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484551U - 支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支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484551U
CN202484551U CN2011204467984U CN201120446798U CN202484551U CN 202484551 U CN202484551 U CN 202484551U CN 2011204467984 U CN2011204467984 U CN 2011204467984U CN 201120446798 U CN201120446798 U CN 201120446798U CN 202484551 U CN202484551 U CN 2024845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device
support
supporting member
support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44679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诸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12044679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4845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4845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48455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撑装置,该支撑装置包括一个承载单元和一个支撑单元,该承载单元具有一承载端和一固定端,其中该承载端用以将目标物体支撑于其上;该支撑单元包括一支撑架和一支撑元件,其中该支撑架包括一连接元件和一组可枢转地设于连接元件的支撑腿,该支撑元件具有一上端元件和一下端元件,承载单元的固定端与该支撑单元的支撑元件的上端元件可拆连接,该支撑元件自该承载单元延伸至该支撑架并与之可拆连接,由此使得当该支撑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该支撑单元的该支撑元件被该支撑架支撑并与地平面相垂直。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携带方便、制造成本低、使用方便等优点。

Description

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撑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为目标物体提供支撑以将其支撑位于使用者期望高度的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多变,各种室外或室内活动也越来越多。在人们举行各种活动,尤其是文体活动时,往往需要使用到支撑装置以为多种设备提供支撑以将其支撑位于使用者期望高度的支撑装置。如当人们在夜间举行文体活动时,人们可能需要照明灯具支撑装置以将照明用灯具设置在适当的高度以为文体活动提供适当的照明;或者人们可能需要支撑装置将音箱等支撑在适当的高度位置,以获得想要的声音效果。人们有时需要支撑装置将标志性物体,如标志牌,设置在适当的高度以使人们在较远距离即可看到此标志性物体,比如在道路施工中,人们就可能需要一个能够提醒行人或司机的标志性物体,以使行人或司机在很远的地方即可发现此段道路正在施工,以利于人们的交通或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这些为目标物体提供支撑以将其支撑位于使用者期望高度的支撑装置可能是一经安装,其位置就会固定不变,如十字路口的红绿指示灯的支撑装置,公路两旁的交通指示牌的支撑装置等,一经安装就固定在其所处位置直至其被拆除。但也有很多支撑装置是临时性支撑装置,如马拉松运动中的终点指示牌的支撑装置,道路施工中设置的标志性指示牌的支撑装置,因为人们在其上所设置的标志性物体等是临时使用,所以支撑该物体的支撑装置也是临时性装置。 
当前人们正在使用的支撑装置的结构多种多样。但人们使用支撑装置的主要目的是要将标志性物体或照明用灯具等目标物体支撑位于一定的高度位置,所以人们目前正在使用的支撑装置一般具有一定的高度或者在设置使用时具有一定的高度,从而可将目标物体支撑位于一定的高度位置。 
但是目前人们正在使用的支撑装置有着诸多缺陷。本身就具有一定高度的支撑装置往往携带和运输不便。而现有的在安装设置后可将目标物体支撑 位于一定高度位置的可折叠支撑装置大多结构复杂,安装不便,对其结构和使用不熟悉的使用者难以在短时间内安装和拆卸,增加了其使用的不便。为了解决此问题,有实用新型人实用新型了一种充气式支撑装置,但该种装置 
缺陷也很明显,其在使用过程要考虑到气密性的问题,并且因为其具有一个气囊结构,所以在野外使用时,其气囊结构增加了支撑装置本身的风阻,导致其稳定性明显下降,容易在风中发生摇摆,影响该支撑装置对目标物体的稳定支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势在于其提供一种可折叠的支撑装置,其中该支撑装置具有一个可折叠结构,由此使得该支撑装置便于携带和运输。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在于其提供一种支撑装置,其中该支撑装置具有一个稳定的结构,可为目标物体提供一个稳定的支撑以将目标物体支撑在使用者期望的高度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在于其提供一种支撑装置,其中该支撑装置的各部分之间的连接为可拆连接且使用者可在不借助任何外来工具的情况下完成本实用新型支撑装置的安装和拆卸。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在于其提供一种支撑装置,其中该支撑装置的支撑单元的支撑元件所包括的各加长件为强度高、重量轻的刚性杆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在于其提供一种支撑装置,其中该支撑装置具有一可折叠支架,该支架对该支撑装置的加长元件的支撑是可调的,从而使该支撑装置即使在地面不平的场所使用,该支撑装置的支架仍可以确保该支撑装置的加长元件与地平面垂直,从而确保目标物体可被支撑位于使用者期望的高度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在于其提供一种支撑装置,其中该支撑装置包括一组稳定元件,由此使得即使该支撑装置在条件较差的野外使用时,该支撑装置仍能为目标物体提供一个稳定的支撑。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在于其提供一种支撑装置,其中该支撑装置对目标物体的支撑高度是可以调节的,从而确保目标物体可被支撑位于使用者期望的高度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在于其提供一种支撑装置,其中该支撑装置没有 复杂的结构和精密的部件,其使用方便,成本低廉。 
依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前述目的和其他目的和优势的本支撑装置包括: 
一承载单元,该承载单元具有一承载端和一固定端,其中该承载端用以将目标物体支撑于其上;和 
一支撑单元,该支撑单元包括一支撑架和一支撑元件,其中该支撑架包括一连接元件和一组可枢转地设于连接元件的支撑腿,该支撑元件具有一上端元件和一下端元件,其中承载单元的固定端与该支撑单元的支撑元件的上端元件可拆连接,该支撑元件自该承载单元延伸至该支撑架并与之可拆连接,由此使得当该支撑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该支撑单元的该支撑元件被该支撑架支撑并与地平面相垂直,该支撑元件支撑该承载单元,从而使得位于该承载单元的承载端的目标物体被支撑位于使用者期望的高度位置,当该支撑装置处于折叠状态时,该支撑装置被拆卸成各个独立的部件以便于携带和运输。 
