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439276U - 角底袋制袋机 - Google Patents

角底袋制袋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439276U
CN202439276U CN2012200813817U CN201220081381U CN202439276U CN 202439276 U CN202439276 U CN 202439276U CN 2012200813817 U CN2012200813817 U CN 2012200813817U CN 201220081381 U CN201220081381 U CN 201220081381U CN 202439276 U CN202439276 U CN 2024392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lding
aileron
fold
pucking
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08138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晓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g King Machiner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g King Machiner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g King Machiner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g King Machiner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2008138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4392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4392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43927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lding Of Thin Sheet-Like Materials, Special Discharging Devices, And Oth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角底袋制袋机,其中包括开底装置、折底鼓、副翼折返装置、涂糊装置、槽部、夹持爪、开闭爪、推进刀片、袋底折入装置。采用该种结构的角底袋制袋机,设置于折底鼓的捕捉爪夹持着纸筒的背侧折入副翼,开闭爪配置在表面纸与表侧折入副翼之间,利用涂糊装置将表背各折入副翼涂抹上浆糊,将折入线部导入到设置于折底鼓的夹持爪与开闭爪之间,利用关闭夹持爪和开闭爪将表背各折入副翼的折入线部分咬住且抬起,由袋底折入装置分别折叠到内侧,由此成形为纸袋的角底部分,从而由折底鼓大致同时将表背的折入副翼折入,且能够实现装置自体的小型化,并且有效地成形为无筋状线的纸袋,结构简单实用,工作性能稳定可靠,适用范围较为广泛。

Description

角底袋制袋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造机械领域,特别涉及纸袋制造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角底袋制袋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角底袋制袋机,在将底部折入的前阶段,将两侧由呈M字状折入的长条管状纸筒按预定尺寸切断,以成形为纸袋用的纸筒1,或者将按预先预定尺寸裁断了的一张袋用纸由搬送装置依次间歇性地搬送,在该搬送中途将两侧部呈M字状折入而折叠为两折,并且将其外端缘涂抹上浆糊,以成形为前后开口的纸筒1。其后,如图1(A)所示,在纸筒1的靠近袋底附近相互平行地刻设有折入副翼1A、1B的折入线2和折返线3后,再将折入副翼1A、1B折叠入内侧,而形成作为纸袋底部的角底部分。并且,用于形成这样纸袋的角底部分的角底袋制袋机如图2所示,由设置于用于对纸筒1的底部进行折底加工的折底鼓4上的捕捉爪5夹持着纸筒1的背侧折入副翼1A,随着所述折底鼓4的旋转而将纸筒1旋转移送。在该情况下,以折底鼓4搬送的纸筒1如图1(B)所示,仅仅表侧折入副翼1B从折返线3折返成反面,使表背的副翼1A、1B沿着折底鼓4的外周呈平面状地展开,在该状态下,与折底鼓4一体地移送。并且,在该纸筒1的移送中,由并设于折底鼓4上的未图示的涂糊滚子对所述各副翼1A、1B部分进行涂抹浆糊,其后,如图2所示,利用与折底鼓4的旋转同步地旋转的二片推进刀片6、6A,将各副翼1A、1B的折入线2部分压入到设置于折底鼓4的槽部4A内。并且,构成为,由设置于槽部4A内部的能够开闭的夹持爪7咬住已被压入于槽部4A内的折入线2的前后,将各副翼1A、1B折回到各个内侧。由冲压滚子等使这样折返的副翼1A、1B压接到折底鼓4上,对各副翼1A、1B进行粘贴,如图1(C)以及图3所示,形成了纸袋8的角底部分8A。
