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438099U - 羽毛球的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羽毛球的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438099U
CN202438099U CN2011205078659U CN201120507865U CN202438099U CN 202438099 U CN202438099 U CN 202438099U CN 2011205078659 U CN2011205078659 U CN 2011205078659U CN 201120507865 U CN201120507865 U CN 201120507865U CN 202438099 U CN202438099 U CN 2024380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uttlecock
bulb
connector
feather
pla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50786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见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12050786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4380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4380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43809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羽毛球的连接装置,将羽毛球的羽毛和羽毛球的球头连接在一起,其包括一个植毛装置,所述植毛装置进一步包括一个连接件,以及一组与羽毛数量一致的植毛杆,其中,所述植毛杆系从所述连接件向外呈环射装之延伸,且所述连接件和所述植毛杆系一体制成。

Description

羽毛球的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羽毛球,特别涉及一种羽毛球的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羽毛球运动是一项非常有助于锻炼身体的的球类运动,由于没有激烈的身体对抗,所以可以适合各年龄阶层的人们。但受制于场地,配套器具,以及羽毛球的制作工艺,导致羽毛球运动的普及率相对较低。 
传统羽毛球的制作工艺是将鹅或鸭的羽毛插在球头上制成的。一般说来,一只羽毛球由16根,62-77毫米的羽毛制成,但是一只鹅身上可用于制作高档羽毛球的羽毛只有14根左右,一只鸭身上可用于制作普通羽毛球的羽毛只有20根左右,加之,羽毛的自然损伤、储运、清洗、羽毛片加工过程中的损耗,羽毛球制作过程中、羽毛球的合格率等因素。一只鹅,实际可制作出0.5只合格的羽毛球。也就是说传统的一只羽毛球大概需要两只鹅的羽毛或一只鸭的羽毛来制作,所以仅仅由于羽毛球的基本原料——羽毛,就极大地限制了羽毛球的产量。 
又由于鹅羽毛的毛质比鸭羽毛的毛质要好,特别是鹅羽毛的毛梗韧性较强,不易折断,而鸭羽毛的毛梗韧性较差,容易折断,所以鹅毛制成的羽毛球的耐打性比用鸭毛制成的羽毛球耐打性要好;另外,一只鸭从孵化到宰杀取毛的周期大约是90天,而鹅的这一周期大约是120天,如此一来,一只质量较好的、用鹅羽毛制成的羽毛球的成本较高。 
另外,在传统的羽毛球中制作中,是将16根天然羽毛经过简单的加工,使得其长度形状一致,然后直接插入球头。为了使羽毛球具有良好的飞行稳定性,要求一只羽毛球上的所有羽毛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众所周知,羽毛包括毛梗和毛片两个部分。所谓的羽毛的一致性,是指在同一个羽毛球上所用到的羽毛,其毛梗的长度,弯曲度,弓背度,韧性,粗细要一致,其毛片的形状、毛翼的大小、毛翼的色泽要一致。一只羽毛球上毛片的形状、大小、色泽,可以通过裁剪、筛选以保持相对的一致性,但是,要使一只羽毛球上 的所有羽毛的毛梗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却没有一点可能,原因是羽毛是天然的;要求一只羽毛球上的所有羽毛的毛梗的韧性,弯曲度,弓背度,粗细度,毛梗粗细的递减度一致,即便是出自同一只鹅或鸭身上的羽毛,要求所有羽毛的毛梗一致,也是绝对不可能的。如此一来,由于制作一只羽毛球的基本原料——天然羽毛,在制作时根本不能使所有羽毛的毛梗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从而导致传统的羽毛球存在一个无法客服的缺陷,飞行稳定性差。 
还有,如上所述,一只羽毛球上的所用到的所有羽毛,由于其毛梗的韧性,粗细,弯曲度很难保持一致,当羽毛球在受羽毛球拍强大的打击力时,每根毛梗对力的传导不一致,不仅使得羽毛球的飞行稳定性受到影响,而且,毛梗容易断折,毛梗一旦断折,整个羽毛球就会被废弃。 
再有,羽毛球生产出来以后,需要对其质量进行测试,而测试也是通过检测仪器重击羽毛球,该重击的力度比普通使用者击打羽毛球的力度要大,由于上述毛梗很难具有一致性的原因,许多羽毛球在重击后,其羽毛的毛梗由于受力不均匀,发生断折现象,如此使得很多羽毛球未正式投入使用前就已被废弃,这不仅使得羽毛球的产量不高,更是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使得羽毛球的生产成本也很高。 
