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563389U - 可折叠式平板电脑支架 - Google Patents

可折叠式平板电脑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563389U
CN202563389U CN2012201866879U CN201220186687U CN202563389U CN 202563389 U CN202563389 U CN 202563389U CN 2012201866879 U CN2012201866879 U CN 2012201866879U CN 201220186687 U CN201220186687 U CN 201220186687U CN 202563389 U CN202563389 U CN 2025633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portion
folded slot
support
flat substrate
lin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18668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22018668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5633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5633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56338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折叠式平板电脑支架,它包括背壳及以可枢转的方式与背壳连接的面盖;所述面盖包括一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平坦基板,所述平坦基板上纵向并列设有第一支撑部及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之间设有间隙以形成一第一线性折叠槽;所述第一支撑部纵向的中间位置设有一第二线性折叠槽;所述第二支撑部上靠近所述平坦基板的连接端的一侧边为内侧边,内侧边上具有两顶角,第二支撑部上由第一线性折叠槽的中点指向所述两顶角方向分别设有第三线性折叠槽和第四线性折叠槽。其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可折叠形成多种倾斜角的支架,其使用灵活,通过不同折叠方式形成不同视角,给使用者各种不同的视觉感受;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Description

可折叠式平板电脑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脑辅助用品,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式平板电脑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电脑等网络工具的普及,利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进行各种网络活动已成为当前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这些网络工具中的平板电脑因具有携带方便等特点备受人们的青睐;习知的平板电脑是一种小型、方便携带的个人电脑,以触摸屏作为基本的输入设备。它拥有的触摸屏允许用户通过触控笔或数字笔来进行作业而不是传统的键盘或鼠标。用户可以通过内建的手写识别、屏幕上的软键盘、语音识别或者一个真正的键盘作为输入。平板式电脑集移动商务、移动通信和移动娱乐为一体,具有手写识别和无线网络通信功能,被称为笔记本电脑的终结者。
然而,平板电脑的体积较手机等都较大,在使用时,不能进行单手操作,往往需要借助于支架等辅助工具,尤其是在看电影,浏览网页时,需要将电脑倾斜一定角度搁置在桌面等地方,便于使用者观看,现有的平板电脑支架,倾斜角度单一,不便于折叠收合,携带不方便,且不环保,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有效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可折叠式平板电脑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折叠式平板电脑支架,它包括
可容纳平板电脑的背壳及以可枢转的方式与背壳连接的面盖;
所述面盖包括一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平坦基板,所述平坦基板具有与背壳连接的连接端及与连接端相对的自由端,所述平坦基板具有与其宽度方向垂直的纵轴线,以该纵轴线的延伸方向为纵向;
所述平坦基板上纵向并列设有第一支撑部及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之间设有间隙以形成一第一线性折叠槽;第一线性折叠槽使得第一支撑部能以可枢转的方式连接至第二支撑部;
所述第一支撑部纵向的中间位置设有一第二线性折叠槽,所述第二线性折叠槽将所述第一支撑部隔断形成第一支撑部A及第一支撑部B;第二线性折叠槽使得第一支撑部A能以可枢转的方式连接至第一支撑部B;
所述第二支撑部上靠近所述平坦基板的连接端的一侧边为内侧边,内侧边上具有两顶角,第二支撑部上由第一线性折叠槽的中点指向所述两顶角方向分别设有第三线性折叠槽和第四线性折叠槽;所述第三线性折叠槽和第四线性折叠槽将所述第二支撑部隔断形成第二支撑部A、第二支撑部B及第二支撑部C;第三线性折叠槽使得第三支撑部A能以可枢转的方式连接至第二支撑部B,第四线性折叠槽使得第三支撑部C能以可枢转的方式连接至第二支撑部B。
下面对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阐述:
所述第一支撑部A、第一支撑部B为两个具有相反磁极的磁性支撑部。
