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712660U - 一种用于线缆制作的双排线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线缆制作的双排线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712660U
CN202712660U CN 201220341903 CN201220341903U CN202712660U CN 202712660 U CN202712660 U CN 202712660U CN 201220341903 CN201220341903 CN 201220341903 CN 201220341903 U CN201220341903 U CN 201220341903U CN 202712660 U CN202712660 U CN 2027126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eel stand
hole
heart yearn
draw
connec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34190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天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SANXIN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SANXIN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SANXIN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SANXIN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34190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7126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7126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71266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orage Of Web-Like 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线缆制作的双排线架,包括沿前后方向隔开设置的A排线架和B排线架;A排线架上部设有贯穿A排线架的前、后部的平行A通孔;B排线架上部设有贯穿B排线架的前、后部的平行B通孔;A通孔正对B通孔。或者,A排线架上部还设有贯穿A排线架的前、后部并与A通孔平行的A卡槽;B排线架上部还设有贯穿B排线架前、后部并与B通孔平行的B卡槽;A卡槽正对B卡槽。或者,A排线架上部设有贯穿A排线架的前、后部的A卡槽,B排线架上部设有贯穿B排线架前、后部的B通孔;A卡槽正对B通孔;该双排线架解决了数据线缆在进行去皮、裁切、镀锡、焊接时因芯线易弯曲和变形导致端子出现虚焊、漏焊和短路等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线缆制作的双排线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信号传输线(如HDMI、USB、DisplayPort等)的加工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线缆制作的双排线架。
背景技术
现有用于连接笔记本计算机、数码相机、手机等电子装置的数据线缆均有若干金属芯线组成,在数据线缆通过端子连接其它电子装置时,首先需对数据线缆的绝缘皮进行去皮,而后进行芯线镀锡、裁切等工艺后利用手工焊接或脉冲焊接设备将数据线缆的芯线焊接于端子上。随着IT行业产品日趋朝向“轻薄,短小”发展,同时对功能要求
越来越强大,由此所有零组件也必须作超细及微小加工,数据线缆的芯线规格也由28AWG(美国导线规格)、30AWG变成更细的34AWG、36AWG、40AWG、42AWG,在进行去皮、裁切、镀锡、焊接时容易因芯线弯曲和变形导致端子出现虚焊、漏焊和短路等不良品质。
显然,传统的手工加工工艺已无法满足目前细小数据线缆的加工,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线缆制作的双排线架,其可以克服目前细小数据线缆的加工难题,良好的解决数据线缆在去皮、裁切、镀锡、焊接时因芯线易弯曲和变形导致端子出现虚焊、漏焊和短路等品质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第一种技术方案内容具体如下:
一种用于线缆制作的双排线架,包括前后设置的A排线架和B排线架,A排线架的后部与B排线架的前部通过一间隙相互隔开,并且A排线架的后部通过一连接部连接B排线架的前部;所述A排线架的上部设有一排平行的A通孔,所述A通孔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并且所述A通孔贯穿A排线架的前、后部;所述B排线架的上部设有一排平行的B通孔,所述B通孔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并且所述B通孔贯穿B排线架的前、后部;所述A通孔正对所述B通孔;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A通孔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具体是指“A通孔的内径必须要取大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的尺寸”,“所述B通孔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具体是“B通孔的内径必须要取大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的尺寸”。
为了更好地对A排线架和B排线架进行定位从而方便芯线顺次穿过A通孔和B通孔,优选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间隙中,所述连接部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A排线架的后部和B排线架的前部;并且所述A排线架、连接部和B排线架三者一体成型。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连接部为一片状结构。
