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737247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737247U CN202737247U CN 201220315691 CN201220315691U CN202737247U CN 202737247 U CN202737247 U CN 202737247U CN 201220315691 CN201220315691 CN 201220315691 CN 201220315691 U CN201220315691 U CN 201220315691U CN 202737247 U CN202737247 U CN 20273724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ductive layer
- earth connection
- flat cable
- connecting portion
- flexible fl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软性排线、第一壳体、接地线、第一导电层及第二导电层,其中软性排线具有前连接部、后连接部及本体部,第一壳体设置于软性排线的前连接部,接地线的一端电性连接第一壳体,接地线的另一端沿着软性排线的长度方向延伸至本体部上。第一导电层设置于本体部与接地线之间,第二导电层设置于第一导电层及接地线上,接地线位于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之间。利用增设第一导电层及第二导电层于软性排线上,并使得接地线位于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之间,从而达到避免裸铜线直接接触于软性排线而产生接触摩擦的目的,如此即可解决现有连接器结构的软性排线的破坏磨损或短路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可防止软性排线磨损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连接器是一种以电气方式连接电线、电路板和其它电路组件的连接装置,因此广泛地运用于我们的生活周遭的各种电子产品,例如笔记本型计算机、手机及个人数字助理器(PDA)等。而低电压差动信号(Low Voltage DifferentialSignal)是一种用来作为高速传输大量数据的电路,通常适用于分辨率高于SVGA的TFT LCD显示装置、光纤通讯及电子交换装置的接口上。
一般现有用于LVDS的连接器结构,包括有下壳体、绝缘本体、软性排线及上壳体,其中绝缘本体设有一承载面,软性排线贴设于承载面上,再将上壳体与下壳体分别组装于绝缘本体的上下表面。为了防止电磁波干扰,通常会在软性排线上贴设一层铝箔,在上壳体设有数个接地弹片以接触于铝箔,并且设置一条裸铜线于软性排线上,此裸铜线的一端焊接于上壳体,其另一端沿着软性排线的长度方向延伸至排线后端,如此以达到防止电磁波干扰的目的。
然而,此种现有连接器结构在实际使用时,特别是在需要经常将软性排线进行反复扭转的使用环境下,此种现有连接器结构中的裸铜线经常会接触摩擦到软性排线,容易导致软性排线被破坏磨损,甚至于产生短路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结构,解决现有连接器结构的软性排线的破坏磨损或短路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
一软性排线,该软性排线具有一前连接部、一后连接部及位于该前连接部与该后连接部之间的一本体部,该前连接部与该后连接部上分别设有数个接点;
一第一壳体,设置于该软性排线的该前连接部,该前连接部上的该些接点外露于该第一壳体;
一接地线,该接地线的一端电性连接该第一壳体,该接地线的另一端沿着该软性排线的长度方向延伸至该本体部上;
一第一导电层,设置于该本体部与该接地线之间;及一第二导电层,设置于该第一导电层及该接地线上,该接地线位于该第一导电层与该第二导电层之间。
所述本体部上设有数条分线,该些分线互相堆栈以形成一束线部,该接地线的另一端沿着该软性排线的长度方向延伸至该束线部上,该第一导电层设置于该束线部与该接地线之间。
所述软性排线上设有一金属层,该金属层自该前连接部经过该本体部延伸至该后连接部,该第一壳体设有至少一弹片以电性搭接于该金属层。
还包括:
一导通件,设置于该软性排线的该束线部上并与该第二导电层形成电性连接,该导通件朝着远离于该束线部的方向延伸。
所述导通件一体成型形成于该第二导电层上且靠近于该接地线的另一端。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与该第二导电层为一体成型结构,该第二导电层环绕于该束线部的周围并包覆该接地线及该第一导电层。
所述第二导电层包括一连接部及连接于该连接部的一重叠部,该连接部连接于该第一导电层且环绕于该束线部的周围,该重叠部覆盖于该第一导电层上且包覆该接地线,使该接地线位于该第一导电层与该重叠部之间。
还包括:
一导电胶,设置于该第一导电层与该重叠部之间,该导电胶将该接地线固定于该第一导电层与该重叠部之间。
所述第一导电层与该第二导电层各自为一独立组件,该第一导电层环绕于该束线部的周围,该第二导电层覆盖于该接地线及该第一导电层上。
所述第一导电层与该第二导电层各自为一独立组件,该第一导电层设置于该束线部相对于该接地线的一侧面上,该第二导电层环绕于该束线部的周围并包覆该接地线及该第一导电层。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利用增设第一导电层及第二导电层于软性排线上,并使得接地线位于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之间,从而达到避免裸铜线直接接触于软性排线而产生接触摩擦的目的,如此即可解决现有连接器结构的软性排线的破坏磨损或短路的问题。
