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16749U - 一种室内全向吸顶天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室内全向吸顶天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516749U
CN206516749U CN201621378126.3U CN201621378126U CN206516749U CN 206516749 U CN206516749 U CN 206516749U CN 201621378126 U CN201621378126 U CN 201621378126U CN 206516749 U CN206516749 U CN 2065167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antenna
indoor
unit
c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7812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易权
杨君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JunXin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Hui Lian Mdt Infotech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Hui Lian Mdt Infotech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Hui Lian Mdt Infotech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37812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5167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5167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5167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室内全向吸顶天线,包括:底座、天线外壳、信号放大器、信号接收单元、信号发射单元、连接电缆,所述底盖部分与天线外壳结合,用于将室内全向吸顶天线形成一密闭空间,所述天线外壳为一腔体结构,用于将所述信号放大器、信号接收单元、信号发射单元固定在天线外壳内;所述连接电缆与信号放大器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室内移动信号的接收与发射,由于是全向天线,不需要调试安装角度,由于是吸顶式天线,它可以在室内顶部的任何方位,确保信号强度的均匀覆盖,信号发射单元和信号接收单元的工作频率覆盖2G、3G、4G范围,可以适应多种制式移动终端设备,本设备外形优美,安装方便,便于推广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室内全向吸顶天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天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室内全向吸顶天线。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领域,室内移动信号强度主要靠外部大型基站信号的折射影响,如果房间的遮蔽层数较多,折射效果不好,室内的移动信号强度也比较弱,不能满足人们的正常通信需求,特别是在3G、4G快速发展的今天,移动终端设备对移动信号强度的需求更加强烈,随时随地能够享受到快速的移动数据服务,是移动用户的基本需求,在某些领域,移动数据服务已经取代了宽带互联网服务的地位,但是,受室内信号强度的限制,移动数据的上传下载速度还没有得到有效发挥,针对这样的问题,现有技术主要采取的方式为:一种是增加信号放大器,这种方式虽然提高了信号的强度,但是将噪声信号的强度也一样提高了,信号传输的误码率和干扰增大,质量下降;另一种是安装室内天线,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天线由于外形、尺寸和性能方面的原因,不便于广泛应用,由于天线的定向辐射特性,需要在室内安装多个天线。
因此,现有技术需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室内全向吸顶天线,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的一种室内全向吸顶天线,包括:
底座、天线外壳、信号放大器、信号接收单元、信号发射单元、连接电缆;
所述底座包括底盖部分和固定结构,所述底盖部分与天线外壳结合,用于将室内全向吸顶天线形成一密闭空间,所述固定结构位于所述底盖部分上部,用于将室内全向吸顶天线固定在房间顶部天花板上;
所述天线外壳为一腔体结构,用于将所述信号放大器、信号接收单元、信号发射单元固定在天线外壳内;
所述信号接收单元包括接收天线和信号解调单元,所述信号解调单元与信号放大器连接,并一起焊接在PCB板上,所述接收天线为金属薄片结构,其一端与所述信号解调单元连接,接收天线主体部分粘贴在天线外壳上,另一端对应位置的天线外壳上设置小孔;
所述信号发射单元包括发射天线和信号调制单元,所述信号调制单元与信号放大器连接,并固定在PCB板的信号解调单元的对侧,所述发射天线为金属薄片结构,其一端与信号调制单元连接,发射天线主体部分粘贴在天线外壳上,另一端对应位置的天线外壳上设置小孔;
所述连接电缆与信号放大器连接,用于将接收的信号发送到处理设备或将处理设备的信号发送至信号放大器;
所述信号发射单元和信号接收单元的工作频段为:800MHz~2500MHz。
基于上述室内全向吸顶天线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为螺栓结构、卡槽结构、吸盘结构或弹性挂钩结构的任意一种。
基于上述室内全向吸顶天线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信号接收单元与信号发射单元中间设置屏蔽结构,防止接收信号和发射信号相互干扰。
基于上述室内全向吸顶天线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屏蔽结构位于所述天线外壳腔体内部,并将天线外壳均分为两个独立的腔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室内全向吸顶天线可以实现室内移动信号的接收与发射,由于是全向天线,不需要调试安装角度,即可在室内的每一个位置都能得到较好的信号强度,由于是吸顶式天线,它可以在室内顶部的中央安装,确保信号强度的均匀覆盖,也可以安装在室内任何方位,安装方便,信号发射单元和信号接收单元的工作频率覆盖2G、3G、4G范围,可以适应2G、3G、4G数据的移动终端设备,本设备外形优美,安装方便,便于推广使用。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室内全向吸顶天线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室内全向吸顶天线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11底盖部分、12固定结构、2天线外壳、21屏蔽结构、3信号放大器、4信号接收单元、41接收天线、42信号解调单元、5信号发射单元、51发射天线、52信号调制单元、6连接电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室内全向吸顶天线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室内全向吸顶天线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所述室内全向吸顶天线包括:
底座1、天线外壳2、信号放大器3、信号接收单元4、信号发射单元5、连接电缆6;
所述底座1包括底盖部分11和固定结构12,所述底盖部分11与天线外壳2结合,用于将室内全向吸顶天线形成一密闭空间,所述固定结构12位于所述底盖部分11上部,用于将室内全向吸顶天线固定在房间顶部天花板上;所述底座1为螺栓结构、卡槽结构、吸盘结构或弹性挂钩结构的任意一种。
所述天线外壳2为一腔体结构,用于将所述信号放大器3、信号接收单元4、信号发射单元5固定在天线外壳2内;
所述信号接收单元4包括接收天线41和信号解调单元42,所述信号解调单元42与信号放大器3连接,并一起焊接在PCB板上,所述接收天线41为金属薄片结构,其一端与所述信号解调单元42连接,接收天线41主体部分粘贴在天线外壳2上,另一端对应位置的天线外壳2上设置小孔;
所述信号发射单元5包括发射天线51和信号调制单元52,所述信号调制单元52与信号放大器3连接,并固定在PCB板的信号解调单元42的对侧,所述发射天线51为金属薄片结构,其一端与信号调制单元52连接,发射天线51主体部分粘贴在天线外壳2上,另一端对应位置的天线外壳2上设置小孔;
所述连接电缆6与信号放大器3连接,用于将接收的信号发送到处理设备或将处理设备的信号发送至信号放大器3;
所述信号发射单元4和信号接收单元5的工作频段为:800MHz~2500MHz。
所述信号接收单元4与信号发射单元5中间设置屏蔽结构21,防止接收信号和发射信号相互干扰,所述屏蔽结构21位于所述天线外壳2腔体内部,并将天线外壳2均分为两个独立的腔体。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室内全向吸顶天线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室内全向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天线外壳、信号放大器、信号接收单元、信号发射单元、连接电缆;
所述底座包括底盖部分和固定结构,所述底盖部分与天线外壳结合,用于将室内全向吸顶天线形成一密闭空间,所述固定结构位于所述底盖部分上部,用于将室内全向吸顶天线固定在房间顶部天花板上;
所述天线外壳为一腔体结构,用于将所述信号放大器、信号接收单元、信号发射单元固定在天线外壳内;
所述信号接收单元包括接收天线和信号解调单元,所述信号解调单元与信号放大器连接,并一起焊接在PCB板上,所述接收天线为金属薄片结构,其一端与所述信号解调单元连接,接收天线主体部分粘贴在天线外壳上,另一端对应位置的天线外壳上设置小孔;
所述信号发射单元包括发射天线和信号调制单元,所述信号调制单元与信号放大器连接,并固定在PCB板的信号解调单元的对侧,所述发射天线为金属薄片结构,其一端与信号调制单元连接,发射天线主体部分粘贴在天线外壳上,另一端对应位置的天线外壳上设置小孔;
所述连接电缆与信号放大器连接,用于将接收的信号发送到处理设备或将处理设备的信号发送至信号放大器;
所述信号发射单元和信号接收单元的工作频段为:800MHz~2500MHz。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全向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为螺栓结构、卡槽结构、吸盘结构或弹性挂钩结构的任意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全向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接收单元与信号发射单元中间设置屏蔽结构,防止接收信号和发射信号相互干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全向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结构位于所述天线外壳腔体内部,并将天线外壳均分为两个独立的腔体。
CN201621378126.3U 2016-12-15 2016-12-15 一种室内全向吸顶天线 Active CN2065167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78126.3U CN206516749U (zh) 2016-12-15 2016-12-15 一种室内全向吸顶天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78126.3U CN206516749U (zh) 2016-12-15 2016-12-15 一种室内全向吸顶天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16749U true CN206516749U (zh) 2017-09-22

