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671955U - 特种过滤织物 - Google Patents

特种过滤织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671955U
CN202671955U CN 201220018548 CN201220018548U CN202671955U CN 202671955 U CN202671955 U CN 202671955U CN 201220018548 CN201220018548 CN 201220018548 CN 201220018548 U CN201220018548 U CN 201220018548U CN 202671955 U CN202671955 U CN 2026719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surface layer
yarns
cmd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01854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122001854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6719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6719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67195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特种过滤织物,其结构由面层组织和底层支撑结构组成,面层由一组面层MD纱线和一组面层CMD纱线组成,底层由一组底层MD纱线和一组底层CMD纱线组成,一组连结纱线将面层和底层连结成一个整体织物,在一个基本循环组织内,有14根底层MD纱线,10根面层MD纱线,底层MD纱线以3上1下2上1下的方式与底层CMD纱线交织,相邻的2根底层MD纱线彼此同向错位3根底层CMD纱线,底层MD纱线与底层CMD纱线交织形成的纬浮点,每2个彼此相邻成对出现,连结纱线每两根成一对在CMD方向上与面层MD纱线及底层MD纱线交织,其面层交织部分与面层CMD纱线和面层MD纱线构成特种过滤织物的面层。

Description

特种过滤织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织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特种过滤织物,能应用在环保、污水处理、污泥处理等行业以及造纸、食品、化工等行业的产品加工过程中及回收过滤中。 
技术背景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特种过滤织物,在环保污水处理、造纸、食品、化工等行业的产品加工过程及回收过滤当中,在造纸的纸浆过滤成形生产过程中都有广泛的用途。 
例如,在造纸行业中,用于浆料的造纸纤维留着及湿纸幅的成形方面,通常要求织物对纤维具有高的留着率,均匀的纤维层厚度,小的网痕或者无网痕,以及介质的良好透滤性,在纸机高速运转时,织物良好的结构稳定性,以及长的使用寿命等等。 
针对上述要求,已有的技术对解决上述要求有了许多解决方案,有的采用一组面层CMD纱线,一组底层CMD纱线和一组MD纱线的二层结构。近年来广泛采用的技术为一组面层CMD纱线,一组面层MD纱线,一组底层CMD纱线,一组底层MD纱线,一组连结纱线的三层结构。例如:专利号为5881764、5967195、6123116、6145550、6745797、6837277、6896009、6959737、7059357、7243687、2004082465、200701577987、03810199等美国专利技术。以及专利号为200910042091、200910213670、200910192092等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多层织物。 
这些已有技术设计满足了现有生产的一些要求,但其面层和底层的织造综数为8、10、12等,面层MD纱线与底层MD纱线的数量之比为1∶1、1∶2、或2∶3等等。而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案,面层和底层分别采用10综和14综结构,充分利用了国际上最流行的24综织机的生产能力,其面层MD纱线和底层MD纱线的数量之比为5∶7,这样的设计提供了更加合理的面层和底层MD纱线的数量之比,使得底层的CMD纱线在直径相同的情况下,所织造的织物的厚度更薄,底层结构更加紧密坚固,面层与底层的透气滤水性能匹配更为合理,结构更稳定,织物的使用寿命更长。 
在本实用新型的解析中使用了一些过滤织物技术行业的专用术语,解释如下: 
MD:造纸机或过滤机的运行方向,也是织物在纸机上的运行方向。 
CMD:造纸机或过滤机运行方向垂直的横向,也是织物在机器上的运行方向的垂直方向。 
MD纱线:在造纸机或过滤机运行方向上,即MD方向构成织物纵向结构的纱线。 
CMD纱线:在垂直造纸机或过滤机运行方向上,即CMD方向构成织物横向结构的纱线。 
