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303253U - 灯具支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灯具支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303253U
CN202303253U CN2011204468101U CN201120446810U CN202303253U CN 202303253 U CN202303253 U CN 202303253U CN 2011204468101 U CN2011204468101 U CN 2011204468101U CN 201120446810 U CN201120446810 U CN 201120446810U CN 202303253 U CN202303253 U CN 2023032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fixture
strutting arrangement
bracing
support component
st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44681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诸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12044681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3032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3032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30325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具支撑装置,该灯具支撑装置包括一灯具承载单元以将灯具支撑于其上、一支撑元件以支撑该承载单元于其上和一支撑架,其中当该灯具支撑装置处于支撑状态时,该灯具承载单元设于支撑元件的顶端位置并被其所支撑,该支撑元件的底端设于支撑架的上端并且该支撑元件被支撑架支撑并与地平面相垂直,该支撑元件支撑该灯具承载单元,从而使得位于该灯具承载单元的承载端的灯具被支撑位于使用者期望的高度位置,当该灯具支撑装置处于折叠状态时,该灯具支撑装置被拆卸成各个独立的部件以便于携带和运输。本实用新型的灯具支撑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携带方便、制造成本低、使用方便等优点,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

Description

灯具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具支撑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为多种灯具提供支撑以将其支撑位于使用者期望高度的灯具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多变,各种室外或室内活动也越来越多。在人们举行各种活动,尤其是在夜间举行文体活动时,往往需要使用到灯具支撑装置以为各种灯具提供支撑以将其支撑位于使用者期望的高度的灯具支撑装置,从而为活动提供合适的照明。另外,有时在野外,人们也会需要灯具支撑装置将发光物体支撑在一定高度位置以满足人们的需要,比如人们在野外野营时,可能会需要灯具支撑装置将营地里的照明用灯具支撑起来以为野营的人们提供合适的照明。
这些为灯具提供支撑以将其支撑位于使用者期望高度的灯具支撑装置的位置可能是一经安装,其位置就会固定不变,如十字路口的红绿指示灯的灯具支撑装置等,一经安装就固定在其所处位置直至其被拆除。但也有很多灯具支撑装置是临时性灯具支撑装置,如野营时为了照明而设置的灯具支撑装置等,因为人们在其上所设置的灯具是临时使用,所以支撑该灯具的灯具支撑装置也是临时性装置。
当前人们正在使用的灯具支撑装置的结构多种多样。但人们使用灯具支撑装置的主要目的是要将照明用灯具等灯具支撑位于一定的高度位置,所以现有的灯具支撑装置一般具有一定的高度或者在设置使用时具有一定的高度,从而可将灯具支撑位于一定的高度位置。
但是目前人们正在使用的灯具支撑装置有着诸多缺陷。本身就具有一定高度的灯具支撑装置往往携带和运输不便。而现有的在安装设置后可将灯具支撑位于一定高度位置的可折叠灯具支撑装置大多结构复杂,安装不便,对其结构和使用不熟悉的使用者难以在短时间内安装和拆卸,给使用者带来了困难。为了解决此问题,有实用新型人实用新型了一种充气式灯具支撑装置,但该种装置的缺陷也很明显,其在使用过程要考虑到气密性的问题,并且因为其具有一个气囊结构,所以在野外使用时,其气囊结构增加了灯具支撑装置本身的风阻,导致其稳定性明显下降,容易在风中发生摇摆,影响该灯具支撑装置对灯具的稳定支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势在于其提供一种灯具支撑装置,该灯具支撑装置具有一个可折叠结构,由此使得该灯具支撑装置便于携带和运输。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在于其提供一种灯具支撑装置,该灯具支撑装置的支撑元件质量轻、结构稳固,可在为灯具提供一个稳定的支撑的同时又便于使用者随身携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在于其提供一种灯具支撑装置,其中该灯具支撑装置一经安装即具有一个稳定的整体结构,可为灯具提供一个稳定的支撑,从而可将灯具支撑在使用者期望的高度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在于其提供一种灯具支撑装置,其中该灯具支撑装置的一个稳定单元使该灯具支撑装置即使在条件较差的野外使用时,该灯具支撑装置仍能为灯具提供个稳定的支撑。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在于其提供一种灯具支撑装置,其中该灯具支撑装置对灯具的支撑高度是可以调节的,从而确保灯具可被支撑位于使用者期望的高度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在于其提供一种灯具支撑装置,其中该灯具支撑装置没有复杂的结构和精密的部件,其使用方便,成本低廉。
依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前述目的和其他目的和优势的本实用新型灯具支撑装置包括:
一灯具承载单元,该灯具承载单元具有一个承载端和一个固定端,其中该承载端用以将灯具支撑于其上;
一支撑元件,该支撑元件的上端与灯具承载单元的固定端可拆连接并将灯具承载单元支撑于其上,其中该支撑元件包括一组加长件,各加长件依次相互可拆连接一起从而形成该支撑元件;;和
一支撑架,其中当该灯具支撑装置处于支撑状态时,该灯具承载单元设于支撑元件的顶端位置并被其所支撑,该支撑元件的底端设于支撑架的上端并且该支撑元件被支撑架支撑并与地平面相垂直,该支撑元件支撑该灯具承载单元,从而使得位于该灯具承载单元的承载端的灯具被支撑位于使用者期望的高度位置,当该灯具支撑装置处于折叠状态时,该灯具支撑装置被拆卸成各个独立的部件以便于携带和运输。
通过对随后的描述和附图的理解,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目的和优势将得以充分体现。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附图和权利要求得以充分体现。
