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487787U - 同轴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同轴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487787U
CN202487787U CN2012200836791U CN201220083679U CN202487787U CN 202487787 U CN202487787 U CN 202487787U CN 2012200836791 U CN2012200836791 U CN 2012200836791U CN 201220083679 U CN201220083679 U CN 201220083679U CN 202487787 U CN202487787 U CN 2024877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xial connector
conductor
snapping plate
board
l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08367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庆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come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come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come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Xcome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2008367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4877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4877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48778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Multi-Conductor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同轴连接器,其包含具有承板、两个导体部、第一及第二扣接板的同轴连接器端子,这些导体部、第一及第二扣接板朝向同一方向,各导体部相对应的一面分别具有凹弧面,第一及第二扣接板扣接导线的中心导体,这些凹弧面电连接外部圆形导体;结合同轴连接器端子的胶心;以及结合胶心的外壳。由此,本实用新型的同轴连接器可降低组装高度,且可利用第一及第二扣接板直接扣接导线的中心导体,并使导体部利用其凹弧面增加与外部圆形导体对接时的面积,而达到易于组装、稳固结合、电性传输佳以及具有良好接触性的功效。

Description

同轴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同轴连接器,尤其涉及可降低组装高度,且可利用第一及第二扣接板直接扣接导线的中心导体,并使导体部利用其凹弧面增加与外部圆形导体对接时的面积,而达到易于组装、稳固结合、电性传输佳以及具有良好接触性的功效的同轴连接器。
背景技术
通常,一般常规的同轴连接器(如图1~图8所示),其包括有导线6、端子7、胶心8以及外壳9,其中该导线6具有中心导体61、绝缘层62、编织层63及外被64,该端子7具有承板71、接触部72、夹持部73及插接部74,该胶心8具有容置区81、固定孔82、压板83、卡槽84及缺口85,而该外壳9具有套接部91、凸块92、扣勾93及盖板94;由此,可使导线6以其绝缘层62以刺破方式设置于端子7的夹持部73中,以使导线6的中心导体61与端子7的夹持部73电连接,且将该端子7设置于胶心8的容置区81中,使插接部74穿设于固定孔82中,之后再将胶心8设于外壳9的套接部91中,并使凸块92卡接于卡槽84内,且让扣勾93将胶心8固定在套接部91中,最后再将盖板94往套接部91的方向弯折,进而让压板83压迫在导线6的绝缘层62上,如此构成常规的同轴连接器。
然而就所述常规的同轴连接器而言,其至少具有下列缺点:
1.导线6以夹持部73刺破绝缘层62的方式以使导线6的中心导体61与端子7的夹持部73电连接,其接触不稳固,有瞬间断电的危机。
2.导线6以刺破方式与端子7结合时,以绝缘层62作为前导,因此,结合时须将导线6的绝缘层62置入端子7的夹持部73之间,既费时又无法准确摆放绝缘层62。
3.外部圆形导体5与接触部72结合后,因接触部72会产生偏斜,故无法导正其接触,且外部圆形导体5与接触部72呈两点接触,会使其接触夹持不易,因而使电性传输大打折扣。
4.接触部72与夹持部73朝向不同的方向,端子7靠承板71上的插接部74插入容置区81的固定孔82中固定,由于组件极小因此不易放入,且放入后会有脱落的风险,另外,由于接触部72与夹持部73朝向不同的方向,因此端子7的接触部72置入胶心8时,会使该夹持部73与导线6凸出于承板71的另一面上,增加了组装高度,因而使端子7及其导线6难以完全置入胶心8中。
5.胶心8需利用工具压入外壳9的套接部中,且当胶心8置入套接部91时,会使套接部91内的凸块92由卡槽84的底部往上方移动,如此,便会于两者结合时使胶心8受凸块92的阻力而刮伤,进而使得胶心8被刮伤后产生落入容置区81中的残屑,而对同轴连接器的电气特性造成影响。
