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600653U - 一种触摸传感器及包括该触摸传感器的触摸屏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触摸传感器及包括该触摸传感器的触摸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600653U
CN202600653U CN 201220063004 CN201220063004U CN202600653U CN 202600653 U CN202600653 U CN 202600653U CN 201220063004 CN201220063004 CN 201220063004 CN 201220063004 U CN201220063004 U CN 201220063004U CN 202600653 U CN202600653 U CN 2026006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wires
resistance
electrode
wires
touch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06300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英明
王海生
杨盛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06300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6006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6006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60065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触摸传感器及包括该触摸传感器的触摸屏,该触摸传感器包括若干均匀排列的第一电极线、若干均匀排列的且与所述若干第一电极线交叉排列的第二电极线,以及与第一电极线和第二电极线相连的电路板,其中,第一电极线和第二电极线分别包括若干透明电极、连接透明电极用的内部导线以及连接电路板用的外部导线,且内部导线总电阻随外部导线电阻增大而减小。因此,应用本实用新型,可以使触摸传感器的电阻均匀分布,提高触摸灵敏度。

Description

一种触摸传感器及包括该触摸传感器的触摸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摸屏领域,特别是一种触摸传感器及包括该触摸传感器的触摸屏。
背景技术
目前,触摸屏显示装置发展迅速,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主流平板显示装置。按照结构划分,现有的触摸屏主要包括外挂式触摸屏和内嵌式触摸屏两种类型,其中,外挂式触摸屏被广泛应用。
触摸屏中包括触摸传感器,图1为现有技术中触摸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所示,横向排列的感应线11与纵向排列的驱动线12交叉。感应线11是通过金属桥连接导通的,且感应线11最右边的金属线连接电路板13,各条感应线11中用于连接电路板13的金属线的长度不同,为了节省布线占用的周边区域,各条感应线11都采用同一直径的金属线连接电路板13时,则各条感应线11之间将存在电阻差异,其中,电阻差距可达上千欧姆,各条感应线11之间的电阻差异会降低触摸传感器的灵敏度。驱动线12直接导通,且也通过金属线连接电路板13,同理,各条驱动线12之间也存在电阻差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摸传感器及包括该触摸传感器的触摸屏,用以使触摸传感器的电阻均匀分布,提高触摸灵敏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摸传感器包括若干均匀排列的第一电极线、若干均匀排列的且与所述若干第一电极线交叉排列的第二电极线,以及与第一电极线和第二电极线相连的电路板,其中,
第一电极线和第二电极线分别包括若干透明电极、连接透明电极用的内部导线以及连接电路板用的外部导线,且内部导线总电阻随外部导线电阻增大而减小。
当外部导线的材料和直径固定时,外部导线的电阻与长度成正相关,则内部导线总电阻随外部导线的长度增加而减小,外部导线的材料和直径固定可以有效节省因布线占用的周边区域。
所述内部导线包括金属桥和电阻率大于金属桥电阻率的透明电极,则在内部导线的总长度固定时,内部导线中透明电极的比例随外部导线电阻增大而减小。
如果所述内部导线包括设定数目条长度相同的金属桥和透明电极,则内部导线中透明电极的条数随外部导线电阻增大而减少。所述透明电极的宽度大于所述金属桥的直径。使用透明电极来连接第一电极线和第二电极线中原有的透明电极,即透明电极直接导通,可以简化制作工艺。
所述外部导线包括金属线,金属线的电阻率较小,因此,在外部导线长度确定时,选用金属线可以有效降低外部导线的电阻。
第一电极线为感应线,且第二电极线为驱动线;或第一电极线为驱动线,且第二电极线为感应线。驱动线通过内部导线进行连接,可以有效降低驱动线的电阻,从而降低该触摸传感器的驱动要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触摸屏,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触摸传感器。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可知,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触摸传感器包括若干第一电极线、若干第二电极线及电路板,且第一电极线和第二电极线与电路板相连,其中,第一电极线和第二电极线中连接透明电极用的内部导线的总电阻随连接电路板用的外部导线的电阻增大而减小。由于连接电路板用的外部导线的长度不同,则在外部导线材料和直径固定时,电阻就不同,通过改变内部导线的电阻,来补偿外部导线造成的电阻差异,分别使得第一电极线和第二电极线实现等电阻设计。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使触摸传感器的电阻均匀分布,提高触摸灵敏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触摸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触摸传感器的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触摸传感器的另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感应线       12-驱动线      13-电路板