面层:在造纸机或过滤机上的织物可以为多层结构,与过滤介质接触,并对纤维起直接支撑作用的面层 
底层:在造纸机或过滤机上的织物可以为多层结构,与机器的湿部的脱水元件接触的底层 
交织路径:在单层织物的编织过程中,经线与纬线按特定的编织规律交织,每根经线或纬线形成各自独立的路径,在本专利的描述中称之为交织路径。而在多层织物中,一条纱线交织路径可以由单根纱线形成,也可以由多根同方向的相邻的纱线共同形成。 
经浮点:MD纱线(经线)与CMD纱线(纬线)交叉时,MD纱线(经线)在CMD纱线(纬线)的上方形成的交叉点。 
纬浮点:MD纱线(经线)与CMD纱线(纬线)交叉时,CMD纱线(纬线)在MD纱线(经线)的上方形成的交叉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特种过滤织物,通过对其结构进行设置,使得本设计充分利用了国际上最流行的24综织机的生产能力,织物的厚度更薄,底层结构更加紧密坚固,面层与底层的透气滤水性能匹配更为合理,结构更稳定,织物的使用寿命更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过滤及成型织物,其结构由过滤成形的面层组织和耐磨损的底层支撑结构组成。面层由一组面层MD纱线和一组面层CMD纱线组成,底层由一组底层MD纱线和一组底层CMD纱线组成,一组连结纱线将面层和底层连结成一个整体织物。在一个基本循环组织内,有14根底层MD纱线,10根面层MD纱线,底层MD纱线以3上1下2上1下的方式与底层CMD纱线交织,相邻的2根底层MD纱线彼此同向错位3根底层CMD纱线,底层MD纱线与底层CMD纱线交织形成的纬浮点,每2个彼此相邻成对出现。连结纱线每两根成一对在CMD方向上 与面层MD纱线及底层MD纱线交织,其面层交织部分与面层CMD纱线,面层MD纱线构成过滤成形织物的面层。 
面层CMD纱线与面层MD纱线以平纹的方式交织,在一个基本循环组织内,连结纱线穿过至少1根面层MD纱线的上方,穿过至少1根底层MD纱线的下方,连结纱线对的面层交织部分位于两根相邻的面层CMD纱线之间,其底层交织部分,位于两根相邻的底层CMD纱线之间,其中1根连结纱线的面层交织部分与另1根连结纱线的底层交织部分上下相对,连结纱线对的面层交织部分形成一条交织路径与面层MD纱线以平纹的方式交织。面层CMD纱线与底层CMD纱线的数量之比为1∶1,连结纱线对与底层CMD纱线的数量之比为1∶1。 
优选地,在一个基本循环组织内,有14根底层MD纱线,10根面层MD纱线,底层MD纱线以3上1下2上1下的方式与底层CMD纱线交织,相邻的2根底层MD纱线彼此同向错位3根底层CMD纱线,底层MD纱线与底层CMD纱线交织形成的纬浮点,每2个彼此相邻成对出现。 
优选地,面层CMD纱线与面层MD纱线以平纹的方式交织。 
优选地,在一个基本循环组织内,所述连结纱线穿过至少一根面层MD纱线的上方,穿过至少一根底层MD纱线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连结纱线对的面层交织部分位于相邻的两根面层CMD纱线之间,其底层交织部分位于两个相邻的底层CMD纱线之间。 
优选地,所述连结纱线对的其中一根连结纱线的面层交织部分与另一根连结纱线的底层交织部分上下相对。 
优选地,连结纱线对的其中一根与面层MD纱线交织形成三个纬浮点,另一根与面层MD纱线交织形成两个纬浮点。 
优选地,所述连结纱线对的两根连结纱线的面层交织部分形成一条交织路径。 
优选地,面层CMD纱线与底层CMD纱线的数量之比为1∶1。 
优选地,连结纱线对与底层CMD纱线的数量之比为1∶1。 
优选地,面层MD纱线与面层CMD纱线的直接之比为1∶1.4~1∶1之间,底层MD纱线与底层CMD纱线的直径之比为1∶2.25~1∶1.25之间。 
优选地,面层MD纱线与底层MD纱线的直径之比为1∶1.5~1∶1之间,连结纱线与面层CMD纱线的直径之比为1∶1.2~1∶1之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特种过滤织物实施例的底层结构俯视图 
图2为实施例的底层结构的纹理图 
图3为实施例的面层结构的纹理图 
图4为实施例的CMD方向的剖视图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中,图示的纱线并不代表实际纱线直径的大小。图示只是用简明的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予以说明,并不代表实际的尺寸以及相互之间的尺寸比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中的特种过滤织物,包括过滤留着成形的面层结构和抗磨损的支撑底层结构。所述面层包括一组面层MD纱线和一组面层CMD纱线,所述底层包括一组底层MD纱线和一组底层CMD纱线,一组连结纱线将面层和底层连结成一个具有多个基本循环组织的整体织物结构。 
参见图1~图4,图1、图2、图3、图4显示了本实施例特种过滤织物的一个基本循环组织结构,其底层包括14根底层MD纱线1~14,7根底层CMD纱线21~27。其面层包括10根面层MD纱线51~60,7根面层CMD纱线61~67,以及14根连结纱线31~44。 
