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712895U - 一种回馈式电池维护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回馈式电池维护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712895U
CN202712895U CN 201220308813 CN201220308813U CN202712895U CN 202712895 U CN202712895 U CN 202712895U CN 201220308813 CN201220308813 CN 201220308813 CN 201220308813 U CN201220308813 U CN 201220308813U CN 202712895 U CN202712895 U CN 2027128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isolation
way
directional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30881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林旺
肖来亮
刘思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30881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7128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7128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71289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回馈式电池维护系统,降低了损耗,提高了效率,满足各种低压需求,该系统包括:整流-逆变双向模块,生成脉宽调制信号以控制整流-逆变双向模块中的全桥电路进行整流工作或逆变工作;直流链滤波模块与整流-逆变双向模块相连,对整流-逆变双向模块的正向输出进行滤波,并对双向隔离DC-DC模块的反向输出进行滤波;双向隔离DC-DC模块与直流链滤波模块相连,对直流链滤波模块的正向输出进行升压,并对非隔离的双向DC-DC模块的反向输出进行降压;非隔离的双向DC-DC模块与双向隔离DC-DC模块和电池相连,根据平均电流控制模式对双向隔离DC-DC模块的正向输出进行降压,并对电池的电压进行升压。

Description

一种回馈式电池维护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回馈式电池维护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由于电力来源广泛,电池和电机技术的不断成熟,而逐渐体现出其本身的优势,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为了满足动力性和续驶里程等需求,电动汽车上使用的电池系统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电池维护系统的性能直接影响电动汽车的动力性。
例如,现有的线性充放电方式的电池维护系统如图1所示。在图1A放电回路中,运放U1差分采样电阻R1上的电压,运放U2将系统设定值与U1的采样值进行减法和放大运算,运放U2的输出用以驱动MOS管(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Qa。在图1B充电回路中,运放U3差分采样电阻R2上的电压,运放U4将系统设定值与U3的采样值进行减法和放大运算,运放U4的输出用以驱动MOS管Qb。
已知R1、R2的电阻值,所以R1、R2的电压就正比于电池充放电电流。将系统设定值与R1、R2上的电压进行减法放大,则当系统稳定时,R1、R2上的电压就会以非常微小的误差趋近于系统设定值,而此时R1、R2上的电流也就达到了稳定。因为电池与电阻是串联的,所以电池充放电电流将恒定且与设定值成正比。
由于功率管MOS管工作在线性放大区间,故而将其归纳为线性型,并且在放电时,电池的能量回馈电网,具有馈电功能。
此外,例如现有的回馈式开关型系统如图2所示。
充电原理:单相交流电网侧电压Ug经工频变压器TR1隔离后接入由L1’、L2’、Q1’、Q2’、Q3’、Q4’组成的整流-逆变双向电路,进行AC-DC整流变换,并调节功率因数。电容C1进行直流链滤波。再由Q5’、Q6’、L3’组成Buck电路进行DC-DC降压变换,输出电压Uo给电池充电。通过改变Q5’、Q6’的导通时间(即占空比)来调节Uo,使得充电电流变得可程控。
放电原理:Uo与电池连接,Q5’、Q6’、L3’组成Boost电路进行DC-DC升压变换。电容C1进行直流链滤波。L1’、L2’、Q1’、Q2’、Q3’、Q4’组成的整流-逆变双向电路,进行DC-AC逆变,并调节入网功率因数,其输出经工频变压器TR1耦合到交流单相电网。
由于功率管开通时处于饱和区,关断时处于截止区,故而将这种系统归纳为开关型系统。
因为Q5’、Q6’、L3’组成的Boost升压电路的电压增益不可能超过5倍,而逆变器无升压功能,所以要实现并网,工频变压器TR1必须具有一定变比,或者电池电压必须不能太低。
