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543338U - 氢氧产生机电极组的改进结构 - Google Patents

氢氧产生机电极组的改进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543338U
CN202543338U CN2012200336589U CN201220033658U CN202543338U CN 202543338 U CN202543338 U CN 202543338U CN 2012200336589 U CN2012200336589 U CN 2012200336589U CN 201220033658 U CN201220033658 U CN 201220033658U CN 202543338 U CN202543338 U CN 2025433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hydrogen
oxygen
electrode
fixed le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03365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首沃
黄金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UIJIN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UIJIN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UIJIN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RUIJIN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2003365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5433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5433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54333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Non-Metals, Compounds, Apparatuses Therefor (AREA)
  • Electrodes For Compound Or Non-Metal Manufa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氢氧产生机电极组的改进结构,所述电极组主要由多槽孔电极片以及平板电极片交错排列平行设置而成,该电极组将间隔套设有绝缘套环的第一导电固定柱与第二导电固定柱分别穿入平行设置的多槽孔电极片以及平板电极片同一侧边缘的第一穿孔、另一侧边缘的第二穿孔,且利用绝缘套环与绝缘垫片阻断电传导,以此将交错排列平行设置的多槽孔电极片、平板电极片分别导通正极或负极电性中的一个,使电极组达到最佳电解状态,产生大量充足的氢氧燃气,提高氢气比重及纯度,减少电极组及氢氧产生机的体积,实现氢氧产生机广泛运用于各种日常生活,成为替代能源或机动车辆使用的最佳经济效益选择,进而增进环保节能产业的利用价值。

Description

氢氧产生机电极组的改进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氢氧产生机电极组的改良结构,特别是关于由多槽孔电极片及平板电极片所交错排列平行设置而成,且可分别导通正极或负极电性,达到最佳电解效果,以有效将水液及电解液快速地电解以产生大量充足氢氧燃气,提高氢气比重及纯度的电极组。
背景技术
全球经济及工业快速发展,石油能源已成为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获缺的必要能源,尤其是每天代步的机动车辆更是不能一天没有石油能源,以至于国际油价节节飙高,给大众生活带来极大的负担,不但如此,这些以石油为动能的机动车辆又排放大量的污染废气,严重破坏地球的自然生态及大气层,人们长期处于污染的空气环境下,不但危害健康,更导致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生;因此,许多相关业界人士便极力研发各种替代能源,以寻求如何解决石油对人类所产生的诸多负面影响,更希望借此拯救地球环境,从而为下一代保留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因此才研发出氢氧产生机以制造氢氧燃气,但是,因为传统氢氧产生机的电极组将正极与负极直接导通于所有电极片上,导致电极片短路效果不佳而无法快速电解水液及电解液,所产生的氢氧燃气的氢气纯度比重低