由图1显示,底层MD纱线以3上1下2上1下的方式与底层CMD纱线交织,即底层MD纱线连续穿过3根底层CMD纱线的上方,再穿过1根的下方,再穿过2根的上方,再穿过1根的下方,相邻的2根MD纱线前后错位3根底层CMD纱线,底层MD纱线与底层CMD纱线交织形成的纬浮点,每2个彼此相邻成对出现。例如,底层MD纱线02连续穿过3根底层CMD纱线21、22和23的上方,再穿过底层CMD纱线24的下方,再穿过2根底层CMD纱线25和26的上方,再穿过底层CMD纱线27的下方,完成一个循环并以此类推,每根MD纱线与CMD纱线的交织方式相同。底层MD纱线02向下与底层MD纱线01错位3根底层CMD纱线,底层MD纱线03向下与底层MD纱线02错位3根底层CMD等等以此类推。 
由图2所示,底层MD纱线与底层CMD纱线交织形成的纬浮点,每2个彼此相邻成对出现。例如:底层MD纱线01和底层CMD纱线 21交织形成的纬浮点与底层MD纱线14和底层CMD纱线21交织形成的纬浮点彼此相邻成对出现。底层MD纱线01和02与底层CMD纱线24交织形成的纬浮点,彼此相邻成对出现等等以此类推。 
图3显示了实施例的面层结构的纹理图,从图中显示,面层CMD纱线61-67以平纹的方式与面层MD纱线交织。如面层CMD纱线61穿过5根面层MD纱线52、54、56、58、60的上方,同时穿过5根面层MD纱线51、53、55、57、59的下方形成一个循环并以此类推。 
从图1、图3中显示连结纱线每2根成一对。例如:连结纱线31与32、连结纱线33与34、连结纱线35与36、连结纱线37与38等等各成为一对,其中每根连结纱线穿过至少1根底层MD纱线下方,穿过至少1根面层MD纱线的上方,每个连结纱线对的底层交织部分位于两个相邻的底层CMD纱线之间,其面层交织部分位于两个相邻的面层CMD纱线之间。例如:连结纱线33穿过底层MD纱线03的下方,穿过3根面层MD纱线55、57、59的上方,与连结纱线34成为一对,其面层交织部分位于面层CMD纱线61与62之间,其底层交织部分位于底层CMD纱线21与22之间,等等以此类推。 
图4显示了实施例的CMD方向剖视图。连结纱线对33和34与面层、底层的交织状态。当连结纱线33与3根面层MD纱线55、57、59交织形成三个纬浮点时,则连结纱线34与2根面层MD纱线51、53形成两个纬浮点,而且连结纱线33的面层交织部分与连结纱线34的底层交织部分形成上下相对,连结纱线33的底层交织部分与连结纱线34的面层交织部分形成上下相对等等,其他纱线以此类推。 
图3显示每个连结纱线对的其中一根与面层的交织部分和另一根与面层的交织部分形成一条交织路径。并与面层MD纱线以平纹的方式交织。例如,连结纱线对35和36的面层交织部分形成一条交织路径,并穿过5根面层MD纱线59、51、53、55、57的上方,同时穿过5根面层MD纱线60、52、54、56、58的下方,等等以此类推。面层CMD纱线与底层CMD纱线数量之比为1∶1,连结纱线对与底层CMD纱线的数量之比为1∶1。 
下列表格中给出了上述实施例可以采用的数据之一: 
面层MD纱线的直径:0.17mm 
面层CMD纱线的直径:0.18mm 
底层MD纱线的直径:0.17mm 
底层CMD纱线的直径:0.32mm 
连结纱线的直径:0.17mm 
面层MD纱线密度:26.0根/cm 
底层MD纱线密度:36.4根/cm 
面层CMD纱线密度:20根/cm 
底层CMD纱线密度:20根/cm 
连结纱线的密度:40根/cm 
这样设计的特种过滤织物,其对留着物,例如对纤维的支撑指数在138以上,透气量在6500立方米/m2h左右,其厚度在0.88~0.93mm之间。织物不仅对留着物有更好的成形效果,而且面层、底层的滤水透气性能会达到合理的水平,更利于提高底层的耐磨性能和MD与CMD方 向的结构稳定性。 
在实施过程中,纱线的材质及形状,可以选用多种纤维材料,如聚酯、尼龙等,可以是单纱,也可以是多根复合纱,单纱的截面可以是圆形、椭圆形、矩形及其他一些形状。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介绍,文中应用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是一种特种过滤织物,其结构包括面层结构和底层支撑结构,所述面层包括一组面层MD纱线和一组面层CMD纱线,所述底层包括一组底层MD纱线和一组底层CMD纱线,一组连结纱线将面层和底层连结成一个整体织物,其特征在于,在一个基本循环组织内,有14根底层MD纱线和10根面层MD纱线,即底层由14综结构织造而成,面层由10综结构织造而成,所述底层MD纱线以3上1下2上1下的方式与所述底层CMD纱线交织,相邻的2根底层MD纱线彼此同向错位3根底层CMD纱线,底层MD纱线与底层CMD纱线交织形成的纬浮点,每两个彼此相邻成对出现,所述连结纱线每2根成一对在CMD方向上与面层MD纱线和底层MD纱线交织,其中每根连结纱线穿过至少一根底层MD纱线的下方,穿过至少1根面层MD纱线的上方,其面层交织部分与面层CMD纱线和面层MD纱线构成特种过滤织物的面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种过滤织物,其特征在于:面层CMD纱线与面层MD纱线以平纹的方式交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种过滤织物,其特征在于:在一个基本循环组织内,所述连结纱线穿过至少一根面层MD纱线的上方,穿过至少一根底层MD纱线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种过滤织物,其特征在于:每2根成一对的连结纱线对的面层交织部分,位于相邻的两根面层CMD纱线之间,其底层交织部分位于两个相邻的底层CMD纱线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种过滤织物,其特征在于:每2根成一对的连结纱线对的其中一根连结纱线的面层交织部分与另一根连结纱线的 