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551326U - 发声器件及应用其的发声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声器件及应用其的发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551326U
CN202551326U CN2012200082811U CN201220008281U CN202551326U CN 202551326 U CN202551326 U CN 202551326U CN 2012200082811 U CN2012200082811 U CN 2012200082811U CN 201220008281 U CN201220008281 U CN 201220008281U CN 202551326 U CN202551326 U CN 2025513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ice coil
fixed part
support
circuit board
vibrating diaphrag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00828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孟义明
肖波
Original Assignee
AAC Acoustic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 Ltd
AAC Optoelectronic C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AC Acoustic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 Ltd, AAC Optoelectronic Ch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AAC Acoustic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2000828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5513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5513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55132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声器件及应用该发声器件的装置,由于将发声器的导电端子的连接部设置于振膜上表面的一侧,区别于以往技术中将导电端子的连接部设置于靠近磁框底部的位置,就可以将发声器安装于电路板的底部,即背面。从而可以有效利用电路板背面与手机等后壳体之间的空间,节省了电路板与手机等前壳之间的空间,进而大大降低产品的厚度。

Description

发声器件及应用其的发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声器件,尤其涉及一种安装于手机等电子产品中以供人们随身携带的发声器件及应用其的发声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消费者越来越多地使用带有语音功能的移动通讯设备,例如便携式电话、掌上游戏机、手提电脑、膝上型计算机、多媒体播放器及能够通过公共或专用通信网络进行通信的其他设备。人们不但要求电子产品性能好,还要求其结构轻薄、便于携带。发声器作为电子产品语音功能的播放装置,其内部结构及各元件的合理配置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通常,发声器设有支架、收容于支架的振膜、音圈及与支架配合连接的导电端子,导电端子设有嵌设于支架且与音圈电连接的固定部、自固定部延伸而出的弯折部及自弯折部延伸而出并与外部电路电连接的连接部。以手机为例,相关技术的手机中,发声器通常位于电路板与手机的前盖之间,即导电端子的连接部与电路板朝向手机前盖的一侧相连。而电路板与手机后盖之间还存在一定空间,如此以来,由于发声器在电路板前部占据着一定空间,导致电路板后部的空间被大大浪费,从而增大手机的厚度,不利于产品向更薄的方向发展。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发声器及发声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发声器件及应用其的装置,其具备缩小电子产品内部的空间的优点。
一种发声器件,其包括:支架、收容于支架的振动系统及与支架配合相连的导电端子,振动系统设有振膜及与振膜相连的音圈,所述导电端子设有嵌设于支架且与音圈电连接的固定部、自固定部延伸而出的弯折部及自弯折部延伸而出并与外部电路电连接的连接部,所述振膜设有与音圈相连的下表面及与下表面相对的上表面,其中,所述连接部设于与振膜上表面同向的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支架包括中央设有通孔的本体部及自本体部两侧延伸而出的定位台,所述导电端子的固定部至少部分与定位台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固定部包括固定于定位台的第一固定部及自第一固定部向支架本体部内延伸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与音圈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定位台上设有与连接部相对应的收容槽。
一种发声装置,其包括:设有底部的电路板及位于电路板底部的一侧并与电路板电连接的发声件,所述发声件设有支架、收容于支架的振膜、与振膜相连的音圈及与支架配合连接的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设有嵌设于支架且与音圈电连接的固定部、自固定部延伸而出的弯折部及自弯折部延伸而出并用以接收电信号的连接部,所述振膜设有与音圈相连的下表面及与下表面相对的上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设于与振膜上表面同向的一侧,且与电路板底部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电路板上设有与发声件的振膜相对,用以将发声件发出的声音导通至外界的缺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电路板与发声件之间设有连接二者的支撑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固定部包括与定位台相连的第一固定部及自第一固定部向支架本体部内延伸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与音圈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定位台上设有与连接部相对应的收容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连接部远离弯折部的一端设有用以增强与电路板电连接的突出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由于发声器的导电端子的连接部设置于与振膜上表面同向的一侧,就可以将导电端子设置于电路板的背面以达到节省电子产品内部空间的目的,从而可以使产品变得更薄,以便于人们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发声器的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发声器的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发声器与电路板配合形成发声器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发声器件及应用该发声器件的装置可以适用于手机等可便携的电子器件,能很好地缩小产品中的内部空间,利于产品向更薄的方向发展。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发声器件的一种实施例--发声器件10,其包括支架11、收容于支架11内的振动系统12和磁路系统13、与支架11配合连接的导电端子14及支架11组接的前盖15。其中,支架11包括中央设有通孔101的本体部110及自本体部110两侧延伸而出的定位台111。
振动系统12设有受支架11支撑并用以发声的振膜120、及与振膜120相连并驱动振膜120振动的音圈121,振膜120设有与音圈121相连的下表面(图中未视出)及与下表面相对的上表面201。振膜120与前盖15的边缘部相连并通过前盖15固定于支架11上。前盖15的中央设有通孔150,该通孔150正对振膜120的中央,既可以为振膜120让出一定的振动空间,又可以作为传声孔以将振膜120振动发出的声音传输至外界。
磁路系统13设有固定于支架11的本体部110的磁框130、收容于磁框130磁钢131及设于磁钢131上方的极芯132,其中,磁框130与磁钢131和极芯132之间形成磁间隙,音圈121悬置于该磁间隙中并受磁场力的作用而产生振动,从而带动振膜120一同振动。
导电端子14设有嵌设于支架11并与音圈121电连接的固定部140、自固定部140延伸而出的弯折部141及自弯折部141延伸而出、用于与外部电路电连接以接收电信号的连接部142。其中,连接部142设置于与振膜120上表面201同向的一侧。固定部140包括与定位台111相连的第一固定部401及自第一固定部401向支架11的本体部110内延伸的第一固定部402,在本实施例中,导电端子14与支架11注塑一体成型。定位台111上设有与连接部142相对应的收容槽112。优选的,连接部142远离弯折部141的一端设有用以增强与外部电路电连接的突出部420。
参照图3,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发声装置的一种实施例-应用发声器10的发声装置100,其包括发声器10及与发声器10电连接的电路板30。电路板30设有与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前盖相对的顶部301及与顶部301相对的底部302,发声器10设置于电路板30底部302的一侧,即,振膜120及前盖15与电路板30的底部302相对。电路板30的底部302上设有焊盘303,发声器10的导电端子14的连接部142与焊盘303电连接。同时,电路板30的底部302与发声器10之间还设有连接二者、且环绕连接部142的支撑环20,该支撑环20不但能加强发声器10与电路板30的连接,还能为导电端子14的连接部142提供一定的容纳空间,以保证合理的元件配合关系。
优选的,电路板30上设有与发声器10的振膜120相对的缺口304,该缺口304可以将发声器10发出的声音导通至外界。
这样,由于发声器10的导电端子14的连接部142设置于振膜120上表面的一侧,区别于以往技术中将导电端子的连接部设置于靠近磁框底部的位置,就可以将发声器10安装于电路板的底部,即背面。从而可以有效利用电路板背面与手机等后壳体之间的空间,节省了电路板与手机等前壳之间的空间,进而大大降低产品的厚度。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发声器件,其包括:支架、收容于支架的振动系统及与支架配合相连的导电端子,振动系统设有振膜及与振膜相连的音圈,所述导电端子设有嵌设于支架且与音圈电连接的固定部、自固定部延伸而出的弯折部及自弯折部延伸而出并与外部电路电连接的连接部,所述振膜设有与音圈相连的下表面及与下表面相对的上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设于与振膜上表面同向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支架包括中央设有通孔的本体部及自本体部两侧延伸而出的定位台,所述导电端子的固定部至少部分与定位台注塑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包括与定位台相连的第一固定部及自第一固定部向支架本体部内延伸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与音圈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台上设有与连接部相对应的收容槽。
5.一种发声装置,其包括:设有底部的电路板及位于电路板底部的一侧并与电路板电连接的发声件,所述发声件设有支架、收容于支架的振膜、与振膜相连的音圈及与支架配合连接的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设有嵌设于支架且与音圈电连接的固定部、自固定部延伸而出的弯折部及自弯折部延伸而出并用以接收电信号的连接部,所述振膜设有与音圈相连的下表面及与下表面相对的上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设于与振膜上表面同向的一侧,且与电路板底部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设有与发声件的振膜相对,用以将发声件发出的声音导通至外界的缺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与发声件之间设有连接二者的支撑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架包括中央设 有通孔的本体部及自本体部两侧延伸而出的定位台,所述导电端子的固定部至少部分与定位台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台上设有与连接部相对应的收容槽。
10.根据权利要求5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远离弯折部的一端设有用以增强与电路板电连接的突出部。 
CN2012200082811U 2012-01-10 2012-01-10 发声器件及应用其的发声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25513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0082811U CN202551326U (zh) 2012-01-10 2012-01-10 发声器件及应用其的发声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0082811U CN202551326U (zh) 2012-01-10 2012-01-10 发声器件及应用其的发声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551326U true CN202551326U (zh) 2012-11-21