、杂质又多,且传统电极组的电极片电解面积小,更无法大量电解产生氢氧燃气,若要电解产生大量的氢氧燃气,又需要众多数量的电极片,还因为传统电极组的组装速度慢,所耗费的零件及人工成本均较高,这样,不但造成氢氧产生机制造成本高,更导致氢氧产生机体积庞大,造成安装、维修及使用上的诸多不便,以至于无法运用于各种机动车辆,也不能作为日常生活中的能源而使用,此些缺点,不但给使用者造成极大的不便与困扰,而且更是本领域从业人员长期无法突破的难题;有鉴于此,如何能使氢氧产生机电极组的电解面积增加数倍,并使该导通电性的短路效果达到最佳状态,以此将电解槽内的水液及电解液迅速电解产生充足的氢氧燃气,提高氢气的比重及纯度,以供燃料能源使用并广泛有效地运用于各种机动车辆,减少氢氧产生机使用电极片的数量、且组装简便快速、制造成本低,又可减少电极组与氢氧产生机的体积,这是当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亟欲研发及突破的技术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氢氧产生机电极组的改进结构,该电极组主要由多槽孔电极片及平板电极片所交错排列平行设置而成,每一电极片的两侧边缘分别穿设有第一穿孔与第二穿孔,进而使间隔套设有绝缘套环的第一导电固定柱与第二导电固定柱分别穿入第一穿孔、第二穿孔,从而使其柱体上所间隔套设的绝缘套环刚好对应于平行设置且交错排列的多槽孔电极片或平板电极片的第一穿孔或第二穿孔,以达到阻断电传导,而能直接经由第一导电固定柱与第二导电固定柱传导电性,以将多槽孔电极片与平板电极片分别导通正极或负极电性中的其中一个,从而将电解槽内的水液及电解液作为电传导介质而产生最佳短路状态,进而使该电极组的多槽孔电极片与平板电极片将电解槽内的水液及电解液迅速电解产生氢氧燃气效果达到最佳状态,以产生大量氢气比重及纯度极高的氢氧燃气,不但组装快速简便,更降低了零件的使用成本,且确实减少电极组及氢氧产生机的体积、降低制造成本,达到氢氧产生机广泛运用于各种日常生活并成为替代能源或机动车辆使用的最佳经济效益选择,使氢氧产生机具有优越性,提高环保节能产业的利用价值。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氢氧产生机电极组的改进结构,该电极组的多槽孔电极片与平板电极片之间所形成的电极空间充满水液及电解液,该水液及电解液即为适当的电传导介质,从而使分别导通正极或负极电性的多槽孔电极片与平板电极片能产生最佳短路状态,以快速电解水液及电解液,以此产生大量氢氧燃气,当氢氧燃气在电解液中滚动时,由于该多槽孔电极片穿设有多个尖锥斜孔,从而使该氢氧燃气能在尖锥斜孔及电极空间快速滚动并脱离电极片,有效降低杂质、提高氢气的比重及纯度,足以用作燃料及替代能源使用,提高能源产业的利用价值。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氢氧产生机电极组的改进结构,该电极组平行设置且相邻的多槽孔电极片与平板电极片之间设置有绝缘垫片,以有效阻断相互电传导,不但使多槽孔电极片与平板电极片分别经由第一导电固定柱与第二导电固定柱确实导通为正极或负极中的其中一种电性,还可增加每一电极片的平稳性,完全不会因氢氧产生机的摇晃而导致倾斜的情况发生,从而使电解产生氢氧燃气更加快速、顺畅,提高电极组的优越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氢氧产生机电极组的改进结构,该电极组的多槽孔电极片由穿设于两面的多个尖锥斜孔所排列而成,且该尖锥斜孔由多个斜锥面所围设而成,从而使多槽孔电极片的电解面积增加数倍,并在导通电性时,较大的电解面积能有效将水液及电解液快速地电解以产生大量充足的氢氧燃气,确实提高电极组的实用性及氢氧产生机的经济价值。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氢氧产生机电极组的改进结构,其中,电极组主要包含至少一多槽孔电极片、至少一平板电极片、第一导电固定柱以及第二导电固定柱;该多槽孔电极片与平板电极片交错排列平行设置,且每一多槽孔电极片与每一平板电极片之间形成有电极空间;其中,多槽孔电极片的两侧边缘分别穿设有第一穿孔与第二穿孔,平板电极片的两侧边缘分别穿设有第一穿孔与第二穿孔;该第一导电固定柱的一端具有第一头部,且第一导电固定柱的柱体上间隔设置有凹型环槽,柱体末端设置有外螺纹;第二导电固定柱的一端具有第二头部,且第二导电固定柱的柱体上间隔设置有凹型环槽,柱体末端设置有外螺纹;每一凹型环槽均对应套设有绝缘套环;该第一导电固定柱穿入平行设置的多槽孔电极片与平板电极片的一侧边缘的第一穿孔,第二导电固定柱穿入平行设置的多槽孔电极片与平板电极片的另同一侧边缘的第二穿孔,从而使每一多槽孔电极片的第一穿孔刚好对应套设于第一导电固定柱的绝缘套环外壁,且每一平板电极片的第二穿孔刚好对应套设于第二导电固定柱的绝缘套环外壁,以使相邻平行设置的电极片呈绝缘状态,且间隔平行设置的电极片具有导电状态;至少一第一止挡螺母,该第一止挡螺母对应螺接于第一导电固定柱的外螺纹上并紧压在最外侧的电极片的外侧;至少一第二止挡