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530813U - 一种液态低温介质的收集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态低温介质的收集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530813U
CN202530813U CN 201120387272 CN201120387272U CN202530813U CN 202530813 U CN202530813 U CN 202530813U CN 201120387272 CN201120387272 CN 201120387272 CN 201120387272 U CN201120387272 U CN 201120387272U CN 202530813 U CN202530813 U CN 2025308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lecting pit
external wall
reinforcing bar
inner bottom
interior wal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2038727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建华
姚国明
李金光
李林凯
李艳辉
贾中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Huanqiu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Huanqiu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Huanqiu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Huanqiu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12038727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5308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5308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53081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态低温介质的收集池。该收集池包括:混凝土筑成的外墙壁和外底面、热传导系数在0.15W/(m·K)至0.25W/(m·K)之间的保温混凝土筑成的内墙壁和内底面;其中,内墙壁与内底面围成仅上部开口的一号半封闭容器;外墙壁与外底面围成仅上部开口的二号半封闭容器;一号半封闭容器位于二号半封闭容器的内部,且二者的顶部高度相同;收集沟从外墙壁的外部在同一高度依次穿过外墙壁和内墙壁,与一号半封闭容器的内部相通,且收集沟穿过外墙壁的位置位于二号半封闭容器的上部。本实用新型能降低收集池的混凝土用量、占用的场地面积以及施工量,并能承受低至-165℃的低温。

Description

一种液态低温介质的收集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态低温介质收集池的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液态低温介质的收集池。 
背景技术
在液态超低温介质的储罐区及装置区,根据工艺要求,需要设置一定数量的收集池来收集泄漏的液态低温介质,并保存一定的时间供其挥发或进行后续处理。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液态低温介质的收集池的俯视图。如图1所示,液态低温介质(如-165℃的液化天然气,或-104℃的液态乙烯等)的储罐及其他设备装置上具有若干条工艺管线,这些工艺管线上大多设有阀门103,这些阀门103所在的位置即为这些储罐、设备和装置上最容易发生泄漏的地方,因此,通常在这些阀门103的下方设置一收集盆104,用于接收阀门103处泄漏的液态低温物质,防止其低温对下方的人或装置造成伤害。各收集盆104均与收集沟102相通,从而将收集的液态低温介质沿该收集沟102输送到其末端所连通的收集池101中。 
