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663094U - 滞回保护电路 - Google Patents
滞回保护电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663094U CN202663094U CN 201220164365 CN201220164365U CN202663094U CN 202663094 U CN202663094 U CN 202663094U CN 201220164365 CN201220164365 CN 201220164365 CN 201220164365 U CN201220164365 U CN 201220164365U CN 202663094 U CN202663094 U CN 20266309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sistance
- triode
- hysteresis
- resistor
- protective circu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mergency Protection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控制IC的滞回保护电路,包括依次串联的VCC、稳压二极管Z1、第二电阻R2、第一电阻R1、蓄能元件C2、第五电阻R5;第五电阻R5另一端和电源控制IC的VR引脚连接;第三电阻R 3一端连接在第二电阻R2和第一电阻R1之间,另一端和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基极和第四电阻R4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在第一电阻R2和第二电阻R1之间,发射极接地,集电极还连接在蓄能元件C2和第三电阻R5之间,同时还和电源控制IC的AMPCOM引脚连接;第一电阻R1和蓄能元件C2之间的导线接地。本实用新型解决了IC因驱动不够引起开关管的损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电源控制IC的保护电路,特别涉及到一种利用滞回电路保护电源控制IC。
技术背景
目前LCD TV、家用电器行业、电源行业都会用到电源控制IC,且都会选用性价比极高的IC,如TL494/KA7500、SG3525,此类IC一般都没有VCC滞回保护功能。IC只要一通电就会产生输出,会产生幅值为3V-4V PWM输出,甚至更低,引起开关管的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技术方案,解决了IC没有VCC滞回保护功能的问题,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滞回保护电路,分别和电源控制IC的VR引脚和AMPCOM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滞回保护电路包括:依次串联连接的VCC、稳压二极管Z1、第二电阻R2、第一电阻R1、蓄能元件C2、第五电阻R5;第五电阻R5另一端和电源控制IC的VR引脚连接;滤波电容C1的一端连接在第二电阻R2和第一电阻R1之间,另一端接地;第三电阻R3一端连接在第二电阻R2和第一电阻R1之间,另一端和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基极和第四电阻R4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在第一电阻R2和第二电阻R1之间,三极管Q2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还连接在蓄能元件C2和第三电阻R5之间,同时还和电源控制IC的AMPCOM引脚连接;第一电阻R1和蓄能元件C2之间的导线接地。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均为NPN型三极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依次串联连接的VCC、第二电阻R2、第一电阻R1、稳压二极管Z1、蓄能元件C2、第五电阻R5;第五电阻R5另一端和电源控制IC的VR引脚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在VCC和第二电阻R2之间,基极连接在第二电阻R2和第一电阻R1之间,集电极连接第三电阻R3一端;第三电阻R3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2集电极连接第六电阻R6一端,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电阻R2和第一电阻R1之间,电源控制IC的AMPCOM引脚和三极管Q2集电极相连且同时连接在蓄能元件C2和第五电阻R5之间;第四电阻R4一端和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另一端和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稳压二极管Z1和蓄能元件C2之间导线接地。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三极管Q1为PNP型三极管,所述三极管Q2为NPN型三极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IC型号为TL494/KA7500。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源控制IC的VCC引脚还和VCC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由于滞回保护电路电容作用,当IC上电时,VCC上升需要一段时间,只有当VCC达到滞回电路设定的开启电压,才让IC1输出PWM驱动。避免产生幅值低的PWM驱动,解决了此类IC因驱动不够引起开关管的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路方案的典型方案,其电路连接的基本构造为:依次串联连接的VCC、稳压二极管Z1、第二电阻R2、第一电阻R1、蓄能元件C2、第五电阻R5;第五电阻R5另一端和电源控制IC的VR引脚连接;滤波电容C1的一端连接在第二电阻R2和第一电阻R1之间,另一端接地;第三电阻R3一端连接在第二电阻R2和第一电阻R1之间,另一端和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基极和第四电阻R4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在第一电阻R2和第二电阻R1之间,三极管Q2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还连接在蓄能元件C2和第三电阻R5之间,同时还和电源控制IC的AMPCOM引脚连接;第一电阻R1和蓄能元件C2之间的导线接地。此电路结构中的三极管均为NPN型。
新型电路方案的基本原理:
当IC1上电时,由于VCC电容的作用,VCC电压将有一个上升时间,只有当VCC达到滞回电路设定的开启电压,才让IC1输出PWM驱动,从而避免产生幅值低的PWM驱动,此电路解决了此类IC因驱动不够引起开关管的损坏。
电路工作原理:
稳压二极管Z1,第二电阻R2,第一电阻R1,第三电阻R3来设定开启的VCC电压,当VCC高过Z1的稳压值后,第三电阻R3与第一电阻R1并联后和第二电阻R2分压。
R1A=R3xR1/(R1+R3),R1A为R3与R1并联后的等效电阻值。
0.7V=(R1A/(R1A+R2))x(VCC-Vz1),设Q2三极管的Ube导通电压为0.7V,通过此公式可以设定VCC的开启电压。
当VCC掉电时,IC关断电压(由于Q2在IC1正常工作时导通,Q1截止)
0.7V=(R1/(R1+R2))x(VCC-Vz1),此公式可以设定VCC的关断电压。
其中,第四电阻R4为三极管Q1驱动电阻,C1为滤波电容,第三电阻R3为滞回电阻。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还包含图2方式的滞回电路,其电路连接的结构为:
依次串联连接的VCC、第二电阻R2、第一电阻R1、稳压二极管Z1、蓄能元件C2、第五电阻R5;第五电阻R5另一端和电源控制IC的VR引脚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在VCC和第二电阻R2之间,基极连接在第二电阻R2和第一电阻R1之间,集电极连接第三电阻R3一端;第三电阻R3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2集电极连接第六电阻R6一端,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电阻R2和第一电阻R1之间,电源控制IC的AMPCOM引脚和三极管Q2集电极相连且同时连接在蓄能元件C2和第五电阻R5之间;第四电阻R4一端和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另一端和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稳压二极管Z1和蓄能元件C2之间导线接地。