螺母,该第二止挡螺母对应螺接于第二导电固定柱的外螺纹上并紧压在最外侧的电极片的外侧,以此将交错排列平行设置的多槽孔电极片与平板电极片加以相互紧压限位,以此组设为电极组,达到电解产生氢氧燃气的最佳状态;第一止挡螺母与最外侧的电极片之间设置有至少一绝缘垫片,且第二止挡螺母与最外侧的电极片之间也设置有至少一绝缘垫片;该第一头部与相邻的电极片之间设置有至少一绝缘垫片,且第二头部与其相邻的电极片之间也设置有至少一绝缘垫片;每一多槽孔电极片与每一平板电极片之间都设置有至少一绝缘垫片;该绝缘垫片均套设于导电固定柱上;该导电固定柱套设的绝缘套环的外径尺寸与导电固定柱的柱体的外径尺寸相同;第一导电固定柱为正极或负极中的其中一个电传导;第二导电固定柱为正极或负极中的其中一个电传导;第一导电固定柱、第一止挡螺母、第二导电固定柱、第二止挡螺母都是金属材料制成;其中,电极片一侧边缘的第一穿孔的孔径等于另一侧边缘的第二穿孔的孔径;其中,多槽孔电极片导通为正极电性或负极电性中的其中一个;平板电极片导通为正极电性或负极电性中的其中一个;多槽孔电极片与平板电极片由金属材料所制成;其中,多槽孔电极片的正反两面穿设有多个尖锥斜孔,且该尖锥斜孔由多个斜锥面所围设而成;其中,电极组的多槽孔电极片的数量比平板电极片的数量多一片为最佳,从而使该多槽孔电极片保持设置于电极组的最外两侧;电极组的多槽孔电极片的数量是四片,且平板电极片的数量是三片为最佳;该电极组的多槽孔电极片与平板电极片经导通电性并将电解槽内水液及电解液作为传导介质而产生短路状态;其中,绝缘套环与绝缘垫片都是由绝缘材料所制成;多槽孔电极片或平板电极片的形状可依据需要设为长方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八边形、多边形、椭圆形、弧形、圆形中的一种形状;该平板电极片为一般的传统电极片;通过上述技术手段得知,本实用新型结构不但能简便快速地组装电极组,还可减少零件的使用成本,且电解面积增加数倍,该电极组经导通正、负极电性而产生最佳短路状态,确实有效地将水液及电解液快速地电解以产生大量充足的氢氧燃气,足以提高氢气比重及纯度,达到作为燃料能源使用及环保节能的目的,并能减少电极组使用电极片的数量、降低制造成本,更可相对减少氢氧产生机的体积,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氢氧产生机相关能源产业的利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剖示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多槽孔电极片示意图(一);
图2B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多槽孔电极片剖面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多槽孔电极片示意图(二)。
图3B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平板电极片示意图;
图4A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第一导电固定柱示意图;
图4B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第二导电固定柱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第二导电固定柱与绝缘套环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分解示意图;
图7A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多槽孔及平板电极片外形示意图(一);
图7B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多槽孔及平板电极片外形示意图(二);
图C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多槽孔及平板电极片外形示意图(三);
图7D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多槽孔及平板电极片外形示意图(四);
图7E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多槽孔及平板电极片外形示意图(五);
图7F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多槽孔及平板电极片外形示意图(六);
图7G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多槽孔及平板电极片外形示意图(七);
图7H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多槽孔及平板电极片外形示意图(八);
