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479061U - 高效收尘旋风分离器组 - Google Patents
高效收尘旋风分离器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479061U CN202479061U CN2012200848318U CN201220084831U CN202479061U CN 202479061 U CN202479061 U CN 202479061U CN 2012200848318 U CN2012200848318 U CN 2012200848318U CN 201220084831 U CN201220084831 U CN 201220084831U CN 202479061 U CN202479061 U CN 20247906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yclone separator
- prime
- stage
- back level
- backwar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Landscapes
- Cycl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收尘旋风分离器组,若干台前级旋风分离器呈并联连接,后级旋风分离器的出灰口连接有后级集灰斗,在前级集灰斗内固定有前级安装架,在前级安装架上固定安装有前级圆锥形风帽;所述后级旋风分离器的进气口上并联连接有与前级旋风分离器的台数配合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进气端设置在对应的前级旋风分离器的下段圆锥形筒体底端内;在后级集灰斗内固定有后级安装架,在后级安装架上固定安装有后级圆锥形风帽。本实用新型中的前级旋风分离器的排灰口通常所发生的细灰二次卷吸的现象被消除,通过后级旋风分离器中部中心管排出的乏气中的含粉量大大减少;该旋风分离器组效率比常规旋风分离器可高出3~5个百分点,使其收尘效率保证在95%以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干灰收尘装置,尤其是一种高效收尘旋风分离器组。
背景技术
目前,在干灰收尘领域,一般使用旋风分离器,因为旋风分离器具有结构简单、维护方便、使用成本低等优点,但是旋风分离器收尘效率较低。旋风分离器作为初级的收尘设备,为了提高收尘效率,其后端通常需要连接静电除尘器或者是布袋除尘器,静电除尘器与布袋除尘器结构复杂、维护麻烦、使用成本高。在进行大流量除尘时,一般采用多台并联旋风分离器形式,这样不仅比单个大直径的旋风分离器具有更高的收尘效率,而且还能降低设备的总体安装高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收尘效率高、旋风分离器的排灰口通常所发生的细灰二次卷吸现象被消除的高效收尘旋风分离器组。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高效收尘旋风分离器组,包括前级旋风分离器与后级旋风分离器,若干台前级旋风分离器呈并联连接,前级旋风分离器的排气管与后级旋风分离器的排气管并联连接入抽气管道,在每台前级旋风分离器的出灰口均连接有前级集灰斗,后级旋风分离器的出灰口连接有后级集灰斗,在前级集灰斗内固定有前级安装架,在前级安装架上固定安装有前级圆锥形风帽,前级圆锥形风帽的锥顶朝上,前级圆锥形风帽的锥底边缘与前级集灰斗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后级旋风分离器的进气口上并联连接有与前级旋风分离器的台数配合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进气端设置在对应的前级旋风分离器的下段圆锥形筒体底端内;在后级集灰斗内固定有后级安装架,在后级安装架上固定安装有后级圆锥形风帽,后级圆锥形风帽的锥顶朝上,后级圆锥形风帽的锥底边缘与后级集灰斗内壁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圆锥形风帽与前级旋风分离器的下段圆锥形筒体呈同轴设置。所述前级旋风分离器的尺寸大于后级旋风分离器的尺寸。
本实用新型中的前级旋风分离器的排灰口通常所发生的细灰二次卷吸的现象被消除,通过后级旋风分离器中部中心管排出的乏气中的含粉量大大减少;本实用新型的旋风分离器组效率比常规旋风分离器可高出3~5个百分点,使其收尘效率保证在95%以上,能够很好满足高效耐磨风机的安全运行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该高效收尘旋风分离器组,包括前级旋风分离器1与后级旋风分离器2,若干台前级旋风分离器1呈并联连接,前级旋风分离器1的排气管与后级旋风分离器2的排气管并联连接入抽气管道3,在每台前级旋风分离器1的出灰口均连接有前级集灰斗4,后级旋风分离器2的出灰口连接有后级集灰斗9,在前级集灰斗4内固定有前级安装架5,在前级安装架5上固定安装有前级圆锥形风帽6,前级圆锥形风帽6的锥顶朝上,前级圆锥形风帽6的锥底边缘与前级集灰斗4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后级旋风分离器2的进气口上并联连接有与前级旋风分离器1的台数配合的进气管7,所述进气管7的进气端设置在对应的前级旋风分离器1的下段圆锥形筒体底端内;在后级集灰斗9内固定有后级安装架10,在后级安装架10上固定安装有后级圆锥形风帽8,后级圆锥形风帽8的锥顶朝上,后级圆锥形风帽8的锥底边缘与后级集灰斗9内壁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圆锥形风帽6与前级旋风分离器1的下段圆锥形筒体呈同轴设置。所述前级旋风分离器1的尺寸大于后级旋风分离器2的尺寸。
来自分级机出口的含细灰气流切向进入前级旋风分离器1,产生强烈旋转运动,细灰颗粒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至前级旋风分离器1的壁面,然后在重力的作用下下滑至排灰口向下排出。在气流旋转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一部分气流逐渐加入到分离器轴心线上的向上气流中,另一部分气流伴随着已被分离下来的细灰继续向下作旋转运动进入到前级集灰斗4。随后,大部分细灰通过前级集灰斗4后靠重力的作用向下经锁气卸料阀器进入细灰库。伴随细灰从前级旋风分离器1底部离开前级旋风分离器1的气流占总气流量的一定比例,这部分气流如果不作引导,它们最后会在负压的作用下再次返回到前级旋风分离器1中,并携带大量细灰,从而大大降低实际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前级旋风分离器1内的前级圆锥形风帽6将其从前级集灰斗4的顶部引出,重新加入后级旋风分离器2的气流中,利用前级旋风分离器1的排气管与后级旋风分离器2的排气管并联连接入的抽气管道3负压抽出并经后级旋风分离器2处理后进入出口烟道。
