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642576U - 开顶箱的顶侧梁 - Google Patents

开顶箱的顶侧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642576U
CN202642576U CN2012202587331U CN201220258733U CN202642576U CN 202642576 U CN202642576 U CN 202642576U CN 2012202587331 U CN2012202587331 U CN 2012202587331U CN 201220258733 U CN201220258733 U CN 201220258733U CN 202642576 U CN202642576 U CN 2026425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perpendicular wall
beam body
links
vert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25873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志春
王爱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Nantong CIMC Special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Nantong CIMC Special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Nantong CIMC Special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2025873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6425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6425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64257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开顶箱的顶侧梁,包括一中空的梁体,所述梁体为一整板弯折延伸后首尾对接拼焊而成的闭合结构,其包括一顶壁、一底壁、一外侧壁以及一内侧壁,所述顶壁以及所述底壁上下平行设置,所述外侧壁以及所述内侧壁分别连接在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的侧端之间。所述内侧壁和/或所述外侧壁上设置有向所述梁体内凹陷或向所述梁体外凸出且沿着所述梁体的延伸方向延伸的加强筋。该顶侧梁的梁体为一整板弯折延伸而成,其上仅需形成一道对接焊缝,降低了梁体制作时的工作量及制作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制作过程中也不易产生变形;且内部无需设置加强框,有效降低了梁体自重;进一步地,还可以通过在梁体上设置加强筋的方式提高顶侧梁的强度。

Description

开顶箱的顶侧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装箱的顶侧梁,尤其涉及一种开顶箱的顶侧梁。
背景技术
现有的开顶集装箱,由于顶部为敞开结构,故而其顶端的顶侧梁的梁体一般为图1至图3中的所示的加大型特殊内空结构。当顶侧梁为图1和图2中所示的情形一和情形二的结构时,其梁体的制作过程一般为将板材折弯或罗拉成两片结构,再通过两道焊缝6′才能完成,且为保证焊接质量,每道焊缝6′均为搭接焊。又由于梁体为两片式结构且加工过程中有两道焊缝6′,故而易产生较为严重的焊接变形,因此需要需在梁体内部衬垫有加强框7′。当顶侧梁为图3中所示的情形三结构时,其梁体由上下叠设的两个大小不一的管材组成,其中小管材8′放置在大管材9′上,在小管材8′的底端两侧也需要通过两道焊缝6′与所述大管材9′相连。上述现有结构的顶侧梁往往存在和制造工作量及制作难度均较大、变形较难得到有效的控制以及生产效率低的缺陷,且图1和图2中的顶侧梁结构由于焊缝6’处有搭接边缘而内部衬垫有加强框7′,故而重量也较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开顶集装箱的顶侧梁所存在的在制造时工作量及制作难度均较大、变形量较难控制以及重量较重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开顶箱的顶侧梁,包括一中空的梁体,所述梁体为一整板弯折延伸后首尾对接拼焊而成的闭合结构。
所述的顶侧梁,其中,所述梁体包括一顶壁、一底壁、一外侧壁以及一内侧壁,所述顶壁以及所述底壁上下间隔设置,所述外侧壁以及所述内侧壁分别连接在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的侧端之间。