通过对随后的描述和附图的理解,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目的和优势将得以充分体现。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附图和权利要求得以充分体现。 
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携带方便、制造成本低、条件较差的野外并不影响其使用等优点,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支撑装置的侧视图。 
图2A、图2B和图2C分别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支撑装置的支撑单元的支撑元件的加长件的正视图,该图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支撑装置的支撑单元的加长件与本实用新型支撑装置的支撑单元的连接件相连接。图2D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支撑装置的支撑单元的支撑元件的加长件的正视图。 
图2E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支撑装置的支撑单元的支撑架的正视图,该图所示的是该支撑架与该支撑装置的承载单元相连接。 
图3A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支撑装置的支撑单元的支撑元件的加长件的立体图,该图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支撑装置的支撑单元的加长件与本实用新型支撑装置的支撑单元的连接件相连接。 
图3B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支撑装置的支撑单元的支撑元件的加长件的立体图。 
图4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支撑装置的立体图,该图所示的主要是依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支撑装置的支撑架的结构。 
图5A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支撑装置的立体图,该图所示的是处于工作状态的支撑装置。 
图5B、图5C、图5D和图5E分别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处于折叠状态下的支撑装置的支撑单元的支撑元件的加长件的正视图,该图所示的是处于折叠状态下的本实用新型支撑装置的支撑单元的加长件通过本实用新型支撑装置的支撑单元的连接件而相互连接。 
图5F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支撑装置的支撑单元的支撑架的正视图,该图所示的是该支撑架与该支撑装置的承载单元相连接。 
图6为依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支撑装置的侧视图。 
图7为依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支撑装置的立体图,该图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支撑装置的结构。 
图8A为依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支撑装置的立体图,该图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支撑装置的支撑元件处于伸长状态。 
图8B为依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支撑装置的立体图,该图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支撑装置的支撑元件处于缩短状态。 
图9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支撑装置的立体图,该图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支撑装置进一步包括一组稳定元件。 
图10为依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支撑装置的立体图,该图所示的主要是依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支撑装置的支撑架的结构。 
图11A为依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支撑装置的立体图,该图所示的是处于工作状态的支撑装置。 
图11B为依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支撑装置的立体图,该图所示的是处于折叠状态的支撑装置。 
图12为依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支撑装置的侧视图。 
图13为依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支撑装置的立体图,该图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支撑装置的结构。 
图14为依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支撑装置的支撑单元的支撑元件的加长件的立体图。 
图15为依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支撑装置的立体图,该图所示的主要是依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支撑装置的支  架的结构。 
图16A为依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支撑装置的立体图,该图所示的是处于工作状态的支撑装置。 
图16B、图16C和图16D分别为依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支撑装置的支撑单元的支撑元件的加长件的立体图。 
图16E为依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支撑装置的支撑单元的支撑架的立体图。 
图16F为依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支撑装置的支撑单元的稳定元件的立体图。 
图16G为依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支撑装置的支撑单元的承载单元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之图1至图图5F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支撑装置包括一个承载单元10和一个支撑单元20,其中承载单元10设于支撑单元20并被其支撑。 
如附图之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支撑装置的承载单元10包括一承载端11和一固定端12,其中承载单元10的承载端11用于支撑目标物体于其上以将其支撑在使用者所期望的高度位置,固定端12设于支撑单元20并被其所支撑。 
本实用新型支撑装置的支撑单元20包括一支撑架21和一支撑元件22,其中支撑元件22的上端设有一上端元件221,支撑元件22的下端设有一下端元件222,承载单元10的固定端12设于该支撑单元20的支撑元件22的上端元件221,该支撑元件22自上端元件221延伸至下端元件222并与支撑架21相连,由此使得当本实用新型支撑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该支撑单元20的支撑元件22被支撑架21支撑并与地平面相垂直,支撑元件22支撑承载单元10于其上,从而使得位于承载单元10的目标物体可被支撑位于一定高度位置。换句话说,当该支撑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支撑元件22被支撑架 21所支撑并与水平面相垂直,该支撑装置的承载单元10被支撑元件22所支撑,由此使得位于承载单元10的目标物体被支撑位于使用者期望的高度位置。 