综上所述,由于羽毛的产量有限,再加上天然羽毛的不可替代性,导致传统羽毛球的产量有限;又由于天然羽毛的一致性较差,特别是要求一只羽毛球的所有羽毛毛梗的粗细,弯曲度,韧性等要完全一致,这一要求是传统羽毛球基本无法满足的,从而导致大多数传统羽毛球的质量较差,也导致品质好的羽毛球价格较高,如此一来,羽毛球运动的普及率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为了更好的理解传统羽毛球对羽毛球运动的影响,现对传统羽毛球的构造进行剖析。图1所示为一个传统羽毛球,其包括一个球头10,一组插在所述球头10上的羽毛30,以及一条将所述羽毛30串接并固定的连接线40,其中,所述羽毛30一共有十六根,每一根羽毛30的长度为62-77mm,具有一个毛梗31和一个羽毛叶片32,其中,所述毛梗31长度占整只羽毛30长度的60-65%,其下端311被手工植入所述球头10的外缘,并用胶粘牢,其上端312被所述连接线40串接并固定,如此可使所述羽毛30被连成一个整体,以保证可均匀的承担羽毛球拍的击打力,使羽毛球的飞行稳定性提高,但是,一旦其中的任意一只羽毛的毛梗31断折,不能将其更换,这样整个 羽毛球就会被废弃。 
又由于受限于天然羽毛毛梗的固有性质,不能在毛梗上设置凹槽或穿孔,否则毛梗在受球拍击打后,很容易断折,如此一来导致连接线40很难在一只羽毛球所有毛梗的同一位置将毛梗串接,且单凭连接线40难以牢固地与毛梗31串接,所以通常会在连接线与毛梗的结合部涂覆胶水,但涂覆胶水后,经常会导致羽毛球球身超重,不符合比赛用羽毛球的标准,且涂上胶水,虽然增强了连接线40与毛梗31串接的牢固性,但是一旦任一羽毛30坏掉,就很难用新的羽毛替换,从而导致整个羽毛球被废弃。 
为了保证羽毛球具有良好的飞行性能,所述十六根羽毛30,特别是其毛梗31要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即要求每一根羽毛30的毛梗31的粗细,弯曲度,以及韧性要一致,否则,羽毛球在受击打后,由于毛梗31的不一致,以致受力不均衡,致使所述毛梗31和所述羽毛叶片32被折断,导致整个羽毛球被废弃。 
所述连接线40通过纯手工以交叉叠加缠绕的方式对所述16根羽毛30的毛梗31进行串接,然后再对所述连接线40和每一根毛梗31的结合部涂上胶,以增强串接的牢固性。而熟悉羽毛球制作技术领域的人都知道,通过手工方式将连接线40通过纯手工以交叉叠加缠绕的方式对所述16根羽毛30的毛梗31进行串接,会产生一个问题,那就是很难保证每两根毛梗31之间的夹角相同,如此一来,不仅羽毛球的飞行稳定性会受到影响,而且在羽毛球受击打后,由于毛梗31对力的传导不均衡,可能会导致部分毛梗31断折。 
如图2所示,每一根羽毛30的毛梗31是直接插接在所述球头10上的,所述球头10系由软木制成,呈球冠状,其上设置有与羽毛数量一致的插孔11。由于最终的整个羽毛球要呈现为一个锥体,那么在所述球头10上设置插孔11时,全部插孔11成锥尖状分布,当所述毛梗31插入在球头10上时,任何两根毛梗31都呈现为“V”型插入在所述球头上,如此一来,整个所述球头10被空心化,所述球头10的冠顶部比较脆弱,当所述球头10被羽毛球拍击打时,容易破裂,而一旦球头破裂,整个羽毛球就会被废弃。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羽毛球的连接装置,供将羽毛球的羽毛和羽毛球的球头连接在一起,通过该连接装置,可节省天然羽毛的用量,提高羽毛的利用率,从而提高羽毛球的产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羽毛球的连接装置,供将羽毛球的羽毛和羽毛球的球头连接在一起,其中,用所述植毛装置代替羽毛球羽毛下端的一段毛梗,如此一来,由于所述植毛杆的韧性、弯曲度以及粗细可在生产过程中人为控制,从而可以很好的保证每一只羽毛球所用到的所有植毛杆具有一致性,从而使得使用了所述连接装置的羽毛球的飞行性能得到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羽毛球的连接装置,供将羽毛球的羽毛和羽毛球的球头连接在一起,其中,用人造植毛杆代替羽毛球天然羽毛下端的一段毛梗,如此一来,由于所述植毛杆的韧性、弯曲度以及粗细可在生产过程中人为控制,特别是可以选择一些韧性好的塑料材料制作植毛杆,从而使得植毛杆可以比天然羽毛毛梗承受更大的冲击力,不容易在羽毛球被击打时,发生断折,从而使得羽毛球的寿命得以延长。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羽毛球的连接装置,供将羽毛球的羽毛和羽毛球的球头连接在一起,据此,当羽毛球的羽毛的毛梗断折时,可以很容易的更换一只新羽毛,从而不仅延长了一只羽毛球的寿命,而且也避免了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羽毛球的连接装置,供将羽毛球的羽毛和羽毛球的球头连接在一起,其中,在制做植毛装置时,通过对模具的设定,可以控制任意两个相邻植毛杆之间的夹角的角度,进而可以控制每两个相邻植毛杆之间的夹角相同,从而使羽毛球的飞行的稳定性可以得到保证。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羽毛球的连接装置,其中,通过所述连接件插接在预设于羽毛球的球头上插槽,从而避免了直接将羽毛插在球头上导致球头空心化,降低了球头被击碎的风险,延长了羽毛球的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羽毛球的连接装置,将羽毛球的羽毛和羽毛球的球头连接在一起,其包括一个植毛装置,所述植毛装置进一步包括一个连接件,以及一组与羽毛数量一致的植毛杆,其中,所述植毛杆系从所述连接件向外呈环射装之延伸,且所述连接件和所述植毛杆系一体制成。 