21-第一电极线   22-第二电极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摸传感器及包含该触摸传感器的触摸屏。
下面结合图2和图3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摸传感器进行详细描述。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触摸传感器的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摸传感器包括若干均匀排列的第一电极线21、若干均匀排列的且与所述若干第一电极线21交叉排列的第二电极线22,以及与第一电极线21和第二电极线22相连的电路板13,其中,
第一电极线21和第二电极线22分别包括若干透明电极、连接透明电极用的内部导线以及连接电路板13用的外部导线,且内部导线总电阻随外部导线电阻增大而减小。
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电极线21和第二电极线22中连接电路板13用的外部导线的长度各不同,为了节省因布线占用的周边区域,通常会令外部导线的材料和直径相同,则各条外部导线的电阻不同,通过改变内部导线的电阻,来补偿外部导线的电阻差异,分别使得第一电极线21和第二电极线22实现等电阻设计,从而提高触摸传感器的触摸灵敏度。
当外部导线的材料和直径固定时,外部导线的电阻与长度成正相关,则内部导线总电阻随外部导线的长度增加而减小,外部导线的材料和直径固定可以有效节省因布线占用的周边区域。
所述内部导线包括金属桥和电阻率大于金属桥电阻率的透明电极,则在内部导线的总长度固定时,内部导线中透明电极的比例随外部导线电阻增大而减小。如果所述内部导线包括设定数目条长度相同的金属桥和透明电极,则内部导线中透明电极的条数随外部导线电阻增大而减少。所述透明电极的宽度大于所述金属桥的直径。使用透明电极来连接第一电极线21和第二电极线22中原有的透明电极,即透明电极直接导通,可以简化制作工艺。
一个实施例,参见图2所示,如果横向排列的第一电极线21的外部导线的电阻与长度成正相关,且内部导线包括四条长度相同的金属桥和透明电极,则内部导线中透明电极的条数随外部导线的长度增加而减少。例如,从上至下,首行第一电极线21中的四条内部导线中不包含透明电极,全部为金属桥;第二行第一电极线21中的四条内部导线中有一条为透明电极,其余三条为金属桥;第三行第一电极线21中的四条内部导线中有两条为透明电极,其余两条为金属桥;第四行第一电极线21中的四条内部导线中有三条为透明电极,其余一条为金属桥。通过内部导线中透明电极比例的变化来补偿外部导线的电阻差异,实现各条第一电极线21之间电阻均匀分布。同理,也可实现各条第二电极线22之间电阻均匀分布。
所述外部导线包括金属线,金属线的电阻率较小,因此,在外部导线长度确定时,选用金属线可以有效降低外部导线的电阻。
第一电极线21为感应线,且第二电极线22为驱动线;或第一电极线21为驱动线,且第二电极线22为感应线。驱动线通过内部导线进行连接,可以有效降低驱动线的电阻,从而降低该触摸传感器的驱动要求。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触摸传感器的另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3所示,横向的均匀排列的感应线11与纵向均匀排列的驱动线12交叉,感应线11和驱动线12中透明电极的连接处通过金属桥连接,或透明电极直接导通,且都通过金属线连接电路板13,随着连接电路板13用的金属线的长度增加,感应线11和驱动线12中选用透明电极直接导通的连接处依次增加,以补偿连接电路板13用的金属线的电阻差异。
下面以感应线11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图3中的感应线包括五块需要连接的透明电极,即有四个透明电极连接处。从上至下,第一条感应线11的四个透明电极连接处全为金属桥;第二条感应线11的首个透明电极连接处通过透明电极直接导通,其余三个透明电极连接处为金属桥;第三条感应线11的前两个透明电极连接处通过透明电极直接导通,其余两个透明电极连接处为金属桥;第四条感应线11的前三个透明电极连接处通过透明电极直接导通,其余一个透明电极连接处为金属桥。此时,四条感应线11的电阻均匀分布,实现了等电阻设计,且连接电路板13用的金属线直径相同,节省布线占用的周边区域。同理,各条驱动线12的电阻也可实现均匀分布,节省布线占用的周边区域,而且相对于现有技术直接导通的连接方式电阻减小,降低了该触摸传感器的驱动要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摸屏,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触摸传感器,该触摸屏在保持最佳性能的基础上,外观方面因布线占用的周边区域的最小,性能方面不仅使得感应线的电阻趋于均匀分布,提高了触摸灵敏度,而且使得驱动线的电阻减小,降低了该触摸屏的驱动要求。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可知,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触摸传感器包括若干第一电极线、若干第二电极线及电路板,且第一电极线和第二电极线与电路板相连,其中,第一电极线和第二电极线中连接透明电极用的内部导线的总电阻随连接电路板用的外部导线的电阻增大而减小。由于连接电路板用的外部导线的长度不同,则在外部导线材料和直径固定时,电阻就不同,通过改变内部导线的电阻,来补偿外部导线造成的电阻差异,分别使得第一电极线和第二电极线实现等电阻设计。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使触摸传感器的电阻均匀分布,提高触摸灵敏度。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对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8)