综上所述,线性电池充放电方式系统为了满足系统的调节能力,功率管必须工作在线性区间而不可饱和,这就造成了以下的缺点:放电时,电池中的电能将全部在电阻和功率管上以发热的形式耗散,电能无法重复利用;充电时,很大一部分能量也将损耗在电阻和功率管上,效率一般低于60%。而回馈式开关型电池充放电系统,最主要缺点是:工频变压器体积和重量非常大,如果不采用工频变压器升压,由于Q5’、Q6’、L3’组成的双向DC-DC在升压时,电压增益小于5倍,所适用的系统电池电压必须不能太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上述技术缺陷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回馈式电池维护系统,降低了损耗,提高了效率,满足各种低压需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回馈式电池维护系统,包括整流-逆变双向模块、直流链滤波模块、双向隔离DC-DC模块和至少一个非隔离的双向DC-DC模块,其中,所述整流-逆变双向模块包括全桥电路,所述整流-逆变双向模块通过采样电网侧交流电压和入网电流生成脉宽调制PWM信号以控制所述全桥电路在电池充电时进行整流工作或在所述电池放电时进行逆变工作;所述直流链滤波模块与所述整流-逆变双向模块相连,所述直流链滤波模块在所述电池充电时对所述整流-逆变双向模块的正向输出进行滤波,并在所述电池放电时对所述双向隔离DC-DC模块的反向输出进行滤波;所述双向隔离DC-DC模块与所述直流链滤波模块相连,所述双向隔离DC-DC模块对所述直流链滤波模块的正向输出进行升压,并对所述至少一个非隔离的双向DC-DC模块的反向输出进行降压;所述至少一个非隔离的双向DC-DC模块与所述双向隔离DC-DC模块相连,每一个非隔离的双向DC-DC模块与每一组电池相连,所述每一个非隔离的双向DC-DC模块在所述电池充电时对所述双向隔离DC-DC模块的正向输出进行降压,并在所述电池放电时对所述电池的电压进行升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回馈式电池维护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电池电压来修改变压器变换比,达到很大的电压增益,满足各种低压需求。采用了整流-逆变双向模块、双向隔离DC-DC模块、非隔离的双向DC-DC模块串联的结构,使得双向隔离DC-DC模块的两端电压不会随电池电压和电网电压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大大提高了效率。此外,系统还易于实现模块化,电路复用率高,并且降低了损耗。
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A为现有的线性放电方式的电池维护系统的示意图;
图1B为现有的线性充电方式的电池维护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回馈式开关型电池维护系统的原理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回馈式电池维护系统的原理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回馈式电池维护系统中双向整流-逆变模块的电路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回馈式电池维护系统中直流链滤波模块的电路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回馈式电池维护系统中双向隔离DC-DC模块的电路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回馈式电池维护系统中非隔离的双向DC-DC模块的电路图;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回馈式电池维护系统中保护模块的电路图;以及
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回馈式电池维护系统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另外,以下描述的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的结构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形成为直接接触的实施例,也可以包括另外的特征形成在第一和第二特征之间的实施例,这样第一和第二特征可能不是直接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参照下面的描述和附图,将清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这些和其他方面。在这些描述和附图中,具体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一些特定实施方式,来表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原理的一些方式,但是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范围不受此限制。相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包括落入所附加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内涵范围内的所有变化、修改和等同物。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回馈式电池维护系统。
