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523582U - 按键及其相关键盘 - Google Patents
按键及其相关键盘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523582U CN202523582U CN2012200430294U CN201220043029U CN202523582U CN 202523582 U CN202523582 U CN 202523582U CN 2012200430294 U CN2012200430294 U CN 2012200430294U CN 201220043029 U CN201220043029 U CN 201220043029U CN 202523582 U CN202523582 U CN 20252358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keycap
- gear member
- strutting piece
- base plate
- butt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按键及其相关键盘。一种按键,包含有底板、键帽、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第一齿轮件以及第二齿轮件。键帽设置于底板的上方,且键帽可相对底板在按压位置与释放位置间移动。第一支撑件连接于底板与键帽的一侧,第二支撑件连接于底板与键帽的另一侧。第一齿轮件结合于第一支撑件,第二齿轮件结合于第二支撑件。第二齿轮件啮合于第一齿轮件,当键帽相对底板在按压位置与释放位置间移动时,第一齿轮件与第二齿轮件的其中之一带动第一齿轮件与第二齿轮件的其中另一转动,以使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反向转动。本实用新型可在键帽相对底板垂直上下运动的过程中避免键帽翻转,且提高按键触发的灵敏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按键及键盘,尤其指一种可在按压过程中防止键帽翻转的按键及键盘。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键盘的按键具有平衡机构。当按键被按压时,平衡机构用来使键帽在作动过程中相对底板保持水平,从而避免作动过程中键帽发生翻转以致于按键触发的灵敏度降低。实际操作中,平衡机构可为一平衡杆,其一端枢接于键帽一侧,另一端可滑动地设置于底板上。藉由平衡杆相对底板滑动以及相对键帽枢转,键帽便可相对底板垂直上下运动。此外,键帽相对底板垂直上下运动的过程中,平衡杆枢接于键帽的一端可提供键帽支撑,以使键帽在运动过程中相对底板保持水平。
然而,由于上述的平衡杆仅枢接于键帽的一侧,故平衡杆仅在键帽的一侧提供实质上的支撑。至于键帽的另一侧,其利用习知的滑轨以及滑槽的配合,限制键帽相对底板作垂直上下运动。因此,习知的平衡杆对于键帽的另一侧无法提供实质上的支撑。因此,当键帽相对底板垂直上下运动时,键帽的一侧仍可相对键帽的另一侧翻转,进而降低按键触发的灵敏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于按压过程中防止键帽翻转的按键及键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按键,包含有:底板;键帽,设置于该底板的上方,该键帽可相对该底板在按压位置与释放位置间移动;第一支撑件,连接于该底板与该键帽的一侧;第二支撑件,连接于该底板与该键帽的另一侧;第一齿轮件,结合于该第一支撑件;以及第二齿轮件,结合于该第二支撑件,该第二齿轮件啮合于该第一齿轮件,当该键帽相对该底板于该按压位置与该释放位置间移动时,该第一齿轮件与该第二齿轮件的其中之一带动该第一齿轮件与该第二齿轮件的其中另一转动,以使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二支撑件反向转动。
根据上述的按键,该第一齿轮件以及该第二齿轮件以模内成型的方式分别成型于该第一支撑件以及该第二支撑件上。
根据上述的按键,该第一支撑件以及该第二支撑件皆为金属支撑件,该第一齿轮件以及该第二齿轮件皆为塑胶齿轮。
根据上述的按键,该第一支撑件具有第一滑动部以及第一枢接部,该第一齿轮件连接于该第一枢接部,该第二支撑件具有第二滑动部以及第二枢接部,该第二齿轮件连接于该第二枢接部,该按键还包含有:第一枢接槽,枢接于该第一枢接部;第二枢接槽,枢接于该第二枢接部;第一滑槽,该第一滑动部可滑动地设置于该第一滑槽中;以及第二滑槽,该第二滑动部可滑动地设置于该第二滑槽中;其中,该第一枢接槽与该第二枢接槽设置于该底板与该键帽的其中之一上,且该第一滑槽与该第二滑槽设置于该底板与该键帽的其中之另一上。