图7I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多槽孔及平板电极片外形示意图(九)。
附图标记说明
1:电极组100:电极空间11:多槽孔电极片
111、121:第一穿孔113:尖锥斜孔1130:斜锥面
112、122:第二穿孔12:平板电极片20:绝缘套环
31:第一导电固定柱310:第一头部
3100、3200:柱体311、321:外螺纹
312:第一止挡螺母313、323:凹型环槽
32:第二导电固定柱320:第二头部
322:第二止挡螺母35:绝缘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提出本实用新型的特殊结构。
请参考图1、图2A、图2B、图3A、图3B、图4A、图4B、图5、图6,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电极组1主要包含多槽孔电极片11、平板电极片12、第一导电固定柱31以及第二导电固定柱32;该多槽孔电极片11以及平板电极片12交错排列平行套设于第一导电固定柱31以及第二导电固定柱32上,且每一多槽孔电极片11与每一平板电极片12之间形成有电极空间100;请参考图2A和图2B,本实用新型多槽孔电极片11的正反两面穿设有多个尖锥斜孔113,且该尖锥斜孔113是由多个斜锥面1130所围设而成;该多槽孔电极片11的两侧边缘分别穿设有第一穿孔111以及第二穿孔112,且第一穿孔111的孔径等于第二穿孔112的孔径;其中,平板电极片12为一般传统电极片,该平板电极片12的两侧边缘分别穿设有第一穿孔121以及第二穿孔122,且第一穿孔121的孔径尺寸等于第二穿孔122的孔径尺寸;请参考图4A、图4B、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第一导电固定柱31的一端具有第一头部310,且第一导电固定柱31的柱体3100上间隔设置有凹型环槽313,柱体3100末端设有外螺纹311;每一凹型环槽313内均对应套设有绝缘套环20,从而使套设的绝缘套环20的外径尺寸与第一导电固定柱31的柱体3100的外径尺寸相同;该第二导电固定柱32的一端具有第二头部320,且第二导电固定柱32的柱体3200上也间隔设置有凹型环槽323,柱体3200末端同样设有外螺纹321,每一凹型环槽323对应套设有绝缘套环20,同样使得套设的绝缘套环20的外径尺寸与第二导电固定柱32的柱体3200的外径的尺寸相同;请参考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套设有绝缘套环20的第一导电固定柱31,其柱体3100依序穿入绝缘垫片35、多槽孔电极片11一侧边缘的第一穿孔111,绝缘垫片35以及平行设置且与多槽孔电极片11相邻的平板电极片12同一侧边缘的第一穿孔121、绝缘垫片35、另一平行设置且与平板电极片12相邻的多槽孔电极片11同一侧边缘的第一穿孔111...以此类推,以交错排列的方式分别平行设置多槽孔电极片11与平板电极片12,从而使每一多槽孔电极片11的第一穿孔111刚好对应套设于第一导电固定柱31的绝缘套环20外壁,而不会与第一导电固定柱31接触,又因多槽孔电极片11与相邻平行设置的平板电极片12之间设置有绝缘垫片35,同时,第一导电固定柱31的第一头部310与其相邻的多槽孔电极片11之间设置有绝缘垫片35,且每一绝缘垫片35均套设于第一导电固定柱31上,以有效阻断电传导至每一多槽孔电极片11,并阻断相邻平行设置的多槽孔电极片11与平板电极片12之间的相互电传导及提高电极组1的稳定平衡性;此时,每一平板电极片12的第一穿孔121刚好对应套设于第一导电固定柱31的柱体上,从而使电性能有效传导至每一平板电极片12;一第一止挡螺母312对应螺接第一导电固定柱31的外螺纹311,以螺接固定于第一导电固定柱31的末端上,并紧压在最外侧的多槽孔电极片11的外侧,且最外侧的多槽孔电极片11与第一止挡螺母312之间设置有绝缘垫片35,以阻断电传导至最外侧的多槽孔电极片11;其中,每一多槽孔电极片11与每一平板电极片12之间形成有电极空间100,并可依据需要增设多槽孔电极片11及平板电极片12的数量;最好,多槽孔电极片11的数量比平板电极片12的数量多一片,从而使该多槽孔电极片11保持设置于电极组1的最外两侧,最好,该多槽孔电极片11的数量设置为四片,且平板电极片12数量设置为三片,以达到电解的最佳效果;该间隔套设有绝缘套环20的第二导电固定柱32,其柱体3200依序穿入绝缘垫片35、多槽孔电极片11另一侧边缘的第二穿孔112、绝缘垫片35以及平行设置且与多槽孔电极片11相邻的平板电极片12另同一侧边缘的第二穿孔122、绝缘垫片35、另一平行设置且与平板电极片12相邻的多槽孔电极片11另同一侧边缘的第二穿孔112...