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665245U - 便携式电饭煲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电饭煲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665245U
CN202665245U CN 201220282517 CN201220282517U CN202665245U CN 202665245 U CN202665245 U CN 202665245U CN 201220282517 CN201220282517 CN 201220282517 CN 201220282517 U CN201220282517 U CN 201220282517U CN 202665245 U CN202665245 U CN 2026652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t
interior
portable electric
rice cooker
electric r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28251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华金
方镇
邹淑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eiding Jinghui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astal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astal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astal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28251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6652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6652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66524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一种便携式电饭煲,涉及小型家用电器产品,特别涉及电饭煲。便携式电饭煲,包括煲体(1)和煲盖组件(2),煲体(1)内容纳有内锅(3),所述内锅(3)上设置有蒸盆(4),所述蒸盆(4)的凸缘上开有若干通孔(401);所述煲盖组件(2)包括覆盖在煲体(1)上的外盖(203),外盖(203)下方设有蒸汽进入蒸盆(4)内的通道。本实用新型给用户提供了一种卫生、节能、使用方便的便携式电饭煲。

Description

便携式电饭煲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型家用电器产品,特别涉及电饭煲。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电饭煲,一般是以做饭为主,很少有蒸菜等功能。同时,绝大部分是为家庭使用而设计的,其功能齐全,体积较大,价格较高,不方便携带。而小的电饭煲则是传统的功能简单的磁感应机械式控制的,其成本低,符合小家庭使用。但是,其主要缺点是只有做饭的功能,而且没有任何防溢措施和预约等功能,使有不便。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白领们的午餐却成为较大的问题。为了保证自己的食品安全,公司白领都喜欢自带午餐饭菜到公司食用。但由于时间问题,这样饭菜都是前一天做好后,第二天带到公司加热后再食用。可想而知,这种饭菜肯定没有当天做的可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携带方便、多功能的便携式电饭煲。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这样实现,设计一种便携式电饭煲,包括煲体和煲盖组件,煲体内容纳有内锅,所述内锅上设置有蒸盆,所述蒸盆的凸缘上开有若干通孔;所述煲盖组件包括覆盖在煲体上的外盖,外盖下方设有蒸汽进入蒸盆内的通道。
可选地,煲盖组件包括通过旋钮与外盖活动连接的内盖组件。
优选地,所述外盖与内盖组件之间设置有压紧弹簧,内盖组件包括旋钮、固定在旋钮上的上内盖、与旋钮活动连接的内盖板和固定在内盖板下表面的密封圈,上内盖、内盖板和密封圈上开有相同形状的扇形孔,所述密封圈覆盖在设置于内锅上的蒸盆上,与蒸盆盆腔口形成密封连接而蒸盆凸缘通孔未被覆盖。
或优选地,所述煲盖组件包括覆盖在煲体上的外盖、与外盖螺纹旋接的旋钮和与旋钮连接并覆盖在内锅上的内盖。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可以调节进入蒸盆内蒸汽量的内盖组件,解决了小型电饭煲能蒸不同种类菜的难题。
可选地,所述内锅的锅壁上部设置有防溢探头。
优选地,所述内锅为可分离内锅,煲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弹性触头组件煲体底部设置有发热盘,发热盘上设置有传感器组件,内锅的锅壁上设置有与弹性触头组件对应接触的防溢探头,防溢探头穿透绝缘垫圈和内锅的锅壁固定在内锅锅壁上部。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弹性触头组件由“干”形触头和触头弹簧组成,所述“干”形触头的圆弧形头一端部伸出煲体内壁与防溢探头接触,另一端的杆部与触头弹簧的一端接触,触头弹簧的另一端与煲体接触。