所述的现有技术中的角底袋制袋机中的折底方法是,构成为在成形为纸袋8的角底部分8A时,由推进刀片6、6A将沿着折底鼓4的外周呈平面状地展开的表背的折入副翼1A、1B的各个折入线2部分压入到设置于折底鼓4上的槽部4A中,由设置于该槽部4A内的能够开闭的夹持爪7咬住折入线2的前后,并将各副翼1A、1B折返到各个内侧而粘贴起来,因此,在由夹持爪7夹着前端侧的背侧折入副翼1A的折入线2的情况下,其背侧折入副翼1A的折入线2成为角底部分2的缘部,虽然这样不出现问题,但是在由夹持爪7夹着翻面地折返的表侧折入副翼1B时,包括纸筒1的表背面纸在内而被咬住,因而,在纸筒1的下部残留有咬住痕迹,如图3所示,在成品纸袋8作为筋状线(划线、筋纹)9而体现出来,在外观设计上不美观,特别不适于礼品用等重视外观设计的纸袋。因此,为了利用以往的角底袋制袋机制作没有筋状线的纸袋,也考虑例如,由夹持爪7仅仅使由折底鼓4形成为角底部分2的缘部的背侧折入副翼1A的折入线2部分折返,将这样使背侧折入副翼1A被折入的纸筒1搬送至与折底鼓4独立分开构成的折叠机,单独地将表侧折入副翼1B折入,在该情况下,将角底袋制袋机与表侧折入副翼1B的折叠机相互连接设置,因而不仅会使装置自体大型化,而且分别以单独的工序进行表背的折入副翼1A、1B的折入动作,因此,使折入工序复杂化,能够成形为外观设计上无筋状线的纸袋,但另一方面,存在导致生产率的降低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能够由折底鼓大致同时将表背的折入副翼折入、实现装置自体的小型化、有效地成形为无筋状线的纸袋、结构简单实用、工作性能稳定可靠、适用范围较为广泛的角底袋制袋机。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角底袋制袋机具有如下构成:
该角底袋制袋机,其主要特点是,所述角底袋制袋机包括:
开底装置;
折底鼓,与所述的开底装置相对滚动设置;
副翼折返装置,与该折底鼓的外周贴近设置;
涂糊装置,与所述的折底鼓相对滚动设置;
槽部,设置于所述折底鼓上;
夹持爪,设置于该槽部内;
开闭爪,与该折底鼓的外周贴近设置;
推进刀片,设置于所述的折底鼓的前方位置,且与所述的开闭爪位置相对应;
袋底折入装置,与该折底鼓的外周贴近设置。
采用了该实用新型的角底袋制袋机,由于其中利用开底装置来吸附纸筒的表侧折入副翼,而打开纸筒的袋底,由设置于折底鼓的捕捉爪夹持着纸筒的背侧折入副翼;与此大致同时,开闭爪向纸袋的表面内侧突出,并且由副翼折返装置将利用折底鼓的旋转而旋转移送的纸筒的表侧折入副翼从折返线折返成反面,并沿着折底鼓将表背的各折入副翼展开,因此,开闭爪配置在表面纸与表侧折入副翼之间;其后,利用折底鼓的旋转,对沿着折底鼓使表背的各折入副翼展开的纸筒进行搬送,在该搬送中途,利用涂糊装置将表背各折入副翼涂抹上浆糊;并且,将推进刀片切入这样涂抹上浆糊的表背各折入副翼的折入线部分,而将折入线部导入到设置于折底鼓的夹持爪与开闭爪之间,利用关闭夹持爪和开闭爪将表背各折入副翼的折入线部分咬住且抬起,由袋底折入装置分别折叠到内侧,由此成形为纸袋的角底部分,从而由折底鼓大致同时将表背的折入副翼折入,且能够实现装置自体的小型化,并且有效地成形为无筋状线的纸袋,结构简单实用,工作性能稳定可靠,适用范围较为广泛。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现有技术中的副翼的折入状态的说明图,其中:
图1(A)是折入前的立体图,
图1(B)是表示副翼的展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1(C)是折入后的斜视图。
图2是表示同副翼的折入状态的剖视图
图3是同纸袋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概略的主视图。
图5是同划线附加装置附近的剖视图。
图6是同划线附加装置附近的主视图。
图7是表示同副翼的折缝的说明图,其中:
图7(A)是进入折缝之前的主视图,
图7(B)是进入折缝后的主视图。
图8是同开底装置附近的局部切槽侧视图。
图9是同第一涂糊装置附近的剖视图。
图10是同捕捉爪附近的侧视图。
图11是同捕捉爪附近的剖视图。
图12是同夹持爪附近的侧视图。
图13是同夹持爪附近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同折底状态的折底鼓的立体图。
图15是同开闭爪附近的剖视图。
图16是同开闭爪附近的侧视图。
图17是同推进刀片附近的剖视图。
图18是表示同副翼的折入状态的折底折入装置的侧视图。