所述的顶侧梁,其中,所述内侧壁和/或所述外侧壁上设置有向所述梁体内凹陷或向所述梁体外凸出且沿着所述梁体的延伸方向延伸的加强筋。
所述的顶侧梁,其中,所述外侧壁包括顶端与所述顶壁垂直相连的一第一竖壁、底端与所述底壁垂直相连的一第二竖壁、相对所述第一竖壁以及所述第二竖壁向所述梁体内凹设的一第三竖壁、斜向连接在所述第一竖壁与所述第三竖壁之间的一第一斜壁以及斜向连接在所述第二竖壁与所述第三竖壁之间的一第二斜壁;所述内侧壁包括顶端与所述顶壁垂直相连的一第四竖壁、相对所述第四竖壁向所述梁体外凸设的一第五竖壁、斜向连接在所述第四竖壁与所述第五竖壁之间的一第三斜壁以及斜向连接在所述第五竖壁与所述底壁之间的一第四斜壁。
所述的顶侧梁,其中,所述外侧壁包括顶端与所述顶壁垂直相连的一第一竖壁、底端与所述底壁垂直相连的一第二竖壁、相对所述第一竖壁以及所述第二竖壁向所述梁体内凹设的一第三竖壁、斜向连接在所述第一竖壁与所述第三竖壁之间的一第一斜壁以及斜向连接在所述第二竖壁与所述第三竖壁之间的一第二斜壁;所述内侧壁包括顶端与所述顶壁垂直相连的一第四竖壁、相对所述第四竖壁向所述梁体外凸设且底端与所述底壁垂直相连的一第五竖壁以及斜向连接在所述第四竖壁与所述第五竖壁之间的一第三斜壁。
所述的顶侧梁,其中,所述外侧壁包括顶端与所述顶壁垂直相连的一第一竖壁、底端与所述底壁垂直相连的一第二竖壁、相对所述第一竖壁以及所述第二竖壁向所述梁体内凹设的一第三竖壁、斜向连接在所述第一竖壁与所述第三竖壁之间的一第一斜壁以及斜向连接在所述第二竖壁与所述第三竖壁之间的一第二斜壁;所述内侧壁包括顶端与所述顶壁垂直相连的一第五竖壁以及斜向连接在所述第五竖壁的底端与所述底壁之间的一第四斜壁。
所述的顶侧梁,其中,所述外侧壁包括顶端与所述顶壁垂直相连的一第三竖壁、相对所述第三竖壁向所述梁体外凸设且底端与所述底壁垂直相连的一第二竖壁以及斜向连接在所述第三竖壁与所述第二竖壁之间的一第二斜壁;所述内侧壁包括顶端与所述顶壁垂直相连的一第五竖壁以及斜向连接在所述第五竖壁的底端与所述底壁之间的一第四斜壁。
所述的顶侧梁,其中,所述梁体为上窄下宽的结构,所述外侧壁以及所述内侧壁均包括顶端与所述顶壁垂直相连的一第六竖壁、底端与所述底壁垂直相连的一第七竖壁以及垂直连接在所述第六竖壁的底端与所述第七竖壁的顶端之间的一横壁。
所述的顶侧梁,其中,所述梁体为上窄下宽的结构,所述外侧壁以及所述内侧壁均包括顶端与所述顶壁垂直相连的一第六竖壁、底端与所述底壁垂直相连的一第七竖壁以及斜向连接在所述第六竖壁的底端与所述第七竖壁的顶端之间的一第六斜壁。
所述的顶侧梁,其中,所述梁体为上部比下部窄的结构;所述外侧壁以及所述内侧壁均包括顶端与所述顶壁垂直相连的一第六竖壁以及垂直连接在所述第六竖壁的底端的一横壁;所述外侧壁还包括垂直连接在所述横壁下方的一第八竖壁以及斜向连接在所述第八竖壁的底端与所述底壁之间的一第五斜壁;所述内侧壁还包括垂直连接在所述横壁与所述底壁之间的一第七竖壁。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顶侧梁的梁体为一整板弯折延伸而成,其上仅需形成一道对接焊缝,降低了梁体制作时的工作量及制作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制作过程中也不易产生变形;且内部无需设置加强框,有效降低了梁体自重;进一步地,还可以通过在梁体上设置加强筋的方式提高顶侧梁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顶侧梁的情形一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顶侧梁的情形二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的顶侧梁的情形三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顶侧梁的实施例一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顶侧梁的实施例二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顶侧梁的实施例三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顶侧梁的实施例四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顶侧梁的实施例五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顶侧梁的实施例六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顶侧梁的实施例七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顶侧梁的实施例八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顶侧梁的实施例九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4至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开顶箱的顶侧梁,包括一中空的梁体,所述梁体为一整板弯折延伸后首尾对接拼焊而成的闭合结构,具体可采用整体罗拉方式,在所述梁体的对接位置形成一道对接焊缝6。所述梁体可包括一顶壁、一底壁、一外侧壁以及一内侧壁,还可以包括至少一根加强筋。
