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441870U - 新型变速器速比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新型变速器速比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441870U
CN202441870U CN2012200251580U CN201220025158U CN202441870U CN 202441870 U CN202441870 U CN 202441870U CN 2012200251580 U CN2012200251580 U CN 2012200251580U CN 201220025158 U CN201220025158 U CN 201220025158U CN 202441870 U CN202441870 U CN 2024418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section
input shaft
speed ratio
rectangu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02515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建东
李立新
张京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22002515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4418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4418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44187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riction Gea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型变速器速比调节装置,其包括箱体、输入部分(输入轴、销轴、螺钉、矩形轴、圆形凸轮、推力轴承)、输出部分(销轴R、滚子、摆杆、小轴)、速度调节部分(调速手柄、套筒、滚动轴承、紧锁螺母、箱体的左端壳)。输入轴一端连接横截面为矩形的矩形轴,矩形轴分为A段和B段,A段的中心线与输入轴的轴线重合,B段的中心线与A段的中心线呈一定夹角,B段插入圆形凸轮中心位置开有中心线为倾斜的矩形孔中,圆形凸轮的另一端连接摆杆,摆杆摆动幅度的大小决定速比大小,圆形凸轮旋转时的偏心距决定摆杆摆动幅度大小,输入轴与圆形凸轮的相对位置决定圆形凸轮的偏心距大小,通过调节输入轴与圆形凸轮的相对位置来调速比。

Description

新型变速器速比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速器机构,尤其涉及新型变速器速比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脉动无级变速器在纺织、化工、轻工、塑料、造纸、食品、制药等工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同时在其工作可靠性、调速范围、调速方式、结构简单等方面一直有着新的实用新型创造。 
申请号为200910210482.2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斜盘导杆转动式无级变速器,该无级变速器由主动机构、输出机构、箱体组成,所述主动机构由倾斜度可调且可转动的斜盘和至少三个平行等角设置的导杆构成,该导杆一端带有可单向转动的斜齿轮,另一端顶在斜盘盘面上,并可在斜盘盘面滑动;所述输出机构由单向转动的输出轴和套固在输出轴上与主动机构中斜齿轮啮合的大斜齿轮构成。该无级变速器利用了柱塞泵柱塞原理,是一种无易损件的新型的无级变速器,提高了变速器的可靠性,降低了维护成本。然而,对于上述斜盘导杆转动式无级变速器的构造,调节套筒与斜盘都随着输入轴同速旋转。所以,若要对变速器的速比进行调节,只有在输入轴停止转动的时候才能够操控调节套筒;另外,调节套筒自转时产生的惯性力也会影响调节套筒的旋转位置,进而降低了变速器速比的调节精度。 
申请号为89201734.1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摆快式脉动机械无级变速器,其借助于偏心盘和超越离合器脉动式无级齿轮传动。这种变速器克服了主机机构的行程速比系数在调速中随机架或曲柄长度的改变而变化、输出轴转速的脉动曲线呈无规律变化、机械效率低等问题,具有变速时主机构相对关系不变,正反向均可工作输出,行程速比系数值不变,输出平稳等优点,但其结构复杂、庞大,制造成本高,维修困难,转速比调节也比较困难,尤其是不能提供非常低的转速比,例如零转速比。