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737091U - 具有内嵌式天线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及枢纽机构 - Google Patents

具有内嵌式天线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及枢纽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737091U
CN202737091U CN 201220258427 CN201220258427U CN202737091U CN 202737091 U CN202737091 U CN 202737091U CN 201220258427 CN201220258427 CN 201220258427 CN 201220258427 U CN201220258427 U CN 201220258427U CN 202737091 U CN202737091 U CN 2027370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y line
line structure
supporting body
conducting layer
exte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25842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彦铭
黄柏钧
宋承翰
陈智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ang Electronic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paq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paq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paq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25842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7370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7370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73709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有内嵌式天线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及枢纽机构,该具有内嵌式天线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包括:壳体单元、第一支撑单元、第二支撑单元、第一天线单元及一第二天线单元。壳体单元包括一第一外壳体及一枢接于第一外壳体的第二外壳体。第一外壳体具有一枢接地连接于第二外壳体的枢纽结构,且第二外壳体具有一收容枢纽结构的凹槽。第一支撑单元包括一设置在枢纽结构内的第一支撑本体。第二支撑单元包括一设置在枢纽结构内且与第一支撑本体彼此分离的第二支撑本体。第一天线单元包括一设置在第一支撑本体上且与第二外壳体相距一特定距离的第一天线结构。第二天线单元包括一设置在第二支撑本体上且与第二外壳体相距一特定距离的第二天线结构。

Description

具有内嵌式天线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及枢纽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及枢纽机构,尤指一种具有内嵌式天线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及枢纽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科技的发展,无线通信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地被应用于各种领域中,例如影音节目、无线通信、卫星定位等等,而信号收发电路为了能够因应电子装置的需求,也逐渐朝向缩小化发展,并且也可整合于电子装置中,以提高使用上的便利性。然而随着电子装置所具备的无线通信功能(例如,移动通信功能、全球卫星定位功能、无线网络功能或数字广播功能等等)逐渐多元化的需求下,在每一个信号收发电路整合至电子装置内后,电子装置的制造商还必须将各自的天线配置于电子装置所剩的空间中,由于天线是信号收发电路中影响无线通信质量的重要元件之一,在电子装置的体积逐渐朝短、小、轻、薄的设计趋势发展时,对于电子装置的制造商而言,要如何将各种信号收发电路的天线整合于电子装置中并得到最佳化的天线效能,俨然已成为研究人员所欲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内嵌式天线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及枢纽机构,以提供最佳化的天线效能。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具有内嵌式天线的可携式电子装置,该可携式电子装置包括:一壳体单元、一第一支撑单元、一第二支撑单元、一第一天线单元、一第二天线单元、一第一导线单元及一第二导线单元。该壳体单元包括至少一第一外壳体及与上述至少一第一外壳体相对应且枢接于上述至少一第一外壳体的至少一第二外壳体,其中上述至少一第一外壳体具有枢接地连接于上述至少一第二外壳体的至少一枢纽结构,且上述至少一第二外壳体具有容上述至少一枢纽结构的至少一收凹槽。该第一支撑单元包括设置在上述至少一枢纽结构内的至少一第一支撑本体。该第二支撑单元包括设置在上述至少一枢纽结构内且与上述至少一第一支撑本体彼此分离一特定距离的至少一第二支撑本体。该第一天线单元包括设置在上述至少一第一支撑本体上且与上述至少一第二外壳体相距一特定距离的至少一第一天线结构。该第二天线单元包括设置在上述至少一第二支撑本体上且与上述至少一第二外壳体相距一特定距离的至少一第二天线结构。该第一导线单元包括电性连接于上述至少一第一天线结构的至少一第一导电线。该第二导线单元包括电性连接于上述至少一第二天线结构的至少一第二导电线。 
进一步地,至少一枢纽结构内具有一容置空间,至少一第一支撑本体与至少一第二支撑本体均设置在至少一枢纽结构的容置空间内,且至少一第一天线结构与至少一第二天线结构均设置在至少一枢纽结构的容置空间内。 