如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回馈式电池维护系统包括整流-逆变双向模块301、直流链滤波模块302、双向隔离DC-DC模块303和至少一个非隔离的双向DC-DC模块304。
其中,整流-逆变双向模块301包括全桥电路305,整流-逆变双向模块301通过采样电网侧交流电压UAC和入网电流IAC生成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信号以控制全桥电路305在电池充电时进行整流工作或在电池放电时进行逆变工作。也就是说,如图4所示,单相电网的火线L、零线N,经过由浪涌抑制电路、EMI(电磁干扰)滤波器、继电器和硬件保护电路组成的交流接入电路和硬件保护电路401后与电感器L1、L2连接。如图3所示,整流-逆变双向模块301还包括数字信号处理器306,数字信号处理器306采样电网侧交流电压UAC和入网电流IAC,并提供一个继电器控制信号。并且,数字信号处理器306通过采样电网侧交流电压UAC,以使系统设定的指令电流(即入网电流的期望值)与电网电压相位同步,而后将实际入网电流IAC和经同步的指令电流进行PID(比例积分微分)计算后得出PWM信号,然后将该信号通过相应的驱动电路扩大功率后用以驱动由Q1、Q2、Q3、Q4四个MOS管组成全桥电路305,可使其工作在整流或逆变的工作状态。
若系统要给电池放电,则该全桥电路305工作在逆变状态。通过调节入网电流IAC的大小,来控制电池放电电流的大小。若系统要给电池充电,则该全桥电路305工作在整流状态,从而输出稳定的直流电压VDC1
如图3所示,直流链滤波模块302与整流-逆变双向模块301相连,直流链滤波模块301在电池充电时对整流-逆变双向模块301的正向输出进行滤波,并在电池放电时对双向隔离DC-DC模块303的反向输出进行滤波。
具体地,如图5所示,直流链滤波模块302包括并联的第一电容Ca和第二电容Cb。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第一电容Ca可以为电解电容,第二电容Cb可以为金属化聚丙烯薄膜电容。或者并联的第一电容Ca和第二电容Cb由若干DC-Link电容(金属化聚丙烯薄膜电容的一种类型)并联构成。利用金属化聚丙烯薄膜电容的高电流纹波处理能力,达到较好的直流链滤波效果。
系统采样高压侧直流电压VDC1,并当电池放电时,只有在VDC1符合整流-逆变双向模块301逆变时所需的电压要求时,整流-逆变双向模块301的逆变级才会启动工作。而当电池充电时,整流-逆变双向模块301需要将VDC1稳定在所需的直流电压,以使得双向隔离DC-DC模块303能正常工作。
如图3所示,双向隔离DC-DC模块303与直流链滤波模块302相连,双向隔离DC-DC模块303对直流链滤波模块302的正向输出进行升压,并对至少一个非隔离的双向DC-DC模块304的反向输出进行降压。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双向隔离DC-DC模块303包括提供高的电压增益的高频变压器TR2、ZVS(Zero Voltage Switch,零电压开关)移相全桥单元601和ZCS(ZeroCurrent Switch,零电流开关)谐振推挽单元602。其中,零电压开关移相全桥单元601与高频变压器TR2相连,零电压开关移相全桥单元601通过采用相移软开关和同步整流方式控制直流链滤波模块302的正向输出进行升压。零电流开关谐振推挽单元602与高频变压器TR2相连,零电流开关谐振推挽单元602通过采用谐振软开关和同步整流方式控制至少一个非隔离的双向DC-DC模块304的反向输出进行降压。
具体地,当ZVS移相全桥单元601工作时,Q9,Q10两个MOS管处于开通状态,Q13,Q14两个MOS管处于截止状态。ZVS移相全桥控制和驱动电路603输出移相PWM信号,控制Q5,Q6,Q7,Q8四个MOS管所组成的全桥。而电感L3和高频变压器TR2的漏感串联,组成谐振电感。由于各MOS管驱动信号存在相移,功率管的输出结电容在谐振回路的作用下形成零电压软开通。能量经过高频变压器TR2变换后向右传递。ZVS移相全桥控制和驱动电路603还输出了2个同步整流信号至ZCS谐振推挽控制和驱动电路604,由后者驱动MOS管Q13,Q14进行同步整流。经滤波电感L4和滤波电容C4后得到稳定的输出电压VDC2。由于采用了相移软开关技术和同步整流技术,变换效率很高。
当ZCS谐振推挽单元602工作时,Q13,Q14两个MOS管处于开通状态,Q9,Q10两个MOS管处于截止状态。谐振推挽控制和驱动电路604输出PFM(PulseFrequency Modulation,脉冲频率调制)信号,控制MOS管Q11,Q12以推挽的方式交替工作。电感L3和高频变压器TR2的漏感串联,组成谐振电感,并且与谐振电容C3组成了串联谐振电路。这个谐振电路使得变压器TR2的初级和次级电流形成正弦震荡。每当变压器TR2次级电流谐振至一个接近于零的值时,控制信号就驱动相应的MOS管关断,形成零电流软关断。这就使得关断时,变压器TR2初级漏感上的能量损耗最小,各个功率管的电流应力极大降低。能量经过高频变压器TR2变换后向左传递。ZCS谐振推挽单元602还输出了2个同步整流信号至ZVS移相全桥控制和驱动电路603,并由后者驱动MOS管Q5,Q6,Q7,Q8进行同步整流。整流电流将流入直流链滤波模块302后得到稳定的高压输出电压VDC1。由于采用了谐振软开关技术和同步整流技术,变换效率很高。