Family

ID=598629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78126.3U Active CN206516749U (zh) 2016-12-15 2016-12-15 一种室内全向吸顶天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1674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49049A (zh) * 2018-07-10 2019-01-04 安徽蓝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室内覆盖天线
CN111786103A (zh) * 2020-06-19 2020-10-16 深圳国人通信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全向天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49049A (zh) * 2018-07-10 2019-01-04 安徽蓝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室内覆盖天线
CN111786103A (zh) * 2020-06-19 2020-10-16 深圳国人通信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全向天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516749U (zh) 一种室内全向吸顶天线
US20190373350A1 (en) Earphone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s through metal bracket as antenna
CN103579758B (zh) 一种高隔离度的mimo天线
CN104064998A (zh) 一种带有防护装置的辐射型漏泄电缆敷设装置及方法
CN107799907A (zh) 一种集信号增强与接收于一体的多功能天线通讯设备
CN206461785U (zh) 一种适用于4g小型移动式基站的信号增强装置
CN102204402B (zh) 基站设备及基站设备的信号传输方法
CN208272995U (zh) 一种基于以太网结构的无线接入传输装置
CN204315705U (zh) 天线及安防设备
CN207530804U (zh) 天线讯号强化装置
CN208158630U (zh) 一种海上通讯系统
CN112332073A (zh) 一种户外光学仪器用高防护扼流圈天线
CN205595466U (zh) 一种集信号增强与接收于一体的多功能天线通讯设备
CN205646146U (zh) 小型化lte 600mhz内置天线
CN203521614U (zh) 一种高隔离度的mimo天线
US20100194651A1 (en) Multi-input multi-output antenna
CN208522730U (zh) 一种基于5.8g天线可自组网与cors算法的地网盒子
CN208522995U (zh) 一种基于5.8g天线可自组网的地网盒子
CN205902091U (zh) 一种增强室内信号覆盖强度的系统
CN203967635U (zh) 一种带有防护装置的辐射型漏泄电缆敷设装置
CN204316528U (zh) 双天线无线路由器
CN207490916U (zh) 一种室外无线设备
CN216563499U (zh) 一种小型化pcb全向物联网天线
CN208739433U (zh) 一种基于通信领域的基站装置
CN203445243U (zh) 室内分布系统mimo天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407

Address after: 510000 Room 606, 6th floor, No. 4 self compiled in the courtyard of Huangzhou Industrial Zone, chepo Road, Dongpu,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JunXi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000 room 1017, No. 1, Tianhe Road, Yuexi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Province (office use only)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HUILI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