Family

ID=471718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008281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551326U (zh) 2012-01-10 2012-01-10 发声器件及应用其的发声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5513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84959B2 (en) Loudspeaker
CN202799128U (zh) 扬声器
CN201967124U (zh) 电磁扬声器
CN101984678A (zh) 发声器
CN202435605U (zh) 发声器
CN204046803U (zh) 微型发声器
CN203289635U (zh) 弹簧板及应用该弹簧板的多功能发声器
CN202652513U (zh) 多功能振动器
CN206042355U (zh) 一种球顶高音扬声器
CN202551326U (zh) 发声器件及应用其的发声装置
CN203708467U (zh) 扬声器装置
CN203352785U (zh) 发声装置
CN201893918U (zh) 电磁扬声器
CN201563227U (zh) 微型发声器
CN201893917U (zh) 微型发声器
CN103581805A (zh) 一种电声器件及其组装方法
CN204929153U (zh) 智能终端
CN203775398U (zh) 微型发声器
CN202009488U (zh) 发声器
CN203039893U (zh) 扬声器
CN201718040U (zh) 微型发声器
CN203015096U (zh) 扬声器
CN205142511U (zh) 扬声器模组
CN201467434U (zh) 电声能发声装置
CN202435569U (zh) 耳机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509

Address after: Singapore Ang Mo Kio 65 Street No. 10 techpoint Building 1 floor, No. 8

Co-patentee after: AAC Optoelectronic (Changzhou) Co., Ltd.

Patentee after: AAC Technologies (Singapore) Co., Ltd.

Address before: Wujin Nanxiashu town Jiangsu city Changzhou province 213167

Co-patentee before: AAC Acoustic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 Ltd.

Patentee before: AAC Optoelectronic (Changzhou)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101

Address after: No. 8, 2 floor, 85 Cavendish Science Park Avenue, Singapore

Patentee after: AAC Technologies (Singapore) Co., Ltd.

Address before: Singapore Ang Mo Kio 65 Street No. 10 techpoint Building 1 floor, No. 8

Co-patentee before: AAC Optoelectronic (Changzhou) Co., Ltd.

Patentee before: AAC Technologies (Singapore)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21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