根据上述的按键,该按键还包含有弹性件,设置于该底板与该键帽之间,该弹性件提供弹性力,驱动该键帽自该按压位置移动至该释放位置。
根据上述的按键,该按键还包含有升降支撑机构,设置于该底板与该键帽之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键盘,包含有:底板;电路板,设置于该底板上;以及复数个按键,分别设置于该底板的上方,该复数个按键的至少其中之一按键包含有:键帽,设置于该底板的上方,该键帽可相对该底板于按压位置与释放位置间移动;第一支撑件,连接于该底板与该键帽的一侧;第二支撑件,连接于该底板与该键帽的另一侧;第一齿轮件,结合于该第一支撑件;以及第二齿轮件,结合于该第二支撑件,该第二齿轮件啮合于该第一齿轮件,当该键帽相对该底板于该按压位置与该释放位置间移动时,该第一齿轮件与该第二齿轮件的其中之一带动该第一齿轮件与该第二齿轮件的其中另一转动,以使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二支撑件反向转动。
根据上述的键盘,该第一齿轮件以及该第二齿轮件以模内成型的方式分别成型于该第一支撑件以及该第二支撑件上。
根据上述的键盘,该第一支撑件以及该第二支撑件皆为金属支撑件,该第一齿轮件以及该第二齿轮件皆为塑胶齿轮。
根据上述的键盘,该第一支撑件具有第一滑动部以及第一枢接部,该第一齿轮件连接于该第一枢接部,该第二支撑件具有第二滑动部以及第二枢接部,该第二齿轮件连接于该第二枢接部,该按键还包含有:第一枢接槽,枢接于该第一枢接部;第二枢接槽,枢接于该第二枢接部;第一滑槽,该第一滑动部可滑动地设置于该第一滑槽中;以及第二滑槽,该第二滑动部可滑动地设置于该第二滑槽中;其中,该第一枢接槽与该第二枢接槽设置于该底板与该键帽的其中之一上,该第一滑槽与该第二滑槽设置于该底板与该键帽的其中之另一上。
根据上述的键盘,该按键还包含有弹性件,设置于该底板与该键帽之间,该弹性件提供弹性力,驱动该键帽自该按压位置移动至该释放位置。
根据上述的键盘,该按键还包含有升降支撑机构,设置于该底板与该键帽之间。
综上所述,当本实用新型的键帽对应第一支撑件的一侧被按压时,第一支撑件以及第一齿轮件被键帽驱动而转动,且藉由第一齿轮件以及第二齿轮件间的啮合,使第一齿轮件驱动第二支撑件反向转动,从而驱动键帽对应第二支撑件的另一侧朝底板移动。如此一来,键帽的两侧便可水平地朝底板移动。同理,当本实用新型的键帽对应第二支撑件的一侧被按压时,第二支撑件以及第二齿轮件被键帽驱动而转动,且藉由第一齿轮件以及第二齿轮件间的啮合,使第二齿轮件驱动第一支撑件反向转动,从而驱动键帽对应第一支撑件的该侧朝底板移动。如此一来,键帽的两侧便可水平地朝底板移动。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一齿轮件以及第二齿轮件间啮合的机制,从而达到使键帽水平上下移动的功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利用第一支撑件连接于键帽的一侧以及利用第二支撑件连接于键帽的另一侧,提供键帽两侧实质上的支撑。如此一来,本实用新型便可于键帽相对底板垂直上下运动的过程中避免键帽翻转,提高按键触发的灵敏度。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揭露的键盘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按键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图2的按键沿剖面线A-A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支撑件与第一齿轮件以及第二支撑件与第二齿轮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按键处于一按压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按键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按键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揭露的键盘3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键盘3包含底板30、电路板32以及复数个按键5。电路板32设置于底板30上。各按键5设置于底板30上,以供使用者按压,从而触发电路板32上的开关,进而执行使用者所欲输入的功能。