双向隔离DC-DC模块303与非隔离的双向DC-DC模块304相比,拓扑结构完全不同。对比图6和图7,可以看到,有以下区别:(1)双向隔离DC-DC模块303具有高频变压器TR2,提供非常高的电压增益。(2)图7中非隔离的双向DC-DC模块304只由2个MOS管构成基本的高频斩波电路,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缺点是开关管工作在硬开关状态,电压应力高,开关损耗大,电压增益理论上只能低于5倍。而在图6中,在变压器TR2左侧由Q5-Q8四个MOS管构成全桥电路结构,在变压器TR2右侧由Q11、Q12组成推挽电路结构。全桥电路结构虽然成本稍高,但具有电压应力低,非常容易实现谐振软开关,在高电压场合能极大地减小开关损耗,功率传输效率高。而推挽电路结构简单,磁芯利用率高,最重要的是能够实现其他结构无法实现的低压大电流的DC-DC变换。单单一级非隔离的DC-DC,其电压增益不可能太高,理论上在大功率的情况下不会超过5倍,这是由于线路损耗和元器件的寄生参数造成的。因此如果电池电压很低(例如8-13V电池模组),只有非隔离的DC-DC模块304升压,得到的电压将达不到并网逆变器的最低输入电压要求(例如315V以上),系统功能将不能实现。采用双向隔离DC-DC模块303,首先是实现了很高的电压增益,从功能上满足了逆变级对于输入电压的要求。而且,由于采用了ZVS移相全桥单元601和ZCS谐振推挽单元602的两种谐振软开关技术,相比于普通的全桥和推挽,在效率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且开关管的应力减小,EMI显著降低,以最小的代价来实现很大的电压增益。
如图3所示,至少一个非隔离的双向DC-DC模块304与双向隔离DC-DC模块303相连,并且每一个非隔离的双向DC-DC模块304与每一组电池相连,每一个非隔离的双向DC-DC模块304根据平均电流控制模式在电池充电时对双向隔离DC-DC模块303的正向输出进行降压,并在电池放电时对电池的电压进行升压。
具体地,如图7所示,当非隔离的双向DC-DC模块304处于降压工作状态时,MOS管Q15作为主开关管,MOS管Q16作为同步整流管。由驱动电路701提供PWM信号,使两者以互补的形式工作,即Q15的占空比为D,则Q16的占空比为1-D。能量从左向右传递,经过滤波电感L5和滤波电容C6,输出稳定的直流电压VDC3
当非隔离的双向DC-DC模块304处于升压工作状态时,MOS管Q16作为主开关管,MOS管Q15作为同步整流管。两者同样以互补形式工作。能量从右向左传递,经过滤波电容C5滤波后,输出稳定的直流电压VDC2
不论升压还是降压的工作状态,都是采用平均电流控制模式的原理自动控制,以提高动态响应特性,并使其适合并机均流。系统在这一级中采样直流电压VDC3
此外,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回馈式电池维护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保护模块307,每一个保护模块307连接在每一个非隔离的双向DC-DC模块304和每一组电池之间,也就是说,每一个保护模块307与每一个非隔离的双向DC-DC模块304一一对应。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回馈式电池维护系统还包括单片机308。单片机308分别与双向隔离DC-DC模块303、至少一个非隔离的双向DC-DC模块304和至少一个保护模块307相连,单片机308分别对双向隔离DC-DC模块303、至少一个非隔离的双向DC-DC模块304和至少一个保护模块307进行控制。
并且,数字信号处理器306和单片机307通过CAN总线串行通信。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保护模块307包括继电器和保护电路801(包括继电器,保险丝等)、预充控制电路802组成。并且,保护模块307的保护功能可分为软件保护和硬件保护。系统通过保护模块307采样电池侧电流IBAT和电压VBAT
其中,软件保护的机制是,系统通过采样电池侧电流IBAT和电压VBAT,经过单片机308计算,判断电流是否过流和电压是否在指定范围,若未发生过流且电压在指定范围内,并且通过人机接口收到系统启动的信号,则单片机308输出继电器使能信号。
硬件保护的机制同软件保护类似,也是判断电流是否过流,电压是否在指定范围内。
只有当单片机308输出继电器使能信号,且硬件判定未发生过流,且硬件判定电压在指定范围内,这三者同时满足时,继电器才能将触点闭合;否则触点断开。
因此,这样就避免了在开机时硬件保护电路的误动作,也避免了在发生故障时软件保护响应慢的缺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多组电池需要同时充放电时,为了区别各组电池的性能,不能将电池组串联。此时,就可以采用如图9所示的结构。图中,多路非隔离的双向DC-DC模块304和多路保护模块307串联后直接并联接到双向隔离DC-DC模块303上。这样,不同的电池组分别通过不同的非隔离双向DC-DC模块调节电压后接入系统。而双向隔离DC-DC模块303和双向整流-逆变模块301则可以复用。该系统简洁、高效,且易于实现模块化。
在本说明书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正向输出是指在电池充电时,能量从左向右传递;所述反向输出是指在电池放电时,能量从右向左传递。