进一步地,至少一枢纽结构内具有至少两个彼此相互连通的容置空间,至少一第一支撑本体与至少一第二支撑本体分别设置在至少一枢纽结构的容置空间中相应的一个容置空间内,且至少一第一天线结构与至少一第二天线结构分别设置在至少一枢纽结构的容置空间中相应的一个容置空间内。 
进一步地,至少一枢纽结构内具有至少两个彼此相互隔离的容置空间,至少一第一支撑本体与至少一第二支撑本体分别设置在至少一枢纽结 构的容置空间中相应的一个容置空间内,且至少一第一天线结构与至少一第二天线结构分别设置在至少一枢纽结构的容置空间中相应的一个容置空间内。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单元包括设置于至少一第一支撑本体的一侧端上且远离至少一第二支撑本体的至少一卡钩结构,且至少一第一导电线与至少一第二导电线均穿过至少一卡钩结构。 
进一步地,至少一第一天线结构为一回圈天线,且至少一第二天线结构为一平面倒F天线。 
进一步地,第一导电线包括一第一内导电层、一环绕包覆第一内导电层的第一内绝缘层、一环绕包覆第一内绝缘层的第一外导电层、及一环绕包覆第一外导电层的第一外绝缘层。 
进一步地,至少一第一天线结构具有一邻近至少一第一外壳体的接地部、一从接地部的其中一末端朝向至少一第二外壳体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一从第一延伸部延伸而出且与第一延伸部相互平行的第二延伸部、一从第二延伸部朝向至少一第一外壳体的方向延伸的第一末端部、及一从接地部的另外一末端朝向至少一第二外壳体的方向延伸且邻近第一末端部的第二末端部,且第一导电线的第一内导电层与第一外导电层分别电性接触至少一第一天线结构的第一末端部与第二末端部。 
进一步地,第二导电线包括一第二内导电层、一环绕包覆第二内导电层的第二内绝缘层、一环绕包覆第二内绝缘层的第二外导电层、及一环绕包覆第二外导电层的第二外绝缘层。 
进一步地,至少一第二天线结构具有一邻近至少一第一外壳体的接地部、一从接地部的其中一末端朝向至少一第二外壳体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及一从第一延伸部延伸而出且与接地部相互平行的第二延伸部,且 第二导电线的第二内导电层与第二外导电层分别电性接触至少一第二天线结构的第二延伸部与接地部。 
本实用新型另外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具有内嵌式天线的枢纽机构,该具有内嵌式天线的枢纽机构包括:一枢纽单元、一第一支撑单元、一第二支撑单元、一第一天线单元、一第二天线单元、一第一导线单元及一第二导线单元。该枢纽单元包括枢接地连接于至少一第一外壳体与至少一第二外壳体之间的至少一枢纽结构。该第一支撑单元包括设置在上述至少一枢纽结构内的至少一第一支撑本体。该第二支撑单元包括设置在上述至少一枢纽结构内且与上述至少一第一支撑本体彼此分离一特定距离的至少一第二支撑本体。该第一天线单元包括设置在上述至少一第一支撑本体上且与上述至少一第二外壳体相距一特定距离的至少一第一天线结构。该第二天线单元包括设置在上述至少一第二支撑本体上且与上述至少一第二外壳体相距一特定距离的至少一第二天线结构。该第一导线单元包括电性连接于上述至少一第一天线结构的至少一第一导电线。该第二导线单元包括电性连接于上述至少一第二天线结构的至少一第二导电线。 
进一步地,至少一枢纽结构内具有一容置空间,至少一第一支撑本体与至少一第二支撑本体均设置在至少一枢纽结构的容置空间内,且至少一第一天线结构与至少一第二天线结构均设置在至少一枢纽结构的容置空间内。 
进一步地,至少一枢纽结构内具有至少两个彼此相互连通的容置空间,至少一第一支撑本体与至少一第二支撑本体分别设置在至少一枢纽结构的容置空间中相应的一个容置空间内,且至少一第一天线结构与至少一第二天线结构分别设置在至少一枢纽结构的容置空间中相应的一个容置空间内。 
进一步地,至少一枢纽结构内具有至少两个彼此相互隔离的容置空间,至少一第一支撑本体与至少一第二支撑本体分别设置在至少一枢纽结 构的容置空间中相应的一个容置空间内,且至少一第一天线结构与至少一第二天线结构分别设置在至少一枢纽结构的容置空间中相应的一个容置空间内。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单元包括设置于至少一第一支撑本体的一侧端上且远离至少一第二支撑本体的至少一卡钩结构,且至少一第一导电线与至少一第二导电线均穿过至少一卡钩结构。 
进一步地,至少一第一天线结构为一回圈天线,且至少一第二天线结构为一平面倒F天线。 
进一步地,第一导电线包括一第一内导电层、一环绕包覆第一内导电层的第一内绝缘层、一环绕包覆第一内绝缘层的第一外导电层、及一环绕包覆第一外导电层的第一外绝缘层。 
进一步地,至少一第一天线结构具有一邻近至少一第一外壳体的接地部、一从接地部的其中一末端朝向至少一第二外壳体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一从第一延伸部延伸而出且与第一延伸部相互平行的第二延伸部、一从第二延伸部朝向至少一第一外壳体的方向延伸的第一末端部、及一从接地部的另外一末端朝向至少一第二外壳体的方向延伸且邻近第一末端部的第二末端部,且第一导电线的第一内导电层与第一外导电层分别电性接触至少一第一天线结构的第一末端部与第二末端部。 
进一步地,第二导电线包括一第二内导电层、一环绕包覆第二内导电层的第二内绝缘层、一环绕包覆第二内绝缘层的第二外导电层、及一环绕包覆第二外导电层的第二外绝缘层。 
进一步地,至少一第二天线结构具有一邻近至少一第一外壳体的接地部、一从接地部的其中一末端朝向至少一第二外壳体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及一从第一延伸部延伸而出且与接地部相互平行的第二延伸部,且 第二导电线的所述第二内导电层与第二外导电层分别电性接触至少一第二天线结构的第二延伸部与接地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以在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及枢纽机构,其可通过“上述至少一设置在上述至少一第一支撑本体上且与上述至少一第二外壳体相距一特定距离的第一天线结构”与“上述至少一设置在上述至少一第二支撑本体上且与上述至少一第二外壳体相距一特定距离的第二天线结构”的设计,以提供最佳化的天线效能。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外壳体与第二外壳体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外壳体与第二外壳体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支撑单元与第二支撑单元的上视示意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支撑单元与第二支撑单元的前视示意图。 