所述顶壁以及所述底壁上下间隔设置,所述顶壁可与所述底壁平行,也可为了便于顶部排水,将所述顶壁适当倾斜。所述外侧壁以及所述内侧壁分别连接在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的侧端之间,所述加强筋设置在所述内侧壁和/或所述外侧壁上,所述加强筋向所述梁体内凹陷或向所述梁体外凸出且沿着所述梁体的延伸方向延伸。
根据所述内侧壁以及所述外侧壁结构不同,以下分为几个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分别对所述梁体的结构分别加以说明,其中实施例一至五可看作是对图1和图2中的现有顶横梁结构的改进,实施例六至九可看作是对图3中的现有顶横梁结构的改进。
实施例一、请参见图4所示。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梁体包括一顶壁1、一底壁2、一外侧壁3A以及一内侧壁4A。
所述外侧壁3A包括一第一竖壁31、一第二竖壁32、一第三竖壁33A、一第一斜壁34以及一第二斜壁35。所述第一竖壁31的顶端与所述顶壁1垂直相连。所述第二竖壁32的底端与所述底壁2垂直相连。所述第三竖壁33A相对所述第一竖壁31以及所述第二竖壁32向所述梁体内凹设。所述第一斜壁34斜向连接在所述第一竖壁31与所述第三竖壁33A之间。所述第二斜壁35斜向连接在所述第二竖壁32与所述第三竖壁33A之间。
所述内侧壁4A包括一第四竖壁41、一第五竖壁42A、一第三斜壁43以及一第四斜壁44。所述第四竖壁41的顶端与所述顶壁1垂直相连,所述第五竖壁42A相对所述第四竖壁41向所述梁体外凸设,所述第三斜壁43斜向连接在所述第四竖壁41与所述第五竖壁42A之间,所述第四斜壁44斜向连接在所述第五竖壁42A与所述底壁2之间。
实施例二、请参见图5所示。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梁体包括一顶壁1、一底壁2、一外侧壁3B以及一内侧壁3B。
所述外侧壁3B包括一第一竖壁31、一第二竖壁32、一第三竖壁33B、一第一斜壁34以及一第二斜壁35;所述内侧壁4B包括一第四竖壁41、一第五竖壁42B、一第三斜壁43以及一第四斜壁44。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中标号相同的部分的结构相同,故而不再重复描述,以下着重说明与实施例一中不同的所述第三竖壁33B以及所述第五竖壁42B的结构。所述第三竖壁33B的中部向所述梁体外凸出形成一加强筋5A,所述第五竖壁42B的中部向所述梁体内凹陷形成一加强筋5B,所述加强筋5A以及所述加强筋5B均沿着所述梁体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加强筋5A以及所述加强筋5B的横截面均呈V字形。
实施例三、请参见图6所示。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梁体包括一顶壁1、一底壁2C、一外侧壁3B以及一内侧壁4C。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二中标号相同的部分的结构相同,故而不再重复描述,以下着重说明与实施例二中不同的所述内侧壁4C以及所述底壁2C的结构。
所述内侧壁4C包括一第四竖壁41、一第五竖壁42C以及一第三斜壁43。
所述第四竖壁41的顶端与所述顶壁1垂直相连,所述第五竖壁42C相对所述第四竖壁41向所述梁体外凸设且底端与所述底壁2C垂直相连,所述第三斜壁43斜向连接在所述第四竖壁41与所述第五竖壁42C之间。
实施例四、请参见图7所示。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梁体包括一顶壁1D、一底壁2、一外侧壁3A以及一内侧壁4D。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中标号相同的部分的结构相同,故而不再重复描述,以下着重说明与实施例一中不同的所述内侧壁4D以及所述顶壁1D的结构。
所述内侧壁4D包括一第五竖壁42D以及一第四斜壁44。所述第五竖壁42D的顶端与所述顶壁1D垂直相连,所述第四斜壁44斜向连接在所述第五竖壁42D的底端与所述底壁2之间。
实施例五、请参见图8所示。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梁体包括一顶壁1E、一底壁2、一外侧壁3E以及一内侧壁4D。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四中标号相同的部分的结构相同,故而不再重复描述,以下着重说明与实施例四中不同的所述外侧壁3E以及所述顶壁1E的结构。
所述外侧壁3E包括一第三竖壁33E、一第二竖壁32以及一第二斜壁35。