请参阅图2以及图3,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按键5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图2中按键5沿剖面线A-A的剖面示意图。如图2以及图3所示,按键5包含有键帽50、第一支撑件52以及第二支撑件54。如图2所示,键帽50以虚线绘制,以便更清楚地揭示按键5的元件关系。键帽50设置于底板30的上方,第一支撑件52连接于底板30与键帽50的第一侧S1,且第二支撑件54连接于底板30与键帽50的第二侧S2,其中第一侧S1与第二侧S2为键帽50的相对的两侧边。如此一来,第一支撑件52以及第二支撑件54便可分别提供键帽50的第一侧S1以及第二侧S2实质上的支撑。因此,当键帽50被按压而相对底板30垂直地上下运动时,第一支撑件52以及第二支撑件54便可共同支撑键帽50,避免键帽50发生翻转,从而提升按键5触发的灵敏度。
按键5还包含有第一齿轮件56以及第二齿轮件58。请参阅图3以及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52与第一齿轮件56以及第二支撑件54与第二齿轮件58的示意图。如图3以及图4所示,第一齿轮件56结合于第一支撑件52,第二齿轮件58结合于第二支撑件54,且第一齿轮件56啮合于第二齿轮件58。当第一齿轮件56朝顺时针方向CW转动时,第一齿轮件56便可驱动第二齿轮件58朝相反于顺时针方向CW的逆时针方向CCW转动。同理,当第一齿轮件56朝逆时针方向CCW转动时,第一齿轮件56便可驱动第二齿轮件58朝顺时针方向CW转动。至于第二齿轮件58驱动第一齿轮件56朝相反方向转动的过程与第一齿轮件56驱动第二齿轮件58朝相反方向转动的过程相同,为求简洁,故不另赘述。
综上所述,藉由第一齿轮件56以及第二齿轮件58间齿形的啮合,第一齿轮件56与第二齿轮件58的其中之一可带动第一齿轮件56与第二齿轮件58的其中另一反向转动。如此一来,结合于第一齿轮件56的第一支撑件52便可与结合于第二齿轮件58的第二支撑件54发生反向转动。换言之,当按键5的键帽50受压而向下移动时,利用第一齿轮件56以及第二齿轮件58作为传动机构,齿形与齿形间的啮合可产生更为确实的传动,因此可使键帽50更加灵敏地相对底板30垂直地上下运动。因此,本实用新型可更加提升按键5触发的灵敏度。
本实施例中,用来制作第一支撑件52及第二支撑件54的材质的硬度大于用来制作第一齿轮件56及第二齿轮件58的材质的硬度。举例而言,第一支撑件52以及第二支撑件54可分别以金属材质制成,而第一齿轮件56以及第二齿轮件58可分别以塑胶材质制成。实际操作中,第一齿轮件56以及第二齿轮件58可以模内成型(Insert Molding)的方式分别成型于第一支撑件52以及第二支撑件54上。
如图2以及图3所示,第一支撑件52具有第一滑动部521以及第一枢接部523,第二支撑件54具有第二滑动部541以及第二枢接部543。第一齿轮件56连接于第一枢接部523,第二齿轮件58连接于第二枢接部543。按键5还包含有第一枢接槽60、第二枢接槽62、第一滑槽64以及第二滑槽66。本实施例中,第一滑槽64以及第二滑槽66设置于键帽50上,第一枢接槽60以及第二枢接槽62设置于底板30上。第一枢接槽60以及第二枢接槽62分别用来枢接于第一枢接部523以及第二枢接部543,以使第一齿轮件56以及第二齿轮件58可分别相对第一枢接槽60以及第二枢接槽62转动。此外,第一枢接槽60以及第二枢接槽62还用来固定第一齿轮件56以及第二齿轮件58的相对位置,以使第一齿轮件56以及第二齿轮件58能在作动时保持啮合。此外,第一滑动部521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滑槽64中,第二滑动部541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二滑槽66中。
按键5还包含有弹性件68,其设置于底板30与键帽50之间。请参阅图3以及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按键5处于按压状态的剖面示意图。如图3以及图5所示,当键帽50被按压至如图5所示的按压位置时,弹性件68受键帽50以及底板30的挤压而变形,进而储存一弹性位能。当键帽50自该按压位置被释放时,弹性件68便可释放该弹性位能而产生一弹性回复力,从而推动键帽50自该按压位置移动至如图3所示的释放位置。综上所述,键帽50便可藉由弹性件68相对底板30在该按压位置与该释放位置间移动。