以此类推,同样以交错排列的方式分别平行设置多槽孔电极片11与平板电极片12,从而使每一平板电极片12的第二穿孔122刚好对应套设于第二导电固定柱32的绝缘套环20外壁,而不会与第二导电固定柱32接触,又因平板电极片12与相邻平行设置的多槽孔电极片11之间设置有绝缘垫片35,且每一绝缘垫片35均套设于第二导电固定柱32上,以有效阻断电传导至每一平板电极片12,并阻断相邻平行设置的多槽孔电极片11与平板电极片12之间的相互电传导,同时第二导电固定柱32的第二头部320与其相邻的多槽孔电极片11之间设置有绝缘垫片35,进而提高电极组1的稳定平衡性,此时,每一多槽孔电极片11的第二穿孔112刚好对应套设于第二导电固定柱32的柱体上,从而使电性能有效传导至每一多槽孔电极片11;一第二止挡螺母321对应螺接第二导电固定柱32的外螺纹321,以螺接固定于第二导电固定柱32的末端上,并紧压在最外侧的多槽孔电极片11的外侧,且最外侧的多槽孔电极片11与第二止挡螺母322之间设置有绝垫片35,且绝缘垫片35套设于第二导电固定柱32上,以增加电极组1的平稳度,以此将交错排列设置的多槽孔电极片11与平板电极片12加以相互紧压限位,而不会松脱位移,以组成电极组1,使多槽孔电极片11与平板电极片12呈交错平行排列的状态;该绝缘套环20与绝缘垫片35都是绝缘材料所制成,能有效阻断电传导;其中,多槽孔电极片11及平板电极片12一侧边缘的第一穿孔111、121的孔径尺寸等于另一侧边缘的第二穿孔112、122的孔径尺寸,从而使套设有绝缘套环20的第一导电固定柱31可合适地穿入交错排列平行设置的多槽孔电极片11及平板电极片12一侧边缘的第一穿孔111、121,而第二导电固定柱32可合适地穿入交错排列平行设置多槽孔电极片11及平板电极片12另同一侧边缘的第二穿孔112、122,以将正极(或负极)电性经由第一导电固定柱31顺利地导通于每一平板电极片12,并将负极(或正极)电性经由第二导电固定柱32顺利地导通于每一多槽孔电极片11;而该第一导电固定柱31、第一止挡螺母312、第二导电固定柱32、第二止挡螺母322都是由金属材料所制成,并具有良好的导电效果;当电连接于氢氧产生机的电解槽内的电极组1时,若将正极导通于电极组1的第一导电固定柱31或平板电极片12,此时,由于多槽孔电极片11的第一穿孔111刚好对应套设于第一导电固定柱31上的绝缘套环20外壁,因绝缘套环20具有阻断电传导功能,且多槽孔电极片11与平板电极片12之间设置有绝缘垫片35,从而使该正极电性无法传导至每一多槽孔电极片11,而直接经由第一导电固定柱31传导至每一平板电极片12,进而使电极组1的每一平板电极片12均导通为正极电性,并将负极电性导通于电极组1的多槽孔电极片11或第二导电固定柱32,由于平板电极片12的第二穿孔122刚好对应套设于第二导电固定柱32上的绝缘套环20外壁,该绝缘套环20因具有阻断电传导功效,且多槽孔电极片11与平板电极片12之间设置有绝缘垫片35,从而使负极电性无法传导至每一平板电极片12,而直接经由第二导电固定柱32传导至每一多槽孔电极片11,以此将电极组1的每一多槽孔电极片11均导通为负极电性;该分别被导通负极与正极的多槽孔电极片11与平板电极片12即通过将电解槽内的水液及电解液作为传导介质而产生最佳短路状态,进而使该电极组1的多槽孔电极片11与平板电极片12将电解槽内的水液及电解液迅速电解产生氢氧燃气的效果达到最佳状态,以产生充足的氢氧燃气,当多槽孔电极片11上产生的氢氧燃气在电解液中滚动时,由于多槽孔电极片11穿设有多个尖锥斜孔113,且多槽孔电极片11与平板电极片12之间形成有适当的电极空间100,从而使该氢氧燃气能在电极空间100快速滚动并可迅速穿过尖锥斜孔113,快速脱离多槽孔电极片11或平板电极片12,而往上浮出电解液,进而提供大量的氢气燃气,并降低杂质、提高氢气的比重及纯度,以此提供作为燃料能源使用,不但可减少氢氧产生机使用多槽孔电极片11及一般平板电极片12的数量,更可相对减少电极组1与氢氧产生机整体的体积并降低制造成本;本实用新型也可将负极导通于电极组1的平板电极片12或第一导电固定柱31,从而使电极组1的每一平板电极片12均导通为负极电性,且将正极导通于电极组1的多槽孔电极片11或第二导电固定柱32,从而使电极组1的每一多槽孔电极片11均导通为正极电性,同样能使该电极组1的多槽孔电极片11与平板电极片12分解产生氢氧燃气的效果达到最佳的状态,以产生充足的氢氧燃气;由于本实用新型多槽孔电极片11的正反两面所穿设的多个尖锥斜孔113是由多个斜锥面1130所围设而成,进而使多槽孔电极片11的两面的电解面积至少增加1-3倍,甚至是增加数倍的面积,当多槽孔电极片11经导通电性时,该多槽孔电极片11上的多个尖锥斜孔113的众多斜锥面1130所形成的广大电极面积不但能快速电解产生大量氢气燃气、提高氢气比重及纯度,更可相对减少电极组1及氢氧产生机的体积并降低制造成本,从而使氢氧产生机广泛运用于各种日常生活并成为替代能源或机动车辆使用的最佳经济效益选择,增进能源产业的利用价值,达到环保节能的目的。
请参考图7A、图7B、图7C、图7D、图7E、图7F、图7G、图7H、图7I,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多槽孔电极片11与平板电极片12的形状除了长方形之外,还可依据需要设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八边形、多边形、椭圆形、弧形、圆形...等,各种不同形状的多槽孔电极片11或平板电极片12,均足以增加该多槽孔电极片11或平板电极片12的电解面积,从而使整个电极组1的电解面积倍增,并达到最佳电解效果,且该交错排列平行设置的多槽孔电极片11及平板电极片12能有效将水液及电解液快速地电解以产生充足的氢氧燃气,提高氢气的比重及纯度,进而提供大量的氢气燃气,作为燃料能源使用,提高电极组的1优越性。