所述第三竖壁33E的顶端与所述顶壁1E垂直相连,所述第二竖壁32相对所述第三竖壁33E向所述梁体外凸设且底端与所述底壁2垂直相连,所述第二斜壁35斜向连接在所述第三竖壁33E与所述第二竖壁32之间。
实施例六、请参见图9所示。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梁体为上窄下宽的结构,其包括一顶壁1F、一底壁2F、一外侧壁3F以及一内侧壁4F,所述外侧壁3F可与所述内侧壁4F对称设置也可不对称设置。
所述外侧壁3F包括一第六竖壁36、一第七竖壁37以及一横壁38。所述第六竖壁36顶端与所述顶壁1F垂直相连,所述第七竖壁37的底端与所述底壁2F垂直相连,所述横壁38垂直连接在所述第六竖壁36的底端与所述第七竖壁37的顶端之间。
所述内侧壁4F包括一第六竖壁46、一第七竖壁47以及一横壁48。所述第六竖壁46顶端与所述顶壁垂直相连,所述第七竖壁47的底端与所述底壁垂直相连,所述横壁48垂直连接在所述第六竖壁46的底端与所述第七竖壁47的顶端之间。
实施例七、请参见图10所示。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梁体为上部比下部窄的结构,其包括一顶壁1F、一底壁2G、一外侧壁3G以及一内侧壁4F。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六中标号相同的部分的结构相同,故而不再重复描述,以下着重说明与实施例六中不同的所述外侧壁3G以及所述底壁2G的结构。
所述外侧壁3G包括一第六竖壁36、一横壁38、一第八竖壁39以及一第五斜壁30,所述第六竖壁36顶端与所述顶壁1F垂直相连,所述横壁38垂直连接在所述第六竖壁36的底端,所述第八竖壁39垂直连接在所述横壁38下方,所述第五斜壁30斜向连接在所述第八竖壁39的底端与所述底壁2G之间。
实施例八、请参见图11所示。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梁体为上窄下宽的结构,其包括一顶壁1F、一底壁2F、一外侧壁3H以及一内侧壁4H,所述外侧壁3H可与所述内侧壁4H对称设置也可不对称设置。
所述外侧壁3H包括一第六竖壁36H、一第七竖壁37H以及一第六斜壁38H。所述第六竖壁36H顶端与所述顶壁1F垂直相连,所述第七竖壁37H的底端与所述底壁2F垂直相连,所述第六斜壁38H斜向连接在所述第六竖壁36H的底端与所述第七竖壁37H的顶端之间。
所述内侧壁4H包括一第六竖壁46H、一第七竖壁47H以及一第六斜壁48H。所述第六竖壁46H顶端与所述顶壁1F垂直相连,所述第七竖壁47H的底端与所述底壁2F垂直相连,所述第六斜壁48H斜向连接在所述第六竖壁46H的底端与所述第七竖壁47H的顶端之间。
实施例九、请参见图12所示。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梁体为上窄下宽的对称结构,其包括一顶壁1F、一底壁2F、一外侧壁3J以及一内侧壁4J。
所述外侧壁3J包括一第六竖壁36、一第七竖壁37J以及一横壁38。所述内侧壁4F包括一第六竖壁46、一第七竖壁47J以及一横壁48。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六中标号相同的部分的结构相同,故而不再重复描述,以下着重说明与实施例一中不同的所述第七竖壁37J以及所述第七竖壁47J的结构。所述第七竖壁37J以及所述第七竖壁47J的中部分别向所述梁体内凹陷形成一加强筋5B,所述加强筋5B的结构在实施例二中已有记载,在此不再重复描述。
另外,还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上述的各个实施例中,是否设置所述加强筋5A以及所述加强筋5B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且二者可以同时设置也可只设置其中一个,并且所述加强筋5A/5B的横截面的形状也不仅限于实施例中的形状,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调整形状。所述焊缝6可位于梁体的顶壁、底壁、各竖壁、各斜壁或横壁的任意一者之上。
本实用新型的顶侧梁的梁体为一整板弯折延伸而成,其上仅需形成一道对接焊缝,降低了梁体制作时的工作量及制作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制作过程中也不易产生变形;且内部无需设置加强框,有效降低了梁体自重;进一步地,还可以通过在梁体上设置加强筋的方式提高顶侧梁的强度。