所述第一支撑部A、第二支撑部B上设有对应的公母魔术贴,形成可拆卸式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部上纵向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五线性折叠槽,所述第五线性折叠槽将第二支撑部A、第二支撑部B和/或第二支撑部C隔断形成多个支撑部,第五线性折叠槽使得所述的各个支撑部之间以可枢转的方式连接。
所述第五线性折叠槽为二个。
所述平坦基板、第一支撑部及第二支撑部一体成型。
所述第一支撑部及第二支撑部内嵌于平坦基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其一、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面盖设计成由多个支撑部组成,多个支撑部之间以可枢转的方式相连,多个支撑部可折叠形成具有一定倾斜角的支架,将平板电脑倚靠在该支架上,作为平板电脑的支架使用;同时,面盖按照第一线性折叠槽、第二线性折叠槽、第三线性折叠槽及第四线性折叠槽折叠后,可形成具有三角状倚靠面的支架,而按照第一线性折叠槽、多个第五线性折叠槽折叠后,可形成具有四边形倚靠面的支架,不同折叠方式,可形成不同倾斜角度的支架,因此,其使用灵活,通过不同折叠方式形成不同视角,给使用者各种不同的视觉感受;其二、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携带;使用时展开该折叠式平板电脑支架,将平板电脑放置于背壳中即可,折叠面盖形成支架,将置于背壳中的平板电脑倚靠在支架上即可,不使用时,取下平板电脑,将该支架展开即可恢复呈面盖,使用及携带方便;其三、面盖的各支撑部为一体式结构,其外观美观大方,满足市场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使用状态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使用状态图1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使用状态图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一:
参照图1至2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可折叠式平板电脑支架,它包括
可容纳平板电脑的背壳1及以可枢转的方式与背壳1连接的面盖2;所述面盖2包括一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平坦基板3,平坦基板3形状与平板电脑形状相适配,一般的,该平坦基板3为矩形,矩形的四个顶角设有倒圆角,所述平坦基板3具有与背壳1连接的连接端及与连接端相对的自由端,所述平坦基板3具有与其宽度方向垂直的纵轴线,以该纵轴线的延伸方向为纵向;
所述平坦基板3上纵向并列设有第一支撑部及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的宽度小于第二部分的宽度,较佳的,第二支撑部的宽度为第一支撑部的宽度的两倍以上;所述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之间设有间隙以形成一第一线性折叠槽23;第一线性折叠槽23使得第一支撑部能以可枢转的方式连接至第二支撑部;由于平坦基板3为柔性材料制成,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之间的间隙部分为柔性平坦基板3部分,所以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可以相对转动。
所述第一支撑部纵向的中间位置设有一第二线性折叠槽24,所述第二线性折叠槽24将所述第一支撑部隔断形成第一支撑部A21及第一支撑部B22;第二线性折叠槽24使得第一支撑部A21能以可枢转的方式连接至第一支撑部B22。
所述第二支撑部上靠近所述平坦基板3的连接端的一侧边为内侧边,内侧边上具有两顶角,第二支撑部上由第一线性折叠槽23的中点指向所述两顶角方向分别设有第三线性折叠槽28和第四线性折叠槽29,第三线性折叠槽28与第四线性折叠槽29成90°左右,而第三线性折叠槽28及第四线性折叠槽29分别与第一线性折叠槽23均成45°左右;所述第三线性折叠槽28和第四线性折叠槽29将所述第二支撑部隔断形成第二支撑部A25、第二支撑部B27及第二支撑部C26;第三线性折叠槽28使得第三支撑部A能以可枢转的方式连接至第二支撑部B27,第四线性折叠槽29使得第三支撑部C能以可枢转的方式连接至第二支撑部B27。
当将第二支撑部A25沿第三线性折叠槽28向上或向下转动,第二支撑部B27沿第四线性折叠槽29向上或向下转动,再将第一支撑部A21及第一支撑部B22沿第二线性折叠槽24向上或向下转动,使得第一支撑部A21的上表面或下面面与第一支撑部B22的上表面或下表面贴合,藉此,可形成第一种支架,该支架以第二支撑部B27上表面作为倚靠面。
此外,为了使上述形成的支架更加稳固,所述第一支撑部A21、第一支撑部B22可选择为两个具有相反磁极的磁性支撑部,即第一支撑部A21及第二支撑部B27具有磁性,可相互吸引,当第一支撑部A21的上表面或下面面与第一支撑部B22的上表面或下表面贴合时,又通过两者的吸引力可将第一支撑部A21与第一支撑部B22紧紧连在一起,不易分离,如此,可使得形成的第一种支架更加牢固,在使用过程中不易散架。可以理解,第一支撑部A21、第二支撑部B27表面也可采用其他结构,达到将第一支撑部A21、第二支撑部B27紧紧贴合的目的;例如,可在第一支撑部A21、第二支撑部B27上设有对应的公母魔术贴,形成可拆卸式连接。
在使用时,将平板电脑放置于背壳1中,再将该放置有平板电脑的背壳1倚靠在所形成的第一种支架上即可,在不使用时,拉开第一支撑部A21与第二支撑部B27,使两者克服磁性吸引力或魔术贴粘接力而分离,再将第一支撑部A21、第一支撑部B22、第二支撑部A25、第二支撑部B27、第二支撑部平铺即可还原成平坦的面盖2。
实施例二:
参照图3至图5所示,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于所述第二支撑部上纵向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五线性折叠槽,第五线性折叠槽与第一线性折叠槽23平行,本实施例中设置两个第五线性折叠槽,所述第五线性折叠槽将第二支撑部A25、第二支撑部B27和/或第二支撑部C26隔断形成多个支撑部,第五线性折叠槽使得所述的各个支撑部之间以可枢转的方式连接;其中,第二支撑部A25被隔断形成支撑部251、支撑部252、支撑部253,第二支撑部B27被隔断形成支撑部271、支撑部272、支撑部273,第二支撑部C26被隔断形成支撑部261、支撑部262、支撑部263。