IC1开启电压由第二电阻R2,第一电阻R1,稳压二极管Z1,第六电阻R6,第五电阻R5,VREF来设定。
IC1关断电压由第二电阻R2、第一电阻R1、稳压二极管Z1、第六电阻R6来设定。
其中,第六电阻R6,第五电阻R5为滞回电阻,三极管Q1为PNP型,三极管Q2为NPN型。
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仅限制于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思路所做的等同替换或者修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 一种滞回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滞回保护电路分别和电源控制IC的VR引脚和AMPCOM相连,所述的电源控制IC型号为TL494/KA7500。
2. 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滞回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滞回保护电路包括:依次串联连接的VCC、稳压二极管(Z1)、第二电阻(R2)、第一电阻(R1)、蓄能元件(C2)、第五电阻(R5);第五电阻(R5)另一端和电源控制IC的VR引脚连接;滤波电容(C1)的一端连接在第二电阻(R2)和第一电阻(R1)之间,另一端接地;第三电阻(R3)一端连接在第二电阻(R2)和第一电阻(R1)之间,另一端和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基极和第四电阻(R4)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在第一电阻(R2)和第二电阻(R1)之间,三极管(Q2)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还连接在蓄能元件(C2)和第三电阻(R5)之间,同时还和电源控制IC的AMPCOM引脚连接;第一电阻(R1)和蓄能元件(C2)之间的导线接地。
3. 根据权利要求2中的滞回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均为NPN型三极管。
4. 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滞回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依次串联连接的VCC、第二电阻(R2)、第一电阻(R1)、稳压二极管(Z1)、蓄能元件(C2)、第五电阻(R5);第五电阻(R5)另一端和电源控制IC的VR引脚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在VCC和第二电 阻(R2)之间,基极连接在第二电阻(R2)和第一电阻(R1)之间,集电极连接第三电阻(R3)一端; 第三电阻(R3)另一端接地; 三极管(Q2)集电极连接第六电阻(R6)一端, 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电阻(R2)和第一电阻(R1)之间, 电源控制IC的AMPCOM引脚和三极管(Q2)集电极相连且同时连接在蓄能元件(C2)和第五电阻(R5)之间;第四电阻(R4)一端和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另一端和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 稳压二极管(Z1)和蓄能元件(C2)之间导线接地。
5. 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滞回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Q1)为PNP型三极管,所述三极管(Q2)为NPN型三极管。
6.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滞回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控制IC的VCC引脚还和VCC相连。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164365 CN202663094U (zh) | 2012-04-18 | 2012-04-18 | 滞回保护电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164365 CN202663094U (zh) | 2012-04-18 | 2012-04-18 | 滞回保护电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663094U true CN202663094U (zh) | 2013-01-09 |
Family
ID=474579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220164365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663094U (zh) | 2012-04-18 | 2012-04-18 | 滞回保护电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66309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90604A (zh) * | 2013-09-27 | 2014-01-01 | 厦门雅迅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设备电源迟滞保护电路 |
-
2012
- 2012-04-18 CN CN 201220164365 patent/CN20266309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90604A (zh) * | 2013-09-27 | 2014-01-01 | 厦门雅迅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设备电源迟滞保护电路 |
CN103490604B (zh) * | 2013-09-27 | 2018-02-13 | 厦门雅迅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设备电源迟滞保护电路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698262A (zh) | 一种过零检测电路及变频空调 | |
CN204068678U (zh) | 一种开关电源输出过压保护和过温保护电路 | |
CN201750125U (zh) | 一种短路自锁保护电路 | |
CN202663094U (zh) | 滞回保护电路 | |
CN204835969U (zh) | 一种阻容降压中的继电器控制电路 | |
CN103312155A (zh) | 稳压电路及电子装置 | |
CN202797898U (zh) | 电动机缺相自动保护装置 | |
CN203967975U (zh) | 铅酸电池集成电路 | |
CN205141794U (zh) | 燃气灶供电电路及燃气灶 | |
CN204168140U (zh) | Igbt驱动模块、电机驱动控制器和动力驱动系统 | |
CN202773148U (zh) | 3d状态下的背光led驱动保护电路及电视机 | |
CN202931182U (zh) | 开关电源驱动装置和开关电源 | |
CN204652334U (zh) | 一种基于igbt的驱动电路 | |
CN204835903U (zh) | 一种降压转换器的自举电路 | |
CN203492248U (zh) | 基于分立器件的dc-dc恒流驱动电路 | |
CN204836134U (zh) | 一种隔离驱动电路 | |
CN203206547U (zh) | 电池灯的定时升压双向控制器 | |
CN203984239U (zh) | Mcu电源集成电路 | |
CN202019300U (zh) | 一种电压提升装置 | |
CN203275499U (zh) | 一种逆变器过载检测电路 | |
CN202748690U (zh) | 基于lm2576系列的功率限制电路 | |
CN202586291U (zh) | 一种过载保护电路 | |
CN208805708U (zh) | 一种电力补偿器 | |
CN202004636U (zh) | 辅助电源自动放电电路 | |
CN201219254Y (zh) | 一种负电压偏移电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09 Termination date: 20190418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