不论是键帽50自如图3所示的该释放位置被使用者按压至如图5所示的该按压位置,或是键帽50自如图5所示的该按压位置受弹性件68推动而移动至如图5所示的该释放位置的过程,由于第一支撑件52以及第二支撑件54分别连接于键帽50的第一侧S1与第二侧S2,故键帽50的第一侧S1与第二侧S2可于上述键帽50垂直上下运动的过程中被第一支撑件52以及第二支撑件54所支撑,藉以避免键帽50发生翻转,从而提升按键5触发的灵敏度。
如图3所示,当使用者按压键帽50的第一侧S1时,键帽50的第一侧S1下压第一支撑件52。此时,第一支撑件52的第一滑动部521沿第一滑槽64朝第一方向X1(意即朝键帽50外侧的方向)移动,且第一枢接槽60可防止结合于第一支撑件52的第一齿轮件56相对底板30移动。如此一来,第一支撑件52便可相对第一枢接槽60朝逆时针方向CCW转动,且同时带动结合于第一支撑件52的第一齿轮件56朝逆时针方向CCW转动。
藉由第一齿轮件56以及第二齿轮件58的啮合,第一齿轮件56便可驱动第二齿轮件58朝顺时针方向CW转动。由于第二枢接槽62可防止结合于第二支撑件54的第二齿轮件58相对底板30移动,因此第二支撑件54的第二滑动部541便沿第二滑槽66朝第二方向X2(意即朝键帽50外侧的方向)移动,从而带动键帽50的第二侧S2朝向底板30移动,这样一来键帽50的第一侧S1与第二侧S2便可同时朝向底板30移动。综上所述,当键帽50相对底板30在上述的释放位置与按压位置上下运动时,键帽50可藉由第一齿轮件56以及第二齿轮件58在上述过程中相对底板30保持水平。
同理,当使用者按压键帽50的第二侧S2时,键帽50的第二侧S2下压第二支撑件54。此时,第二支撑件54的第二滑动部541沿第二滑槽66朝第二方向X2(意即朝键帽50外侧的方向)移动,且第二枢接槽62可防止结合于第二支撑件54的第二齿轮件58相对底板30移动。如此一来,第二支撑件54便可相对第二枢接槽62朝顺时针方向CW转动,且同时带动结合于第二支撑件54的第二齿轮件58朝顺时针方向CW转动。
藉由第一齿轮件56以及第二齿轮件58的啮合,第二齿轮件58便可驱动第一齿轮件56朝逆时针方向CCW转动。由于第一枢接槽60可防止结合于第一支撑件52的第一齿轮件56相对底板30移动,因此第一支撑件52的第一滑动部521便沿第一滑槽64朝第一方向X1(意即朝键帽50外侧的方向)移动,从而带动键帽50的第一侧S2朝向底板30移动,这样一来键帽50的第一侧S1与第二侧S2便可同时朝向底板30移动。综上所述,当键帽50相对底板30于上述的释放位置与按压位置上下运动时,键帽50可藉由第一齿轮件56以及第二齿轮件58在上述过程中相对底板30保持水平。
请参阅图3以及图6,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按键100的剖面示意图。如图6以及图3所示,按键100与上述按键5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按键100的第一滑槽64以及第二滑槽66设置于底板30上,按键100的第一枢接槽60以及第二枢接槽62设置于键帽50上。因此,按键100的第一支撑件52的第一滑动部521可沿第一滑槽64相对底板30滑动,且按键100的第二支撑件54的第二滑动部541可沿第二滑槽66相对底板30滑动。
当使用者按压键帽50的第一侧S1时,键帽50的第一侧S1下压第一支撑件52,而第一枢接槽60可防止结合于第一支撑件52的第一齿轮件56相对键帽50移动。因此,第一支撑件52的第一滑动部521便可沿第一滑槽64朝第一方向X1(意即朝底板30外侧的方向)移动。如此一来,第一支撑件52便可相对第一枢接槽60朝顺时针方向CW转动,且同时带动结合于第一支撑件52的第一齿轮件56朝顺时针方向CW转动。
藉由第一齿轮件56以及第二齿轮件58的啮合,第一齿轮件56便可驱动第二齿轮件58朝逆时针方向CCW转动。由于第二枢接槽62可防止结合于第二支撑件54的第二齿轮件58相对键帽50移动,因此第二支撑件54的第二滑动部541便沿第二滑槽66朝第二方向X2(意即朝底板30外侧的方向)移动,这样一来键帽50的第一侧S1与第二侧S2便可同时朝向底板30移动。综上所述,键帽50可藉由第一齿轮件56以及第二齿轮件58在按压过程中相对底板30保持水平。
同理,当使用者按压键帽50的第二侧S2时,键帽50的第二侧S2下压第二支撑件54,且第二枢接槽62可防止结合于第二支撑件54的第二齿轮件58相对键帽50移动。此时,第二支撑件54的第二滑动部541便可沿第二滑槽66朝第二方向X2(意即朝底板30外侧的方向)移动。如此一来,第二支撑件54便可相对第二枢接槽62朝逆时针方向CCW转动,且同时带动结合于第二支撑件54的第二齿轮件58朝逆时针方向CCW转动。