现有技术中的收集池101采用常见的混凝土制成,这种混凝土由砂子、石子、水泥以及天然骨料(如粘土、石灰、石膏、火山灰)等组成,其抗冻性能比较差,因而在液态低温介质的温度比较低(如-165℃)的情况下,为了防止收集池101受冷开裂造成液态低温介质的泄漏,收集池101的池壁及底面的厚度不能低于2m,可见,现有技术提供的收集池101的混凝土用量、占用的场地面积、施工量等都很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液态低温介质的收集池,能降低收集池的混凝土用量、占用的场地面积以及施工量。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液态低温介质的收集池,该收集池与输送所述液态低温介质的收集沟相连通;该收集池包括:混凝土筑成的外墙壁和混凝土筑成的外底面、热传导系数在0.15W/(m·K)至0.25W/(m·K)之间的保温混 凝土筑成的内墙壁和所述保温混凝土筑成的内底面;其中, 
所述内墙壁与所述内底面围成仅上部开口的一号半封闭容器; 
所述外墙壁与所述外底面围成仅上部开口的二号半封闭容器; 
所述一号半封闭容器位于所述二号半封闭容器的内部,且二者的顶部高度相同; 
所述收集沟从所述外墙壁的外部在同一高度依次穿过所述外墙壁和所述内墙壁,与所述一号半封闭容器的内部相通,且所述收集沟穿过所述外墙壁的位置位于所述二号半封闭容器的上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收集池的池壁分为内墙壁和外墙壁,底面分为内底面和外底面,其中,与液态低温介质直接接触的内墙壁和内底面均用热传导系数在0.15W/(m·K)至0.25W/(m·K)之间的保温混凝土筑成,相对于普通的混凝土,其热阻提高了20倍以上,因而大大降低了液态低温介质的冷量向外墙壁和外底面的传递量,这样,仅需使用比现有技术薄得多的混凝土来制作外墙壁和外底面,起到围护内墙壁和内底面、进一步防止冷量扩散的作用,即可在保证收集池安全的前提下,较长时间地储存液态低温介质。因此,本实用新型可大大降低收集池的混凝土用量、占用的场地面积以及施工量。另外,将收集池连通内墙壁内部的位置设置在外墙壁与外底面所围成的二号半封闭容器的上部,可起到防止收集池内的液态低温介质在压力或风力作用下沿收集沟回流的作用,使收集起来的液态低温介质全部集中在收集池内,不会损坏普通混凝土筑成的收集沟。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保温混凝土的密度不超过850kg/m3。 
进一步,所述保温混凝土中的特殊骨料的最大粒径不超过20mm。 
进一步,所述保温混凝土的28天抗压强度在10MPa至15MPa之间。 
进一步,所述保温混凝土的抗冻等级达到标准规定的D200等级。 
进一步,所述外墙壁和所述外底面的厚度均不小于350mm; 
和/或,所述内墙壁和所述内底面的厚度均不小于150mm。 
进一步,还包括由各自相互平行的两组不锈钢筋交叉连接而成的不锈钢网片,其位于所述内墙壁的内部和所述内底面的内部。 
进一步,各不锈钢筋的直径在4mm至6mm之间;每组不锈钢筋中相邻的两根不锈钢筋之间的间距不超过50mm。 
进一步,还包括内侧钢筋和普通钢筋,二者均位于所述外墙壁的内部以及所述外底 面的内部;其中,所述内侧钢筋为低温钢筋或不锈钢钢筋; 
位于所述外墙壁内部的所述内侧钢筋处于所述外墙壁靠近所述内墙壁的一侧;位于所述外底面内部的所述内侧钢筋处于所述外底面靠近所述内底面的一侧; 
位于所述外墙壁内部的所述普通钢筋位于所述外墙壁远离所述内墙壁的一侧;位于所述外底面内部的所述普通钢筋位于所述外底面远离所述内底面的一侧。 
进一步,相邻的所述内侧钢筋之间、相邻的所述普通钢筋之间、以及相邻的所述内侧钢筋与所述普通钢筋之间,均通过箍筋连结。 
进一步,所述内底面具有一号下凹,其为所述内底面的最低位置; 
所述外底面具有二号下凹,其位于所述一号下凹的正下方。 
进一步,所述内底面除去所述一号下凹的部分的上表面为斜平面,该斜平面的最低处为所述斜平面与所述一号下凹的邻接线,且所述斜平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θ不大于arctan0.005。 
进一步,还包括抽液管和抽液泵; 
所述抽液管的一端位于所述一号下凹内,另一端与所述抽液泵相连。 