或者,优选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和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所述间隙位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所述A排线架的后部左端通过第一连接部与B排线架的前部左端相连,所述A排线架的后部右端通过第二连接部与B排线架的前部右端相连;所述A排线架、第一连接部、B排线架和第二连接部四者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数量分别为二。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均为条形块状结构。
为了可以在数据线缆制作时回收B排线架,优选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间隙中,所述连接部包括从所述A排线架的后部伸出的卡块和设于所述B排线架前部的卡槽;所述卡块卡接所述卡槽。
或者,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卡接装置和至少一个第二卡接装置;所述间隙位于第一卡接装置与第二卡接装置之间;所述A排线架的后部左端通过第一卡接装置连接B排线架的前部左端;所述A排线架的后部右端通过第二卡接装置连接B排线架的前部右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接装置和第二卡接装置的数量分别为二。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接装置包括从A排线架的后部左端伸出的第一插柱、以及设置在B排线架的前部左端并与所述第一插柱相匹配的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插柱卡接所述第一插槽;所述第二卡接装置包括从A排线架的后部右端伸出的第二插柱、以及设置在B排线架的前部右端并与所述第二插柱相匹配的第二插槽;所述第二插柱卡接所述第二插槽。
为了方便人手分离A排线架和B排线架,优选地,所述A排线架的上部顶端设有与所述A通孔正交的A线槽;所述B排线架的上部顶端设有与所述B通孔正交的B线槽。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技术方案用于数据线缆制作时,可采用如下的步骤:
(1)去除数据线缆的外皮,露出芯线,将芯线依序排布并穿过其各自对应的A通孔和B通孔,实现将芯线固定在A排线架和B排线架上,从而芯线可以平直地位于使A排线架、B排线架上以及A排线架与B排线架之间;
(2)沿A排线架和B排线架的间隙将芯线的绝缘皮环切出一道恰及内部导线的切口;
(3)沿芯线的轴向拉开A排线架和B排线架,使芯线的绝缘皮沿切口被B排线架拔出并裸露出内部的导线;
(4)对A排线架和B排线架之间芯线裸露的导线镀锡;
(5)按照所需的焊接长度截断A排线架和B排线架之间芯线裸露的导线,丢弃或回收B排线架;
(6)将A排线架以及预留的芯线裸露的导线与适配的端子插接并进行焊接。
上述工艺中,由于在步骤(1)到步骤(4)皆采用了A排线架和B排线架将线缆的芯线拉伸平直,可以有效的解决线缆在去皮、裁切、镀锡时芯线易弯曲和变形的难题;而通过A排线架和B排线架对应设置的A通孔和B通孔对数据线缆的芯线进行预排线和定位,显然也能直接使芯线的排列间距与适配的端子上的焊点精确配合,因此步骤(6)中插接端子与焊接均可以实现自动化作业。
另外,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第二种技术方案同样可以达到克服目前细小数据线缆的加工难题,良好的解决数据线缆在去皮、裁切、镀锡、焊接时因芯线易弯曲和变形导致端子出现虚焊、漏焊和短路等品质问题的目的,其内容具体如下:
一种用于线缆制作的双排线架,包括前后设置的A排线架和B排线架,A排线架的后部与B排线架的前部通过一间隙相互隔开;所述A排线架的上部设有一排平行的A通孔,所述A通孔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并且所述A通孔贯穿A排线架的前、后部;所述B排线架的上部设有一排平行的B通孔,所述B通孔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并且所述B通孔贯穿B排线架的前、后部;所述A通孔正对所述B通孔;所述A排线架的上部还设有至少一个A卡槽,所述A卡槽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所述A卡槽贯穿A排线架的前、后部并与所述A通孔平行;所述B排线架的上部还设有至少一个B卡槽,所述B卡槽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所述B卡槽贯穿B排线架的前、后部并与所述B通孔平行;所述A卡槽正对所述B卡槽。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A通孔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具体是指“A通孔的内径必须要取大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的尺寸”,“所述B通孔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具体是指“B通孔的内径必须要取大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的尺寸。“所述A卡槽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具体是指“A卡槽的内径必须要取大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的尺寸”,“所述B卡槽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具体是指“B卡槽的内径必须要取大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的尺寸”。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A排线架的后部还可以通过一连接部连接B排线架的前部。
为了方便人手分离A排线架和B排线架,优选地,所述A排线架的上部顶端设有与所述A通孔正交的A线槽;所述B排线架的上部顶端设有与所述B通孔正交的B线槽。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技术方案用于数据线缆制作时,可采用如下的步骤:
(1)去除数据线缆的外皮,露出芯线,将一部分芯线依序排布并穿过其各自对应的A通孔和B通孔,再将另一部分芯线依次穿过其各自对应的A卡槽和B卡槽,实现将所有芯线固定在A排线架和B排线架上,从而芯线可以平直地位于使A排线架、B排线架上以及A排线架与B排线架之间;
(2)沿A排线架和B排线架的间隙将芯线的绝缘皮环切出一道恰及内部导线的切口;
(3)沿芯线的轴向拉开A排线架和B排线架,使芯线的绝缘皮沿切口被B排线架拔出并裸露出内部的导线;
(4)对A排线架和B排线架之间芯线裸露的导线镀锡;
(5)按照所需的焊接长度截断A排线架和B排线架之间芯线裸露的导线,丢弃或回收B排线架;
(6)将A排线架以及预留的芯线裸露的导线与适配的端子插接并进行焊接。