此外,例如工频变压器TR1可以是工作在50HZ(或60HZ)频率的变压器。高频变压器TR2可以是工作在高频率的变压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高频变压器工作频率可以为100KHZ。零电压开关是在开关管输出结电容上电压为零时开启或关断开关管。零电流开关是在开关管上流过的电流为零时开启或关断开关管。平均电流控制模式是指一种开关电源自动控制模式,用输出电压的误差值和开关电源中电感上的电流平均值之间的误差,来控制PWM信号的输出结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回馈式电池维护系统,(1)采用高频变压器TR2替代工频变压器TR1,体积和重量非常小。同时,可以根据不同的电池电压来修改变压器变换比,达到很大的电压增益,满足各种低压需求。(2)采用了双向整流-逆变模块301、双向隔离DC-DC模块303、非隔离的双向DC-DC模块304串联的结构,使得双向隔离DC-DC模块303的两端电压VDC1和VDC2不会随电池电压和电网电压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根据这个特点,就可以将VDC1和VDC2电压点定制为双向隔离DC-DC模块303的最大效率点,使得效率最大化。(3)非隔离的双向DC-DC模块304采用平均电流控制模式进行自动控制,并在多组电池同时工作时,将不同电池通过各自的非隔离双向DC-DC模块304调压后并联接入双向隔离DC-DC模块303,易于实现模块化,电路复用率高,简洁且高效。(4)采用ZVS移相全桥和ZCS谐振推挽组成的双向隔离DC-DC变化器电路结构,且根据MOS管Q9,Q10,Q13,Q14的不同使能状态来修改电路结构。该双向拓扑传输功率大,谐振推挽特别适合于低压大电流应用场合,过载能力强;移相全桥功率传输比大,电压应力小,易于实现谐振软开关;双向变换都采用了软开关技术和同步整流技术,开关损耗小,电压和电流的应力小,效率高,且EMI大大减小。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

Claims (8)

1.一种回馈式电池维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整流-逆变双向模块、直流链滤波模块、双向隔离DC-DC模块和至少一个非隔离的双向DC-DC模块,其中,
所述整流-逆变双向模块包括全桥电路,所述整流-逆变双向模块通过采样电网侧交流电压和入网电流生成脉宽调制PWM信号以控制所述全桥电路在电池充电时进行整流工作或在所述电池放电时进行逆变工作;
所述直流链滤波模块与所述整流-逆变双向模块相连,所述直流链滤波模块在所述电池充电时对所述整流-逆变双向模块的正向输出进行滤波,并在所述电池放电时对所述双向隔离DC-DC模块的反向输出进行滤波;
所述双向隔离DC-DC模块与所述直流链滤波模块相连,所述双向隔离DC-DC模块对所述直流链滤波模块的正向输出进行升压,并对所述至少一个非隔离的双向DC-DC模块的反向输出进行降压;
所述至少一个非隔离的双向DC-DC模块与所述双向隔离DC-DC模块相连,每一个非隔离的双向DC-DC模块与每一组电池相连,所述每一个非隔离的双向DC-DC模块在所述电池充电时对所述双向隔离DC-DC模块的正向输出进行降压,并在所述电池放电时对所述电池的电压进行升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馈式电池维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逆变双向模块包括:
数字信号处理器,所述数字信号处理器使系统设定的指令电流与采样的所述电网侧交流电压相位同步,并与所述入网电流进行比例积分微分PID计算以得到所述PWM信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馈式电池维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链滤波模块包括:
并联的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馈式电池维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容为电解电容,所述第二电容为金属化聚丙烯薄膜电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馈式电池维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隔离DC-DC模块包括:
提供高的电压增益的高频变压器;
零电压开关移相全桥单元,所述零电压开关移相全桥单元与所述高频变压器相连,所述零电压开关移相全桥单元通过采用相移软开关和同步整流方式控制所述直流链滤波模块的正向输出进行升压;以及
零电流开关谐振推挽单元,所述零电流开关谐振推挽单元与所述高频变压器相连,所述零电流开关谐振推挽单元通过采用谐振软开关和所述同步整流方式控制所述至少一个非隔离的双向DC-DC模块的反向输出进行降压。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馈式电池维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至少一个保护模块,每一个保护模块连接在所述每一个非隔离的双向DC-DC模块和所述每一组电池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回馈式电池维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单片机,所述单片机分别与所述双向隔离DC-DC模块、所述至少一个非隔离的双向DC-DC模块和所述至少一个保护模块相连,所述单片机分别对所述双向隔离DC-DC模块、所述至少一个非隔离的双向DC-DC模块和所述至少一个保护模块进行控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回馈式电池维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字信号处理器和所述单片机通过CAN总线串行通信。