本实用新型的灯具支撑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携带方便、制造成本低、即使是在条件较差的野外也不影响其使用等优点,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灯具支撑装置的侧视图。
图2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处于折叠状态的灯具支撑装置的立体图,该图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灯具支撑装置的结构。
图3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灯具支撑装置的支撑元件的加长件的立体图。
图4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灯具支撑装置的立体图,该图所示的是依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灯具支撑装置的结构。
图5A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灯具支撑装置的立体图,该图所示的是处于支撑状态的灯具支撑装置。
图5B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灯具支撑装置的立体图,该图所示的是处于折叠状态的灯具支撑装置。
图6为依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灯具支撑装置的立体图,该图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灯具支撑装置的结构。
图7为依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灯具支撑装置的支撑元件的加长件的剖视图。
图8为依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灯具支撑装置的立体图,该图所示的是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灯具支撑装置的支撑架的结构。
图9A为依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灯具支撑装置的立体图,该图所示的是处于支撑状态的灯具支撑装置。
图9B为依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灯具支撑装置的立体图,该图所示的是处于折叠状态的灯具支撑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之图1至图5B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灯具支撑装置包括一个灯具承载单元10、一个支撑元件20和一个支撑架30,其中灯具承载单元10设于支撑元件20的上端并被其支撑,支撑元件20设于支撑架30并被其所支撑。
如附图之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灯具支撑装置的灯具承载单元10具有一个承载端11和一个固定端12,其中灯具承载单元10的承载端11用于支撑灯具于其上,固定端12设于支撑元件20的上端并被其所支撑。
本实用新型灯具支撑装置的支撑元件20包括一组依次可拆卸地相连接的加长件21,其中支撑元件20的上端与灯具承载单元10的固定端12相连接并为其提供支撑从而将位于承载单元10的承载端11的灯具支撑在使用者期望的高度位置,支撑元件20的下端设于支撑架30。
值得注意的是,灯具承载单元10的固定端12与支撑元件20的上端的连接为可拆连接,支撑元件20的下端与支撑架30的连接为可拆连接,支撑元件20包括的各加长件21之间的连接为可拆连接。换句话说,支撑元件20的上端与灯具承载单元10的固定端12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支撑元件20的下端可拆卸地设于支撑架30并被其所支撑,支撑元件20的各加长件21依次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该支撑元件20。
本实用新型灯具支撑装置的支撑架30包括一个连接元件31和一组分别可枢转地设于连接元件31的支撑腿32,其中每个支撑腿32具有一个连接端321和一个自由端322,各支撑腿32的连接端321分别相间隔开地设于支撑架30的连接元件31的下端。换句话说,该支撑架30包括一连接元件31和一组分别可枢转地设于该连接元件31的支撑腿32,其中每个支撑腿32通过其连接端321与支撑架30的连接元件31的下端间隔相连,从而使得两个相邻的支撑腿32之间存在间隔。该支撑架30优选为三脚架,由此该支撑架30包括一个连接元件31和三个支撑腿32,其中这三个支撑腿32分别均匀相隔开地和可枢转地设于连接元件31,从而这三个两两相邻的支撑煺32之间形成三个相等的间隔。
如附图之图2和图3所示,该支撑元件20的加长件21为中空的杆状结构,其内部形成有内腔210,该支撑元件20进一步包括一组分别可拆卸地设于相邻的两个加长件21之间的连接件22,其中连接件22的中间位置设有一个制动件222,其两端分别设有一个接头221,每个接头221自制动件222向远离制动件222的方向延伸,其中每个接头221的形状分别依与其连接的加长件21的内腔210的形状设计,由此使得连接件22的接头221与相应的加长件21的内腔210相体形适配,从而使得连接件22的两个接头221可分别套置在相应的加长件21的内腔210内,其上端和下端可分别被可拆卸地设于相邻的两个连接件22的内腔210内并使两个相邻的加长件21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得支撑元件20的各加长件21依次可拆卸地相连接在一起,由此形成本实用新型灯具支撑装置的支撑元件20。当本实用新型灯具支撑装置处于支撑状态时,制动件222用以阻止设于连接件22的上部位置的加长件21的进一步下移并使其处于其相应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灯具支撑装置的支撑元件20的加长件21为由金属材料、合金材料或非金属材料制成的刚性中空杆状结构,其中各加长件21的总长度为2~8m,优选3~5m;壁厚为0.2~1.5mm,优选0.6~1.2mm;外径为3~12cm,优选5~8cm;总重不超过8kg,优选不超过5kg。本实用新型灯具支撑装置的支撑元件20的连接件22由金属材料、合金材料或非金属材料制成。进一步地,此处所说的金属材料包括铁、铝和铜等金属材料,此处所说的合金材料包括铝镁合金、铁铝合金和钢等合金材料,此处所说的非金属材料包括复合材料、碳纳米管和高强度塑料等。