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以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电连接器沿着AA线段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1电连接器沿着BB线段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1电连接器的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1电连接器的又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至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1,其包括:软性排线2、第一壳体3、接地线4、第一导电层5以及第二导电层6。
所述软性排线2具有一前连接部21、相对于前连接部21的一后连接部22及位于前连接部21与后连接部22之间的一本体部23,前连接部21与后连接部22上分别设有数个接点20,利用刀具切割本体部23以在本体部23上形成数条分线231,该些分线231互相堆栈以形成一束线部24,该束线部24的宽度小于本体部23的宽度。软性排线2上设有一金属层25,该金属层25自前连接部21经过本体部23并延伸至后连接部22,在本实施例中,此金属层25为一铝箔。
第一壳体3设置于软性排线2的前连接部21,前连接部21上的该些接点20外露于第一壳体3以形成一线端连接器接头,该第一壳体3设有数个弹片31以电性搭接于金属层25。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3包括下壳体及上壳体,所述下壳体设有一承载面,软性排线2设置于承载面上,上壳体设置于软性排线2上且组装固定于下壳体,软性排线2的前连接部21上的该些接点20外露于上壳体,上壳体设有数个弹片31以电性搭接于金属层25。由于省略了绝缘本体,故可有效降低电连接器1整体的厚度,以利于薄型化并符合现今市场的需求。
接地线4的一端电性连接第一壳体3的上壳体,接地线4的另一端沿着软性排线2的长度方向延伸至本体部23的束线部24上。在本实施例中,接地线4为一条裸铜线,其直接焊接固定于第一壳体3上,然不限于此,其它材质的金属导线亦可以使用。
第一导电层5设置于本体部23的束线部24与接地线4之间,第二导电层6设置于第一导电层5及接地线4上,接地线4位于第一导电层5与第二导电层6之间,使得接地线4不会直接接触到束线部24,如此当束线部24在进行反复扭转测试时,接地线4不会摩擦到束线部24而导致束线部24磨损不良的问题。
可以理解的是,本体部23除了包含宽度较小的束线部24外,也包含了其它宽度较大的非束线部,因此同样地,第一导电层5除了设置于束线部24与接地线4之间外,也可设置于本体部23的非束线部与接地线4之间,然后在本体部23同样设置第二导电层6于第一导电层5及接地线4上,以使接地线4位于第一导电层5与第二导电层6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层5与第二导电层6为一体成型结构的导电布,第二导电层6环绕于束线部24的周围并包覆接地线4及第一导电层5,其中第二导电层6包括一连接部61及连接于连接部61的一重叠部62,该连接部61连接于第一导电层5且环绕于束线部24的周围,重叠部62覆盖于第一导电层5上且包覆该接地线4,使接地线4位于第一导电层5与重叠部62之间。一导电胶7设置于第一导电层5与重叠部62之间,此导电胶7将接地线4固定于第一导电层5与重叠部62之间。同样地,于第一导电层5与束线部24之间亦设有导电胶7(未图示)以将第一导电层5固定于束线部24上。
一导通件8设置于软性排线2的束线部24上并与第二导电层6形成电性连接,此导通件8的一端设置于第二导电层6上且靠近于接地线4的另一端,此导通件8的另一端朝着远离于束线部24的方向延伸以与其它接地机构搭接。在本实施例中,此导通件8为环绕于第二导电层6外围的另一独立组件,然不限于此,另一种选择是,导通件8一体成型形成于第二导电层6上且靠近于接地线4的另一端。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导电层5及第二导电层6除了是一体成型的结构外,也可以有其它的设计选择,如图4所示,第一导电层5与第二导电层6各自为一独立组件,第一导电层5环绕于束线部24的周围,第二导电层6覆盖于接地线4及第一导电层5上。另一种选择是,如图5所示,第一导电层5与第二导电层6各自为一独立组件,第一导电层5只设置于束线部24相对于接地线4的一侧面上,而非环绕于束线部24的周围,第二导电层6环绕于束线部24的周围并包覆接地线4及第一导电层5。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利用增设第一导电层及第二导电层于软性排线上,并使得接地线位于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之间,从而达到避免裸铜线直接接触软性排线而产生接触摩擦的目的,如此可解决现有连接器结构的软性排线的破坏磨损或短路的问题。
以上所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软性排线,该软性排线具有一前连接部、一后连接部及位于该前连接部与该后连接部之间的一本体部,该前连接部与该后连接部上分别设有数个接点;
一第一壳体,设置于该软性排线的该前连接部,该前连接部上的该些接点外露于该第一壳体;
一接地线,该接地线的一端电性连接该第一壳体,该接地线的另一端沿着该软性排线的长度方向延伸至该本体部上;