图3C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支撑单元与第二支撑单元的底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导电线与第二导电线被第一支撑本体的卡钩结构所卡固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天线单元设置在第一支撑单元上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天线单元设置在第二支撑单元上的示意图。 
图7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天线结构在X-Y平面上所测量到的E-total辐场型示意图。 
图7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天线结构在X-Y平面上所测量到的E-total辐射场型示意图。 
图8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天线结构在X-Y平面上所测量到的E-theta辐射场型示意图。 
图8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天线结构在X-Y平面上所测量到的E-theta辐射场型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天线结构与第二天线结构分别容置于两个不同的容置空间内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第一天线结构与第二天线结构分别容置于两个不同的容置空间内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壳体单元    1        第一外壳体    10 
                     枢纽结构      100 
                     容置空间      R、R1、R2
                     第二外壳体    11 
                     凹槽          110 
第一支撑单元    2    第一支撑本体  20 
                     卡钩结构      200 
第二支撑单元    3    第二支撑本体  30 
第一天线单元    4    第一天线结构  40 
                     接地部        400 
                     第一延伸部    401 
                     第二延伸部    402 
                     第一末端部    403 
                     第二末端部    404 
第二天线单元    5    第二天线结构  50 
                     接地部        500 
                     第一延伸部    501 
                     第二延伸部    502 
第一导线单元    6    第一导电线    60 
                     第一内导电层  600 
                     第一内绝缘层  601 
                     第一外导电层  602 
                     第一外绝缘层  603 
第二导线单元    7    第二导电线    70 
                     第二内导电层  700 
                     第二内绝缘层  701 
                     第二外导电层  702 
                     第二外绝缘层  703 
键盘模块        K 
显示屏幕        D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内嵌式天线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包括:一壳体单元1、一第一支撑单元2、一第二支撑单元3、一第一天线单元4、一第二天线单元5、一第一导线单元6及一第二导线单元7。 
配合图1与图2所示,壳体单元1包括至少一第一外壳体10及至少一对应于第一外壳体10且枢接于第一外壳体10的第二外壳体11,其中第一外壳体10具有至少一枢接地连接于第二外壳体11的枢纽结构100,且第二外壳体11具有至少一收容枢纽结构100的凹槽110。再者,第一支撑单元2包括至少一设置在枢纽结构100内的第一支撑本体20,且第二支撑单元3包括至少一设置在枢纽结构100内且与第一支撑本体20彼此分离一特定距离的第二支撑本体30。另外,第一天线单元4包括至少一设置在第一支撑本体20上且与第二外壳体11相距一特定距离的第一天线结构40,且第二天线单元5包括至少一设置在第二支撑本体30上且与第二外壳体11相距一特定距离的第二天线结构50。 
首先,举例来说,配合图1与图2所示,第一外壳体10可为一用来固持笔记型电脑的键盘模块K的底座外壳体,且第二外壳体11可为一用来固持笔记型电脑的显示屏幕D的上盖外壳体。另外,枢纽结构100内可具有一容置空间R,第一支撑本体20与第二支撑本体30均可设置在枢纽结构100的容置空间R内,且第一天线结构40与第二天线结构50均可设置在枢纽结构100的容置空间内。然而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第一外壳体10与第二外壳体11不以上述所举的例子为限。 
再者,举例来说,配合图2、图3A至图3C、及图4所示,第一支撑单元2可包括至少一设置于第一支撑本体20的一侧端上且远离第二支撑本体30的卡钩结构200,且第一导线单元6的第一导电线60与第二导线单元7的第二导电线70均可穿过卡钩结构200。换言之,当第一导电线60与第二导电线70分别电性连接于第一天线结构40与第二天线结构50后,即可将第一导电线60与第二导电线70一起穿过卡钩结构200(如图4所示),以使得第一导电线60与第二导电线70能够得到较佳的收纳效果。然而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第一支撑本体20的卡钩结构200不以上述所举的例子为限。 
