣242、于外侧凸设多个凸条244。
一般,所述无线接入器30电性连接于提供有线宽带业务的有线通信网络,如目前常用的电话通信网、广播电视网、光纤通信网,而所述两天线50可直接电性连接于所述无线接入器30,即可向外界发射信号。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两功率分配器40电性连接于所述无线接入器30的不同端口,并将所述无线接入器30的信号能量分为两路,而所述两天线50是MIMO(即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的简写,译为“多输入多输出”)天线,故,每一功率分配器40均电性连接于所述两天线50,且各功率分配器40连接于不同的端口。这样,信号即可在有线通信网络、无线接入器30、功率分配器40和天线50之间传输,并由天线50接收和/或发射,以便终端设备可随时随地通过所述无线接入装置10访问互联网。且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无线接入器30为符合802.11无线局域网协议的Wi-Fi(英文wireless fidelity的简称)接入器,所述天线50为Wi-Fi天线,如蚀刻于电路板上的微带天线。
请继续参考图4,所述外罩60可由添加空心玻璃微珠的改性玻璃钢制成,其大致呈方形,具有用于容纳所述底盘20的开口62,所述开口62边缘凹设用于容置所述底盘20的接合边24的凹陷64。所述外罩60于两相对侧面设有多个散热格栅66。将所述外罩60置于所述底盘20的上方,让所述底盘20的接合边24嵌置于所述外罩60的开口62附近的凹陷64内,同时所述接合边24的凸条244导正所述外罩60,使所述底盘20与所述外罩60的开口62配合更紧密、而所述接合边24内侧的搭扣242正对所述外罩60的相应位置,从而可方便地利用内置的所述多个搭扣242将所述外罩60和所述底盘20锁扣在一起。
请同时参考图1至图5,使用时,将所述无线接入装置10安装于靠近有线通信网络的接口位置,即让固定螺丝(图未示)穿入所述底盘20的固定孔234并锁固于相应位置,如室内的墙壁或室外的基站上,而让其无线接入器30电性连接有线通信网络。这样,有线通信网络的信号便可通过所述无线接入装置10发射出去,让用户可使用终端设备随时随地访问互联网,免除了有线连线的繁琐和线缆的多杂混乱,为用户提供了移动互联网的全新便捷体验,而且扩展了有线通信网络的信号覆盖范围。另外,由于所述天线50内置于所述外罩60内,美化了环境,可缓减人们的抵触情绪,而且所述外罩60将所述天线50保护起来,避免了外界对所述天线50的腐蚀甚至损坏,可延长其使用寿命。
此外,所述底盘20的底板22于靠近所述接合边24的位置设有多个锁固件238,所述接合边24于正对多个所述锁固件238的位置分别开设有豁口246。所述外罩60的凹陷64边缘对应多个所述豁口246的位置凸设多个具有锁固孔的凸块68。当所述底盘20容置于所述外罩60的开口62内时,所述多个凸块68分别容纳于相应的豁口246内,让所述多个锁固件238分别锁固于所述多个凸块68的锁固孔内,而将所述外罩60固定于所述底盘20。特别是当所述无线接入装置10使用较长时间后,所述多个搭扣242由于腐朽或使用不当而损坏,即可使用所述多个锁固件238代替所述多个搭扣242来将所述底盘20和外罩60固定在一起。
如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无线接入装置70,其包括底盘72、安装于所述底盘72上的无线接入器74和两天线76以及罩置于所述底盘72上的外罩80。所述外罩80和底盘72一起形成用于容置上述器件的防护空间。所述两天线76直接电性连接于所述无线接入器74,而所述无线接入器74电性连接于有线通信网络。
所述底盘72于固定所述无线接入器74的位置的两侧分别设有枢转机构78,每一枢转机构78包括多个呈圆形排布的卡块782,每一卡块782开设有卡槽784;所述多个卡块782中正对的两卡块782形成一对,相应天线76的两侧分别卡设于一对卡块782的卡槽784内,并可于多对卡块782之间轮流插置,以让所述天线76可根据需要在360度的范围内作多角度的旋转而转向相应方向发射电磁波。其余大致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接入装置10中的相应描述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如上所述,所述无线接入装置可根据需要安装于任意位置并与任何有线通信网络连接,以下以所述无线接入装置结合于室外通信基站为例来进行说明。
如图7和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通信基站80的一实施方式,其包括基站主体82和无线接入装置90。所述基站主体82包括大致呈方形的箱体84,其内连接有利用电话通信网、广播电视网或光纤通信网来传输信号的有线通信网络,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基站主体82为光纤基站。所述无线接入装置90为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接入装置10或第二实施方式的无线接入装置70,图中所示为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接入装置。所述箱体84的顶端边缘对应所述无线接入装置90的底盘92的固定孔94开设有配合孔86,安装时,将所述无线接入装置90的外罩95打开,让所述底盘92置于所述箱体84的顶端,而所述多个固定孔94与相应的配合孔86对齐,用螺丝(图未示)穿入所述多个固定孔94和对应的配合孔86,并用螺母(图未示)锁固,从而将所述底盘92固定于所述箱体84。根据需要将所述两天线96调节至预定的方位,即可让所述外罩95罩置于所述底盘92上,这时,将手伸入所述箱体84内并分别穿过所述多个通风孔97,从而可方便地操作所述多个搭扣98,将所述外罩95固定于所述底盘92上。将所述无线接入器99电性连接于所述箱体84内的有线通信网络,即在所述通信基站80周围形成无线覆盖的区域,让用户的终端设备便捷地访问互联网。由于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无线接入器99为Wi-Fi接入器,所述两天线96均为Wi-Fi天线,也即所述通信基站80亦是一个Wi-Fi“热点”。从而在具有有线通信网络的站点布设了无线通信网络,不仅实现了资源重复利用,而且有线通信网络和无线通信网络相互结合,优势互补,让有线通信网络插上无线的翅膀,无处不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具体实施例,不应当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基本思想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如所述天线也可为拉杆天线,并可在每一功率分配器40与所述无线接入器30之间连接防雷器,而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无线接入装置,包括可固定于预定安装位置的底盘、安装于所述底盘上的无线接入器和天线以及罩置于所述底盘上而与所述底盘一起形成用于容置这些器件的空间的外罩,所述无线接入器与所述天线电性相连,所述无线接入器并可电性连接于有线通信网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接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利用内置搭扣将所述外罩和所述底盘锁扣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接