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新型变速器速比调节装置,其不仅结构简单紧凑,制造和维修都简单成本低,而且可以提供非常低的转速比,例如,最低转速比为零,即转速比的范围为从零到设计的最大值,同时在输入轴转动情况下也可以进行速比调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新型变速器速比调节装置包括箱体、输入部分、速度调节装置和输出部分。输入部分包括输入轴、销轴、螺钉、矩形轴、圆形凸轮、推力轴承。所述输出部分包括销轴R、滚子、摆杆、小轴。所述速度调节部分包括调速手柄、套筒、滚动轴承、紧锁螺母、箱体的左端壳。所述输入轴的一端连接所述矩形轴,所述矩形轴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圆形凸轮的中心部位,所述圆形凸轮的一端由所述推力轴承定位,所述圆形凸轮的另一端由所述销轴R定位,所述销轴R上安装有所述滚子,所述销轴R与所述滚子一起安装在所述凸轮一侧的回转形凹槽里。所述销轴R的另一端与摆杆一端连接,所述摆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小轴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输入轴的一端为空心轴,空心部分的横截面是外壁为圆形,内壁为矩形,所述输入轴空心部分,外壁上至少有一个销轴孔和一个螺钉孔,所述销轴孔和所述螺钉孔沿所述输入轴的轴线方向排列成一排,且分别可以穿过所述销轴和所述螺钉。 
优选的是,所述矩形轴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矩形轴的中心线由两段组成, 
分别为A段和B段,所述A段与所述输入轴连接,所述B段与所述圆形凸轮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矩形轴的A段的中心线与所述输入轴的轴线重合,所述矩形轴的A段上至少有一个销轴孔和一个螺钉孔,且该销轴孔和螺钉孔沿矩形轴的A段的中心线方向排列成一排。 
优选的是,所述矩形轴的A段的形状和基本尺寸与所述输入轴的空心的形状完全相同,所述矩形轴的A段安装在所述输入轴的空心里面,该输入轴的空心与所述矩形轴的A段有间隙配合关系。所述输入轴上的销轴孔与所述矩形轴的A段上的销轴孔重合,所述输入轴上的螺钉孔与所述矩形轴的A段上的螺钉孔重合。所述输入轴通过所述销轴和螺钉与所述矩形轴的A段固定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矩形轴的B段的中心线与A段的中心线呈一定的夹角。 
优选的是,所述圆形凸轮的中央位置开有中心线为倾斜的矩形孔,此矩形孔形状和基本尺寸与矩形轴的B段的形状完全相同,孔的中心线与矩形轴的B段的中心线平行。 
优选的是,所述矩形轴的B段安装在凸轮的矩形孔里面,该孔与所述矩形形轴的B段有间隙配合关系。 
优选的是,所述圆形凸轮靠近输入轴的一端由所述推力轴承定位,所述推力轴承的另一端焊接固定于所述箱体上。防止所述圆形凸轮在转动过程或非转动过程中向所述输入轴的方向移动。 
优选的是,所述圆形凸轮远离输入轴的一端由所述销轴R定位,防止圆形凸轮在转动过程或非转动过程中向远离所述输入轴的方向移动,销轴R的一端安装有所述滚子,所述销轴R与所述滚子一起安装在所述圆形凸轮的回转形凹槽里。 
优选的是,所述销轴R的另一端与所述摆杆活动连接,所述摆杆一端有一圆孔,所述销轴R安装在所述摆杆一端的圆孔中,且所述销轴R与所述摆杆彼此不会脱离。 
优选的是,所述摆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小轴连接,且摆杆可以绕所述小轴的轴线摆动,所述小轴的两端安装在箱体上的支撑孔中。 
由于所述矩形轴的B段插入所述圆形凸轮的矩形孔中,且所述矩形轴的B端的中心线与A段的中心线呈一定的夹角,所以当所述矩形轴的A段最接近于所述圆形凸轮时,所述圆形凸轮的几何中心与所述矩形轴的A段的中心线重合,即所述圆形凸轮的几何中心与所述输入轴的轴线重合,此时所述输入轴转动时,带动所述圆形凸轮转动,所述圆形凸轮的几何中心与圆形凸轮的转动中心重合,故所述圆形凸轮不会径向跳动,圆形凸轮上的回转形凹槽也不会发生径向跳动,从而所述摆杆不会产生摆动,当所述输入轴向远离所述圆形凸轮方向移动时,所述圆形凸轮由于有所述推力轴承的定位而不能跟随输入轴移动,所以所述输入轴以及所述矩形轴将与所述圆形凸轮发生相对位移,由于所述矩形轴的B段的中心线与A段的中心线呈一定的夹角,导致圆形凸轮沿其直径方向移动,此时圆形凸轮的几何中心偏离圆形凸轮的转动中心,偏离的距离称为偏心距,所述偏心距的大小与所述输入轴的移动距离有关。当所述输入轴转动时,在偏心距的影响下,所述圆形凸轮及其上的回转形凹槽将产生径向跳动,从而使得所述摆杆通过销轴R和滚子作用开始绕所述小轴的轴线摆动。 
在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变速器速比调节装置中,转速比与摆杆的摆角大小有关,摆角越大,速比越大,反之则速比越小。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变速器速比调节装置中的摆杆的摆角的大小与圆形凸轮的偏心距有关,而输入轴相对于圆形凸轮的位置决定着圆形凸轮的偏心距的大小,当输入轴相对于圆形凸轮距离越近,速比越小,当输入轴相对于圆形凸轮距离越远,速比越大。因此,按照本实用新型的速比调节是通过调节输入轴相对于圆形凸轮位置实现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形式中,输入轴相对于圆形凸轮位置调节即速比调节是通过调节所述调速手柄实现的。 