以下,将通过具体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说明,然而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可选实施方式的举例,其所公开的特征仅用于说明及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羽毛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纵剖图,显示了传统羽毛球羽毛毛梗直接插入球头的插接方式。 
图3是具有本实用新型连接装置的羽毛球爆炸图。 
图4是图3中所述植毛杆21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3中所述连接件23的插接在所述球头10上的纵剖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文所述。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羽毛球的连接装置,包括一个植毛装置20,用于连接羽毛30a和球头10a于一体。所述植毛装置20进一步包括一个连接件23,以及一组与羽毛数量一致的植毛杆21,其中,所述植毛杆21系从所述连接件向外呈环射装之延伸,任意相邻两根植毛杆21之间的间距相等,且所述连接件23和所述植毛杆21系一体制成,其中,由于一般羽毛球的羽毛30a的数量为十六根,与之相对应,所述植毛杆21的数量也为十六根,当然,所述植毛杆21的数量可随具体羽毛30a的数量相应的进行增减。 
每一根植毛杆21具有一个植毛端211用于植接羽毛30a,图4是图3中所述植毛杆21的局部放大图,根据图4所示,所述植毛端211进一步具有一个植毛槽2111,用于植入所述毛梗31a;优选地,所述植毛槽2111呈方形,且宽度略小于所述毛梗31a的直径,如此一来,所述羽毛30a的毛梗31a在插入所述植毛槽2111时,被所述植毛槽2111的内壁所挤压,以使所述羽毛30a的毛梗31a能够牢固的插接在所述植毛槽2111中,当然,为了使其更加牢固,可用胶水加以粘接。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羽毛30a为CN200920259555.2中所揭露之羽毛 球叶片,其毛梗31a占整只羽毛长度的15-25%。如此一来,将所述羽毛30a的毛梗31a的下端植接所述植毛杆21的植毛端211上,以形成一只和传统羽毛球所使用的天然羽毛类似的半人造羽毛,换句话说,就是用所述植毛杆21代替传统羽毛球所使用羽毛下端的一段毛梗。由于所述植毛杆21可以模压制成,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即一只羽毛球所用的全部植毛杆的粗细,弯曲度,韧性可以保持一致,从而克服传统羽毛球羽毛毛梗一致性差的缺点;又由于使用所述植毛杆21,将低了对天然羽毛的要求,尤其是降低了对羽毛毛梗的要求,不再需要传统羽毛球所使用羽毛的长度,使得更多的鹅羽毛或鸭羽毛可以被使用,甚至传统一只天然羽毛可以被裁成两个羽毛30a,极大地提高了羽毛原料的利用率。 
如图5所示,所述植毛装置20的连接件23具有一插接壁231和一个由插接壁231界定形成的插嵌腔232,通过所述连接件23的插接壁231插接在球头10上以形成所述连接件23和球头10的连接,其中,所述插接壁231插接在预设于球头10上插槽11中,所述插槽11的形状和尺寸与所述插接壁231相适配,所述插嵌腔232套接在位于所述插槽11中间的插栓12上,换句话说,所述球头10和所述连接件23是通过相互嵌套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所述球头10的插栓12插嵌在所述插嵌腔232内,同时所述插接壁231插嵌在所述插槽11中,如此一来,所述球头10不存在空心化的问题,当被球拍击打时,不容易破碎。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连接件23的插接壁231的外形可以是圆柱形,三棱形等规则地形状,优选地,所述插接壁231的外形为圆柱形,与之相适配,所述球头10的插栓12也是圆柱形,所述插槽11为环形,所述插嵌腔232的直径比所述插栓12的直径稍大,所述插接壁231的厚度比所述插槽12的宽度相同或稍小,如此一来,当所述球头10的插栓12插嵌在所述插嵌腔232内,所述插接壁231插嵌在所述插槽11中时,所述连接件23能够牢固地与所述球头10相互嵌套在一起,进而使得所述植毛装置能够与所述球头牢固地连接在一起。 
如图5所示,所述连接件23进一步具有一个卡扣件233,所述卡扣件233设置在所述连接件23的开口前端于所述插接壁231上,可设置在所述插接壁231的外侧,也可设置在内侧,优选地,所述卡扣件233设置于所述 插接壁231的外侧,系与所述插接壁231通过模具一体注塑而成。与所述卡扣件233相对应,在所述球头10上预设有卡扣槽13,所述卡扣槽13位于所述插栓12的根部,与所述环形插槽11相连通。当将所述植毛装置20的连接件23插接入所述球头10时,由于整个植毛装置20都是塑料制成,且具有一定的弹性,所述卡扣件233被挤压通过所述插槽11至所述卡扣槽13与所述卡扣槽13相扣合,如此一来,所述连接件23与所述球头10牢固地连接在一起。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连接件23的插接壁231上设有一组凸起(未显示),所述凸起既可设置在所述插接壁231的内侧,也可设置在外侧,或者部分设置在内侧,部分设置在外侧,如此一来,可使得所述插接壁231与所述插栓12以及所述插槽11能够牢固地插嵌在一起,从而使得所述植毛装置能够与所述球头牢固地连接在一起。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植毛杆21和所述连接件23通过模具一体成型。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植毛槽2111从开口至底端的深度相同,从而保证当羽毛的毛梗在植入植毛槽2111后,羽毛球上任意两个相邻羽毛的高度相同。 