上述工艺中,由于在步骤(1)到步骤(4)皆采用了A排线架和B排线架将线缆的芯线拉伸平直,可以有效的解决线缆在去皮、裁切、镀锡时芯线易弯曲和变形的难题;而通过A排线架的A通孔和A卡槽以及B排线架的B通孔和B卡槽对数据线缆的芯线进行预排线和定位,显然也能直接使芯线的排列间距与适配的端子上的焊点精确配合,因此步骤(6)中插接端子与焊接均可以实现自动化作业。
另外,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第三种技术方案同样可以达到克服目前细小数据线缆的加工难题,良好的解决数据线缆在去皮、裁切、镀锡、焊接时因芯线易弯曲和变形导致端子出现虚焊、漏焊和短路等品质问题的目的,其内容具体如下:
一种用于线缆制作的双排线架,包括前后设置的A排线架和B排线架,A排线架的后部与B排线架的前部通过一间隙相互隔开;所述A排线架的上部设有一排平行的A卡槽,所述A卡槽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并且所述A卡槽贯穿A排线架的前、后部;所述B排线架的上部设有一排平行的B通孔,所述B通孔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并且所述B通孔贯穿B排线架的前、后部;所述A卡槽正对所述B通孔。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A卡槽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具体是指“A卡槽的内径必须要取大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的尺寸”,“所述B通孔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具体是“B通孔的内径必须要取大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的尺寸”。
为了方便人手分离A排线架和B排线架,优选地,所述A排线架的上部顶端设有与所述A卡槽正交的A线槽;所述B排线架的上部顶端设有与所述B通孔正交的B线槽。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技术方案用于数据线缆制作时,可采用如下的步骤:
(1)去除数据线缆的外皮,露出芯线,将芯线依序排布并穿过其各自对应的A卡槽和B通孔,实现将芯线固定在A排线架和B排线架上,从而芯线可以平直地位于使A排线架、B排线架上以及A排线架与B排线架之间;
(2)沿A排线架和B排线架的间隙将芯线的绝缘皮环切出一道恰及内部导线的切口;
(3)沿芯线的轴向拉开A排线架和B排线架,使芯线的绝缘皮沿切口被B排线架拔出并裸露出内部的导线;
(4)对A排线架和B排线架之间芯线裸露的导线镀锡;
(5)按照所需的焊接长度截断A排线架和B排线架之间芯线裸露的导线,丢弃或回收B排线架;
(6)将A排线架以及预留的芯线裸露的导线与适配的端子插接并进行焊接。
上述工艺中,由于在步骤(1)到步骤(4)皆采用了A排线架和B排线架将线缆的芯线拉伸平直,可以有效的解决线缆在去皮、裁切、镀锡时芯线易弯曲和变形的难题;而通过A排线架和B排线架对应设置的A卡槽和B通孔对数据线缆的芯线进行预排线和定位,显然也能直接使芯线的排列间距与适配的端子上的焊点精确配合,因此步骤(6)中插接端子与焊接均可以实现自动化作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产生了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线缆制作的双排线架解决了芯线规格为26AWG、28AWG、30AWG、32AWG、34AWG、36AWG、40AWG、42AWG,甚至芯线更细小、排列更紧密的数据线缆在进行去皮、裁切、镀锡、焊接时因芯线易弯曲和变形导致端子出现虚焊、漏焊和短路等缺陷的问题,而且还可以实现自动化作业。
2、A排线架和B排线架的分体设置,使在断开A排线架和B排线架之间的连接并完成按照所需的焊接长度截断A排线架和B排线架之间芯线裸露的导线时,还可以回收B排线架,有利于环保。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八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九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十的A排线架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十的B排线架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十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十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十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十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八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十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十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十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十六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技术方案主要包括了14种实施方式,它们依次为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实施例四、实施例五、实施例六、实施例七、实施例八、实施例九、实施例十、实施例十一、实施例十二、实施例十三和实施例十四。下面分别对这14种实施方式进行具体的描述,以便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技术方案的第一种实施方式,该用于线缆制作的双排线架包括前后设置的A排线架1和B排线架2,A排线架1的后部与B排线架2的前部通过一间隙3相互隔开,并且A排线架1的后部通过一连接部连接B排线架2的前部;所述A排线架1的上部设有一排平行的A通孔11,所述A通孔11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并且所述A通孔11贯穿A排线架1的前、后部;所述B排线架2的上部设有一排平行的B通孔21,所述B通孔21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并且所述B通孔21贯穿B排线架2的前、后部;所述A通孔11正对所述B通孔21。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A通孔11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具体是指“A通孔11的内径必须要取大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的尺寸”,“所述B通孔21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具体是“B通孔21的内径必须要取大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的尺寸”。