综合上述实用新型结构说明得知,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新颖性及进步性有:(一)本实用新型电极组主要由多槽孔电极片以及平板电极片所交错排列平行设置而成,通过间隔套设有绝缘套环的第一导电固定柱与第二导电固定柱,快速将多槽孔电极片以及平板电极片加以交错排列平行设置,不但能方便快速组装,以降低人工组装成本,更可降低电极组的零件,减少制造成本,且利用绝缘套环与绝缘垫片以阻断电传导,从而有效将多槽孔电极片以及平板电极片分别导通正极或负极电性中的其中一个,以运用电解槽内的水液及电解液作为传导介质而产生最佳短路状态,让电极组达到电解最佳状态并产生大量充足的氢氧燃气,减少电极组及氢氧产生机的体积,促进氢氧产生机广泛用作各种替代能源或机动车辆使用的最佳经济效益选择;(二)本实用新型多槽孔电极片上所产生的氢氧燃气于电解液中滚动时,由于多槽孔电极片穿设有多个尖锥斜孔,且多槽孔电极片与平板电极片之间形成有适当的电极空间,从而使该氢氧燃气能于尖锥斜孔及电极空间中快速滚动并脱离电极片,而往上浮出电解液,有效降低杂质、提高氢气的比重及纯度,足以提供作为燃料能源使用;(三)本实用新型电极组的交错排列平行设置的多槽孔电极片与平板电极片由第一导电固定柱与第二导定固定柱分别穿入其两侧边缘的第一穿孔与第二穿孔并予以紧压限位,而不会松脱位移,从而使该多槽孔电极片与平板电极片保持交错排列平行设置的状态,完全不会因氢氧产生机的摇晃而发生倾斜的情况,电解产生氢氧燃气更加顺畅,确实提高电极组的优越性;(四)本实用新型设置于多槽孔电极片与平板电极片之间的绝缘垫片为绝缘材料所制成,不但可提高多槽孔电极片及平板电极片设置的稳定平衡性,更可有效阻断平行设置且相邻的电极片电传导,达到绝缘状态,以确实将多槽孔电极片与平板电极片导通为正极或负极电性中的其中一个;(五)本实用新型多槽孔电极片的正反两面所穿设的多个尖锥斜孔系由多个斜锥面所围设而成,进而使多槽孔电极片的两面的电解面积至少增加1-3倍,甚至是增加数倍,不但能快速电解产生大量氢气燃气,更可相对减少电极组及氢氧产生机的体积,提高氢氧产生机的实用性及便利性,达到环保节能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其它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相同精神及专利范围内所做的任何变化与修饰或均等性的安排,都为本实用新型保护范畴及被专利范围所涵盖。

Claims (16)

1.一种氢氧产生机电极组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电极组主要包含至少一多槽孔电极片、至少一平板电极片、第一导电固定柱以及第二导电固定柱;
该多槽孔电极片与平板电极片交错排列平行设置,且每一多槽孔电极片与每一平板电极片之间形成有电极空间;
其中,多槽孔电极片的两侧边缘分别穿设有第一穿孔与第二穿孔;
其中,平板电极片的两侧边缘分别穿设有第一穿孔与第二穿孔;
该第一导电固定柱的一端具有第一头部,且第一导电固定柱的柱体上间隔设置有凹型环槽,柱体末端设置有外螺纹;
该第二导电固定柱的一端具有第二头部,且第二导电固定柱的柱体上间隔设置有凹型环槽,柱体末端设置有外螺纹;
该每一凹型环槽均对应套设有绝缘套环;
该第一导电固定柱穿入平行设置的多槽孔电极片与平板电极片的一侧边缘的第一穿孔,第二导电固定柱穿入平行设置的多槽孔电极片与平板电极片的另同一侧边缘的第二穿孔,从而使每一多槽孔电极片的第一穿孔刚好对应套设在第一导电固定柱的绝缘套环外壁上,且每一平板电极片第二穿孔刚好对应套设在第二导电固定柱的绝缘套环外壁上;
以使相邻平行设置的电极片呈绝缘状态,且间隔平行设置的电极片具有传导电性的状态;
至少一第一止挡螺母,该第一止挡螺母对应螺接于第一导电固定柱的外螺纹上并紧压在最外侧的电极片的外侧;
至少一第二止挡螺母,该第二止挡螺母对应螺接于第二导电固定柱的外螺纹上并紧压在最外侧的电极片的外侧,以此将交错排列平行设置的多槽孔电极片与平板电极片加以相互紧压限位,以此组设为电极组,达到电解产生氢氧燃气的最佳状态;
其中,第一止挡螺母与最外侧的电极片之间设置有至少一绝缘垫片,且第二止挡螺母与最外侧的电极片之间设置有至少一绝缘垫片;
该第一头部与相邻的电极片之间设置有至少一绝缘垫片,且第二头部与其相邻的电极片之间设置有至少一绝缘垫片;
其中,每一多槽孔电极片与每一平板电极片之间都设置有至少一绝缘垫片;