进一步,还包括涂覆于所述内墙壁的内表面和所述内底面的上侧面上的涂料。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液态低温介质的收集池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态低温介质的收集池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态低温介质的收集池的侧视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2和图3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态低温介质的收集池的俯视图和侧视剖面图。如图2和图3所示,该收集池与输送液态低温介质的收集沟204相连通,与现有技术相同,该收集沟204所输送的液态低温介质是由各储罐、装置、设备中的阀门206下方所设置的收集盆205汇集而来,收集盆205的底部与收集沟204是连通的,而收集沟204的一端(图2和图3中的右端)是封闭的(图2和图3中未示出),另一端则与收集池的内部连通,从而将汇集的液态低温介质单向输送到收集池内。当然,为了保证输送的 单向性,还可以设置收集沟204各部分的高度,使收集沟204与收集池连通的一端最低,而另一端则最高,且二者之间的高度变化是线性的。 
如图2和图3所示,收集沟204的顶部是开口的,为了防止坠物(如树叶、人)掉到收集沟204内,还可以在收集沟204的顶部设置网格形式的栅栏212。该栅栏212可由钢筋连接(如焊接)而成,以提高自重,防止被风吹动或被盗。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收集池包括:外墙壁201、外底面216、内墙壁202和内底面217。其中的外墙壁201和外底面216均由混凝土筑成,内墙壁202和内底面217均由热传导系数在0.15W/(m·K)至0.25W/(m·K)之间的保温混凝土筑成。这里,外墙壁201与内墙壁202之间的位置关系为:外墙壁201位于内墙壁202的外部,并且外墙壁201的内侧表面与内墙壁202的外侧表面贴合在一起,因而该收集池筑成之后,内墙壁202和外墙壁201连为一体,二者之间是没有分界线的。外底面216位于内底面217的正下方,并且外底面216的上侧面与内底面217的下侧面贴合在一起,因而该收集池筑成之后,内底面217与外底面216也是连为一体而没有分界线的。 
值得指出的是,上述的外底面216的上侧面指的是外底面216位于上侧的表面,该表面可以为平面形,也可以不为平面形,如图3所示,该上侧面即为阶梯形。当然,外底面216的下侧面(即其位于下侧的表面)、内底面217的上侧面和下侧面也都可以为平面形,或者不为平面形。 
该收集池中,内墙壁202与内底面217围成仅上部开口的一号半封闭容器,如图3所示,该一号半封闭容器为杯状。这意味着内墙壁202和内底面217在内底面217的边缘处(或者说是内墙壁202的底部边缘处)是连为一体的,该收集池所保存的液态低温介质即位于该一号半封闭容器内部。同样,外墙壁201与外底面216围成仅上部开口的杯状的二号半封闭容器,因而外墙壁201和外底面216在外底面216的边缘处(即外墙壁201的底部边缘处)也是连为一体的。 
一号半封闭容器位于二号半封闭容器的内部,且二者的顶部高度相同,即外墙壁201和内墙壁202的顶部边缘是等高的。 
收集沟204从外墙壁201的外部在同一高度依次穿过外墙壁201和内墙壁202,与一号半封闭容器的内部相通,且收集沟204穿过外墙壁201的位置位于二号半封闭容器的上部。 
这样,收集沟204所汇集并输送来的液态低温介质(如液化天然气、液态乙烯等)就储存在上述的一号半封闭容器中,与该一号半封闭容器的各表面(如内墙壁202的内 侧面、内底面217的上侧面)直接接触。由于构成一号半封闭容器的内墙壁202和内底面217均由热传导系数在0.15W/(m·K)至0.25W/(m·K)之间的保温混凝土筑成,相对于普通的混凝土,其热阻提高了20倍以上,这大大加强了一号半封闭容器对液态低温介质的冷量的阻挡能力,因而透过一号半封闭容器到达二号半封闭容器的冷量极少,可由外墙壁201和外底面216构成的二号半封闭容器将其与外部隔绝。 
筑成二号半封闭容器的混凝土的作用是围护一号半封闭容器,并起到进一步隔冷的作用,因而组成可以与现有技术提供的混凝土的组成相同,当然,在各成分的配比上可以适当调整,以满足隔冷的要求。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中,收集池的池壁分为内墙壁和外墙壁,底面分为内底面和外底面,其中,与液态低温介质直接接触的内墙壁和内底面均用热传导系数在0.15W/(m·K)至0.25W/(m·K)之间的保温混凝土筑成,相对于普通的混凝土,其热阻提高了20倍以上,因而大大降低了液态低温介质的冷量向外墙壁和外底面的传递量,这样,仅需使用比现有技术薄得多的混凝土来制作外墙壁和外底面,起到围护内墙壁和内底面、进一步防止冷量扩散的作用,即可在保证收集池安全的前提下,较长时间地储存液态低温介质。因此,本实用新型可大大降低收集池的混凝土用量、占用的场地面积以及施工量,并可以承受低至-165℃的低温。另外,将收集池连通内墙壁内部的位置设置在外墙壁与外底面所围成的二号半封闭容器的上部,可起到防止收集池内的液态低温介质在压力或风力作用下沿收集沟回流的作用,使收集起来的液态低温介质全部集中在收集池内,不会损坏普通混凝土筑成的收集沟。 