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间隙3中,所述连接部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A排线架1的后部和B排线架2的前部;并且所述A排线架1、连接部4和B排线架2三者一体成型。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连接部4为一片状结构。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方案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它的结构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基本相同,但它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连接部的结构不同,具体为:所述连接部4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41和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42;所述间隙3位于第一连接部41和第二连接部42之间;所述A排线架2的后部左端通过第一连接部41与B排线架2的前部左端相连,所述A排线架2的后部右端通过第二连接部42与B排线架2的前部右端相连;所述A排线架1、第一连接部41、B排线架2和第二连接部42四者一体成型。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连接部41和第二连接部42均为条形块状结构。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接部41和第二连接部42的数量分别为一。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方案的第三种实施方式,它的结构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但它与实施例一的不同点在于:所述A排线架1的上部顶端设有与所述A通孔11正交的A线槽12;所述B排线架2的上部顶端设有与所述B通孔21正交的B线槽22,方便人手分离A排线架1和B排线架2。
实施例四
如图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方案的第四种实施方式,它的结构与实施例二的结构基本相同,但它与实施例一的不同点在于:所述A排线架1的上部顶端设有与所述A通孔11正交的A线槽12;所述B排线架2的上部顶端设有与所述B通孔21正交的B线槽22,方便人手分离A排线架1和B排线架2。
实施例五
如图5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方案的第五种实施方式,它的结构与实施例二的结构基本相同,但它与实施例二的不同点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41和第二连接部42的数量分别为一。
实施例六
如图6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方案的第六种实施方式,它的结构与实施例五的结构基本相同,但它与实施例五的不同点在于:所述A排线架2的上部顶端设有与所述A通孔11正交的A线槽12;所述B排线架2的上部顶端设有与所述B通孔21正交的B线槽22,方便人手分离A排线架1和B排线架2。
实施例七
如图7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方案的第七种实施方式,它的结构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但它与实施例一的不同点在于连接部的结构不同:所述连接部4位于所述间隙3中,所述连接部4包括从所述A排线架1的后部伸出的卡块43和设于所述B排线架2前部的卡槽44;所述卡块43卡接所述卡槽44,使A排线架1可与B排线架2分体,从而可以在数据线缆制作时回收B排线架2。
实施例八
如图8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方案的第八种实施方式,它的结构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但它与实施例一的不同点在于连接部4的结构不同:所述连接部4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卡接装置和至少一个第二卡接装置;所述间隙3位于第一卡接装置与第二卡接装置之间;所述A排线架1的后部左端通过第一卡接装置连接B排线架2的前部左端;所述A排线架1的后部右端通过第二卡接装置连接B排线架2的前部右端。
具体地,所述第一卡接装置和第二卡接装置的数量分别为一。
具体地,所述第一卡接装置包括从A排线架1的后部左端伸出的第一插柱45、以及设置在B排线架2的前部左端并与所述第一插柱45相匹配的第一插槽46;所述第一插柱45卡接所述第一插槽46;所述第二卡接装置包括从A排线架1的后部右端伸出的第二插柱47、以及设置在B排线架2的前部右端并与所述第二插柱47相匹配的第二插槽48;所述第二插柱47卡接所述第二插槽48,使A排线架1可与B排线架2分体,从而可以在数据线缆制作时回收B排线架2。
实施例九
如图9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方案的第九种实施方式,它的结构与实施例八的结构基本相同,但它与实施例八的不同点在于:所述第一卡接装置和第二卡接装置的数量分别为二。
实施例十
如图10和图1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方案的第十种实施方式,它的结构与实施例七的结构基本相同,但它与实施例七的不同点在于:所述A排线架1的上部顶端设有与所述A通孔11正交的A线槽12;所述B排线架2的上部顶端设有与所述B通孔21正交的B线槽22,可方便人手分离A排线架1和B排线架2。
实施例十一
如图1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方案的第八种实施方式,它的结构与实施例八的结构基本相同,但它与实施例八的不同点在于:所述A排线架1的上部顶端设有与所述A通孔11正交的A线槽12;所述B排线架2的上部顶端设有与所述B通孔21正交的B线槽22,可方便人手分离A排线架1和B排线架2。
实施例十二
如图1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方案的第十二种实施方式,它的结构与实施例九的结构基本相同,但它与实施例九的不同点在于:所述A排线架1的上部顶端设有与所述A通孔11正交的A线槽12;所述B排线架2的上部顶端设有与所述B通孔21正交的B线槽22,可方便人手分离A排线架1和B排线架2。