进一步可选地,内锅的外壁上固定有绝缘圈,绝缘圈上嵌接有导电圈,导电圈与防溢探头连接,导电圈的横向位置与煲体上的弹性触头对应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组件由工字形感温座、固结在感温座内的温度传感器和设置在发热盘与感温座之间的感温座弹簧组成,感温座的一端穿过发热盘与内锅底部接触,一端与感温座弹簧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内锅的锅壁外表面上对称设置有定位凸条,所述煲体的内腔上设置有与定位凸条对应的定位凹槽。
本实用新型在煲体或内锅上设置了防溢探头,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电饭煲在做饭的过程中容易溢出米汤的问题。
优选地,所述煲体上设置有保温层。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可以调节进入蒸盆内蒸汽量的内盖组件,解决了小型电饭煲能蒸不同种类菜的难题;所述的煲体和内锅上设置了防溢探头,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电饭煲在做饭的过程中容易溢出米汤的问题;煲体上还装置有保温层,使做好的饭菜能够较好地长时间保温,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本实用新型给用户提供了一种卫生、节能、使用方便的便携式电饭煲。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蒸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蒸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一的内盖板、密封圈与内锅组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一的上内盖旋转一个角度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一的上内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一的上内盖旋转档位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防溢探头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内锅定位凸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内锅与煲体定位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内锅外壁固定绝缘圈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传感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便携式电饭煲,包括煲体1和煲盖组件2,煲体1上部设有手把101,下部设置有电源插座102,煲体1上设置有保温层110,煲体1内容纳有可分离内锅3,所述内锅3上设置有蒸盆4和层叠在蒸盆4上的蒸盘5,所述的蒸盘5的凸缘上开有通孔501,所述蒸盆4的凸缘上开有通孔401,所述煲盖组件2包括覆盖在煲体1上的外盖203和通过旋钮202与外盖203活动连接并且覆盖在内锅3上的内盖组件201,所述外盖203与内盖组件201之间设置有压紧弹簧207。
所述保温层110的作用是能够起到保持煲体1内部的内锅3的温度,具有节约电能,减小发热元件功率,使电饭煲能够在小功率发热元件发热的情况下制作食物。同时,当做饭时,由于采用小功率煮熟食物,可以有效避免锅底米饭局部烧糊的现象。
内盖组件201包括旋钮202、固定在旋钮202上的上内盖204、与旋钮202活动连接的内盖板205和固定在内盖板205下表面的密封圈206。如图4、图5所示,上内盖204、内盖板205和密封圈206上开有相同形状的扇形孔2041,所述密封圈206覆盖在设置于内锅3上的蒸盘5上,与其形成密封连接。
所述蒸盘5是作为需要将生食物蒸熟,需要较大热量才能蒸熟的生食物,如土豆、生肉类等。所述蒸盆4主要作为加热熟食物,如已经卤熟、煮熟的肉类等食物。同时,当蒸盘5层叠在蒸盆4上时,蒸盆4对蒸盘5底部具有隔热作用,在蒸盘5只需要蒸容易蒸熟的青菜时,必须在蒸盘5下方叠装蒸盆4,这样才能降低蒸盘5底部的温度,使青菜不会因为蒸盘5底部的温度过高而被蒸得过烂。如图2、3所示,在所述的蒸盘5的凸缘上开蒸盘凸缘通孔501和在所述蒸盆4的凸缘上开蒸盆凸缘通孔401,这些孔是为了让内锅3煮食物或米饭时产生的蒸汽通过这些孔进入到上内盖204与外盖203之间的空间内,再通过上内盖204和内盖板205上的扇形孔进入蒸盘5内蒸熟食物或菜。如图4、5所示,在上内盖204和内盖板205上都开有扇形孔,一般情况下,内盖板205的下表面上因为有密封圈206,而外盖203与内盖组件201之间的压紧弹簧207始终压着上内盖204,使内盖板205的密封圈206与蒸盘5紧密接触,使蒸盘5保持密封状态但不会将蒸盘凸缘通孔501和蒸盆凸缘通孔401封闭。而内盖板205与旋钮202的下端是活动连接,所以,当旋钮202旋转时,内盖板205并不会旋转。这样,当旋转旋钮202时,只有上内盖204会跟着旋钮202旋转,并且可以通过旋钮202而旋转固定在旋钮202上的上内盖204,使上内盖204上的扇形孔2041与内盖板205上的扇形孔2051错位而部分或全部被覆盖,如图5、图6所示。可以针对不同的食物,设置相应的档位通过调节扇形孔2051的大小而调节进入蒸盘5内的蒸汽量,达到蒸好不同食物的效果,使容易蒸熟的食物不会蒸得过熟而变得太烂,如图7所示。