然而,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开顶箱的顶侧梁,包括一中空的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梁体为一整板弯折延伸后首尾对接拼焊而成的闭合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侧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梁体包括一顶壁、一底壁、一外侧壁以及一内侧壁,所述顶壁以及所述底壁上下间隔设置,所述外侧壁以及所述内侧壁分别连接在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的侧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侧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壁和/或所述外侧壁上设置有向所述梁体内凹陷或向所述梁体外凸出且沿着所述梁体的延伸方向延伸的加强筋。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顶侧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壁包括顶端与所述顶壁垂直相连的一第一竖壁、底端与所述底壁垂直相连的一第二竖壁、相对所述第一竖壁以及所述第二竖壁向所述梁体内凹设的一第三竖壁、斜向连接在所述第一竖壁与所述第三竖壁之间的一第一斜壁以及斜向连接在所述第二竖壁与所述第三竖壁之间的一第二斜壁;所述内侧壁包括顶端与所述顶壁垂直相连的一第四竖壁、相对所述第四竖壁向所述梁体外凸设的一第五竖壁、斜向连接在所述第四竖壁与所述第五竖壁之间的一第三斜壁以及斜向连接在所述第五竖壁与所述底壁之间的一第四斜壁。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顶侧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壁包括顶端与所述顶壁垂直相连的一第一竖壁、底端与所述底壁垂直相连的一第二竖壁、相对所述第一竖壁以及所述第二竖壁向所述梁体内凹设的一第三竖壁、斜向连接在所述第一竖壁与所述第三竖壁之间的一第一斜壁以及斜向连接在所述第二竖壁与所述第三竖壁之间的一第二斜壁;所述内侧壁包括顶端与所述顶壁垂直相连的一第四竖壁、相对所述第四竖壁向所述梁体外凸设且底端与所述底壁垂直相连的一第五竖壁以及斜向连接在所述第四竖壁与所述第五竖壁之间的一第三斜壁。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顶侧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壁包括顶端与所述顶壁垂直相连的一第一竖壁、底端与所述底壁垂直相连的一第二竖壁、相对所述第一竖壁以及所述第二竖壁向所述梁体内凹设的一第三竖壁、斜向连接在所述第一竖壁与所述第三竖壁之间的一第一斜壁以及斜向连接在所述第二竖壁与所述第三竖壁之间的一第二斜壁;所述内侧壁包括顶端与所述顶壁垂直相连的一第五竖壁以及斜向连接在所述第五竖壁的底端与所述底壁之间的一第四斜壁。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顶侧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壁包括顶端与所述顶壁垂直相连的一第三竖壁、相对所述第三竖壁向所述梁体外凸设且底端与所述底壁垂直相连的一第二竖壁以及斜向连接在所述第三竖壁与所述第二竖壁之间的一第二斜壁;所述内侧壁包括顶端与所述顶壁垂直相连的一第五竖壁以及斜向连接在所述第五竖壁的底端与所述底壁之间的一第四斜壁。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顶侧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梁体为上窄下宽的结构,所述外侧壁以及所述内侧壁均包括顶端与所述顶壁垂直相连的一第六竖壁、底端与所述底壁垂直相连的一第七竖壁以及垂直连接在所述第六竖壁的底端与所述第七竖壁的顶端之间的一横壁。
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顶侧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梁体为上窄下宽的结构,所述外侧壁以及所述内侧壁均包括顶端与所述顶壁垂直相连的一第六竖壁、底端与所述底壁垂直相连的一第七竖壁以及斜向连接在所述第六竖壁的底端与所述第七竖壁的顶端之间的一第六斜壁。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顶侧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梁体为上部比下部窄的结构;所述外侧壁以及所述内侧壁均包括顶端与所述顶壁垂直相连的一第六竖壁以及垂直连接在所述第六竖壁的底端的一横壁;所述外侧壁还包括垂直连接在所述横壁下方的一第八竖壁以及斜向连接在所述第八竖壁的底端与所述底壁之间的一第五斜壁;所述内侧壁还包括垂直连接在所述横壁与所述底壁之间的一第七竖壁。