实施例十三
如图1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方案的第十三种实施方式,该用于线缆制作的双排线架包括前后设置的A排线架1和B排线架2,A排线架1的后部与B排线架2的前部通过一间隙3相互隔开;所述A排线架1的上部设有一排平行的A通孔11,所述A通孔11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并且所述A通孔11贯穿A排线架1的前、后部;所述B排线架2的上部设有一排平行的B通孔21,所述B通孔21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并且所述B通孔21贯穿B排线架2的前、后部;所述A通孔11正对所述B通孔21。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A通孔11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具体是指“A通孔11的内径必须要取大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的尺寸”,“所述B通孔21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具体是“B通孔21的内径必须要取大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的尺寸”。
实施例十四
如图15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方案的第十四种实施方式,它的结构与实施例十三的结构基本相同,但它与实施例十四的不同点在于:所述A排线架2的上部顶端设有与所述A通孔11正交的A线槽12;所述B排线架2的上部顶端设有与所述B通孔21正交的B线槽22,方便人手分离A排线架1和B排线架2。
如图16所示,是实施例八的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下面以实施例八为例子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技术方案(包括上述14种实施方式)用于数据线缆制作时,可采用如下的步骤:
(1)去除数据线缆的外皮,露出芯线5,将芯线5依序排布并穿过其各自对应的A通孔11和B通孔21,实现将芯线5固定在A排线架1和B排线架2上,从而芯线5可以平直地位于使A排线架1、B排线架2上以及A排线架1与B排线架2之间;
(2)沿A排线架1和B排线架2的间隙3将芯线5的绝缘皮环切出一道恰及内部导线的切口;
(3)沿芯线5的轴向拉开A排线架1和B排线架2,使芯线5的绝缘皮沿切口被B排线架2拔出并裸露出内部的导线;
(4)对A排线架1和B排线架2之间芯线裸露的导线镀锡;
(5)按照所需的焊接长度截断A排线架1和B排线架2之间芯线裸露的导线,丢弃或回收B排线架2;
(6)将A排线架1以及预留的芯线裸露的导线与适配的端子插接并进行焊接。
上述工艺中,由于在步骤(1)到步骤(4)皆采用了A排线架1和B排线架2将线缆的芯线5拉伸平直,可以有效的解决线缆在去皮、裁切、镀锡时芯线5易弯曲和变形的难题;而通过A排线架1和B排线架对应设置的A通孔11和B通孔21对数据线缆的芯线5进行预排线和定位,显然也能直接使芯线5的排列间距与适配的端子上的焊点精确配合,因此步骤(6)中插接端子与焊接均可以实现自动化作业。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技术方案包括了十种实施方式,它们依次为实施例十五种、实施例十六、实施例十七、实施例十八、实施例十九、实施例二十、实施例二十一、实施例二十二、实施例二十三和实施例二十四。下面分别对这十种实施方式进行具体的描述,以便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
实施例十五
实施例十五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技术方案的第一种实施方式。该用于线缆制作的双排线架包括前后设置的A排线架和B排线架,A排线架的后部与B排线架的前部通过一间隙相互隔开,并且A排线架的后部通过一连接部连接B排线架的前部;所述A排线架的上部设有一排平行的A通孔,所述A通孔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并且所述A通孔贯穿A排线架的前、后部;所述B排线架的上部设有一排平行的B通孔,所述B通孔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并且所述B通孔贯穿B排线架的前、后部;所述A通孔正对所述B通孔;所述A排线架的上部还设有至少一个A卡槽,所述A卡槽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所述A卡槽贯穿A排线架的前、后部并与所述A通孔平行;所述B排线架的上部还设有至少一个B卡槽,所述B卡槽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所述B卡槽贯穿B排线架的前、后部并与所述B通孔平行;所述A卡槽正对所述B卡槽。
具体地,所述连接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和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所述间隙位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所述A排线架的后部左端通过第一连接部与B排线架的前部左端相连,所述A排线架的后部右端通过第二连接部与B排线架的前部右端相连;所述A排线架、第一连接部、B排线架和第二连接部四者一体成型。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均为条形块状结构。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数量分别为一。
实施例十六
实施例十六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技术方案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它的结构与实施例十五的结构基本相同,但它与实施例十五的不同点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数量分别为二。
实施例十七
实施例十七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技术方案的第三种实施方式,它的结构与实施例十五的结构基本相同,但它与实施例十五的不同点在于:所述A排线架的上部顶端设有与所述A通孔正交的A线槽;所述B排线架的上部顶端设有与所述B通孔正交的B线槽,方便人手分离A排线架和B排线架。
实施例十八
实施例十八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技术方案的第四种实施方式,它的结构与实施例十六的结构基本相同,但它与实施例十六的不同点在于:所述A排线架的上部顶端设有与所述A通孔正交的A线槽;所述B排线架的上部顶端设有与所述B通孔正交的B线槽,方便人手分离A排线架和B排线架。