如图1、图8所示,煲体1的内壁上设置有弹性触头组件108,所述的煲体1底部设置有发热盘103和控制电路板104,发热盘103上设置有传感器组件,所述内锅3的锅壁上设置有与弹性触头组件108对应接触的防溢探头301。所述防溢探头301穿透绝缘垫圈302和内锅3的锅壁对称固定在内锅3锅壁上部。所述内锅3的锅壁外表面上对称设置有定位凸条303,所述煲体1的内腔上设置有与定位凸条303对应的定位凹槽109。定位凸条303和定位凹槽109的设置,可以保证防溢探头301与弹性触头组件108对应接触的位置正确。
如图8所示,所述弹性触头组件108由‘干’形触头1082和触头弹簧1081组成,所述‘干’形触头1082的圆弧形头一端部伸出煲体1内壁与防溢探头301接触,另一端的杆部与触头弹簧1081的一端接触,触头弹簧1081的另一端与煲体1接触。如图13所示,所述传感器组件由工字形感温座105、固结在感温座105内的温度传感器106和设置在发热盘103与感温座105之间的感温座弹簧107组成,感温座105的一端穿过发热盘103与内锅3底部接触,一端与感温座弹簧107接触。
所述内锅3的锅壁内表面上固定有防溢探头301,防溢探头301的形状为‘工’字形,两头大,中间小,中间部分卡在绝缘垫圈302中,然后,绝缘垫圈302卡在内锅3的锅壁上,这样绝缘垫圈302既起到密封作用,又起到绝缘作用。防溢探头301的设置,一般一个内锅3设置一个或对称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优选的是在内锅3上对称设置两个,同时,在煲体1上必须设置弹性触头组件108与内锅3上设置的防溢探头301接触,将防溢探头301所探测到的信息通过弹性触头组件108连接到控制电路104,用于控制发热盘103是否发热。本实用新型的防溢控制是采用检测内锅3上的防溢探头301与内锅3的锅壁之间的电阻值的变化,通过控制电路104判断防溢探头301与内锅3的锅壁之间的电阻值的变化量,来判断饭汁是否上升到防溢探头301的位置,从而判断是否继续加热,还是停止加热,以保证饭汁不会溢出煲体1外。即当电饭煲开始加热煮饭达到沸腾时,内锅3内的饭汁沸腾后起泡上升,当饭汁发泡上升到防溢探头301位置时,防溢探头301与内锅壁之间的电阻变小,控制电路104检测到防溢探头301与内锅壁之间的电阻变小到设定值时,就控制发热盘103停止加热。这样,内锅3内的饭汁就慢慢停止沸腾,使饭汁不会因沸腾过度而溢出煲体1外。如图9所示,由于采用在内锅3上对称设置防溢探头301的方式,为了保证用户在内锅3取出装入时都简单方便,防溢探头301能够准确对准弹性触头1082。因此,如图10所示,同时在内锅3的外壁上固定一个以上的定位凸条303,而在煲体1的内腔上设置有与定位凸条303对应的定位凹槽109。
如图11所示,是另外一种能够保证防溢探头301准确与煲体1内腔设置的弹性触头1082接触的结构,就是在内锅3的锅壁外表面固定有防溢探头301的位置上,固定一个绝缘圈3021,在绝缘圈3021中嵌入一导电圈3011,绝缘圈3021与绝缘垫302连位一体,导电圈3011与防溢探头301连接。导电圈3011的横向位置与煲体1上的弹性触头1802对应接触。这种方案能够保证用户随意取出和装入内锅3,只要装配到位,就能保证内锅3上的导电圈3011与煲体1上的弹性触头1082准确对位接触,也就保证了防溢探头301与煲体1上的弹性触头1082可靠接触,从而保证了防溢探头301工作的可靠性。这种方案也不需要在煲体1上设置定位凹槽109。内锅3装入煲体1时,不需要刻意对位再装入。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案,如图12所示,其包括煲体1和煲盖组件2,煲体1内容纳有可分离内锅3,所述内锅3上设置有蒸盆4和层叠在蒸盆4上的蒸盘5,所述煲盖组件2包括覆盖在煲体1上的外盖203,与外盖203螺纹旋接的旋钮202和与旋钮202旋接并覆盖在内锅3上的内盖201’。这种结构的旋钮202与外盖203连接的部位是螺杆与内螺纹连接,而旋钮202与内盖201’的连接是活动连接,即当旋转旋钮202时,整个内盖201’可以上下移动,但内盖201’不会跟着旋转,这样,用户就能够通过旋转旋钮202’来调节内盖201’与内锅3之间的缝隙,通过控制内盖201’与蒸盘5之间的缝隙来控制进入蒸盘5内的蒸汽量,这样就能够针对不同的食物,控制进入蒸盘5内不同的蒸汽量来达到最好的蒸食物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案,如图14所示,其包括煲体1和煲盖2,煲体1内固定有内锅1013,所述内锅1013内壁上部固定有防溢探头1012,内锅1013上覆盖有蒸盆4,煲体1外壁上部旋接有卡扣1011,煲盖2上设置有与卡扣1011对应的卡扣凹槽601。所述防溢探头1012的结构可以与防溢探头301的结构相同,在防溢探头1012处于煲体1煲体壁内的一端连接引线即可。由于本实施例采用的是不能调节进入蒸盆4内的蒸汽量和内锅1013与煲体1是固定连接的方案,其结构比较简单,成本较低,为用户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Claims (15)