该每一绝缘垫片均套设于导电固定柱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氧产生机电极组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电固定柱套设的绝缘套环的外径尺寸与导电固定柱的柱体的外径尺寸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氧产生机电极组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导电固定柱为正极或负极中的其中一个电传导。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氧产生机电极组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导电固定柱为正极或负极中的其中一个电传导。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氧产生机电极组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导电固定柱、第一止挡螺母、第二导电固定柱、第二止挡螺母都是金属材料制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氧产生机电极组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电极片一侧边缘的第一穿孔的孔径等于另一侧边缘的第二穿孔的孔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氧产生机电极组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多槽孔电极片导通为正极电性或负极电性中的其中一个电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氧产生机电极组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平板电极片导通为正极电性或负极电性中的其中一个电性。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氧产生机电极组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多槽孔电极片与平板电极片是由金属材料制成。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氧产生机电极组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多槽孔电极片的正反两面穿设有多个尖锥斜孔,且该尖锥斜孔由多个斜锥面所围设而成。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氧产生机电极组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电极组的多槽孔电极片的数量比平板电极片的数量多一片为最佳,从而使该多槽孔电极片保持设置于电极组的最外两侧。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氧产生机电极组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电极组的多槽孔电极片的数量是四片,且平板电极片的数量是三片为最佳。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氧产生机电极组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电极组的多槽孔电极片与平板电极片通过导通电性并将电解槽内的水液及电解液作为传导介质而产生短路状态。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氧产生机电极组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绝缘套环与绝缘垫片都是由绝缘材料制成。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氧产生机电极组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多槽孔电极片以及平板电极片的形状可依据需要设为长方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八边形、多边形、椭圆形、弧形、圆形中的其中一种形状。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氧产生机电极组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平板电极片为一般的传统电极片。