因此,如何研发出一种同轴连接器,以使其可降低组装高度,达到易于组装、稳固结合、电性传输佳以及具有良好接触性的功效,将是本实用新型所欲积极揭露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所述常规同轴连接器的缺陷,发明人研发出一种同轴连接器,以期可达到降低组装高度、易于组装、稳固结合、电性传输佳以及具有良好接触性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轴连接器,其借由使这些导体部、第一及第二扣接板朝向同一方向,利用第一及第二扣接板直接扣接导线的中心导体,并使导体部利用其凹弧面增加与外部圆形导体对接时的面积,进而达到易于组装、稳固结合、电性传输佳以及具有良好接触性的目的。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同轴连接器端子,其用以电连接导线及外部圆形导体,该导线具有中心导体,该同轴连接器端子包含:承板、分别设于该承板两侧且相对应弯折于该承板一面上的两个导体部、设于该承板一端的一侧边的第一扣接板、及设于该承板同一端的另一侧边且与该第一扣接板错位的第二扣接板,这些导体部、该第一扣接板及该第二扣接板朝向同一方向,该第一扣接板及该第二扣接板用以扣合及电连接该导线的中心导体,这些导体部相对应的一面上分别具有凹弧面,这些凹弧面用以电连接该外部圆形导体。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同轴连接器,其用以电连接导线及外部圆形导体,该导线具有中心导体,该同轴连接器包含:同轴连接器端子,其具有承板、分别设于该承板两侧且相对应弯折于该承板一面上的两个导体部、设于该承板一端的一侧边的第一扣接板、及设于该承板同一端的另一侧边且与该第一扣接板错位的第二扣接板,这些导体部、该第一扣接板及该第二扣接板朝向同一方向,该第一扣接板及该第二扣接板用以扣合及电连接该导线的中心导体,这些导体部相对应的一面上分别具有凹弧面,这些凹弧面用以电连接该外部圆形导体;胶心,其具有导引部,该胶心的一面上具有设置该同轴连接器端子的容置区,该容置区延伸出压板以压制该同轴连接器端子;以及外壳,其具有与该导引部对应接合的套接部,该套接部的端部设有压制该压板的盖体,该盖体两侧设有夹持该导线的多个夹持部。
所述该外壳的套接部设有相对应的两个挡板以使该套接部内侧呈U型,以容置该胶心的导引部,该盖体设有与这些挡板扣接的两个卡扣部。
所述该导引部具有延伸段,该导引部与该延伸段中具有连通该容置区的穿孔,这些导体部位于该穿孔中。
所述该导引部两侧分别设有定位块,该套接部周缘设有分别与这些定位块嵌接的两个凹陷槽。
由此,本实用新型的同轴连接器,可在结合相关导线时降低组装高度,且利用第一及第二扣接板的对应扣接,使该导线可与端子本体稳固结合,而达到易于组装以及具有良好接触性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常规的分解图。
图2~图4为常规端子与导线的组装图。
图5为常规端子与导线组装后的前视图。
图6为常规端子与导线组装后的侧视图。
图7为常规端子与导线组装后的俯视图。
图8为常规端子、导线、胶心与外壳组装后的侧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端子的外观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端子与导线的分解图。
图11~图13为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端子与导线的组装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端子与导线组装后的外观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端子与导线组装后的俯视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端子、导线、胶心及外壳的分解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端子、导线与胶心组装后的俯视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端子、导线、胶心与外壳的组装状态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端子、导线、胶心与外壳组装后的侧视图。
主要部件附图标记:
(常规部分)
5 外部圆形导体
6 导线
61 中心导体
62 绝缘层
63 编织层
64 外被
7 端子
71 承板
72 接触部
73 夹持部
74 插接部
8 胶心
81 容置区
82 固定孔
83 压板
84 卡槽
85 缺口
9 外壳
91 套接部
92 凸块
93 扣勾
94 盖板
(本实用新型部分)
1 同轴连接器端子
11 承板
12 导体部
121 凹弧面
13 第一扣接板
14 第二扣接板
2 导线
21 中心导体
22 绝缘层
23 编织层
24 外被
3 胶心
31 导引部
32 容置区
33 压板
34 延伸段
35 穿孔
36 定位块
4 外壳
41 套接部
42 盖体
43 夹持部
44 挡板
45 卡扣部
46 凹陷槽
5 外部圆形导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充分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功效,借由下述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说明如下:
如图9~图15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端子的外观图、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端子与导线的分解图、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端子与导线的组装图、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端子与导线组装后的外观图及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端子与导线组装后的俯视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同轴连接器端子1用以电连接导线2及外部圆形导体5,该导线2具有中心导体21、包覆该中心导体21的绝缘层22、包覆该绝缘层22的编织层23及包覆该编织层23的外被24,该同轴连接器端子1具有承板11、分别设于该承板11两侧且相对应弯折于该承板11一面上的两个导体部12、设于该承板11一端的一侧边的第一扣接板13、及设于该承板11同一端的另一侧边且与该第一扣接板13错位的第二扣接板14,这些导体部12、该第一扣接板13及该第二扣接板14朝向同一方向,该第一扣接板13及该第二扣接板14用以扣合及电连接该导线2的中心导体21,这些导体部12相对应的一面上分别具有凹弧面121,这些凹弧面121用以电连接该外部圆形导体5。
当组装时,可将所需导线2的中心导体21设于承板11一端且对应于第一及第二扣接板13、14之间,并利用治具或夹具(图未示)同时(或分别)将第一及第二扣接板13、14往中心导体21的方向弯折,使第一及第二扣接板13、14直接对该中心导体21进行扣接,进而将中心导体21稳固扣接于同轴连接器端子1上,而使该同轴连接器端子1利用第一及第二扣接板13、14以夹持(压着)方式与导线2的中心导体21直接结合,符合高频的肌肤(SKIN)效应设计原理,不会有断电的疑虑,且电性传输时相对稳定不会产生起伏,且由于该导线2以其中心导体21直接与同轴连接器端子1结合,无须借由绝缘层22作为前导,因而可快速及准确进行同轴连接器端子1与导线2的结合,再者由于同轴连接器端子1的导体部12具有相对应的凹弧面121,由此使相对接的外部圆形导体5利用凹弧面121以一整面接触,或至少有四点接触的形态与导体部12进行结合,以增加接触的截面积使得阻抗变小,而可有效提升电性传输效果。
如图16~图19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端子、导线、胶心及外壳的分解图、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端子、导线与胶心组装后的俯视图、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端子、导线、胶心与外壳的组装状态图及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端子、导线、胶心与外壳组装后的侧视图。如图所示:所述该同轴连接器端子1与胶心3结合,而该胶心3具有导引部31,且该胶心3的一面上具有可设置同轴连接器端子1的容置区32,并于该容置区32延伸出一压板33以用以压制该同轴连接器端子1,且该胶心3结合于外壳4中,而该外壳4具有与导引部31对应接合的套接部41,且套接部41的端侧设有压制压板33的盖体42,并于该盖体42两侧设有夹持该导线2的绝缘层22、编织层23及外被24的多个夹持部43,其中该外壳4的套接部41一侧设有相对应的两个挡板44,使该套接部41内侧呈U型,供容置胶心3的导引部31,且该盖体42上设有与这些挡板44扣接的两个卡扣部45,该导引部31上具有一延伸段34,而该导引部31与延伸段34中具有连通容置区32的穿孔35,同轴连接器端子1与胶心3结合后,该导体部12可位于穿孔35中,而该导引部31两侧分别设有定位块36,且该外壳4的套接部41周缘设有分别与这些定位块36嵌接的两个凹陷槽46。
当同轴连接器端子1设于胶心3的容置区32后可让该导体部12位于穿孔35中,之后再将胶心3的导引部31直接设置于外壳4的套接部41,并使各定位块36分别嵌接至凹陷槽46中,之后将外壳4一侧的盖体42往胶心3的方向盖合,由此使盖体42压制压板33,进而让压板33压迫在同轴连接器端子1的承板11上,且同时卡扣部45与挡板44扣接,最后再将盖体42两侧的夹持部43夹持于该导线2的绝缘层22、编织层23及外被24上;而构成一同轴连接器,由此使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
1.同轴连接器端子1利用第一及第二扣接板13、14以夹持(压着)方式与导线2的中心导体21直接结合,符合高频的肌肤(SKIN)效应设计原理,不会有断电的疑虑,且电性传输时相对稳定不会产生起伏。
2.导线2以其中心导体21直接与同轴连接器端子1结合,无须借由绝缘层22作为前导,可快速及准确进行同轴连接器端子1与导线2的结合。
3.同轴连接器端子1的导体部12设置有相对应的凹弧面121,能有效与相对接的外部圆形导体5以一整面接触或至少有四点接触,因此使接触面积增大使得阻抗变小,进而让电性传输性能及效果提升。
4.各导体部12与第一及第二扣接板13、14为同向设置,因此在微型组件的设计上不会增加组装高度,有利组件布局的考虑。
5.外壳4的套接部41内侧呈U型,可使胶心3以其导引部31直接且轻易置入套接部41中加以定位,而不需另外使用工具。
本实用新型在上文中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该实施例仅用于描绘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解读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注意的是,所有与该实施例等效的变化与置换,均应视为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上文的权利要求书所作限定为准。