实施例十九
实施例十九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技术方案的第五种实施方式,它的结构与实施例十五的结构基本相同,但它与实施例十五的不同点在于连接部的结构不同,具体为:所述连接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卡接装置和至少一个第二卡接装置;所述间隙位于第一卡接装置与第二卡接装置之间;所述A排线架的后部左端通过第一卡接装置连接B排线架的前部左端;所述A排线架的后部右端通过第二卡接装置连接B排线架的前部右端。
具体地,所述第一卡接装置和第二卡接装置的数量分别为一。
具体地,所述第一卡接装置包括从A排线架的后部左端伸出的第一插柱、以及设置在B排线架的前部左端并与所述第一插柱相匹配的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插柱卡接所述第一插槽;所述第二卡接装置包括从A排线架的后部右端伸出的第二插柱、以及设置在B排线架的前部右端并与所述第二插柱相匹配的第二插槽;所述第二插柱卡接所述第二插槽,使A排线架可与B排线架分体,从而可以在数据线缆制作时回收B排线架。
实施例二十
实施例二十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技术方案的第六种实施方式,它的结构与实施例十九的结构基本相同,但它与实施例十九的不同点在于:所述第一卡接装置和第二卡接装置的数量分别为二。
实施例二十一
实施例二十一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技术方案的第七种实施方式,它的结构与实施例十九基本相同,但它与实施例十九的不同点在于:所述A排线架的上部顶端设有与所述A通孔正交的A线槽;所述B排线架的上部顶端设有与所述B通孔正交的B线槽,方便人手分离A排线架和B排线架。
实施例二十二
实施例二十二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技术方案的第八种实施方式,它的结构与实施例二十基本相同,但它与实施例二十的不同点在于:所述A排线架的上部顶端设有与所述A通孔正交的A线槽;所述B排线架的上部顶端设有与所述B通孔正交的B线槽,方便人手分离A排线架和B排线架。
实施例二十三
如图1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技术方案的第九种实施方式,该用于线缆制作的双排线架包括前后设置的A排线架1和B排线架2,A排线架1的后部与B排线架2的前部通过一间隙3相互隔开;所述A排线架1的上部设有一排平行的A通孔11,所述A通孔11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并且所述A通孔11贯穿A排线架1的前、后部;所述B排线架2的上部设有一排平行的B通孔21,所述B通孔21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并且所述B通孔21贯穿B排线架2的前、后部;所述A通孔11正对所述B通孔21;所述A排线架1的上部还设有至少一个A卡槽13,所述A卡槽13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所述A卡槽13贯穿A排线架1的前、后部并与所述A通孔11平行;所述B排线架2的上部还设有至少一个B卡槽23,所述B卡槽23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所述B卡槽23贯穿B排线架2的前、后部并与所述B通孔21平行;所述A卡槽13正对所述B卡槽23。
实施例二十四
如图1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技术方案的第十种实施方式,它的结构与实施例二十三基本相同,但它与实施例二十三的不同点在于:所述A排线架1的上部顶端设有与所述A通孔11正交的A线槽12;所述B排线架2的上部顶端设有与所述B通孔21正交的B线槽22,方便人手分离A排线架1和B排线架2。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实施例十五至到实施例二十四,“所述A通孔11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具体是指“A通孔11的内径必须要取大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的尺寸”,“所述B通孔21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具体是指“B通孔21的内径必须要取大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的尺寸。“所述A卡槽13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具体是指“A卡槽13的内径必须要取大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的尺寸”,“所述B卡槽23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具体是指“B卡槽23的内径必须要取大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的尺寸”。
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十五到实施例二十四应用在数据线缆制作时,还可采用如下的步骤以达到与将实施例一到实施例十四应用在数据线缆制作时所能达到的相同效果:
(1)去除数据线缆的外皮,露出芯线,将芯线依序排布并通过其绝缘皮将一部分芯线逐次卡固在A排线架的A通孔和B排线架的B通孔内,同时还将另一部分芯线逐次卡固在A排线架的A卡槽和B排线架的B卡槽内,从而使A排线架和B排线架上以及之间的芯线平直;
(2)沿A排线架和B排线架的间隙将芯线的绝缘皮环切出一道恰及内部导线的切口;
(3)沿芯线的轴向拉开A排线架和B排线架,使芯线的绝缘皮沿切口被B排线架拨出并裸露出内部的导线;
(4)对A排线架和B排线架之间芯线裸露的导线镀锡;
(5)按照所需的焊接长度截断A排线架和B排线架之间芯线裸露的导线,丢弃或回收B排线架;
(6)将A排线架以及预留的芯线裸露的导线与适配的端子插接并进行焊接。
上述工艺中,由于在步骤(1)到步骤(4)皆采用了A排线架和B排线架将线缆的芯线拉伸平直,可以有效的解决线缆在去皮、裁切、镀锡时芯线易弯曲和变形的难题;而通过A排线架的A通孔和A卡槽以及B排线架的B通孔和B卡槽对数据线缆的芯线进行预排线和定位,显然也能直接使芯线的排列间距与适配的端子上的焊点精确配合,因此步骤(6)中插接端子与焊接均可以实现自动化作业。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技术方案包括了两种实施方式,它们依次为实施例二十五和实施例二十六。下面分别对这两种实施方式进行具体的描述,以便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