本实用新型使用保温混凝土来起隔冷作用,防止液态低温介质的冷量外泄,该保温混凝土的组成就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实现非常重要,其包括水泥、石子、砂子和特殊骨料,其中的特殊骨料可为膨胀粘土、膨胀聚苯乙烯、珍珠岩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并且,由上述成分制成的保温混凝土的密度不能超过850kg/m3。 
无论上述的特殊骨料的成分如何,其还需要经过研磨,从而保证其最大粒径不能超过20mm,这提高了保温混凝土的致密性。 
另外,根据收集池相关的建筑标准,筑成内墙壁202和内底面217的保温混凝土的28天抗压强度要在10MPa至15MPa之间。 
满足上述要求的保温混凝土的抗冻等级可以达到标准(如GBT50082-2009《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规定的D200等级,即经过200次的冻融循环后,保温混凝土强度损失率不超过25%或质量损失率不超过5%。 
为了保证该收集池的隔冷性能,并防止其受冷开裂,本实用新型中,外墙壁201的厚度(如图2中的h1、h2所示)和外底面216的厚度(如图3中的h8、h9和h10所示)均不小于350mm,还可以在一号半封闭容器的内部配置低温钢筋与普通钢筋,或配置不锈钢钢筋与普通钢筋,以进一步隔冷性能。另外,内墙壁202的厚度(如图2中的h3、h4所示)和内底面217的厚度(如图3中的h5、h6和h7所示)均不小于150mm。 
仅由保温混凝土筑成的一号半封闭容器,其在遭受到外部压力或冲击时,难免要受损,因此,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由各自相互平行的两组不锈钢筋交叉连接(如焊接)而成的不锈钢网片203,如图2和图3所示,在内墙壁202的内部和内底面217的内部均有这种不锈钢网片203。 
由于不锈钢筋在低温环境下也能保持延展性,不会断裂,因而本实用新型在内墙壁202和内底面217内部设置不锈钢网片203,可在低温环境下保持一号半封闭容器的刚度,防止其因受到外部压力或冲击而受损。 
该不锈钢网片203中,各不锈钢筋的直径在4mm至6mm之间。 
另外,该不锈钢网片203由两组不锈钢筋交叉连接而成,每组不锈钢筋内部的各不锈钢筋之间都是相互平行的,为了保持该不锈钢网片203的刚度,本实用新型将每组不锈钢筋中相邻的两根不锈钢筋之间的间距设置为不超过50mm。 
当然,二号半封闭容器仅由混凝土筑成,也很容易受到低温作用而受损,因而该收集池还包括内侧钢筋210和普通钢筋209,这里的内侧钢筋210可用低温钢筋或不锈钢钢筋来实现。如图2和图3所示,在外墙壁201的内部以及外底面216的内部,均有内侧钢筋210,也都有普通钢筋209。 
如图2和图3所示,位于外墙壁201内部的内侧钢筋210处于外墙壁201靠近内墙壁202的一侧,如图3所示,位于外底面216内部的内侧钢筋210处于外底面216靠近内底面217的一侧(即靠近其上侧面的一侧)。 
如图2和图3所示,位于外墙壁201内部的普通钢筋209位于外墙壁201远离内墙壁202的一侧,位于外底面216内部的普通钢筋209位于外底面216远离内底面217的一侧(即靠近其下侧面的一侧)。 
这里,内侧钢筋210要满足在低温状态(如-165℃)下,其强度、伸长率、韧性和冷脆性满足规范(如BS EN 14620:2006《用于储存操作温度介于0℃-165℃的低温液化气体的现场建造立式圆筒型平底钢制储罐的设计和建造》)要求的钢筋。由于穿透一号半封闭容器的冷量首先到达的是二号半封闭容器的内侧(即外墙壁201靠近内墙壁202 的一侧,以及外底面216靠近内底面217的一侧),而经过二号半封闭容器的隔离,二号半封闭容器的外侧(即外墙壁201远离内墙壁202的一侧,以及外底面216远离内底面217的一侧)部分已接近环境温度,因此,本实用新型在二号半封闭容器的内侧所设置的钢筋采用低温钢筋或不锈钢钢筋制成的内侧钢筋210,而在二号半封闭容器的外侧所设置的钢筋采用普通钢筋209,从而尽可能地节约资源,降低该收集池的建造成本。 
另外,如图2和图3所示,在相邻的内侧钢筋210之间、相邻的普通钢筋209之间、以及相邻的内侧钢筋210与普通钢筋209之间,均通过箍筋211连结,从而进一步提高该二号半封闭容器的强度。 
图2和图3中的内底面217具有一号下凹207,其为内底面217的最低位置,该一号下凹207在图2和图3实施例中均为方形,事实上,其也可以为半球形、柱形、倒圆锥形等规则形状以及其他不规则的形状,只要其在平面形的内底面217的基础上为一向下的凹陷的形式,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内底面217除去一号下凹207的部分的上表面为斜平面,该斜平面的最低处为该斜平面与一号下凹207的邻接线(如图2中方形的一号下凹207以点A为端点的两条上边缘AE和AF,另两条上边缘则因位于内墙壁202的内侧面上而与该斜平面没有邻接),该斜平面上远离一号下凹207的位置要高于靠近一号下凹207的位置,这样就如图3所示,斜平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θ不大于arctan0.005(夹角θ的正切值为0.005且夹角θ小于90度)。 