图19是同成品纸袋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D        开底装置
E        副翼折入装置
F        涂糊装置
G        袋底折入装置
1        纸筒
1A       背侧折入副翼
1B       表侧折入副翼
2        折入线
3        折返线
4        折底鼓
4A       槽部
5        捕捉爪
6、6A    压入刀片
7        夹持爪
8        纸袋
90、90A  开闭爪。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角底袋制袋机具备:开底装置,其用于将纸筒的表侧折入副翼吸附而打开袋底;折底鼓,其具有用于将所述纸筒的背侧折入副翼夹持的捕捉爪,并且利用旋转使所述纸筒旋转移送;副翼折返装置,其与该折底鼓的外周接近地设置,从所述纸筒的折返线将表侧的折入副翼折翻过来;涂糊装置,其对所述纸筒的表背各折入副翼涂抹上浆糊;槽部,其与所述背侧折入副翼的折入线部分对应地设置于所述折底鼓上;夹持爪,其设置于该槽部内,以将背侧折入副翼的折入线前后咬住;开闭爪,其与所述表侧折入副翼的折入线部分对应地配置在所述纸筒的表面纸与表侧折入副翼之间,以将表侧折入副翼的折入线前后咬住;推进刀片,其将所述表背的折入线导入至该开闭爪和所述夹持爪中;以及袋底折入装置,其将利用所述开闭爪和夹持爪的开闭而展开的背表各折入副翼折入到内侧。
图4至图19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对与所述以往例同样的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来进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角底袋制袋机,将经前工序预先裁断为预定尺寸的纸袋构成用纸隔开间隔地连续搬送,在该搬送中途,由未图示的折入装置将纸袋构成用纸折叠为两折,并且使其两侧部形成为M字状的方式将侧端缘折入,并进行浆糊涂抹,成形为前后开口的纸筒1。并且,如图4的概略说明图所示,由供给装置A将这样成形的纸筒1连续地供给。在该供给装置A的终端侧,用于夹着所述纸筒1的袋底侧而将纸筒1旋转搬送的折底鼓4分别连接设置有:用于对作为成品纸袋8袋口的纸筒1的靠近袋口附近施加折缝的折口划线附加装置B;用于对作为成品纸袋8的角底部分的靠近袋底附近施加折缝的折底划线附加装置C;以及用于吸附袋底侧而打开袋底的开底装置D。在该折底鼓4的外周外侧上并列设置有:副翼折返装置E,其将表侧折入副翼1B从已由所述折底划线附加装置C形成的折返线3折返到纸筒1的背面,并使表背各折入副翼1A、1B沿着折底鼓4呈平面状地展开;涂糊装置F,其对所述表背各折入副翼1A、1B涂抹浆糊;以及用于粘贴其各折入副翼1A、1B的袋底折入装置G。
如图4所示,进一步详细说,所述供给装置A,由架设于主动链轮11与从动链轮12之间的左右一对无端状传送带链13构成,安装于其传送带链13的进送爪14袋底侧搬送方向向纸筒1次工序的划线附加,折底以及粘贴工序搬送。如图4所示,在该纸筒供给装置A与折口划线附加装置B之间配置有上下一对冲压滚子15,由未图示的驱动装置使该冲压滚子15向相互逆反方向旋转,并夹入纸筒1,由此,推压着纸筒1的两侧向次工序的折底划线附加装置C移送。
如图5所示,所述折口划线附加装置B由具有一个平板状的划线附加刀片20的上部旋转轴21和具有其划线附加刀片20的承受滚子22的下部旋转轴23构成,如图6所示,利用螺丝将所述划线附加刀片20卡止到固定于上部旋转轴21上的一对安装板24上,并且,在下部旋转轴23的一侧,紧固有与用于将来自未图示的驱动源的旋转分开传送的驱动齿轮25相啮合的传送齿轮25A,经由这些各齿轮25、25A将下部旋转轴23旋转驱动,使其旋转力经由分别紧固于所述下部旋转轴23和上部旋转轴21的另一侧上的多个中继齿轮26、26A,向上部旋转轴21传送,使上部旋转轴21向与下部旋转轴24相反的方向旋转,使所述划线附加刀片20压接至从冲压滚子15输送出的纸筒1的袋底附近,而刻设了折口时使用的折缝27。并且,利用各旋转轴21、23的旋转,将纸筒1移送至下个工序的折底划线附加装置C。
如图5所示,折底划线附加装置C具有实质与所述折口划线附加装置B大致同样的构成,在该折底划线附加装置C中,构成有具有二片平板状的划线附加刀片30、30A的上部旋转轴31和具有其划线附加刀片30、30A的承受滚子32的下部旋转轴33,而且,在所述折口划线附加装置B与折底划线附加装置C之间,配设有交接板34。并且,折底划线附加装置C的驱动,利用与上述折口划线附加装置B同样地紧固于上部旋转轴31和下部旋转轴33上的未图示的驱动齿轮、中继齿轮,将下部旋转轴33旋转驱动,并将其旋转传送至上部旋转轴31,由此,使所述各划线附加刀片30、30A压接到作为纸筒1的搬送方向前方侧的靠近袋底附近,而刻设了折底时使用的折入线2和折返线3这二条平行划线。在该情况下,折入线2和折返线3如图7所示,从纸筒1的前端侧到折入线2的间隔S形成为表背各折入副翼1A、1B的长度,在折入其各折入副翼1A、1B时,将这些各折入副翼1A、1B相互重叠,而将所述间隔S设定为大于纸筒1的开口宽度的一半。另外,将折入线2与折返线3之间的间隔S1、即所述各划线附加刀片30、30A间的间隔设定为纸筒1开口宽度的大致一半的尺寸。在该情况下,为了与各种袋口的尺寸对应,而由所述折底划线附加装置C的划线附加刀片30、30A卡止在通过对安装板35的外周进行切槽而形成的凹部35A中,其一个划线附加刀片30被固定地卡止着,但是,如以图5中的双点划线表示那样另一个划线附加刀片30A在所述凹部35A内,其安装位置以可移动的方式被固定着。并且,这样,利用各旋转轴31、33的旋转将折入线2和折返线3进入的纸筒1移送到开底装置D中。