另外,举例来说,配合图2与图5所示,第一天线结构40可为一回圈天线。第一天线结构40具有一邻近第一外壳体10的接地部400、一从接地部400的其中一末端朝向第二外壳体11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401、一从第一延伸部401延伸而出且与第一延伸部401大致上相互平行的第二延伸部402、一从第二延伸部402朝向第一外壳体10的方向延伸的第一末端部403、及一从接地部400的另外一末端朝向第二外壳体11的方向延伸且邻近第一末端部403的第二末端部404。再者,第一导线单元6包括至少一电性连接于第一天线结构40的第一导电线60。第一导电线60包括一第一内导电层600、一环绕包覆第一内导电层600的第一内绝缘层601、一环绕包覆第一内绝缘层601的第一外导电层602、及一环绕包覆第一外导电层602的第一外绝缘层603,且第一导电线60的第一内导电层600与第一外导电层602可分别电性接触第一天线结构40的第一末端部403与第二末端部404。然而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第一天线结构40与第一导电线60不以上述所举的例子为限。 
此外,举例来说,配合图2与图6所示,第二天线结构50可为一平面倒F天线(Planar Inverted-F Antenna)。第二天线结构50具有一邻近第一外壳体10的接地部500、一从接地部500的其中一末端朝向第二外壳体11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501、及一从第一延伸部501延伸而出且与接地部500大致上相互平行的第二延伸部502。再者,第二导线单元7包括至少一电性连接于第二天线结构50的第二导电线70。第二导电线70包括一第二内导电层700、一环绕包覆第二内导电层700的第二内绝缘层701、一环绕包覆第二内绝缘层701的第二外导电层702、及一环绕包覆第二外导电层702的第二外绝缘层703,且第二导电线70的第二内导电层700与第二外导电层702可分别电性接触第二天线结构50的第二延伸部502与接地部500。然而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第二天线结构50与第二导电线70不以上述所举的例子为限。 
配合图7A至图8B所示,其中图7A与图8A分别为第一天线结构40在X-Y平面上所测量到的E-total与E-theta辐射场型示意图,而图7B与图8B分别为第二天线结构50在X-Y平面上所测量到的E-total与E-theta辐射场型示意图。当第一天线结构40与第二天线结构50相互配合时,本实用新型将可得到一近似全向性的辐射场型(omni-directional radiation patterns),因此本实用新型可通过第一天线结构40与第二天线结构50的配合来提供给可携式电子装置最佳的天线效能。 
再者,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也提供一种具有内嵌式天线的枢纽机构,其包括:一枢纽单元、一第一支撑单元2、一第二支撑单元3、一第一天线单元4、一第二天线单元5、一第一导线单元6及一第二导线单元7。首先,枢纽单元包括至少一枢接地连接于至少一第一外壳体10与至少一第二外壳体11之间的枢纽结构100。另外,第一支撑单元2包括至少一设置在枢纽结构100内的第一支撑本体20,且第二支撑单元3包括至少一设置在枢纽结构100内且与第一支撑本体20彼此分离一特定距离的第二支撑本体30。此外,第一天线单元4包括至少一设置在第一支撑本体20上且与第二外壳体11相距一特定距离的第一天线结构40,且第二天线单元5包括至少一设置在第二支撑本体30上且与第二外壳体11相距一特定距离的第二天线结构50。再者,第一导线单元6包括至少一电性连接于第一天线结构40的第一导电线60,且第二导线单元7包括至少一电性连接于第二天线结构50的第二导电线70。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内嵌式天线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由图9与图2的比较可知,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最大的区别在于:在第二实施例中,枢纽结构100内具有至少两个彼此相互连通的容置空间(R1、R2),第一支撑本体20与第二支撑本体30可分别设置在枢纽结构100的两个容置空间(R1、R2)内,且第一 天线结构40与第二天线结构50可分别设置在枢纽结构100的两个容置空间(R1、R2)内。 
〔第三实施例〕 
请参阅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内嵌式天线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由图10与图2的比较可知,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最大的区别在于:在第三实施例中,枢纽结构100内具有至少两个彼此相互隔离的容置空间(R1、R2),第一支撑本体20与第二支撑本体30可分别设置在枢纽结构100的两个容置空间(R1、R2)内,且第一天线结构40与第二天线结构50可分别设置在枢纽结构100的两个容置空间(R1、R2)内。 
〔实施例的可能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及枢纽机构,其可通过“上述至少一设置在上述至少一第一支撑本体上且与上述至少一第二外壳体相距一特定距离的第一天线结构”与“上述至少一设置在上述至少一第二支撑本体上且与上述至少一第二外壳体相距一特定距离的第二天线结构”的设计,以提供最佳化的天线效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可行实施例,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具有内嵌式天线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携式电子装置包括:
一壳体单元,所述壳体单元包括至少一第一外壳体及与所述至少一第一外壳体相对应且枢接于所述至少一第一外壳体的至少一第二外壳体,其中所述至少一第一外壳体具有枢接地连接于所述至少一第二外壳体的至少一枢纽结构,且所述至少一第二外壳体具有收容所述至少一枢纽结构的至少一凹槽;
一第一支撑单元,所述第一支撑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至少一枢纽结构内的至少一第一支撑本体;