藉由第一齿轮件56以及第二齿轮件58的啮合,第二齿轮件58便可驱动第一齿轮件56朝顺时针方向CW转动。由于第一枢接槽60可防止结合于第一支撑件52的第一齿轮件56相对键帽50移动,因此第一支撑件52的第一滑动部521便沿第一滑槽64朝第一方向X1(意即朝底板30外侧的方向)移动,这样一来键帽50的第一侧S1与第二侧S2便可同时朝向底板30移动。综上所述,当键帽50相对底板30于上述的释放位置与按压位置上下运动时,键帽50可藉由第一齿轮件56以及第二齿轮件58在上述过程中相对底板30保持水平。需注意的是,图6以及图3具有相同标号的元件,其具有相同的结构以及作用原理,为求简洁,故不另赘述。
请参阅图2以及图7,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按键200的俯视示意图。如图7以及图2所示,按键200与按键5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按键200的第一支撑件52以及第二支撑件54间具有容置空间69,因此在按键200中另可加入升降支撑机构70。本实施例中,升降支撑机构70可为习知的剪刀脚机构,设置于底板30与键帽50之间。当键帽50上下运动时,该剪刀脚机构可用来辅助第一支撑件52以及第二支撑件54,以使键帽50于上下运动的过程中可更加稳定。
除此之外,如图7所示,按键200的第一支撑件52的第一滑动部521沿键帽50的第一侧S1延伸,而按键200的第二支撑件54的第二滑动部541沿键帽50的第二侧S2延伸,从而分别增加第一滑动部521以及第二滑动部541与键帽50的第一侧S1以及第二侧S2的接触面积。如此一来,按键200的第一滑动部521以及第二滑动部541便可加强对键帽50的第一侧S1以及第二侧S2的支撑,从而避免键帽50于上下运动的过程中发生翻转,从而更加提升按键200触发的灵敏度。至于按键200的作用原理,其相似于按键5的作用原理,为求简洁,故不另赘述。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实施例的按键200的枢接槽以及滑槽的设置位置可如第一实施例以及第二实施例所述,即按键200的第一枢接槽60以及第二枢接槽62可设置于底板30与键帽50的其中之一上,且按键200的第一滑槽64以及第二滑槽66可设置于底板30与键帽50的其中之另一上。至于其作用原理,可参照上述第一实施例以及第二实施例类推,为求简洁,故不另赘述。
相较于先前技术,当本实用新型的键帽对应第一支撑件的一侧被按压时,第一支撑件以及第一齿轮件被键帽驱动而转动,且藉由第一齿轮件以及第二齿轮件间的啮合,使第一齿轮件驱动第二支撑件反向转动,从而驱动键帽对应第二支撑件的另一侧朝底板移动。如此一来,键帽的两侧便可水平地朝底板移动。同理,当本实用新型的键帽对应第二支撑件的一侧被按压时,第二支撑件以及第二齿轮件被键帽驱动而转动,且藉由第一齿轮件以及第二齿轮件间的啮合,使第二齿轮件驱动第一支撑件反向转动,从而驱动键帽对应第一支撑件的该侧朝底板移动。如此一来,键帽的两侧便可水平地朝底板移动。换言之,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一齿轮件以及第二齿轮件间啮合的机制,达到使键帽水平上下移动的功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利用第一支撑件连接于键帽的一侧以及利用第二支撑件连接于键帽的另一侧,从而提供键帽两侧实质上的支撑。如此一来,本实用新型便可在键帽相对底板垂直上下运动的过程中避免键帽翻转,从而提高按键触发的灵敏度。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按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底板;
键帽,设置于该底板的上方,该键帽可相对该底板在按压位置与释放位置间移动;
第一支撑件,连接于该底板与该键帽的一侧;
第二支撑件,连接于该底板与该键帽的另一侧;
第一齿轮件,结合于该第一支撑件;以及
第二齿轮件,结合于该第二支撑件,该第二齿轮件啮合于该第一齿轮件,当该键帽相对该底板于该按压位置与该释放位置间移动时,该第一齿轮件与该第二齿轮件的其中之一带动该第一齿轮件与该第二齿轮件的其中另一转动,以使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二支撑件反向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齿轮件以及该第二齿轮件以模内成型的方式分别成型于该第一支撑件以及该第二支撑件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撑件以及该第二支撑件皆为金属支撑件,该第一齿轮件以及该第二齿轮件皆为塑胶齿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撑件具有第一滑动部以及第一枢接部,该第一齿轮件连接于该第一枢接部,该第二支撑件具有第二滑动部以及第二枢接部,该第二齿轮件连接于该第二枢接部,该按键还包含有:
第一枢接槽,其枢接于该第一枢接部;
第二枢接槽,其枢接于该第二枢接部;
第一滑槽,该第一滑动部可滑动地设置于该第一滑槽中;以及
第二滑槽,该第二滑动部可滑动地设置于该第二滑槽中;
其中,该第一枢接槽与该第二枢接槽设置于该底板与该键帽的其中之一上,且该第一滑槽与该第二滑槽设置于该底板与该键帽的其中之另一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按键还包含有:
弹性件,设置于该底板与该键帽之间,该弹性件提供弹性力,驱动该键帽自该按压位置移动至该释放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按键还包含有:
升降支撑机构,设置于该底板与该键帽之间。
7.一种键盘,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底板;
电路板,设置于该底板上;以及
复数个按键,分别设置于该底板的上方,该复数个按键的至少其中之一按键为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按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200430294U CN202523582U (zh) | 2012-02-10 | 2012-02-10 | 按键及其相关键盘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200430294U CN202523582U (zh) | 2012-02-10 | 2012-02-10 | 按键及其相关键盘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523582U true CN202523582U (zh) | 2012-11-07 |
Family
ID=47106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20043029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523582U (zh) | 2012-02-10 | 2012-02-10 | 按键及其相关键盘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523582U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969183A (zh) * | 2012-11-09 | 2013-03-13 |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 按键的升降支撑装置、按键以及键盘 |
CN103794394A (zh) * | 2014-01-28 | 2014-05-14 |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 按键结构及键盘 |
CN105206458A (zh) * | 2015-08-07 | 2015-12-30 |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 按键及其键盘 |
CN107146729A (zh) * | 2013-09-30 | 2017-09-08 | 苹果公司 | 使用蝶形铰链的低行程键机构 |
TWI607474B (zh) * | 2016-05-13 | 2017-12-01 |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按鍵 |
CN108010777A (zh) * | 2017-10-31 | 2018-05-08 | 群光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双铰链升降机构 |
US10699856B2 (en) | 2012-10-30 | 2020-06-30 | Apple Inc. | Low-travel key mechanisms using butterfly hinges |
-
2012