底层交织部分上下相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种过滤织物,其特征在于:每2根成一对的连结纱线对的其中一根与面层MD纱线交织形成三个纬浮点,另一根与面层MD纱线交织形成两个纬浮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种过滤织物,其特征在于:每2根成一对的连结纱线对的两根连结纱线的面层交织部分形成一条交织路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种过滤织物,其特征在于:面层CMD纱线与底层CMD纱线的数量之比为1∶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种过滤织物,其特征在于:每2根成一对的连结纱线对与底层CMD纱线的数量之比为1∶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种过滤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MD纱线与面层CMD纱线的直径之比为1∶1.4~1∶1之间,底层MD纱线与底层CMD纱线的直径之比为1∶2.25~1∶1.25之间,面层MD纱线与底层MD纱线的直径之比为1∶1.5~1∶1之间,连结纱线与面层CMD纱线的直径之比为1∶1.2~1∶1之间。 
CN 201220018548 2012-01-13 2012-01-13 特种过滤织物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6719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018548 CN202671955U (zh) 2012-01-13 2012-01-13 特种过滤织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018548 CN202671955U (zh) 2012-01-13 2012-01-13 特种过滤织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671955U true CN202671955U (zh) 2013-01-16

Family

ID=474928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018548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671955U (zh) 2012-01-13 2012-01-13 特种过滤织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6719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85067C (zh) 具有接结纱线的织物
CN101133205B (zh) 具有成对接结经纱的双层成形织物
CN102369322B (zh) 具有双组合接结纬纱的成形织物
CN104285004A (zh) 成形网
CN101440583B (zh) 一种接结双层组织的造纸用成形网
RU2011118394A (ru) Трехслойная ткань для бумагоделательной машины
CN101569810B (zh) 过滤及造纸用织物
CN201395737Y (zh) 一种新型接结双层组织的造纸用成形网
CN201520923U (zh) 一种双层造纸网
CN202671955U (zh) 特种过滤织物
CN107177997B (zh) 一种高速生活用纸专用成形网及造纸设备
CN202450223U (zh) 特种过滤织物
CN101824769B (zh) 一种造纸用异形丝干燥网
CN201390920Y (zh) 一种新型造纸用干燥网
CN102094279B (zh) 过滤及造纸用织物
CN101644009B (zh) 过滤及造纸用织物
CN211713512U (zh) 一种新型生活用纸专用成形网及造纸设备
CN101666004B (zh) 过滤及造纸用织物
CN220035046U (zh) 一种提高成型网使用寿命的耐磨成形网
CN101666006B (zh) 过滤及造纸用织物
CN217203359U (zh) 高速纸机用造纸成形网及造纸设备
CN101644010B (zh) 过滤及造纸用织物
CN100523369C (zh) 造纸用成型网
CN102086607B (zh) 过滤及造纸用织物
CN213013680U (zh) 一种新型经线缝合生活用纸三层成形网及造纸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16

Termination date: 201801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