如图4以及图8所示,开底装置D包括:固定于上部旋转轴40上的旋转圆弧板41;压板42,其位于该旋转圆弧板41的两侧,且固定于上部旋转轴40上;吸附垫片43,其面对着在所述旋转圆弧板41的外周面切槽形成的开口部43A,且安装固定于旋转圆弧板41上;以及与所述旋转圆弧板41沿上下成一对的下部旋转轴45;利用与所述吸附垫片43相连通连接的未图示的真空泵等负压发生装置,以吸附纸筒1的表侧折入副翼1B,并沿着安装于旋转圆弧板41上的吸附垫片43的旋转轨迹而吸附纸筒1的表侧折入副翼1B。并且,与此大致同时,由设置于与开底装置D接近配置的所述折底鼓4上的捕捉爪5,夹持着袋底开放的纸筒1的背侧折入副翼1A前端,使上部旋转轴40和折底鼓4向相互逆反方向旋转,而将纸筒1的袋底打开。
如图8所示,作为所述副翼折返装置E的左右一对引导板50位于由所述开底装置D开口的袋口两侧部分,并借助安装臂52大致水平地固定到横设于所述折底鼓4上部的安装杆51上。该左右的引导板50具有:平板部53;和从该平板部53的两侧端部向下垂下设置的下立部54。另外,平板部53的一端侧(开底装置D侧)形成为随着靠近外缘部而逐步变高的倾斜部54A,平板部53的多端侧以与所述折底鼓4的外周面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安装臂52上。进而,在各引导板50之间,将用于使所述纸筒1的中央部分按压于折底鼓4的外周面上的线状构件56经由安装臂52A固定在所述安装杆51上。并且,将由折底鼓4旋转搬送的纸筒1导入到各引导板50与折底鼓4之间,由所述开底装置D将受到吸引的表侧折入副翼1B按压到各引导板50的平板部53上,利用折底鼓4的旋转将表侧折入副翼1B从所述折返线3折返成反面。即,通过残留背侧副翼1A而仅仅将表侧折入副翼1B折返成反面,而将表背的折入副翼1A、1B沿着折底鼓4的外周呈平面状地展开。这样,将由副翼折返装置E使前后的折入副翼1A、1B展开了的纸筒1与所述折底鼓4的旋转一体地搬送。此时,由冲压滚子57和折底鼓4夹着各折入副翼1A、1B的两侧而将各折入副翼1A、1B呈偏平状地折叠,并且,使纸筒1通过并设于折底鼓4的弯曲状的引导限制板58与折底鼓4之间的微小间隙,控制了纸筒1的上浮而能够稳定的搬送。
如图9所示,涂糊装置F包括:用于收容淀粉糊或化学浆糊系的粘接剂A的罐60;外周面上具有由合成橡胶等构成的涂糊部61的涂糊滚子62;面对所述罐60的下表面开口部63,设置于罐6与0涂糊滚子62之间的中继滚子64;以及使罐60内的粘接剂A经由中继滚子64附着于涂糊滚子62的涂糊部61上,利用涂糊滚子62的旋转对表背各折入副翼1A涂抹浆糊。此外,经由气动缸65将涂糊滚子62安装起来,在因卡纸等而在折底鼓4上无纸筒1时将气动缸65驱动,以使涂糊滚子62向上方移动,由此防止浆糊附着在折底鼓4上。此外,图中的标号66表示托盘。
如图10至图13所示,所述折底鼓4由隔开适当间隔被固定在紧固于旋转轴70上的安装用筒71上的多个分割鼓72的聚合体构成,在这些各分割鼓72间形成有槽部4A,该槽部4A交替配置有用于夹持所述纸筒1的背侧折入副翼1A前端的捕捉爪5和用于咬住背侧折入副翼1A的折入线2前后的夹持爪7。如图10所示,所述捕捉爪5位于槽部4A的中央部分,其前端部分从槽部4A向分割鼓72的外周外侧延伸设置,由该捕捉爪5的前端部分和分割鼓72夹持着所述背侧折入副翼1A。另一方面,夹持爪7由固定于槽部4A的端部上的固定爪73和与该固定爪73对置地设置于槽部4A内的可动爪74构成,利用其可动爪74的开闭来夹持着背侧折入副翼1A的折入线2的前后。另外,如图11以及图13所示,在所述旋转轴70的安装用筒71上,利用安装螺栓75一体地安装固定有所述捕捉爪5和夹持爪7的安装支架76、76A,在轴支承于该各安装支架76、76A上而能够旋转的轴77、77A上,一体地固定有所述捕捉爪5和夹持爪7。并且,在捕捉爪5和夹持爪7的轴77、77A的一端部,经由安装臂78、78A设置有旋转滚子81、81A,使该旋转滚子81、81A沿着位于所述折底鼓4的侧部上且固定于主体框体79上的凸轮面80而进行转动。进而,还在所述轴77、77A上一体地固定有夹具82、82A,与该夹具82、82A对置地将L字状的固定配件83、83A卡止于所述安装支架76、76A上,在该固定配件83、83A与夹具82、82A之间,设置有外装有弹簧84、84A的操作杆85、85A,该弹簧84、84A将所述旋转滚子81、81A按压到凸轮面80上地施力。并且,构成为,当捕捉爪5和夹持爪7的各旋转滚子81、81A跨载到形成于凸轮面80上的突状部(未图示)上时,通过旋转滚子81、81A、夹具82、82A以及轴77、77A来开闭捕捉爪5以及夹持爪7。
