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703246U - 一种lng客车和lng客车燃气管路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lng客车和lng客车燃气管路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703246U CN202703246U CN 201220318148 CN201220318148U CN202703246U CN 202703246 U CN202703246 U CN 202703246U CN 201220318148 CN201220318148 CN 201220318148 CN 201220318148 U CN201220318148 U CN 201220318148U CN 202703246 U CN202703246 U CN 20270324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ng
- passenger vehicle
- gas cylinder
- gas
- carburet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LNG客车,包括设于车架后部的发动机、设于车架前部的气瓶以及连接发动机和气瓶的LNG客车燃气管路结构,该LNG客车燃气管路结构包括在车架上分体设置的汽化器和缓冲罐,汽化器紧邻气瓶设置,缓冲罐紧邻发动机设置,汽化器的出气口与缓冲罐的进气口通过输气管路连接;本实用新型还涉及LNG客车燃气管路结构。本实用新型将汽化器和缓冲罐分体设置,缓冲罐紧邻发动机设置,以便满足发动机瞬时加速需要的气体量,汽化器紧邻气瓶设置,汽化器与气瓶之间的连接管路就比较短,气瓶流出的液体很快流入汽化器中汽化,不容易结霜、结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汽化器与气瓶间距远而造成的管路结霜、结冰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NG客车燃气管路结构,本实用新型还涉及LNG客车。
背景技术
LNG客车燃气管路组件的常规布置是:气瓶布置在后轮前,汽化器、缓冲罐为一体结构并布置在后轮后,气瓶距离汽化器、缓冲罐2米左右,距离较近,对于气瓶供液以及给发动机供气都满足使用要求;但是对于12米以上的大型LNG客车,发动机一般位于车体后部,考虑到整车轴荷分布平衡,气瓶一般布置在前轮后行李舱里面,为了满足发动机瞬时加速需要的气体量,防止发动机供气不足,缓冲罐和汽化器一体布置在发动机旁边,但是这种布置方式从气瓶到汽化器之间大约有6米以上的距离,此段管路里面流通的是低温液体,从气瓶中流出的LNG液体一般为-162摄氏度,较长的低温液体管路会在环境温度下结霜、结冰,低温状态影响管路寿命,并且结冰后冷凝水会滴到车架下方的行李舱内损坏货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LNG客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汽化器与气瓶间距远而造成的管路结霜、结冰的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LNG客车燃气管路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LNG客车,包括设于车架后部的发动机、设于车架前部的气瓶以及连接发动机和气瓶的LNG客车燃气管路结构,该LNG客车燃气管路结构包括在车架上分体设置的汽化器和缓冲罐,所述汽化器紧邻气瓶设置,所述缓冲罐紧邻所述发动机设置,所述汽化器的出气口与所述缓冲罐的进气口通过输气管路连接。
所述汽化器位于客车前轮和所述气瓶之间或位于所述气瓶远离客车前轮的一侧。
所述的缓冲罐位于客车后轮的后方。
LNG客车燃气管路结构,该LNG客车燃气管路结构包括在车架上分体设置的汽化器和缓冲罐,所述汽化器紧邻气瓶设置,所述缓冲罐紧邻所述发动机设置,所述汽化器的出气口与所述缓冲罐的进气口通过输气管路连接。
所述汽化器位于客车前轮和所述气瓶之间或位于所述气瓶远离客车前轮的一侧。
所述的缓冲罐位于客车后轮的后方。
本实用新型将汽化器和缓冲罐分体设置,缓冲罐紧邻发动机设置,以便满足发动机瞬时加速需要的气体量,汽化器紧邻气瓶设置,汽化器与气瓶之间的连接管路就比较短,气瓶流出的液体很快流入汽化器中汽化,气体管路不容易结霜、结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汽化器与气瓶间距远而造成的管路结霜、结冰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LNG客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详细描述:
LNG客车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箭头指向车体前方,包括设于车架6后部的发动机1、设于车架6前部的气瓶4以及连接发动机1和气瓶4的LNG客车燃气管路结构,具体的气瓶4位于客车前轮(未画出)后方,发动机1位于客车后轮(未画出)的后方,该LNG客车燃气管路结构包括在车架6上分体设置的汽化器5和缓冲罐2,汽化器5紧邻气瓶4设置,缓冲罐2紧邻发动机1设置,汽化器5的出气口与缓冲罐2的进气口通过输气管路3连接,汽化器5位于客车前轮和气瓶4之间,缓冲罐2位于客车后轮后方,紧邻发动机设置。
本实施例中,汽化器5和缓冲罐2分体设置,缓冲罐2紧邻发动机1设置,以便满足发动机1瞬时加速需要的气体量,汽化器5紧邻气瓶4设置,汽化器5与气瓶4之间的连接管路就比较短,气瓶流出的液体很快流入汽化器中汽化,气体管路不容易结霜、结冰。
在LNG客车的实施例的其他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的汽化器还可以根据需要设于气瓶远离客车前轮的一侧。
LNG客车燃气管路结构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箭头指向车体前方,包括在车架6上分体设置的汽化器5和缓冲罐2,汽化器5紧邻气瓶4设置,缓冲罐2紧邻发动机1设置,汽化器5的出气口与缓冲罐2的进气口通过输气管路3连接,汽化器5位于客车前轮和气瓶4之间,缓冲罐2位于客车后轮后方,紧邻发动机设置。
在LNG客车燃气管路结构的的其他实施例中,与上述LNG客车燃气管路结构的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的汽化器还可以根据需要设于气瓶远离客车前轮的一侧。
Claims (6)