如附图之图1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灯具支撑装置进一步包括一稳定单元40,该稳定单元40包括一组第一稳定元件41,其中第一稳定元件41的一端分别相隔开地设于灯具承载单元10,另一端分别设于支撑架30的支撑腿32的自由端322,且第一稳定元件41、支撑元件20和与其相对的支撑腿32形成一个平面。进一步地,第一稳定元件41分别相隔开地设于灯具承载单元10且第一稳定元件41之间的形成的间隔大小相等,其中各第一稳定元件41与支撑元件20之间形成的角为β,该角β的大小为0~90□。换句话说,每个第一稳定元件41的一端设于灯具承载单元10,另一端设于支撑腿32的自由端322,其中第一稳定元件41、支撑元件20和与该第一稳定元件41相连的支撑腿32形成了一个三角形以增强该灯具支撑装置的稳定性。支撑元件20优选具有3个以上的第一稳定元件41,更优选具有3个第一稳定元件41。如附图之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灯具支撑装置的支撑架30为三脚架,稳定单元40包括三个第一稳定元件41,每个第一稳定元件41的一端设于灯具承载单元10,另一端设于支撑腿32的自由端322,其中第一稳定元件41、支撑元件20和与该第一稳定元件41相连的支撑腿32形成了一个三角形以增强该灯具支撑装置的稳定性。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灯具支撑装置的支撑架30为三脚架,稳定单元40包括三个第一稳定元件41,每个第一稳定元件41的一端相间隔开地设在灯具承载单元10,其另一端设于支撑腿32,其中这三个第一稳定元件41施加在灯具承载单元10的合力沿所述支撑元件20竖直向下,从而使得所述加长件21和所述连接件22形成的所述支撑元件20在所述第一稳定元件41施加在所述灯具承载单元10的合力的作用下具有一个稳定的结构。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稳定元件41优选为索状结构,更优选为长度固定的钢索。当本实用新型灯具支撑装置处于支撑状态时,设于灯具承载单元10和支撑架30之间的第一稳定元件41被拉紧,第一稳定元件41、支撑元件20和与该第一稳定元件41相连的支撑腿32形成了一个三角形以增强该灯具支撑装置的稳定性。
如附图之图5A和图5B所示,本实用新型灯具支撑装置的稳定单元40进一步包括一组第二稳定元件42和一个第三稳定元件43,其中第二稳定元件42分别设于两个相邻的支撑架30的支撑腿32之间,第三稳定元件43设于第二稳定元件42并可将其拉紧,其中第三稳定元件43包括一个第一定位元件431、一个第二定位元件432和两个第三定位元件433,其中第二定位元件432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定位元件431,另一端可拆卸地设于与其相应的第二稳定元件42的中间位置,第三稳定元件43的第三定位元件433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定位元件431,另一端可移动地设于与其相对应的第二稳定元件42,其中该第二稳定元件42为索状结构,当本实用新型灯具支撑装置处于支撑状态时,第三稳定元件43的第二定位元件432和第三定位元件433分别设于第二稳定元件42的中间位置并将其拉紧,从而使得该组第二稳定元件42形成了一个与地平面相平行的平面并保持支撑架30的支撑腿32的处于稳定的支撑状态。本实用新型灯具支撑装置的第一稳定元件41、第二稳定元件42和第三稳定元件43的使用使处于支撑状态的本实用新型灯具支撑装置成为了一个结构稳定的整体,当设于灯具承载单元10的物体的重心偏离支撑元件20时,则与偏离方向相对的第一稳定元件41将给与灯具承载单元10一个与重心偏离方向相反的拉力,从而使本实用新型灯具支撑装置保持稳定。如附图之图4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灯具支撑装置的支撑架30的支撑腿32可枢转地设于支撑架30的连接元件31的下端,其中支撑腿32具有一个设于该支撑架30的连接元件31的连接端321和一个自由端322。进一步地,支撑架30包括一组锁定元件33,该锁定元件33分别与所述支撑腿32相一一对应,当该锁定元件33处于锁定状态时,与该锁定元件33相对应的支撑腿32所处于的位置被锁定元件33所固定;当该锁定元件33处于解锁状态时,可调节支撑架30的与该锁定元件33相对应的支撑腿32以使其处于远离支撑元件20的折叠状态和靠近支撑元件20的支撑状态。换句话说,该支撑架30的连接元件31设有用于固定支撑腿32以使其处于相应位置的锁定元件33,当锁定元件33处于解锁状态时,使用者可调节支撑腿32的位置,以使其处于支撑状态位置或折叠状态位置,当锁定元件33处于锁定状态时,该支撑腿32所处的位置被锁定元件33所固定。相应地,该支撑腿32与支撑元件20形成一个角α,当支撑腿32被锁定元件33固定在支撑状态位置时,角α的大小为90~13□,当锁定元件33解锁以使支撑腿32的位置被调节至折叠状态位置时,角α的大小为135~180□,优选180□。
值得注意的是,当本实用新型灯具支撑装置处于支撑状态时,支撑架30的支撑腿32所处的位置被与其相对应的锁定元件33锁定,设于灯具承载单元10和支撑架30之间的第一稳定元件41被拉紧并分别给设于支撑架30的支撑腿32一个逆时针的拉力,第三稳定元件43的第二定位元件432被可拆卸地设于与其相对的第二稳定元件42的中间位置,第三稳定元件43的第三定位元件433分别设于与其相对的第二稳定元件42的中间位置,从而使得设于支撑件30的支撑腿32之间的第二稳定元件42分别被拉紧并分别给设于支撑架30的支撑腿32一个顺时针的拉力,因此,当本实用新型灯具支撑装置处于支撑状态时,第一稳定元件41和第二稳定元件42分别阻止支撑架30的支撑腿32的向顺时针和向逆时针方向的移动,由此使得该灯具支撑装置具有一个稳定的整体结构,从而为设于灯具承载单元10的灯具提供一个稳定的支撑。如附图之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灯具支撑装置进一步包括一导电单元50,该导电单元50包括一导线51、一个与导线51的一端可通电连接的电源接头52和一个与导线51的另一端可通电连接的供电元件53,其中该导电单元50的供电元件53设于灯具承载单元10的承载端11。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灯具支撑装置的支撑元件20的连接件22的中心部位进一步具有一个纵向设置的通道223,导电单元50的导线51穿过支撑元件20的加长件21的内腔210和连接件22的通道223,其一端与设于灯具承载单元10的承载端11的供电元件53可通电地相连,其另一端与电源接头52可通电地相连。该导电单元50的供电元件53可能是一灯座、一电源接口或者其它可为电器提供电源的导电装置。
值得注意的是,该导电单元50的导线51的长度长于支撑元件20的长度。另外,设于本实用新型灯具承载单元10的承载端11并被其所支撑的灯具可能是一个白炽灯,则此时的供电元件53为一个白炽灯的灯座;设于本实用新型灯具承载单元10的承载端11并被其所支撑的灯具可能是一个设有多个LED灯的LED灯模块组,则此时的供电元件53为一个可为该LED等模块组提供电源的导电装置。
如附图之图5A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灯具支撑装置处于支撑状态,其中该灯具支撑装置的支撑元件20被支撑架30所支撑并与地平面相垂直,支撑架30的锁定元件33处于锁定状态并将该支撑架30的支撑腿32锁定在支撑状态位置,该支撑元件20的第一稳定元件41的一端设于灯具承载单元10,另一端设于支撑架30的支撑腿32的自由端322,并被拉紧,且第一稳定元件41、支撑元件20和支撑腿32形成一个三角形平面,从而增强该灯具支撑装置的稳定性,其中该稳定单元40所包括的各第一稳定元件41给予灯具承载单元10的力的合力沿支撑元件20竖直向下,由此该组第一稳定元件41增强了该灯具支撑装置的整体稳定性。另外,分别设于稳定单元40的第二稳定元件42的中间位置的第三稳定元件43的第二定位元件432和第三定位元件433分别将第二稳定元件42拉紧,因此,当本实用新型灯具支撑装置处于支撑状态时,第一稳定元件41和第二稳定元件42分别阻止支撑架30的支撑腿32的向顺时针和向逆时针方向的移动,由此使得该灯具支撑装置具有一个稳定的整体结构,从而为设于灯具承载单元10的灯具提供一个稳定的支撑。支撑架30的各支撑腿32与支撑元件20形成一个α角,其中角α的大小为90~150□,优选90~135□,支撑腿32的自由端322与地面相接触并对支撑架30起到支撑作用,由此使得该灯具支撑装置的支撑架30支撑该支撑元件20并使其与地平面垂直,支撑元件20支撑灯具承载单元10,从而使得位于灯具承载单元10的灯具被支撑位于使用者期望的高度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灯具支撑装置的第一稳定元件41、第二稳定元件42、支撑元件20和支撑架30的支撑腿32的长度均是固定的,当该灯具支撑装置处于支撑状态时,该灯具支撑装置的第一稳定元件41和第二稳定元件42被拉紧,该灯具支撑装置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整体结构,由此使得当使用者拆卸处于支撑状态下的该灯具支撑装置时,使用者需要首先调整支撑架30的锁定元件33至其解锁状态,然后将第三稳定元件43的第二定位元件432从与其相对的第二稳定元件42上拆卸下来,从而使第二稳定元件42松弛,再然后将支撑架30的支撑腿32向靠近支撑元件20的方向枢转,由此可将支撑元件20从支撑架30上拆卸下来和将各加长件21自支撑元件20的连接件22拆卸下来,最后将支撑架30的支撑腿32向远离支撑元件20的方向枢转,由此使得该灯具支撑装置被折叠至折叠状态。