另外,如图14至图16所示,在所述折底鼓4的两侧组装有用于将所述表侧折入副翼1B的折入线2前后咬住的一对开闭爪90、90A。该开闭爪90、90A都被组装固定在安装支架91、91A上,并组装有利用轴92可自由转动的各安装支架91、91A,利用设置于所述各安装支架91、91A间的弹簧93对一个开闭爪90A施力,以将其按压到另一个开闭爪90侧上。另外,在所述一个安装支架91的附近端部处一体地紧固有轴94,将该轴94滑动自如地引导至固定于所述安装用筒71上的支承用支架95和折底鼓4。进而,在所述轴94上,一体地组装固定有用于使所述各开闭爪90、90A向折底鼓4侧旋转的下推杆95,并且在所述主体框体79上,使与其轴94对应地与轴94的外端面相连接的第一凸轮96位于所述折底鼓4的两侧外侧地被固定;在该第一凸轮96的上部,固定有与所述下推杆95的前端部连接的第二凸轮97。另外,在这些各凸轮96、97的内侧,固定有供设置于所述开闭爪90A的安装支架91A上的旋转滚子98跨载的第三凸轮99。并且,所述轴94由在形成于其多端侧的凹部94A内配置的弹簧93A按压到第一凸轮96上,并且,构成为利用架设于组装有所述固定侧的开闭爪90的安装支架91与所述支承用支架95之间的弹簧93B将所述下推杆95按压到第二凸轮97上。
如图17所示,在所述折底鼓4的前方侧横设有具有二个平板状的推进刀片6、6A的旋转轴100,利用该旋转轴100的旋转,沿着由所述所述折底鼓4进行搬送的纸筒1的表背各折入副翼1A、1B的折入线2来使所述各推进刀片6、6A压接,并将其导入到将该折入线2部分保持为打开状态的夹持爪7和开闭爪90、90A内。并且,在将抓着背侧折入副翼1A的捕捉爪5打开后,使夹持爪7和开闭爪901A关闭而咬着所述折入线2的前后,由此,将所述表背各折入副翼1A、1B竖起地折入。
如图18所示,由该各推进刀片6、6A将竖起的表背各折入副翼1A、1B折入到内侧的袋底折入装置G包括:固定在架设于折底鼓4前方的链轮105A上的左右一对链105上的折底杆106;以及与所述折底鼓4的周面之间隔开微小间隙地设置的折底板107;由所述折底杆106将所述表侧折入副翼1B折入到内侧,由折底板107将所述背侧折入副翼1A折入到内侧。并且,由第一、折底板106、107折叠进内侧的表背各折入副翼1A、1B如图1所示,利用架设在设置于所述折底鼓4下部的旋转驱动鼓108和多个引导滚子109上的2条的无端状皮带110,110A,对经前工序涂抹了浆糊的表背各折入副翼1A、1B进行粘贴。此外,所述一个无端状皮带110A(以图中点的划线表示)的一部分压接在所述折底鼓4的外周面上。并且,由所述折底鼓4搬送出的纸筒1利用折底鼓4的旋转,首先,利用所述链105的旋转,将安装于该链105上的折底杆106旋转而冲撞到表侧折入副翼1B而将其折入到内侧后,利用折底鼓4的旋转,使起立状态的背侧折入副翼1A通过折底板107与折底鼓4的间隙,由此将背侧折入副翼1A折入内侧而以折叠于所述表侧折入副翼1B上的方式折入内侧。并且,在这样使表背各折入副翼1A、1B折叠的状态下,将纸筒1夹贴在折底鼓4与无端状皮带110A之间而粘贴表背各折入副翼1A、1B。这样折入了表背各折入副翼1A、1B的纸筒1利用折底鼓4和无端状皮带110而被搬送至旋转驱动鼓108后,由架设于旋转搬送鼓108和该旋转搬送鼓108上的另一个无端状皮带110A搬送到下个工序的冲压装置(未图示)的供给位置H,对由袋底折入装置G折入的表背各折入副翼1A、1B进行冲压而成形为纸袋8的角底部2A。以下,对如上那样构成的本实用新型的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利用安装于传送带链13上的进送爪14将由未图示的折叠机将两侧呈M字状折入的纸筒1向上下一对冲压滚子15搬送,由该冲压滚子15按压纸筒1的两侧,将纸筒1以折叠为扁平状的状态搬送至折口划线附加装置B。从冲压滚子15搬送的纸筒1利用上部旋转轴21的旋转,使设置于上部旋转轴21的划线附加刀片20压接到纸筒1的后方袋口附近,而刻设了折口时使用的折缝27。此外,其袋底的折缝27未作图示,经后面工序将把手等附设于成品纸袋上时,为了加固袋口部,而设置用于将袋口周缘折入内侧的折缝。并且,使各旋转轴21、23旋转,将纸筒1移送至下个工序的折底划线附加装置C。在此,与折口划线附加装置B同样,将下部旋转轴33旋转驱动,使所述各划线附加刀片30、30A压接到作为纸筒1的搬送方向后方一侧的靠近袋底附近,以刻设折底叶的折入线2和折返线3这二条平行划线。其后,利用各旋转轴31、33的旋转,将折入线2和折返线3所进入的纸筒1移送至开底装置D,使用吸附垫片43来吸附纸筒1的表面纸前端侧,沿着吸附垫片43的旋转轨迹打开纸筒1的袋底,与此同时,由设置于与开底装置D接近地配置的折底鼓4上捕捉爪5夹持着袋底开放的纸筒1的背面纸侧前端、即背侧折入副翼1A。