1.LNG客车,包括设于车架后部的发动机、设于车架前部的气瓶以及连接发动机和气瓶的LNG客车燃气管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LNG客车燃气管路结构包括在车架上分体设置的汽化器和缓冲罐,所述汽化器紧邻气瓶设置,所述缓冲罐紧邻所述发动机设置,所述汽化器的出气口与所述缓冲罐的进气口通过输气管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NG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化器位于客车前轮和所述气瓶之间或位于所述气瓶远离客车前轮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LNG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罐位于客车后轮的后方。
4.LNG客车燃气管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LNG客车燃气管路结构包括在车架上分体设置的汽化器和缓冲罐,所述汽化器紧邻气瓶设置,所述缓冲罐紧邻所述发动机设置,所述汽化器的出气口与所述缓冲罐的进气口通过输气管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LNG客车燃气管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汽化器位于客车前轮和所述气瓶之间或位于所述气瓶远离客车前轮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LNG客车燃气管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罐位于客车后轮的后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318148 CN202703246U (zh) | 2012-07-03 | 2012-07-03 | 一种lng客车和lng客车燃气管路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318148 CN202703246U (zh) | 2012-07-03 | 2012-07-03 | 一种lng客车和lng客车燃气管路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703246U true CN202703246U (zh) | 2013-01-30 |
Family
ID=475835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220318148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703246U (zh) | 2012-07-03 | 2012-07-03 | 一种lng客车和lng客车燃气管路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70324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45066A (zh) * | 2012-07-03 | 2012-10-24 |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Lng客车和lng客车燃气管路结构 |
-
2012
- 2012-07-03 CN CN 201220318148 patent/CN202703246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45066A (zh) * | 2012-07-03 | 2012-10-24 |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Lng客车和lng客车燃气管路结构 |
CN102745066B (zh) * | 2012-07-03 | 2015-12-30 |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Lng客车和lng客车燃气管路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646314U (zh) | 液化天然气汽车空调系统 | |
CN103950554A (zh) | 一种航天器推进剂在轨加注系统及方法 | |
CN103423584A (zh) | 一种氢气/天然气双燃料高密度复合储存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102562365A (zh) | 车用天然气燃料饱和流程控制装置 | |
CN102745066B (zh) | Lng客车和lng客车燃气管路结构 | |
CN202703246U (zh) | 一种lng客车和lng客车燃气管路结构 | |
Ergashev et al. | Application of gas cylinder equipment to the system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in Uzbekistan | |
CN203515865U (zh) | 一种液化天然气车燃气供给装置及液化天然气车辆 | |
CN204988757U (zh) | 车用液化天然气气瓶供气系统模拟检测实验平台 | |
CN106762175B (zh) | 车载加油油气回收系统、控制单元及汽车 | |
CN103895499B (zh) | Lpg罐装置 | |
CN202441512U (zh) | 车用天然气燃料饱和流程控制装置 | |
CN212922009U (zh) | 一种制冷送冷车 | |
CN204623069U (zh) | 可装卸太阳能集装箱式冷藏车 | |
CN205112931U (zh) | 一种lng卡车冷能回收空调系统 | |
RU130564U1 (ru) | Газотепловоз на дизельном и сжиженном газовом топливе | |
KR100872654B1 (ko) | Lng차량의 연료장치 | |
CN203697906U (zh) | 一种餐厨垃圾车厢体加热装置 | |
CN202708311U (zh) | 运输工具阀门加热装置 | |
CN203202609U (zh) | 一种集成式汽化稳压装置 | |
CN201841916U (zh) | 载有液氮制冷装置的乘用车 | |
CN203081614U (zh) | 一种液化天然气汽车供气装置 | |
CN202578964U (zh) | 车用压缩燃气加热装置 | |
CN204267192U (zh) | 一种电子节气门体过渡管总成 | |
CN204213625U (zh) | 一种液态天然气车辆的自增压汽化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3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1230 |
|
C25 |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