本实施例中的可折叠式平板电脑支架,通过折叠可形成多种支架,当第二支撑部A25沿第三线性折叠槽28向上或向下转动,第二支撑部B27沿第四线性折叠槽29向上或向下转动,再将第一支撑部A21及第一支撑部B22沿第二线性折叠槽24向上或向下转动,使得第一支撑部A21的上表面或下面面与第一支撑部B22的上表面或下表面贴合,藉此,可形成第一种支架,该支架以第二支撑部B27上表面作为倚靠面。即与实施例一中形成相同的支架。当第一支撑部沿第一折叠槽向上或向下转动,支撑部251、支撑部271、支撑部261沿第五线性折叠槽32向上或向下转动,支撑部252、支撑部272、支撑部262沿第五线性折叠槽31向上或向下转动,使得第一支撑部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与第二支撑部中的支撑部253、支撑部252、支撑部251的上表面或下表面贴合,藉此,可形成第二种支架,该支架以支撑部251、支撑部271、支撑部261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作为倚靠面。
同理,为了使上述形成的支架更加稳固,所述第一支撑部及支撑部253、支撑部252、支撑部251可选择为具有相反磁极的磁性支撑部,当第一支撑部(第一支撑部A21、第一支撑部B22)上表面或下表面与支撑部253、支撑部252、支撑部251的上表面或下表面贴合时,又通过吸引力可将第一支撑部与支撑部253、支撑部252、支撑部251紧紧连在一起,不易分离,如此,可使得形成的第二种支架更加牢固,在使用过程中不易散架。可以理解,第一支撑部及支撑部253、支撑部252、支撑部251表面也可采用其他结构,达到将第一支撑部与支撑部253、支撑部252、支撑部251紧紧贴合的目的;例如,可采用公母魔术贴,形成可拆卸式连接。
上述两个实施例中,所述平坦基板3、第一支撑部及第二支撑部为一体成型结构,可以是第一支撑部及第二支撑部内嵌于平坦基板3。可以理解,也可为其他结构,例如第一支撑部及第二支撑部粘接于平坦基板3上等等。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面盖2设计成由多个支撑部组成,多个支撑部之间以可枢转的方式相连,多个支撑部可折叠形成具有一定倾斜角的支架,将平板电脑倚靠在该支架上,作为平板电脑的支架使用;同时,面盖2按照第一线性折叠槽23、第二线性折叠槽24、第三线性折叠槽28及第四线性折叠槽29折叠后,可形成具有三角状倚靠面的支架,而按照第一线性折叠槽23、多个第五线性折叠槽折叠后,可形成具有四边形倚靠面的支架,不同折叠方式,可形成不同倾斜角度的支架,因此,其使用灵活,通过不同折叠方式形成不同视角,给使用者各种不同的视觉感受;其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携带;使用时展开该折叠式平板电脑支架,将平板电脑放置于背壳1中即可,折叠面盖2形成支架,将置于背壳1中的平板电脑倚靠在支架上即可,不使用时,取下平板电脑,将该支架展开即可恢复呈面盖2,使用及携带方便;再次、面盖2的各支撑部为一体式结构,其外观美观大方,满足市场的需求。
以上所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上述具体实施例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范畴内,可以出现各种变形及修改,凡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以上描述所做的润饰、修改或等同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可折叠式平板电脑支架,它包括
可容纳平板电脑的背壳及以可枢转的方式与背壳连接的面盖;
所述面盖包括一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平坦基板,所述平坦基板具有与背壳连接的连接端及与连接端相对的自由端,所述平坦基板具有与其宽度方向垂直的纵轴线,以该纵轴线的延伸方向为纵向;
所述平坦基板上纵向并列设有第一支撑部及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之间设有间隙以形成一第一线性折叠槽;第一线性折叠槽使得第一支撑部能以可枢转的方式连接至第二支撑部;
所述第一支撑部纵向的中间位置设有一第二线性折叠槽,所述第二线性折叠槽将所述第一支撑部隔断形成第一支撑部A及第一支撑部B;第二线性折叠槽使得第一支撑部A能以可枢转的方式连接至第一支撑部B;
所述第二支撑部上靠近所述平坦基板的连接端的一侧边为内侧边,内侧边上具有两顶角,第二支撑部上由第一线性折叠槽的中点指向所述两顶角方向分别设有第三线性折叠槽和第四线性折叠槽;所述第三线性折叠槽和第四线性折叠槽将所述第二支撑部隔断形成第二支撑部A、第二支撑部B及第二支撑部C;第三线性折叠槽使得第三支撑部A能以可枢转的方式连接至第二支撑部B,第四线性折叠槽使得第三支撑部C能以可枢转的方式连接至第二支撑部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式平板电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A、第一支撑部B为两个具有相反磁极的磁性支撑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式平板电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A、第二支撑部B上设有对应的公母魔术贴,形成可拆卸式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式平板电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部上纵向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五线性折叠槽,所述第五线性折叠槽将第二支撑部A、第二支撑部B和/或第二支撑部C隔断形成多个支撑部,第五线性折叠槽使得所述的各个支撑部之间以可枢转的方式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折叠式平板电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线性折叠槽为二个。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式平板电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坦基板、第一支撑部及第二支撑部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式平板电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及第二支撑部内嵌于平坦基板。 