Claims (5)

1.一种同轴连接器端子,其用以电连接导线及外部圆形导体,其特征在于,该导线具有中心导体,
该同轴连接器端子包含:承板、分别设于该承板两侧且相对应弯折于该承板一面上的两个导体部、设于该承板一端的一侧边的第一扣接板、及设于该承板同一端的另一侧边且与该第一扣接板错位的第二扣接板,这些导体部、该第一扣接板及该第二扣接板朝向同一方向,该第一扣接板及该第二扣接板用以扣合及电连接该导线的中心导体,这些导体部相对应的一面上分别具有凹弧面,这些凹弧面用以电连接该外部圆形导体。
2.一种同轴连接器,其用以电连接导线及外部圆形导体,其特征在于,该导线具有中心导体,该同轴连接器包含:
同轴连接器端子,其具有承板、分别设于该承板两侧且相对应弯折于该承板一面上的两个导体部、设于该承板一端的一侧边的第一扣接板、及设于该承板同一端的另一侧边且与该第一扣接板错位的第二扣接板,这些导体部、该第一扣接板及该第二扣接板朝向同一方向,该第一扣接板及该第二扣接板用以扣合及电连接该导线的中心导体,这些导体部相对应的一面上分别具有凹弧面,这些凹弧面用以电连接该外部圆形导体;
胶心,其具有导引部,该胶心的一面上具有设置该同轴连接器端子的容置区,该容置区延伸出压板以压制该同轴连接器端子;以及
外壳,其具有与该导引部对应接合的套接部,该套接部的端侧设有压制该压板的盖体,该盖体两侧设有夹持该导线的多个夹持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外壳的套接部设有相对应的两个挡板以使该套接部内侧呈U型,以容置该胶心的导引部,该盖体设有与这些挡板扣接的两个卡扣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导引部具有延伸段,该导引部与该延伸段中具有连通该容置区的穿孔,这些导体部位于该穿孔中。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导引部两侧分别设有定位块,该套接部周缘设有分别与这些定位块嵌接的两个凹陷槽。
CN2012200836791U 2012-03-07 2012-03-07 同轴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4877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0836791U CN202487787U (zh) 2012-03-07 2012-03-07 同轴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0836791U CN202487787U (zh) 2012-03-07 2012-03-07 同轴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487787U true CN202487787U (zh) 2012-10-10

Family

ID=469621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083679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487787U (zh) 2012-03-07 2012-03-07 同轴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48778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41526A1 (zh) * 2015-03-09 2016-09-15 信维创科通信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射频同轴连接器及其连接端子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41526A1 (zh) * 2015-03-09 2016-09-15 信维创科通信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射频同轴连接器及其连接端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858148U (zh) 电连接器组合
JP3196314U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201868594U (zh) 电连接器
CN109149277B (zh) 能使接地端子与接地片共同形成接地组件的信号连接器
KR20170013396A (ko) 대전류를 전송 가능한 TypeC에 기반한 USB 커넥터
CN203859265U (zh) 电连接器
CN210074208U (zh) 板对板插座
CN203326274U (zh) 电连接器
CN204947182U (zh) 电连接器
CN104682137A (zh) 插头电连接器
CN204966857U (zh) 电连接器
CN204304087U (zh) 电连接器
CN201868665U (zh) 电连接器
CN202487787U (zh) 同轴连接器
US20070287330A1 (en) Audio jack
CN207124310U (zh) 电连接装置
CN202259867U (zh) 插座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CN204497508U (zh) 插头电连接器
CN203690652U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109149217B (zh) 利用弯折部使端子与接地片相接触的信号连接器
CN203103609U (zh) 一种电连接器的焊接结构
CN203277712U (zh) 一种同轴连接器
CN105281106B (zh) 电连接器
CN204179426U (zh) 双接口电连接器
CN203883240U (zh) 电源连接器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010

Termination date: 2014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