本实用新型支撑装置的支撑单元20的支撑架21包括一个连接元件211和一组分别可枢转地设于连接元件211的支撑腿212,其中每个支撑腿212具有一个连接端2121和一个自由端2122,各支撑腿212的连接端2121分别相间隔开地设于支撑架21的连接元件211的下端。换句话说,该支撑架21包括一连接元件211和一组分别可枢转地设于该连接元件211的支撑腿212,其中每个支撑腿212通过其连接端2121与支撑架21的连接元件211的下端间隔相连,从而使得两个相邻的支撑腿212之间存在间隔。该支撑架21优选为三脚架,由此该支撑架21包括一个连接元件211和三个支撑腿212,其中这三个支撑腿212分别均匀相隔开地和可枢转地设于连接元件211,从而这三个两两相邻的支撑腿212之间形成三个相等的间隔。 
如附图之图2A、图2B、图2C、图2D和图2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支撑装置的支撑元件22包括一组依次可拆卸地相连接的加长件220,其中与承载单元10相连接的加长件220的上端形成了该支撑元件22的上端元件221,与支撑架21相连的加长件220的下端形成该支撑元件22的下端元件222。 
值得注意的是,承载单元10的固定端12与支撑元件22的上端元件221的连接为可拆连接,支撑元件22的下端元件222与支撑架21的连接元件211的连接为可拆连接,支撑元件22包括的各加长件220之间的连接为可拆连接。换句话说,支撑元件22的上端元件221与承载单元10可拆连接在一起,支撑元件22的下端元件222与支撑架21的连接元件211可拆连接在一起,支撑元件22的各加长件220依次相可拆连接从而形成该支撑元件22,承载单元10可拆卸地设于支撑元件22的上端元件221并被其所支撑,其下端元件222可拆卸地设于支撑架21并被其所支撑。 
如附图之图3A和图3B所示,该支撑元件22的加长件220为中空的杆状结构,其内部形成有空腔,该支撑元件22进一步包括一组分别可拆卸地设于相邻的两个加长件220之间的连接件2200,其中连接件2200的上端和上端的直径与加长件220的内径大小相等,由此使得连接件2200的上端和下端 可分别被可拆卸地设于相邻的两个连接件220的空腔内,由此连接件2200将各加长件220依次可拆卸地相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本实用新型支撑装置的支撑单元20的支撑元件22。连接件2200的中间部位进一步设有一个制动装置2201以阻止与连接件2200的上端可拆卸地相连接的加长件220的进一步下移并使其处于其相应位置,从而使得各加长件220依次可拆卸地相连接在一起以形成本实用新型支撑装置的支撑单元20的支撑元件22。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支撑装置的支撑单元20的支撑元件22的加长元件220为由金属材料、合金材料或非金属材料制成的刚性中空杆状结构,其中各加长元件220的总长度为2~8m,优选3~5m,壁厚为0.2~1.5mm,优选0.6~1.2mm,外径为3~12cm,优选5~8cm,总重不超过8kg,优选不超过5kg;本实用新型支撑装置的支撑单元20的支撑元件22的连接件2200由金属材料、合金材料或非金属材料制成。进一步地,此处所说的金属材料包括铁、铝和铜等金属材料,此处所说的合金材料包括铝镁合金、铁铝合金和钢等合金材料,此处所说的非金属材料包括复合材料、碳纳米管和高强度塑料等。 
如附图之图1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支撑装置的支撑单元20的支撑元件22与支撑架21的各支撑腿212分别形成一个平面,支撑单元20进一步包括一组稳定元件23以增强该支撑装置的稳定性,其中各稳定元件23的一端分别相隔开地设于承载单元10,另一端分别设于支撑单元20的支撑架21的支撑腿212的自由端2122,且稳定元件23分别与支撑元件22和相应的支撑腿212形成一个平面。进一步地,稳定元件23分别相隔开地设于承载单元10且稳定元件23之间的形成的间隔大小相等,其中各稳定元件23与支撑元件22之间形成的角为β,该角β的大小为0~120°。换句话说,每根稳定元件23的一端设于承载单元10,另一端设于支撑腿212的自由端2122,其中稳定元件23、支撑元件22和支撑腿212形成了一个三角形以增强该支撑装置的稳定性。支撑单元20优选具有3根以上的稳定元件23,更优选具有3根稳定元件23。如附图之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支撑装置的支撑架21为三脚架,支撑单元20包括三根稳定元件23,每根稳定元件23的一端设于承载单元10,另一端设于支撑腿212的自由端2122,其中稳定元件23、支撑元件22和支撑腿212形成了一个三角形以增强该支撑装置的稳定性。 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支撑装置的支撑架21为三脚架,支撑单元20包括三根稳定元件23,每根稳定元件23的一端相间隔开地设在承载单元10,其另一端设于支撑腿212,其中这三根稳定元件23中的任意两根作用在承载单元10的合力的力臂、第三根稳定元件23作用在承载单元10的力臂和支撑元件22的重力力臂位于同一个平面,由此使得所述支撑单元20的所述稳定元件23施加在所述承载单元10的合力沿所述支撑元件22竖直向下,从而使得所述加长件220和所述连接件2200在所述稳定元件23施加在所述承载单元10的合力的作用下形成的支撑元件22具有一个稳定的结构。 
值得注意的是,稳定元件23的使用使本实用新型支撑装置成为了一个稳定的整体结构,当设于承载单元10的物体的重心偏离支撑元件22时,则与偏离方向相对的稳定元件23将给与承载单元10一个与重心偏离方向相反的拉力,从而使本实用新型支撑装置保持稳定。 
如附图之图4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支撑装置的支撑架21的支撑腿212可枢转地设于支撑架21的连接元件的下端,其中支撑腿212具有一个设于该支撑架21的连接元件211的连接端2121和一个自由端2122。进一步地,支撑架21包括一组锁定元件213,该锁定元件213分别与所述支撑腿212相对应,当该锁定元件213处于锁定状态时,该支撑腿212处于的位置被锁定元件213所固定;当该锁定元件213处于解锁状态时,可调节支撑架21的支撑腿212以使其处于远离支撑元件22的折叠状态和接近支撑元件22的工作状态。换句话说,该支撑架21的连接元件211设有用于固定支撑腿212以使其处于相应位置的锁定元件213,当锁定元件213处于解锁状态时,使用者可调节支撑腿212的位置,以使其处于工作状态位置或折叠状态位置,当锁定元件213处于锁定状态时,该支撑腿212处于的位置被锁定元件213所固定。相应地,该支撑腿212与支撑元件22形成一个角α,当支撑腿212被锁定元件213固定在工作状态位置时,角α的大小为90~135°,当锁定元件213解锁以使支撑腿212的位置被调节至折叠状态位置时,角α的大小为135~180°,优选180°。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支撑装置的承载单元10与支撑单元20的连接为可拆连接且可在使用者不借助任何外来工具的情况下,手动完成其连接和拆卸,支撑单元20的支撑元件22的加长件220与连接件2200的连接为可 拆连接且可在使用者不借助任何外来工具的情况下,手动完成其连接和拆卸,支撑单元20的支撑架21的锁定元件213的解锁和锁定操作也可在使用者不借助任何外来工具的情况下,手动完成其解锁和锁定操作,由此使得使用者在使用该支撑装置时,使用者可在不借助任何外来工具的情况下,手动完成其安装和拆卸。 