1.一种便携式电饭煲,包括煲体(1)和煲盖组件(2),煲体(1)内容纳有内锅(3),所述内锅(3)上设置有蒸盆(4),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盆(4)的凸缘上开有若干通孔(401);所述煲盖组件(2)包括覆盖在煲体(1)上的外盖(203),外盖(203)下方设有蒸汽进入蒸盆(4)内的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饭煲,其特征在于:煲盖组件(2)包括通过旋钮(202)与外盖(203)活动连接的内盖组件(2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203)与内盖组件(201)之间设置有压紧弹簧(207),内盖组件(201)包括旋钮(202)、固定在旋钮(202)上的上内盖(204)、与旋钮(202)活动连接的内盖板(205)和固定在内盖板(205)下表面的密封圈(206),上内盖(204)、内盖板(205)和密封圈(206)上开有相同形状的扇形孔(2041),所述密封圈(206)覆盖在设置于内锅(3)上的蒸盆(4)上,与蒸盆(4)盆腔口形成密封连接而蒸盆凸缘通孔(401)未被覆盖。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煲盖组件(2)包括覆盖在煲体(1)上的外盖(203)、与外盖(203)螺纹旋接的旋钮(202)和与旋钮(202)连接并覆盖在内锅(3)上的内盖(20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3)的锅壁上部设置有防溢探头(30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溢探头(301)穿透绝缘垫圈(302)和内锅(3)的锅壁固定在内锅(3)锅壁上部。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便携式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3)为可分离内锅,煲体(1)的内壁上设置有弹性触头组件(108)、煲体(1)底部设置有发热盘(103),发热盘(103)上设置有传感器组件,内锅(3)的锅壁上设置有与弹性触头组件(108)对应接触的防溢探头(301),防溢探头(301)穿透绝缘垫圈(302)和内锅(3)的锅壁固定在内锅(3)锅壁上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触头组件(108)由“干”形触头(1082)和触头弹簧(1081)组成,所述“干”形触头(1082)的圆弧形头一端部伸出煲体(1)内壁与防溢探头(301)接触,另一端的杆部与触头弹簧(1081)的一端接触,触头弹簧(1081)的另一端与煲体(1)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电饭煲,其特征在于:内锅(3)的外壁上固定有绝缘圈(3021),绝缘圈(3021)上嵌接有导电圈(3011),导电圈(3011)与防溢探头(301)连接,导电圈(3011)的横向位置与煲体(1)上的弹性触头(1802)对应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组件由工字形感温座(105)、固结在感温座(105)内的温度传感器(106)和设置在发热盘(103)与感温座(105)之间的感温座弹簧(107)组成,感温座(105)的一端穿过发热盘(103)与内锅(3)底部接触,一端与感温座弹簧(107)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3)的锅壁外表面上对称设置有定位凸条(303),所述煲体(1)的内腔上设置有与定位凸条(303)对应的定位凹槽(109)。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所述的便携式电饭煲,其特征在于:设有层叠在蒸盆(4)上的蒸盘(5),蒸盘(5)的凸缘上开有若干通孔(501)。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所述的便携式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煲体(1)上设置有保温层(110)。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煲体(1)外壁上部旋接有卡扣(1011),外盖(203)上设置有与卡扣(1011)对应的卡扣凹槽(601)。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便携式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煲体(1)上部设有手把(101)。
CN 201220282517 2012-06-15 2012-06-15 便携式电饭煲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6652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282517 CN202665245U (zh) 2012-06-15 2012-06-15 便携式电饭煲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282517 CN202665245U (zh) 2012-06-15 2012-06-15 便携式电饭煲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665245U true CN202665245U (zh) 2013-01-16