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上设有多个锁固件,所述外罩具有容纳所述底盘的开口,所述外罩于所述开口边缘凸设多个具有锁固孔的凸块,所述多个锁固件分别锁固于所述多个锁固孔而将所述外罩固定于所述底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接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于中间位置凸设多个支撑柱,所述无线接入器固定于所述多个支撑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接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于所述多个支撑柱所围合形成的区域内开设有用于引线和散热的散热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接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于所述多个支撑柱所围合形成的区域之外安装有两枢转机构,所述无线接入装置包括两分别固定所述两枢转机构而可作360度旋转的天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接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对应所述两枢转机构开设两枢转孔,每一枢转机构包括有枢转件和穿设于所述枢转件及相应的枢转孔而将所述枢转件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底盘的螺丝螺母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接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枢转件开设有插接相应天线的插槽,利用锁固螺丝将所述天线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接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接入装置还包括电性连接于所述无线接入器的功率分配器,所述两天线是MIMO天线,每一功率分配器均电性连接于所述两天线。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接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枢转机构包括多个呈圆形排布的卡块,每一卡块开设有卡槽,其中正对的两卡块形成一对,所述两天线分别卡设于所述两枢转机构的任一对卡块的卡槽内而可在360度的范围内作多角度的旋转。
11.一种通信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基站包括基站主体和无线接入装置,所述基站主体包括箱体和连接于其内的有线通信网络,所述无线接入装置包括固定于所述箱体的底盘、安装于所述底盘上的无线接入器和天线以及罩置于所述底盘上而与所述底盘一起形成用于容置这些器件的空间的外罩,所述无线接入器电性连接于所述箱体内的有线通信网络。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开设有多个固定孔,所述箱体开设有多个分别与相应的固定孔对齐的配合孔,用螺丝穿入所述多个固定孔和对应的配合孔并用螺母锁固,而将所述底盘固定于所述箱体。
CN 201220310778 2012-06-29 2012-06-29 无线接入装置和具有该无线接入装置的通信基站 Expired - Lifetime CN2027381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310778 CN202738121U (zh) 2012-06-29 2012-06-29 无线接入装置和具有该无线接入装置的通信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310778 CN202738121U (zh) 2012-06-29 2012-06-29 无线接入装置和具有该无线接入装置的通信基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738121U true CN202738121U (zh) 2013-02-13

Family

ID=476637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310778 Expired - Lifetime CN202738121U (zh) 2012-06-29 2012-06-29 无线接入装置和具有该无线接入装置的通信基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7381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57019B (zh) 电子设备中的具有铰链外壳的天线结构
US8604999B2 (en) Strand mountable antenna enclosure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ccess system
US20030121686A1 (en) Radiating enclosure
CN109244675B (zh)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EP3930339B1 (en) Outdoor customer premises equipment
CN202799187U (zh) 无线接入装置和具有该无线接入装置的通信基站
CN103378421B (zh) 多天线组件及其无线移动互联设备
CN102821570A (zh) 电子设备及其壳体
CN104425882B (zh) 天线结构及具有该天线结构的无线通信装置
CN205212825U (zh) 电子设备及其射频线
CN202738121U (zh) 无线接入装置和具有该无线接入装置的通信基站
EP3046183B1 (en) Usb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N102761990A (zh) 无线接入装置和具有该无线接入装置的通信基站
KR101077532B1 (ko) 옥외형 무선 액세스포인트 장치
CN201466222U (zh) 应用于三频段组网的天线子系统
CN206516749U (zh) 一种室内全向吸顶天线
US20190207303A1 (en) An antenna for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3687089B (zh) 无线接入装置和具有该无线接入装置的通信基站
CN203481376U (zh) 切换式天线模块及无线通信装置
CN221009256U (zh) 天线系统及摄像头
CN201430214Y (zh) 一种应用于双频段组网的天线子系统及天线单元
CN201413869Y (zh) 一种应用于双频段组网的天线子系统及天线单元
CN201122655Y (zh) 小型蓝牙平面倒f天线
CN103474788B (zh) 室内分布系统mimo天线
CN115225102B (zh) 用于5g信号传输的无线通信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213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