CN2012200336589U 2012-02-02 2012-02-02 氢氧产生机电极组的改进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5433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0336589U CN202543338U (zh) 2012-02-02 2012-02-02 氢氧产生机电极组的改进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0336589U CN202543338U (zh) 2012-02-02 2012-02-02 氢氧产生机电极组的改进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543338U true CN202543338U (zh) 2012-11-21

Family

ID=471640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033658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543338U (zh) 2012-02-02 2012-02-02 氢氧产生机电极组的改进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54333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42498A (zh) * 2017-04-28 2017-09-08 中国人民解放军92609部队 一种电极交错排列的圆筒形电解槽
CN107821917A (zh) * 2017-10-10 2018-03-23 宁波欧琳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三电极结构及电解装置
CN109338398A (zh) * 2018-10-09 2019-02-15 朱树勋 多核心高效型氢氧机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42498A (zh) * 2017-04-28 2017-09-08 中国人民解放军92609部队 一种电极交错排列的圆筒形电解槽
CN107142498B (zh) * 2017-04-28 2019-08-09 中国人民解放军92609部队 一种电极交错排列的圆筒形电解槽
CN107821917A (zh) * 2017-10-10 2018-03-23 宁波欧琳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三电极结构及电解装置
CN109338398A (zh) * 2018-10-09 2019-02-15 朱树勋 多核心高效型氢氧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73608B (zh) 一种电吸附水处理模块
CN202543338U (zh) 氢氧产生机电极组的改进结构
CN202519340U (zh) 氢氧产生机的电极组
CN104911628B (zh) 一种节能水电解制氢电解槽
CN201514969U (zh) 电池组中电池的串联和并联结构
CN1845370A (zh) 一种使电解液穿过多孔电极的液流电池
CN105322197A (zh) 一种用于液流电池的高比表面积双极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24710B (zh) 一种电极板绝缘框垫组合式电解槽
CN207566948U (zh) 一种微生物燃料电池与电容去离子联用的脱盐装置
CN202094214U (zh) 铅酸蓄电池电极板栅
CN202390547U (zh) 氢氧产生机的电极片
CN203150566U (zh) 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片
CN202268448U (zh) 具有一体化阴阳极双极板的燃料电池
CN206134858U (zh) 双极性铅酸蓄电池
CN204752865U (zh) 一种节能水电解制氢电解槽
CN202337831U (zh) 氢氧分离电解槽
CN204434733U (zh) 电解槽
CN202072788U (zh) 一种带钢电解清洗电极板
CN104134710A (zh)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主栅镂空结构
CN203270045U (zh) 一种生产烧碱电解槽
CN205474015U (zh) 一种平板分体式高效水电解槽
CN218436015U (zh) 一种电解ap涂层用电解装置
CN217973430U (zh) 一种制备氢气和氧气的装置
CN202808958U (zh) 一种节能型电解槽
CN207109099U (zh) 一种电极单元及电极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21

Termination date: 2013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