CN2012202587331U 2012-06-04 2012-06-04 开顶箱的顶侧梁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6425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2587331U CN202642576U (zh) 2012-06-04 2012-06-04 开顶箱的顶侧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2587331U CN202642576U (zh) 2012-06-04 2012-06-04 开顶箱的顶侧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642576U true CN202642576U (zh) 2013-01-02

Family

ID=474117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258733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642576U (zh) 2012-06-04 2012-06-04 开顶箱的顶侧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64257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77099A (zh) * 2017-11-20 2018-04-06 山东达驰阿尔发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共箱母线外壳及其加工工艺
US11649109B2 (en) 2015-12-29 2023-05-16 Singamas Container Holdings (Shanghai), Ltd. Top side beam of container and container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649109B2 (en) 2015-12-29 2023-05-16 Singamas Container Holdings (Shanghai), Ltd. Top side beam of container and container
CN107877099A (zh) * 2017-11-20 2018-04-06 山东达驰阿尔发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共箱母线外壳及其加工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781363U (zh) 一种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新型抗震梁柱节点
WO2010148433A3 (en) Collapsible bottl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blank for such bottle and beverage-filled bottle dispensing system
CN103693053A (zh) 漏斗车的端墙结构及使用端墙结构的漏斗车
CN202642576U (zh) 开顶箱的顶侧梁
CN107672612A (zh) 一种铁路货车车体
CN105083804B (zh) 集装箱用拼接钢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集装箱
CN201856822U (zh) 客车车身整体式u型梁结构
CN102635198B (zh) 一种组合椭圆形截面构件及其加工方法
CN107235118A (zh) 一种用于船舶分段建造的辅助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202827800U (zh) 一种客车车身骨架结构
CN203332738U (zh) 集装箱底架及集装箱
CN102653284A (zh) 鹅颈式半挂车车架以及鹅颈式半挂车
CN202703845U (zh) 集装箱船底结构
CN102336248B (zh) 大型球鼻艏艏部模块
CN107338906A (zh) 一种长度可调的钢结构梁
CN204590655U (zh) 浇筑混凝土楼板及梁底模板支撑体系
CN203819239U (zh) 漏斗车的端墙结构及使用端墙结构的漏斗车
CN207275352U (zh) 便于组装的纸箱
CN209566782U (zh) 车辆的电池包安装支架
CN202322016U (zh) 单梁起重机的主梁
CN203637951U (zh) 一种汽车后裙板总成
CN205129244U (zh) 一种桁架焊接模板
CN203638441U (zh) 集装箱及其钢地板底架
CN203113773U (zh) 混凝土塑钢阴角模板
CN109131738B (zh) 一种球鼻艏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02

Termination date: 20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