另一方面,紧固至其开闭爪90的安装支架91上的轴94以由弹簧93A与第一凸轮96接触的状态而位于所述折底鼓4的两侧外侧,直到各开闭爪90、90A以捕捉爪5夹持纸筒1,并且设置于作为可动侧的开闭爪90A的安装支架91A上的旋转滚子98乘载到第三凸轮98上,其各开闭爪90、90A在各安装支架91、91A间的弹簧93的作用力作用下被保持在打开方向上、即打开了各开闭爪90、90A的状态下。并且,在与由捕捉爪5夹持着纸筒1的大致同时,由第一凸轮96的突状部(未图示)将轴94压入内侧,各开闭爪90、90A克服所述弹簧93A而向内侧、即受捕捉爪5抑制的纸筒1的上方突出。另一方面,紧固于轴94上的下推杆95由弹簧93B按压到第二凸轮97上,但是,在各开闭爪90、90A以打开的状态向纸筒1的上方突出后,下推杆95落入第二凸轮97的凹陷部分97A中,轴94如图16所示那样向时钟方向旋转,随着该轴94的旋转而各开闭爪90、90A向下方旋转并与所述纸筒1的表面纸接触。此时,在开闭爪90、90A中,其固定侧的开闭爪90与表侧折入副翼1B的折入线2接近地位于折入线2的前方,可动侧的开闭爪90A位于表侧折入副翼1B的折入线2的后方。这样,在纸筒1的表面纸的前表面,处于打开状态的各开闭爪90、90A待机于表侧折入副翼1B的折入线2的前后。并且,使上部旋转轴40与折底鼓4向相互逆反方向旋转,由此打开纸筒1的袋底。这样,袋底的开口纸筒1,利用所述折底鼓4的旋转,将其袋底部分导入至用于构成副翼折返装置E的各引导板50与折底鼓4之间,仅仅表侧折入副翼1B经由所述各开闭爪90、90A向纸筒1的表面纸侧折返,各开闭爪90、90A配置在纸筒1的表面纸与表侧折入副翼1B之间,并且,纸筒1的表背各折入副翼1A、1B沿着折底鼓4的外周呈平面状地展开。并且,利用折底鼓4的旋转来搬送纸筒1,在该搬送中途,由涂糊滚子62对表背各折入副翼1A、1B涂抹浆糊。在该涂糊工序结束后,利用各推进刀片6、6A的旋转轴100的旋转,使所述各推进刀片6、6A沿着纸筒1的表背各折入副翼1A、1B的折入线2切入,将其折入线2部分导入保持为打开状态的夹持爪7与开闭爪90、90A间。并且,捕捉爪5使其旋转滚子81沿着形成于凸轮面80的突状部分(未图示)向上方移动,至此从所抓着的背侧折入副翼1A上离开,并且夹持爪7的旋转滚子81A落入凸轮面80的凹陷部分(未图示)中,另一方面,开闭爪90,90A的旋转滚子98落入第三凸轮99的凹陷部分99A中并沿内部向下方移动,夹持爪7和开闭爪90,90A利用各自的弹簧84A、93的作用力而关闭,由此咬住背侧折入副翼1A、1B的折入线2的前后而将各表背各折入副翼1A、1B分别折入内侧。并且,表背各折入副翼1A、1B所折入的纸筒1首先利用链105的旋转,以折底杆106将表侧折入副翼1B折入内侧,接着,通过折底鼓4的搬送使背侧折入副翼1A通过折底鼓4与折底板107之间,由此将背侧折入副翼1A折叠在表侧折入副翼1B上。其后,将纸筒1夹持在架设于多个引导滚子109上的无端状皮带110与无端状皮带110之间,由此使表背各侧折入副翼1A、1B叠合,利用旋转驱动鼓93和无端状皮带110A将其纸袋8向下个工序的冲压装置(未图示)的供给位置H搬送,最终对表背各折入副翼1A、1B进行冲压,以成形为纸袋8的角底部2A。
在如以上那样的本实施例中,在以往,通过由折底鼓4的夹持爪7夹持着背侧折入副翼1A乃至表侧折入副翼1B的折入线2部分,其咬住痕迹成为筋状线而残留在成品纸袋8上,但本实用新型是,将作为角底部分8A的缘部的背侧折入副翼1A如以往那样以夹持爪7夹持折入,但是,表侧折入副翼1B利用配置于纸筒1的表面纸与表侧折入副翼1B之间的开闭爪90、90A的开闭而被折入,这样一来,则不会如以往那样将纸筒1的表面纸一起咬入,因而解决了作为啮痕的筋状线,能够如图19所示那样无筋状线地连续成形外观设计上优异的纸袋8。并且,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用于折入表背各折入副翼1A、1B的夹持爪7和开闭爪90、90A组装于折底鼓4中,能够使装置自体的小型化,并且,利用组装于折底鼓4中的夹持爪7和开闭爪90、90A的开闭,将表背各折入副翼1A、1B大致同时地折入,因而,能够由折底鼓4有效地成形为无筋状线的纸袋8,能够提高生产率。
此外,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一实施例,能够在本实用新型宗旨的范围内实施各种变形。例如,涂糊装置、开底装置、搬送装置等结构、这些驱动机构或夹持爪以及开闭爪的开闭机构也不仅限于凸轮,也可以适当设定气缸装置等。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示出了将在折底的前阶段裁断为预定寸尺的一张纸折入而成形为纸筒的例子,但并不受限于此,也可以将连续的管状纸筒裁断为预定尺寸而成形为纸筒。