上述内容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的例举,对于其中未详尽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当理解为采取本领域已有的通用设备及通用方法来予以实施。 
同时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之用,仅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列举,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保护范围。采用等同技术手段、等同设备等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方案的改进应当认为是没有超出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所公开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羽毛球的连接装置,供将羽毛球的羽毛和羽毛球的球头连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该连接装置包括一个植毛装置(20),该植毛装置(20)的一端用于植接羽毛,另一端用于插接在所述球头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羽毛球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植毛装置(20)进一步包括一个连接件(23),以及一组与羽毛数量一致的植毛杆(21),其中,所述植毛杆(21)系从所述连接件(23)向外呈环射装之延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羽毛球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植毛杆(21)和所述连接件(23)通过模具一体成型。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羽毛球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连接件(22),任意相邻两根植毛杆(21)之间的间距相等。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羽毛球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植毛杆(21)的植毛端(211)进一步具有一个植毛槽(2111),所述植毛槽(2111)呈方形,且宽度略小于羽毛毛梗的直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羽毛球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有植毛槽(2111)从开口至底端的深度相同,从而保证当羽毛的毛梗在植入植毛槽(2111)后,羽毛球上任意两个相邻羽毛的高度相同。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羽毛球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3)具有一插接壁(231)和一个由插接壁(231)界定形成的插嵌腔(232),通过所述插接壁(231)插接在球头上以形成所述连接件(23)和球头的连接,其中,所述插接壁(231)插接在预设于球头上插槽中,所述插槽的形状和尺寸与所述插接壁(231)相适配,所述插嵌腔(232)套接在位于所述插槽中间的插栓上。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羽毛球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3)具有一插接壁(231)和一个由插接壁(231)界定形成的插嵌腔(232),通过所述插接壁(231)插接在球头上以形成所述连接件(23)和球头的连接,其中,所述插接壁(231)插接在预设于球头上插槽中,所述插槽的形状和尺寸与所述插接壁(231)相适配,所述插嵌腔(232)套接在位于所述插槽中间的插栓上。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羽毛球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3)进一步具有一个卡扣件(233),所述卡扣件(233)设置在所述连接件(23)的开口前端于所述插接壁(231)上,当将所述连接件(23)插接入球头时,所述卡扣件(233)被挤压通过球头的插槽至球头的卡扣槽并与卡扣槽相扣合,据此,所述连接件(23)固接于球头上。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羽毛球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3)进一步具有一个卡扣件(233),所述卡扣件(233)设置在所述连接件(23)的开口前端于所述插接壁(231)上,当将所述连接件(23)插接入球头时,所述卡扣件(233)被挤压通过球头的插槽至球头的卡扣槽并与卡扣槽相扣合,据此,所述连接件(23)固接于球头上。 
CN2011205078659U 2011-11-28 2011-11-28 羽毛球的连接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24380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5078659U CN202438099U (zh) 2011-11-28 2011-11-28 羽毛球的连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5078659U CN202438099U (zh) 2011-11-28 2011-11-28 羽毛球的连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438099U true CN202438099U (zh) 2012-09-19