1.一种触摸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均匀排列的第一电极线、若干均匀排列的且与所述若干第一电极线交叉排列的第二电极线,以及与第一电极线和第二电极线相连的电路板,其中,
第一电极线和第二电极线分别包括若干透明电极、连接透明电极用的内部导线以及连接电路板用的外部导线,且内部导线总电阻随外部导线电阻增大而减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外部导线的材料和直径固定,内部导线总电阻随外部导线的长度增加而减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导线包括金属桥和电阻率大于金属桥电阻率的透明电极,内部导线的总长度固定,内部导线中透明电极的比例随外部导线电阻增大而减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导线包括设定数目条长度相同的金属桥和透明电极,内部导线中透明电极的条数随外部导线电阻增大而减少。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电极的宽度大于所述金属桥的直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导线包括金属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电极线为感应线,且第二电极线为驱动线;或第一电极线为驱动线,且第二电极线为感应线。
8.一种触摸屏,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摸传感器。 
CN 201220063004 2012-02-23 2012-02-23 一种触摸传感器及包括该触摸传感器的触摸屏 Expired - Lifetime CN2026006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063004 CN202600653U (zh) 2012-02-23 2012-02-23 一种触摸传感器及包括该触摸传感器的触摸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063004 CN202600653U (zh) 2012-02-23 2012-02-23 一种触摸传感器及包括该触摸传感器的触摸屏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600653U true CN202600653U (zh) 2012-12-12

Family

ID=473181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063004 Expired - Lifetime CN202600653U (zh) 2012-02-23 2012-02-23 一种触摸传感器及包括该触摸传感器的触摸屏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600653U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75683A (zh) * 2013-08-16 2015-02-25 晨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的感应通道图样设计方法
CN104461144A (zh) * 2014-12-11 2015-03-2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CN104571711A (zh) * 2015-01-23 2015-04-29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结构、触控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CN104765897A (zh) * 2014-01-06 2015-07-08 北京华大九天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增加布线长度的等电阻布线方法
CN105765509A (zh) * 2013-11-22 2016-07-13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透明导电性层叠体、触摸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06055171A (zh) * 2016-08-08 2016-10-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6068493A (zh) * 2014-03-11 2016-11-02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触摸窗
CN106293255A (zh) * 2016-09-27 2017-01-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基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75683A (zh) * 2013-08-16 2015-02-25 晨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的感应通道图样设计方法
CN105765509A (zh) * 2013-11-22 2016-07-13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透明导电性层叠体、触摸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05765509B (zh) * 2013-11-22 2019-05-17 Vts-触动感应器有限公司 透明导电性层叠体、触摸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04765897A (zh) * 2014-01-06 2015-07-08 北京华大九天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增加布线长度的等电阻布线方法
US10234980B2 (en) 2014-03-11 2019-03-19 Lg Innotek Co., Ltd. Touch window
CN106068493B (zh) * 2014-03-11 2020-06-16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触摸窗
CN106068493A (zh) * 2014-03-11 2016-11-02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触摸窗
US10409419B2 (en) 2014-03-11 2019-09-10 Lg Innotek Co., Ltd. Touch window
CN104461144A (zh) * 2014-12-11 2015-03-2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WO2016115796A1 (zh) * 2015-01-23 2016-07-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结构、触控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CN104571711A (zh) * 2015-01-23 2015-04-29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结构、触控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CN104571711B (zh) * 2015-01-23 2017-09-26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结构、触控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US9904384B2 (en) 2015-01-23 2018-02-27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Touch structure for display apparatus
CN106055171B (zh) * 2016-08-08 2019-02-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6055171A (zh) * 2016-08-08 2016-10-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6293255B (zh) * 2016-09-27 2017-07-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基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6293255A (zh) * 2016-09-27 2017-01-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基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US10698552B2 (en) 2016-09-27 2020-06-30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Touch substrate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600653U (zh) 一种触摸传感器及包括该触摸传感器的触摸屏
CN104049790B (zh) 触摸传感器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3186307B (zh) 一种电容式内嵌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3150069B (zh) 一种电容式内嵌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1950230B (zh) 电容式触控传感器及电容式触控装置
CN202838286U (zh) 一种电容式单层二维触摸传感器
CN205563508U (zh) 阵列基板及触控显示屏
CN103105990B (zh) 单层电容触摸传感器及触控终端
CN103235663A (zh) 一种单层ito的布线结构
CN103677414B (zh) 一种触摸显示装置
CN103268174A (zh) 电容式触控模组和电容式触控屏
CN202720617U (zh) 一种单层电容式二维触摸传感器
CN203812211U (zh) 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设备
CN203070265U (zh) 单层电容触摸传感器及触控终端
CN203084701U (zh) 一种电容式内嵌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205247353U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CN203366301U (zh) 单层多点电容触摸屏
CN201757892U (zh) 电容式触摸屏的触控结构
CN202351849U (zh) 一种电容触摸屏
CN204926042U (zh) 触控面板
CN203324944U (zh) 触摸屏导电结构
CN205158326U (zh) 一种电容式触摸传感器结构
CN203894733U (zh) 触控装置
CN105022515B (zh) 触控装置
CN208421792U (zh) 触控模组及使用该触控模组的触控显示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BEIJING BOE PHOTOELECTRICITY SCIENCE + TECHNOLOGY

Effective date: 20150706

Owner name: JINGDONGF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BEIJING BOE PHOTOELECTRICITY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70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706

Address after: 100015 Jiuxianqiao Road, Beijing, No. 10, No.

Patentee after: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atentee after: Beijing BOE Photoelectricity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176 Beijing city in Western Daxing District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Road No. 8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BOE Photoelectricity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