优选的是,所述调速手柄焊接固定于所述套筒的外壁上。 
优选的是,所述套筒一端的内壁有螺纹。 
优选的是,所述箱体的左端端盖的外壁有螺纹。 
优选的是,所述套筒的内壁螺纹与箱体的左端端盖的外壁螺纹旋合。 
优选的是,所述套筒的另一端安装有所述滚动轴承,所述滚动轴承又安装在所述输入轴上。所述套筒通过所述滚动轴承与所述输入轴活动连接,套筒的轴线与输入轴的轴线重合,输入轴相对于套筒可以沿其轴线转动,其它方向上输入轴与套筒不可发生相对运动。 
优选的是,所述紧锁螺母的内壁有螺纹,紧锁螺母与箱体的左端盖的螺纹旋合。 
转动所述调节手柄可以使所述套筒绕输入轴的轴线转动,套筒的内壁螺纹与箱体的左端盖的外壁螺纹旋合,因此套筒绕输入轴的轴线转动的同时,又沿着该轴线左右移动。套筒的一端与输入轴连接,因而,当套筒左右移动时,滚动轴承和输入轴同时随套筒左右移动,输入轴与圆形凸轮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圆形凸轮的偏心距也随之发生变化。当套筒运动到某一位置(即速比调节到规定数值)后,转动所述锁紧螺母,使其沿轴向挤压套筒,从而将套筒锁紧在该位置上。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变速器速比调节装置是采用手动调速手柄调节圆形凸轮的偏心距实现的,可以动态调速,也可以静态调速,由于圆形凸轮的偏心距可以是零,所以最低转速比可以为零,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变速器速比调节装置结构简单紧凑,制造和维修都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变速器速比调节装置。 
图1是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变速器速比调节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变速器速比调节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局部结构侧视图。 
图中标记为:输入轴1、矩形轴2、销轴3、螺钉4、圆形凸轮5、推力轴承6、 
箱体7、销轴R 8、滚子9、摆杆10、小轴11、调速手柄12、套筒13、箱体的左端盖14、滚动轴承15、紧锁螺母16、回转形凹槽17、支撑孔1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变速器速比调节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以下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的,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图1和2所示的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变速器速比调节装置实施例包括箱体、输入部分、速度调节装置和输出部分。输入部分包括输入轴1、销轴3、螺钉4、矩形轴2、圆形凸轮5、推力轴承6,所述输出部分包括销轴R8、滚子9、摆杆10、小轴11,所述速度调节部分包括调速手柄12、套筒13、滚动轴承15、紧锁螺母16、箱体的左端壳14。 
如图1所示,输入轴1的一端为空心轴,空心部分的横截面是外壁为圆形,内壁为矩形,输入轴1的空心部分的外壁上至少有一个销轴孔和一个螺钉孔,销轴孔和螺钉孔沿输入轴1的轴线方向排列成一排,且分别可以穿过销轴3和螺钉4。矩形轴2的横截面为矩形,矩形轴2的中心线由两段组成,分别为A段和B段,A段与输入轴1连接,B段与圆形凸轮5连接。矩形轴2的A段的中心线与输入轴1的轴线重合,矩形轴2的A段上至少有一个销轴孔和一个螺钉孔,且该销轴孔和螺钉孔沿矩形轴的A段的中心线方向排列成一排。矩形轴2的A段的形状和基本尺寸与输入轴1的空心的形状完全相同,矩形轴2的A段安装在输入轴1的空心里面,输入轴1的空心与矩形轴2的A段有间隙配合关系。输入轴1上的销轴孔与矩形轴2的A段上的销轴孔重合,输入轴1上的螺钉孔与矩形轴2的A段上的螺钉孔重合。输入轴1通过销轴3和螺钉4与矩形轴2的A段固定连接。矩形轴2的B段的中心线与A段的中心线呈一定的夹角。圆形凸轮5的中央位置开有中心线为倾斜的矩形孔,此矩形孔形状和基本尺寸与矩形轴2的B段的形状完全相同,矩形孔的中心线与矩形轴2的B段的中心线平行,矩形轴2的B段安装在凸轮的矩形孔里面,该孔与矩形轴2的B段有间隙配合关系。圆形凸轮5靠近输入轴1的一端由推力轴承6定位,推力轴承6的另一端焊接固定于箱体7上,防止圆形凸轮5在转动过程或非转动过程中向靠近输入轴1的方向移动。圆形凸轮5远离输入轴1的一端由销轴R8定位,防止圆形凸轮5在转动过程或非转动过程中向远离输入轴1的方向移动,销轴R8的一端安装有滚子9,销轴R8与滚子9一起安装在圆形凸轮5的回转形凹槽17里。销轴R8的另一端与摆杆10活动连接,摆杆10一端有一圆孔,销轴R8安装在摆杆10一端的圆孔中,且销轴R8与摆杆10彼此不会脱离。摆杆10的另一端与小轴11连接,且摆杆10可以绕小轴11的轴线摆动,小轴11的两端安装在箱体7上的支撑孔18中。调节手柄12焊接固定于套筒13的外壁,套筒13一端的内壁有螺纹,箱体的左端端盖14的外壁有螺纹,套筒13的内壁螺纹与箱体的左端14端盖的外壁螺纹旋合。套筒13的另一端安装有滚动轴承15,滚动轴承15又安装在输入轴1上。套筒13通过滚动轴承15与输入轴1活动连接,套筒13的轴线与输入轴1的轴线重合,输入轴1相对于套筒13可以沿其轴线转动,其它方向上输入轴1与套筒13不可发生相对运动。紧锁螺母16的内壁有螺纹,紧锁螺母16与箱体的左端盖14的螺纹旋合。 