在该情况下,只要设置有卷绕管状纸筒的辊,并配置用于将从其辊拉出的管状纸筒切断为预定尺寸的切断机装置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角底袋制袋机具备:用于吸附纸筒的表侧折入副翼而打开袋底的开底装置;折底鼓,其具有用于将所述纸筒的背侧折入副翼夹持的捕捉爪,并且利用旋转使所述纸筒旋转移送;副翼折返装置,其与该折底鼓的外周接近设置,从所述纸筒的折返线将表侧的折入副翼折翻过来;对所述纸筒的表背各折入副翼涂抹浆糊的涂糊装置;与所述背侧折入副翼的折入线部分对应地设置于所述折底鼓的槽部;夹持爪,其设置于该槽部内,以将背侧折入副翼的折入线前后咬住;开闭爪,其与所述表侧折入副翼的折入线部分对应地配置在所述纸筒的表面纸与表侧折入副翼之间,以将表侧折入副翼的折入线前后咬住;将所述表背的折入线导入至该开闭爪和所述夹持爪的推进刀片;以及将利用所述开闭爪和夹持爪的开闭而展开的背表各折入副翼折入到内侧的袋底折入装置;由此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装置自身的小型化,并且能够将表背的折入副翼大致同时折入,并能够有效地成形为无筋状线的纸袋的角底袋制袋机。
采用了上述的角底袋制袋机,由于其中利用开底装置来吸附纸筒的表侧折入副翼,而打开纸筒的袋底,由设置于折底鼓的捕捉爪夹持着纸筒的背侧折入副翼;与此大致同时,开闭爪向纸袋的表面内侧突出,并且由副翼折返装置将利用折底鼓的旋转而旋转移送的纸筒的表侧折入副翼从折返线折返成反面,并沿着折底鼓将表背的各折入副翼展开,因此,开闭爪配置在表面纸与表侧折入副翼之间;其后,利用折底鼓的旋转,对沿着折底鼓使表背的各折入副翼展开的纸筒进行搬送,在该搬送中途,利用涂糊装置将表背各折入副翼涂抹上浆糊;并且,将推进刀片切入这样涂抹上浆糊的表背各折入副翼的折入线部分,而将折入线部导入到设置于折底鼓的夹持爪与开闭爪之间,利用关闭夹持爪和开闭爪将表背各折入副翼的折入线部分咬住且抬起,由袋底折入装置分别折叠到内侧,由此成形为纸袋的角底部分,从而由折底鼓大致同时将表背的折入副翼折入,且能够实现装置自体的小型化,并且有效地成形为无筋状线的纸袋,结构简单实用,工作性能稳定可靠,适用范围较为广泛。
在此说明书中,本实用新型已参照其特定的实施例作了描述。但是,很显然仍可以作出各种修改和变换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Claims (1)

1.一种角底袋制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底袋制袋机包括:
开底装置;
折底鼓,与所述的开底装置相对滚动设置;
副翼折返装置,与该折底鼓的外周贴近设置;
涂糊装置,与所述的折底鼓相对滚动设置;
槽部,设置于所述折底鼓上;
夹持爪,设置于该槽部内;
开闭爪,与该折底鼓的外周贴近设置;
推进刀片,设置于所述的折底鼓的前方位置,且与所述的开闭爪位置相对应;
袋底折入装置,与该折底鼓的外周贴近设置。
CN2012200813817U 2012-03-06 2012-03-06 角底袋制袋机 Expired - Lifetime CN2024392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0813817U CN202439276U (zh) 2012-03-06 2012-03-06 角底袋制袋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0813817U CN202439276U (zh) 2012-03-06 2012-03-06 角底袋制袋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439276U true CN202439276U (zh) 2012-09-19

Family

ID=468207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081381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439276U (zh) 2012-03-06 2012-03-06 角底袋制袋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439276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35279A (zh) * 2015-11-04 2016-01-13 江苏利特尔绿色包装股份有限公司 纸张自立袋的制作设备
CN105881971A (zh) * 2016-06-19 2016-08-24 瑞安市立林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纸袋机大毂轮侧夹及凸轮同步调整机构
CN105904777A (zh) * 2016-06-21 2016-08-31 瑞安市立林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纸袋机辊面衬板与底夹具同步调整结构
CN105904775A (zh) * 2016-06-19 2016-08-31 瑞安市立林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大毂轮双中心夹结构
CN113147091A (zh) * 2021-04-23 2021-07-23 浙江欧诺机械有限公司 纸袋底部翻折机构