如图2所示,由于斜平面与一号下凹207具有两条邻接线,二者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因而该内底面202除去一号下凹207的部分的上表面就被图中的直线208切分为两个斜平面,每个斜平面均以其与一号下凹207的邻接线为最低位置,且越远离该邻接线的位置越高。用图2中的线段标号来表示,即以A、B、C和E为端点的平面四边形ABCE中,线段BC的高度要高于线段AE,且该四边形中越靠近线段BC的位置,其高度也越高。同样,在平面四边形ABDF中,线段BD的高度要高于线段AF,且该四边形中越靠近线段BD的位置,其高度也越高。 
外底面216位于内底面217的正下方,在内底面217上有一号下凹207,为了保证该收集池的隔冷性能,外底面216的相应位置的厚度必须不小于其他位置的厚度,因而外底面216具有二号下凹213,该二号下凹213位于一号下凹207的正下方。 
当然,无论是二号下凹213的内部,还是在外底面216除去二号下凹213之外的其他部分的内部,也都设置了普通钢筋209和内侧钢筋210,并在普通钢筋209之间、内侧 钢筋210之间,以及普通钢筋209和内侧钢筋210之间,都设置了连接用的箍筋211。 
收集池设置上述的一号下凹207的目的是使其位于内底面217的最低位置,这样,该收集池就可以设置抽液管215和抽液泵214,使抽液管215的一端位于一号下凹207内,另一端与抽液泵214相连。这样,就可以利用抽液泵214将收集池内(即一号半封闭容器内)的液态低温介质输出。 
当然,这里的抽液管215和抽液泵214都要与液态低温介质接触,因而二者均要使用耐低温的材料制成,如抽液管215以及外输液态低温介质用的管道可用耐低温的不锈钢管制成,抽液泵214可用耐低温的抽液泵来实现。 
为了保护一号半封闭容器,防止其因长期接触液态低温介质而开裂受损,还可以在内墙壁202的内表面和内底面217的上侧面上涂覆耐低温的涂料,该涂料的厚度以满足其在液态低温介质的浸泡下不脆断、不开裂的要求为准。现有技术提供了多种耐低温的涂料可供选择。 
图3实施例中,该收集池大部分位于地下,地面218位于外墙壁201的外部,且与外墙壁201的上部接触。当然,收集沟204的上部由于设置了栅栏212,可以位于地面218以上,或与地面218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收集池的池壁分为内墙壁和外墙壁,底面分为内底面和外底面,其中,与液态低温介质直接接触的内墙壁和内底面均用热传导系数在0.15W/(m·K)至0.25W/(m·K)之间的保温混凝土筑成,相对于普通的混凝土,其热阻提高了20倍以上,因而大大降低了液态低温介质的冷量向外墙壁和外底面的传递量,这样,仅需使用比现有技术薄得多的混凝土来制作外墙壁和外底面,起到围护内墙壁和内底面、进一步防止冷量扩散的作用,即可在保证收集池安全的前提下,较长时间地储存液态低温介质。因此,本实用新型可大大降低收集池的混凝土用量、占用的场地面积以及施工量。另外,将收集池连通内墙壁内部的位置设置在外墙壁与外底面所围成的二号半封闭容器的上部,可起到防止收集池内的液态低温介质在压力或风力作用下沿收集沟回流的作用,使收集起来的液态低温介质全部集中在收集池内,不会损坏普通混凝土筑成的收集沟。 
(2)本实用新型在内墙壁和内底面内部设置不锈钢网片,可在低温环境下保持一号半封闭容器的刚度,防止其因受到低温作用、外部压力或冲击而受损。 
(3)本实用新型在二号半封闭容器的内侧所设置的钢筋采用低温钢筋或不锈钢钢筋制成的内侧钢筋,而在二号半封闭容器的外侧所设置的钢筋采用普通钢筋,并在相邻的 内侧钢筋之间、相邻的普通钢筋之间、以及相邻的内侧钢筋与普通钢筋之间均通过箍筋连结,从而在增强二号半封闭容器的强度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节约资源,降低该收集池的建造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液态低温介质的收集池,该收集池与输送所述液态低温介质的收集沟相连通;其特征在于,该收集池包括:混凝土筑成的外墙壁和混凝土筑成的外底面、热传导系数在0.15W/(m·K)至0.25W/(m·K)之间的保温混凝土筑成的内墙壁和所述保温混凝土筑成的内底面;其中,
所述内墙壁与所述内底面围成仅上部开口的一号半封闭容器;