实施例二十五
如图19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技术方案的第一种实施方式,该用于线缆制作的双排线架包括前后设置的A排线架1和B排线架2,A排线架1的后部与B排线架2的前部通过一间隙3相互隔开;所述A排线架1的上部设有一排平行的A卡槽13,所述A卡槽13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并且所述A卡槽13贯穿A排线架1的前、后部;所述B排线架2的上部设有一排平行的B通孔21,所述B通孔21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并且所述B通孔21贯穿B排线架2的前、后部;所述A卡槽13正对所述B通孔21。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A卡槽13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具体是指“A卡槽13的内径必须要取大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的尺寸”,“所述B通孔21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具体是“B通孔21的内径必须要取大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的尺寸”。
实施例二十六
如图20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技术方案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它的结构与实施例二十五基本相同,但它与实施例二十五的不同点在于:所述A排线架1的上部顶端设有与所述A卡槽13正交的A线槽12;所述B排线架的上部顶端设有与所述B通孔21正交的B线槽22,方便人手分离A排线架1和B排线架2。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技术方案用于数据线缆制作时,可采用如下的步骤:
(1)去除数据线缆的外皮,露出芯线,将芯线依序排布并穿过其各自对应的A卡槽和B通孔,实现将芯线固定在A排线架和B排线架上,从而芯线可以平直地位于使A排线架、B排线架上以及A排线架与B排线架之间;
(2)沿A排线架和B排线架的间隙将芯线的绝缘皮环切出一道恰及内部导线的切口;
(3)沿芯线的轴向拉开A排线架和B排线架,使芯线的绝缘皮沿切口被B排线架拔出并裸露出内部的导线;
(4)对A排线架和B排线架之间芯线裸露的导线镀锡;
(5)按照所需的焊接长度截断A排线架和B排线架之间芯线裸露的导线,丢弃或回收B排线架;
(6)将A排线架以及预留的芯线裸露的导线与适配的端子插接并进行焊接。
上述工艺中,由于在步骤(1)到步骤(4)皆采用了A排线架和B排线架将线缆的芯线拉伸平直,可以有效的解决线缆在去皮、裁切、镀锡时芯线易弯曲和变形的难题;而通过A排线架和B排线架对应设置的A卡槽和B通孔对数据线缆的芯线进行预排线和定位,显然也能直接使芯线的排列间距与适配的端子上的焊点精确配合,因此步骤(6)中插接端子与焊接均可以实现自动化作业。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结构和原理获得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

Claims (13)

1.一种用于线缆制作的双排线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后设置的A排线架和B排线架,A排线架的后部与B排线架的前部通过一间隙相互隔开;所述A排线架的上部设有一排平行的A通孔,所述A通孔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并且所述A通孔贯穿A排线架的前、后部;所述B排线架的上部设有一排平行的B通孔,所述B通孔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并且所述B通孔贯穿B排线架的前、后部;所述A通孔正对所述B通孔。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线缆制作的双排线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间隙中,所述连接部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A排线架的后部和B排线架的前部;并且所述A排线架、连接部和B排线架三者一体成型。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线缆制作的双排线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和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所述间隙位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所述A排线架的后部左端通过第一连接部与B排线架的前部左端相连,所述A排线架的后部右端通过第二连接部与B排线架的前部右端相连;所述A排线架、第一连接部、B排线架和第二连接部四者一体成型。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线缆制作的双排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数量分别为二。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线缆制作的双排线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间隙中,所述连接部包括从所述A排线架的后部伸出的卡块和设于所述B排线架前部的卡槽;所述卡块卡接所述卡槽。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线缆制作的双排线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卡接装置和至少一个第二卡接装置;所述间隙位于第一卡接装置与第二卡接装置之间;所述A排线架的后部左端通过第一卡接装置连接B排线架的前部左端;所述A排线架的后部右端通过第二卡接装置连接B排线架的前部右端。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线缆制作的双排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装置和第二卡接装置的数量分别为二。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线缆制作的双排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装置包括从A排线架的后部左端伸出的第一插柱、以及设置在B排线架的前部左端并与所述第一插柱相匹配的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插柱卡接所述第一插槽;所述第二卡接装置包括从A排线架的后部右端伸出的第二插柱、以及设置在B排线架的前部右端并与所述第二插柱相匹配的第二插槽;所述第二插柱卡接所述第二插槽。