如附图之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支撑装置进一步包括一导电单元30,该导电单元30包括一导线31、一设于导线一端的插头32和设于导线31的另一端的导电元件33,其中该导电单元30的插头32设于支撑单元20的支撑架21,该导电单元30的导电元件33设于承载单元10的承载端11。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支撑装置的支撑单元20的支撑元件22的连接件2200的中间位置进一步具有一个通道2202,导电单元30的导线31穿过支撑元件22的加长件220的空腔和连接件2200的通道2202,其一端与设于承载单元10的承载端11的导电元件33可通电地相连,其另一端与设于支撑架21的插头32可通电地相连。该导电单元30的导电元件33可能是一灯座、一电源接口或者其它可为电器提供电源的导电装置。 
如附图之图5A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支撑装置处于工作状态,其中该支撑装置的支撑单元20的支撑元件22被支撑架21所支撑并与地平面相垂直,支撑架21的锁定元件213处于锁定状态以将该支撑架21的支撑腿212锁定在工作状态位置,该支撑单元20的稳定元件23的一端设于承载单元10,另一端设于支撑架21的支撑腿212的自由端2122,从而使得稳定元件23、支撑元件22和支撑腿212形成一个三角形以增强该支撑装置的稳定性,其中该支撑单元20所包括的各稳定元件23给予承载单元10的力的合力作用于支撑元件22且其方向向下,由此该组稳定元件23增强了该支撑装置的整体稳定性。支撑架21的各支撑腿212与支撑元件22成α角,其中角α的大小为90~150°,优选90~135°,支撑腿212的自由端2122与地面相接触并对支撑架21起到支撑作用,由此使得该支撑装置的支撑架21支撑该支撑元件22并使其与地平面垂直,支撑元件22支撑承载单元10,从而使得位于承载单元10的目标物体被支撑位于使用者期望的高度位置。 
如附图之图5B、图5C、图5D、5E和图5F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支撑装置处于折叠状态,其中该支撑架21的锁定元件213处于解 锁状态,各支撑腿212被折叠至与支撑元件22的α角的大小为180°,承载单元10与支撑单元20的支撑元件22相分离开来,支撑元件22与支撑单元20的支撑架21相分离开来,支撑元件22的各加长件220也被相互分离,由此使得该支撑装置被拆卸成各个独立的部件以便于携带和运输。 
值得注意的是,导电单元30的导线31穿过支撑元件22的加长件220的空腔和连接件2200的通道2202,其一端与设于承载单元10的承载端11的导电元件33可通电地相连,由此使得当本实用新型支撑装置被拆卸后,导线31的一端仍与设于承载单元10的承载端11的导电元件33相连,其另一端仍与设于支撑架21的插头32相连,因此,当使用者再次安装该支撑装置时,该导电单元30的导线31可为本实用新型支撑装置的安装提供引导。 
如附图之图6至图11B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支撑装置包括一个承载单元10A和一个支撑单元20A,其中该承载单元10A设于支撑单元20A并被其支撑。 
如附图之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支撑装置的承载单元10A包括一承载端11A和一固定端12A,其中承载单元10A的承载端11A用于支撑目标物体于其上以将其支撑在使用者所期望的高度位置,固定端12A设于支撑单元20A并被其所支撑。 
本实用新型支撑单元20A包括一个支撑架21A和一个高度可调的支撑元件22A,承载单元10A设于该支撑单元20A的承载单元10A,该支撑元件22A自承载单元10A延伸至支撑架21A并与之相连,由此使得当该支撑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该支撑单元20A的支撑元件22A被支撑架21A支撑并与地平面相垂直,支撑元件22A支撑承载单元10A于其上,从而使得位于承载单元10A的目标物体可被支撑位于一定高度位置。换句话说,当该支撑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支撑元件22A被支架所支撑并与水平面相垂直,该支撑装置的承载单元10A被支撑元件22A所支撑,由此使得位于承载单元10A的目标物体被支撑位于使用者期望的高度位置。 
如附图之图7所示,该支撑架21A包括一个连接元件211A和一组可折叠地设于连接元件211A的支撑腿212A,其中每个支撑腿212A具有一个连接端2121A和一个自由端2122A,支撑腿212A的连接端2121A分别相隔开地设于支撑架21A的连接元件211A。换句话说,该支撑架21A包括一连接 元件211A和一组分别设于该连接元件211A的支撑腿212A,其中每个支撑腿212A通过其连接端2121A与支撑架21A的连接元件211A间隔相连,从而使得两个相邻的支撑腿212A之间具有间隔。该支撑架21A优选为三脚架,由此该支撑架21A包括一个连接元件211A和三个支撑腿212A,其中这三个支撑腿212A分别相均匀间隔地设于连接元件211A,从而这三个两两相邻的支撑腿212A形成有三个相等的间隔。 
如附图之图8A和8B所示,该支撑元件22A包括一第一加长件2201A、一第二加长件2202A和一第三加长件2203A,其中第一加长件2201A和第二加长件2202A均为中空结构,该第二加长件2202A可伸缩地设置于第一加长件2201A的第二容纳腔22010A中,第三加长件2203A可伸缩地设置于第二加长件2202A的第三容纳腔22020A中,该第一加长件2201的上端设有一个第三锁定元件22011A,该第二加长件2202的上端设有一个第四锁定元件22021A,其中在该第三锁定元件(22011A)和该第四锁定元件(22021A)分别处于开锁状态时,该第二加长件(2202A)和该第三加长件(2203A)可分别自该第二容纳腔(22010A)和该第三容纳腔(22020A)中拉伸出来和折叠容纳在该第二容纳腔(22010A)和该第三容纳腔(22020A)中,在该第三锁定元件(22011A)和该第四锁定元件(22021A)分别处于锁定状态时,该第二加长件(2202A)和该第三加长件(2203A)的位置被锁定,其中该第一加长件(2201A)与该支撑架(21A)可拆连接,与该支撑架21A可拆连接的该第一加长件(2201A)的下端形成该支撑元件(22A)的下端元件(222A),该第三加长件(2203A)与该承载单元(10A)可拆连接,与该承载单元10A相连接的第三加长件(2203A)的上端形成该支撑元件(22A)的上端元件(221A),由此使得在该支撑装置处于该工作状态时,该使用者可根据实际需要来调整和锁定该第二加长件(2202A)和该第三加长件(2203A)分别自该第二容纳腔(22010A)和该第三容纳腔(22020A)中拉伸出来长度,从而将目标物体支撑位于该使用者期望的高度位置。换句话说,支撑元件22A的第一加长件2201A、一第二加长件2202A和一第三加长件2203A依次相连接从而形成该支撑元件22A,该承载单元10A为承载单元10A提供支撑作用,其下端元件222A设于支撑单元20A。进一步地,支撑元件22A与承载单元10A之间的连接为可拆连接,优选螺纹连接、销钉连接、过盈连接或键连接, 更优选螺纹连接;支撑元件22A与支撑架21A之间的连接为可拆连接,优选螺纹连接、销钉连接、过盈连接或键连接,更优选螺纹连接。换句话说,承载单元10A与承载单元10A可拆连接在一起,支撑元件22A的下端元件222A与支撑架21A的连接元件211A可拆连接在一起,由此使得当本实用新型支撑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该承载单元10A设有承载单元10A并为其提供支撑作用,其下端元件222A设于支撑架21A并被其所支撑,其中该支撑元件22A被支撑架21A所固定和支撑并与地平面相垂直,从而使得支撑元件22A可支撑承载单元10A位于一定高度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如附图之图8A所示,第二加长件2202A可伸缩地设置于第一加长件2201A的第二容纳腔22010A中,第三加长件2203A可伸缩地设置于第二加长件2202A的第三容纳腔22020A中,该第一加长件2201A的上端设有一个第三锁定元件22011A,该第二加长件2202A的上端设有一个第四锁定元件22021A,在使用者需要加长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装置的支撑元件22A的长度时,则可先分别调整第一加长件2201A的上端的第三锁定元件22011A和第二加长件2202A的上端的第四锁定元件22021A调整至开锁状态,然后分别将第二加长件2201A和第三加长件2202A自第二容纳腔22010A和第三容纳腔22020A中拉出,并分别将第一加长件2201A的上端的第三锁定元件22011A和第二加长件2202A的上端的第四锁定元件22021A调整至锁定状态从而将第二加长件2201A和第三加长件2202A锁定在加长位置。