如附图之图5B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灯具支撑装置处于折叠状态,其中该支撑架30的锁定元件33处于解锁状态,设于支撑腿32之间的各第二稳定元件42松弛,各支撑腿32被折叠至与支撑元件20的α角的大小为180□,支撑元件20与支撑架30相分离开来,支撑元件20的各加长件21也被相互分离开来,由此使得该灯具支撑装置被拆卸成各个独立的部件以便于携带和运输。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灯具支撑装置的第一稳定元件41、第二稳定元件42、支撑元件20和支撑架30的支撑腿32的长度均是固定的,当使用者安装该灯具支撑装置以使其处于支撑状态时,使用者需要首先将支撑元件20安装至该灯具支撑装置的支撑架30的连接元件31和将承载单元10安装至支撑元件20,然后将支撑架30的支撑腿32向远离支撑元件20的方向枢转至连接在两者之间的第一稳定元件41被拉紧并设置支撑架30的锁定元件33至其锁定状态,再然后将第三稳定元件43的第二定位元件432设于与其相对的第二稳定元件42的中间位置,并将第三稳定元件43的第三定位元件433分别设于与其相对的第二稳定元件42的中间位置,从而分别将第二稳定元件42拉紧,由此使得该灯具支撑装置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整体结构以将设于承载单元10的灯具支撑位于使用者期望的高度位置。
另外,导电单元50的导电元件51穿过支撑元件20的加长件21的内腔210和连接件22的通道223,其一端与设于灯具承载单元10的承载端11的供电元件53可通电地相连,另一端设于该灯具支撑装置的支撑架30,由此使得当本实用新型灯具支撑装置被拆卸后,导电元件51的一端仍与设于灯具承载单元10的承载端11的供电元件53相连,其另一端仍与设于支撑架30的电源接头52相连,因此,当使用者再次安装该灯具支撑装置时,该导电单元50的导电元件51可为本实用新型灯具支撑装置的安装提供引导。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灯具支撑装置的灯具承载单元10与支撑元件20的连接为可拆连接且使用者可在不借助任何外来工具的情况下,手动完成其连接和拆卸;支撑元件20的加长件21与连接件22的连接为可拆连接且使用者可在不借助任何外来工具的情况下,手动完成其连接和拆卸;支撑元件20与支撑架30的连接元件31的连接为可拆连接且使用者可在不借助任何外来工具的情况下,手动完成其连接和拆卸;支撑元件20的支撑架30的锁定元件33的解锁和锁定操作也可在使用者不借助任何外来工具的情况下,于动完成其解锁和锁定操作;由此使得使用者在使用该灯具支撑装置时,使用者可在不借助任何外来工具的情况下,手动完成其安装和拆卸。
如附图之图5A和图5B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灯具支撑装置进一步包括一组安全网60用以提醒行人,其中每个安全网设于第一稳定元件41和支撑元件20之间。
如附图之图6至图9B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灯具支撑装置包括一个灯具承载单元10A、一个支撑元件20A和一个支撑架30A。
如附图之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灯具支撑装置包括一个灯具承载单元10A,其中该灯具承载单元10A包括一个承载端11A和一个固定端12A,灯具可被设于该灯具承载单元10A的承载端11A并被其支撑,该灯具承载单元10A的固定端12A设于支撑元件20A的上端并被其支撑。
本实用新型灯具支撑装置包括一个支撑元件20A,其中灯具承载单元10A设于该支撑元件20A的上端并被其支撑,该支撑元件20A的下端设于支撑架30A且其被支撑架30A支撑,由此使得当该灯具支撑装置处于支撑状态时,该支撑元件20A被支撑架30A支撑并与地平面相垂直,支撑元件20A支撑灯具承载单元10A于其上,从而使得位于灯具承载单元10A的灯具可被支撑位于一定高度位置。换句话说,当该灯具支撑装置处于支撑状态时,支撑元件20A被支撑架30A支撑并与水平面相垂直,该灯具支撑装置的灯具承载单元10A被支撑元件20A支撑,由此使得位于灯具承载单元10A的灯具被支撑位于使用者期望的高度位置。
本实用新型灯具支撑装置包括一个支撑架30A,其中该支撑架30A包括一个连接元件31A和一组可折叠地设于该连接元件31A的支撑腿32A,其中每个支撑腿32A具有一个连接端321A和一个自由端322A,支撑腿32A的连接端321A分别相隔开地设于支撑架30A的连接元件31A。换句话说,该支撑架30A包括一连接元件31A和一组分别设于该连接元件31A的支撑腿32A,其中每个支撑腿32A通过其连接端321A与支撑架30A的连接元件31A的下端间隔相连,从而使得两个相邻的支撑腿32A之间具有间隔。该支撑架优选具有三个以上支撑腿32A,该支撑架30A更优选为三脚架,由此该支撑架30A包括一个连接元件31A和三个支撑腿32A,其中这三个支撑腿32A分别相均匀间隔地设于连接元件31A,从而这三个两两相邻的支撑腿32A形成有三个相等的间隔。
如附图之图6所示,该支撑元件20A包括一组加长件21A,其中支撑元件20A包括的各加长件21A依次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该支撑元件20A,其中各加长件20A之间的连接为可拆连接,优选螺纹连接、销钉连接、过盈连接或键连接,更优选螺纹连接,支撑元件20A与灯具承载单元10A之间的连接为可拆连接,优选螺纹连接、销钉连接、过盈连接或键连接,更优选螺纹连接,支撑元件20A与支撑架30A之间的连接为可拆连接,优选螺纹连接、销钉连接、过盈连接或键连接,更优选螺纹连接。换句话说,灯具承载单元10A与支撑元件20A的上端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并被该支撑元件20A支撑,支撑元件20A的下端与支撑架30A的连接元件31A的上端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支撑元件20A的各加长件21A依次相可拆卸地连接从而形成该支撑元件20A,支撑元件20A的下端设于支撑架30A的上端并被其所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该支撑元件20A由多个可拆卸地相连接的加长件21A组成,因此使用者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实际使用的加长件21A的具体数目,从而将灯具支撑位于使用者期望的高度位置。换句话说,当使用者需要将灯具支撑位于较高高度位置时,使用者在使用该灯具支撑装置时,可选择安装使用较多数目的或全部数目的加长件21A,以将灯具支撑位于较高高度位置,当使用者需要将灯具支撑位于较低高度位置时,使用者在使用该灯具支撑装置时,可选择安装使用较少数目的加长件21A,以将灯具支撑位于较低高度位置。