所述外墙壁与所述外底面围成仅上部开口的二号半封闭容器;
所述一号半封闭容器位于所述二号半封闭容器的内部,且二者的顶部高度相同;
所述收集沟从所述外墙壁的外部在同一高度依次穿过所述外墙壁和所述内墙壁,与所述一号半封闭容器的内部相通,且所述收集沟穿过所述外墙壁的位置位于所述二号半封闭容器的上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混凝土的密度不超过850kg/m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收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混凝土中的特殊骨料的最大粒径不超过2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混凝土的28天抗压强度在10MPa至15MPa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收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混凝土的抗冻等级达到标准规定的D200等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集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墙壁和所述外底面的厚度均不小于350mm;
和/或,所述内墙壁和所述内底面的厚度均不小于15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集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由各自相互平行的两组不锈钢筋交叉连接而成的不锈钢网片,其位于所述内墙壁的内部和所述内底面的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收集池,其特征在于,各不锈钢筋的直径在4mm至6mm之间;每组不锈钢筋中相邻的两根不锈钢筋之间的间距不超过5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集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侧钢筋和普通钢筋,二者均位于所述外墙壁的内部以及所述外底面的内部;其中,所述内侧钢筋为低温钢筋或不锈钢钢筋; 
位于所述外墙壁内部的所述内侧钢筋处于所述外墙壁靠近所述内墙壁的一侧;位于所述外底面内部的所述内侧钢筋处于所述外底面靠近所述内底面的一侧;
位于所述外墙壁内部的所述普通钢筋位于所述外墙壁远离所述内墙壁的一侧;位于所述外底面内部的所述普通钢筋位于所述外底面远离所述内底面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收集池,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内侧钢筋之间、相邻的所述普通钢筋之间、以及相邻的所述内侧钢筋与所述普通钢筋之间,均通过箍筋连结。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底面具有一号下凹,其为所述内底面的最低位置;
所述外底面具有二号下凹,其位于所述一号下凹的正下方。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收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底面除去所述一号下凹的部分的上表面为斜平面,该斜平面的最低处为所述斜平面与所述一号下凹的邻接线,且所述斜平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θ不大于arctan0.005。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收集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抽液管和抽液泵;
所述抽液管的一端位于所述一号下凹内,另一端与所述抽液泵相连。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集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涂覆于所述内墙壁的内表面和所述内底面的上侧面上的涂料。 