如附图之图8B所示,第二加长件2202A可伸缩地设置于第一加长件2201A的第二容纳腔22010A中,第三加长件2203A可伸缩地设置于第二加长件2202A的第三容纳腔22020A中,该第一加长件2201A的上端设有一个第三锁定元件22011A,该第二加长件2202A的上端设有一个第四锁定元件22021A,在使用者需要缩短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装置的支撑元件22A的长度时,则可先分别调整第一加长件2201A的上端的第三锁定元件22011A和第二加长件2202A的上端的第四锁定元件22021A调整至开锁状态,然后分别折叠第二加长件2201A和第三加长件2202A以分别将第二加长件2201A和第三加长件2202A收缩容纳在第二容纳腔22010A和第三容纳腔22020A中,并分别将第一加长件2201A的上端的第三锁定元件22011A和第二加长件2202A的上端的第四锁定元件22021A调整至锁定状态从而将第二加长件2201A和第 三加长件2202A锁定在缩短位置。该支撑元件22A的第二加长件2202A可伸缩地设置于第一加长件2201A的第二容纳腔22010A中,第三加长件2203A可伸缩地设置于第二加长件2202A的第三容纳腔22020A中,因此使用者可根据需要来选择第二加长件2202A拉伸出第一加长件2201A的第二容纳腔22010A的具体长度和第三加长件2203A拉伸出第二加长件2202A的第三容纳腔22020A的具体长度,从而将目标物体支撑位于使用者期望的高度位置。换句话说,当使用者需要将目标物体支撑位于较高高度位置时,使用者在使用该支撑装置时,可选择分别将第二加长件2202A和第三加长件2203A的大部分或全部长度自第一加长件2201A的第二容纳腔22010A和第二加长件2202A的第三容纳腔22020A中拉伸出来,以将目标物体支撑位于较高高度位置;当使用者需要将目标物体支撑位于较低高度位置时,使用者在使用该支撑装置时,可选择分别将第二加长件2202A和第三加长件2203A的大部分或全部长度折叠进入第一加长件2201A的第二容纳腔22010A和第二加长件2202A的第三容纳腔22020A中,以将目标物体支撑位于较低高度位置。 
如附图之图8A和8B所示,该承载单元10A具有一支撑目标物体的承载端11A和一设于支撑元件22A的上端元件221A的固定端12A,从而该承载单元10A与支撑元件22A可拆相连,由此使得当该支撑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支撑单元20A的支撑元件22A被支撑单元20A的支撑架21A所支撑,承载单元10A被支撑单元20A的支撑元件22A所支撑,从而使位于承载单元10A的目标物体被支撑位于使用者期望的高度位置。 
如附图之图9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支撑装置的支撑单元20A进一步包括一组稳定元件23A以增强该支撑装置的稳定性,其中各稳定元件23A的一端分别相隔开地设于承载单元10A,另一端被固定在一固定位置以增强该支撑装置的稳定性,其中各稳定元件23A与该支撑元件22A所形成的角的大小为β,该角β的大小为0~90°。换句话说,每根稳定元件23A的一端设于承载单元10A,另一端设于支撑架21A的支撑腿212A,以增强该支撑装置的稳定性,其中两根相邻的稳定元件23A设于承载单元10A的位置之间具有间隔,且两两相邻的稳定元件23A的设于承载单元10A的位置之间的间隔相同。支撑单元20A优选具有三根以上的稳定元件23A,更优选具有三根稳定元件23A。如附图之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支撑装置包括三根稳 定元件23A,每根稳定元件23A的一端设于承载单元10A,另一端固定支撑架21A的支撑腿212A以增强该支撑装置的稳定性,其中当这三根稳定元件23A中的任意两根作用在承载单元10A的合力的力臂、第三根稳定元件23A作用在承载单元10A的力臂和支撑元件22A的重力力臂位于同一个平面时,该支撑装置具有较好稳定性。 
如附图之图10所示,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支撑装置的支撑架21A的支撑腿212A具有一个设于该支撑架21A的连接元件211A的连接端2121A、一个自由端2122A和一个自连接端2121A延伸至自由端2122A的容纳元件2123A,其中自由端2122A可伸缩地设于容纳元件2123A,由此使得自由端2122A可以部分或全部折叠容纳在容纳元件2123A的第一容纳腔21230A内。容纳元件2123A进一步具有一第一锁定元件21231A,折叠容纳在容纳元件2123A中的第一容纳腔21230A的自由端2122A被拉出第一容纳腔21230A后,设置第一锁定元件21231A处于锁定状态,可使自由端2122A被锁定,从而使其位置被固定。换句话说,支撑架21A的支撑腿212A包括一个设于该支撑架21A的连接元件211A的连接端2121A、一个自由端2122A和一个自连接端2121A延伸至自由端2122A的容纳元件2123A,自由端2122A可部分或全部折叠容纳在容纳元件2123A的第一容纳腔21230A内,从而使得在安装该支撑装置时,可通过调节自由端2122A被拉伸出第一容纳腔21230A的长度L来确保工作状态下的本实用新型支撑装置的支撑单元20A的支撑元件22A与地平面相垂直,从而使本实用新型支撑装置可将目标物体支撑位于一定的高度位置,其中长度L的大小是自由端2122A的长度的0~1.0倍,优选0.5~1.0倍。进一步地,该支撑架21A的支撑腿212A的连接端2121A可枢转地设于连接元件211A上,连接元件211A上设有一个第二锁定元件2111A,该第二锁定元件2111A可解锁地将支撑腿212A锁定在与支撑元件22A的角度为α的位置,由此使得在安装该支撑装置时,可通过调节自由端2122A被拉伸出第一容纳腔21230A的长度L和支撑腿212A与支撑元件22A的角度α来确保工作状态下的本实用新型支撑装置的支撑单元20A的支撑元件22A与地平面相垂直,从而使本实用新型支撑装置可将目标物体支撑位于一定的高度位置。换句话说,当该支撑装置所处的工作场所的地面高低不平时,可通过枢转调节支撑腿212A与支撑元件22A的角度α的 大小和自由端2122A被拉伸出第一容纳腔21230A的长度L,从而确保工作状态下的本实用新型支撑装置的支撑单元20A的支撑元件22A与地平面相垂直,由此使得本实用新型支撑装置可将目标物体支撑位于一定的高度位置,其中支撑腿212A与支撑元件22A的角度α为0~180°,优选90~180°,更优选90~135°。 
如附图之图11A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支撑装置处于工作状态,其中该支撑架21A的各支撑腿212A依地面的地形而与支撑元件22A成α角,其中角α的大小90~135°,支撑腿212A的自由端2122A被自容纳元件2123A的第一容纳腔21230A中拉伸出的L长度,由此使得该支撑装置的支撑架21A支撑该支撑元件22A并使其与地平面垂直;支撑元件22A支撑承载单元10A,其中支撑元件22A的第二加长件2202A和第三加长件2203A分别自第一加长件2201A的第二容纳腔22010A和第二加长件2202A的第三容纳腔22020A中拉伸出来,从而使得位于承载单元10A的目标物体被支撑位于使用者期望的高度位置。支撑单元20A的各稳定元件23A的一端固定在承载单元10A,另一端设于支撑架21A的支撑腿212A,从而增强该支撑装置的稳定性。 
如附图之图11B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支撑装置处于折叠状态,其中该支撑架21A的各支撑腿212A被折叠至与支撑元件22A成α角,角α的大小180°,承载单元10A与支撑单元20A的支撑元件22A相分离开来,支撑元件22A与支撑单元20A的支撑架21A相分离开来,支撑元件22A的第二加长件2202A和第三加长件2203A的全部长度分别被折叠进入第一加长件2201A的第二容纳腔22010A和第二加长件2202A的第三容纳腔22020A中,由此使得该支撑装置被拆卸成各个独立的部件以便于携带和运输。 