如附图之图6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灯具支撑装置进一步包括一稳定单元40A,该稳定单元40A包括一组第一稳定元件41A以增强该灯具支撑装置的稳定性,其中各第一稳定元件41A的一端分别相隔开地设于灯具承载单元10A,另一端设于支撑架30A的支撑腿32A以增强该灯具支撑装置的稳定性,其中各第一稳定元件41A与该支撑元件20A所形成的角的大小为β,该角β的大小为0~90□。换句话说,每个第一稳定元件41A的一端设于灯具承载单元10A,另一端设于支撑架30A的支撑腿32A以增强该灯具支撑装置的稳定性,其中两根相邻的第一稳定元件41A设于灯具承载单元10A的位置之间具有间隔,且两两相邻的第一稳定元件41A的设于灯具承载单元10A的位置之间的间隔相同。本实用新型灯具支撑装置优选具有3个以上的第一稳定元件41A,更优选具有3个第一稳定元件41A。如附图之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灯具支撑装置包括三个第一稳定元件41A,每个第一稳定元件41A的一端设于灯具承载单元10A,另一端设于支撑架30A的支撑腿32A以增强该灯具支撑装置的稳定性,其中这三个第一稳定元件41A施加在灯具承载单元10A的合力沿所述支撑元件20A竖直向下,从而使得所述各加长件21A在所述第一稳定元件41A施加在所述灯具承载单元10A的合力的作用下形成的支撑元件20A具有一个稳定的结构。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稳定元件41A优选为索状结构,更优选为长度固定的钢索。当本实用新型灯具支撑装置处于支撑状态时,设于灯具承载单元10A和支撑架30A之间的第一稳定元件41A被拉紧,第一稳定元件41A、支撑元件20A和与该第一稳定元件41A相连的支撑腿32A形成了一个三角形以增强该灯具支撑装置的稳定性。
如附图之图9A和图9B所示,本实用新型灯具支撑装置的稳定单元40A进一步包括一组第二稳定元件42A和一个第三稳定元件43A,其中第二稳定元件42A分别设于两个相邻的支撑架30A的支撑腿32A之间,第三稳定元件43设于第二稳定元件42并可将其拉紧,其中第三稳定元件43A包括一个第一定位元件431A、一个第二定位元件432A和两个第三定位元件433A,其中第二定位元件432A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定位元件431A,另一端可拆卸地设于与其相应的第二稳定元件42A的中间位置,第三稳定元件43A的第三定位元件433A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定位元件431A,另一端可移动地设于与其相对应的第二稳定元件42A,其中该第二稳定元件42A为索状结构,当本实用新型灯具支撑装置处于支撑状态时,第三稳定元件43A的第二定位元件432A和第三定位元件433A分别设于第二稳定元件42A的中间位置并将其拉紧,从而使得该组第二稳定元件42A形成了一个与地平面相平行的平面并保持支撑架30A的支撑腿32A的处于稳定的支撑状态。本实用新型灯具支撑装置的第一稳定元件41A、第二稳定元件42A和第三稳定元件43A的使用使处于支撑状态的本实用新型灯具支撑装置成为了一个结构稳定的整体,当设于灯具承载单元10A的物体的重心偏离支撑元件20A时,则与偏离方向相对的第一稳定元件41A将给与灯具承载单元10A一个与重心偏离方向相反的拉力,从而使本实用新型灯具支撑装置保持稳定。值得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灯具支撑装置的支撑元件20A的加长件21A为由金属材料、合金材料或非金属材料制成的刚性中空杆状结构,其中各加长件21A的总长度为2~8m,优选3~5m;壁厚为0.2~1.5mm,优选0.6~1.2mm;外径为3~12cm,优选5~8cm;总重不超过8kg,优选不超过5kg。进一步地,此处所说的金属材料包括铁、铝和铜等金属材料,此处所说的合金材料包括铝镁合金、铁铝合金和钢等合金材料,此处所说的非金属材料包括复合材料、碳纳米管和高强度塑料等。
如附图之图8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灯具支撑装置的支撑架30A的支撑腿32A可枢转地设于支撑架30A的连接元件31A的下端,其中支撑腿32A具有一个设于该支撑架30A的连接元件31A的连接端321和一个自由端322A。进一步地,支撑架30A包括一组锁定元件33A,该锁定元件33A分别与所述支撑腿32A相一一对应,当该锁定元件33A处于锁定状态时,该支撑腿32A所处于的位置即被与其相对应的锁定元件33A所固定;当该锁定元件33A处于解锁状态时,可调节支撑架30A的与其相对应的支撑腿32A以使其处于远离支撑元件20A的折叠状态和靠近支撑元件20A的支撑状态。换句话说,该支撑架30A的连接元件31A设有用于固定支撑腿32A以使其处于相应位置的锁定元件33A,当锁定元件33A处于解锁状态时,使用者可调节相应支撑腿32A的位置,以使其处于支撑状态位置或折叠状态位置,当锁定元件33A处于锁定状态时,相应支撑腿32A处于的位置被锁定元件33A所固定。相应地,该支撑腿32A与支撑元件20A形成一个角α,当支撑腿32A被锁定元件33A固定在支撑状态位置时,角α的大小为90~135□,当锁定元件33A解锁以使支撑腿32A的位置被调节至折叠状态位置时,角α的大小为135~180□,优选180□。
值得注意的是,当本实用新型灯具支撑装置处于支撑状态时,支撑架30A的支撑腿32A所处的位置被与其相对应的锁定元件33A锁定,设于灯具承载单元10A和支撑架30A之间的第一稳定元件41A被拉紧并分别给设于支撑架30A的支撑腿32A一个逆时针的拉力,第三稳定元件43A的第二定位元件432A被可拆卸地设于与其相对的第二稳定元件42A的中间位置,第三稳定元件43A的第三定位元件433A分别设于与其相对的第二稳定元件42A的中间位置,从而使得设于支撑件30A的支撑腿32A之间的第二稳定元件42A分别被拉紧并分别给设于支撑架30A的支撑腿32A一个顺时针的拉力,因此,当本实用新型灯具支撑装置处于支撑状态时,第一稳定元件41A和第二稳定元件42A分别阻止支撑架30A的支撑腿32A的向顺时针和向逆时针方向的移动,由此使得该灯具支撑装置具有一个稳定的整体结构,从而为设于灯具承载单元10A的灯具提供一个稳定的支撑。
如附图之图9A所示,本实用新型灯具支撑装置进一步包括一导电单元50A,该导电单元50A包括一个导电元件51A、一个电源接头52A和一个设于所述灯具承载单元10A的所述承载端11A的供电元件53A,其中所述导电元件51A包括一组依次分别设于所述支撑元件20A的所述加长件21A的内壁上的导电装置511A,每个所述导电装置511A包括一导线5111A、一个与所述导线5111A的上端连接的插座5113A和一个与所述导线5111A的下端连接的插头5112A,当所述灯具支撑装置处于支撑状态时,分别来自两个不同的所述导电装置511A的相邻的所述插头5112A和所述插座5113A可通电连接,从而使得所述导线装置511A组成了一个导电的所述导电元件51A,所述导电元件51A的上端与所述供电元件53A可通电相连接,所述导电元件51A的下端与所述电源接头52A相连接。该导电单元50A的供电元件53A可能是一灯座、一电源接口或者其它可为电器提供电源的导电装置。
值得注意的是,设于本实用新型灯具承载单元10A的承载端11A并被其所支撑的灯具可能是一个白炽灯,则此时的供电元件53A为一个白炽灯的灯座;设于本实用新型灯具承载单元10A的承载端11A并被其所支撑的灯具可能是一个设有多个LED灯的LED灯模块组,则此时的供电元件53A为一个可为该LED等模块组提供电源的导电装置。