- 2012-02-10 CN CN2012200430294U patent/CN20252358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699856B2 (en) | 2012-10-30 | 2020-06-30 | Apple Inc. | Low-travel key mechanisms using butterfly hinges |
CN102969183A (zh) * | 2012-11-09 | 2013-03-13 |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 按键的升降支撑装置、按键以及键盘 |
CN102969183B (zh) * | 2012-11-09 | 2015-04-01 |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 按键的升降支撑装置、按键以及键盘 |
CN107146729A (zh) * | 2013-09-30 | 2017-09-08 | 苹果公司 | 使用蝶形铰链的低行程键机构 |
CN103794394A (zh) * | 2014-01-28 | 2014-05-14 |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 按键结构及键盘 |
CN105206458A (zh) * | 2015-08-07 | 2015-12-30 |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 按键及其键盘 |
TWI607474B (zh) * | 2016-05-13 | 2017-12-01 |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按鍵 |
US9953776B2 (en) | 2016-05-13 | 2018-04-24 |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 Keyswitch |
CN108010777A (zh) * | 2017-10-31 | 2018-05-08 | 群光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双铰链升降机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523582U (zh) | 按键及其相关键盘 | |
CN104319142A (zh) | 按键结构 | |
CN202523604U (zh) | 按键及键盘 | |
CN103681051A (zh) | 薄型化按键及键盘 | |
TW200641942A (en) | Key switch device | |
CN206148343U (zh) | 面板开关 | |
CN103811216A (zh) | 具有按键收纳功能的键盘 | |
CN104157494B (zh) | 磁吸式按键 | |
JP3121909U (ja) | 薄型キーのキー台とそのキー台を備えた薄型キー | |
CN102006344B (zh) | 一种滑轨及具有该滑轨的手机 | |
CN102366244B (zh) | 一种滑轨的定位结构 | |
CN201673833U (zh) | 按键及键盘 | |
CN205121429U (zh) | 一种计算机显示器 | |
CN201425967Y (zh) | 一种手机天线支架 | |
CN204007846U (zh) | 天平防风罩移动门的限位机构 | |
CN201630705U (zh) | 座椅伸缩扶手 | |
WO2010057630A3 (en) | Oven, especially domestic oven | |
JP3176002U (ja) | ハンドルブレーキ式キャスター装置のロック構造 | |
CN202834620U (zh) | 带滑轮机构的可移动店招屏支架 | |
CN106328397A (zh) | 升降弹性体及按键 | |
CN101919624A (zh) | 一种两用阶梯柜 | |
CN201698938U (zh) | 一种自复位机构和自复位开关 | |
CN204884509U (zh) | 一种广告立牌展示台 | |
CN203938390U (zh) | 钢构件翻转装置 | |
CN203859008U (zh) | 一种用于断路器的防误操作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07 Termination date: 202102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