CN 201220308813 2012-06-28 2012-06-28 一种回馈式电池维护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7128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308813 CN202712895U (zh) 2012-06-28 2012-06-28 一种回馈式电池维护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308813 CN202712895U (zh) 2012-06-28 2012-06-28 一种回馈式电池维护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712895U true CN202712895U (zh) 2013-01-30

Family

ID=47593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308813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712895U (zh) 2012-06-28 2012-06-28 一种回馈式电池维护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712895U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75232A (zh) * 2013-09-30 2013-12-25 刘闯 电能存储及循环的高精度双向变换器
CN103515979A (zh) * 2013-03-21 2014-01-15 王林兵 低成本的单相一体化能量回馈系统
CN104659925A (zh) * 2013-11-20 2015-05-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电能收发方法和装置
CN105162234A (zh) * 2015-08-28 2015-12-16 国核自仪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核电站用手动发电装置
CN105359401A (zh) * 2013-05-21 2016-02-2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功率转换设备
CN108111032A (zh) * 2016-11-25 2018-06-01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功率变换装置与功率变换方法
CN109066929A (zh) * 2018-08-17 2018-12-21 千黎(苏州)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充放电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09149736A (zh) * 2018-08-31 2019-01-04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放电系统
CN110707807A (zh) * 2019-10-28 2020-01-17 樊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ups的安全稳定放电电路
CN111049379A (zh) * 2019-12-23 2020-04-21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充放电式dc-dc变换电路及其充放电系统
CN112134457A (zh) * 2019-06-24 2020-12-25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运算放大器实现pwm调制的恒流源电路
CN113346631A (zh) * 2021-05-13 2021-09-03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非接触式近场双向传能系统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15979A (zh) * 2013-03-21 2014-01-15 王林兵 低成本的单相一体化能量回馈系统
CN105359401A (zh) * 2013-05-21 2016-02-2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功率转换设备
CN103475232A (zh) * 2013-09-30 2013-12-25 刘闯 电能存储及循环的高精度双向变换器
CN103475232B (zh) * 2013-09-30 2017-02-15 绿色储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电能存储及循环的高精度双向变换器
CN104659925A (zh) * 2013-11-20 2015-05-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电能收发方法和装置