如附图之图9A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灯具支撑装置处于支撑状态,其中该灯具支撑装置的支撑元件20A被支撑架30A所支撑并与地平面相垂直,支撑架30A的锁定元件33A处于锁定状态并将该支撑架30A的支撑腿32A锁定在支撑状态位置,该支撑元件20A的第一稳定元件41A的一端设于灯具承载单元10A,另一端设于支撑架30A的支撑腿32A的自由端322A,并被拉紧,且第一稳定元件41A、支撑元件20A和支撑腿32A形成一个三角形平面,从而增强该灯具支撑装置的稳定性,其中该稳定单元40A所包括的各第一稳定元件41A给予灯具承载单元10A的力的合力沿支撑元件20A竖直向下,由此该组第一稳定元件41A增强了该灯具支撑装置的整体稳定性。另外,分别设于稳定单元40A的第二稳定元件42A的中间位置的第三稳定元件43A的第二定位元件432A和第三定位元件433A分别将第二稳定元件42A拉紧,因此,当本实用新型灯具支撑装置处于支撑状态时,第一稳定元件41A和第二稳定元件42A分别阻止支撑架30A的支撑腿32A的向顺时针和向逆时针方向的移动,由此使得该灯具支撑装置具有一个稳定的整体结构,从而为设于灯具承载单元10A的灯具提供一个稳定的支撑。支撑架30A的各支撑腿32A与支撑元件20A形成一个α角,其中角α的大小为90~150□,优选90~135□,支撑腿32A的自由端322A与地面相接触并对支撑架30A起到支撑作用,由此使得该灯具支撑装置的支撑架30A支撑该支撑元件20A并使其与地平面垂直,支撑元件20A支撑灯具承载单元10A,从而使得位于灯具承载单元10A的灯具被支撑位于使用者期望的高度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灯具支撑装置的第一稳定元件41A、第二稳定元件42A、支撑元件20A和支撑架30A的支撑腿32A的长度均是固定的,当该灯具支撑装置处于支撑状态时,该灯具支撑装置的第一稳定元件41A和第二稳定元件42A被拉紧,该灯具支撑装置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整体结构,由此使得当使用者拆卸处于支撑状态下的该灯具支撑装置时,使用者需要首先调整支撑架30A的锁定元件33A至其解锁状态,然后将第三稳定元件43A的第二定位元件432A从与其相对的第二稳定元件42A上拆卸下来,从而使第二稳定元件42A松弛,再然后将支撑架30A的支撑腿32A向靠近支撑元件20A的方向枢转,由此可将支撑元件20A从支撑架30A上拆卸下来和将各加长件21A自支撑元件20A的连接件22A拆卸下来,最后将支撑架30A的支撑腿32A向远离支撑元件20A的方向枢转,由此使得该灯具支撑装置被折叠至折叠状态。
如附图之图9B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灯具支撑装置处于折叠状态,其中该支撑架30A的锁定元件33A处于解锁状态,设于支撑腿32A之间的各第二稳定元件42A松弛,各支撑腿32A被折叠至与支撑元件20A的α角的大小为180□,支撑元件20A与支撑架30A相分离开来,支撑元件20A的各加长件21A也被相互分离开来,由此使得该灯具支撑装置被拆卸成各个独立的部件以便于携带和运输。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灯具支撑装置的第一稳定元件41A、第二稳定元件42A、支撑元件20A和支撑架30A的支撑腿32A的长度均是固定的,当使用者安装该灯具支撑装置以使其处于支撑状态时,使用者需要首先将支撑元件20A安装至该灯具支撑装置的支撑架30A的连接元件31A和将承载单元10A安装至支撑元件20A,然后将支撑架30A的支撑腿32A向远离支撑元件20A的方向枢转至连接在两者之间的第一稳定元件41A被拉紧并设置支撑架30A的锁定元件33A至其锁定状态,再然后将第三稳定元件43A的第二定位元件432A设于与其相对的第二稳定元件42A的中间位置,并将第三稳定元件43A的第三定位元件433A分别设于与其相对的第二稳定元件42A的中间位置,从而分别将第二稳定元件42A拉紧,由此使得该灯具支撑装置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整体结构以将设于承载单元10A的灯具支撑位于使用者期望的高度位置。
如附图之图9A和图9B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灯具支撑装置进一步包括一组安全网60A用以提醒行人,其中每个安全网设于第一稳定元件41A和支撑元件20A之间。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灯具支撑装置的灯具承载单元10A与支撑元件20A的连接为可拆连接且使用者可在不借助任何外来工具的情况下,手动完成其连接和拆卸;支撑元件20A与支撑架30A的连接元件31A的连接为可拆连接且使用者可在不借助任何外来工具的情况下,手动完成其连接和拆卸;本实用新型灯具支撑装置的支撑架30A的锁定元件33A的解锁和锁定操作也可在使用者不借助任何外来工具的情况下,手动完成其解锁和锁定操作;支撑元件20A的各加长件21A之间的连接为可拆连接且可在使用者不借助任何外来工具的情况下,手动完成其连接和拆卸;由此使得使用者在使用该灯具支撑装置时,使用者可在不借助任何外来工具的情况下,手动完成其安装和拆卸。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会明白附图中所示的和以上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而不是限制。
由此可以看到本实用新型目的可被充分有效完成。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功能和结构原理的所述实施例已被充分说明和描述,且本实用新型不受基于这些实施例原理基础上的改变的限制。因此,本实用新型包括涵盖在附属权利要求书要求范围和精神之内的所有修改。

Claims (17)

1.一种灯具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灯具承载单元(10),其中所述灯具承载单元(10)具有一承载端(11)和一固定端(12);
一支撑元件(20),其中所述支撑元件(20)包括一组依次可拆卸地相连接的加长件(21);和
一支撑架(30),其中支撑架(30)包括一连接元件(31)和一组分别可枢转地设于所述连接元件(31)的支撑腿(32),当所述灯具支撑装置处于支撑状态时,所述灯具承载单元(10)的所述固定端(12)设于所述支撑元件(20)的上端并被所述支撑元件(20)支撑,所述支撑元件(20)的下端设于所述支撑架(30)的所述连接元件(31)并被所述支撑架(30)支撑,所述支撑架(30)被所述支撑架(30)的所述支撑腿(32)支撑,由此使得位于所述承载单元(10)的所述承载端(11)的灯具被支撑位于使用者期望的高度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元件(20)的所述加长件(21)为刚性中空杆状结构,从而在其内部形成有内腔(210),所述支撑元件(20)进一步包括一组分别可拆卸地设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加长件(21)之间的连接件(22),其中所述连接件(22)的中间位置设有一个制动件(222),其两端分别设有一个接头(221),每个接头(221)自所述制动件(222)向远离所述制动件(222)的方向延伸,其中每个所述接头(221)的形状分别依与其连接的所述加长件(21)的所述内腔(210)的形状设计,由此使得所述连接件(22)的所述接头(221)与相应的所述加长件(21)的内腔(210)相体形适配,从而使得所述连接件(22)的两个所述接头(221)可分别套置在相应的所述加长件(21)的所述内腔(210)内,从而使两个相邻的所述加长件(21)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由此使得所述支撑元件(20)的各所述加长件(21)依次可拆卸地相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所述灯具支撑装置的所述支撑元件(