如附图之图12至图图16G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支撑装置包括一个承载单元10B和一个支撑单元20B,其中承载单元10B设于所述支撑单元20B并被其支撑,该支撑单元20B包括一个支撑架21B和一个高度可调的支撑元件22B,承载单元10B设于该支撑单元20B的支撑元件22B的上端元件221B,该支撑元件22B自承载单元10B延伸至支撑架21B并与之相连,由此使得当该支撑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该支撑单元20B的支撑元件 22B被支撑架21B支撑并与地平面相垂直,支撑元件22B支撑承载单元10B于其上,从而使得位于承载单元10B的目标物体可被支撑位于一定高度位置。换句话说,当该支撑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支撑元件22B被支架所支撑并与水平面相垂直,该支撑装置的承载单元10B被支撑元件22B所支撑,由此使得位于承载单元10B的目标物体被支撑位于使用者期望的高度位置。 
如附图之图13所示,该支撑架21B包括一个连接元件211B和一组可折叠地设于连接元件211B的支撑腿212B,其中每个支撑腿212B具有一个连接端2121B和一个自由端2122B,支撑腿212B的连接端2121B分别相隔开地设于支撑架21B的连接元件211B。换句话说,该支撑架21B包括一连接元件211B和一组分别设于该连接元件211B的支撑腿212B,其中每个支撑腿212B通过其连接端2121B与支撑架21B的连接元件211B间隔相连,从而使得两个相邻的支撑腿212B之间具有间隔。该支撑架优选具有三个以上支撑腿212B,该支撑架21B更优选为三脚架,由此该支撑架21B包括一个连接元件211B和三个支撑腿212B,其中这三个支撑腿212B分别相均匀间隔地设于连接元件211B,从而这三个两两相邻的支撑腿212B形成有三个相等的间隔。 
该支撑元件22B包括一组依次可拆卸地相连接的加长件220B,其中与支撑架21B相连的加长件220B的下端形成该支撑元件22B的下端元件222B,与承载单元10B相连接的加长件220B的上端形成了该支撑元件22B的上端元件221B,其中支撑元件22B的下端元件222B与支撑架21B的连接元件211B可拆相连。支撑元件22B包括的各加长件220B之间的连接为可拆连接,优选螺纹连接、销钉连接、过盈连接或键连接,更优选螺纹连接,支撑元件22B与承载单元10B之间的连接为可拆连接,优选螺纹连接、销钉连接、过盈连接或键连接,更优选螺纹连接,支撑元件22B与支撑架21B之间的连接为可拆连接,优选螺纹连接、销钉连接、过盈连接或键连接,更优选螺纹连接。换句话说,支撑元件22B的上端元件221B与承载单元10B可拆连接在一起,支撑元件22B的下端元件222B与支撑架21B的连接元件211B可拆连接在一起,支撑元件22B的各加长件220B依次相可拆连接从而形成该支撑元件22B,该支撑元件22B的上端元件221B设有承载单元10B并为其提供支撑作用,其下端元件222B设于支撑架21B并被其所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该支撑元件22B由多个可拆卸相连接的加长件220B组成,因此使用者可根据需要选择实际使用的加长件220B的具体数目,从而将目标物体支撑位于使用者期望的高度位置。换句话说,当使用者需要将目标物体支撑位于较高高度位置时,使用者在使用该支撑装置时,可选择安装使用较多的或全部的加长件220B,以将目标物体支撑位于较高高度位置,当使用者需要将目标物体支撑位于较低高度位置时,使用者在使用该支撑装置时,可选择安装使用其中的较少的加长件220B,以将目标物体支撑位于较低高度位置。 
该承载单元10B具有一支撑目标物体的承载端11和一设于承载单元10A的固定端12B,从而该承载单元10B与支撑元件22B可拆相连,由此使得当该支撑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支撑单元20B的支撑元件22B被支撑单元20B的支撑架21B所支撑,承载单元10B被支撑单元20B的支撑元件22B所支撑,从而使位于承载单元10B的目标物体被支撑位于使用者期望的高度位置。 
如附图之图14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支撑装置的支撑单元20B进一步包括一组稳定元件23B以增强该支撑装置的稳定性,其中各稳定元件23B的一端分别相隔开地设于承载单元10A,另一端设于支撑架21B的支撑腿212B以增强该支撑装置的稳定性,其中各稳定元件23B与该支撑元件22B所形成的角的大小为β,该角β的大小为0~90°。换句话说,每根稳定元件23B的一端设于承载单元10A,另一端设于支撑架21B的支撑腿212B以增强该支撑装置的稳定性,其中两根相邻的稳定元件23B位于承载单元10A的位置之间具有间隔,且两两相邻的稳定元件23B的位于承载单元10A的位置之间的间隔相同。支撑单元20B优选具有3根以上的稳定元件23B,更优选具有3根稳定元件23B。如附图之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支撑装置包括三根稳定元件23B,每根稳定元件23B的一端设于承载单元10A,另一端固定在地面位置以增强该支撑装置的稳定性,其中当这三根稳定元件23B中的任意两根作用在支撑元件22B的上端元件221B的合力的力臂、第三根稳定元件23B作用在支撑元件22B的上端元件221B的力臂和支撑元件22B的重力力臂位于同一个平面时,该支撑装置具有较好稳定性。 
如附图之图15所示,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支撑装置的支撑架21B的支撑腿212B具有一个设于该支撑架21B的连接元件211B的连接端 2121B、一个自由端2122B和一个自连接端2121B延伸至自由端2122B的容纳元件2123B,其中自由端2122B可伸缩地设于容纳元件2123B,由此使得自由端2122B可以部分或全部折叠容纳在容纳元件2123B的第一容纳腔21230B内。容纳元件2123B进一步具有一第一锁定元件21231,折叠容纳在容纳元件2123B中的第一容纳腔21230B的自由端2122B被拉出第一容纳腔21230B后,设置第一锁定元件21231处于锁定状态,可使自由端2122B被锁定,从而使其位置被固定。换句话说,支撑架21B的支撑腿212B包括一个设于该支撑架21B的连接元件211B的连接端2121B、一个自由端2122B和一个自连接端2121B延伸至自由端2122B的容纳元件2123B,自由端2122B可部分或全部折叠容纳在容纳元件2123B的第一容纳腔21230B内,从而使得在安装该支撑装置时,可通过调节自由端2122B被拉伸出第一容纳腔21230B的长度L来确保工作状态下的本实用新型支撑装置的支撑单元20B的支撑元件22B与地平面相垂直,从而使本实用新型支撑装置可将目标物体支撑位于一定的高度位置,其中长度L的大小是自由端2122B的长度的0~1.0倍,优选0.5~1.0倍。进一步地,该支撑架21B的支撑腿212B的连接端2121B可枢转地设于连接元件211B上,连接元件211B上设有一个第二锁定元件2111B,该第二锁定元件2111B可解锁地将支撑腿212B锁定在与支撑元件22B的角度为α的位置,由此使得在安装该支撑装置时,可通过调节自由端2122B被拉伸出第一容纳腔21230B的长度L和支撑腿212B与支撑元件22B的角度α来确保工作状态下的本实用新型支撑装置的支撑单元20B的支撑元件22B与地平面相垂直,从而使本实用新型支撑装置可将目标物体支撑位于一定的高度位置。换句话说,当该支撑装置所处的工作场所的地面高低不平时,可通过枢转调节支撑腿212B与支撑元件22B的角度α的大小和自由端2122B被拉伸出第一容纳腔21230B的长度L,从而确保工作状态下的本实用新型支撑装置的支撑单元20B的支撑元件22B与地平面相垂直,由此使得本实用新型支撑装置可将目标物体支撑位于一定的高度位置,其中支撑腿212B与支撑元件22B的角度α为0~180°,优选90~180°,更优选90~135°。 