一第二支撑单元,所述第二支撑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至少一枢纽结构内且与所述至少一第一支撑本体彼此分离一特定距离的至少一第二支撑本体;
一第一天线单元,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至少一第一支撑本体上且与所述至少一第二外壳体相距一特定距离的至少一第一天线结构;
一第二天线单元,所述第二天线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至少一第二支撑本体上且与所述至少一第二外壳体相距一特定距离的至少一第二天线结构;
一第一导线单元,所述第一导线单元包括电性连接于所述至少一第一天线结构的至少一第一导电线;以及
一第二导线单元,所述第二导线单元包括电性连接于所述至少一第二天线结构的至少一第二导电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内嵌式天线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枢纽结构内具有一容置空间,所述至少一第一支撑本体与所述至少一第二支撑本体均设置在所述至少一枢纽结构的所述容置空间内,且所述至少一第一天线结构与所述至少一第二天线结构均设置在所述至少一枢纽结构的所述容置空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内嵌式天线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枢纽结构内具有至少两个彼此相互连通的容置空间,所述至少一第一支撑本体与所述至少一第二支撑本体分别设置在所述至少一枢纽结构的所述容置空间中相应的一个容置空间内,且所述至少一第一天线结构与所述至少一第二天线结构分别设置在所述至少一枢纽结构的所述容置空间中相应的一个容置空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内嵌式天线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枢纽结构内具有至少两个彼此相互隔离的容置空间,所述至少一第一支撑本体与所述至少一第二支撑本体分别设置在所述至少一枢纽结构的所述容置空间中相应的一个容置空间内,且所述至少一第一天线结构与所述至少一第二天线结构分别设置在所述至少一枢纽结构的所述容置空间中相应的一个容置空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内嵌式天线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至少一第一支撑本体的一侧端上且远离所述至少一第二支撑本体的至少一卡钩结构,且所述至少一第一导电线与所述至少一第二导电线均穿过所述至少一卡钩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内嵌式天线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第一天线结构为一回圈天线,且所述至少一第二天线结构为一平面倒F天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内嵌式天线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线包括一第一内导电层、一环绕包覆所述第一内导电层的第一内绝缘层、一环绕包覆所述第一内绝缘层的第一外导电层、及一环绕包覆所述第一外导电层的第一外绝缘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内嵌式天线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第一天线结构具有一邻近所述至少一第一外壳体的接地部、一从所述接地部的其中一末端朝向所述至少一第二外壳体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一从所述第一延伸部延伸而出且与所述第一延伸部相互平行的第二延伸部、一从所述第二延伸部朝向所述至少一第一外壳体的方向延伸的第一末端部、及一从所述接地部的另外一末端朝向所述至少一第二外壳体的方向延伸且邻近所述第一末端部的第二末端部,且所述第一导电线的所述第一内导电层与所述第一外导电层分别电性接触所述至少一第一天线结构的所述第一末端部与所述第二末端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内嵌式天线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线包括一第二内导电层、一环绕包覆所述第二内导电层的第二内绝缘层、一环绕包覆所述第二内绝缘层的第二外导电层、及一环绕包覆所述第二外导电层的第二外绝缘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内嵌式天线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第二天线结构具有一邻近所述至少一第一外壳体的接地部、一从所述接地部的其中一末端朝向所述至少一第二外壳体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及一从所述第一延伸部延伸而出且与所述接地部相互平行的第二延伸部,且所述第二导电线的所述第二内导电层与所述第二外导电层分别电性接触所述至少一第二天线结构的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接地部。 
11.一种具有内嵌式天线的枢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内嵌式天线的枢纽机构包括:
一枢纽单元,所述枢纽单元包括枢接地连接于至少一第一外壳体与至少一第二外壳体之间的至少一枢纽结构;
一第一支撑单元,所述第一支撑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至少一枢纽结构内的至少一第一支撑本体;
一第二支撑单元,所述第二支撑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至少一枢纽结构内且与所述至少一第一支撑本体彼此分离一特定距离的至少一第二支撑本体;
一第一天线单元,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至少一第一支撑本体上且与所述至少一第二外壳体相距一特定距离的至少一第一天线结构;
一第二天线单元,所述第二天线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至少一第二支撑本体上且与所述至少一第二外壳体相距一特定距离的至少一第二天线结构;