CN105162234A (zh) * 2015-08-28 2015-12-16 国核自仪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核电站用手动发电装置
CN108111032A (zh) * 2016-11-25 2018-06-01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功率变换装置与功率变换方法
CN109066929A (zh) * 2018-08-17 2018-12-21 千黎(苏州)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充放电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09149736A (zh) * 2018-08-31 2019-01-04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放电系统
CN112134457A (zh) * 2019-06-24 2020-12-25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运算放大器实现pwm调制的恒流源电路
CN112134457B (zh) * 2019-06-24 2022-05-31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运算放大器实现pwm调制的恒流源电路
CN110707807A (zh) * 2019-10-28 2020-01-17 樊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ups的安全稳定放电电路
CN111049379A (zh) * 2019-12-23 2020-04-21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充放电式dc-dc变换电路及其充放电系统
CN113346631A (zh) * 2021-05-13 2021-09-03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非接触式近场双向传能系统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712895U (zh) 一种回馈式电池维护系统
CN108988451A (zh) 隔离型双向充电机控制方法及控制电路
CN104052296B (zh) 用于开关模式功率转换器的系统和方法
CN117154907A (zh) 一种带逆变功能的三端口充电机
CN205407374U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充电桩的高效直流充电模块
CN205666668U (zh) 一种交错模式的模块化并联均流高效充电模块
CN107968471B (zh) Lclc谐振电路、宽范围恒功率输出直流充电机及控制方法
KR20210116305A (ko) 예비충전이 가능한 dcdc 변환 회로
EP3007348A2 (en) Power conversion apparatus
CN108512256B (zh) 一种多功能车载充放电一体化系统
CN103154843A (zh) 具有升压-降压-降压配置的功率转换器
Jovanović et al. Efficiency optimization of LLC resonant converters operating in wide input-and/or output-voltage range by on-the-fly topology-morphing control
CN105262339A (zh) 一种高效宽增益同步整流h桥双向直流变换器
CN103780099A (zh) 一种双向直流变换电路及开关电源
CN102522897A (zh) 大升降压比的双向直流变换器
CN110323955B (zh) 一种离网裂相器和逆变器系统
CN103560666A (zh) 具有低纹波的四开关升降压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2882376A (zh) 一种控制器和功率转换器及控制功率转换器的方法
JP2013074779A (ja) 絶縁型双方向Cukコンバータとその駆動方法
CA2729118A1 (en) Circuit for direct energy extraction from a charged-particle beam
CN202455256U (zh) 交流-直流两用压缩机调速控制器
CN102570831B (zh) 一种隔离直流双向变换器
CN202261028U (zh) 一种多相错相并联双级变换器
Li et al. A high-efficiency DC/DC converter with SiC devices and LLC topology for charging electric vehicles
Aarninkhof et al. A Reconfigurable Two-stage 11kW DC-DC Resonant Converter for EV Charging with a 150-1000V Output Voltage Rang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30

Termination date: 202106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