如图2所示,圆形凸轮5上有回转形凹槽17,销轴R8与滚子9一起安装在圆形凸轮5的回转形凹槽17里。销轴R8的另一端与摆杆10活动连接,摆杆10一端有一圆孔,销轴R8安装在摆杆10一端的圆孔中,且销轴R8与摆杆10彼此不会脱离。摆杆10的另一端与小轴11连接,且摆杆10可以绕小轴11的轴线摆动。 
下面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变速器速比调节装置的图示最佳实施例的工作过程。由于矩形轴2的B段插入所述圆形凸轮5的矩形孔中,且所述矩形轴2的B端的中心线与A段的中心线呈一定的夹角,所以当矩形轴2的A段最接近于圆形凸轮5时,圆形凸轮5的几何中心与矩形轴2的A段的中心线重合,即圆形凸轮5的几何中心与输入轴1的轴线重合,此时输入轴1转动时,带动圆形凸轮5转动,圆形凸轮5的几何中心与圆形凸轮5的转动中心重合,故圆形凸轮5不会径向跳动,圆形凸轮5上的回转形凹槽17也不会发生径向跳动,从而摆杆10不会产生摆动。当输入轴1向远离圆形凸轮5方向移动时,圆形凸轮5由于有推力轴承6的定位而不能跟随输入轴1移动,所以输入轴1以及矩形轴5将与圆形凸轮5发生相对位移,由于矩形轴2的B段的中心线与A段的中心线呈一定的夹角,导致圆形凸轮5沿其直径方向移动,此时圆形凸轮5的几何中心偏离圆形凸轮5的转动中心,偏离的距离称为偏心距,偏心距的大小与输入轴1的移动距离有关。当输入轴1转动时,在偏心距的影响下,圆形凸轮5及其上的回转形凹槽17将产生径向跳动,从而使得摆杆10通过销轴R8和滚子9作用开始绕小轴11的轴线摆动。 
在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变速器速比调节装置中,转速比与摆杆10的摆角大小有关,摆角越大,速比越大,反之则速比越小。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变速器速比调节装置中的摆杆10的摆角的大小与圆形凸轮5的偏心距有关,而输入轴1相对于圆形凸轮5的位置决定着圆形凸轮5的偏心距的大小,当输入轴1相对于圆形凸轮距5离越近,速比越小,当输入轴1相对于圆形凸轮5距离越远,速比越大。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速比调节是通过调节输入轴1相对于圆形凸轮5的位置实现的。 
转动调节手柄12可以使套筒13绕输入轴1的轴线转动,套筒13的内壁螺纹与箱体的左端盖14的外壁螺纹旋合,因此套筒13绕输入轴1的轴线转动的同时,又沿着该轴线左右移动。套筒13的一端与输入轴1连接,因而,当套筒13左右移动时,滚动轴承15和输入轴1同时随套筒13左右移动,输入轴1与圆形凸轮5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圆形凸轮5的偏心距也随之发生变化。当套筒13运动到某一位置(即速比调节到规定数值)后,转动锁紧螺母16,使其沿轴向挤压套筒13,从而将套筒13锁紧在该位置上,使速比固定在此数值。 
需要说明的是,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变速器速比调节装置的技术方案的范畴包括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子方案以及各个细节的任意组合,为了使本说明书简明,在此没有对所有的这些方案一一列举出来,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说明书后均可理解这些任一组合构成的方案。 

Claims (17)

1.新型变速器速比调节装置,其包括箱体、输入部分、输出部分和速度调节部分,所述输入部分包括输入轴、销轴、螺钉、圆形凸轮、推力轴承,所述输出部分包括销轴R、滚子、摆杆、小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部分还包括矩形轴,所述矩形轴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矩形轴的中心线分为A段和B段,所述矩形轴的A段与输入轴连接,所述矩形轴的B段的中心线与所述矩形轴的A段的中心线呈一定夹角,所述圆形凸轮中央位置开有中心线为倾斜的矩形孔,所述矩形轴的B段安装在所述圆形凸轮的矩形孔中,所述摆杆通过销轴R和滚子与所述圆形凸轮连接,所述摆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小轴连接,所述小轴的两端安装在箱体上的支撑孔中,所述速度调节部