一第一导线单元,所述第一导线单元包括电性连接于所述至少一第一天线结构的至少一第一导电线;以及
一第二导线单元,所述第二导线单元包括电性连接于所述至少一第二天线结构的至少一第二导电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具有内嵌式天线的枢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枢纽结构内具有一容置空间,所述至少一第一支撑本体与所述至少一第二支撑本体均设置在所述至少一枢纽结构的所述容置空间内,且所述至少一第一天线结构与所述至少一第二天线结构均设置在所述至少一枢纽结构的所述容置空间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具有内嵌式天线的枢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枢纽结构内具有至少两个彼此相互连通的容置空间,所 述至少一第一支撑本体与所述至少一第二支撑本体分别设置在所述至少一枢纽结构的所述容置空间中相应的一个容置空间内,且所述至少一第一天线结构与所述至少一第二天线结构分别设置在所述至少一枢纽结构的所述容置空间中相应的一个容置空间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具有内嵌式天线的枢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枢纽结构内具有至少两个彼此相互隔离的容置空间,所述至少一第一支撑本体与所述至少一第二支撑本体分别设置在所述至少一枢纽结构的所述容置空间中相应的一个容置空间内,且所述至少一第一天线结构与所述至少一第二天线结构分别设置在所述至少一枢纽结构的所述容置空间中相应的一个容置空间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具有内嵌式天线的枢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至少一第一支撑本体的一侧端上且远离所述至少一第二支撑本体的至少一卡钩结构,且所述至少一第一导电线与所述至少一第二导电线均穿过所述至少一卡钩结构。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具有内嵌式天线的枢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第一天线结构为一回圈天线,且所述至少一第二天线结构为一平面倒F天线。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具有内嵌式天线的枢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线包括一第一内导电层、一环绕包覆所述第一内导电层的第一内绝缘层、一环绕包覆所述第一内绝缘层的第一外导电层、及一环绕包覆所述第一外导电层的第一外绝缘层。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具有内嵌式天线的枢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第一天线结构具有一邻近所述至少一第一外壳体的接地部、一从所述接地部的其中一末端朝向所述至少一第二外壳体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一从所述第一延伸部延伸而出且与所述第一 延伸部相互平行的第二延伸部、一从所述第二延伸部朝向所述至少一第一外壳体的方向延伸的第一末端部、及一从所述接地部的另外一末端朝向所述至少一第二外壳体的方向延伸且邻近所述第一末端部的第二末端部,且所述第一导电线的所述第一内导电层与所述第一外导电层分别电性接触所述至少一第一天线结构的所述第一末端部与所述第二末端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具有内嵌式天线的枢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线包括一第二内导电层、一环绕包覆所述第二内导电层的第二内绝缘层、一环绕包覆所述第二内绝缘层的第二外导电层、及一环绕包覆所述第二外导电层的第二外绝缘层。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具有内嵌式天线的枢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第二天线结构具有一邻近所述至少一第一外壳体的接地部、一从所述接地部的其中一末端朝向所述至少一第二外壳体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及一从所述第一延伸部延伸而出且与所述接地部相互平行的第二延伸部,且所述第二导电线的所述第二内导电层与所述第二外导电层分别电性接触所述至少一第二天线结构的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接地部。 
CN 201220258427 2012-06-01 2012-06-01 具有内嵌式天线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及枢纽机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27370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258427 CN202737091U (zh) 2012-06-01 2012-06-01 具有内嵌式天线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及枢纽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258427 CN202737091U (zh) 2012-06-01 2012-06-01 具有内嵌式天线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及枢纽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737091U true CN202737091U (zh) 2013-02-13

Family