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具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元件(20)的所述加长件(21)由金属材料、合金材料和非金属材料中的一种制成,其中所述各加长件(21)的总长度为2~8m;所述各加长件(21)的壁厚为0.2~1.5mm;所述各加长件(21)的外径为3~12cm;所述各加长件(21)的总重不超过8k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具支撑装置进一步包括一稳定单元(40),其中述稳定单元(40)包括一组第一稳定元件(41),所述第一稳定元件(41)的一端分别相隔开地设于所述灯具承载单元(10),另一端分别设于所述支撑架(30)的所述支撑腿(32)且所述第一稳定元件(41)、所述支撑元件(20)和所述支撑腿(32)形成一个三角形以增强所述灯具支撑装置的稳定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灯具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具支撑装置进一步包括一稳定单元(40),其中所述稳定单元(40)包括一组第一稳定元件(41),所述第一稳定元件(41)的一端分别相隔开地设于所述灯具承载单元(10),另一端分别设于所述支撑架(30)的所述支撑腿(32)且所述第一稳定元件(41)、所述支撑元件(20)和所述支撑腿(32)形成一个三角形以增强所述灯具支撑装置的稳定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灯具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稳定元件(41)施加在所述灯具承载单元(10)的合力沿所述支撑元件(20)竖直向下,从而使得所述加长件(21)和所述连接件(22)形成的所述支撑元件(20)在所述第一稳定元件(41)施加在所述灯具承载单元(10)的合力的作用下形成一个稳定的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灯具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稳定元件(41)施加在所述灯具承载单元(10)的合力沿所述支撑元件(20)竖直向下,从而使得所述加长件(21)和所述连接件(22)形成的所述支撑元件(20)在所述第一稳定元件(41)施加在所述灯具承载单元(10)的合力的作用下形成一个稳定的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30)的所述支撑腿(32)分别可枢转地设于所述支撑架(30)的所述连接元件(31),其中每个所述支撑腿(32)具有一个连接端(321)和一个自由端(322),所述连接端(321)分别相间隔开地设于所述支撑架(30)的所述连接元件(31)的下端;所述支撑架(30)进一步包括一组锁定元件(33),所述锁定元件(33)分别与所述支撑腿(32)相一一对应,当所述锁定元件(33)处于解锁状态时,使用者可调节支撑腿(32)的位置,以使其处于支撑状态位置或折叠状态位置,当所述锁定元件(33)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支撑腿(32)所处的位置被所述锁定元件(33)所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灯具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30)的所述支撑腿(32)分别可枢转地设于所述支撑架(30)的所述连接元件(31),其中每个所述支撑腿(32)具有一个连接端(321)和一个自由端(322),所述连接端(321)分别相间隔开地设于所述支撑架(30)的所述连接元件(31)的下端;所述支撑架(30)进一步包括一组锁定元件(33),所述锁定元件(33)分别与所述支撑腿(32)相一一对应,当所述锁定元件(33)处于解锁状态时,使用者可调节支撑腿(32)的位置,以使其处于支撑状态位置或折叠状态位置,当所述锁定元件(33)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支撑腿(32)所处的位置被所述锁定元件(33)所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灯具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单元(40)进一步包括一组第二稳定元件(42)和一个第三稳定元件(43),其中所述第二稳定元件(42)分别设于两个相邻的所述支撑架(30)的所述支撑腿(32)之间,所述第三稳定元件(43)设于所述第二稳定元件(42),其中所述第三稳定元件(43)包括一个第一定位元件(431)、一个第二定位元件(432)和两个第三定位元件(433),其中所述第二定位元件(432)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定位元件(431),另一端可拆卸地设于与其相对的所述第二稳定元件(42)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三稳定元件(43)的所述第三定位元件(433)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定位元件(431),另一端可移动地设于与其相对的所述第二稳定元件(42),当所述灯具支撑装置处于支撑状态时,所述第三稳定元件(43)的所述第二定位元件(432)和所述第三定位元件(433)分别设于所述第二稳定元件(42)的中间位置并将其拉紧,从而使得所述支撑架(30)的所述支撑腿(32)处于稳定的支撑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灯具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具支撑装置的所述第一稳定元件(41)、所述支撑元件(20)和所述支撑架(30)的所述支撑腿(32)的长度均是固定的,当所述灯具支撑装置处于支撑状态时,所述灯具支撑装置的所述第一稳定元件(41)被拉紧,从而使得所述灯具支撑装置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整体结构,由此使得当使用者拆卸处于支撑状态下的所述灯具支撑装置时,所述使用者需要首先调整所述支撑架(30)的所述锁定元件(33)至其解锁状态,然后将所述支撑架(30)的所述支撑腿(32)向靠近所述支撑元件(20)的方向枢转,再然后将所述支撑元件(20)从所述支撑架(30)上拆卸下来和将各所述加长件(21)自所述支撑元件(20)的所述连接件(22)拆卸下来,最后将所述支撑架(30)的所述支撑腿(32)向远离所述支撑元件(20)的方向枢转,从而使得所述灯具支撑装置被折叠至折叠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灯具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具支撑装置的所述第一稳定元件(41)、所述第二稳定元件(42)、所述支撑元件(20)和所述支撑架(30)的所述支撑腿(32)的长度均是固定的,当所述灯具支撑装置处于支撑状态时,所述灯具支撑装置的所述第一稳定元件(41)和所述第二稳定元件(42)被拉紧,从而使得所述灯具支撑装置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整体结构,由此使得当使用者拆卸处于支撑状态下的所述灯具支撑装置时,所述使用者需要首先调整所述支撑架(30)的所述锁定元件(33)至其解锁状态,然后将所述第三稳定元件(43)的所述第二定