分包括调速手柄、套筒、滚动轴承、紧锁螺母、箱体的左端壳,所述调速手柄固定在所述套筒上,所述套筒一端与所述箱体的左端壳连接,所述套筒的另一端安装有所述滚动轴承,所述滚动轴承又安装在所述输入轴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变速器速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的一端为空心轴,空心部分的横截面是外壁为圆形,内壁为矩形,所述输入轴的空心部分的外壁上至少有一个销轴孔和一个螺钉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变速器速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销轴孔和所述螺钉孔沿所述输入轴的轴线方向排列成一排,且分别可以穿过所述销轴和所述螺钉。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新型变速器速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轴的A段的形状和基本尺寸与所述输入轴的空心的形状完全相同,所述矩形轴的A段安装在所述输入轴的空心里面,,所述输入轴的空心与所述矩形轴的A段有间隙配合关系,所述矩形轴的A段的中心线与所述输入轴的轴线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变速器速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轴的A段上至少有一个销轴孔和一个螺钉孔,所述销轴孔和螺钉孔沿矩形轴的A段的中心线方向排列成一排,且所述输入轴上的销轴孔与所述矩形轴的A段上的销轴孔重合,所述输入轴上的螺钉孔与所述矩形轴的A段上的螺钉孔重合,所述输入轴通过所述销轴和螺钉与所述矩形轴的A段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新型变速器速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凸轮的中央位置开有中心线为倾斜的矩形孔,此矩形孔形状和基本尺寸与矩形轴的B段的形状完全相同,孔的中心线与矩形轴的B段的中心线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变速器速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轴的B段安装在凸轮的矩形孔里面,该孔与所述矩形形轴的B段有间隙配合关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变速器速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凸轮靠近输入轴的一端由所述推力轴承定位,所述推力轴承的另一端焊接固定于所述箱体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变速器速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凸轮远离输入轴的一端由所述销轴R定位,销轴R的一端安装有所述滚子,所述销轴R与所述滚子一起安装在所述圆形凸轮的回转形凹槽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变速器速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销轴R的另一端与所述摆杆活动连接,所述摆杆一端有一圆孔,所述销轴R安装在所述摆杆一端的圆孔中,且所述销轴R与所述摆杆彼此不会脱离。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新型变速器速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小轴连接,且摆杆可以绕所述小轴的轴线摆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新型变速器速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速手柄焊接固定于所述套筒的外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新型变速器速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一端的内壁有螺纹。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新型变速器速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左端端盖的外壁有螺纹。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新型变速器速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内壁螺纹与箱体的左端端盖的外壁螺纹旋合。