CN 201120387272 2011-10-12 2011-10-12 一种液态低温介质的收集池 Expired - Lifetime CN2025308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20387272 CN202530813U (zh) 2011-10-12 2011-10-12 一种液态低温介质的收集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20387272 CN202530813U (zh) 2011-10-12 2011-10-12 一种液态低温介质的收集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530813U true CN202530813U (zh) 2012-11-14

Family

ID=471320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20387272 Expired - Lifetime CN202530813U (zh) 2011-10-12 2011-10-12 一种液态低温介质的收集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53081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45405A (zh) * 2011-10-12 2012-02-08 中国寰球工程公司 一种液态低温介质的收集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45405A (zh) * 2011-10-12 2012-02-08 中国寰球工程公司 一种液态低温介质的收集池
CN102345405B (zh) * 2011-10-12 2014-01-22 中国寰球工程公司 一种液态低温介质的收集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80802B (zh) 用于热能储存器的设备
CN102972313B (zh) 一种用于保护水生动物的气泡幕发生装置及其方法
US9618277B2 (en) Spider diffuser system
CN103185367A (zh) 一种热管式移动供热相变蓄热装置
CN202530813U (zh) 一种液态低温介质的收集池
CN102345405B (zh) 一种液态低温介质的收集池
CN203880388U (zh) 一种新型低压二氧化碳贮罐
CN210566733U (zh) 一种具有保温性能的金属管材
CN206369079U (zh) 金属全容罐
CN215721373U (zh) 一种新型节能热力管
CN213088996U (zh) 一种室外防冻流体输送用合金管
CN211845792U (zh) 储罐及物料储存系统
CN101693481A (zh) 一种双盘浮顶储罐的浮顶及其保温方法
CN210661840U (zh) 免缠绕无焊缝防水耐晒玻璃纤维预制架空直埋保温三通
CN104373699A (zh) 智能预制直埋保温管交联聚乙烯工作管及制作方法
CN211203171U (zh) 一种新型输送复合钢管
CN204328464U (zh) 一种用于lng储罐的汽化器
CN104896216A (zh) 高密度聚乙烯波纹型外护管双管保温管道
CN208587636U (zh) 塑套钢保温管弯头
CN208039315U (zh) 一种防渗漏消防排水井
CN104121424B (zh) 隔热卡箍及其管托
CN201373218Y (zh) 阀门保温套
CN203323426U (zh) 太阳能的封闭储热系统
CN104913422A (zh) 一种水蓄冷系统中的布水管
CN201795182U (zh) 一种ppr聚氨酯保温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Two road 100012 Beijing city Chaoyang District high tech Industrial Park, No. 1.

Patentee after: China Global Engineer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29, room 7, 606 East Cherry Garden Street, Beijing, Chaoyang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China Huanqiu Engineering Co.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14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