9.    如权利要求1-8任何一项所述的用于线缆制作的双排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A排线架的上部顶端设有与所述A通孔正交的A线槽;所述B排线架的上部顶端设有与所述B通孔正交的B线槽。
10.    一种用于线缆制作的双排线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后设置的A排线架和B排线架,A排线架的后部与B排线架的前部通过一间隙相互隔开;所述A排线架的上部设有一排平行的A通孔,所述A通孔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并且所述A通孔贯穿A排线架的前、后部;所述B排线架的上部设有一排平行的B通孔,所述B通孔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并且所述B通孔贯穿B排线架的前、后部;所述A通孔正对所述B通孔;所述A排线架的上部还设有至少一个A卡槽,所述A卡槽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所述A卡槽贯穿A排线架的前、后部并与所述A通孔平行;所述B排线架的上部还设有至少一个B卡槽,所述B卡槽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所述B卡槽贯穿B排线架的前、后部并与所述B通孔平行;所述A卡槽正对所述B卡槽。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线缆制作的双排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A排线架的上部顶端设有与所述A通孔正交的A线槽;所述B排线架的上部顶端设有与所述B通孔正交的B线槽。
12.    一种用于线缆制作的双排线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后设置的A排线架和B排线架,A排线架的后部与B排线架的前部通过一间隙相互隔开;所述A排线架的上部设有一排平行的A卡槽,所述A卡槽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并且所述A卡槽贯穿A排线架的前、后部;所述B排线架的上部设有一排平行的B通孔,所述B通孔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并且所述B通孔贯穿B排线架的前、后部;所述A卡槽正对所述B通孔。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线缆制作的双排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A排线架的上部顶端设有与所述A卡槽正交的A线槽;所述B排线架的上部顶端设有与所述B通孔正交的B线槽。
CN 201220341903 2012-07-13 2012-07-13 一种用于线缆制作的双排线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7126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341903 CN202712660U (zh) 2012-07-13 2012-07-13 一种用于线缆制作的双排线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341903 CN202712660U (zh) 2012-07-13 2012-07-13 一种用于线缆制作的双排线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712660U true CN202712660U (zh) 2013-01-30

Family

ID=47592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341903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712660U (zh) 2012-07-13 2012-07-13 一种用于线缆制作的双排线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71266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82418A (zh) * 2017-08-08 2017-12-15 安凯 一种网线水晶头半自动安装装置及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82418A (zh) * 2017-08-08 2017-12-15 安凯 一种网线水晶头半自动安装装置及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25123A (zh) 端子、端子连接装置、应用它们的电机及电机的装配方法
CN205898849U (zh) 测试变压器铁芯空载损耗的线圈
CN202712660U (zh) 一种用于线缆制作的双排线架
CN202712661U (zh) 一种用于线缆制作的双排线架
CN201690103U (zh) 一种排线夹
CN102176571A (zh) 导线快速锁紧结构
CN102176603B (zh) 双排线架式的信号传输线制作工艺
CN202395293U (zh) 用于线缆制作的双排线架
CN101834013B (zh) 一种高强度铜绞线及其制备方法
CN201741425U (zh) 一种高强度铜绞线
CN204332680U (zh) 一种变压器骨架绕线夹具
CN205178060U (zh) 一种线夹
CN204992043U (zh) 一种用于电源适配器的连接构件
CN203312591U (zh) 一种多功能通信测试线
CN206685664U (zh) 一种可更换接头的数据线
CN202906159U (zh) 笔记本电脑电子配线
CN201498624U (zh) 一种新型连接线
CN204156272U (zh) 一种双重卡扣线夹固定器
CN217768817U (zh) 一种多接口接线端子
CN214625400U (zh) 一种端子内部螺丝穿接装置
CN215318194U (zh) 同轴加工用线夹
CN220137210U (zh) 一种测试转接板
CN201868626U (zh) 端子连料带布局结构
CN203351927U (zh) 一种可开合导线装针治具
CN202585779U (zh) 一种多芯电缆耐压试验的接地夹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30

Termination date: 2020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