ID=476627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258427 Expired - Lifetime CN202737091U (zh) 2012-06-01 2012-06-01 具有内嵌式天线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及枢纽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73709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77435A (zh) * 2013-10-14 2015-02-25 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双轴轴承天线及具有双轴轴承天线之折叠式电子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77435A (zh) * 2013-10-14 2015-02-25 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双轴轴承天线及具有双轴轴承天线之折叠式电子装置
CN104377435B (zh) * 2013-10-14 2018-03-20 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双轴轴承天线及具有双轴轴承天线之折叠式电子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52351B (zh) 包括5g天线模块的电子设备
CN103457019B (zh) 电子设备中的具有铰链外壳的天线结构
US11228120B2 (en) Antenna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TWI514666B (zh) 行動裝置
EP2913935B1 (en) Mobile terminal
US10903553B2 (en) Display device with integrated antenna
KR20200099813A (ko) 이중 편파 안테나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111916901A (zh) 电子装置
US2009031578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04795623A (zh) 移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20230387572A1 (en) Mobile terminal
CN102709684A (zh) 具有包绕的基底的多元件天线结构
KR20200098145A (ko) 안테나, 안테나 주변에 배치되는 도전성 부재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KR20110025547A (ko) 안테나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갖는 이동 단말기
EP3734761A1 (en) Loop type antenna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same
KR20210101781A (ko) 안테나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112768904B (zh) 天线辐射体、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US10804608B2 (en) Antenna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dielectric overlapped with at least portion of the antenna
US20100289706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ng device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20120001806A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ntenna module
CN202737091U (zh) 具有内嵌式天线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及枢纽机构
EP2824764B1 (en) Antenna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antenna device
CN202694208U (zh) 金属壳体结构及天线结构
KR20200052092A (ko) 안테나 모듈에 대응되도록 배치되는 도전성 구조체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112736416B (zh)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Hebang Electronic (Suzhou) Co., Ltd.

Assignor: Jiaba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5990000037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built-in antenna and pivoting mechanis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213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150121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113

Address after: Jiangsu city in Suzhou Province town of Xiangcheng District Wong Tai Pan Yang Industrial Park

Patentee after: Hebang Electronic (Suzhou) Co., Ltd.

Address before: Taiwan, China

Patentee before: Jiaba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213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