如附图之图16A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支撑装置处于工作状态,其中该支撑架21B的各支撑腿212B依地面的地形而与支撑元件22B 成α角,其中角α的大小90~135°,支撑腿212B的自由端2122B被自容纳元件2123B的第一容纳腔21230B中拉伸出的L长度,由此使得该支撑装置的支撑架21B支撑该支撑元件22B并使其与地平面垂直,支撑元件22B支撑承载单元10B,从而使得位于承载单元10B的目标物体被支撑位于使用者期望的高度位置。支撑单元20B的各稳定元件23B的一端固定在承载单元10A,另一端固定在支撑架21B的支撑腿212B从而增强该支撑装置的稳定性。 
如附图之图16B、图16C、图16D、图16E、图16F和图16G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支撑装置处于折叠状态,其中该支撑架21B的各支撑腿212B被折叠至与支撑元件22B成α角,角α的大小180°,承载单元10B与支撑单元20B的支撑元件22B相分离开来,支撑元件22B与支撑单元20B的支撑架21B相分离开来,支撑元件22B的各加长件220B也相互分离开来,由此使得该支撑装置被拆卸成各个独立的部件以便于携带和运输。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会明白附图中所示的和以上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而不是限制。 
由此可以看到本实用新型目的可被充分有效完成。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功能和结构原理的所述实施例已被充分说明和描述,且本实用新型不受基于这些实施例原理基础上的改变的限制。因此,本实用新型包括涵盖在附属权利要求书要求范围和精神之内的所有修改。 

Claims (17)

1.一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承载单元(10),其中所述承载单元(10)具有一承载端(11)和一固定端(12);和
一支撑单元(20),其中所述承载单元(10)设于所述支撑单元(20)并被其支撑,所述支撑单元(20)包括一支撑架(21)和一支撑元件(22),所述支撑架(21)包括一连接元件(211)和一组可枢转地设于连接元件(211)的支撑腿(212),所述支撑元件(22)具有一上端元件(221)和一下端元件(222),其中承载单元(10)的固定端(12)与所述支撑单元(20)的支撑元件(22)的上端元件(221)可拆连接,所述支撑元件(22)自所述承载单元(10)延伸至所述支撑架(21)并与之可拆连接,由此使得当所述支撑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支撑单元(20)的所述支撑元件(22)被所述支撑架(21)支撑并与地平面相垂直,所述支撑元件(22)支撑所述承载单元(10),从而使得所述承载单元(10)的目标物体被支撑位于使用者期望的高度位置,当所述支撑装置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支撑装置被拆卸成各个独立的部件以便于携带和运输。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212)具有一个连接端(2121)和一个自由端(2122),所述支撑腿(212)的所述连接端(2121)分别相间隔开地设于所述支撑架(21)的所述连接元件(211)的下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元件(22)包括一组依次可拆卸地相连接的加长件(220),其中与所述承载单元(10)相连接的所述加长件(220)的上端形成了所述支撑元件(22)的所述上端元件(221),与所述支撑架(21)相连的所述加长件(220)的下端形成所述支撑元件(22)的所述下端元件(22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元件(22)包括一组依次可拆卸地相连接的加长件(220),其中与所述承载单元(10)相连接的所述加长件(220)的上端形成了所述支撑元件(22)的所述上端元件(221),与所述支撑架(21)相连的所述加长件(220)的下端形成所述支 撑元件(22)的所述下端元件(22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单元(10)的所述固定端(12)与所述支撑元件(22)的所述上端元件(221)的连接为可拆连接,所述支撑元件(22)的所述下端元件(222)与所述支撑架(21)的所述连接元件(211)的连接为可拆连接,所述支撑元件(22)包括的各所述加长件(220)之间的连接为可拆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元件(22)的加长件(220)为中空的杆状结构,其内部形成有空腔,其中所述支撑元件(22)进一步包括一组分别可拆卸地设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加长件(220)之间的所述连接件(2200),其中所述连接件(2200)的上端和下端可分别被可拆卸地设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件(220)的空腔内,所述连接件(2200)的中间部位设有一制动装置(2201)以阻止与所述连接件(2200)的上端可拆卸地相连的所述加长件(220)的进一步下移并使其处于其相应位置,从而使得各所述加长件(220)依次可拆卸地相连接在一起以形成所述支撑装置的所述支撑单元(20)的所述支撑元件(2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的所述支撑单元(20)的所述支撑元件(22)的所述加长元件(220)由金属材料、合金材料和非金属材料中的一种制成的刚性中空杆状结构,其中各所述加长元件(220)的总长度为2~8m,总重不超过8kg。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20)进一步包括一组稳定元件(23),各所述稳定元件(23)的一端分别相隔开地设于承载单元(10),另一端分别设于所述支撑腿(212)的所述自由端(2122),其中所述稳定元件(23)、所述支撑元件(22)和所述支撑腿(212)形成了一个三角形以增强该支撑装置的稳定性,由此使得当被所述承载单元(10)所支撑的目标物体的重心偏离所述支撑元件(22)时,与重心偏离方向相对的所述稳定元件(23)将给与所述承载单元(10)一个与重心偏离方向相反的拉力,从而使所述支撑装置保持稳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20)进一步包括一组稳定元件(23),各所述稳定元件(23)的一端分别相隔开地设于承载单元(10),另一端分别设于所述支撑腿(212)的所述自由端(2122), 其中所述稳定元件(23)、所述支撑元件(22)和所述支撑腿(212)形成了一个三角形以增强该支撑装置的稳定性,由此使得当被所述承载单元(10)所支撑的目标物体的重心偏离所述支撑元件(22)时,与重心偏离方向相对的所述稳定元件(23)将给与所述承载单元(10)一个与重心偏离方向相反的拉力,从而使所述支撑装置保持稳定。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的所述支撑单元(20)的所述支撑架(21)为三脚架,所述支撑单元(20)包括三根所述稳定元件(23),每根所述稳定元件(23)的一端相间隔开地设在所述承载单元(10),其另一端设于所述支撑腿(212),其中这三根所述稳定元件(23)中的任意两根作用在所述承载单元(10)的合力的力臂、第三根所述稳定元件(23)作用在所述承载单元(10)的力臂和所述支撑元件(22)的重力力臂位于同一个平面。