CN114043775A (zh) * 2021-11-24 2022-02-15 浙江欧诺机械有限公司 浅纸袋合底机构的袋体定位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35279A (zh) * 2015-11-04 2016-01-13 江苏利特尔绿色包装股份有限公司 纸张自立袋的制作设备
CN105235279B (zh) * 2015-11-04 2018-07-10 江苏利特尔绿色包装股份有限公司 纸张自立袋的制作设备
CN105881971A (zh) * 2016-06-19 2016-08-24 瑞安市立林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纸袋机大毂轮侧夹及凸轮同步调整机构
CN105904775A (zh) * 2016-06-19 2016-08-31 瑞安市立林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大毂轮双中心夹结构
CN105904777A (zh) * 2016-06-21 2016-08-31 瑞安市立林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纸袋机辊面衬板与底夹具同步调整结构
CN113147091A (zh) * 2021-04-23 2021-07-23 浙江欧诺机械有限公司 纸袋底部翻折机构
CN114043775A (zh) * 2021-11-24 2022-02-15 浙江欧诺机械有限公司 浅纸袋合底机构的袋体定位装置
CN114043775B (zh) * 2021-11-24 2023-06-27 浙江欧诺机械有限公司 浅纸袋合底机构的袋体定位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439276U (zh) 角底袋制袋机
US5000729A (en) Bag folding machine
US3966185A (en) Book making
DE1561953A1 (de) Verfahren und Maschine zum Formen und Verschliessen einer Verpackung
US6141944A (en) Continuous product wrapping method and machine
CN102642332A (zh) 一种全自动双层果袋制袋自动线设备及其制袋方法
CN104554851A (zh) 一种书本打包机
CN113734518B (zh) 一种隧道式的组合烟花招纸包裹装置
CA2731750C (en) Clampless bar mechanism and method for making a paper bag
CN104909019A (zh) 不停机自动贴标机
CN105059611A (zh) 装袋机装袋机构
CN101160238A (zh) 用于将产品包装在密封薄膜中的旋转头机器
CA1042403A (en) Sheet end cutter and stripper
DE102008019605A1 (de) Verfahren zur Verpackung kleinstückiger Artikel, insbesondere von Pralinen oder Karamellen mit Schokoladenüberzug, in kontinuierlicher Arbeitsweise und Verpackungsmaschine, insbesondere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CN204342062U (zh) 一种自动裱纸机
US4180255A (en) Wiper system inserter
DE2823838A1 (de) Signatur oder heftmaschinen
CN201525150U (zh) 立体袋袋底折叠装置
US6336310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compact packages for speadable product
CN201268118Y (zh) 一种纸袋糊底机的自动抹胶贴阀口条装置
US3266387A (en) Method and machine for making bags
US1953432A (en) Bag making machine
CN220219921U (zh) 一种应用于卷筒制袋机的单轴转动的贴胶与折口机构
CN1047143C (zh) 自动折纸机
CN109693467A (zh) 凸版印胶制作开窗卡书方法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919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