CN2012201866879U 2012-04-27 2012-04-27 可折叠式平板电脑支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5633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1866879U CN202563389U (zh) 2012-04-27 2012-04-27 可折叠式平板电脑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1866879U CN202563389U (zh) 2012-04-27 2012-04-27 可折叠式平板电脑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563389U true CN202563389U (zh) 2012-11-28

Family

ID=472130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186687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563389U (zh) 2012-04-27 2012-04-27 可折叠式平板电脑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56338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94168A (zh) * 2013-05-24 2013-09-11 深圳市卓怡恒通电脑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化动态电源管理方法及应用该方法的装置
WO2014176844A1 (zh) * 2013-05-03 2014-11-06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的支架保护套组合体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76844A1 (zh) * 2013-05-03 2014-11-06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的支架保护套组合体
CN103294168A (zh) * 2013-05-24 2013-09-11 深圳市卓怡恒通电脑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化动态电源管理方法及应用该方法的装置
CN103294168B (zh) * 2013-05-24 2016-07-13 深圳市卓怡恒通电脑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化动态电源管理方法及应用该方法的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511523U (zh) 移动设备及电脑设备支撑架
CN105334941B (zh) 支撑架与电子装置
US9141137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keyboard
CN202548717U (zh) 平板电脑支架
US20140049851A1 (en) Device and rel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curing accessories to hand held electronic devices
CN202979051U (zh) 一种触屏手机
US20210289645A1 (en) Low profile computer support
CN202563389U (zh) 可折叠式平板电脑支架
CN106155193A (zh) 电子装置
US9218023B2 (en) Foldable structure for portable devices
CN205304915U (zh) 滑动式指环手机支架
JP3234105U (ja) 複数の折り畳み式手段を備えたタブレットpcケース
CN103279283A (zh) 一种触控显示菜单和餐桌
CN203933713U (zh) 一种分屏手机组件
CN203930586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10867822U (zh) 一种手机单手架
CN203735708U (zh) 一体桌
CN203299722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03366199U (zh) 一种电子设备
WO2015073014A1 (en) Stand for supporting device in a plurality of viewing angles
CN202600564U (zh) 具有多重折线组可多角度支撑平板式电子装置的封套
CN205507615U (zh) 平板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携行装置
CN202095725U (zh) 平板电子产品保护套
CN201741066U (zh) 笔记本电脑
CN202472508U (zh) 内置备用电源的平板电脑皮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28

Termination date: 20150427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