为降低总体高度,利用靠背式双前级旋风分离器1结构,细灰气流在旋风分离器入口处分两路进入两个前级旋风分离器1,前级旋风分离器1直径相对缩小,在相同的入口速度下具有比直径较大的单个分离器具有更高的分离效率,为降低,在每台前级旋风分离器1的出灰口均连接有前级集灰斗4,后级旋风分离器2的出灰口连接有后级集灰斗9。
通过这样的旋风分离器组,前级旋风分离器1的排灰口通常所发生的细灰二次卷吸的现象被消除,通过后级旋风分离器2中部中心管排出的乏气中的含粉量大大减少,本实用新型的旋风分离器组效率比常规旋风分离器可高出3~5个百分点,使其收尘效率保证在95%以上,能够很好满足高效耐磨风机的安全运行要求。
Claims (3)
1.一种高效收尘旋风分离器组,包括前级旋风分离器(1)与后级旋风分离器(2),若干台前级旋风分离器(1)呈并联连接,前级旋风分离器(1)的排气管与后级旋风分离器(2)的排气管并联连接入抽气管道(3),在每台前级旋风分离器(1)的出灰口均连接有前级集灰斗(4),后级旋风分离器(2)的出灰口连接有后级集灰斗(9),其特征是:在前级集灰斗(4)内固定有前级安装架(5),在前级安装架(5)上固定安装有前级圆锥形风帽(6),前级圆锥形风帽(6)的锥顶朝上,前级圆锥形风帽(6)的锥底边缘与前级集灰斗(4)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后级旋风分离器(2)的进气口上并联连接有与前级旋风分离器(1)的台数配合的进气管(7),所述进气管(7)的进气端设置在对应的前级旋风分离器(1)的下段圆锥形筒体底端内;在后级集灰斗(9)内固定有后级安装架(10),在后级安装架(10)上固定安装有后级圆锥形风帽(8),后级圆锥形风帽(8)的锥顶朝上,后级圆锥形风帽(8)的锥底边缘与后级集灰斗(9)内壁之间具有间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收尘旋风分离器组,其特征是:所述圆锥形风帽(6)与前级旋风分离器(1)的下段圆锥形筒体呈同轴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收尘旋风分离器组,其特征是:所述前级旋风分离器(1)的尺寸大于后级旋风分离器(2)的尺寸。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200848318U CN202479061U (zh) | 2012-03-08 | 2012-03-08 | 高效收尘旋风分离器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200848318U CN202479061U (zh) | 2012-03-08 | 2012-03-08 | 高效收尘旋风分离器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479061U true CN202479061U (zh) | 2012-10-10 |
Family
ID=469535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200848318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479061U (zh) | 2012-03-08 | 2012-03-08 | 高效收尘旋风分离器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47906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00997A (zh) * | 2012-03-08 | 2012-07-25 | 无锡市华通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 高效收尘旋风分离器组 |
-
2012
- 2012-03-08 CN CN2012200848318U patent/CN202479061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00997A (zh) * | 2012-03-08 | 2012-07-25 | 无锡市华通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 高效收尘旋风分离器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644249U (zh) | 双循环旋风分离器 | |
CN105484788A (zh) | 矿用干湿联合多级除尘装置 | |
CN103252146B (zh) | 一种集重力、旋风收尘于一体的立式电收尘器 | |
CN102240486A (zh) | 一种预除尘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4841229A (zh) | 一种组合式除尘装置 | |
CN203044189U (zh) | 高效细粉分离器二次分离装置 | |
CN201558749U (zh) | 一种旋风除尘器 | |
CN102600997B (zh) | 高效收尘旋风分离器组 | |
CN202479061U (zh) | 高效收尘旋风分离器组 | |
CN103272438B (zh) | 一种集重力收尘的高效旋风收尘器 | |
CN103263816B (zh) | 一种集高效旋风收尘的气箱式袋式收尘器 | |
CN201543512U (zh) | 一种旋风除尘器装置 | |
CN206215389U (zh) | 旋风收尘器 | |
CN201783407U (zh) | 一种预除尘装置 | |
CN201644246U (zh) | 旋风分离器 | |
CN103263815B (zh) | 一种集重力、旋风收尘于一体的卧式电收尘器 | |
CN203235382U (zh) | 一种集高效旋风收尘的气箱式袋式收尘器 | |
CN203235383U (zh) | 一种集重力、旋风收尘于一体的卧式电收尘器 | |
CN206045609U (zh) | 新型螺旋旋风重力分级除尘器 | |
CN201552069U (zh) | 一种用于生产球形石墨的旋风分离器 | |
CN204320506U (zh) | 一种旋流高效第三级旋风分离器 | |
CN112473252A (zh) | 一种多级超重力除尘器 | |
CN202962203U (zh) | 一种带旋风分离器的粉尘收集器 | |
CN105148672B (zh) | 一种用于可燃气体的组合式除尘器 | |
CN204582768U (zh) | 风动应力变频烟气粉尘加速分离除尘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01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30605 |
|
RGAV |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