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的所述支撑单元(20)的所述支撑架(21)为三脚架,所述支撑单元(20)包括三根所述稳定元件(23),每根所述稳定元件(23)的一端相间隔开地设在所述承载单元(10),其另一端设于所述支撑腿(212),其中这三根所述稳定元件(23)中的任意两根作用在所述承载单元(10)的合力的力臂、第三根所述稳定元件(23)作用在所述承载单元(10)的力臂和所述支撑元件(22)的重力力臂位于同一个平面,由此使得所述支撑单元(20)的所述稳定元件(23)施加在所述承载单元(10)的合力沿所述支撑元件(22)向下,从而使得所述加长件(220)和所述连接件(2200)在所述稳定元件(23)施加在所述承载单元(10)的合力的作用下形成的支撑元件(22)具有一个稳定的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21)的支撑腿(212)可枢转地设于支撑架(21)的所述连接元件(211)的下端,所述支撑架(21)进一步包括一组锁定元件(213),所述锁定元件(213)分别与所述支撑腿(212)相对应,当所述锁定元件(213)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支撑腿(212)处于的位置被所述锁定元件(213)所固定;当所述锁定元件(213)处于解锁状态时,可调节所述支撑架(21)的所述支撑腿(212)以使其处于远离所述支撑元件(22)的折叠状态和靠近所述支撑元件(22)的工作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21)的支撑腿(212)可枢转地设于支撑架(21)的所述连接元件(211)的下端,所述支撑架(21)进一步包括一组锁定元件(213),所述锁定元件(213)分别与所述支撑腿(212)相对应,当所述锁定元件(213)处于锁定状态时,与所述锁定元件(213)相对应的所述支撑腿(212)处于的位置被所述锁定元件(213)所固定;当所述锁定元件(213)处于解锁状态时,可调节与所述锁定元件(213)相对应的所述支撑架(21)的所述支撑腿(212)以使其处于远离所述支撑元件(22)的折叠状态和靠近所述支撑元件(22)的工作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212)与所述支撑元件(22)形成一个角α,其中当所述支撑腿(212)被所述锁定元件(213)固定在工作状态位置时,所述角α的大小为90~135°,当所述锁定元件(213)处于解锁状态以使所剩余支撑腿(212)的位置被调节至折叠状态位置时,所述角α的大小为135~180°。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212)与所述支撑元件(22)形成一个角α,其中当所述支撑腿(212)被所述锁定元件(213)固定在工作状态位置时,所述角α的大小为90~135°,当所述锁定元件(213)处于解锁状态以使所剩余支撑腿(212)的位置被调节至折叠状态位置时,所述角α的大小为135~180°。
1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进一步包括一导电单元(30),所述导电单元(30)包括一导线(31)、一可通电地设于所述导线(31)一端的插头(32)和一可通电地设于所述导线(31)的另一端的导电元件(33),其中所述导电单元(30)的所述插头(32)设于所述支撑单元(20)的所述支撑架(21),所述导电单元(30)的所述导电元件(33)设于所述承载单元(10)的所述承载端(11),其中所述支撑单元(20)的所述支撑元件(22)的所述连接件(2200)的中间位置进一步具有一个通道(2202),所述导电单元(30)的所述导线(31)穿过所述支撑元件(22)的所述加长件(220)的空腔和所述连接件(2200)的所述通道(2202)。
17.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进一步包括一导电单元(30),所述导电单元(30)包括一导线(31)、一可通电地设于所述导线(31)一端的插头(32)和一可通电地设于所述导线(31) 的另一端的导电元件(33),其中所述导电单元(30)的所述插头(32)设于所述支撑单元(20)的所述支撑架(21),所述导电单元(30)的所述导电元件(33)设于所述承载单元(10)的所述承载端(11),其中所述支撑单元(20)的所述支撑元件(22)的所述连接件(2200)的中间位置进一步具有一个通道(2202),所述导电单元(30)的所述导线(31)穿过所述支撑元件(22)的所述加长件(220)的空腔和所述连接件(2200)的所述通道(2202)。 
CN2011204467984U 2011-10-29 2011-10-29 支撑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24845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4467984U CN202484551U (zh) 2011-10-29 2011-10-29 支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4467984U CN202484551U (zh) 2011-10-29 2011-10-29 支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484551U true CN202484551U (zh) 2012-10-10

Family

ID=46958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446798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484551U (zh) 2011-10-29 2011-10-29 支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48455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89459A (zh) * 2011-10-29 2013-01-23 诸法 支撑装置
CN108510879A (zh) * 2018-04-19 2018-09-07 李广连 一种用于道路施工的施工标志牌
CN109037893A (zh) * 2018-07-02 2018-12-18 陕西天翌天线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度可调节的天线支撑机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89459A (zh) * 2011-10-29 2013-01-23 诸法 支撑装置
CN108510879A (zh) * 2018-04-19 2018-09-07 李广连 一种用于道路施工的施工标志牌
CN109037893A (zh) * 2018-07-02 2018-12-18 陕西天翌天线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度可调节的天线支撑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71471U (zh) 一种连体帐篷
CN202484551U (zh) 支撑装置
CN109375277B (zh) 固源瞬变电磁隧道掌子面超前预报发射装置
CN111305553A (zh) 一种展开式建筑模板自支撑结构
CN103845876B (zh) 可转换为乒乓球台的便携式篮球架
CN201113230Y (zh) 折叠式场变放电避雷针
CN102889459B (zh) 支撑装置
CN104864323A (zh) 一种带攀爬结构的路灯
CN207092663U (zh) 智慧通信塔
CN202303253U (zh) 灯具支撑装置
CN211260557U (zh) 一种方便安装的路灯杆
CN205789000U (zh) 市场营销用宣传板
CN203816169U (zh) 可转换为乒乓球台的便携式篮球架
CN204024194U (zh) 遮阳棚
CN102954448B (zh) 灯具支撑装置
CN204502247U (zh) 一种组合式蹦床
CN203552637U (zh) 一种支架
CN207779878U (zh) 一种地物光谱仪枪头支撑装置
CN206606115U (zh) 车载警示三角架
CN207331501U (zh) 一种市政施工警示牌
CN204916073U (zh) 一种折叠式锥形航标标体
CN215929265U (zh) 一种便携式追光灯
CN216353287U (zh) 一种园林景观设计用标识牌
CN216243752U (zh) 一种角度可任意调节的照明装置
CN102424080B (zh) 一种自行车遮阳伞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