Family

ID=474861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282517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665245U (zh) 2012-06-15 2012-06-15 便携式电饭煲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66524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97391A (zh) * 2012-06-15 2012-10-03 晶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饭煲
CN102715845A (zh) * 2012-06-29 2012-10-10 晶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电饭煲盖结构、电饭煲及电饭煲的控制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97391A (zh) * 2012-06-15 2012-10-03 晶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饭煲
CN102697391B (zh) * 2012-06-15 2014-12-03 深圳市北鼎晶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饭煲
CN102715845A (zh) * 2012-06-29 2012-10-10 晶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电饭煲盖结构、电饭煲及电饭煲的控制方法
CN102715845B (zh) * 2012-06-29 2014-10-22 深圳市北鼎晶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饭煲盖结构、电饭煲及电饭煲的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97391B (zh) 便携式电饭煲
CN202355180U (zh) 一种电蒸锅
CN101669761A (zh) 高效节能电热多用煲及一种精确控温健康煮食新方法
CN102687990A (zh) 供应饮用水的自动煮食设备
CN205433366U (zh) 一种多功能咖啡机
CN102715845B (zh) 电饭煲盖结构、电饭煲及电饭煲的控制方法
CN203207773U (zh) 电饭煲
CN203122093U (zh) 一种隔水电炖盅
CN202665245U (zh) 便携式电饭煲
CN201814355U (zh) 高效节能电热多用煲
CN202775913U (zh) 电饭煲盖结构和电饭煲
CN104026975B (zh) 一种便携式烹饪器具
CN202681582U (zh) 一种立体加热式电饭煲
CN203735972U (zh) 一种慢炖锅
CN105212681A (zh) 一种智能蒸饭锅
CN104799580A (zh) 一种可用于餐桌的智能加热保温转盘
CN101828854B (zh) 节能电饭锅
CN201452803U (zh) 一种自动注水鸳鸯电饭煲
CN205031013U (zh) 一种智能蒸饭锅
CN204410609U (zh) 电热式涮烤两用炉
CN103705104A (zh) 一种变频电热锅
CN112438579A (zh) 多功能自动烹调养生锅
CN203633967U (zh) 电饭煲
CN202775791U (zh) 一种节能多锅烹饪煲
CN202619345U (zh) 一种改进的电热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SHENZHEN BEIDING JINGHUI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JINGHUI SCI-TECH (SHENZHEN)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 Guangdong, Shenzhen province Nanshan District Xian Xian Road, 2 industrial building, No. 518055, B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Beiding Jinghui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55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Nanshan District Tang Lang Xili town with rich industrial city 9

Patentee before: Crastal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1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41203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