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新型变速器速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另一端安装有所述滚动轴承,所述滚动轴承又安装在所述输入轴上,所述套筒通过所述滚动轴承与所述输入轴活动连接,套筒的轴线与输入轴的轴线重合,输入轴相对于套筒可以沿其轴线转动,其它方向上输入轴与套筒不可发生相对运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4-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新型变速器速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锁螺母的内壁有螺纹,紧锁螺母与箱体的左端盖螺纹旋合。
CN2012200251580U 2012-01-19 2012-01-19 新型变速器速比调节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4418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0251580U CN202441870U (zh) 2012-01-19 2012-01-19 新型变速器速比调节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0251580U CN202441870U (zh) 2012-01-19 2012-01-19 新型变速器速比调节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441870U true CN202441870U (zh) 2012-09-19

Family

ID=468233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0251580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441870U (zh) 2012-01-19 2012-01-19 新型变速器速比调节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44187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37264A (zh) * 2012-01-19 2012-07-04 北京联合大学 一种无级变速器速比调节机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37264A (zh) * 2012-01-19 2012-07-04 北京联合大学 一种无级变速器速比调节机构
CN102537264B (zh) * 2012-01-19 2014-04-23 北京联合大学 一种无级变速器速比调节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79044B (zh) 连续间歇回转升降工作臂机构及使用方法
CN106737821B (zh) 一种基于几何特性的变刚度机构
JP2015123566A (ja) 水平多関節機械アーム
CN103697849A (zh) 用于高精度圆柱度仪的调心调平工作台
CN104131987A (zh) 一种电风扇摇头角度调节装置
CN202545729U (zh) 新型速比连续可调式无级变速器
CN108964342A (zh) 一种可在线连续控制惯容量的半主动惯容
CN104776181A (zh) 一种无自旋无级变速器及其调速装置
CN105799894B (zh) 带放大机构的摆动导杆式摆线推进器
CN203254802U (zh) 新型夹面台升降机构
CN202441870U (zh) 新型变速器速比调节装置
CN102537264B (zh) 一种无级变速器速比调节机构
CN106402305A (zh) 一种齿条机械方向切换机构
CN107012597B (zh) 一种缝纫机简易针距调节机构及缝纫机
CN204216395U (zh) 一种真空环境下的光腔调整机构
CN105397505B (zh) 一种六自由度调节装置
CN104939440A (zh) 一种鞋楦高度微调机构
CN102343409A (zh) 高速电脑数控卷簧机
CN204828884U (zh) 全行程可调拨盘式气动执行机构
CN102562997B (zh) 一种脉动无级变速器
CN105108018A (zh) 一种实现直线摆动的摆辗机
CN102705352A (zh) 一种曲柄及其半径调节装置
CN103240612A (zh) 一种回转工作台
CN110193634A (zh) 一种阀柱体槽位倒角加工专用设备
CN209668232U (zh) 连续间歇回转升降工作臂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91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40423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