一第一导电层,设置于该本体部与该接地线之间;及一第二导电层,设置于该第一导电层及该接地线上,该接地线位于该第一导电层与该第二导电层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上设有数条分线,该些分线互相堆栈以形成一束线部,该接地线的另一端沿着该软性排线的长度方向延伸至该束线部上,该第一导电层设置于该束线部与该接地线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性排线上设有一金属层,该金属层自该前连接部经过该本体部延伸至该后连接部,该第一壳体设有至少一弹片以电性搭接于该金属层。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导通件,设置于该软性排线的该束线部上并与该第二导电层形成电性连接,该导通件朝着远离于该束线部的方向延伸。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通件一体成型形成于该第二导电层上且靠近于该接地线的另一端。
6.如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与该第二导电层为一体成型结构,该第二导电层环绕于该束线部的周围并包覆该接地线及该第一导电层。
7.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层包括一连接部及连接于该连接部的一重叠部,该连接部连接于该第一导电层且环绕于该束线部的周围,该重叠部覆盖于该第一导电层上且包覆该接地线,使该接地线位于该第一导电层与该重叠部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导电胶,设置于该第一导电层与该重叠部之间,该导电胶将该接地线固定于该第一导电层与该重叠部之间。
9.如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与该第二导电层各自为一独立组件,该第一导电层环绕于该束线部的周围,该第二导电层覆盖于该接地线及该第一导电层上。
10.如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与该第二导电层各自为一独立组件,该第一导电层设置于该束线部相对于该接地线的一侧面上,该第二导电层环绕于该束线部的周围并包覆该接地线及该第一导电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315691 CN202737247U (zh) | 2012-07-02 | 2012-07-02 | 电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315691 CN202737247U (zh) | 2012-07-02 | 2012-07-02 | 电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737247U true CN202737247U (zh) | 2013-02-13 |
Family
ID=476629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220315691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737247U (zh) | 2012-07-02 | 2012-07-02 | 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737247U (zh) |
-
2012
- 2012-07-02 CN CN 201220315691 patent/CN20273724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501190B2 (en) | Touch window | |
CN105607769A (zh) | 触控面板与具有该触控面板之触控装置 | |
CN110968219B (zh) | 触控器件、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201682097U (zh) | 连接器结构 | |
CN103378493B (zh) | 电连接器 | |
CN202737247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2025878U (zh) | 电子连接器 | |
CN204302936U (zh) | 触控面板与具有该触控面板之触控装置 | |
CN107482326A (zh) | 连接器装置及移动终端 | |
JP4675920B2 (ja) | 電子機器及び電子機器用ヒンジカラー | |
CN202712612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682124U (zh) | 连接器结构 | |
CN201820967U (zh) | 连接器 | |
CN202183523U (zh) | 连接器 | |
CN201946777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2711765U (zh) | 挠性排线结构 | |
CN202616533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533068U (zh) | 连接器 | |
CN201946772U (zh) | 连接器结构 | |
CN202434780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946776U (zh) | 连接器 | |
CN201887192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2340013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859970U (zh) | 连接器结构 | |
TWI454002B (zh) | Electrical connecto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213 Termination date: 20150702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