Family

ID=46819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507865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438099U (zh) 2011-11-28 2011-11-28 羽毛球的连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438099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27682A (zh) * 2011-11-28 2013-06-05 戴见霖 羽毛球的连接装置
CN103127684A (zh) * 2011-11-28 2013-06-05 戴见霖 羽毛球的连接装置
CN103127685A (zh) * 2011-11-28 2013-06-05 戴见霖 羽毛球的连接装置
CN103933716A (zh) * 2014-04-04 2014-07-23 安徽华翎羽毛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嫁接式羽毛球
JP5976907B1 (ja) * 2015-08-17 2016-08-24 株式会社コスモ精機 バドミントン用シャトル
CN103127682B (zh) * 2011-11-28 2016-12-14 戴见霖 羽毛球的连接装置
CN108014475A (zh) * 2018-01-17 2018-05-11 安徽三才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成型的羽毛球植毛架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27682A (zh) * 2011-11-28 2013-06-05 戴见霖 羽毛球的连接装置
CN103127684A (zh) * 2011-11-28 2013-06-05 戴见霖 羽毛球的连接装置
CN103127685A (zh) * 2011-11-28 2013-06-05 戴见霖 羽毛球的连接装置
CN103127684B (zh) * 2011-11-28 2016-08-10 戴见霖 羽毛球的连接装置
CN103127685B (zh) * 2011-11-28 2016-08-31 戴见霖 羽毛球的连接装置
CN103127682B (zh) * 2011-11-28 2016-12-14 戴见霖 羽毛球的连接装置
CN103933716A (zh) * 2014-04-04 2014-07-23 安徽华翎羽毛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嫁接式羽毛球
JP5976907B1 (ja) * 2015-08-17 2016-08-24 株式会社コスモ精機 バドミントン用シャトル
JP2017038634A (ja) * 2015-08-17 2017-02-23 株式会社コスモ精機 バドミントン用シャトル
CN108014475A (zh) * 2018-01-17 2018-05-11 安徽三才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成型的羽毛球植毛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27683A (zh) 一种羽毛球及其制作方法
CN202460025U (zh) 一种羽毛球
CN202438099U (zh) 羽毛球的连接装置
CN202490397U (zh) 羽毛球的连接装置
CN202497676U (zh) 羽毛球的连接装置
KR101237442B1 (ko) 배드민턴 셔틀콕
US9440130B2 (en) Shuttlecock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204671855U (zh) 三段式羽毛球及其连接装置
CN103127684B (zh) 羽毛球的连接装置
CN102989150B (zh) 羽毛球的制造方法
CN103127685B (zh) 羽毛球的连接装置
TWM561554U (zh) 羽毛球、羽毛球球頭和羽毛之結構
CN201871202U (zh) 一种羽毛球叶片
CN204815598U (zh) 三段式羽毛球及其连接装置
CN200945348Y (zh) 高科技羽球
CN101134137A (zh) 羽毛球结构及其制法
CN102527008A (zh) 一种羽毛球
CN103127682A (zh) 羽毛球的连接装置
CN103127682B (zh) 羽毛球的连接装置
CN204723726U (zh) 一种新型羽毛球
CN201232395Y (zh) 仿真植物塑料装饰篱笆的改进
KR102055629B1 (ko) 배드민턴용 셔틀콕용 깃털 및 이를 이용한 배드민턴용 셔틀콕
CN201899845U (zh) 一种羽毛球
CN101352608A (zh) 一种仿真羽毛球
WO2016036241A1 (en) Holder for containing a plan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uch a hold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919