位元件(432)从与其相对的所述第二稳定元件(42)上拆卸下来,以使所述第二稳定元件(42)变得松弛,再然后将所述支撑架(30)的所述支撑腿(32)向靠近所述支撑元件(20)的方向枢转,最后将所述支撑元件(20)从所述支撑架(30)上拆卸下来和将各所述加长件(21)自所述支撑元件(20)的所述连接件(22)拆卸下来,并将所述支撑架(30)的所述支撑腿(32)的所述自由端(322)向远离所述支撑架(30)的所述连接元件(31)的方向枢转,从而使得所述灯具支撑装置被折叠至折叠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灯具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具支撑装置的所述灯具承载单元(10)与所述支撑元件(20)的连接为可拆连接且使用者可在不借助任何外来工具的情况下,手动完成其连接和拆卸;所述支撑元件(20)的所述加长件(21)与所述连接件(22)的连接为可拆连接且使用者可在不借助任何外来工具的情况下,于动完成其连接和拆卸;所述支撑元件(20)与所述支撑架(30)的所述连接元件(31)的连接为可拆连接且所述使用者可在不借助任何外来工具的情况下,手动完成其连接和拆卸;所述支撑元件(20)的所述支撑架(30)的所述锁定元件(33)的解锁和锁定操作也可在所述使用者不借助任何外来工具的情况下,手动完成其解锁和锁定操作;由此使得所述使用者在使用所述灯具支撑装置时,可在不借助任何外来工具的情况下,手动完成其安装和拆卸。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具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具支撑装置的所述支撑元件(20)的所述连接件(22)的中心部位具有一个纵向设置的通道(223);所述灯具支撑装置进一步包括一导电单元(50),所述导电单元(50)包括一导线(51)、一个电源接头(52)和一个设于所述承载单元(10)的所述承载端(11)的所述供电元件(53),其中所述导电单元(50)的所述导线(51)穿过所述支撑元件(20)的所述加长件(21)的所述内腔(210)和所述连接件(22)的所述通道(223),其一端与所述供电元件(53)可通电地相连,其另一端与所述电源接头(52)可通电地相连。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灯具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具支撑装置的所述支撑元件(20)的所述连接件(22)的中心部位具有一个纵向设置的通道(223);所述灯具支撑装置进一步包括一导电单元(50),所述导电单元(50)包括一导线(51)、一个电源接头(52)和一个设于所述承载单元(10)的所述承载端(11)的所述供电元件(53),其中所述导电单元(50)的所述导线(51)穿过所述支撑元件(20)的所述加长件(21)的所述内腔(210)和所述连接件(22)的所述通道(223),其一端与所述供电元件(53)可通电地相连,其另一端与所述电源接头(52)可通电地相连。
1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灯具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具支撑装置进一步包括一组安全网(60)用以提醒行人,其中每个所述安全网设于所述第一稳定元件(41)和所述支撑元件(20)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灯具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具支撑装置进一步包括一组安全网(60)用以提醒行人,其中每个所述安全网设于所述第一稳定元件(41)和所述支撑元件(20)之间。
CN2011204468101U 2011-10-29 2011-10-29 灯具支撑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23032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4468101U CN202303253U (zh) 2011-10-29 2011-10-29 灯具支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4468101U CN202303253U (zh) 2011-10-29 2011-10-29 灯具支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303253U true CN202303253U (zh) 2012-07-04

Family

ID=463721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446810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303253U (zh) 2011-10-29 2011-10-29 灯具支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30325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54448A (zh) * 2011-10-29 2013-03-06 诸法 灯具支撑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54448A (zh) * 2011-10-29 2013-03-06 诸法 灯具支撑装置
CN102954448B (zh) * 2011-10-29 2016-01-06 诸法 灯具支撑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20291831A1 (en) Tent
CN202303253U (zh) 灯具支撑装置
CN202484551U (zh) 支撑装置
CN102954448B (zh) 灯具支撑装置
CN204717471U (zh) 一种折叠式台灯
CN204807889U (zh) 可旋转反光板支架
CN204252614U (zh) 高压铁塔内支撑伸缩式抱杆
CN201475931U (zh) 可折式路灯杆
CN202937983U (zh) 一种摄影用相机支架
CN208041851U (zh) 一种方便调节的led投射灯
CN208953452U (zh) 一种pam-2500荧光测定仪暗反应叶片固定装置
CN202733726U (zh) 可升降投射灯
CN207779878U (zh) 一种地物光谱仪枪头支撑装置
CN206682659U (zh) 一种支架箱灯
CN207049681U (zh) 一种新型智能照明台灯
CN205560650U (zh) 一种腰撑式的拍摄用环形照明灯
CN205137193U (zh) 一种新型落地灯
CN102889459A (zh) 支撑装置
CN210691918U (zh) 一种led球形屏箱体框架结构
CN207831070U (zh) 一种led照明灯底座
CN203703912U (zh) 龙灯内胆
CN217503387U (zh) 一种折叠式可伸缩升高灯架
CN217082299U (zh) 一种汽车照明用可调型灯具
CN212719444U (zh) 工作灯
CN102424080B (zh) 一种自行车遮阳伞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0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106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